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時事評論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韓國將再一次改變台灣的命運?
2005/05/28 00:38 瀏覽2,224|回應5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叮咚

*韓國將再一次改變台灣的命運?

一些歷史事件,往往有其規律性,有句話說的好,「歷史給人的唯一教訓,就是人們從未在歷史中吸取過任何教訓。」(蕭伯納),韓國在歷史上一再的改變台灣的命運,如今韓國似乎將再一次改變台灣的命運?


美國F-117A夜鷹式隱形戰機26日由新墨西哥州的霍羅曼空軍基地起飛,是這次美國派遣15架移防南韓的F-117A隱形戰機其中之一。
美聯社 2005/05/27 聯合晚報

見:北韓可能核子試爆 美隱形戰機進駐南韓

1892年,大清藩屬朝鮮內亂,求助於清庭,直隸總督張樹聲派慶軍統領吳長慶率海陸軍渡海前往朝鮮平亂。當時,袁世凱隨軍入朝平亂。立了大功。

後來,日本在朝鮮搞政變,與清朝起了衝突,袁世凱雖然在朝鮮戰場佔了上風,但由於清庭的孱弱,最後,日本藉著朝鮮東學黨起義出兵朝鮮,清朝無力抗拒,日軍進佔朝鮮京城後,脅迫朝鮮國王發表聲明:「不承認朝鮮是大清的屬國,宣佈朝鮮已獨立自主,廢除中朝之間的一切條約。」,自此,朝鮮納入日本之手,而日本亦看穿滿清的無能,發動了甲午戰爭,台灣被割讓給日本,這是朝鮮第一次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年4月,南京陷落,國民政府遷到廣州,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卻留在南京,當時,美國的態度是「等待塵埃落定」,1950年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全美新聞俱樂部發表題為「中國的危機」的演講中說「國民黨不是在戰場上被打倒的,而是被中國人民拋棄了」,他並說「美國的西太平洋安全防線時,指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到菲律賓,並未包括台灣在內」,此一政策宣示的含義就是:「美國無意保護台灣」,台灣風雨飄搖。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將北韓的攻擊視為共產主義擴張,一方面派兵赴朝參戰,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對台灣「等待塵埃落定」的態度,派第七艦隊保護台灣,之後還訂定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讓老蔣無法反攻大陸,也讓共產黨不致貿然攻台,中美斷交後,美國訂定了「台灣關係法」來「確保美國利益」,這是朝鮮第二次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冷戰後,北韓透過蘇聯得到了部份的核技術,經過多年努力,雖然美國不斷的監控與「軟硬兼施」,北韓仍「默默研究」,2003年1月10日北韓發表聲明宣佈正式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國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從三方會談到六方會談,都沒能阻止北韓發展核武的決心。

今年二月,北韓宣佈擁有核武,華盛頓郵報5月10日報導,北韓官員告訴到平壤訪問的日本學者吉田康彥『為了證明北韓的核武能力,進行核子試爆是「不可避免」的事,而且可能很快就會進行。』,而由於北韓進行核子試爆的可能性升高,美國空軍在26日下令15架F-117A夜鷹式隱形戰機進駐南韓。

朝鮮再將一次改變台灣的命運?

在這次的「朝鮮核危機」中,中國大陸與南北韓都是主角,但與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是美國有求於中國大陸,台灣在列強的擺佈下不斷漂流,成了許多人口中「亞細亞的孤兒」,不少人一廂情願的認為美國會不計代價的「挺台灣」,在「也許」會發生的濤天巨變中,美國難道不會「出賣台灣」嗎?

台灣的命運將會如何發展,歷史或許會給我們一點啟示吧!?

Written by blackjack 2005/5/28

註:改變了幾個語句,之前有許多人談到「朝鮮改變台灣命運」的概念,此次北韓發展核武引起了新的危機,我因而整理了一些歷史事件,不知是否對未來能有些「預測」,因為,歷史總是充滿巧合。


本文於 2005/05/28 10:05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67074
 回應文章
北韓聲明 放棄核計畫
2005/09/19 19:43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北韓聲明 放棄核計畫


記者王慧美/綜合報導

化解北韓核問題的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與會各國今天一致通過共同聲明。北韓同意放棄所有核計畫,並且重返核不擴散條約;美國和北韓亦承諾互相尊重對方主權,將採取步驟實現關係正常化,以及和平共存的權利。

新華社報道,中、日、韓、俄、美表示願向北韓提供石油和能源,北韓可以在取得國際信任後,有權開發民用核計畫。

中方代表團團長武大偉說,共同聲明是會談兩年來,最重要的階段成果。他又說,第五輪六方會談,將在十一月初舉行。

2005/09/1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六方會談》第四輪會談達成六項共識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

為解決北韓核問題而舉行的第四輪北京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今天下午閉幕,與會各方達成六項共識,並且通過了「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

據新華社報導,與會六方在聲明中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聲明載明了六方達成的六項共識:

首先,北韓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

北韓聲明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他各方對此表示尊重,並同意在適當時候討論向北韓提供核能發電輕水式反應爐問題。

美方則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北韓。

南韓也重申,依據一九九二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不運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諾,並確認在韓國領土上沒有核武器。

其次,六方承諾,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處理相互關係。

北韓和美方承諾,相互尊重主權,和平共存,根據各自雙邊政策,採取步驟實現關係正常化。

北韓和日方承諾,根據「日朝 (北韓)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歷史和妥善處理有關懸案的基礎上,採取步驟實現關係正常化。

第三,六方承諾,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促進能源、貿易及投資領域的經濟合作。

中、日、韓、俄、美表示,願向北韓提供能源援助。

南韓重申二零零五年七月十二日提出的有關向北韓提供兩百萬千瓦電力援助的方案。

第四,六方承諾,共同致力於東北亞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

直接有關方將另行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

六方同意探討加強東北亞安全合作的途徑。

第五,六方同意,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的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六方共識。

第六,六方同意十一月初,在北京舉行第五輪六方會談,具體時間另行商定。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北韓外務省副相金桂冠、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南韓外交通商部次官補宋旻淳、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阿列克謝耶夫、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希爾,分別率各方代表團與會。

第四輪六方會談結束後,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了出席這次會談的各國代表團團長。

中國代表團團長武大偉則指出,今天六方達成協議,是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武大偉說,「我們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會遇到困難和曲折,但我們不會屈服。」

武大偉並且表示,中方願意與各方共同努力,堅持對話和平解決的方向,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目標,維護半島和東北亞的持久和平與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2005/09/19 中央社】   http://udn.com  

六方會談》北韓核問題 爭議超過10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

旨在透過對話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歷經兩年多來的會談,今天有了突破性進展。北韓在「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中承諾放棄核武器及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並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監督。各方並商定於十一月初舉行第五輪會談,討論更具體細節。

原本僅涉及美國與北韓的朝鮮半島核問題爭端,後來由美國、中國、北韓間三方會談,再納入南韓、日本、俄羅斯成為六方會談,正好反映朝核問題的複雜性。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二日,北韓因為美國及南韓舉行聯合軍演,加上IAEA要求檢查其軍事設施,遂宣布將於三個月後退出一九八五年底加入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為了避免北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朝於六月二日至十一日間在紐約舉行第一次正式會談。雙方在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保證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脅,保證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平與安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支援朝鮮半島和平統一。北韓也宣佈暫不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其後,雙方在日內瓦舉行第二次會談。北韓表示將儘快與IAEA展開對話,美國承諾協助其改造核反應堆。

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八月十二日,美朝在日內瓦舉行第三次會談。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指出,北韓願意用輕水反應堆替代石墨減速反應堆,美國則承諾向北韓提供一座輕水反應堆,並向北韓提供替代能源。十月二十一日,美朝在日內瓦簽署關於朝核問題的「框架協定」,北韓同意凍結核計劃,最終拆除核設施;美國則承諾在大約十年的時間內為北韓建造一座兩千兆瓦或兩座一千兆瓦的輕水反應堆;在輕水反應堆建成前,美國和其他國家將提供北韓重油,作為能源補償。

然而,美朝達成對朝核問題的「框架協定」於二零零二年發生變化。在美方指控北韓秘密從事濃縮鈾活動後,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決定自十二月起中止向北韓提供重油;IAEA也於十一月二十九日通過決議,要求北韓放棄核計劃,並開放「所有相關設施」接受核查。 

北韓否認了有關秘密從事濃縮鈾活動的指控,並於十二月二十二日宣佈開啟被凍結的核設施,拆除IAEA用於監測的攝影機;北韓常駐聯合國代表隨後於二零零三年一月十日宣佈,北韓將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為了因應新的朝鮮半島核問題危機,二零零三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美、中、朝三方代表在北京舉行會談,北韓代表在會中告知美國,北韓已擁有核武。

美方鑒於與朝方「框架協定」生變的經驗,情商中國擔任東道主,邀請南韓、日本、俄羅斯參與會談。於是有了八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一輪六方會談。

二零零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第二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談未就朝核問題達成實質共識,但各方同意於六月底舉行下一輪會談並成立工作組。

六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第三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各方代表就推動北韓凍結核項目並向北韓提供補償達成一致,但未商定何時及如何實施這些計劃的具體細節。六方代表同意九月底在北京召開第四輪會談。

然而,由於有關各方存在高度分歧及美朝高漲的敵意,第四輪六方會未如期舉行。此後,美國國務卿萊斯指北韓為「暴政據點」、北韓正式宣佈已擁有核武器等問題,延宕了第四輪六方會談舉行的進程。

直到今年五月十三日,美國表態承認北韓為主權國家,並表示無意入侵北韓,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了契機。

七月十九日,朝鮮副外相金桂冠和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在北京會面,雙方就重啟六方會談達成一致;七月二十六日,延宕多時的第四輪六方會談終在北京開幕。

七月二十六日八月七日期間,第四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長達十三天馬拉松式的會商,由於會談內容已經涉及各方核心利益,與會代表決定暫時休會返國。

九月十三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復會,原本外界並不看好各方能達成共同文件,但是會談在十九日出現突破,達成「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北韓並在聲明中承諾放棄核武器及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再度接受IAEA監督。

2005/09/19 中央社】   http://udn.com  

六方會談》學者專家:中國是最大贏家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

對於北韓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最終達成六項共識,通過共同聲明,台灣及香港的學者專家都認為,中國是最大贏家,同時將難免對台灣有所影響。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王高成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說,這次談判達成共同聲明,將產生幾個方面的影響。

首先,中國是很大贏家,因為共同聲明由中國主動起草和推動,且說服北韓放棄發展核武,這對美國來說是很好的「禮物」;而這也展現了中國的影響力,令美國認為中國的貢獻是很大的。

其次,這次談判結果在相當程度上化解了朝鮮半島的核武問題。美國和北韓的相互讓步,化解了雙方的緊張關係,相對降低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的機會。

但王高成表示,以後還要觀察北韓是否會履行承諾,以及美國和北韓的關係能否進一步發展。

第三,這次談判成功將會對中美關係發展有比較正面幫助;中國成功遊說北韓放棄發展核武,扮演了有助於地區穩定的大國角色,這對中美關係有正面影響。

王高成說,美中關係改善,美國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對台灣來說總會有一點點影響。因為,中國在區內的大國地位更受肯定,對中美關係發展有幫助。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會要求美國在台海議題上也應該給中國好處。

他說:「當然,這不一定是具體的,但相信美國在敏感議題上,也會考慮到中國的反應。」

此外,王高成認為,朝鮮半島無核化後,未來對台灣在武力的發展上也會有所限制。

加拿大軍事雜誌漢和防務總編輯平可夫也表示,這次談判獲致成功,中國是最大贏家。

他說:「共同聲明是它提出的,也是它起草的。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做得很圓滿。通過這次聲明,它的影響力遠遠在其他國家之上,因為它起到其他國家起不到的作用。」

平可夫並認為,中國協助解決問題,對穩定美中關係很重要,對穩定整個地區也產生作用,並可進而孤立台灣。

他分析,既然中國在朝鮮半島能夠幫美國一把,能夠互動,能夠穩定這個地區的情勢,那麼,美國和日本在台灣問題上多多少少還要聽聽中國的意見。

他說:「這是區域的利益交換,中國所以積極參與解決北韓核問題,也是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

平可夫預期,會談結果也會影響美國內部派系對中國的看法,將會令主張與中國接觸的派系聲音有所上升。

2005/09/19 中央社】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86425
南韓人口出生率1.16% 全球最低
2005/08/24 22:01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南韓人口出生率1.16% 全球最低


中央社首爾二十四日法新電

南韓官員今天指出,南韓人口出生率在二零零四年滑落至一點一六,成為全球最低,引發人口減少可能導致人力下滑及經濟受損等疑慮。

南韓去年一點一六的人口出生率創下歷史新低。這個數據表示,每一個南韓婦女在生育年齡期間預期的平均養育子女數目。

南韓國家統計局在年度報告中表示,這個數據較前一年度的一點一九下滑。

這個數據也較另一個受生育率下降問題所苦的日本為低。日本生育率為一點二八八,遠低於歐盟和美國。美國的生育率為二點零四。

南韓國家統計局官員金東鎬(譯音)告訴記者:「我們的出生率是全球最低,如果這種趨勢持續,我們將會看到人口大幅減少。」

統計局表示,越來越多的婦女晚婚,許多人都不想要有小孩。年齡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婦女生育的比率大幅下降,因為許多人寧可三十幾歲時再生小孩。

雖然南韓政府推出誘因以提高生育率,不過年輕一代的南韓民眾則將小孩視為他們生活和事業的昂貴負擔。

南韓去年新生兒的出生數已創下最低,數目為四十七萬六千零五十二人,較前一年度少了一萬七千四百一十九人。

分析家警告,低出生率可能導致人力下降、社會高齡化,以及已遭逢困難的退休金制度面臨更大的負擔。

  

2005/08/24 中央社】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5692
林中斌:避免美中共同處理台灣
2005/07/28 00:38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40727021+94072711+0+223241,00.html

林中斌:避免美中共同處理台灣
江慧真/台北報導

美國在第四輪六方會談中承認北韓主權,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林中斌昨天憂心指出,美國面對內政外交的左支右絀,明顯已受北京影響,以承認北韓主權暫時解決亞洲爭議。面對此情勢變化,台灣面對高度傾斜的美中台關係,必須清楚自己所處情勢,切忌讓「美中共同處理台灣」的可能性發生。

林中斌認為,近年中美兩國的大戰略都在微妙的轉變,北京的新大戰略中包括要求美國逐漸退出東亞、和美國尋求合作,以及開拓亞太「睦鄰、安鄰、富鄰」面向。而面對崛起的中國,多年來擺盪於「圍堵派」和「交往派」的華府,去年秋天開始第三種思維,即所謂的「調適派」:重新調整自己來適應更強大的中國。

林中斌指出,美國面臨內部財政、預算赤字嚴重,外部則面臨伊拉克不斷失血,世界地位下滑,當美國盟友如南韓、澳洲、菲律賓、新加坡等紛紛向北京示好的同時,美國的圍堵政策明顯失效。台灣面對華府逐漸調整對中態度,為因應未來美國可能採取「調適中國」政策,台灣應未雨綢繆。

林中斌強調,六方會談美中達成協議,承認北韓的國家主權,顯示台灣當局必須儘速清楚自己所處的國際情勢,並加以因應。他舉例,去年秋天美國智庫開了一場閉門會議中,就出現令人高度憂心的警訊,會中美中台專家認真思索「北京和華府共同處理台灣」此議題,台灣應全力避免這種可能的產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23746
韓國人來了! 黑白集
2005/07/12 21:41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叮咚

黑白集
韓國人來了!

南韓已成為我國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大貿易逆差國,今年對韓逆差預計將達八十億美元。新聞報導說,對韓逆差年年攀高,已呈「失速」狀態。

國貿局分析指出,台韓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是因彼此的產品同質性很高,但台灣貨的競爭力卻相對較低。這種因「產品結構」形成的逆差,很難以促銷手段改善。

比如說,台韓皆互賣積體電路及微組件給對方;但韓國去年賣給台灣五十億美元,台灣卻只賣給韓國二十億美元,僅此一項就出現了三十億美元的逆差。可見,韓貨的品質及價格的競爭力,已有凌駕台灣之勢。

電子微組件尚只是冰山一角而已,韓國的手機、相機、MP3、家庭電器、汽車,在台灣亦是觸目可見,廣告打得目不暇給。韓國已不是代工者,他們有了自創品牌;這種架式,尤使得仍在代工的台灣自嘆弗如。

更離奇的是,韓國的文化積累本屬相對匱乏,但韓國除了在電動玩具上引領風尚,又在化粧美容上另樹一幟,甚至韓國的戲劇,不論古裝戲、現代戲、偶像劇,亦皆能風靡異邦,韓國於是有了外銷的「文化產品」,儼然亦成為國際上新露頭角的一個文化山頭。

韓國人來了,而且如國貿局所說,這是「結構性」的現象。只要比一比「大長今」與「台灣龍捲風」的差異,也許就能知道台灣產業與韓國產業在其他方面的差異。

差異正在擴大,所以逆差亦在擴大!

2005/07/12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07888
中國何曾侵略過韓國數百次
2005/06/16 00:51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5061500087,00.html

2005.06.15  中國時報
中國何曾侵略過韓國數百次
本報訊

    南韓總統盧武鉉告美國總統布希說:「中國是在歷史上侵略韓國多達數百次的國家,我們豈能忘記如此刻骨般痛苦的往事呢?」如果這是為了讓布希放心不懷疑韓國將離美親中,特地編一套布希絕對不了解的史實來搪塞倒也罷了。如果盧武鉉真的連這點歷史常識都搞不清楚,那就不配做一個政治家了。中國與韓國的交往史確實久長,但中國沒有侵略過韓國。更不能將日本侵略韓國的歷史對看。

    且不說朝鮮之立國者是中國人箕子,韓國自己的史書《三國遺事》便記載:「周虎王即位己卯,封箕子於朝鮮。」韓國學者為了民族主義現在不住地辯解此事,但提不出真正合理的說法推翻箕子建國之事。

   就以後代來說,盧綰叛漢,兵敗後部下衛滿率千餘人逃亡朝鮮,衛滿後來(紀元前一九三年)稱王。其第三代右渠王與漢為敵,不但收留漢之流亡民,且與匈奴結盟,對漢構成威脅,這使漢武帝無可忍,派使臣前往勸阻,但使臣涉河被殺,這使漢武帝不得東征滅衛氏朝鮮,在朝鮮舊土建立四郡,漢衰,公元三一三年被崛起之高句麗將四郡佔領,中國勢力即退出朝鮮半島。

    再以後,朝鮮半島分為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相互攻伐,或聯此攻彼,中國就成被一方勢力拉攏對象,新羅即請求與隋朝結盟與高句麗對抗。而戰端是由高句麗挑起,與女真族聯手攻打中國遼西,隋文帝發兵應戰,結果因隋軍糧絕而高句麗心虛,隋軍未戰而退,高句麗則遣使謝罪,這場仗未打成,隋煬帝即位後,因高句麗與突厥勾結,再征高句麗又因兵疲糧絕而敗,遂而二次和議。

    唐太宗時,高句麗攻打新羅,新羅求救於唐朝,太宗派玄奘與蔣儼赴高句麗勸阻戰爭,遭拒且將唐使囚禁,唐太宗不能忍受,親征問罪,又是天寒地凍糧缺而撤軍,兩年後再打算親征卻因病去世。遺詔取消遠征。

    唐高宗時,百濟犯新羅,新羅求助於唐,唐助新羅滅百濟,唐羅聯軍再攻高句麗,李世勣、薛仁貴大軍與新羅的廿七萬軍將高句麗滅亡。新羅國因此統一了朝鮮,唐勢力在此亦大張,新羅要翻臉驅逐唐勢力,雙方衝突遂起,公元六七六年,薛仁貴的水師在枝伐浦敗績,唐朝勢力即退出朝鮮半島。

    從此之後,中國即無軍隊往征朝鮮,以上戰端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成為侵略戰爭,大多是朝鮮的國家借助於中國軍隊入境,而中國軍隊除了唐高宗時順利控制局勢外,其他幾次都是半途而廢。

    宋朝時,正是高麗太祖建國之初,宋高兩國外交關係很平穩,當然也不會有戰爭,雙方貿易很興旺。

    蒙古人在中國崛起建立元朝,與高麗關係變壞,曾與高麗有多次衝突,結局總是講和。只不過高麗統治漸不穩。曾與元軍聯合攻打日本,兩次都因海上風暴而失敗。

    李成桂伐高麗朝而成立朝鮮國,其時中國已進入明朝,朝鮮奉明為宗主國,戰爭不可能發生。

    清朝入主中原後,對朝鮮仍是宗主國,朝鮮因日本之虎視眈眈,不能不借重清廷,王室力量轉弱亦需清朝支持,後來產生親日派及親中派,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馬關條約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國,但日俄戰爭後,日本在朝鮮半島勢力更增,終於併吞了朝鮮。

    以現代史看看,日本倒是從未正式派兵攻打朝鮮,但最終卻併吞了朝鮮,由此可見韓國的真正痛苦往事只此一件。與中國的衝突實在難說是刻骨般的痛苦。美國總統布希哪能懂得這些,無怪乎聽了盧的話後要說:「原來如此」,但他如果看了本文後,也許又要說原來如此了。

    自盧武鉉發表東北亞平衡作用的論調後,在韓國及國際間便有兩種判讀,其一是:南韓要脫美親中,擺脫美國同盟或韓美日三邊合作體制的束縛,加強與中俄的接觸。二是:將繼續以韓美同盟關係為外交軸心,但將關係趨於平等。

    美國政府似乎有點相信第一種說法,因此官員們說狠話,當然使盧武鉉不能不在布希面前有所表白,但卻並不得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8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