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反共反獨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反共反獨】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反共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News ZT]〈脫貧首步 大陸農村教育 將全面免費〉(2005-9-11)
 瀏覽974|回應6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ikolalo
SCFtw2


SCF註:原來“階級戰爭”還是現在進行事。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

十二、中國蘇維埃政權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受教育的權利為目的,在進行階級戰爭許可的範圍內,應開始施行完全免費的普及教育,首先應在青年勞動群眾中施行,並保障青年勞動群眾的一切權利,積極的引導他們參加政治的和文化的革命生活,以發展新的社會力量。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892784.shtml>
脫貧首步 大陸農村教育 將全面免費
【2005/09/11 聯合報】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共全國人大可望在明年通過修改「義務教育法」,大陸農村教育將全面免費。一旦「義務教育法」通過,大陸尚未脫貧的近億人口,將可獲得較多的教育機會。

「全面免費只是降低門檻,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進來讀書」,中共教育部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蔡克勇說,然後再解決深層次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長期以來,大陸的義務教育只是免除「學費」這一項,在「一費制」名目下,學雜費和書本費仍然需要家長負擔;在一些寄宿制學校,家長還要另外負擔寄宿費。這筆費用和農業稅、醫療支出,構成農民的三大負擔。繼各省免除農業稅後,中共中央決定加快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中央財政負擔提高一倍。不過,這次的教育措施如能落實,農民的三大負擔將得到實質性緩解。

報導指出,修改後的「義務教育法」,有望在明年獲得全國人大通過,農村義務教育免費的時間表很快將分曉。不過,要由點到面的推廣這項措施,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要實現這一目標,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各級財政負擔比例問題。

.


SCF的倉庫:【反共反獨】【獨腳強盜聯網史料庫】【*每事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76830
 回應文章
三十億人民幣,就是這三十億人民幣!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ikolalo
SCFtw2

.

城市討論區:[2006-4-6新聞] 北京以三十億人民幣援助南太平洋島國
SCFtw2  政治社會∕其他  反共反獨  2006/04/10 22:20:20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

Suppl.

農村基礎教育缺錢缺得厲害,農村小孩可憐極了,政府的金庫飽滿極了,大手大腳“援外”,把自己的人民留給“外來資本家”來援助。

三十億人民幣,就是這三十億人民幣!

還有什麼可說的?!


.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1363
[News ZT] 中國時報2006-4-11〈建立政商關係 台商大方助學 王永慶砸30億人民幣建校〉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ikolalo
SCFtw2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6041100090,00.html>
建立政商關係 台商大方助學 王永慶砸30億人民幣建校
2006.04.11  中國時報  陳鳳英/台北報導


    台商在大陸捐助興學,向來是建立政商關係的捷徑。目前檯面上在大陸經商有成的台商,包括潤泰董事長尹衍樑、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每年均大手筆捐助大陸興學,其中尤其以台塑董事長王永慶為最,今年他將捐贈人民幣三十億。

    十多年來,尹衍樑在大陸不僅捐贈一千萬美元興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也出資兩百萬美元,與美國安泰人壽合捐興建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學院,配合壽險事業的開展,又另起爐灶,設立復旦大學財經學院暨太平洋保險學院。

    王永慶友人在漳州投資興建的華陽電業,不但是目前大陸最大的台資企業,也是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自二○○一年一期工程建成投產以來,已取得顯著效益。華陽電業副董事長毛群結昨日在福建省漳州市舉行的華陽體育館落成典禮上透露,王永慶在投資大陸之初,就曾經多次表示,如果有所得的話,一定要在大陸回饋社會。

    王永慶的捐助計劃,主要集中在支持大陸的教育事業,計劃捐建二千三百所小學,設立明德獎學金,並在祖籍地安溪捐建特殊教育學校。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641351
[聲訊檔] 自由亞洲電臺2006-2-8訪問報導〈中國城鄉教師收入差距加大〉
推薦2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likolalo
SCFtw2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2/09/jiaoshi/>
自由亞洲電臺
中國城鄉教師收入差距加大
2006.02.08播出  4:32

中國城鄉教師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有中國教育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政策不落實,教育經費沒有保障。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希望的報導。

<http://www.rfa.org/service/audio_popup.html?file=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2/09/m0208-nu.mp3>

<http://www.rfa.org/mandarin/shenrubaodao/2006/02/09/m0208-nu.mp3>


《中國青年報》星期三的報導說,東北師範大學教授,農村教育問題專家袁桂林認為,中國城鄉教師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新中國成立之初,無論是農村的公辦教師,還是城市的公辦教師,都屬於國家幹部,他們的級別相同,工資差別不大。

這種平衡一直維繫到上個世紀8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城市教師的工資有大幅度提高,城鄉教師的工資差別出現了。到現在,教師收入的差距越來越大。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的夏明教授指出,這種情況將導致城鄉教育水平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錄音)

袁桂林教授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第一是福利待遇問題。城市的學校有校辦廠的收入,還可以收取擇校費,這成為解決教師福利的主要來源。而農村學校既沒有校辦廠,也沒有擇校費收入,教師的收入只有基本工資。

第二是政策落實問題。中央政府有關為教師提高工資的政策,因為地方政府財力的不同而造成教師收入的差距。很多經濟發展慢的地區缺乏資金改善教師的待遇。具體到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城區有工商業的支持,而農村只能靠農業。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內,市區和鄉鎮教師的待遇也不相同。第三是編制問題。農村學校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少,但年級多。農村教師往往一人身兼數科,課時重,但經費少。美國民間機構「中國信息中心」的廖天琪女士表示,中國廣大農村的老百姓如今在各個方面都被拋在現代化的後面:(錄音)

袁桂林教授認為,中國南方沿海城鄉有些做法值得學習。那裡的教育部門和財政部門合作,除了保證教師工資待遇之外,還解決了教師的人壽、傷殘、養老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四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城鄉教師收入的差距。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592421
[News ZT] 2005-11-30〈溫家寶:農村義務教育 學雜費全免〉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udn.com/NEWS/WORLD/WOR1/3036031.shtml
溫家寶:農村義務教育 學雜費全免
【2005/11/30 聯合報】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宣布,自明年開始,大陸將在兩年內全面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雜費。

溫家寶是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五屆全民教育高層會議中,作以上表示,顯示中國大陸這項研擬多年的政策,終於實現,對促進大陸農村子弟就學,緩和城鄉和貧富差距,是一大佳音。

「只有教育,才能把巨大的十三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溫家寶強調,大陸有兩億多名中小學生,其中八成是在農村;中央把每年新增的教育經費主要用在農村,用於興建中小學校舍和改造危房,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發展遠程教育,使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孩子能夠享受到如同城市般的優質教育資源。

他並指出,現階段,大陸教育的三大任務是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而普及農村義務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綜合上海媒體報導,中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在提供給大會的「中國掃盲教育的成就與展望」報告指出,到去年底,大陸有兩千多個縣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雖然大陸掃盲教育有成果,但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包括掃盲教育發展不平衡,文盲結構中女性偏多等。

報告指出,大陸訂定掃盲教育發展目標與策略,在二○一五年減少成人文盲人口一半以上,使成人文盲總數降到四千萬以下。

溫家寶同時宣布,為推動全球教育發展,將採取多項措施加強對開發中國家的教育援助。包括:擴大開發中國家校長、教師到大陸接受培訓,由現在的每年五百名增加到一千五百名;今後三年為開發中國家援助一百所農村學校,並提供配套的教學設備。

此外,中共每年為六千七百多名來華留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其中開發中國家占三分之二。從明年起,政府獎學金的名額將增加到每年一萬人次。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467401
[ZT]《南方週末》記者傅劍鋒2005-11-3〈代課教師艱辛執著震動人心〉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q=%22%E4%BB%A3%E8%AA%B2%E6%95%99%E5%B8%AB%22+%22%E5%82%85%E5%8A%8D%E9%8B%92%22&meta>=
"代課教師" "傅劍鋒"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51103/xw/tb/200511030013.asp>
《南方週末》
代課教師艱辛執著震動人心
2005-11-03 15:19:55


編者按

「代課教師」先前被稱作民辦教師,隨著政府對義務教育的發力,東中部地區的民辦教師幾乎已不復存在。但在曠遠的西部地區,我們的記者發現,還有一個龐大的「民辦教師」群體存在,儘管他們的名稱已改。

採訪中,我們的記者和那位動情上書教育部的縣委副書記一樣,「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課教師的貧困所震驚、執著所感動,為西部義務教育的普遍困境深深發愁。」這些代課教師,無愧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脊樑,也堪稱新時期最可愛的人。

師資之困只是西部義務教育之困的一個縮影「圖自強,捨教育別無他途。」一百年前,滿清重臣張之洞就做過這樣的斷言。現如今,大興教育正愈來愈得到舉國上下的認同。西部乃至整個中國的義務教育之局,相信不久即有大的改觀。


本報記者 傅劍鋒

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甘肅省渭源縣委副書記李迎新每天一到辦公室,都會在一堆來信中看一下地址,看有沒有國家教育部的回信。

三個多月前,他把含淚寫下的《渭源縣代課教師狀況調研》寄給了甘肅省委與教育部。儘管至今還沒有省委與教育部的直接反饋,但7月28日《甘肅日報》全文刊發了這一報告。

這個報告的事實令人震驚:渭源縣有600餘名鄉村代課教師每月僅拿著40元到80元不等的工資。每月拿40元工資的又佔了代課教師的70%,部份代課教師這樣的工資已拿了20年!

代課教師是指在鄉村學校中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1984年底以前他們被稱為民辦教師,在此前從教的臨時教師基本被轉正或清退。1985年開始,教育部為提高基礎教育的師資質量,在全國一刀切不允許再出現民辦教師。但不少農村因貧困招不到公辦老師或公辦老師不願去,所以這些空缺仍需臨時教師來填補,他們轉而被稱為「代課教師」。

這個群體在上世紀90年代曾引起過關注,此後代課教師也在東部大多數經濟條件較好的省份成為了歷史,並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像曾在大學從教、此後到渭源縣委掛職鍛鍊的縣委副書記李迎新,對代課教師的生存現狀也只有一個概念上的印象。所以,當他在調研中目睹代課教師的現狀時深為震驚:「我在調研中一次又一次地被代課教師的貧困所震驚、執著所感動,為西部義務教育的普遍困境深深發愁。好多次從學校或代課教師家裡出來,我都要偷偷擦去淚水。」李迎新坐在縣委二樓的辦公室,望著飄著雪花的窗外回憶。


「最老」的代課教師

報告摘要---在他們(代課教師)中間,有一大批人是教學中的骨幹,正是他們支撐著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他們無愧是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脊樑。

年近四十的李迎新戴眼鏡,繫銀灰色領帶,鬍子總是刮得很乾淨,在《定西日報》上有他的文化隨筆專欄。一年多前他到渭源縣掛職鍛鍊,此前是西北師大宣傳部部長,曾長期從教。

今年4月,渭源縣委書記董建平批轉了一份反映代課教師收入問題的材料,要求縣委副書記李迎新作深入調研,李由此開始了一星期的調查。該調查也引發了今年10月下旬本報對李迎新及其調查對象的回訪。

那次調查,李迎新最先碰上北寨鎮張家堡小學代課教師王政明。張家堡小學的七八個老師中有一半是代課老師,其中數個代課老師還是整個北寨學區的教育骨幹。而王政明是這些代課教師中最老的一位,62歲,一臉皺紋,背也駝了,樸實得像個老農民。

那天王政明很自豪地告訴李迎新「村裡孫子輩的人是我的學生,父母輩的是我的學生,連爺爺輩的人也是我的學生。」他1958年從教,那時張家堡小學就他一名老師。李迎新很驚奇:「按國家政策,你在1984年前參加工作,早該轉正了?」王政明憨笑:「我錯過了機會。」

王政明剛從教時,學校四週常有狼群出沒。他白天教書,晚上守校,閒時務農,公辦老師來了又去,惟有他二十年多如一日。直到1984年學校又分來了幾個公辦教師,作為民辦教師的王政明被辭退。1985年教師不夠時又被召回,他的工齡也只能從這一年重新算起,這就是他後來沒有被轉正的原因。這一幹又是20年,這20年他一直拿著40元/月的工資。

這點工資使他在八九十年代供兩個兒子上大學時變得很艱難,只有靠家裡的農地收入。20多畝地都交給了老婆,「我因為要教書,許多應該男人幹的活只能讓這個苦命女人來幹,女兒為了幫忙也輟學了。」王政明說起這些熱淚盈眶。但他認為這一生的堅持是對的,因為這輩子他教出了76個大學生。他認為教書已成為生命的一部份:「寒暑假時,不用來學校我心裡就會空空的,非要來學校轉幾圈才踏實。」

這使李迎新想起了也是一輩子做代課教師的父親:「他們的經歷太相似了,當時我就有些觸景生情。」李迎新的父親解放前是游擊隊戰士,解放後「聽從組織安排」成為了村裡的民辦教師。1980年代初,李迎新考上大學,儘管那時學費低廉,父親十幾元一月的工資仍無法支撐。於是父親辭去教職到小鎮擺攤賺錢,他供兒子上完大學重回學校,卻被人告知因教齡中斷被取消轉正資格。

這種情況儘管在渭源縣已屬少數,但李迎新的眼圈還是紅了:「你老已經62歲了,還盼轉正嗎?」王政明回答:「要說轉正,以前有這個想法,現在沒有了。幹慣了教育,呆在家裡悶得慌,況且學校裡還需要我。」李迎新繼續問:「這麼多年來,你圖個啥?」王政明很平靜地回答:「我啥也不圖,錢不重要了,就是為了孩子。我年輕時輟了學,所以一輩子的願望就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書讀。」

李迎新再也忍不住淚水,他掉頭看向窗外,那些下課的孩子們正在小小的操場上歡快地奔跑與尖叫……


夢想拿到300元

報告摘要---代課教師大都說著這樣一句話:發工資的那天是他們最難受的一天。看到公辦教師千兒八百的領工資,屬於他們的那份,僅僅是人家的零頭,誰也不想去領,直等到會計把錢送到手裡。他們說,那種滋味簡直叫人難以忍受。

王政明的兩個兒子早已大學畢業走上了工作崗位,因此儘管工資低廉但生活壓力仍不算很大。但對那些正需供養孩子上高中與大學的中年代課教師,微薄的工資已幾乎使他們陷入了困境。李迎新因此在報告中沉痛地寫道:走進任何一個村子,假如村子裡有代課教師,那他準是村子裡最窮的人。」

年近四十的代課教師李建新是渭源縣會川鎮羅家磨村福和希望小學的代課教師,該校的代課教師也佔了全校教師的近半。李建新1984年9月成為羅家磨村的民辦教師,但因故未被轉正。因此,儘管渭源縣有20年教齡的公辦教師已能拿到1200元/月以上,但他這個代課教師的工資仍一直是40元/月。直到前兩年他考取了大專文憑,工資才被升到80元/月。

李建新多次獲得縣、鎮兩級優秀教師稱號。在他家的牆上,掛著去年榮獲縣優秀班主任的獎狀。每年他都會參加考上了大學的學生的一些謝師宴。他缺錢,但每次仍會送學生五元錢表示心意今年我們村的學生朱艷霞考上了大學,我舉杯祝福她,她深深地鞠了一躬,那時我看到她淚流滿面。我很感動,覺得過去所有的受苦都值了。」

但這些精神上的成就感絲毫不能緩解他的現實窘迫。現在他正在上中學的一對兒女,年學費共達3000元,而他80元/月的工資即使不吃不喝,一年也只能攢960元,因此學費主要靠12畝地勉強供養。已經十多年沒有給兩個孩子買過哪怕是一件新衣了。」李建新含著淚說。他記得只在女兒5歲時花5元給她買過一條裙子,在兒子6歲時花3元給他買過一頂軍帽,此後他們的衣服都是希望工程捐助的舊衣服,現在住校的兒子生活費每星期只有6元。但兒子非常給李建新爭氣,曾獲全國初中生化學競爭甘肅賽區第一名,上了高中後也從未下過全校前三名。李建新對此卻又高興又悲傷:「兒子一定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但如果考上了,錢從哪兒來?」

縣委副書記李迎新曾問他:「你憑什麼堅持下來?你為什麼沒有出去找工?」李建新頗為感傷:「首先是我對轉正還懷著希望,20年來我都相信國家總有一天會想到我們的。還有,我都快40歲的人了,大好的青春也全部在這上面了,打工也不可能有人要了。」

同樣20年來拿40元/月工資的會川鎮本廟君安希望小學的代課教師謝毓新,生活壓力比李建新更大。他的兒子正在讀大學,每年的學費要四五千元,他已經連本加息借了2萬元了。李迎新問,如果轉不了正怎麼辦,他嘴唇蠕動了一陣說:「實話告訴你,我真有點堅持不住了。」李迎新就把這些實情寫進了報告。李建新得知這個報告在《甘肅日報》上發表了,就在郵局裡買了一份,坐在郵局外的台階上一邊看一邊流淚。帶回家後,家人、親戚、鄰居都搶著看,奔走相告,說渭源來了「青天大老爺」了,代課教師有救了。

看到這一報告後,華南師大附中的退休教師鄭千一老太太流著淚給李迎新打電話,並捐助渭源的希望小學數萬元經典教育讀本,而長期支援西部教育的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張佩英聯繫熱心人士給謝毓新寄了3000元。謝毓新在給李迎新的感謝信中說:「現在李書記把這件事擺在了陽光底下,讓天下的人都知道,太好了!」本報記者這次回訪時看到,他把信的底稿和「中國希望工程園丁獎」的獎牌一同放在一個紅色的盒中,這是他1996年獲得的榮譽。

當記者問他,給多少一個月工資就會覺得滿足,他說是三四百元。這和大多數受調研的代課教師告訴李迎新的答案一致。


中青年代課教師意欲出走

報告摘要---對於他(一位代課教師)的坦率和真誠,我無言以對,即便是他說現在就走,又有什麼理由留人呢?然而,如果沒有他們,誰來支撐落後地區農村的基礎教育呢?

劉福榮告訴記者,他當時之所以討得起老婆生得起孩子,是因為當時父母積蓄了一筆錢,而不少青年代課教師,連老婆也討不起。

這和西北農村的聘金習俗相關,部份青年代課教師根本付不起送給女方家庭1萬至2萬元的聘金。他們每年才四五百元的工資,即使不吃不喝20年也攢不到1萬元,所以只能單身。

和老代課教師王政明同在張家堡小學的代課教師劉秉章已經32歲了,也因付不起聘金至今單身。幾次相親中,他頗受刺激,他告訴記者:幾乎每相親一次,女方得知我是代課教師,甩頭就走。還有的拋下一句話,你40元一月的工資,是你養女人還是女人養你?」所以他想努力轉正,貸了3000元款考取了大專文憑,並成為了學區的教育骨幹。「但現在還是不能轉正,不要說討老婆,就是這3000元債,十年都還不完。」他歎了口氣,「我們在學校不如公辦教師,在農村不如農民,我們到底是什麼人,我們也說不清楚。」

北寨鎮的代課教師王維宏今年已經39歲了,也是北寨學區的教育骨幹,他頗為傷感地告訴前來調研的縣委副書記李迎新,人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自己卻每況愈下。並說下一學期自己也想外出,去新疆摘棉花或受聘私立學校。

他的這個想法和北寨中學的青年代課教師陳廉儒直接相關。陳廉儒原來是該校高三的語文教師,前幾年應聘到西北條件較好的酒泉一家私立中學,月工資2400元,早先家裡窮得一塌糊塗,現在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蓋起了一院青磚大瓦房。記者發現,陳廉儒現象已慢慢在渭源縣那些有能力跳槽或打工的青年教師中擴散。

這種現象讓北寨鎮的學區校長于建邦很不安。北寨公辦教師有101人,代課教師54人。其中三個教育點各有一名教師,均在偏僻山村,公辦教師不願去,所以都是代課教師撐著。于建邦告訴記者,代課教師至少承擔著學區一半的教育任務,他們一走,北寨學區就會崩潰。

所以,每次開學時,于建邦就開始發愁。為了從感情上留住代課教師,于建邦從極其貧乏的辦公經費中擠出錢,過節時給每位代課老師加送50斤麵粉,勸說他們「要一切為了孩子」。這些行動感動了不少代課教師。

但對於這些堅持下來的代課老師,于建邦校長的感覺和接受記者調查的其他校長一樣心情矛盾:「我一個公辦老師每天40元,而他們一個月才40元,嚴重的同工不同酬。從工作上我當然希望他們留下來,但從內心上又覺得太虧待他們了,很愧疚……」

而有一所小學的校長,為了動員代課教師能夠在開學時回到學校,年前就買上禮品挨家挨戶去拜年。更有一些貧困村鎮的學校,由於代課教師流失嚴重,不得不將一些初中畢業生,甚至小學畢業生請來當代課教師。


要從根本上來解決代課教師問題

報告摘要--「代課教師」是一類不被社會所關注的「弱勢群體」,他們生活在農村的最下層,他們的收入連維持自己生活尚且困難卻又不失作為「人師」的尊嚴。如果說要解決「三農問題」的話,那麼「代課教師」是「三農問題」中最希望能夠得到解決的問題。

新華社報導,甘肅省現有農村代課教師3.2萬多人,佔到農村小學教師的28.2%。西北師大副校長、教育學學者王嘉毅教授告訴本報,西部12省、市、自治區的代課教師共有50.6萬人,約佔西部農村教師的20%。他認為渭源的代課教師狀況在西部很有代表性。

為什麼代課教師的待遇如此低下,渭源縣為什麼不拿出一定的財力解決這一問題?一開始,對基層不甚瞭解的這位掛職縣委副書記李迎新也疑竇重重。

但很快他弄清,想依靠縣財政來解決渭源代課教師問題根本不可能。目前渭源全年的財政收入大約2000萬元,只夠付全縣5000名教師及公務員一個多月的工資!其中教師佔了3000多人,教育經費已佔該縣總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近億的財政空缺,均要靠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

整個甘肅的貧困市縣的情況也相似。甘肅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一半是國家重點扶貧縣,有60多個縣(市區)要依靠國家財政補貼才能撐下去,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8年列全國末位,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儘管自1999年來,全省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上都在30%左右,但縣級財政大大超出了這個平均水平。民盟甘肅省委的一份調查顯示,甘肅有些貧困縣的教育經費支出已佔到財政總支出的80%。就是說,這類縣只要給老師發發工資,其他所有的公共事業就都將做不了。

所以,渭源縣針對這些代課教師,儘管已經多次召開過專門會議,準備適當提高他們的生活待遇,但終因財力拮据無法兌現。並且,縣級財政為了減小財政支出,就開始嚴格控制公辦教師的編制,以致一些師範畢業生因缺編當不上老師,而良莠不齊的代課教師長期撐著貧困地區的農村教育。這筆財政賬是很容易算的,進一個公辦老師所要支出的工資可以請10個甚至30個代課老師。

李迎新對此反覆在心裡折騰:「渭源縣基礎教育的出路在哪裡?誰能幫助渭源縣走出這一困境?」

李迎新思考的結果,認為有必要修改我國義務教育的投資主體。他說:「西部面臨的財政困境,其實已經充份地說明,有關政策中規定讓縣級財政來負擔義務教育的支出已經不符合貧困地區的實際。這樣只會使越窮的地方越辦不起教育,越沒教育越窮。」他認為,義務教育應由國家財政來直接投資,才可能縮小教育上的城鄉差距、東西差距,才可能從根本上真正解決資金困難造成的代課教師問題。

他把這一想法在一次大學同學的聚會上說了,一開始他那些事業有成的同學均沒注意。他一下子就急了:「代課教師20年來拿著每月40元的工資,你們知不知道?農村教育已經很危險,你們知不知道?」他越說越激動,指著他們那桌豐盛的飯菜說:這樣一桌,對我們來說只是三四百元,對代課老師來說,就是一年的工資啊!」說到此處,他的淚水奪眶而出,頓時一桌無語。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467390
[News ZT] 華英惠2005-9-11〈上學 拉薩貧童遙遠的夢〉
推薦1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SCFtw2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892782.shtml>
上學 拉薩貧童遙遠的夢
【2005/09/11 聯合報】 記者華英惠/綜合報導


八月的拉薩,天空藍的澄淨,讓人覺得這是離天堂最近的「香格里拉」。

就在拉薩市紅旗路的一處網吧門口,聚集了幾名小女孩,散亂的髮辮、印著汙垢的兩頰,正抽著大人剩下的菸屁股。一名台灣旅客實在忍不住了,過去問小女孩的年齡,女孩們比著五根手指頭「五歲」。

五歲,正是無憂無慮,吃好、睡好,盡情享受當爸媽心頭肉的年齡。但是,這群小女孩已開始露宿街頭的生涯。

生在大陸內地農村的小朋友,情況也好不到哪。住在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的楊努連,雖僅十二歲,下田勞動已經多年。年邁的父親靠著種十來畝貧瘠的山地過日子,每年收入不及千元人民幣,根本無法負擔楊努連一年約千元的學費。

貧窮,使楊努連的命運像黃連一樣苦,一輩子只能在農田中打轉,受教育遙不可及。所以,當「今天的輟學生,明天的貧困生」,或「知識改變命運」這類的標語出現在西藏或內陸農村時,帶給孩童的不是希望,反而是願望難以達成後的挫折。

一項統計指出,大陸低於絕對貧困標準的人口近三千萬人,近六千萬人口未實現穩定脫貧。也就是說,每十三個大陸人中,就有一個是絕對貧困人口或不穩定脫貧人口。當這些人肚子都填不飽時,受教育就是奢侈品,城鄉差距更凸顯這種貧富不平等。

在貴州省貴陽市南面,許多來自窮遠山區的農民,守著一個規模不小的垃圾場,靠撿拾廢物過日子;他們的房子就是用廢物搭建起來。這些農民的孩子跟著父母生活在垃圾場,求學對孩子來說,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先讓部分人富起來的政策,帶動大陸沿海城市快速發展,但也拉大貧富的差距;去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到六倍。有學者舉例,在寧夏海固地區,一名初一學生一學期的學費是二百二十六元,相當於北京一所貴族學校學費的百分之一。

所以,當東部沿海地區的校長們忙著考慮添置電腦和多媒體教具時,內陸偏遠地區的校長,正煩惱著如何修繕教室已經裂開的天花板,籌齊不足的教材。

中共全國政協委員徐玉麟說,農村學校無論在辦學教育、師資水平、師生比例都遠遠低於城市,農村每名學生的平均教育經費,比城市少了六成至八成。大陸尚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方都在農村,文盲人口也主要集中在農村,文盲率是城市的二倍以上。

教育資源不足,農村生活太苦,使得優秀教師不願意到貧窮的鄉村任教;而已經在農村教書的老師,一有機會就「跳槽」到較富的城市。新華網引述一項調查指出,江蘇省全省城鎮中學裡,教師是本科學歷的比例高出農村一倍多。

北京市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達百分之四十九,但雲南高等教育入學率僅百分之八點六四,相差之懸殊,讓人感嘆,生在城市者好過農村。

知名的傳播社會學者羅傑斯在歸納現代化理論時,認為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是村民有無受教育。大陸要現代化,必須提高農村人口的識字率。唯有普及的教育,才能帶來穩定和諧的社會。但以目前中共脫貧計畫實施的成效來看,要擴大農民的識字率,仍有段路要走。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971&aid=1376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