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無黨籍立委李敖今天公開國防部長李傑私下贈他一支萬寶龍萬元名筆,由於現在只有李敖收到名筆禮盒,李傑大嘆李敖讓他得罪其他立委。
立法院國防委員三位朝野黨籍的召集委員都未收過這樣昂貴的名筆,其他國防委員會立委只收過李傑送的柚子茶,台聯黨立委何敏豪就大嘆自己沒行情,國防部不會送他這種昂貴的鋼筆,但國防部這種行為無異公然行賄。前國防部長唐飛時期,國防部送的筆不過是鑲有國徽的高仕金筆,價值2000元,與萬寶龍名筆難以相比。
據了解,立委收到官員的禮品,在立法院屢見不鮮,多半是政府官員希望能夠與立委維持友善關係,過去某立委擔任黨鞭時,有事情向官員請託,也會送禮品給官員,謝謝官員的配合與幫忙。
據指出,唐飛擔任國防部長時,都是以鑲有國徽的高仕金筆送人當紀念品,唐飛的高仕國徽筆高貴不貴,許多人都收得下去。伍世文任國防部長時,國防部為他準備的是品質不大好的鍍金電子錶,湯曜明則是廉價自動錶,但錶面印有四星上將圖案,具有收藏價值。
據了解,李傑送的萬寶龍名筆,在許多政府官員中也是送禮的首選,部分立委也收過其他官員送的萬寶龍名筆。不過,國防委員會的其他立委都沒有收過。
據指出,李敖今天掀出李傑送他萬元名筆的事情,其他經常出現在立法院的禮物,除了幾千元的花籃之外,過去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種植的蘭花、昂貴的進口日本水果、禮券,甚至魚罐頭、速食麵、皮膚保養品,都曾經是官員送的禮品。
【記者高凌雲/台北報導】
面對立委質疑送昂貴名筆,國防部長李傑中午向媒體表示,李敖借書給他看,要還書給李敖,總不能空手還人家嘛!送筆是禮尚往來,只是他不知道李敖沒有收禮物的習慣,要是事先知道就不會送了。
李傑對於送鋼筆表示善意的事情,引起立委的質疑感到很困擾,李傑覺得自己是善意,沒有其他的意願,尤其把這件事跟國防部告民主行動聯盟總召謝大寧扯在一起,更感到無辜。
李敖上午在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中說,他的國會辦公室的門口上有拒絕收禮品的告示。不過,李敖不收禮一事,國防部的國會連絡人沒有向李傑報告。上周國防部國會連絡人將萬寶龍名筆與李傑還給李敖的書,一同放在資料袋中送到李敖辦公室,當時李敖並不知道其中有這支名筆,後來打開後才知道有樣貴重的禮品。
對於國會連絡人沒有掌握立委的習慣,讓李傑受到李敖的質疑,李傑感到很冤枉,李傑認為,他是要還書給李敖,總不能空手還人家東西,送筆純粹是禮尚往來,沒有別的用義。
【2005/05/23 聯合晚報】
送筆風波》1萬2萬寶龍 僅入門款
記者仝澤蓉/台北報導
國防部長李傑選擇MONT BLANC(萬寶龍)筆餽贈立委李敖,由於萬寶龍可說是高級筆代名詞,顯見國防部在送禮上的品味和用心,不過1萬2000元的筆,在萬寶龍其實只是經典系列的入門款。
萬寶龍1906年創立於德國漢堡,到明年將滿一百周年,名稱原意是指歐洲第一高峰白朗峰,萬寶龍筆帽上的LOGO六角白星,代表的就是從白朗峰往下俯瞰,終年積雪不化的六條冰河。
雖然以筆起家,但是萬寶龍產品還包括皮件、手表、香水、眼鏡等精品,最便宜的是3000元的皮製名片夾,最貴的則有一款480萬元的鑽石筆。最受歡迎的是各種高級筆,有原子筆、鋼珠筆以及鋼筆等,原子筆起跳價格8000元,鋼筆至少要1萬元以上。
國內企業家幾乎人手一支萬寶龍,中華汽車和西門子也曾經大量採購萬寶龍筆做為資深員工禮物。台灣是僅次於香港的亞洲第二大市場,每年限量款配給台灣數十枝,必定搶購一空,萬寶龍在2000年針對華人市場推出一款千禧龍系列,其中全球僅一只的龍表,售價50萬元,就是被台灣買家收藏。
【2005/05/23 聯合晚報】
挨國防部告 民盟:當初指控有據
記者楊昇儒/台北報導
前民主行動聯盟總召謝大寧,先前指控國防部有人送東西給立委,遭到國防部控告「污辱官署」,並被檢方起訴。民盟成員張亞中上午表示,立委李敖爆料國防部長李傑送他名筆,事實上大家都聽說國防部逢年過節都送禮給立委,這件事更證明謝大寧的指控,絕非無的放矢。
【2005/05/23 聯合晚報】
冷眼集》官員禮多!委員別怪?
記者黃福其/特稿
國防部長李傑致贈無黨籍立委李敖萬元名筆。李傑說,他是禮尚往來,沒別的用意。令人不禁想請教李傑,將來軍中是否能上行下效,比照辦理?更想請教陳水扁總統、謝長廷院長,日後官員與立委交往能否以此為標準?
俗話說「禮輕情意重」、「禮多人不怪」,就是指藉由禮品為媒介,讓送者有心、受者愉快,聯結出「我們是一國」的情誼。只不過到了官場,「禮多」已演化成流弊起源,輕者對大過小錯隻眼放過,重者則沆瀣一氣、同流合污。
李傑這次以向李敖借書,「回報」萬元名筆。若說李傑是想和李敖和他沆瀣一氣地亂搞些勾當,應當不致於;不過若說李傑的用意,不是想此「互動」,拉近與李敖的關係,日後在國防委員會少吃點苦頭,而只是「禮尚往來」,大概也沒人相信。
重點是,身為國防部長,怎可以此為軍人表率?身為中央大員,怎可以此手段,拉攏職司監督、質詢之權的國會議員?對軍紀官箴,都是非常不足取的手段,貽笑大方。
【2005/05/23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