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往事曾經如此
市長:blackjack  副市長: juntruth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往事曾經如此】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台獨與獨台之辨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瀏覽3,694|回應8推薦3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愛台也愛中
叮咚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

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在3月30日至南京敬謁中山陵,到 國父靈前謁陵,今年亦為國父逝世80周年,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中山陵自陵門至大平台共有階梯392階,由上往下俯視,可以看到3大平台、5小平台,代表國父的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中時報導說「國民黨代表團一路由大門走到最高處墓室,爬完392個階梯,每個人都有點氣喘,但當大家眼見鑴刻「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文字的石碑及墓室中的國父大理石坐像時都非常感動,在墓室中仰頭一望,即可看見天花板上一大面的中國國民黨黨徽。」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中山陵沒有墓志銘、傳、記文字呢?

當時有許多因素,因而沒有墓志銘、傳、記文字,但葬事籌備處在最後決定,墓只用「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做為碑文,是因為「以總理之偉大,非墓志銘、傳記文字所能包括一切,故以不用為宜。」



就這麼幾個字,也無法再多,氣象萬千,讓人無比感動, 國父的功績豈是三言兩語說的盡的!?此碑無法再添一字!

所以,當大家爬完392個階梯後,看到譚延闓所書「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24個鎦金顏體楷書,就會想到這就是國父他長眠的地方,無數的人受他感召而獻身革命,即使氣喘噓噓,也比不上奉獻一生的 國父於萬一。

也許有人知道, 國父遺囑與「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碑文都是汪精衛所寫的,姑不論他後來的作為,但這兩樣都足以流傳千古。

也不管你妳是不是國民黨員,只要對中華民國有情感、只要對中國有情感,當爬完392個階梯,當你妳看到「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時,也許會憶起 國父遺囑的兩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是啊!還記得國父的遺言嗎?「和平、奮鬥、救中國」!

中華民國的建立是用來「救中國」的,如今卻被用來「台獨」或「獨台」,這樣對嗎!?

我不需要選票,我可以大聲說,凡是巧言令色說「兩岸的未來交給後世決定」的話的人,完全忽略中華民國成立的「目的」的,都是背叛「中華民國」, 國父11次革命,為的是救中國,讓人民不受奴役,他建立的中華民國,不是用來當台獨的避風港的,拒絕統一,或拒絕未來統一,不就是利用國父、利用中華民國嗎!?

陸皓東血染的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的國號,不是用來傷害中國人的,自絕於中國人,只求偏安於台灣島,滿口「中華民國」、滿口「 國父」,然後讓兩岸中國人彼此內耗,就是騙選票!這樣的中華民國,就是 國父信徒的敵人!

 國父不在乎「總統」的職位,他求的是拯萬民於水火之中,要是讓中華民國成為台獨或獨台的工具,完全放棄統一的未來性,不顧對岸的中國人,連自己這邊的人也用來虛耗,這樣對得起他嗎?對得起死去千千萬萬的先烈嗎?

中華民國憲法指出了一條路,就是未來必定、必需要統一,要「為天下人謀永福」,拒統、反統,利用中華民國來讓兩岸中國人對抗甚至於血戰的人,就是「自欺欺人」,也違反 國父建立中華民國的初衷!就是中華民國的罪人!


[ZT]中山陵

  中山陵坐落於紫金山南麓,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陵墓建於1926年1月至1929年春。

  墓建工程設計師呂彥直把主要建築放在一條中軸線上。整個墓區平面形如大鐘,鐘的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鍾紐,鐘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

  中山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

  中山路是原來的迎柩大道,是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時走過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當人們沿著這條參天的林蔭大道來到廣場時,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墓道南端的三門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牌坊這類建築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博愛」兩字正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廣場南端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表關係國家命運的演說。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裡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再進為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鎏金大字。過碑亭即為陡峻的石階,石階共分八段392級,攀登如此多的石階極為艱難,但當大家走完這段長距離陡峻的石階以後,一定會悟出<<總理遺囑>>中有關的囑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義。

  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華表乃為柱狀標識物,標誌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個拱門,分書「民族」、「民權」、「民生」門額。「民生」門上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直額,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奮鬥的理想。

  祭堂的正中,為孫中山先生的漢白玉坐像,此像為國外雕塑名家保羅蘭德斯1930年在巴黎雕刻的。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業績,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牆上刻有孫中山親筆書寫的<<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在這裡,不僅使我們看到了孫 中山先生為推翻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不朽勳業和艱苦鬥爭的歷程,而且也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我中華獨立、富強、大展宏圖的建國思想。

  祭堂之後有一個銅門,橫額上書「浩氣長存」四個大字,亦是孫中山先生的手筆。門內即為鍾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徑4米、深5米的圓形大理石圓穴。孫中山的漢白玉靈柩及臥像即安放在圓穴中,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杆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所有謁陵者進入墓室後都很自然地俯首向孫中山臥像行往目禮。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孫中山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是他浩氣長存,永遠為世人所敬仰。

  中山陵的建築風格中西合壁,鍾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在中山陵四周還有一些紀念性建築物,是由當時各界人士和海外僑胞投資修建的,周邊可遊覽:靈谷寺、明孝陵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19
 回應文章
[ZT]陳總統曾說他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vicvic

聯合報社論
[ZT]陳總統曾說他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
「誰要消滅中華民國,誰就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陳水扁總統在一個軍人節面對全體國軍官兵的宣誓。他說:「我們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且勖勉三軍:「要為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而戰!」
然而,誰要消滅中華民國?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是台獨建國運動。就「要消滅中華民國」而言,二者實為同路人。
倘若陳總統真正「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他應當同時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獨建國運動。但是,如今的情勢卻是,陳總統僅片面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卻羽翼台獨運動;然而,台獨既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陳總統何不亦「誓死對抗」?此一矛盾與弔詭,正是現今台灣的寫照。
陳總統曾說:「接受一個中國,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然而,如今舉目所見,綠營採取的策略卻是:「以消滅中華民國,來否定一個中國。」
就在數日以前,立法院談到高中歷史「開羅宣言主張台灣澎湖戰後回歸中國」的論述,台聯立委認為「中國」一詞不明確,應訂正為「回歸中華民國」(其實,這正是開羅宣言的原始用語);當時教育部長尚公開表示「遵辦」。不料,最新公布的高中歷史綱要,竟然否定了「開羅宣言」的法律地位(謂為只是未簽字的新聞公報而已),而回到了台獨運動所主張的「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立場,亦即否定了「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法律及歷史事實。
這顯然是台獨運動的「返祖論述」,欲從起始處切割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但是,自陳水扁當選為中華民國總統以後,台獨論述其實已轉變成「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亦即改採「借殼上市」的路線;甚至陳總統的國慶談話亦稱,「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也尚在同一論述體系之中。詎料,如今竟又回到了「台灣地位未定論」,唯台灣倘若「不屬於中華民國」,則台灣又如何「就是中華民國」?「未定論」的說法,不啻已將「借殼上市」的法律與歷史基礎也推翻了,豈非在打陳總統耳光?
台獨論述處處出現自相矛盾,流派混雜,正顯示台獨運動的侷限與風險。例如,陳總統一方面說,要建立「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但另一方面卻又呼應「中國就是敵國」的說法。又如,一方面說,「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另一方面卻又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而謂「台灣未回歸中華民國」。如此矛盾錯亂的論述,愈掀高「文化台獨」的風潮,卻愈凸顯「法律台獨」的困境,非但未能「另起爐灶」,卻已顯見「自毀根基」,誠不知將伊於胡底!
就宏觀情勢來看,台灣的生存戰略必須在「以捍衛中華民國,來對抗一個中國」(例如「一中各表」),及「以消滅中華民國,來否定一個中國」(台獨建國)之間,作一抉擇。
現今的局面卻是:主政者在口頭上宣示「以捍衛中華民國,來對抗一個中國」,但不知是故意放縱或無法節制各種台獨流派,竟在實際操作上卻是「以消滅中華民國,來否定一個中國」。
於是,一方面宣示「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另一方面卻又將「中華民國」併入「中國史」,而謂「中國」既是「外國」,又是「敵國」。如此矛盾錯亂的政治操作,豈是可大可久?
就個人的政治誓言而論,陳總統在中華民國憲法及孫中山遺像前宣誓效忠中華民國,每年春祭中華民國三軍陣亡將士,甚至曾遙祭黃陵,又宣示「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另就憲政規制而論,陳總統在公投立法時反對國人以公投決定是否台獨,又一再宣誓「四不一沒有」。然則,陳總統一方面必須實踐其個人的政治誓言,另一方面亦未受到國人及憲法授予走向台獨的「命狀」(mandate),則豈可坐視「消滅中華民國」的台獨運動愈演愈烈?
如果要台獨,應由交付「台獨公投」及推翻中華民國憲法作起;不此之圖,卻由教育部長否定開羅宣言,或將孫中山指為外國人,那恐怕不可能達到台獨建國的目標,反而只會造成一個更分裂與更錯亂的中華民國!
陳總統曾說:我誓死對抗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敵人!

【2004/11/11 聯合報】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94700
連戰何時訪中? 江丙坤:6月1日有意義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連戰何時訪中? 江丙坤:6月1日有意義

中央社台北二日電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今天表示,黨主席連戰將訪問中國大陸,時間應該在五月十四日任務型國代選舉與七月十六日國民黨主席改選之間。他評估六月一日是國父移靈的日子,「有它的意義」,不過,時間還須由連戰決定。

江丙坤下午在中視接受專訪,對於連戰何時訪問中國大陸?他評估,不可能在國代選舉之前,也不可能在黨主席改選之後。

至於外傳連戰有可能五月十四日後出訪,江丙坤說,「國代選舉剛選完,不可能吧。」

江丙坤表示,六月一日是國父移靈安葬的那一天,目前傳聞的日期都沒有關係,只有這一天有關係,「有它的意義」。不過,一切都必須由連戰決定,也必須看實際情況需要。

【2005/04/02 中央社】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7012
兩岸的未來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聯合網棧 > 政黨政治 > 【知識和社會廣場精華館】網棧
討論主題: 如何為中華民國解套?
blackjack 2005/03/28 11:34

聯合網棧 > 政黨政治 > 【知識和社會廣場精華館】網棧
討論主題: 我的看法
jamesbkh 2005/03/28 15:03


我是工程師,所以改變立場對我來說不是很難。

以下是我的看法,請參考。

我是33年次出生的,在國民黨威權統治下長大。在出國留學以前,我是「一個中國」的悍衛者,「中國」指的當然是中華民國。出國後,漸漸了解到另一個中國的國際地位,遠在我的中國之上,於是我就變成了「兩個中國」論者。另一個「中國」進入聯合國後,我再變調成「一中一台」論者。(這是我所謂的「務實」)。在這段期間,一直到大約2000年前,基本上我也是「獨台」論者。理由很簡單,我接受「政治制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說法,所以我拒絕在拒絕對文化大革命和兩次天安門事件道歉的政府下生活(1)。因此,我也從不排斥台獨,對我來講,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獨」立的國家(2)。例如,1993年回國定居後,我先後投票給彭明敏、陳定南、蘇貞昌三位先生。在吉悌電信和我討論過政治的同事,應該記得我回國後就一直主張政黨輪替(3)。

到了21世紀,在大陸的中國,逐步邁向超強的地位。我認為它的軍力不是在台灣的中國能抵擋(4)。波斯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已使「戰略地位」成了歷史名詞,或往自己臉上貼的金粉。如果美國不願意為以色列向阿拉伯國家施壓,我看不出它有任何現實或意識型態的理由,會為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對另一個「中國」強硬。(動武?門兒都沒有)。因此,如果另一個「中國」堅持統一,我不再認為獨台或台獨是一個面對現實的人,會選擇的可行政策。(這是我所謂的「務實」)。

其次,如果台灣的工業不能提升到具有一個能獨當一面的核心技術(5),也就是說,如果台灣繼續以石化和電子相關產業為主體工業,我不認為台灣的經濟在5到10年後還能保持獨立的地位(勞工成本、土地成本、環保成本、投資環境等等)。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也就沒有政治獨立的本錢。以上是拖統論「統」的部份。簡單的說,我接受「統」的現實性及其不可避免性。

至於「拖」的部份,我在上面已經提到,在北京政府平反文化大革命中所有被迫害的人(不只是小平同志等少數幾個人)之前,以及為兩次天安門事件道歉平反之前,我是主張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至於怎麼個「拖」法,就要看陳老總的本事了(6)。
(胡卜凱 2002a)

如果你有興趣,我的網站上有很多其他討論此一議題的文章(胡卜凱 2002b;2002c)


參考文獻:

胡卜凱 2002a,《拖統論》,【知識和社會廣場】 >【社會區:64頁或以後】
胡卜凱 2002b,《統、獨議題和公共政策》,【知識和社會廣場】 >【社會區:64頁或以後】
胡卜凱 2002c,《再論兩岸關係》,【知識和社會廣場】 >【社會區:61頁或以後】

【知識和社會廣場】,http://www.fokas.com.tw/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774
[ZT]中山陵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叮咚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鍾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鍾山的遺願,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內, 並決定在南京鍾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 。

  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三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山下中山先生銅像是鐘的尖頂,半月形廣場是鍾頂圓弧,而陵墓頂端墓室的半球形的穹隆頂,就像一顆溜圓的鐘擺錘,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大鐘的鍾紐,「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鐘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孫中山的立像英姿勃勃,擺動的手勢好像正在發表關係國家命運的演說。中山路是原來的迎柩大道,是孫中山先生靈柩南下時走過的路,也是南京第一條柏油馬路,1926年動工,1929年完成。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徵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鍾」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表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牌坊這類建築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博愛」兩字正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裡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徵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再進為碑亭,一塊高約6米的碑石上刻著「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鎏金大字。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共有石階392級,8個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階極為艱難,但當大家走完這段長距離陡峻的石階以後,一定會悟出<<總理遺囑>>中有關的囑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義。台階用蘇州花崗石砌成。最高的平台有華表兩座,後為祭堂。華表乃為柱狀標識物,標誌祭堂即在此。祭堂有三個拱門,分書「民族」、「民權」、「民生」門額。這裡是仿宮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奮鬥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傑作。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和胡漢民等人書寫的<<總理遺囑>>。在這裡,不僅使我們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推翻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不朽勳業和艱苦鬥爭的歷程,而且也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為我中華獨立、富強、大展宏圖的建國思想。堂後有墓門二重,兩扇前門用銅製成,門框則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製,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瞻仰者可圍繞漢白玉欄杆俯視靈柩上的臥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遺體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直徑4米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南京解放後,劉伯承任市長時,特地從湖南運來2萬株杉樹和梧桐樹,種植在這裡。

  30多年來,中山陵園不斷整修拓新,整個園林面積達3000多公頃。陵墓周圍,鬱鬱蔥蔥,景色優美。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於南京紫金山中茅山南麓,陵墓的建築,壯麗雄偉。到南京遊覽的人,一般都要到中山陵瞻仰這位革命家的墓地。孫中山先生雖然與世長辭,但是他浩氣長存,永遠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築風格中西合壁,鍾山的雄偉形勢與各個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通過大片綠地和寬廣的通天台階,連成一個大的整體,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既有深刻的含意,又顯得十分莊嚴雄偉,更有宏偉的氣勢,設計非常成功,所以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第一陵」。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62
江丙坤今晚返國:兩岸應同以孫中山為師
推薦0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江丙坤今晚返國:兩岸應同以孫中山為師

聯合新聞網


江丙坤今天晚上結束了五天四夜的大陸行,返回台灣,他在返國記者會中表示,此行了解到國民黨總理,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偉大,他救國救民、大公無私的精神,是大家目前應該共同學習的;兩岸應該共同以中山先生為師,共創雙贏局面。江丙坤也提到,台商在大陸應該積極、正派經營,並且回饋當地社會,創造和諧。

【2005/04/01 聯合新聞網】 @ http://udn.com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48
[ZT]朱元璋與明孝陵
推薦1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叮咚

http://egod.elandgod.com.tw/placecheck1.htm




鍾山風景區
位於南京城東北鍾山,又名紫金山,山勢雄偉婉如龍蟠,主峰448米是南京最高點,風景區內蘊藏著明朝開國朱元璋墓陵及中華民國開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兩大偉人,還有被朱元璋遷移的志公和尚墓園及朱元璋時代建築的“無樑殿”、 靈谷寺、靈谷塔,山區主峰有太子岩、劉基洞、紫金山天文台。

南京紫金山乃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歷史上最早稱為金陵山,漢代開始稱鍾山,東吳時一度稱蔣山。山上的岩石有一大半屬於紫紅色粉砂岩和頁岩,每當旭日當空陽光照耀,紫氣生光山峰間有紫色雲彩飄蕩、彌漫,紫金山由此得名。

三國時西蜀丞相諸葛亮出使東吳,登上石城遙望鍾山驚嘆說;“鍾山龍蟠、石城虎踞”,帝王之宅也!,一語道破鍾山的險要形勢。

唐朝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多次漫遊金陵,留下不少詩篇,他在《金陵歌送別范宣》一詩中寫到“鍾山龍蟠走勢來,秀色黃分瀝陽樹”。

北宋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兩次出任神宗的宰相,實行變法,推行新政,遭到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變法受挫失敗,罷相後隱居于鍾山南麓半山園。他經常騎小毛驢出沒于林間,讀書、吟唱、寫作安逸閒適的生活以已坐禪的情趣。“澗水無聲繞竹流,竹西草木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王安石在離開金陵前往鎮江途中心中念念不忘鍾山的景物,詩曰;“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日何時照我還。”

(公元1336-1374年)明初著名詩人高后是“吳中四杰”之一,登雨花台望大江詩曰;“大江來自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東流,鍾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雖然有無數的詩人用詩歌來讚美鍾山獨特的景物,但最後被“愛江山又愛美人”的朱元璋看重這塊寶地。

*朱元璋與明孝陵

朱元璋成了皇帝之後與他的謀士江左文、宋濂、劉基、葉琛、陶安等人相繼續謀求治國之道,朱元璋曾經混跡于佛門對陰陽風水,天地神靈,生死輪迴有他的看法,而鍾山的地形又有那麼多的詩人贊美,諸葛亮先生一語道破的〝龍穴〞。六朝興亡的歷史使朱元璋與眾不同的心態,六朝的經歷改朝換代骨肉之間的相殘,湧上他的心間,使他心驚肉跳,更加認識鞏固大好的江山重要性,導致朱元璋於洪武九年(1376年)開始籌建孝陵,慎重選定墓園址,他認為墓地風水的好壞會直接關係帝業的承嗣,朱元璋請輔佐出席商量。據張岱《陶庵夢藝》記載;“鍾山有雲氣,浮浮冉冉紅紫間之,人言王氣,龍藏蛻焉。朱元璋與劉基、徐達、湯和定寢穴,各志其處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

鍾山明孝陵

建于明洪武年間,規模宏大,景象壯觀,周圍共45公里,現存有大金門、碑亭(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明樓和寶城等建築物為座北朝南建築。

明孝陵由前方往陵寢方向看的地局。

朱元璋為建陵寢,相中鍾山獨龍阜玩珠峰這塊寶地。獨龍阜玩珠峰原是梁武帝厚葬神僧寶志的墓地。寶志禪師俗姓朱,名寶志,東陽鎮人。

梁武帝是虔誠的佛教徒,尊寶志為師。一日,武帝與寶志登鍾山遊定林寺,寶志手指獨龍阜說;“地為陰宅,則永其后”。武帝問;“誰當之?”志公說;“先行者當之”。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十二月,寶志坐化于華林園佛堂無疾而終,享年九十七歲。武帝感其遺言,用二十萬銅錢買下獨龍阜葬之,同時興建開善寺。

朱元璋於洪武九年(1376年)興建陵寢時,就逼使蔣山寺方丈及志公和尚墳墓由
獨龍阜一並搬遷紫霞洞南面。在動遷志公遺體時只見他屈膝盤坐荷花缸內,長髮披身,指甲纏腰,容貌如生,軍士役夫搬不動,這一奇怪的事件驚動了朱元璋,親臨墓地,並又再蔣山寺磕頭拜佛,求得一籤,籤文曰;“世界萬物各有主,一釐一毫君莫取。英雄豪杰自天生,也須步步循規矩”。朱元璋閱後領悟到得罪了大師,於是又賠罪又許願,答應為大師重建寺院和寶塔,這才搬遷荷花缸志公遺體,新寺建成時,朱元璋題名為“靈谷禪寺”,山門書“第一禪林”,原在獨龍阜的志公墓、志公塔和三絕碑一同遷移靈谷寺附近。

孝陵初步建成於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第二年八月,皇后馬氏病死,終年五十一歲,九月馬氏葬入孝陵,諡作“孝慈皇后”。在馬皇后入孝陵的第二年又增建規模龐大的孝陵大殿,直至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前後二十二年間孝陵不斷擴建完善。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辛勤勞累一生的朱元璋病亡了,享年七十一歲,葬入鍾山明孝陵。陵墓的附屬工程一直延續到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堅立“大明孝陵神經德碑”為止,前後共費時達三十年之久。

明代,明孝陵被列為禁區,一般人不準進入,孝陵周圍有一道“皇牆”起自今中山門,經過衛橋、衛崗和靈谷寺,連同孝陵西面和北面的圍牆周長22.5公里,相當於京城城牆長度的三分之二。

梅花山 孫權墓園

孝陵建築、風格、規劃方面有其鮮明的特點,完全由地形和自然形勢完美結合,依山勢作迴轉曲折的布置,負責孝陵的李新他對孝陵的設計獨特的風格,蘊厚含蓄,藏而不露,使人不能一目了然,引發“更上一層樓”的強烈愿望。站在祭殿的女兒牆邊向南眺望,正前方是南面梅花山的山尖,(梅花山古稱“孫陵崗”孫權墓園,又稱吳王墳),而梅花山又是孝陵的屏障(案山),宛如孝陵的一座照壁。


*朱元璋墓園
朱元璋采用天象來設計皇宮、帝陵,是為了表達“君權天授”的思想,尤其“北斗
返駕、天地之車“,是其“魂歸”的理想境界。

朱元璋傳位給皇孫朱允炆(建文帝),遺囑大臣輔佐新皇帝,但不幸朱元璋葬入孝陵不足三年屍骨未寒,就被他的叔父朱棣給敢下台,下落不明。

以上從明孝陵、中山陵堪輿地形來論斷兩個朝代,墓園建築同一樣的方向,但不同一樣的格局,明孝陵為山下前有案山格局,左青龍、右白虎明顯突出。中山陵建於山上往前為一望無際之格局,左青龍、右白虎不明顯突出,可見此地沒有護衛來相助。明孝陵、 中山陵兩地形產生不同朝代政權的興衰。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38
插花
推薦1


叮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blackjack

明孝陵應該是朱獨夫臭頭元章的陰宅。
靈谷寺好相有個無量殿,裡頭沒有半支樑。
聽說啦
往西最遠也只到過澎湖。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29
[ZT]緬懷 孫中山 先生──中山先生陵寢巡思
推薦2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vicvic
梅峰健保免費公投

http://www.huanghuagang.org/issue06/big5/14.htm

緬懷 孫中山 先生──中山先生陵寢巡思
旅美中國大陸學者 董 欣 賓
 
  激長空而去國,臨窗俯視遙觀,大地漸漸逝於蒼茫,唯中山先生之寢陵莊嚴,若自由之鐘,聳立鐘山。霞籠煙彌,豪氣澈野,無比雄壯。

  此乃民族近世奮爭社稷之壇,元祚之所,撫昔思今,百轉迴腸,戀戀之,不捨之,唏噓長歌之。

  遊於異邦,固然亦見有古今英靈之大墓,雖亦壯觀,也多雄麗,卻難激發我的情懷。唯獨對於中山陵才能油然而生如此一份深厚的敬意和澈心貫肺的慷慨。只因他是中華民族臨危赴難間的號角,天崩地裂際攜民煉石補天之女媧。中國人對中山先生的這份感情,經得住歷史的顛仆。我想,這應當是良知的共鑒。

  中山陵墓建於民國,碑文僅「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廿四字。無虛詞文言頌飾。然而當你游目沖天而上,頂披鈷蘭色琉璃瓦的雄偉建築,便覺心思為之共奮,雲紋石柱擎天而立,蓮瓣寶頂雍容相庇,漢白玉的石獅,平步上下的石級表現出無比壯概。國之大氣,民之壯慷,先生揮師北伐,叱吒風雲的精神,都能在此得到靈感。博愛坊與中門相透映,便見「天下為公」四個大字。先生這手書,雍穆寧靜。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孔子的話,為孫先生容為革命之口號。這是一種繼往開來、集中兼外的法則,也是一種將現實、哪怕是革命的現實不與歷史割裂的法則。這也是先生與後來許多極左革命家所不同的地方。他愛本民族的一切優長和創建,並以此為拓建新境的法則。

  故先生能危難振呼,率沉睡千年之民族,披艱歷險,推翻滿清王朝,授民於民族自強、民生自立、民權自治之三民主義精神,並立五權憲法,為中國革命奠基。

  中山先生堅守一生者,正是中華民族所抱負的人類歷史的宏觀操持與理想。天下為公,正是本民族之宏觀品德的核心。三民主義為內容,五權憲法為方針,進入人類文化交流的時代潮流,並且以我們自己歷史精神為基礎,此絲毫無悲觀的浩蕩正氣,實在是萬世楷模。

  漫步查爾斯河畔,回徊去國它鄉的激昂,看著這裡的明月,清風徐徐使我份外之清醒,深思著中山一生賦於我們的,我們又將如何以其寬博之精神賦於歷史。

  中山之精神便是自尊、自強、自愛與自立之精神,中山之精神便是喚起民眾直面強權,衝擊一切腐敗無能,與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爭取人類共同進步的精神,中山精神便是率本民族偉大的文化與世界上一切文化自體平等交流的精神,中山先生便是站在「中西古今」這樣的一個世界文化進行的十字架上的偉大的佈道者,東方文化的英雄主義者。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狹隘民族主義領袖所無可比擬的。中山先生的高度,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高度,是人類文化行進的高度。

  因之,我默默地告訴查爾斯河,世界有此固然十分美麗,但世界若沒有站在這河上驕傲的思考,一切也將是無望與暗淡的。我遙想著躺在寢陵間的漢白玉的彫像,我深深地感覺著他心的跳動。

  由中山陵到靈谷寺的路上,有一清幽幽的佳區,榭水相掩映,白雲藍天,游鱗淺低,眾山環抱。水榭是中山園陵設計師顧文鈺的代表作,飛檐環欄是中山陵群之一環,稱之為流微榭,是隨追孫先生革命之軍人捐款修建,建於民國二十一年,紅柱白瓦,最是顯眼,最是可以容人坐臥省思的地方。查爾斯河座落的波士頓,固然清省無它,但絕無那樣幽麗適人的佳構絕勝。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1040&aid=118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