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宋胡會公報 蘇起:一中多一點 各表少一點
記者陳志平/台北報導
前陸委會主委蘇起昨晚指出,就「宋胡會」公報內容來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創的「兩岸一中」與國民黨的「九二共識」內涵相同,若一定要比較,親民黨「一中多一點」,但「各表少一點」。
蘇起說,宋楚瑜以「兩岸一中」而非「一中各表」形容兩岸關係,凸顯親民黨這段時間以來擺盪在紅綠兩端的困境;為求與國民黨區隔,親民黨在大陸需「比藍的更紅」,在台灣「比藍的更綠」。
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表示,九二共識在國民黨的看法是「一中各表」,宋楚瑜在中國大陸提出的「兩岸一中」,並沒有否定「一中各表」,宋楚瑜的說法讓台灣的空間更大或更小,有待親民黨進一步闡述。
國民黨認為,一中各表是兩岸基於各自法律文件對一個中國作出各自表述;中國大陸的說法叫「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原則」,也稱各表一中,宋楚瑜提的兩岸一中,到底「一中」是什麼意涵,如果「一中」是各表,就和國民黨的主張沒有什麼不同。
蘇起指出,宋胡會會議公報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促成兩岸復談,不過從公報以事實陳述一九九二年海基會與海協會香港會談的往來文件,顯示宋楚瑜對兩岸關係的認知,與國民黨的主張「一模一樣」。
蘇起說,親民黨有扁宋會的包袱,陳水扁愈是在台灣「抹綠」親民黨,親民黨在大陸就愈需撇清與台獨的關係,但若就扁指控宋在美密會陳雲林時,親民黨未並激烈反駁看,親民黨目前「在大陸比國民黨更討好中共,在台灣比國民黨更討好陳水扁」。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則表示,宋胡會達成兩岸一中六點共識,是國民黨開出來的路,宋楚瑜順著路走,讓很多細節更具體。宋胡會的公報中,確實有許多涉及公權力的部分,如果政府不認可,還是無法推動。
【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昨天表示,宋胡會和連胡會達成的共識內容相近,樂見宋楚瑜強化連戰及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訪中成果。
對宋胡會之前公開談話宋楚瑜兩次提到國民黨主席連戰,國民黨表示感謝,並指這正是宋接續連戰的證明。
張榮恭說,九二共識、協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與兩岸直航、兩岸自由貿易區等,都不脫連胡和江賈共識,樂見宋楚瑜強化連戰和副主席江丙坤訪中成果。
【2005/05/13 聯合報】
新聞透視》九二共識 還原歷史
記者 林妙容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以「兩岸一中」,重新詮釋「九二共識」或1992年我方海基、大陸海協往來的歷史,比國民黨所講的「一中各表」更叫外界震撼。1992年海基、海協當時如何往來、甚至形諸文字,確實有許多各自解釋的空間,這也是各政黨後來可以各自發揮的基礎。
「一中」問題的觸及,在於1992年10月28到30日,兩會在香港就公證書使用、兩岸掛號函件遺失查詢及補償問題進行工作協商會議,其間海協要求對一個中國原則加以表述,但雙方仍有歧見,因此終止商談。海基會在同年11月3日發布新聞稿及致函海協會,表示「海協會在本次香港商談中,對一個中國原則一再堅持應當有所表述,本會徵得主管機關同意,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可以接受。」
海基會的表述內容為,「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一個中國的含義,認知各有不同。」
大陸海峽會在同年11月16日傳真給海基會,表示「我會充分尊重並接受貴會的建議」,並把擬定的口頭表述要點列出,即「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本此精神,對公證書使用(或其他商談事務)加以妥善解決。」
除了這兩段文字表述,雙方在往來函件中也對各自原本堅持立場有不同程度的表述,因此增加了詮釋空間。
此後數年,媒體和國民黨即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概括當時的傳真文件往來。直到2000年4月,當時即將卸任的陸委會主委蘇起即以「九二共識」四字來描述這段傳真往來和之前工作會議交換的內容。
民進黨執政後,「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歷經各政黨攻防,台灣意識崛起,以及中共的重新詮釋、定義,逐漸產生紛爭,終至無解。
【2005/05/13 經濟日報】
新聞分析》九二共識變形記
記者 王茂臻
中共在國、親兩黨主席連戰與宋楚瑜登陸訪問期間,釋出對台基調從堅持「一個中國」轉為「兩岸同屬一中」。中共與連、宋談「兩岸一中」,實則對陳水扁總統施壓接受「兩岸一中」,兩岸什麼議題都可以談。
1992年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在香港舉行會談,對事務性協商產生的政治歧見,希望兩岸能以各自表述解決。九二香港會談後來被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稱為「九二共識」。
中共一向堅持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避談我方主張九二香港會談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共強調「一個中國」,民進黨則著重「各自表述」,並視「一中」為蛇蠍。
大陸近期對台宣傳主軸由「一個中國」轉為兩岸同屬一中,在對岸看來已是對台讓步,但對執政黨而言,「一中」枷鎖仍在,不可能在此前提下與對岸協商。
民進黨從2000年執政至今,對「九二共識」的說法包羅萬象,從前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九二精神」,到陳總統提出「在九二香港會談為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卻堅決否認有「九二共識」。
民進黨希望能在九二香港會談基礎上展開協商,顯示民進黨再怎麼厭惡「九二共識」,也不能否認九二香港會談是兩岸擱置政治爭議的重要分水嶺。執政黨要突破兩岸僵局,仍須由此下手。
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認為,當時兩岸對如何解決政治分歧是達成「相互諒解」。蔡英文也否認有九二共識,但她以「九二精神」稱之,認為兩岸應對話、交流和擱置爭議。
兩岸政治分歧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宋楚瑜此行讓九二共識再換個名稱,能否為兩岸關係解套,恐怕仍要執政當局願意跳脫過去的設限才行。
【2005/05/13 經濟日報】
學者:新名詞 解釋老問題
記者張麗君、蘇秀慧/報導
黃介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兩岸一中」能否成為雙方會談的基礎,其實和「九二共識」能否解套的原理相同,如果九二允許「各表」,比較好解套,因為中共十年來從未接受過「各表」。
因此,兩岸一中的關鍵點在於「一中」是否為擴大的一中,如果大陸能將其擴大到某一程度,與陳水扁總統提及的政治統合或歐盟一中的概念結合,台灣的接受度會比較高。反之,若對岸指的一中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沒有國際生存空間,須接受北京的一中框架,我方很難接受這樣的一中。
從1999年「兩國論」到2002年的「一邊一國」,都是由一為二的概念,現在大陸和反對黨想由二拉回到一,能否實現就要看「一中」能否擴大化,並體現在國際社會。如果對岸封殺台灣參加國際活動,而是在兩岸間保留彈性,台灣很難接受如此的「兩岸一中」。因此,大一中的觀念應該是雙方對等,先不放棄現在擁有的一切主權,再坐下來談。
張麟徵(台大政治系教授):
宋胡會希望在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的(兩岸一中)基礎上,儘速恢復兩岸平等協商談判,扁政府恐怕不可能受,除非陳總統事前同意,因為,宋楚瑜出發前,陳總統水扁曾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識,現在不僅九二共識,又堅持一中原則,甚至重述海協會表述,「一中各表」變成了「一中一表」,如果的結論獨派看來恐怕「太遭了」。
盛治仁 (東吳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有沒有「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吵了很久,也內耗了太久。昨天「宋胡會」最大意義在於把兩岸可以接受的文字在公報內以文字呈現出來,即「雙方都堅持一個中國,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都有各自看法」,可見中共作了些讓步,也為兩岸未來開了扇門,因為過去所謂的「一中各表」,中共從未承認過,只強調「一中」;台灣則強調「各表」。在中共作了讓步之後,就看陳水扁總統要不要接受。
至於「宋胡會」所提的2006年直航時間表,只能算是宣示意義,並無實質意義,因為未來如何做,不是在野黨說了就算。因為任何比較具體的內容,都需要執政黨確認和推動才能付諸實施。
「連胡會」和「宋胡會」似乎作了些分工,國民黨主席連戰第一個去大陸,有破冰營造氣氛的味道;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此行則是比較尋求細節突破,有「搭橋」的意義,只是阿扁要不要上這座橋還待觀察。
【2005/05/13 民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