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到戰鬥機的討論以前,YST 必須把螺旋槳被專家的扭曲說清楚。
我不認為螺旋槳的葉片尖端進入超音速是一件毀滅性的大事,就好像飛機進入超音速不是一件毀滅性的大事。是的,它會引起震動,但是只要夠堅固就不會導致毀滅。事後不是証明飛機平安進入超音速了嗎?六十年來,那天沒有超音速的飛行?超音速已成家常便飯,當吃白菜,從來沒有飛機因為進入超音速而毀滅。所以進出超音速所引起的震動被當年的科學家極度地誇大,完全與事實不符。
航空專家mustang所敘述的一千匹馬力的內燃機就損壞了螺旋槳,因此螺旋槳就是飛機的速度不能增加的原因。這個實驗和說法都是非常誤導的。
首先,震動導致螺旋槳的損壞是因為螺旋槳不夠堅固,因為實驗中的螺旋槳是木頭做的。如果是用竹片做的,一匹馬力都無法承受。想想看,如果 Chuck Yeager 在1948年打破音速所駕駛的 Bell X-1 實驗飛機也是木頭做的,我相信飛機可能解體, Chuck Yeager 的命也沒有了。
所以問題是材料,而不是螺旋槳。這就是專家的誤導!
飛行器能不能超音速是在於有沒有功率強大的發動機,也不是因為飛機用了螺旋槳就不能超音速。更何況三0年代開始研究渦輪發動機的時候,飛機的速度連每小時四百公里都沒有,不到音速的三分之一。
如果科學家在三0年代號稱為了音速問題不得不研發渦輪發動機,那就好像錢學森的四人小組在加州理工學院搞火箭,如果他們號稱是為了登陸月球不得不研發火箭動力,是一樣的不誠實。
直到一九五0年,飛機的速度從來沒有因為螺旋槳而無法增加。我們用二次世界大戰最有名的美國 P-51 野馬戰鬥機做例子來証明。
野馬戰鬥機最早的型號是P-51A,採用美國Allison生產的1,100匹馬力發動機,最高時速只有370英里,只適合作低空偵察機。為什麼飛不快?不是因為螺旋槳,而是因為發動機的馬力不夠,美國生產不出更大功率的航空發動機,這是一九四二年4月的技術水平。
一年以後,英國勞斯萊斯公司研發了1,430匹馬力的發動機,P-51A 戰鬥機用了它時速便立刻增加到445英里。裝配了這個新發動機的野馬就夠資格做戰鬥機用了,編號改為P-51B/C。 P-51B/C的重量並沒有減輕,飛得更快全靠發動機馬力更大。
馬力加大的新發動機有沒有把螺旋槳損壞呢?一點也沒有,因為螺旋槳的葉片由三片增加為四片。這就告訴我們只要發動機增加功率,螺旋槳就可以改變設計配合新發動機來增加推力。
螺旋槳的設計和發展一直走在發動機的前面,憑什麼螺旋槳要背負飛機飛不快的罪名?
即使到了五0年代,螺旋槳也沒有被淘汰。美國和蘇聯同時在一九五二年推出洲際重轟炸機。美國的 B-52 “超級空中堡壘”用八個噴射發動機,最高時速1,000公里;蘇聯的 Tu-95 “熊”用八個螺旋槳,最高時速1,050公里。用螺旋槳的 Tu-95 非但沒有落後,還比用噴射發動機的 B-52 時速快了五十公里。
所以我們看得很清楚:螺旋槳並沒有成為增加飛機速度的障礙,至少在一九五0年以前沒有。
如果在一九四八年以前,美國戰鬥機的設計者把螺旋槳放在機尾,加固機頭的結構,使用更大功率的發動機,甚至採用了後掠翼,那麼突破音速的榮耀是屬於螺旋槳飛機的。
mustang所有對螺旋漿的貶抑是沒有說服力的。他引用什麼書本上的理論在這裏完全沒有意義,因為我用野馬戰鬥機和熊式轟炸機的真實例子推翻他“專家”的全部理論。
在科學上,理論是為實驗提出解釋、為實驗服務的,而不是上帝說的話。理論若是不能推翻,楊振寧和李政道怎麼拿的諾貝爾獎?這個世界是活在實際中,而不是理論中。實驗可以推翻理論,而理論只能用來解釋實驗的結果。沒有任何高深的理論可以推翻一個實際的例子,譬如我剛剛敘述的「野馬」和「熊」的二個例子。mustang說了一大堆理論完全是胡說八道。
mustang瞎扯什麼「減速齒輪」是標準的誤導,嚇唬太太、小姐們的。那個汽車沒有「減速齒輪」?那個開跑車的在起動的時候不是用一檔加速到紅線再換二檔?二檔加速到紅線再換三檔?「減速齒輪」若是不能加速,這不是笑話嗎?用「減速齒輪」來誤導讀者相信發動機即使有餘力螺旋槳也無法增加轉速,是非常嚴重的誤導。這就是“專家”唬人的伎倆,非常令人不齒。
當YST對mustang提出的800公里時速(「大俠」說是六百公里)和音速的關係感到困惑的時候,mustang的回答是:「如果你不知道臨界馬赫數,那麼你無法體會這個之間的差距」。這種回答是非常污辱的(insulting)。
看到沒有?這就是「專家」的標準態度。mustang用一個學術名詞“臨界馬赫數”就打發YST的問題,既不回答YST的問題,而且顯出自己學問很大,你根本不夠資格來談。這就是我說的:「專家不希望你學到任何東西,但是希望你尊敬他」。真有那麼高深的學問嗎?我不相信。台灣航空專家mustang的“臨界馬赫數”和台灣職業經濟學家Alex的“結構性赤字”很可能都是一回事,說穿了不值兩分錢。
mustang開口閉口非也、非也,姿態非常的高傲。但是他的解釋與常識違背,他下的結論與事實不符。你問他問題,他的回答沒有任何說服力,說一堆不相干的東西把問題複雜化。他的態度非常粗魯。最重要的是,你從他學不到任何東西。
mustang深奧又自大(snobish)的文章應該發表在航空雜誌,對【天下】這個大眾化的知識性城市不但沒有任何好處,而且造成傷害。
YST已經承認是外行,是一個未就讀的草民,所以沒有什麼面子問題,mustang不要鬼扯。但是YST一定要挑戰mustang,因為【天下】九成以上的讀者都不能瞭解mustang在說什麼。這種專家會把【天下】的讀者趕跑。
譬如“臨界馬赫數”我就不懂,是很沒面子,但這是事實,我必須承認。我相信九成以上的市民們也跟YST一樣的不懂,難道我們為了面子也必須裝懂?
mustang這種專家賣弄學問、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壞了【天下】的風水,市長能夠放過他嗎?我要代表市民學「大俠」說的話:賠我們的時間來!
mustang的學識也許可以唬弄某些人,但是他要在【天下】發言就必須過了市長這一關。錢學森如果在【天下】發言也必須通過市長這一關。我不相信mustang的學問比錢老還大。你們學問再大也不能亂蓋欺負人。
【天下】科普的文章過去已經有很多。我希望市民們能夠感受到,每次YST寫科普的文章都是費盡心思,用最簡單、最趣味化、最大眾化的方式解說科學的原理,因為我真心希望你們能瞭解、欣賞、甚至享受科學和科學的產物。如果有任何地方你們看不懂,都是我的錯,是YST的功力不夠;如果你們感到沒有興趣,那也是我的錯,是YST對人生的體驗不足。
任何人在【天下】談知識性的東西都要有上面的態度,這是【天下】的宗旨,市長以身作則。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2007/01/25 16:37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