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美國與日本的真面目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伊拉克天堂與倫敦地獄
 瀏覽6,136|回應18推薦3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B
慕亞

圖:為了紀念倫敦爆炸案的受害者,一名警察正於兩分鐘的默哀中執勤 引自 London Mourns as Police Seek Suspected Bomb Maker

美國入侵伊拉克之前,曾說要帶給他們民主與和平,那是一幅天堂的圖像。

英國倫敦,在今年77日發生爆炸案,死傷慘重,宛如地獄般的淒慘。

 於是,國倫在星期四(7月14日)當地時間正午12點為一個星期前(7月7日)的爆炸受害者默哀了兩分鐘,歐洲不少地區的人與美國亦同感悲慟。

根據報導,四名炸彈攻擊嫌疑人已被證實全都是英國公民,其中三人是巴基斯坦裔,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全都出生於英國,這代表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恐怖主義,土生土長在英國的人為何會對自己的同胞下手,許多人也在思索這個問題。

我上網看了兩個英文網站的新聞,在紐約時報的相關新聞是「 London Mourns as Police Seek Suspected Bomb Maker 」,半島電視台的網站則有篇報導「 Report: US war has killed 39,000 Iraqis 」,這或許反應出中東國家與西方世界思維的根本歧異吧!?

英國倫敦在7月7日發生的事的確是慘劇,然而,類似的爆炸案在伊拉克是天天上演,在一本英國醫學雜誌「The Lancet」中說,伊拉克已有超過10萬人死亡了,而根據前述的報導,美國侵略伊拉克後,已有39,000名伊拉克人死亡了,為什麼沒有引起西方人的「震驚」?

或許就是伊拉克每天都有爆炸案,所以西方人「習慣了也不在乎」,而英國倫敦發生爆炸案後,西方人卻是義憤填膺…

美國入侵伊拉克後,說自己給伊拉克人帶來了言論自由與民主,說替伊拉克人除去了暴君海珊,說替伊拉克人建立了一個「民主」的國家,然而,附帶的是伊拉克人無辜被犧牲的生命,事實是伊拉克的新聞仍受到美國管制,真相是伊拉克人仍生活在恐懼中!

而英國,發生了這麼個悲劇,世界對恐怖份子同聲譴責,也把7月7日的倫敦爆炸案說的像「地獄」一樣,關於伊拉克,美國總統布希與國務卿萊斯則總表示「伊拉克得到了民主」,把伊拉克的未來說的像「天堂」一樣,但是,用不存在的WMD做藉口入侵,用軍隊帶給別的國家民主,帶給伊拉克人的還有「仇恨」吧?

杭廷頓教授寫了本書「文明的衝突」,引起許多爭議,或許就是因為對彼此文明的不了解,甚至於產生誤解,因而發生仇恨與對抗,在西方世界仍以為「以力服人」是唯一取勝之道時,倫敦爆炸案不該是個警鐘嗎?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5/7/15

圖:伊拉克婦女坐在被轟炸的屋前哭泣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1048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大陸媒體:台灣幫中南美5國培訓特務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媒體:台灣幫中南美5國培訓特務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媒體「青年參考」昨引述瓜地馬拉媒體報導稱,台灣「榮邦計畫」包括情報交換協定,台灣將幫中南美洲邦交國培訓特務,並協助美國控制當地主要國家,以遏制中共與俄羅斯勢力。

陳水扁總統出訪中南美洲邦交國,與友邦瓜地馬拉簽署自由貿易等三項協定,成為台灣「榮邦計畫」主要組成部分。「青年參考」稱,瓜地馬拉媒體「廿一世紀報」透露,台灣與瓜地馬拉還祕密簽署第四項協定情報交換協定,因內容涉及許多敏感領域,雙方秘而不宣。

據稱,台灣將為瓜地馬拉代訓軍事和安全情報人員,進一步加強現有的軍事和安全合作。

瓜地馬拉「自由新聞報」也引述該國內政部長的話,指出此次台灣與中南美五個邦交國簽署的協定中,都包含類似的情報合作內容。大批台灣情報人員後續將前往中南美,開展工作。

這些國家的特務、警察都可能接受台灣情報部門的協助和訓練。

報導稱,情報合作協定包括成立民間情報辦公室的計畫,由台灣向瓜地馬拉各級情報部門提供技術和人力協助。首批兩名台灣情報專家將在近期前往瓜地馬拉。

大陸媒體稱,台灣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加強與邦交國情報合作,主因有二:一、借助安全合作,嚴密監控傳統邦交國,阻止這些國家轉投大陸。試圖以這些國家為跳板,刺探大陸情報;二、暗中協助美國的中南美政策,抵禦中共、俄羅斯等國在當地的影響力。

報導稱,中共有意與委內瑞拉進行能源合作,美國百般阻撓。中共維和部隊前往海地,美國採取各種手段監控。俄羅斯在中南美推銷軍火,也令美國十分緊張。

報導稱,今年四月,台灣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秘密訪美,台灣與中南美國家展開情報合作,也是討論議題。

2005/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404613
州長買大砲 總統攻伊…可憐紐奧良 by 陳盛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Rebec
B

圖片說明:災民與他的小孩,本圖源自The Washington Post, Carol Guzy 攝影 To Me, It Just Seems Like Black People Are Marked

州長買大砲 總統攻伊可憐紐奧良


陳盛/紐奧良大學政治學博士(桃園市)

美國紐奧良遭颶風重創,導致全市陷入混亂。筆者前後在紐奧良居住三年半,並且曾服務於紐奧良市政府,深知其中甘苦。

據美國工兵署說法,此次颶風風力高達四級,當時在紐奧良做的堤防工程,僅能抵擋三級颶風,因此長達約四百八十公里的堤防決堤約六十公尺,造成全市大淹水,變成人間煉獄。工兵署另表示,當時做堤防工程時「考慮到成本效益」,各方推測築堤經費挪用於他處,恐與布希總統攻打伊拉克有關。

工兵署的聲明,其實只說出了部分事實。堤防原始設計固然取決於颶風之預測,然而堤防竣工後的維護,更與堤防的功能發揮息息相關。例如堤防周邊興建其他建築或是工程發生瑕疵,一個小小的漏隙,也可能造成慘劇。顯然,這種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根據路易斯安那州的州憲第三十八條規定,路州應保留堤防區,由堤防區選出之委員組成區政府,而堤防區內的防洪與堤防維護,是由區政府全權負責,倘區政府認有必要時,則「完全」交由當地所在之郡處理之。路州人口約四百五十萬,土地面積約十一萬平方公里,合計有六十四個郡,可以想見在資源分散後,單單一個郡很難確實做好轄區內的堤防維護。

這次發生慘劇的紐奧良市,全市低於海平面約二點五公尺,該市亦設有堤防區,以筆者居住期間為例,自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六年,每年編列堤防預算由九百萬美元逐年增至一千三百萬美元。糟糕的是,實際用於堤防維護比率,卻由百分之六十二降至百分之五十一。也就是說,預算數字雖逐年攀升,但實際用於堤防維護的費用並沒有顯著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路州這部州憲是在州長愛德華任上完成的。愛德華曾四任路州州長,是極富爭議的政治人物,目前因賄賂與暴力恐嚇而鋃鐺入獄。在愛德華最後一任時(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為路州國民兵大量購置飛機大砲,政府預算並沒有確實用在民生建設上,名義上是充實國民兵防務,但當地人士曾譏諷道:「難道路易斯安那州要攻打密西西比州嗎?」

對這次紐奧良颶風災變,美國工兵署的說法有弦外之音,但以常識觀之,如果美國不攻打伊拉克,則不會出現這麼巨大的經費排擠效應。台灣編列數千億的軍購預算,無論是一般預算也好,還是特別預算也罷,顯然也會步入美國的後塵。尤其應該注意的是,行政院在編列八年八百億的防洪經費之際,如果要確實做到施政效果,經常性的維護與檢查萬萬不可疏忽,尤其必須打破「選舉區」的思維枷鎖,才能夠確實落實預算效果。

在法律上,布希與愛德華對此次災變無須負責,但是從公共政策面而言,這些死在紐奧良的無辜百姓,在「解放伊拉克」之下、在「新州憲」之下,卻死得不明不白;而那些有幸沒死的,以及那些嗷嗷待哺的嬰兒,這些天受到的折騰,政治人物是否應該表示出真誠的懺悔?

2005/09/06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71009
自殺炸彈客訣別書 by 施威全
推薦4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Rebec
B
麥芽糖
叮咚

2005.09.05  中時晚報
自殺炸彈客訣別書
施威全

    「我想說的,之前已被重複多次。你們一直無動於衷,所以我用你們的語言再說一次。你們支持的政府長期持續凌暴我們,你們也有直接責任。如同我有責任保護我的穆斯林兄弟姊妹、為他們復仇。直到我們安全為止,你們會一直是我們的目標。直到你們停止轟炸、毒氣攻擊、監禁凌虐我們,我們不會停止抗爭。這是戰爭,我是士兵。現在你們將體會一點點這戰爭的實況。」這是77倫敦炸彈客之一,英籍教師助理的死前訣別。

    這場西方侵略中東的戰爭,糾纏近百年。一戰結束,顎圖曼帝國崩垮,英法開始打造現代的中東,遴選在地統治者,親西方的傀儡政權被扶植。無視於既存的語言與文化疆界,部落瓦解重組,中東諸國依西方的利益與統治方便而建立。為抵抗殖民統治,跨國界的穆斯林兄弟情誼組織誕生。這是賓拉登基地組織的源頭。二戰,德國輸入反猶太主義到中東,爭取結盟。五年代,聯合國金援穆斯林兄弟會,發動在地的反社會主義運動。

 

    美國軍事染指中東從二戰開始,此後侵略超過二十次,不包括暗殺與陰謀政變。目標是石油。腐化懶惰反改革的阿拉伯王室,得美國保護,並尋求保守派的伊斯蘭教士加持。美國卵翼下,競相搞基本教義、比較宗教純度,且強烈排他的伊斯蘭政教政府紛起。例如伊拉克的哈珊。

    為鎮壓中東的反帝運動,美國反對1987年的聯合國決議案,反對任何反抗殖民佔領或支持民族自決的抵抗活動,認為那都是恐怖主義。同時美國在中東支持或直接執行的恐怖活動橫行,1985年就有三起,包括炸清真寺的汽車炸彈,死的婦女小孩比倫敦爆炸案的死亡總數多

    倫敦炸彈攻擊,是軍事反抗?或恐怖行動?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70187
冷血和平 by 石之瑜
推薦6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Rebec
ray35
麥芽糖
叮咚
自由如風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2005.08.22  中時晚報
冷血和平
石之瑜

    打著和平旗號的中俄聯合反恐軍演正值高潮,專家都說北京其實是為反台獨,故邀俄國共同嚇阻美日介入台海。用軍事反台獨,陳水扁最反對,於是他事先在民主太平洋聯盟大會上宣揚反戰,並敦促中共覺醒。

    陳水扁何必擔心中共?李登輝便指出,美中已重啟冷戰,台獨形勢不惡。中共拉俄羅斯撐腰,顯見沒自信,妄想不戰屈人,其實色厲內荏,因此才訴諸對台和平統戰。面對中共避戰,應該逼戰,台獨何必搖擺?

 

    沒錯!陳水扁真要為和平盡力,與其擔心中共,不如擔心台灣自己──台灣國防單位,賣了一億顆子彈給美軍在伊拉克用,死的自是伊人;台灣情治單位與政黨,動員學生在大陸網站上散播仇日貼子,希望中日爆發衝突;台灣政府則頌揚終戰史觀,儼然認為九一八之後殘暴的皇軍只是進入中國,並非侵略。

    陳水扁從未勸美軍和平覺醒,相反,他自始擁護美軍侵伊,一度還爭取派遣台灣陸戰隊與役。他連名義上要求美軍承諾台灣子彈只能用於自衛都想不到。對他而言,伊人死活與他心中的和平沒關係。同理,中國抗戰的傷亡,日本殖民政府殺戮台灣人,也一味抹殺。有人批評他媚日則不對,因為美軍原子彈戮極日人,他一樣麻木。和平就是各國交戰,台灣觀戰。

    中俄雖磨刀霍霍,心中尚不敢戰。陳水扁滿口和平,卻視和平如敝屣,伊拉克人、中國人,台灣人、日本人在當下與過去所遭遇的死難,對他毫無教訓。這種和平,堪稱冷血和平。難怪當初子彈擦破他肚皮,他麻木不覺其痛。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2731
《國際瞭望》倫敦爆炸恐怖組織目的與手法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麥芽糖

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5/07/09
《國際瞭望》倫敦爆炸恐怖組織目的與手法

【時報】
  倫敦爆炸案有好幾種說法,或謂是對「八國集團」(G8)高峰會議的示威,或謂是對倫敦申奧的不滿,而G8的聯合聲明更稱攻擊倫敦就是攻擊所有國家。這都有商榷的餘地。
  首先應該知道這不是英國本土愛爾蘭共和軍搞的,它只在一個定點製造恐怖,也不致有重大傷亡,其目的只是引起人們注意重視,甚至事先還電話通知警方,它目標不是傷人而引人反感,是要人同情其處境。
  那麼,這就應該是外來的恐怖分子幹的,按這種爆炸的規模,絕對是計畫周詳的行動,而有這種力量的恐怖團體應該是賓拉登的「基地」組織較有可能,當然也不應完全排除其他組織。
  無論是攻擊阿富汗的塔里班政權以及侵略伊拉克,英國都是美國的夥伴,所謂聯軍,其實也就是英美軍而已,恐怖組織為了伊斯蘭信念,為了伊拉克被侵,早已怒火萬丈,它在其他支持侵伊的國家中尚且發動攻擊,對「二號侵略者」豈能放過?所以國際間早已有說法,英國必被恐怖攻擊,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
  論時間,恐怖組織一定要選一個使國際最注目的時間,申奧日期不是關鍵,因為國際間早已認定出線者是巴黎,倫敦中選只是爆冷門,恐怖組織絕不可能選這日子,那麼最轟動的時間應該就是G8高峰會了。
  它絕非是攻擊G8高峰會,因為G8今年的會議目標早已鎖定是救助非洲的貧窮,而不是其他窮兵黷武的議題,它沒有必要花那樣多資源為此而行動,高峰會只是被利用的一個時間點而已,「八國集團」聲明說倫敦受到攻擊也就是所有國家受到攻擊,簡直是為英國做面子,恐怖主義是應譴責的,但硬要扯到自己頭上卻也並不妥當。
  從一九九八年美國駐東非兩處大使館的被炸到「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乃至二○○四年三月十一日的馬德里火車連環爆炸案,都是「基地」組織慣用的手法,目標的價值都在於對當地民眾產生心理上的震撼。馬德里連環爆的手法與這次幾乎是同出一轍。恐怖組織之攻擊根本不需要理由,報復英國侵略伊拉克就可以作為正當藉口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91
反恐誤殺的惡兆【李尚仁】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時報    A15/時論廣場           2005/07/25

反恐誤殺的惡兆

【李尚仁】
  倫敦之所以會發生反恐誤殺悲劇,有許多不幸的巧合。報載這位無辜的巴西電工住在疑似恐怖份子聚頭的寓所,早已被警方跟監;他在炎暑天氣穿著大衣走進地鐵站,使得警方懷疑他身懷炸彈……。但是,卻也透露出令人不安的徵兆。

  根據《衛報》報導,由於以色列對付炸彈客的經驗最為豐富,英國警方最近曾向以國治安單位取經,而這回的開槍可能與此有關。然而我們知道,以國軍警或許擅長對付炸彈客,卻也因手段極端經常造成無辜的巴勒斯坦平民死傷。以國的作為並沒真能消滅恐怖主義,反而造成更多的仇恨和暴力。許多評論者認為近年伊斯蘭極端主義的猖獗,和以巴長期衝突以及美國偏袒以色列的政策有密切關係。依此看來,向以色列學習反恐頂多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會是病急亂投醫、請鬼拿藥單。

  發生誤殺事件也透露英國治安單位目前承受的緊張壓力。以自殺炸彈攻擊大眾交通工具本就甚難預防,而犯案者是在英國出生受教、具有英國公民身份的「內部敵人」,要防堵更難。但為何有此現象?英國入侵伊拉克是一個常被提到的因素。雖然英國政府極力否認兩者關聯,卻無法說服英國人民。最近一次民調顯示,近百分之七十民眾認為倫敦遭攻擊和伊拉克戰爭有關。以研究國際戰略關係知名的英國智庫查山院(Chatham House)的研究報告,也做出同樣結論。

  然而,恐怖攻擊和伊拉克戰爭或以巴衝突並不是線性的因果關係,還有英國社會其他的內部因素。當自殺炸彈客的身分曝光時,我立刻想到多年前一部巴基斯坦裔英國導演的電影《我兒極端分子》。片中的父親想盡辦法從巴基斯坦移民英國,靠開計程車辛苦地在英國社會站穩腳步。他厭棄「貧窮落伍」的祖國,喜歡英國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喝下午茶甚至找英國白人妓女)。他卻驚訝地發現自己兒子竟成了伊斯蘭基本教義派狂熱分子,棄絕他的價值觀以及他所熱愛的英國主流文化……

  這次犯案的幾位青年的背景(尤其是父親開炸魚薯條店的那位),幾乎和電影情節一樣。來自南亞次大陸的穆斯林社群,在英國各族群中的社經地位常是最低的,九一一事件之後更遭受更強的歧視和敵意。土生土長的第二代不會像父母輩那樣覺得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更不會對不平等待遇逆來順受。不少人對於身處社會邊緣位置感到憤憤不平,對族群歧視更加敏感。少數人則出現類似「遠距民族主義」的現象,極端狂熱地回歸(想像中的)傳統價值,只不過這回是宗教極端主義而非族群民族主義。「祖國」巴基斯坦偏偏長年問題叢生、宗教衝突嚴重、極端主義團體和鼓吹暴力的伊斯蘭宗教學校眾多……這樣的情況下,伊拉克戰爭或許是點燃引信的火柴之一。

  上述的分析並不是要替恐怖主義找理由。不論怎樣,以暴力手段攻擊無辜平民,在政治上和道德上都是無法接受而必須制止的。但要真正防止恐怖攻擊,就必須理解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從根源加以消滅。這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問題是這段期間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是否民權、自由與人權會被犧牲?美國「反恐戰爭」逮捕未經起訴的嫌犯並無限期拘留於關達那摩基地的做法,以及目前關於英國反恐立法內容的傳言,都讓人相當憂心。英國民主是否有足夠韌性撐過這樣的考驗?且讓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5383
巴西電工 疑趕時間遭誤殺 /英抓炸彈客 布天羅地網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巴西電工 疑趕時間遭誤殺


編譯陳世欽/綜合二十五日外電報導

被英國員警誤殺的巴西籍電工梅涅希斯的同事指出,梅涅希斯可能因為上工遲到趕時間,或誤將員警當成流氓而白白送命。

廿七歲的梅涅希斯廿二日在倫敦南區的史托克威爾地鐵站遭便衣員警追逐,員警在地鐵車廂內制伏梅涅希斯後,近距離朝他的頭部及身體連開五槍,使他當場死亡。梅涅希斯的同事艾維拉表示,梅涅希斯當天上午進入地鐵站時連絡他,告訴他上工會略為遲到。艾維拉指出,兩人當天準備為倫敦西北區的一棟建築物安裝火災警報系統。

艾維拉表示:「如果他在地鐵站內奔跑,那是因為他已經遲到。」梅涅希斯的家人稍早也表示,他當時正準備上工。

梅涅希斯的倫敦友人索雷斯接受巴西環球報訪問時指出,他看到便衣員警立刻拔腿就跑可能是因為,誤以為對方企圖騷擾甚至攻擊他。同樣來自巴西的索雷斯表示:「他兩個星期前被英國人攻擊,可能因此受到驚嚇。」員警辯稱,他們因為梅涅希斯不肯合作而開槍,不過梅涅希斯的一名親戚強調,他英語流利,絕對聽得懂員警的命令。

警方稍早表示,梅涅希斯和廿一日的倫敦地鐵及巴士爆炸案有關。警方隨後改口承認他和爆炸案無關,並表示這起誤殺事件非常不幸。巴西已經要求英國政府徹查事情經過。

據悉,梅涅希斯因為在巴西工作收入微薄而前往英國闖天下,打算在存夠積蓄後,返回以務農為主的巴西東南部岡沙加老家開設牧場,在英國合法居留打工三年期間賣力工作,為人富有愛心。

梅涅希斯最近告訴家人,再幾年就可以存到足夠的錢,再也不必離鄉背井。他去年返國後告訴親友,他在英國工作安定,不但收入不錯,結交幾名好友,而且已經擁有一輛小卡車。他的父親原本擔心倫敦可能不太安全,然而梅涅希斯請他不必擔心。

梅涅希斯的親友希望英國當局找出必須為誤殺事件負責的相關人員,並予以懲處。

2005/07/26 聯合報】   http://udn.com

英抓炸彈客 布天羅地網


編譯朱邦賢/綜合倫敦二十五日外電報導

警方廿五日在英國積極追緝上周爆炸攻擊未遂的嫌犯,已知嫌犯至少四人,但報導指稱,仍有第五名嫌犯在逃。

倫敦市警局局長布雷爾說,恐怖分子七日展開自殺攻擊,造成五十六人喪生,廿一日意圖再展開爆炸攻擊未遂,警方已著手調查,調查規模之大在英國號稱空前,調查工作「進展神速」,他有信心可以獲得突破。

警方表示,他們廿三日晚間在倫敦南部依反恐法逮捕一名男子,前一天也有兩名男子分別在附近的史托克威爾區被捕。

周末報紙四處張貼,上面刊印幾名兇嫌的照片,是在三處地鐵站和一輛巴士上拍的。民眾看過照片後,打進警局的電話紛如潮湧。

恐怖分子廿一日意圖爆炸攻擊未遂,實屬萬幸,避免七月七日的悲劇重演,也有助於警方逮捕兇嫌。

未被引爆的炸彈很可能沾滿犯罪證據,有助於警方日後比對兇嫌。

警方急於在四名炸彈客再犯之前將他們逮捕。甚至寄望兇嫌四處逃竄之際,更進一步暴露他們的後援網絡。

泰晤士報廿五日引述警方的話說,第五名炸彈客可能仍在逃,警方將部署武力更強大的便衣警員參與調查。

泰晤士報報導,倫敦西部一座公園廿三日發現一個可疑包裹,裡面有一枚被丟棄的炸彈,顯示有第五名炸彈客仍逍遙法外。警方表示,已摧毀這個「可能與炸彈有關」的可疑包裹。

2005/07/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1861
倫敦地鐵、巴士再驚爆 一人傷 / 新聞眼》驚爆 為何是倫敦? 為何又來了?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倫敦市中心華倫街地鐵站廿一日發生爆炸,警方隨即封鎖附近區域並疏散人群。
美聯社

倫敦地鐵、巴士再驚爆 一人傷 

【編譯蔡繼光、朱邦賢/綜合倫敦二十一日外電報導】

四枚炸彈廿一日在倫敦巴士及地鐵系統爆炸,只有一人受傷。這波爆炸距造成五十六人死亡、七百餘人受傷的七七連環恐怖攻擊爆炸案整整兩周。

倫敦地鐵系統大部分立即關閉,不過警方安慰民眾,這次緊急事件沒有兩周前嚴重。但一如七七爆炸案,這四起爆炸也是幾乎同時發生。美國駐倫敦大使館關閉。

英國首相布萊爾說,廿一日倫敦爆炸案的歹徒很「認真」,目的在讓人民心生恐懼。布萊爾和在倫敦訪問的澳洲總理霍華德在聯合記者會上說:「我要說的是,我們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他們要讓人民恐懼,讓人民憂慮,焦急。」

倫敦警察局長布雷爾告訴新聞界,總共發生四起爆炸,或引爆企圖,但炸彈很小,人員損傷顯然輕微。目前只有三條地鐵線關閉。

據悉,哈克尼路一輛廿六路公車上層發生爆炸,但沒有人受傷,巴士結構也沒有受損。

不過,英國廣播公司(BBC)說,華倫街有一人受傷。天空新聞社指出,這位傷者可能攜帶內藏引爆器的背包。

爆炸地鐵站的乘客不斷訴說地鐵中驚恐慌亂的情況。現年卅五歲,在華倫街從火車上撤離的佛絲安.莫赫拉維說:「我在車廂裡聞到煙味,很像燃燒的味道。大家有如驚弓之鳥,尖叫聲不斷。」

維多利亞線乘客麥克拉肯說,他在華倫街車站外面聽到一名旅客的背包爆炸。麥克拉肯告訴天空新聞網:「我當時正在中間車廂,列車距華倫街站不遠,突然我那節車廂和鄰近車廂間的門砰然拉開,幾十個人蜂擁而入,有人摔倒,亂成一團。當時很難從這些人中找任何一人問出原委,當我站起來時,一個義大利青年忙著安慰一名義大利女子,青年告訴我,有個男子帶著一個背包,背包突然炸開。這只是小小的爆炸,卻足以炸裂背包。」

同一條線的乘客,廿三歲的雅比娜.阿杜佛說,乘客都逃到她車廂裡。阿杜佛說:「我聞到煙味,看到許多人驚惶失措。」

BBC指出,四個爆炸地點分別在哈克尼路、華倫街、歐維爾、謝佛爾布希。警方已封鎖這四個地方。BBC記者溫斯坦利說,有人發現一些顯然是假的炸彈,裡面並沒有爆裂物。

倫敦股市聞訊立即重挫,不過,在消息確定新一波攻擊沒上次嚴重時,又反彈回升。道瓊工業指數下跌三七點二,成為一六五二點一三,那斯達克下跌一點六七,成為二一八六點九。

倫敦股市雖然在消息明朗後反彈回升,但對恐怖攻擊未來可能持續發生的緊急焦慮情緒仍有增無減。

2005/07/22 聯合報】   http://udn.com  

新聞眼》驚爆 為何是倫敦? 為何又來了?


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在短短兩周內,倫敦再度發生恐怖爆炸攻擊,雖然警方表示至今無人死亡,但倫敦熱鬧的交通要道在大白天遭引爆,使布萊爾政府顏面再度無光。

按照英國國防安全專家的看法,這次攻擊並未選在上下班交通尖峰時段,攻擊行動警告意味極濃。

布萊爾雖沒多說什麼,只要英國人保持鎮靜,但可以看得出來,他自己神經繃得很緊。

這次爆炸案牽動英倫人的敏感神經,不管再如何保持鎮靜,恐怖事件似乎隨時可能發生,何況上次恐怖大爆炸才奪走五十六條人命。

兩周來,不少人認為倫敦爆炸案和英國政府與美國聯手攻打伊拉克有關,但布萊爾政府極力否認,包括布萊爾和外相史卓都在不同場合否認恐怖攻擊和伊拉克戰爭有關,布萊爾廿一日重申,把恐怖事件視為短線計畫是極大的錯誤,恐怖組織都經過長期部署,是多年來的仇恨種下的禍根。

不管布萊爾如何撇清這兩件恐怖攻擊和英國政府出兵伊拉克的關係,但這次他很難再自圓其說。為什麼是倫敦?為什麼兩周內再度發動攻擊?在上次倫敦爆炸案後,根據媒體統計,三分之二英國人認為爆炸案和伊拉克戰爭有關,也有同樣多的人認為英國應該撤軍。

回教恐怖分子兩周前突擊倫敦,是英倫在戰後面臨最嚴重的外力攻擊。英國人在事發前後多半從容,媒體也表現冷靜,可能與過去長年習於北愛恐怖攻擊,也可能與英國人的冷靜性格有關。

但是一而再的攻擊是否仍能使英倫人保持不慌不亂?英國人是否未來還得將恐怖攻擊事件視為家常便飯?

無論什麼理由,恐怖攻擊嚴重違反人道,應大加撻伐。尤其,回教恐怖分子針對的對象是布萊爾政府,但死傷者卻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無辜百姓。

在倫敦二度遭恐怖攻擊後,美國總統布希表示,回教恐怖暴徒完全不了解西方民主社會,但同樣的,布希也未能了解回教恐怖組織的意圖。布希和布萊爾不會降低反恐調門,只會更提高及強調他們原來的打算。但民意可能會逐漸要求他們從伊拉克撤軍。

2005/07/22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18768
美軍在伊拉克9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軍在伊拉克9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11111
美軍在伊拉克8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美軍在伊拉克8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11109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