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調查:窮家庭愈來愈窮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窮家庭愈來愈窮。行政院主計處發布九十三年家庭收支調查,台灣所得最低的百分之二十家庭,只分配到百分之六點六七的可支配所得,創歷史次低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景氣回升及社福增加,對提升窮人收入幫助有限,去年最低收入家庭所分配到的可支配所得比重,仍然下降;平均每戶一年可支配所得只有二十九萬七千多元。但台灣去年富有家庭(所得水準居前百分之二十的家庭)分配到百分之四十點二一的可支配所得,雖比前年略降,仍是歷年第三高。
去年是扁政府執政以來經濟最好的一年,也是台灣「最低所得組」獲得社會福利補貼最多的一年,但低收入戶分到的可支配所得比重,愈來愈低;可支配所得金額也不如四年前的卅一萬五千元水準。若扣除政府補助,去年最低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只有二十四萬九千多元,比前年的二十五萬多元還要少。
家庭收支調查將台灣家庭依所得高低排列,再把家庭戶數分為五等分,每一個等分的家庭戶數都占百分之二十。理財領域常可聽到二十、八十法則,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從所得調查來看家庭所得分配差距的變化,台灣經驗是二十、四十法則,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四十的所得。
行政院主計長許璋瑤昨天強調,去年政府在社福上很努力,提高老農津貼、也放寬領取資格,還提高對身心障礙者的補助金額。
【2005/08/19 聯合報】
錢不夠用 消費趨保守
■ 本報記者許玉君、彭慧明
昔日「買菜送蔥」的日子,經過連續幾次天災後已不復見;其實一般家庭都感覺不只是蔬菜、水果漲價,在石油等原物料飛漲之餘,各種產品早就悄悄漲價。就算不漲價,分量也比過去少,「連土司麵包片數都比以前少兩片!」,隨便在市場內晃一圈,就可以花掉幾百元,錢變得很不經用。
民眾的「感覺」不只是想像而已。根據主計處的調查,早自去年第四季起,民眾薪水增加的速度一直落在物價上漲之後,只能束手無策的接受物質獲得相對降低的事實。
根據主計處的調查,由於勞退新制實施使得企業僱用成本升高,自去年九月起,連續三季、國人的平均實質經常性薪資(扣除物價因素後的平均月薪),首度出現百分之四點零六的衰退現象,若從去年一月起算至目前,國人的平均實質月薪也衰退百分之零點五。顯示國內受雇員工的實質薪資水準(即實質購買力)確實在下降。
錢不夠用,生活當然難過。長期看來,國內物價的看漲趨勢明顯,除了原油價格居高不下,大宗物資價格也因為中國與印度的興起,奪取了大量資源而使價格水漲船高,國內的躉售物價年增率去年甚至飆出百分之七點零三,對物價造成強大的壓力。
實質購買力的消退,意味民眾消費力的喪失。經濟部最新統計顯示,五月零售業營收年增率僅百分之四點二,創下近半年來新低。經建官員表示,零售業營收成長趨緩恰巧反映了人民消費意願漸趨保守。官員指出,民間消費是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民眾過苦日子,台灣經濟也不免跟著冷了起來。
【2005/08/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年存10萬元 經濟算中上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你在經濟上是強勢?還是弱勢?行政院主計處公布去年家庭收支調查,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是八十九萬多元,扣掉消費支出後,平均每戶存下近二十萬元。
主計處將家庭依可支配所得高低,按戶數平分為五等分。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達一百七十九萬多元,如果家庭扣除房貸等利息支出、稅、罰款後還有這麼多,那就可列入經濟強勢族群。
五等分中屬中間的第三等分位,可支配所得七十七萬多元。少於這個數,算不上是中上所得。
通常賺得多比較有能力儲蓄,但也有賺得不多,卻很能存錢。比財富,得看儲蓄才準,你的儲蓄能攀上中上水準嗎?這個門檻其實不高,第三等分位家庭平均每戶去年才存九萬七千多元,如果你去年存的錢超過此數,也是中上水準。如果儲蓄有二十萬元以上,已進入前百分之四十了。
可支配所得減去消費才是儲蓄,想存錢,得先檢視花費。你的開銷合理嗎?去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是六十九萬多元,換算成每人消費,一個人一年是十九萬七千多元,平均一個人一個月是近一萬七千元。
這個一萬七千元的數字包含很廣,食衣住行都包括在內。你太追求名牌嗎?按主計處調查,置裝費占不到消費支出的百分之五,如果你一個月在衣服上消費超過一千元,你已經超過平均水準了。
【2005/08/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新聞辭典》家庭收支調查
■ 記者徐碧華
行政院主計處辦理的家庭收支調查,是以抽樣的樣本數來反映全體狀況,一年一次,自台灣地區五百多萬戶抽樣千分之三,約一萬多戶,按縣市隨機抽樣,再派訪員訪查。隨機抽出的樣本數每年不同。
家庭收支調查記錄一年的所得和消費資料,絕大部分所得較低者是貧窮一族,但是也有例外。舉例說,某甲去年退休,前年某甲還在上班,薪水高,因而在前年是高所得一族;今年某甲的收入祇剩存款利息,當然今年就降為最低所得一族了。
主計處說,國人通常會低報所得、高報消費,另有拒訪因素。調查雖有誤差,但比對歷年資料,主計處認為該項調查具參考價值。台灣的家庭收支調查資料每年都做,可以清楚的追蹤台灣貧富差距變化。
【2005/08/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貧富差距 去年縮至6.03倍
■ 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指出,受到老農津貼增加以及低所得勞工納入老人津貼範圍影響,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縮減,從前一年的6.07倍縮減至6.03倍,依照五等分位,最高可支配所得為179.1萬元,最低每戶可支配所得則是29.7萬元。
主計處表示,若與主要國家比較,我國所得差距6.03倍,高於日本的4.8倍及德國的5.8倍,不過,卻低於我國主要競爭對手國南韓的6.8倍,相較於美國的9.8倍、香港17.7倍及新加坡20.9倍,我國的貧富差距也較小。
主計處昨天公布最新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指出,93年家庭平均每戶所得為112.3萬元,每月平均為9.4萬元,比92年增加1%,其中薪資所得62.1萬元(占55.3%);產業主所得17.0萬元(15.2%),財產所得16.1萬元(14.3%),而移轉收入則為17.1萬元(15.2%)。
主計處指出,若按可支配所得五等分位,所得前20%的家庭平均179.2萬元,是最低20%家庭29.7萬元的6.03倍。
【2005/08/19 經濟日報】 @ http://udn.com
貧富差距擴大 亞洲各國皆然
■ 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貧富差距擴大不是台灣獨有,主計處發現,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等與大陸經貿往來密切的地區,近年貧富差距都持續擴大。
主計處官員說,亞洲地區貧富差距應與大陸經濟體的崛起有關。亞洲各國持續對大陸投資,最高所得者一部分人的所得快速增加,但對某些地區勞工來說卻是壞消息。若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能達百分之八,估計可在都會區創造九百萬個工作機會。處於出口競爭的台灣等其他亞洲國家,勞工就業機會就被大陸搶走了。主計處官員說,失業的家庭很可能淪為最低所得組。
我國七十九年時,最高所得組的所得是最低所得組的四點九四倍,民國八O年代擴大到五倍以上,民國九十年以後擴大到六倍以上。日本在民國七十八年時是四點五五倍,八十八年擴大到四點八四倍。南韓在民國八十五年是四點九六倍,八十九年擴大為六點八四倍。
香港和新加坡貧富差距擴大得更明顯,新加坡在民國七十九年時,最高所得組是最低所得組的十一點四倍,到了八十九年,擴增到二十點九一倍。香港在民國八十年時是十二點二八倍,到了民國九十年是十七點六六倍。
【2005/08/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主計處上修經濟成長率 跌破眼鏡
■ 記者林淑媛/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18)日公布今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原先預估的3.63%微幅調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