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火線專訪】
7家未過關 1家被駁回 13家自行了斷
工商呂紹煒:
政府髒手 憑甚麼管媒體?
憑甚麼管媒體?
呂紹煒
媒體有2個面相,最傳統的說法是:它是所謂的「社會公器」,負有提供民眾適當的資訊、監督政府、維護社會善良風俗等社會責任。不過,它的另一個面相是:媒體也是商品,必須消費者接受、購買,才能經營與生存。
如果只看公器這面,當然要嚴格監督,因為它「太重要」了嘛。不過,問題是誰來監督?如何監督?最糟糕的方式,當然就是現在這種由政府單位主導,以核准換照與否方式,直接操其生殺大權的制度。
因為,政府總是不懷好意,總是想以各種可能的手段逼迫媒體輸誠、當政府的傳聲筒、少作批評。當華盛頓郵報大追水門案時,尼克森政府的回應是:設法取消郵報集團下的電台執照。台灣政客的道德,大概不會高過尼克森太多吧?這種把媒體生死大權交給政府,且每隔 6年要「驗證」一次的制度,就提供政客操作的空間。
其實,換個角度多看媒體的商品面相,媒體已是開放的市場,甚至如有線電視台,還被認為是「過度競爭」的市場。如果能生存的媒體,至少代表其有生存的利基與市場,政府,憑什麼決定要給那些媒體生存?這也代表,政府代替民眾決定該看什麼?該接受什麼資訊?
如果有人愛看舊片,政府憑什麼認為「放太多舊片不好」?如果這些媒體非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資人權益,政府為什麼要管到其財務狀況?
對一個開放、競爭的市場,政府其實是不該管,市場會運作得比政府管理得好;如果真要管,絕對不是現在這種方式,政府的那隻髒手,一定要先拿開。
7家未過關 1家被駁回 13家自行了斷…
21個頻道 今夜消失
洪秀瑛/台北報導
今天午夜12點一過,您家裡的有線電視頻道,就會有21個頻道消失不見。如果看到滋滋響的空白畫面,也是很正常,因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來不及遞補營運計劃變更書,業者為了避免觸法,只好讓這21個頻道位置暫時「人間蒸發」。
這21個消失頻道包括:換照未過的7家頻道 ─東森S台、龍祥電影台、蓬萊仙山、歐棚、華爾街財經台、彩虹頻道、CASA。另外,執照到期而未申請換照、主動不玩了的頻道有:TN T&Cartoon Network、櫻逃頻道、蘋果頻道、四季紅、中華企業、學者財經台、學者電影台、衛普財經台,中原衛星電視台、客家衛星電視台、真相政經新聞網、國寶衛視及華頌等13 家,新聞局廣電處指出,未送件的這13個頻道,其執照效期屆滿後將自動失效;另有環球電視台送件被駁回,也就是今晚過後共有21個頻道,就看不到了。
由於時間過於緊迫,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暫時還不能把替代的頻道換上去,同時,也必須考慮新聞區塊的問題。由於,2到25頻道位置屬強制性公益頻道,25頻道以後、新聞局要求區塊化,因此,現在空出來的頻道位置,系統也不能想放什麼頻道就放什麼頻道,因為如果沒有依照新聞局建議的區塊化編排,將會影響系統業者2年1次的評鑑分數。
想看這21個頻道的觀眾,只能利用今天的時間,造成的消費者權益問題,新聞局廣電處表示,將會和系統業者研擬方案,如延期收費或退費等等,而同時也有不少系統業者無奈道:「我們業者的相關權益在又在哪裡?」
東森:S台移至Super X台
部分節目也考慮移至超視播出
人力則調往綜合台 仍將依法尋救濟
洪秀瑛/台北報導
東森S台今天午夜12點將被迫從螢光幕消失,原本,有台內員工激動得要到新聞局抗議,但在總裁王令麟指示下,員工情緒已緩和許多,惟仍有部分員工直到今天還不能接受這個事實。東森集團今天並在3家報紙大篇幅刊登聲明啟事,再度表明被腰斬後的立場及態度,並堅持仍將依法律程序尋求救濟,而所有台內員工也不會被解僱。
而為了因應今晚S台被迫停播,東森現階段做出幾項應變方案,包括先把S台的節目,移植到頻道在70幾、屬於東森系統的Super X台播出,並設法在近期內儘可能把Super X台移到原S台的57頻道位置,以便對廣告主交代。
同時,S台部分節目今天仍繼續錄影,包括「青蓉K新聞」、「名嘴一把抓」等,這些節目也考慮移到東森集團內的超視播出,目前還在協調中。
應變方案當中,還包括東森綜合台也將增闢 3節新聞時段,以調度S台人力。面對員工安排,發言人陳正毅表示,東森在中和有個製播平台,S台部份員工也將扮演代工角色,除了幫自己公司製作節目,也接其他的案子、成為節目的供應者,讓專業得以發揮,希望達到總裁王令麟打造華人影視工業的夢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