中研院新任院長翁啟惠首度到立法院備詢,面對立委質疑雙重國籍身分,顯得神色沉重。記者邱勝旺/攝影【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06.10.25 03:01 pm
在談這個問題,先看一段誓詞:
"I hereby declare, on oath, that I absolutely and entirely renounce and abjure all allegiance and fidelity to any foreign prince, potentate, state, or sovereignty of whom or which I have heretofore been a subject or citizen; that I will suppor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ainst all enemies, foreign and domestic; that I will bear true faith and allegiance to the same…
我在這裡鄭重的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
這是當美國人必須用到的「效忠美國誓詞」,請有心人銘記在心。(另請見 徐永明大教授與綠太陽游錫堃)
2006年10月25日,立法院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在立法院第一次備詢,他的雙重國籍問題被許多立法委員質疑(見中研院長雙重國籍 被圍剿,聯合報)。我之所以提這個話題,是因為我生平一大樂事就是檢驗這批道貌岸然的大學者、滿口仁義道德的大政客究竟有沒有雙重標準。
台灣的四大報紙在10月26日也有介紹此新聞:自稱第一大報的自由時報登了一則新聞與一則劉競明醫師的投書。蘋果日報比較認真,還跑去問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發言人閩大衛(David Miller)。中國時報有一則雙重國籍的評論與相關報導,聯合報的報導最小。
基本上,各報都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有善意,以報導來說:台灣最喜歡以不具名民間投稿、老愛採用以「外省人的女兒」、「外省人的老婆或丈夫」、「外省人的親戚」等假名投稿煽動仇恨,還有許多報導充滿歧視(請見 不要利用眷村改建條例仇恨弱勢外省人)的自由時報對新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最友善,中國時報則在小社論中說:「政客最喜歡的話題是,愛台灣,雙重國籍有忠誠度的問題,當然要大問特問,才有爭議性;有爭議性,才有媒體曝光率。」,言下之意對立法委員很不屑,認為他們是「作秀」。
儘管我對立法委員也有很多不滿,但是,我卻要替立法委員說幾句話。
以四大報中對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中那批所謂的「親綠學者」來說,他們最喜愛談的就是「台灣認同」,中國時報你們把他們捧上天,時常以最大幅度的報導。他們談「台灣認同」,你們就同意,立委談「台灣認同」就是「作秀」?
包了層學術外衣後就比較高級嗎?
如果中國時報真心喜歡「親綠學者」的「台灣認同」論調,請你們不要雙重標準,要不然請你們告訴大家,「台灣認同」在你們心中價值如何!!
讓我們以「民進黨規則」與綠色邏輯來談「台灣認同」,更有趣的是,715聲明中的發起人中吳乃德是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范雲曾任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徐斯儉是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籌備處助研究員,聲稱游錫堃「華裔台灣人」論是「人類文明的大勝利」的徐永明大教授(他並非715聲明發起人)也是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助研究員(請見 徐永明大教授與綠太陽游錫堃、台灣認同的核心價值-愛國者的遊戲?、當「台灣認同」成為製造仇恨的工具)。我很想看看這批人如何面對他們大老闆有「美國認同」的事實。
首先,這批學者都是肯定「台灣認同」價值的人。在我看來,「台灣認同」好像「神聖不可侵犯」。在假設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在宣誓中「我在這裡鄭重的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沒有造假詐欺的話,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已經放棄了對台灣的忠誠。換句話說,翁啟惠的後行為已經證明他喪失了「台灣認同」。
中央研究院院長不只是學術職務,也是行政職。台灣的政府機構首長,是已經喪失「台灣認同」的人。這樣的人領取納稅人的血汗錢「合理」嗎?
任用這樣子的人當中央研究院院長的陳水扁,以總統府的個人意見,將國家的名器以他專斷的解釋就允許喪失「台灣認同」的人當官,這又對嗎?
所謂「台灣認同」是可以由陳水扁自由決定「誰需要有,誰不需要有」嗎?
如果民進黨與陳水扁認為「台灣認同」是他們可以自由決定的「非必須品」,甚至於連領納稅人薪水的公務員都不需要的話,那他們不斷以「台灣認同」來區分敵我、謀取政治利益就證明了他們是不擇手段的煽動仇恨份子。
為什麼這麼說?
「舉重以明輕」,如果連宣誓效忠別的國家、放棄對台灣忠誠的大事都可以被解讀為「無關緊要」,還可以當官領錢;「不愛台灣」這種「罪」的阻卻違法事由若是十分寬鬆,那「台灣認同」何需「建立」?認同美國的人放棄對台灣忠誠的人若能被陳水扁與民進黨接受?那什麼人不能被接受?
「台灣認同」的本質在他們心中就是一個隨手可棄的玩物,但「台灣認同」卻成為了分裂的工具,他們如此做證明了他們對特定族群的仇恨(見14.論民進黨「愛台灣論述」的謬誤 )。
其次, 715聲明〈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中那批所謂的「親綠學者」無可迴避的質疑就是:「台灣認同」的必要條件、構成要件是什麼?什麼人該有「台灣認同」?所謂「建立台灣認同」是誰有權、誰有義務?又該誰「認定」?
反對你們的人有沒有「台灣認同」?
如果「親綠學者」的715〈民主政治和台灣認同的道德危機〉聲明不是「壯志豪情的小學生作文」,請你們用文明說服我,或者說,請任職中央研究院吳乃德、徐斯儉、徐永明大教授告訴世人:宣誓效忠別的國家、放棄對台灣忠誠也就是產生「美國認同」去當美國人的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究竟有沒有「台灣認同」?
你們開口閉口「台灣認同」,「台灣認同」難道不該有個ISO嗎?
我更很好奇的是,滿口「台灣認同」的中央研究院吳乃德、徐斯儉、徐永明等大教授,如今你們的領導人是宣誓效忠別的國家、放棄對台灣忠誠的人,如果你們可以毫不在意接受這樣子的人的領導,那你們有何資格要求大家要有「台灣認同」?
你們應該不是只出一張嘴的人吧!用行動證明你們是說到做到的人,我不建議你們把新院長逼走,但請你們用辭職證明你們的「台灣認同」吧!請證明你們不只會要求別人,也會要求自己!!
第三,我想請徐永明大教授說明他所認為的「人類文明的大勝利」華裔台灣人論調是否有針對性。
他在「華裔台灣人 此其時也」一文中說:「所謂「台灣人」不是個血緣的定位,而是政治上的認同,認同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政治社群…血緣與認同脫鉤了,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大勝利」。在徐永明大教授的分類之下,生長在台灣的人被他分為「星裔台灣人」、「越南裔台灣人」、「泰裔台灣人」、「新華裔台灣人」、「原住民台灣人」、「原住民中國人」。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您似乎認同兩個國家,按徐永明大教授的天才理論,您願被徐永明大教授稱為「華裔美國台灣人」嗎?
不過,徐永明大教授自己會不會先「尊稱」自己的上司中研院長翁啟惠為「華裔美國台灣人」呢?
如果這個「華裔台灣人論」不是因人設事,又是徐永明大教授心中「人類文明的大勝利」,請你告訴大家:中研院長翁啟惠在你心中的定位是什麼?你願意接受多重認同的人嗎?一個人可以認同兩個以上的國家嗎?
你所謂的「人類文明的大勝利」真的是「大勝利」嗎?
總而言之,這件學術界的事由於攸關台灣公務體系、國家認同的爭議而變得極有意義。中時小社論說這件事無關「學術議題」簡直是孤陋寡聞!!中時難道不知道徐永明大教授「人類文明的大勝利」華裔台灣人論?更重要的是,中研院長翁啟惠有雙重國籍一事,一口氣反映出台灣四大報紙的立場,還可以看出學者們是否有雙重標準,更可以看到「台灣認同」是不是只為政治服務…
誰說中研院長翁啟惠是美國人一事是毫無意義的爭論呢?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6/10/27
※告別台灣本省與外省既得利益者宣言
近期文章連結:
1.台灣認同的核心價值-愛國者的遊戲?
2.徐永明大教授與綠太陽游錫堃
3.當「台灣認同」成為製造仇恨的工具
4.論族群仇恨者對外省人的「有罪推定」
5.謝志偉與陳水扁,這是你要的台灣嗎?
6.段宜康,請別為外省人哭泣!
7.徐永明教授為何分本省外省?(兼論徐永明對外省人的群謗)
8.何必看到外省人就抓狂?對「外省人」一詞的辯證
9.由憲法之平等原則論台灣外省人之特權(眷村是不是特權?)
10.台灣本省人的特權與轉型正義(由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論台獨的起源)
11.外省台獨、弒父情結、轉型正義
12.不要利用眷村改建條例仇恨弱勢外省人
13.給我一個拜蔣介石的理由吧!
14. 民進黨「台灣認同」的真面目
15. 外省權貴陳師孟
16. 陳水扁總統果然比徐永明教授、自由時報、游錫堃懂民主──從陳水扁國慶談話談起
17. 自由時報比陳水扁還不如-論台灣自由時報對底層外省人的絕對仇恨
18. 從「這些不被理解的外省人」的迴響談起
本人相關文章:
1.論外省人的「原罪」
2.風和日暖下的台灣外省人
3.從外省老兵的另一半談起
4.這些不被理解的外省人
5.台大法律系是不是台灣的亂源
6.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下的可憐外省人
7.中華民國總統一直是一個說謊者
8.無法接受我說國民黨對外省人差別待遇?
9.勸要脫去自己一身「外省皮」的政客
10.從文學作品看外省第二代
11.台灣吊頸嶺
12.請別為十八趴哭泣
13.「省籍情結」是一個心靈魔咒
14.論民進黨「愛台灣論述」的謬誤
15.唉!外省人
16.老兵為什麼那麼挺泛藍
17.台灣的外省賤民階級
18.Human angle
民進黨「台灣認同」的真面目
由於中共去年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決議,建請政府將三月十四日訂為反侵略日;後行政院會通過陸委會主委吳釗燮的提案將三月十四日訂為「反侵略日」的國定紀念日,並自今年起實施,不可否認,這一切與民進黨的三一八大遊行有關,因為民進黨遊行訴求的是「護民主、反併吞」,黨介入政太明顯了。
而這些舉動的理論基礎就是「台灣意識」,民進黨希望藉此加強大家的「台灣認同」,從民進黨的過去與現在,我們可以發現民進黨的「台灣認同」是什麼。
民進黨的「台灣認同」是什麼呢?它是民進黨一向用來指責對手「不愛台灣」並標榜自己「愛台灣」的利器,民進黨強調「台灣認同」的原因講好聽的是為了「台獨」,說實話則是為了鞏固自身權利,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就是因為民進黨的「台灣認同」的概念非常不穩定,忽左忽右讓人難以捉摸,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台灣認同」只為民進黨而服務。
不相信?我就舉幾個例子:
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的首任會長廖中山教授(已逝世)曾經講過一段話:
如果我自己認定自己是台灣人,我就努力去做個台灣人。同理,目前有些人自認是中國人,我們尊重他的意願,但要做個中國人應要到中國去做。要移民出國,我們也同樣尊重祝福。(引自 有愛的地方必有美/廖中山,原載於 1991/2/13 自由時報)
以廖中山教授所說的「要做個中國人應要到中國去做」為結論,可以推敲出幾個前提,第一個就是民進黨常提的「台灣認同」,第二個就是住哪就應該有那裡的「認同」,以下,就此做為「台灣認同」的基調。
進入主題前,所謂的「台灣認同」我在「風和日暖下的台灣外省人」已有談到,簡言之,有些人或多或少具有「中國情」(民進黨所說的中國認同)是難免的,連李登輝與呂秀蓮都曾脫口而出說「我們中國人」了,老兵好歹在大陸也待過十幾年,民進黨以老兵具有「中國認同」來批判,會不會太不近人情了?然而,民進黨卻不斷以此來操作族群仇恨,如果以民進黨的中心思想「台獨是最高道德」,民進黨或許自認無可厚非,但是,用這套標準來檢驗民進黨自己,就可以顯示出民進黨的真面目了。
民進黨上台後,任用了一大堆外國人當官,國民黨立委周守訓質詢時列出了一串名單,根據統計,陳水扁任內任命的雙重國籍政務官多達17位,他們分別是田弘茂、曾志朗、李界木、紀國鐘、謝清志、羅福全、劉永斌、陳東璧、郭清江、蔡丁貴、林德嘉、陳全壽、吳琮璠、凌寶、裘兆琳,這十六位外國人任命後才宣布放棄外國籍,前經濟部長宗才怡還未辦理放棄美國籍就已離開經濟部長職位,現在可能還是美國人,總統府資政吳澧培、中研院院長李遠哲也曾當過美國人,至今李遠哲的家人也仍是美國人。
以民進黨的標準,再套用外獨會廖中山教授的說法,這些「曾經是台灣人」的外國人,由於他們的「加拿大認同」、「美國認同」、「日本認同」、「巴西認同」…超過了「台灣認同」,因此他們甘願發誓「不做台灣人」,並願意效忠中華民國以外的國家,就以當美國人必須用到的「效忠美國誓詞」來說:
"I hereby declare, on oath, that I absolutely and entirely renounce and abjure all allegiance and fidelity to any foreign prince, potentate, state, or sovereignty of whom or which I have heretofore been a subject or citizen; that I will suppor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and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gainst all enemies, foreign and domestic; that I will bear true faith and allegiance to the same…
我在這裡鄭重的宣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我將支持及護衛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法律,對抗國內和國外所有的敵人。
換句話說,這批外國人曾經發誓「完全放棄我對以前所屬任何外國親王、君主、國家或主權之公民資格及忠誠」,再換句話說,他們為了當外國人,放棄了「台灣認同」。
我並不認為歸化為加拿大人、美國人、日本人…有任何道德上的可非難性,畢竟人民有居住遷徙的自由,當然也包括「變成外國人」的自由,我也祝福他們過更好的日子,但是,既然已決心當外國人了,為什麼又老想說自己「比別人愛台灣」?
更可笑的是,這些拿外國護照的人有什麼資格談「愛台灣」、「台灣認同」、愛「國」?在宣誓成為外國人的同時,在住在外國的同時,在向外國繳稅的同時,又奢談什麼「台灣意識」?「愛」怎麼可以變來變去?
在那時,他們敢回答最愛的國家是哪一個嗎?面對移民官時,他們敢說嗎?是自欺或欺人?還是其他??
其次,依我國的「國籍法」第20條 第4項 規定:
中華民國國民兼具外國國籍者,擬任本條所定應受國籍限制之公職時,應於就 (到) 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
法律人陳水扁豈會不知?他也質疑過別人的雙重國籍!事實上,這些外國人都要等到別人「發現」他們仍然拿兩本以上的護照時才去「放棄外國籍」!然而,法條規定的那麼清楚:應於就 (到) 職前辦理放棄外國國籍,這些人怎麼可以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