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殺窮人不富的台灣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樂生療養院與陳水扁的踐踏人權獎
 瀏覽7,927|回應7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慕亞
愛台也愛中

 去年二月十五日,陳水扁總統親臨樂生療養院,頒發「抗癩鬥士金牌」給院民,當時他為了院民因罹患痲瘋病而長年隔離,並遭社會歧視,代表政府致歉。

 後來政府又把此處劃分為捷運機場預定地而要他們搬遷,逼他們搬到新的「牢籠」,台灣人權協會因而在去年12月3日頒贈「踐踏人權獎」給陳水扁總統。

 當時他在北投社區大學「志工服務社」時怎麼說呢?

 『剛才也到新莊參訪樂生療養院,向抗癩鬥士致敬,他們其中有二十五位住在樂生療養院,因為癩病以前叫做痳瘋病,住在那裏已經有一甲子,也就是說,日本時代就一直住在那裏,從過去七十四年日據時代至民國九十三年,沒有一位總統到過那個地方,阿扁是第一位到樂生療養院參訪的中華民國總統,我一一和他們握手致敬,並給予鼓勵,肯定他們是抗癩英雄勇士。…』

既然如此肯定他們,為何不能替他們想一下?

既然自豪「第一位到樂生療養院參訪的中華民國總統」,為何要逼他們搬家?

「人權立國」不該只是口號,他們平均年齡七十四歲了,何苦這樣折騰他們?

關進樂生 鎖住青春夢 現在,留住文化財

以前  湯祥明民國四十年住進樂生療養院,當年十九歲的他是建中學生,看來似錦的一生就此改變。圖/陳易辰 

 近年來許多社服團體進入樂生療養院,與院民同樂,志工在房舍貼上「樂生有指望」的春聯為院民帶來希望。圖/陳易辰

【文/盧禮賓】

 民國卅八年,建國中學高中二年級學生湯祥明,在學校抽檢發現罹患痲瘋病,他看來似錦的一生就此改變。

他和許多痲瘋病患被迫住在有如與世隔絕的台北縣新莊樂生療養院,不僅未來的一切都成泡影,有家也歸不得。半個世紀了,他們走過死亡陰影,在這裡安身立命,自成生活圈子,如今卻而被迫遷離住了數十年的「家」,他們決定抗爭。

以前,他們被認為「犯天條」,才會得「太膏病」,孤獨地與病魔對抗;現在他們對抗的是號稱民主時代的政府,因為政府要從他們手中,把草木扶疏、環境清幽的樂生療養院變成捷運新莊線機廠的水泥建築,他們被安排搬到新建的大樓,那裡有如鳥籠,感覺有如又被隔離一次。

爭取保存樂生尚未拆除的房舍和院區,是他們一致努力的目標。「生為樂生人,死為樂生鬼」,他們絕不離開一步。

午後,樂生院民乘坐四輪電動代步車在清幽小徑來來往往,互相問候,三五成群聊天、下棋或發呆,與世無爭地過日子。這樣的生活,數十年如一日,然而他們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悲慘日子。

「當年我在新莊的家被衛生單位人員用手銬銬住雙手,一腳踢進『太膏車』,送到樂生強制隔離治療!」湯祥明回憶。當時生活條件差,日子過得絕望,他的腦中只有一個『死』字,他因此曾在廿九歲那年自殺兩次。

 事實上,家人從沒放棄過湯祥明,也歡迎他回家;但是他覺得與家人的生活習慣已經不一樣,例如每次回家進入屋內,要換穿拖鞋,但他萎縮變形的腳穿拖鞋不好走路,穿著鞋子又會弄髒地板,姪兒曾經勉強他在家住了四天,最後他還是回到樂生。

來自金門的呂德昌,曾經在金門縣政府林務局工作過,民國四十七年發現罹病,送到樂生治療。現年六十八歲的他,曾經兩度辦退院回家住了一年半載,照樣到田裡幹活,家人鼓勵他娶妻生子,但最後他也決定返回樂生。

 七十七歲的林葉老奶奶可能是最幸福的院民之一,從十六歲進入樂生到現在,她靠工作打發時間,讓自己忙得沒有時間煩惱,抱著樂觀、滿足的心過日子。民國卅九年起,住在樂生附近的一些年輕夫婦因為經濟能力有限,「不嫌棄」她有痲瘋病,把小孩托給她照顧,她最多同時照顧十八個小孩。

 「被隔離在樂生的院民能活到現在,韌命到已經不是人!」投入爭取保存樂生的「阿添伯」說。他們不否認捷運是國家重大建設,但反對政府從開始就黑箱作業,把院民蒙在鼓裡,說拆就拆。

「一開始我們被隔離在樂生,忍受失去親人、身體病痛的痛苦,過著被人歧視,與世隔絕的日子,自成一國;熬到現在只剩三百多院民,平均年齡七十幾歲,現在我們依然不奢求外在社會的接納,寧願自成一國,只求在此安享天年。」阿添伯說。

 一九三○年成立的樂生院區,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與院民感情深厚,也是文化歷史資產;這裡老樹環繞,房舍冬暖夏涼,如今將因興建捷運而全部剷平。阿添伯憤憤地說,他們被迫遷到大樓的「鳥籠」,等於是「二度隔離」,沒有被家人遺棄,卻被政府逼迫搬走,令人痛心。

林葉老奶奶語重心長:「毀損樂生這麼美好的地方,不是樂生的悲哀,而是台灣的悲哀。」 【2005/04/18 聯合報】 @ http://udn.com

小檔案》樂生療養院 

 

蓋在新莊塔寮坑半山腰的樂生療養院,日式建築隱沒在近百年老樹之間。圖/陳易辰

  醫療行政大樓落成於民國十九年,是樂生療養院最早的建築物之一。圖/陳易辰

 【文/盧禮賓】 衛生署樂生療養院創立於一九三○年,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台灣第一所專門收容痲瘋病患的公立療養院,後來陸續擴建,占地廣達卅一公頃,收容人數最多達一千多人,現有院民三百廿一人,平均年齡七十四歲

 樂生療養院最初禁止院民結婚,接著不禁婚但需結紮,一九四六年完全開放結婚;公民投票權至一九五六年回復。

 樂生院區於一九九五年被徵收為捷運新莊線機廠,二○○一年樂生院方曾向台北縣政府建議指定古蹟未果。捷運工程二○○二年六月開工,地方人士曾組成「搶救老樹聯盟」發動抗爭;青年樂生聯盟於二○○四年二月組成,結合社會精英採取有計畫的搶救樂生抗爭行動。

 【2005/04/18 聯合報】 @ http://udn.com

陳定南獲頒踐踏人權獎台權會籲廢死刑 勿只關心廁所

【朱慶文╱台北報導】

台灣人權協會昨天公布年度十大人權新聞和踐踏人權獎,其中踐踏人權首獎頒給內政部長蘇嘉全,次獎頒給法務部長陳定南。蘇嘉全獲獎是因內政部對外籍配偶、同志轟趴等的人權侵害;陳定南則是在研擬《觀護法》草案中,訂定以科技設備監控假釋犯而獲獎。 另外今年又執行兩名死刑犯的死刑。台權會希望陳定南能在任內完成廢除死刑,不要只關心垃圾桶和廁所。對此,陳定南不願意回應。

蘇嘉全「歧視」獲首獎

內政部官員則表示,內政部在法令授權範圍內全力維護人權,雖有時因法令限制無法達到台權會要求,仍會繼續努力。至於獲頒首獎,內政部沒有評論。台權會和民間社運團體昨天所票選出的十大人權新聞中,其中台灣第一所痲瘋病患隔離醫院「樂生院」,因捷運機場預定地被迫搬遷,院內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三歲的病患都將被迫遷入醫療大樓,病患長期遭受隔離、歧視,成了人權新聞首選。

痲瘋病患「頒獎」給扁

昨天記者會現場並安排樂生院的院民代表頒發踐踏人權特別獎給總統陳水扁,因為陳水扁今年二月到樂生院參加「向抗癩英雄致敬」活動時,才對院民因罹患痲瘋病而長年隔離,並遭社會歧視,代表政府致歉。現在政府又為捷運機場預定地要他們搬遷,等於再度踐踏人權,院民預計下周一走上凱達格蘭大道,向扁討公道。樂生院院民湯祥明說:「陳水扁今年二月才代表政府向我們道歉,為什麼轉眼間又要拆我們的院舍。」昨天公布的十大人權新聞還包括:真調會條例罔顧人權保障和司法體制、男同志轟趴事件、台視記者平宗正採訪殉職事件等。

踐踏人權獎及人權失落獎得主 踐踏人權獎首獎 內政部長蘇嘉全

 獲頒原因

 1.警查獲同志轟趴讓被捕者在媒體前袒身,內政部未審先判 2.內政部將外籍配偶特殊化,將外籍移民當特殊份子充滿歧視

 踐踏人權獎次獎 法務部長陳定南

獲頒原因

1.法務部研擬「觀護法」草案以科技設備監控性侵害案假釋犯,侵犯其人身自由 2.今年有兩名死刑犯被執行,廢除死刑仍未完成

 踐踏人權獎特別獎 總統陳水扁

獲頒原因扁今年初到樂生院頒「抗癩鬥士金牌」,並向院民道歉,卻又因捷運機場預定地要樂生院搬遷

人權失落獎 連戰、宋楚瑜

獲頒原因在野黨對人權也欠缺堅持資料來源:台灣人權協會

權會 頒扁「踐踏人權獎」 記者羅嘉薇/台北報導

 今年二月十五日,陳水扁總統親臨樂生療養院,頒發「抗癩鬥士金牌」給院民。當時備感溫馨的樂生院民和台灣人權促進會,昨天卻將年度「踐踏人權特別獎」頒給陳總統,抗議他坐視樂生院被拆除的命運。

「收容痲瘋病患的樂生院被迫拆遷」,被台權會選為年度十大人權新聞之一。這座成立於一九三○年、至今仍有三百多位高齡院民深居的痲瘋病隔離醫院,在陳總統擔任台北市長的時代確定為捷運新莊線機廠預定地,如今院區將被移除、剷平,院民得搬到新的醫療大樓。

十多位數月來奔波陳情的樂生院民昨天來到台權會記者會場,希望政府將樂生院現址及房舍指定為古蹟,捷運變更設計,讓院民在此繼續居住。六十七歲的呂阿伯說,他們從行政院走到立法院,已經「走無路,有話沒處講」;在樂生院住了五十三年的湯阿伯則希望「阿扁出來說話,不要把我們踢到東、踢到西。」

台權會會長吳豪人則特別聲援來台尋求政治庇護的大陸民運人士陳榮利和燕鵬。他說,陳榮利和燕鵬來台分別已逾九個月和五個月,政府將他們無限期收容於宜蘭靖廬,並限制其通訊和表意自由,「陳榮利感慨,他在台灣的待遇比在大陸還糟,甚至希望趕快被送回去。」

十大人權新聞「哀愁篇」,還包括:三一九真調會條例宛如「太上皇條例」;最高法院認為以「釣魚」方式引誘援交犯罪不違法;男同志「轟趴」被等同於犯罪;台視記者平宗正殉職;政策和法令對外籍移民充滿歧視;觀護法草案擬以科技設備監控假釋犯。

 台權會又頒發踐踏人權首獎和次獎,給主管外籍移民政策的內政部長蘇嘉全,以及負責草擬觀護法的法務部長陳定南。國、親兩黨主席連戰和宋楚瑜,因為疏於在野監督的角色,獲頒「人權失落獎」。 今年台灣在落實人權保障方面亦非毫無建樹。大法官釋字五八二號落實嚴格證據法則、法律扶助基金會成立、國家出錢請律師幫窮人打官司等,同列年度十大人權新聞「美麗篇」。

 【2004/12/04 聯合報】 @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01295
 回應文章
台灣漢生病友 對日勝訴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漢生病友會舉行對日跨海求償同步宣判記者會。樂生自救會副會長呂德昌()
記者林弘斌/攝影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經過一年多訴訟,25名台灣漢生(痲瘋病)病友向日本提出的跨海求償,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上午傳回勝訴好消息。東京地院判決日本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漢生病補償法,補償戰前被日本政府送到樂生療養院的台灣病患。

台、日、韓漢生病友和聲援團體,明天要發動千人包圍日本厚生省,進一步要求日本放棄上訴,立即還給這群垂垂老矣的病友一個遲來的正義。

舉著「勝訴」大海報,台灣漢生(痲瘋病)病友今天悲喜交集,部分病友想起被隔離的一生,忍不住頻頻拭淚。面對一早傳回來的勝訴好消息,老人們既喜且悲。喜的是日本地院終於還給他們一個公道,悲的是,自己的青春歲月,早從幾十年前被送進樂生療養院那天起就已經葬送。

包括樂生保留自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青年樂生聯盟等十多個社團上午發表共同聲明,高興宣布這項跨世紀的勝訴判決。他們對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本於司法公義,給台灣樂生病友最適切的判決,表示肯定,也感謝日本律師一年多的人道協助。

根據東京地院的判決,25名戰前被日本政府送進樂生療養院的台灣漢生病友,可以獲得每人8001400萬日圓賠償(約台幣230萬至410萬元)。但聲援團體遺憾的是,同時提出訴訟的韓國漢生病友,卻被判敗訴。有人猜測,韓病友敗訴可能和政治因素有關。

台灣人權促進會等聲援團體上午發表共同聲明,要求日本政府放棄所有違背司法和人權正義的上訴,「依漢生病補償法」給予台灣和韓國病友應有的補償。

他們也呼籲台灣政府,不要再讓平均年齡超過75歲的病友再次走上漫長的訴訟路途,比照日本訴訟精神,「去污名、反歧視」,妥善照顧台灣病友,不分存活或往生都恢復他們的尊嚴,並立即停止不當政策道歉賠償,保障漢生病友的健康權和 居住權,讓這群病友們「在園保障」,能永久居住在樂生療養院內。

2005/10/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台漢生病友勝訴》當年建中生被銬扔進車


記者謝蕙蓮/專訪

「感染這個病,很痛苦。老實說,這是日本政府一個大錯誤」、「日本政府把我們當犯人看待,裡面糧食不足。說實在,阮是生不如死,吃不飽、穿不暖,餓死很多人。」

談起在樂生療養院超過半世紀的禁錮歲月,同樣19歲被送到樂生療養院的陳石獅、湯祥明,忍不住悲從中來、老淚縱橫。年輕時一場莫名的病,不但斷送他們的青春、大好人生,他阻絕了親情。

當年他們是百般不願意的,被手銬銬上如同犯人般被送進樂生療養院,還強制結 紮。幾十年來,他們夢想能回到家庭、回歸正常生活。如今病友們已經垂垂老矣,他們老了、病了,許多人手腳殘缺不全,現在他們不想搬離樂生,因為他們已經把樂生當成「家」,他們不願臨老再離家,又被「關」進窄小的醫院大樓裡。

高齡84歲的陳石獅,上午不斷重複訴說,在樂生的日子的「很痛苦」、「日本政府實在是大錯誤」。患病之初,他躲在家裡不敢出門,怕被認出來;民國31年、19歲那年,被抓進樂生療養院強制隔離,算一算到現在已經65年。

談起早年在樂生的生活,陳石獅形容是「生不如死」,被當成犯人對待。等了65年才等到正義,他內心感慨,「很歡喜,也很悲哀」。

73歲的湯祥明是19歲還在讀建國中學二年級時,因為台大醫生對學生抽檢,被檢驗出罹病。當他得病的消息傳出,鄰居因為害怕對天天到家裡吵鬧,對他的家人百般攻擊,他的母親因為受不了鄰居的壓力,勸他到樂生「治療」。

湯祥明形容,當時他是被銬上手銬,「像抓豬一樣,又踢又抓把我扔進車子裡」。到了樂生,看到圍著鐵絲網的院區,院外24小時有士兵持槍上刺刀站崗,心裡就涼了大半截,這一進樂生就是54年。

談起過去,湯祥明藏在墨鏡後的雙眼不斷流出淚水,頻頻拭淚。當年,他是一位愛畫畫的高二學生,夢想著上大學、作畫,一場病讓他的夢想破滅,「手指壞了,不能拿畫筆;家人也搬家,完全沒連絡」。

湯祥明說,他現在是個「沒有戶口」的人,戶籍就在樂生療養院。早年雖然是被 百般不願意被送進樂生,但樂生對病友來說,至少是個開放的園區,大家還可以走動聊天。他說,他們老了,很多人也病了,他們被關了大半輩子,現在不想搬到新建的醫療大樓,擠在狹小的房間裡,再度「關」。為了興建捷運,政府正準備把院民遷到大樓安置,但院民們抵死不願搬離「家」。

2005/10/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台漢生病友勝訴》扁欣慰 錯誤隔離將檢討


記者李濠仲/台北報導

針對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就漢生病 (痲瘋病)患要求賠償訴訟,判決25名台灣原告勝訴一事,陳水扁總統上午除表達欣慰之意外,並立即指示行政部門針對過去國民政府時期所採取的錯誤隔離措施,進一步研議如何從人權保障及照顧弱勢角度出發,對過去台灣地區的此類漢生病患作出相關補償救濟措施。

公共事務室表示,今天台灣原告獲得勝訴,陳總統責成行政部門針對過去台灣光復之後,國民政府時期仍繼續採取的錯誤隔離措施,進一步研議如何從人權保障及照顧弱勢角度出發,對過去台灣地區的病患作出相關補償救濟措施,以符合世界潮流。

【記者謝蕙蓮/台北報導】

因為興建新莊捷運機場工程興建,漢生病友被迫搬離居住了數十年的「家」樂生療養院。病友今天打贏跨海官司,但保不住自己的家,人權團體、病友今天要求政府,讓漢生病友繼續住在樂生,並妥善照顧他們的晚年。

台灣人權促進會表示,目前樂生療養院還有300多名漢生病友,有人已經陸續搬進新建的醫療大樓,但還有不少病友不願搬離樂生。政府為了捷運強迫病友搬遷,對病友是另一次的創痛,聲援團體要求政府立即停止不當的「迫遷」政策。

病友湯祥明說,搬進醫療大樓的病友,很多是在「半哄半騙」搬離樂生的。因為有人告訴他們,如果不搬走,將來病了會沒人照顧。但他說,醫療大樓是醫院不是家,有人五、六個人擠在一個房間,整天吃便當。他不願意過「關在醫院病房裡」的日子,希望能繼續住在樂生。

【記者王慧美/綜合報導】

台灣漢生病友跨海向日本政府求償,對這25名平均年齡逾75歲的漢生病患是 一條漫長的路。故事起源日本熊本地方法院於2001511的一樁判決,指依據「癩預防法」對漢生病患所作的強制隔離是國家錯誤的政策,因此日本政府制定了漢生病補償法,補償所有曾經入住漢生病療養所的人。

去年春天,協助日本漢生病患打贏官司的日籍律師久保井攝,發現台灣還有收容戰前漢生病患的樂生療養院,即透過任教於清大外語系的友人真武薰聯繫來台進行調查。

經過全面清查發現,樂生院尚有27位戰前患者,其中有兩人因健康問題無法言語,最後確認符合補償資格的有25人。另外,日本律師團也代日本殖民時代在韓國設的漢生病療養所「小鹿島更生園」117患者,於去年8月向日本政府提出補 償金要求,卻被駁回,律師團不服,於去年12月中向東京地院提起行政訴訟。

在台日韓律師團合作、社運及人權團體相繼投入,展開一場串連台、日、韓民間力量,支援漢生病患對日本政府求償的行動。

2005/10/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台漢生病友勝訴》南韓敗訴各界嘩然


編譯王咏月/綜合報導

東京地方法院今天針對台灣、南韓痲瘋病患向日本索賠的官司,判決台灣25名原告勝訴,南韓117名原告則敗訴,各界嘩然。

台灣的訴訟,裁判長菅野博之以「台灣的療養院基於厚生勞動省的補償法規定,確屬國立療養院」,判決日本政府要補償台灣病患。但南韓的訴訟,裁判長鶴岡稔彥卻以「補償對象不包括日本統治下的住院病患」,駁回南韓的請求。

日本殖民台灣時的1930年在台北縣新莊設立「樂生療養院」前身的「樂生院」,也在統治南韓時的1916年在南韓小鹿島設立「小鹿島病院」前身的「小鹿島更生園」。兩國痲瘋病患不但被強制隔離在療養院內,還遭強制墮胎等不人道行為。

台灣的樂生和南韓的小鹿島兩療養院,在日本殖民時代都被視為國立療養院,但兩國住院患者向日本政府要求賠償卻遭到拒絕,於是去年兩家療養院142名住院患者,以日本厚生勞動省為訴訟對象,一狀告上東京地方法院,要求取消厚勞省拒絕賠償的處分。

日本痲瘋病患是在1998年廢止「漢生病 (痲瘋病)預防法」後向法院提起訴訟,控告日本政府過去隔離病患違憲,20015月九州熊本地方法院判決日本政府敗訴,2002年日本國會也通過賠償 法,迄今至少共有3445名日本患者獲賠,每人賠償金額800萬到1400萬日圓 (約台幣230萬至410萬元)不等,但獲賠對象侷限日本國立療養所的患者。

2005/10/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台漢生病友勝訴》勝訴未定讞日可能上訴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東京地方法院今天針對痲瘋病賠償要求的訴訟,判決台灣的25名原告勝訴,日本厚生勞動大臣須取消拒絕賠償的決定,但不同法官則判決117名南韓原告敗訴,由於日方很可能提出上訴,台灣的勝訴尚未定讞。

中央社報導,東京地方法院法官菅野博之針對台灣原告訴訟的判決指出,日本的賠償法是項為救濟廣泛包括所有住院者的特別立法,只因住院者設施是在台灣而加以排除在賠償對象之外,是重視平等處理原則所不樂見之事。

就在台灣訴訟判決稍前,東京地方法院的鶴岡稔彥法官針對南韓的原告判決敗 訴,指出日本國會在制定賠償法的過程中,並未討論舊殖民地的療養院是否屬於賠償對象,因此不合賠償對象。台灣律師團在勝訴判決後指出,由於南韓敗訴,南韓和日方都很可能提出上訴,情況成為複雜些,台灣的勝訴尚有待定讞,律師團將商議後決定今後的因應對策。

2005/10/2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426058
樂生邊坡開挖 院民激動抵抗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樂生邊坡開挖 院民激動抵抗


記者陳燕模/新莊報導

台北市捷運工程局施建捷運新莊機廠工程,昨天下午出動怪手開挖樂生療養院的邊坡,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動員20多人阻撓怪手,激動的療養院民跳入挖出的土坑內,捷運局工地主任同意暫停施工。

昨天下午2時,捷運局新莊機廠工程人員在緊鄰樂生療養院旁邊坡施工,六、七十歲的院民聽到怪手開挖的聲音,紛紛坐著身心障礙者專用代步車或拄著拐杖,趕到邊坡旁關心。

捷運局新莊機廠施工主任表示,怪手開挖邊坡是鑽探地質,療養院事前已看過設計圖。

院民則指責2年前開挖曾造成地質滑動,並要求看設計圖,卻遭到施工人員拒絕,捷運局報警,警員趕到,一度想要驅離阻撓施工的院民。

樂生療養院民情緒激動,好幾人跳入怪手挖出的土坑內阻撓怪手,桃園迴龍警察派出所警員與龜山鄉迴龍村長江清萬協調,雙方一度僵持,工地人員才同意暫停開挖。

樂生保留自救會長李添培說,2年前施工時,施工單位也表示只挖周邊,不會影響房舍安全,許多院民卻被迫匆促搬遷,他們就住在組合屋內,如今,無法再相信捷運局的說法,只得讓工程暫時停止。

2005/08/24 聯合報】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54862
還樂生人一條生路by張蒼松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還樂生人一條生路

政府斷然採行集體搬遷,必然割裂三百多位院民之間相互依存的鄰里關係。
張蒼松/攝影 

許多樂生院民因後遺症而四肢殘缺。
張蒼松/攝影

一九三年成立的「樂生療養院」是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痲瘋院」,一旦患上癩病,就得被強制送入院裡,終生與親友隔離。為免社會大眾染病,這些病患犧牲數十年的人權及自由,蜷守在被歧視與誤解環伺的角落。近年來隨著台北縣捷運系統的開發,這塊院民們賴以為生的小小角落也將不保,其中不但被列為古蹟的院內建築面臨瓦解,如何妥善安頓院民也是社會大眾及政府應負的責任。本文從人道關懷的角度出發,與讀者一起了解這群弱勢民眾的處境。

百年前,癩病特效藥尚未問市,國際間為了撲滅痲瘋桿菌,只能遵循在柏林舉行「第一屆國際癩學會議」的建言,陸續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隔離的漫漫歲月,後遺症導致多數癩病患者四肢殘缺、五官變形,全然失去了回歸社會的能力。實際上,因為曲解鑄成偏差觀念,直到今天仍持續侵蝕著世相人心,被扭曲、撕裂的人性,造成排擠異己的迷障,無異是另一種「無形的後遺症」在作祟酖酖台北縣施工中的捷運新莊線,挖土機正一寸寸吞噬樂生療養院院民相依為命的家園、進逼無可取代的大規模文化遺產!

聞癩色變的悲劇年代

樂生療養院是實施隔離政策的產物。日治時代中期的一九二九年,日本政府開始推展「無癩縣運動」,第二年十一月,日本內地最早設立的岡山縣「長島愛生園」開園營運,一個月後,台北州新莊郡的「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所樂生院」緊跟著竣工啟用,一班班開往樹林的鐵路收容列車,載運一個個染患俗稱痲瘋病的年輕生命駛往未知的世界,從此和故鄉家園切斷緣分。爆發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企圖建設擁有優秀民族的世界一流國家,更祭出「淨化民族」的口號,四處搜捕患者送進療養院,激化了聞癩色變的潛在悲劇。

光復後,樂生院改名為「省立樂生療養院」,精省後改制為署立,目前生活在這裡的三百多位院民,平均年齡已然七十四歲,遠從日治時代就住進來的有二十七位。繼二○○一年五月,日本癩病患者打贏「持續實施隔離政策違憲」的國賠官司之後,日本律師團決心為日治時代被強制隔離的樂生院民伸張正義,成立了「台灣樂生院補償請求辯護團」,去年歲末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訴狀,今年四月十三日第一次開庭,現年七十六歲的原告代表周黃金涼克服了自卑感,由「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韓森病友人權律師團」相伴,跨海打國賠官司。

被剝奪了的東西無可計量

開庭前二小時,律師會館的相談室裡,周黃金涼用生疏了六十年的日語反覆朗讀陳述書,一讀到兒時的濃郁親情、發病後住進樂生院形同軟禁的日子、要日本政府還個公道……,每每因感傷落淚而頻頻地中斷了預習。

正式進入法庭,周黃金涼微駝但堅毅的身影,蹣跚地走到陳述席就座,面對神情嚴肅的審判長,中氣十足地陳述證詞,約莫過了二十分鐘,接近尾聲,她的語調因激昂而略顯顫動:「請把我的家族還給我!請把我要當老師的夢想還給我!您剝奪了我們的東西無可計量,請不要移開您的視線!」隱忍的熱淚這才悄然滑落。

周黃金涼的含淚控訴,我們更要悉心傾聽。樂生院民為了化解台灣社會免於感染的憂慮而犧牲了數十年的自由,政府應及時伸出人道的雙手,立即修正因捷運施工而強迫搬遷的不當政策,並且充實一直以來嚴重匱乏的醫療設施,妥善照護院民的晚年餘生。

日本政府的人性化考量

兩國的痲瘋患者都逃不過世人的偏見與歧視,身心靈飽受煎熬,在療養院內終此一生。長島愛生園設置在離島,不少人一心爭自由,早年冒險游渡瀨溝海峽,因凍死、溺斃而斷送寶貴性命;多少樂生療養院院民不顧將遭受監禁的嚴苛懲處,逃出療養院返鄉見彌留的至親骨肉最後一面,然而,大多數院民的身後事,家屬都不願出面,院方援引在園區內火化後安置納骨堂的傳統,至死無法回歸家園。

話說一九三六年的長島愛生園,院民為了改善待遇、尋求院民自治、抵制強制勞動,發起絕食罷工,稱之「長島事件」,引燃癩病患者民主運動的火花,延燒到其他幾個療養院內。愛生園現在的軟硬體設施已不可同日而語,目前生活在這裡的人數四百六十位,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七歲,儘管過去的十年內,凋零了二百七十八位,院方依然積極地推動房舍擴建十年計畫;為因應高齡化的需求,「老人.精神中心」是重點施政計畫的一環,目前由三十五位護理人員全天候照護二十六位生活無法自理的院民,讓每一位老人家身上聞不到一絲異味是護理人員感到最得意的地方,另外,超過半數的院民是國民年金一級障礙者的給付對象,每月可支領八萬六千圓(合台幣二萬八千多元)。為瀨戶內海環繞的愛生園,自然景觀絕佳,極盡人性化考量的居住和醫療設施,好比一座養生村。

日本十三所國立療養院,都設有由院民組成的自治會,並於一九五一年成立「全患協」,國賠官司勝訴後易名為「全療協」,透過定期召開全國韓森病(摘下有色眼鏡的稱法)療養所支部長會議,持續地和厚生勞省(衛生署)交涉,建置不比社會上遜色的醫療體制,督促政府落實「凋零到最後一人也要給與終生在園保障」的承諾。

台灣樂生院民命運依舊坎坷

一九五六年,在一項保護癩病患者的國際會議,通過「羅馬宣言」,證實癩病傳染力極微弱,主張廢除差別待遇的相關立法;一九五八年,「第七屆國際癩學會議」在東京召開,鼓勵全面取消隔離政策。不過,長此以往,已無帶菌之虞的樂生院民,命運依舊坎坷。

一九六年代前後,樂生院民到院外購物,附近店家多備有一盆收款專用的消毒水,供院民付款投幣;七年代前後,院民交寄的郵件,仍需經由院內統一消毒後再蓋上辨識戳章;世紀末,院民進出的藥局,依舊有第一線工作人員,忌諱碰觸紗門把手,而以腳代手或舉手向高處開闔;進入新世紀了,政府漠視院民權益,樂生院三十公頃土地,泰半用來開發捷運終點站,動支數億元預算開挖山坡地,歷史建物群危在旦夕,半數院民身不由己地棄守熟悉的生活圈,捨聚落就高樓,陸續搬進形同病房的建築裡,相互依存的鄰里關係次第瓦解中,決策高層黑箱作業,一味地想要終結「痲瘋村」的心態昭然若揭。

日本人權鬥士和律師團用行動支援樂生院民

日本韓森病違憲國賠訴訟全國原告協議會會長雄二,六歲發病後,就被強制隔離,初嘗生離死別的人生況味,他在療養院內接受啟蒙教育。後遺症使他十指蜷曲、乘坐輪椅代步,卻先後出版了小說、詩集和自傳,感動了廣大的讀者群。打國賠官司的過程,他用左手小指打字,串聯全國一千七百位原告代表對抗不當的權利。雄二這位癩病人權鬥士,於六月專程前來聲援樂生院民,並且向政府發表聲明,大意是:「日本統治貴國五十年,以及在樂生院執行與日本國內相同的隔離政策,侵害了貴國國民的權益與尊嚴,深感歉意。最近得知貴國政府不顧樂生院民的意願,強制執行搬遷計畫,嚴重侵害了人權,違反聯合國於一九六六年決議、而中華民國於一九六七年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這之前,日本一百八十二位律師連署後,也曾以「違反國際公約」的訴求主軸,同時行文陳水扁總統、行政院、文建會及台北市長馬英九,表達了支援樂生院的強烈意志。

一年以來,日本國賠官司律師團來回奔波,再三前來探訪樂生院民,和被社會遺忘了的院民之間絲毫沒有距離感,其中久保井攝律師來台多達十一趟;律師們熱情地擁抱院民,表達相逢、告別或撫慰的情感,逐漸地,院民也打開了封閉的心扉,張臂相迎。洽公的空檔,在院民自宅共進午餐,律師們往往在餐後就動手收拾、擦拭餐桌,宛若一家人;第一次開庭前,日本律師團及社會賢達一行十二位,前來樂生院舉行檢證會議,毫無官架子的前東京都副知事金平輝子擔任主席,會後,律師們一起身即合力把桌椅搬回原位……,處處煥發公平對待的人間情味和以人為本的胸懷。

跨出破除殘酷偏見的第一步

打從十年前捷運局開始覬覦樂生院這塊淨土,一直到近年保留樂生院的呼聲群起,我們的政府官員能有幾人毫無隔閡地深入樂生院了解民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眼前的態勢就不致這樣棘手!

主導日本癩病患者打贏國賠官司的律師團團長德田靖之曾說:「經由司法審判使歷史透明化,但是訴訟並不只為了獲得最後的勝訴,而是跨出破除殘酷的偏見和歧視的第一步!」我們的政府想要創造怎樣的歷史,是侵人權、毀古蹟而自外於國際社會?抑或掌握樂生院和捷運共構的契機,帶領人民建構崇尚人性尊嚴的生活機制,就在一念之間。

2005/08/18 聯合報】   http://udn.co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348250
樂生療養院民 衛署抗議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樂生療養院院民昨天上午到衛生署抗議反對搬遷。
記者陳再興/攝影

【記者林進修/報導】

昨天中午,二、三十名樂生療養院院民齊聚衛生署門口,高聲抗議衛生署無視他們反對,將該院土地賣給捷運局,致使他們被迫遷離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園,「關」進如監獄般的醫院病房。這群七、八十歲的院民揚言,如果衛生署未在一週內合理回應他們的訴求,他們將向國際聲援,並向國際媒體控訴台灣政府侵害癩患人權。

樂生療養院位於台北新莊地區,在丹陽山向陽坡地擁有30公頃的廣闊院舍,收治的是痲瘋病患,至今已超過半世紀。隨著時光流逝,院民已從原先的一千餘名,凋零到目前的三百餘名。樂生保留自救會秘書楊友仁表示,為了興建捷運機廠,衛生署將該院土地賣給捷運局,並興建「迴龍醫院」安置院民。

楊友仁不滿地說,「迴龍醫院」是家以服務地方民眾為主的綜合醫院,衛生署將該院後棟48樓病房用來收容樂生療養院院民,無疑是透過集中管理模式,再次監禁院民,不僅殘忍,且不人道。更何況,高樓的院舍缺乏完善的無障礙環境,對部分行動不便的院民來說,也是一大折磨。

除了反對衛生署將他們遷到高樓層的「迴龍醫院」外,還要求衛生署應比照日本及韓國「在地化」及「居家照護」的模式,讓他們這群已邁入老年且手腳已萎縮綣曲的痲瘋病患,繼續留在原有院舍生活,直至百年之後。

衛署副署長陳再晉接見時表示,衛生署一定會讓院民的醫療及休閒獲得最好的照顧;至於「迴龍醫院」目前仍在施工中,完工後,他會去實地體驗一下,以符合院民的要求。

2005/05/10 民生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55361
醫療奉獻獎》38歲護士 勇闖金三角 劈柴蓋醫院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叮咚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衛生署昨天舉行第十五屆醫療奉獻獎選拔暨表揚活動,今年除了有七人獲得個人奉獻獎外,長年致力於烏腳病研究的醫師曾文賓,則得到特殊貢獻獎。團體醫療奉獻獎則頒給帶領無數病家走出「被火紋身」陰影的兒童燙傷基金會。
曾文賓是前台大醫院副院長,他從收治一千八百多名烏腳病的病例裡,找出飲水含砷過量,是發生烏腳病、皮膚癌和慢性砷中毒的主因。這結論促成政府在流行地區實施自來水管線連接工程,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環保署等機構也都採行他研究建議的飲水含砷量。
五十六年次、三十八歲的屏東基督教醫院護理師曾瑞慧,是醫療奉獻獎舉辦以來,年紀最輕的得獎者。她不顧家人反對,前往環境惡劣的中、泰、緬邊界「金三角」,提供醫療與衛教,自己劈柴蓋醫院、在茅草房動手術,病人缺血,她自己當活動血庫供血。
由於金三角地處偏遠,後勤補給常不足,曾瑞慧不但吃過長黴的米,還曾兩、三個月都吃同一種菜,十年來不以為苦。
高齡八十二的西班牙修女丁德貞,四十二年來,一直以志工身分在樂生療養院裡穿梭,是痲瘋病患口中的「天使」。由於痲瘋病患常有皮膚潰爛、壞死等問題,甚至為此截肢,就算傷口散發難聞氣味,為了怕傷患者的心,她也從不戴口罩、手套。
此外,今年個人奉獻獎得主還包括行醫超過六十年的蔡孔雀醫師和鄧水造醫師、常年在山地醫療人力極度缺乏的南投縣仁愛鄉行醫的姜仁智醫師、在嘉義提供外科及婦產科等急診醫療的蔡秀逸醫師,以及洪錦鸞修女。他們的感人故事,為近來健保爭論、醫界上街頭所造成的喧囂聲中,帶來一絲暖意。

【2005/04/23 聯合報】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05380
醫療奉獻獎》遇見百分百的天使 丁德貞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叮咚



上帝給了瘦小的丁修女強大的力量,讓她做為樂生院民的依靠。記者李淑娟/攝影

【記者李淑娟/專訪】
樂生療養院舊建築存廢,在幾個學生和社運團體積極抗爭下,成了熱門話題;台灣痲瘋病史和樂生院民們晦暗、悲慘的過往,才因這個機緣,漸從歷史底層抽離出來,無力地喚醒人們斑駁的記憶。早年,這群被標籤化的傳染病患,完全隔離在位處都會近郊的樂生,他們望著門前的車水馬龍,想著回不去的家園和無法親近的人群,愁苦和淚水就像不斷啃噬著四肢、軀幹的痲瘋桿菌,難以收復和根除……。

所幸,有一群不畏痲瘋的天使,他們知道院民等待寬慰的心靈,便勇敢地前來敲門;他們帶來了心靈良藥,可以對付孤寂,免得它像荒煙蔓草般到處滋嚷;他們讓「樂生」開始有了笑聲,也讓院民有了像親人探望般的期盼;來自西班牙的丁德貞修女,就是這支天使隊伍中最「資深」的。

即使親兒親娘 也未必做得來


在樂生,一提起丁修女,院民便不自覺地嘴角漾起微笑,然後學著丁修女輕緩而溫柔的語氣告訴你:「她很愛我們!」因為,丁修女無一刻不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對院民而言,這不是甜言蜜語,也不是安慰話;42年來,她以志工身分在這裡穿梭,一草一木她都熟悉,連女病患的病肢、傷口,她也瞭若指掌;她在這裡,幫女病患足足洗澡洗了40年,即便是親生兒女或父母,也未必能做得來這些。
「有愛,就不覺得辛苦!」
問丁修女:何以能堅持若此?82歲的她,堅定地回答:「有愛,就不辛苦!」她說,從孩提時代起,她就清楚自己此生的使命;媽媽常不了解何以乾淨出門的孩子,搞得滿身塵土回家?原來,她跑去幫窮人家拾穗和挑出可食的棄蔬去了!在為別人做這些事時,她可以完全感受到自己的專注和滿心歡喜;因而,18歲那年,她發願當了修女,從此以服務人群做為對天主最好的侍奉。
丁修女在23歲那年奉派到海外,第一站到大陸安徽,修會在那裡辦了一家孤兒院,她的職責便是照料這群沒娘、沒爹的孩子。當地管修女稱「姆姆」,但大家卻喊丁修女為「大姐姐!」因為她實在太年輕了,和院童們玩在一起,也和他們學國語。直到大陸赤化,丁修女不忍孤兒們頓失依靠,直到教友們一個個出面認養孤兒院的孩子,告訴這位「大姐姐」:放心走吧!丁修女才依依不捨地在1953年渡海來台。
天主教修會各有其使命,丁修女參加的耶蘇孝女會,係以教育為宗旨,與醫院無關;但熱中服務的丁修女,從別的修女那兒獲知樂生的狀況後,1962年開始定期到樂生報到。
由於痲瘋病患四肢皮膚會壞死、潰爛,病患日常生活常需他人協助;丁修女每星期至少兩天到樂生幫忙病患洗澡、擦背。有時,病患傷口發出陣陣難聞的氣味,令人忍不住掩鼻而逃;但丁修女怕傷了病患的心,她連口罩、手套都不戴,為她們擦拭身體時,總不忘與她們閒話家常、說說笑話解悶,還為他們準備乾淨的衣裳。洗完澡,換上衣服,丁修女總不忘鼓勵病患:「好漂亮呀!」讓丁修女來洗澡也成為院民最期待的節目之一。

只要丁修女在 空氣裡聞得到快樂

院裡有不少病患雙眼幾近全盲,但丁修女一走進來,他們都能很快分辨出來,還會和丁修女撒嬌;他們都說,丁修女在時,空氣「聞」得出快樂的味道!
病患也常哭訴心中的悲苦和不平。這時,丁修女會抱著他們、拍拍他們的背、安慰著:「別忘了:有人比我們更不幸,而不管遭遇什麼,天主愛您!」對病患而言,眼前修女的臂彎,不僅是他們的天堂,修女更是沒有翅膀的天使;體認天主的愛,只有靠她傳達了。
院民們逐一老陳凋謝,被遺棄的人生,在生命盡頭前,更感孤單;修女當他們最後的依靠,不斷為臨終病人安慰、禱告、祝福。
丁修女說,大家相處如親人,她當然也會不捨、難過;但她知道,脫離此生病體的羈絆,才能重獲自由;所以,她總是鼓勵院民:「我們含笑告別吧!」

會為院民加菜、發紅包的天使

對院民如此地疼惜,難怪院民到了每周三、日修女該出現的時段,就忍不住企盼;而她42年來,也始終風雨無阻,準時出現在樂生裡。耶誕節到了、過年前,丁修女還會來捐獻,為院民加菜、還給點壓歲錢。院民們高興得像孩子般,直嚷著:「外國天使也會發紅包喔!」
樂生的老住民楊明說:「看修女長得瘦小,其實,天主給了她很大的力量,所以,她是一百分的『天使』!」
兩年前,樂生大家庭為丁修女慶祝八十大壽;吹完蠟燭後,院民突然要「請願」:他們不忍心體力漸衰的修女,再為自己洗澡了,所以他們要修女這項奉獻可以「畢業」了,但是不准「退休」;他們要修女還是得定期來到樂生報到,而且兩天都不能少!

丁修女含著淚光接受了

今年醫療奉獻獎甄選時,樂生療養院特意用「樂生大團體」名義,推薦非醫療背景出身、但比醫療在他們身上發揮更好療效的丁修女角逐。丁修女一再謙辭,接受時,理由沒有別的:「我真的很愛他們,我也知道他們愛我!」

【2005/04/20 民生報】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02994
看看這則舊文,再看看樂生院如今的際遇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央社即時 (2004/02/15 12:58)
陳總統推崇志工是成熟現代公民社會的基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社台北十五日電)陳水扁總統今天指出,深植在人們心中,對於自己所居住社區的認同、對於這塊土地的無私奉獻、對於回饋鄉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種最素樸的感情,可以作為「深化民主、發展新文化」的養分,並且與「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目標扣合起來,共同塑造出一個成熟的現代公民社會。

陳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出席二○○四年全國社區大學志工嘉年華活動,他致詞時指出,台灣社會的進步,就是靠許多人以鍥而不捨的意志力來一點一滴地推動。他相信,有這麼多燃燒自己、照亮眾人的志工們默默地在耕耘,台灣一定能夠繼續向上提昇,在成人的終身學習和志願服務上,成為其他國家的表率。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應邀參加第一屆「全國社區大學志工嘉年華」活動。社區大學在幾年前可以說是台灣社會的一項創舉,大家應該還記得,第一所社區大學正是阿扁擔任台北市市長任內協助成立的。當時,面臨種種經費與法源的問題,有些人非但不幫忙解決,還藉此唱衰這個深具前瞻性的辦學理想。最後,靠的是阿扁和許多有心辦學的人對理想的堅持,不跟挫折妥協,第一所社區大學才能夠順利創校。

五年多來,政府及民間不斷投入社區大學的教育經費,教育部自九十年度以來,已累積投入高達五億元新台幣。現在,社區大學不僅建立起口碑,數量也已經超過七十所,連金門地區也設立了社區大學,提供給十萬名以上成人終身學習的機會,這是一件很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成就。

最近,歐盟文教委員會的執行委員蕾汀 (V.Reding) 女士來台灣接受輔仁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曾經提到:要發展強大有力的知識經濟,教育和終身學習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歐盟與台灣都面臨相似的處境,必須透過更高水準的終身學習教育,來幫助成人了解自己的潛能、完成自我實現。蕾汀女士表示,正因為終身學習教育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愈來愈重要,政府應當確保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經濟轉型的過程。目前,每十個歐洲成年人中,參與終身學習和進修培訓的還不到一個。對此,歐盟並不十分滿意這方面的表現。

相比之下,社區大學可說快速地擴張了台灣成人終身學習的資源,並且在平衡城鄉差距、提供弱勢族群就近學習的機會上,有著相當顯著的成效,這是阿扁特別樂意見到的成果。今天看到有那麼多的志工朋友們,自動自發地參與社區大學的各項志願服務活動,阿扁很欣慰阿扁上任以來提倡的「志工台灣」精神,已成功地在台灣社會各角落發揚壯大。

社區大學不只在志工人數上不斷地成長,更重要的是在志工的服務內容上,發展出十分多樣而豐富的主題,從志願協助校務的經營,到志願組織關懷社區、環保、生態、地方文史、福利服務的社團,乃至主動關心社會政治的公共議題,這些都是社區大學志工展現熱情與活力的舞台,充份發揮了「志工精神」與「終身學習」相輔相成的特色。

各位在場的都是令人敬佩的「學習型志工」。也正是因為有了大家的熱情參與,台灣的社區大學呈現出許多不是市場交換所能創造的附加價值,包括對於自己所居住社區的認同、對於這塊土地的無私奉獻、對於回饋鄉里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在都使得社區大學不同於以往的社會教育機構,而更能夠建立起「生命共同體」的休戚與共感情。這種深植在人們心中最素樸的感情,可以作為「深化民主、發展新文化」的養分,並且與社區大學追求的「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目標,非常自然地扣合起來,共同塑造出一個成熟的現代公民社會。

台灣社會的進步,就是靠許多人以鍥而不捨的意志力來一點一滴地推動。阿扁相信,有這麼多燃燒自己、照亮眾人的志工們默默地在耕耘,台灣一定能夠繼續向上提昇,在成人的終身學習和志願服務上,成為其他國家的表率。

最後,阿扁希望志工台灣的生命力,可以在所有的社區大學綿綿不絕、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打造光明的前途。未來可以,「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學校念,人人有時間學,人人有好生活」。

另外,剛才也到新莊參訪樂生療養院,向抗癩鬥士致敬,他們其中有二十五位住在樂生療養院,因為癩病以前叫做痳瘋病,住在那裏已經有一甲子,也就是說,日本時代就一直住在那裏,從過去七十四年日據時代至民國九十三年,沒有一位總統到過那個地方,阿扁是第一位到樂生療養院參訪的中華民國總統,我一一和他們握手致敬,並給予鼓勵,肯定他們是抗癩英雄勇士。今天看到各位志工朋友,讓我想到每年的五二○,不但是所謂的總統就職紀念日,更是台灣的志工日,阿扁希望今年五二○那一天,我最重要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大家一樣,作一位快樂的志工人。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930215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