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獨腳強盜
市長:SCFtw2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其他【獨腳強盜】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聯網抄襲家】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新發現!!sauli的《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和《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該書目錄有一大段相同!!
 瀏覽2,789|回應3推薦2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SCFtw2
宇宙

新發現!!sauli的《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和《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該書目錄有一大段相同!!

該網址是《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目錄,為何該書目錄竟然跟sauli在【Bunun】早期介紹布農族禁忌的文章《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相同!?這說明了什麼?

會有人連目錄都完全相同嗎!?

http://www.complit.fju.edu.tw/complit/course/020214/legend.html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441608&no=52195

從前布農族人,以種植小米為生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738329&no=52195
http://bimaten.myweb.hinet.ne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43&aid=1761432
 回應文章
sauli的《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2)》其中一大段跟田哲益《布農族的禁忌信仰》一模一樣!而田哲益對於該段做過田野調查!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宇宙

sauli的《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2)》其中一大段跟田哲益《布農族的禁忌信仰》一模一樣!!而田哲益對於該段做過田野調查,連口述者都具名以告!!

誰抄襲誰難道還不清楚嗎!?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738329&no=52195

布農族一般生活上的禁忌Ituskun-tu-Samu(2)

從前布農族人,以種植小米為生,到了要除草的節期,就會延請別人到自己的小米田幫忙拔草(Malabut-ismut),等到自己的小米田的草拔完之後,又會轉而到別家的小米田幫忙拔草,這就是所謂的輪工(Kiuðu)。有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也到別人家的小米田幫忙拔草,所有參加拔草的人排成一橫列,從山下由下往上拔草。這一對夫妻,他們分別在最左邊和最右邊工作。先生在右邊拔草,他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心裡就想要戲弄他的妻子,就把癩蛤蟆丟到在左邊正在埋頭除草的新婚妻子,妻子嚇了一跳,先生在右邊哈哈大笑,調戲著她,她也羞答答的紅著臉笑了,也把癩蛤蟆丟到她先生那裡去,他們互相開玩笑(Mahainan),把癩蛤膜丟過來又丟過去,他們是多麼的快樂與得意。他們繼續玩鬧,又把癩蛤蟆互相丟擲了無數次,結果癩蛤蟆死了,他們還笑樂個不停。上天看到這一對新婚夫妻,戲弄(Matuskong)癩蛤蟆。非常生氣,在天空中放了一聲巨雷,擊中那一對夫婦,又從天上降下沙土,把這一對夫妻覆蓋掩埋,他們變成了兩堆小山丘。

http://bimaten.myweb.hinet.net/%A5%AC%B9A%B1%DA%AA%BA%B8T%A7%D2%ABH%A5%F5.htm

布農族的禁忌信仰

從前布農族人,以種植小米為生,到了要除草的節期,就會延請別人到自己的小米田幫忙拔草,等到自己的小米田的草拔完之後,又會轉而到別家的小米田幫忙拔草,這就是所謂的輪工。
  有一對新婚夫婦,他們也到別人家的小米田幫忙拔草,所有參加拔草的人排成一橫列,從山下由下往上拔草。這一對夫妻,他們分別在最左邊和最右邊工作。先生在右邊拔草,他發現有一隻癩蝦蟆,心理就想要戲弄他的妻子,就把癩蝦蟆丟到在左邊正在埋頭除草的新婚妻子,妻子嚇了一跳,先生在右邊哈哈大笑,調戲著她,她也羞答答的紅著臉笑了,也把癩蝦蟆丟到她先生那裏去,他們互相開玩笑,把癩蛤蟆,丟過來又丟過去的,他們是多麼的快樂與得意。他們繼續玩鬧,又把癩蝦蟆互相丟擲了無數次,結果把癩蝦蟆丟死了,他們還笑樂個不停。上天看到這一對新婚夫妻,戲弄癩蝦蟆,非常生氣,在天空中放了一聲巨雷,擊中那一對夫婦,又從天上降下沙土,把這一對夫妻覆蓋掩埋,他們變成了兩堆小山丘。(筆者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三日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田野調查,口述者:史阿蝶Ibu,五十七歲,郡社群人。)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43&aid=1761460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該書目錄和sauli《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相同的部分
推薦1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宇宙

黃底為和sauli「原創」相同的部分!!

http://www.complit.fju.edu.tw/complit/course/020214/legend.html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比較文學研究所  馮慧瑛Gillian整理報告

I.全書特色

II.布農族傳說的特色:作者的說明

III.布農族神話/傳說的意義與目的

A.呈現布農族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

B.布農族人的宇宙觀與對鬼神的看法

C.呈現布農族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

D.布農族的家族倫理觀念與性別角色分派

IV.問題討論

田哲益,全妙雲。《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台北:台原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六月。

--------------------------------------------------------------------------------

I.全書特色

A.將神話傳說分為五類:(一)、自然神話傳說;(二)、祭儀禁忌傳說;(三)、習俗制度傳說;(四)、氏族命名傳說;(五)、氏族起源傳說,整本書即依此五類神話傳說編為五大篇。

B.在各神話或傳說之後皆附有「背景分析與說明」,以呈現布農族的文化背景,作者並試著解析神話傳說故事背後的深層內涵。

C.在每一篇神話或傳說之後的「背景分析與說明」中,作者更提供不同版本的紀錄,讓讀者可以加以比較;此外,更整合納入同一主題或類似主題的神話傳說,如:有關老鼠的傳說。前後納入的神話傳說之間也常有互相比較與對照,如:「薪祡」、「築屋橫樑」與「杉木生氣」的故事。

--------------------------------------------------------------------------------

II.布農族傳說的特色:作者於自序中所指出的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之特色

A.自然萬物皆有其神話存在。

B.從神話傳說中可見,布農族人將現實生活所見所思的滄桑事寄託在自然界的自然萬物。

C.神話傳說故事的產生不是憑空而生,故事背後皆有深刻的意義存在。

D.沒有文字,所以藉由神話傳說傳授道德教育、倫理教育、生活教育、技能教育、宗教與禁忌信仰等。

--------------------------------------------------------------------------------

III.布農族神話/傳說的意義與目的

A.呈現布農族人與自然萬物的關係:

1.用神話或傳說解釋自然現象:如水災—洪水的神話(16);乾旱—征服太陽的神話(40-49);瘟疫—鬼要滅絕布農族人(210)或百步蛇進攻村落(20);許多螃蟹死於溪邊—星星用流星射擊螃蟹(37);晝夜的分明—射日的神話;動植物的外型或產生原因—山羌兩眼間的三角形、小鹿的額毛(42)、麻雀的形成(122)、山豬與野豬的產生(144)、旱稻與綠豆的來源(226-227)。

2.對抗大自然:竹刺趕走颱風、豪雨(61);祈求天晴—焚猴骨、鍋覆嬰孩、鍋覆松火(62);祈雨:在溪邊翻找螃蟹、由女人埋動物、澆猴頭、樹枝沾水(63-64);動物相救:癩蛤蟆、螃蟹、海皮斯鳥(洪水的神話),蜥蜴(百步蛇),這些動物都是布農族人禁止獵捕殺害的,否則會遭到處罰,如〈癩蛤蟆的禁忌〉(91)。

3.對大自然現象或動物的恐懼,如:雷和百步蛇,然越害怕就越信仰之。

4.將自然萬物擬人化、人與自然的融合:前者如太陽吐口水(40)、蒼蠅會說話(51)、薪柴(49)和巨木(53)會自己走動;後者如各種人與動物間的變形之傳說—猴子、山豬、鹿、蜥蜴、鳥、老鼠....等。

--------------------------------------------------------------------------------

B.布農族人的宇宙觀與對鬼神的看法:

1.宇宙有三層:「地層底下」、「地層表面」、「天上」皆有人類居住,地底人為有尾人、地面為人類、天上為臉黑脖有肉瘤之人(228)。

2.神、鬼、靈,布農族皆稱為哈尼豆,有時是實質的,但有時是無形的。祂們有時行惡有時行善,族人有時祈禱祂們,有時用非常手段使祂們替人類工作,尤其是鬼的形象如人,通常會欺負弱小的婦女與小孩,誘拐孩童或失去判斷能力的人。然而也有人鬼通婚的傳說202-203)。

3.人的「魂」是構成人最重要的部份,人出了魂,不久就會死,而且布農族人是持「靈魂不滅」之說,尤其親人的亡魂會在身邊,且能與活者繼續對話(203)。

4.對神祈求時,常做有條件是的祈助行為,如地震的故事(65)。

--------------------------------------------------------------------------------

C.呈現布農族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

1.由神話/傳說可看出布農族人早期生活時常經歷如水災、乾旱、瘟疫、小孩早夭等事件,尤其有許多傳說特別是有關如何保護小孩使其長大成人的故事,如:〈小孩塗煙垢驅魔〉(71)、帶孩子出門回家時不忘「招魂」(72)、父親出門打獵時在新生兒的手上套上自己的頭髮與麻所編成的手環,以保護嬰兒,讓他早日長大,不要生病(105-106)。

2.對食物食用方式的重視,如動物的哪些部位不能食用;地瓜、芋頭、與獵物不能生食、打獵時該先吃獵物的腰肉、各種食物禁忌(75-77)、以及飲食分配制度的重視(147)。

3.認為目前生活的困苦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想像從前的生活如同天堂,薪柴與杉木自己會排隊到家裡來,只要煮一粒小米就可煮一大鍋,打獵不用到很遠的地方。人的貪婪或懶惰才使得生活陷入如今的苦境。

4.對於人的起源之說並不局限於美化的神話,因為布農族人認為自己可能是猴子、老鼠、蜘蛛糞便、   小蛇、或狗糞的後代,一般人嫌惡的狗糞或蜘蛛糞便皆可變成人。

5.對偷竊的看法:在一年中的「木該伊里」日才允許偷竊,認為如此整年就不會再有偷竊事件發生(81)。

6.對奇怪之事物的恐懼:如巨人(30)與雙面人(33)的故事。

7.堅信「有恩要圖報」和「惡有惡報」的生活原則:前者為〈蒼蠅的故事〉(51)和〈癩蛤蟆的禁忌〉(69);後者為〈颱風的故事〉、孤兒被毒害的故事(195-196)。

8.布農族人的傳說中常有「懲罰性」的故事,人不能貪心、懶惰、自大、嘔氣、或傷心過度,否則常會變形成各種動物,如:猴子、老鼠、豬、或鳥,而其中以人變鳥的傳說最多,而主角多為女人。然有趣的是在描述人變鳥的傳說中,幾乎每一篇傳說中,鳥的叫聲都是此人最後所重複呼喊的聲音,而且此鳥就以這個聲音為名,如:衣斯篤肚德(狗來狗來)鳥(213)、巴杜斯鳥(火柴)(247)、沙爾布斯昂鳥(心裡悲傷)及果給斯馬達日鳥(死了有什麼辦法呢)(252)。另外,也常有在危急時,變成動物逃走的傳說,如:〈人變鳥逃命的「索黑幹」氏族祖先〉(247)。

9.對性/情慾的描繪:大多是對女性情慾的描寫,如:〈蚯蚓與少女〉(142)、〈婦女與山豬情〉(144)、以及女人受風懷孕的傳說237-239)。而較少提及男性的情慾,只在巨人的傳說與有關狗的傳說中,描述巨人的巨大陽具(30),以及狗與人互換陽具的故事(243)。

10.從布農族人的地名中,可知這是一個想像力豐富的部族,地名的形成大都有神話或傳說的故事,如:buboqol(睪丸)、bantasan(巨人之足)、「頭髮」、「頭」、「腳」、「胸」、「手」(〈颱風的故事〉)。

--------------------------------------------------------------------------------

D.布農族的家族倫理觀念與性別角色分派:

1.氏族在布農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本書的五個篇目之下就有兩篇是談論有氏族命名與起源的傳說;而且某個神話或傳說屬於那個社群都在書中加以標示,可見布農族對各社群與氏族之間的差異和獨立性是相當重視的。

2.然而從對社群祭團的界定以及從傳說中的禁忌內容中,又可知布農族實為注重社會規範與部落利益的集體主義色彩極高的部族。禁忌中更流露出布農族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如:不准在長者面前放屁,否則必須殺一隻豬來賠禮。

3.對於同族人不能通婚的觀念,似乎比漢人強烈,尤其是對兄妹性交有違倫理之事,亦藉由傳說來教授族人(146),只是在本書中並未提及所謂同族者是否包括母親的族人。

4.性別角色的扮演: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織布與分配食物。女人不能伴隨打獵並且不能觸摸男人的獵具,同樣地,男人也不能碰觸女人的織布機。但是,從傳說對女性的描繪中,不難看出布農族乃是一個父系社會制度的部族,因為在傳說中女人常被描述成禍害族人的兇手,例如從前天堂般的生活皆是因為女人的多嘴、懶惰、與易怒,才使薪柴和杉木不再自動來到家中供人們使用,一粒米不能再煮成一鍋飯,蒼蠅不再通報已有獵物落入陷阱、男人們也必須到很遠的地方打獵。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女人惹的禍,除此之外,女人也被描寫成是淫蕩,甚至與動物交媾的。於是有許多傳說皆是在警示女性不應懶惰,如:〈假懷孕的媳婦〉(127)、〈喝酒「跳杯」羞辱懶惰的婦女〉(129);不應太害羞,如:〈新媳婦跌落山谷〉(139);媳婦應該如何分配飲食(147);回娘家應帶回娘家的饋贈品(125)。當然從禁忌中也能找到不少例子可以呈顯布農族女人的位置。

--------------------------------------------------------------------------------

IV.問題討論:

A.有些神話或傳說與漢人的神話傳說極為類似,如:指月亮會割耳朵;在入社出口處「大結茅草」即如漢人端午節所插於門口的艾草;用「有刺」的樹草趕走災禍或邪疫;眼皮跳動將有事情發生;打蛇要打死,否則會遭其報復;耳朵發癢時表有人想念。漢人與原住民的一些傳說與禁忌如此類似,這是長期相處之下的互相影響,或是巧合?

B.雖然我不曾讀過有關布農族人的介紹,但是,從這本《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中,已經可以閱讀到布農族的生活方式及態度,因此,口傳的神話或傳說確實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歷史的呈現,只是,在該本書篇目的編排上以及背景說明中,可看出作者意圖藉由神話凸顯布農族的特色,而且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希望我們是布農族子孫的背景,將我們採錄的神話傳說故事,賦予其本質的面貌,使故事的內涵真實無華的呈顯出來,.....以布農族自身的文化背景,試著解析神話傳說故事背後的深層內涵」(5),更令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作者自己身為布農族子孫,當他們在選取這些神話傳說時,是否有意翻轉一般人對布農族的看法,而如此做時,在撰寫背景分析時,他們如何避免些許的美化自己族人,譬如:他們在說明人蛇大戰以及卡社群與巒社群人戰爭時,少有描述戰爭的殘酷面,而著重在凸顯族人容易與他人和解的個性。而且極少在書中提及「出草」的神話或傳說。這種個人主觀意識的介入,是否是無可避免的,若是如此,或許就不必執著於「本族人始能為該族寫歷史」,外族人只要能真的以客觀的態度收集資料、研究撰寫,亦是可以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研究有所貢獻的。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43&aid=1761450
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和《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目錄相同的部分
推薦0


GAIL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布農族之神話傳說_(三)
2005/11/09 08:45 瀏覽319|回應0|推薦10

sauli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0)

Amor
sauli
蓮心
問樵
叮咚
阿茜
長腿姊姊
龍公主
Rebecc
涼涼

前言

任何一個民族常常把以前發生的事情,記在腦中,變成一個故事(英文稱為Memorates,德文Memorat來自Memory,即記憶)。這樣的故事如敘述部落的事情,就變成傳說。例如,以前的布農人與其他原住民打仗,一代一代口傳下來,變成傳說。

早期的布農族人,深居在高山部落,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狩獵生活。閒暇時用歌聲表達情緒;部落耆老也會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述古老的的傳說;並用各種祭典儀式,做為民族性格的象徵。雖然在物質上並沒有豐富的享受,但是在精神上卻領受了祖先留下來的文化洗禮。布農族人因人數少、活動地域較狹小、以氏族為單位的部落組織及遷移系統,加上耕獵生活型態的影響,上述各項主觀條件限制下,布農族人就如同其他原住民族一樣,無法產生文字系統。因此,布農族人的口述歷史方式,便是布農文化綿延傳遞的重要因素。雖然這是口傳的歷史,但可能也保留一些實事,待考。

神話故事,呈現布農族人與自然萬物之現象,用神話或傳說解釋自然現象:

如水災—洪水的神話,乾旱—征服太陽的神話,瘟疫—鬼要滅絕布農族人或百步蛇進攻村落,許多螃蟹死於溪邊—星星用流星射擊螃蟹,晝夜的分明—射日的神話;動植物的外型或產生原因—山羌兩眼間的三角形、小鹿的額毛、麻雀的形成、山豬與野豬的產生、旱稻與綠豆的來源。

對抗大自然,竹刺趕走颱風、豪雨;祈求天晴—焚猴骨、鍋覆嬰孩、鍋覆松火;祈雨:在溪邊翻找螃蟹、由女人埋動物、澆猴頭、樹枝沾水;動物相救:癩蛤蟆、螃蟹、海皮斯鳥(洪水的神話),蜥蜴(百步蛇)等,這些動物都是布農族人禁止獵捕殺害的,否則會遭到處罰,如〈癩蛤蟆的禁忌〉。而這些都是摻有敬畏神鬼的色彩。

布農族人的宇宙觀與對鬼神的看法:

宇宙有三層:「地層底下」、「地層表面」、「天上」皆有人類居住,地底人為有尾人、地面為人類、天上為臉黑脖有肉瘤之人。
神、鬼、靈,布農族皆稱為哈尼豆,有時是實質的,但有時是無形的。祂們有時行惡有時行善,族人有時祈禱祂們,有時用非常手段使祂們替人類工作,尤其是鬼的形象如人,通常會欺負弱小的婦女與小孩,誘拐孩童或失去判斷能力的人。然而也有人鬼通婚的傳說。人的「魂」是構成人最重要的部份,人出了魂,不久就會死,而且布農族人是持「靈魂不滅」之說,尤其親人的亡魂會在身邊,且能與活者繼續對話。對神祈求時,常做有條件是的祈助行為,如地震的故事。

有些則是呈現布農族人生活的方式與態度:

由神話/傳說可看出布農族人早期生活時常經歷如水災、乾旱、瘟疫、小孩早夭等事件,尤其有許多傳說特別是有關如何保護小孩使其長大成人的故事,如:〈小孩塗煙垢驅魔〉、帶孩子出門回家時不忘「招魂」、父親出門打獵時在新生兒的手上套上自己的頭髮與麻所編成的手環,以保護嬰兒,讓他早日長大,不要生病。對食物食用方式的重視,如動物的哪些部位不能食用;地瓜、芋頭、與獵物不能生食、打獵時該先吃獵物的腰肉、各種食物禁忌、以及飲食分配制度的重視。認為目前生活的困苦是人類自己造成的,想像從前的生活如同天堂,薪柴與杉木自己會排隊到家裡來,只要煮一粒小米就可煮一大鍋,打獵不用到很遠的地方。人的貪婪或懶惰才使得生活陷入如今的苦境。

對於人的起源之說並不局限於美化的神話,因為布農族人認為自己可能是猴子、老鼠、蜘蛛糞便、小蛇、或狗糞的後代,一般人嫌惡的狗糞或蜘蛛糞便皆可變成人。

有些布農族的家族倫理觀念與性別角色分派;氏族在布農族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某個神話或傳說屬於那個社群都有一定的軌跡可稽,可見布農族對各社群與氏族之間的差異和獨立性是相當重視的。

然而從對社群祭團的界定以及從傳說中的禁忌內容中,又可知布農族實為注重社會規範與部落利益的集體主義色彩極高的部族。禁忌中更流露出布農族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如:不准在長者面前放屁,否則必須殺一隻豬來賠禮。對於同族人不能通婚的觀念,似乎比漢人強烈,尤其是對兄妹性交有違倫理之事,亦藉由傳說來教授族人,只是在本書中並未提及所謂同族者是否包括母親的族人。

性別角色的扮演: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織布與分配食物。女人不能伴隨打獵並且不能觸摸男人的獵具,同樣地,男人也不能碰觸女人的織布機。媳婦應該如何分配飲食;回娘家應帶回娘家的饋贈品。

在布農族中,也有許多的傳說與神話有警惕人們的作用,如其:

「人變成猴子」,他是個具有懲罰性的故事,因為人偷吃芋頭或是因為懶惰不工作而變成猴子,警告子孫們不可以懶惰不工作也不可以因為衣食的貪欲而偷吃,應腳踏實地的做人,而不可喪失人應有的善心與努力向上;還有像是,「織布的禁忌」述說著婦女應該專心的織布、工作,而其他人(無論是否為親人)都不可與他同屋、同食;而像「假懷孕的婦女」、「喝酒跳盃羞辱懶惰的婦女」等,都是教育、警告婦女應該勤勞工作,不應該懶惰而都不做事,罘則還時會受到族群中的「社會制裁」。

「卡社群婦女智殺敵人」、「小孩智殺那西里斯鬼」等,說的是人應要懂得隨機應變,在四處充滿危機的環境中,只有冷靜的思考與判斷才能安全的存活下來,所以,這兩則在教導人們:『凡事要冷靜,並且要應用智慧,才能處理週遭的一切橫逆與危機』。「新媳婦跌落山谷」的故事是啟示新媳婦不要太內向,應該要大方一點,泰內向也許會吃虧的。

「奇異的自殺故事」、「蚯蚓與少女」及「婦女與山豬情」等,說的是有關性、反傳統、反道德、反倫理及反社會的事,而到最後,這種行為因為是社會所不能容許的,因此都是悲劇收場… 所以,在布農族的眼中,只要是不合倫理與傳統的事情到最後一定是以死來接受結局,而再此傳說與神話是用來教訓、警惕族人用的,亦是一種教導子女的題材。

這些口述的傳說故事中,有些也有提到像是人醜惡的一面的故事,如:

「雙面人的故事」,他敘述著人嗜殺的一面,善良的雙面人因為與一般人不一樣而被人排斥甚至被獵殺,這顯現出了人的排他性很高,只要有不同於一般常見的東西,人們就會將他視為怪物而排擠他進而想毀滅他,這顯現出了人性冷血殘酷的一面。「颱風的故事」,是說著人性醜惡心黑擊趕盡殺絕的面貌,但是卻也同時道出偉大父愛的感動及因果循環的道理,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瓜種豆,因也,種瓜得豆,果也,有因必有果,自然之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人應該存有善心,不應每每趕盡殺絕,逼人走入絕盡,應留與他人空間留與他人一線生機才是。「柴薪的故事」、「蒼蠅的故事」及「築屋橫樑的故事」等,說著人應該懂得知恩圖報,而不應該忘恩負義,故事中的世界是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直到因為女人說錯了話,所以從此就開始過著辛苦的日子,就如亞當與夏娃一般,從伊甸園中被逐出;而布農族人就從『伊甸園式』的生活墜入了痛苦的生活世界… 。


 

¹、現玉山國家公園的範疇,及其邊陲一帶。

²、Sa-alua(沙阿魯阿)族群:Bunun布農族語Laiðoan(南鄒族)住Mizuho(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及Haisin(高雄縣桃源鄉高中村),這兩地現已是大部分Bunun群居了,至於Sa-alua族群,因與Bunun布農族通婚關係,都是以Bunun布農族語交談,因之年輕一輩的幾乎已不會說自己的母語了,只有老一輩的族人偶爾會說自己的母語。現Sa-alua族群大部分居住在Haisin(高中村)及Taivulan三民鄉Ma?acu(民權村)。

³、根據Bunun(布農族)人與Kanakanabu(坎卡那富)族人互動的共同任知,曹族支派Kanakanabu群,原居Bukðaf(Bunun布農族語意平原,一般概念乃指嘉南地區),與Bunun(布農族)人的際遇相同是因外族強力介入下,造成生活空間嚴重的被擠壓,逼使全族遷移原居地,另覓家園。由Bukðaf(Bunun(布農族)語意平原,一般概念乃指嘉南地區)到Akau(屏東平原)後越Alika?(屏東里港)溪,往旗山一帶移動,再由ðakuðankanakanabu(楠梓仙溪)北上,達Kasanpo(現甲仙)之Alikuan(現關山)時,有部分族人留下定居,大部分族人溯ðakuðankanakanabu(楠梓仙溪)北進,直到Natulusa(藤包山)山腰的Anhana(紅花仔)。族人鳥瞰前景,地形四面環山,內面寬廣,多呈山腰台地、丘陵地、平台低窪,楠梓仙溪由東北緩緩流向西南方,族人皆認為是生存發展的好環境;於是,在長老們一致選定『Natulusa』為主要聚落。當時所轄勢力範圍,含蓋本鄉全境及桃源鄉部分範圍,以及荖濃、六龜、杉林、內門、(台南縣)南化、楠西、(嘉義縣)大埔鄉等皆是。

4、八通關越嶺道路:於一九一九年(大正八)年由現花蓮縣卓溪鄉Babahul(卓麓)循Lakulaku(拉庫拉庫)溪南岸往八通關;於一九二O年(大正九年)完工,完工時改原來的名(巴巴夫爾)babahul為Takuluku(卓麓),藉以標記這個地方為八通關越嶺道路的起點;光復後,取日文發音Takuluku將卓麓改為Takluk卓樂。日人與清代的施工方式不同;清代的開路方式是以陵線開闢上下隨山陵線起伏。日本人的施工方式是以平行開闢較少上下起伏。日人在開鑿『八通關越嶺道』及實施『理蕃五箇年計劃』期間所建立的。

5、Busku(璞石閣):地名(今花蓮縣玉里鎮),日治時期為玉里支廳Tamazato。Busku乃Bunun布農族語其意是『灰塵』之意;經略此地區Kakanuban(獵場)的是Tak-Banuað(巒社群)的Tamapima氏族成員中的Taki-kosalan氏族是屬最早的一員。Busku(璞石閣)『灰塵』的原意,是今玉里圓環附近有自然湧泉。一些山羊、水鹿等野生動物常會在此喝水,Bunun會在此時狩獵,驚嚇的野生動物奔騰時灰塵漫天的情景;因此取此地區名為Busku的由來。

6、『Laipunuk內本鹿』:位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縣交接處。布農族除Mondavan地區外,另一屬自由遷徙的地域。

7、關山越嶺道:南橫路沿線的布農族是日據時代最後歸順的台灣原住民,抗日時間前後約20年,這些抗日行動,主要由拉荷阿雷、阿里曼西肯兄弟(玉穗社)及塔魯姆(坑頭社)、拉馬達仙仙(伊加之蕃社)等人所領導。這些抗日事件直接影響了南橫公路前身「關山越嶺道」的開發。早期布農族人為了耕地、獵場或居住平台等因素,習慣以氏族為單位,同屋而居,同地而耕,一戶一山頭遍佈整個中央山脈南段,因此布農族並沒有集團式的部落型態,此種生活習慣,形成布農族人對於氏族強烈的向心力與排斥外族入侵的心理。西元1910年日據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訂定「五年理蕃計劃」沒收原住民武器,狩獵是布農族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來源,武器被沒收後,生活立即陷入困頓,此外,布農族人也把槍枝等武器視為神聖的祭器,在傳統宗教中用以驅魔,武器不僅世代相傳,製作過程極其慎重甚至還有武器祭(Kabutsu)的祭典,日人沒收槍枝的政策,對於布農族人而言,無異是對其傳統的挑釁。因此,布農族傾巢而出展開轟轟烈烈、前仆後繼的抗日浪潮。

年代

事件

19152

大分一帶布農族人遭日警誘殺,拉荷阿雷率眾攻打大分駐在所殺死警手一名。

19155

拉荷阿雷及弟(阿里曼西肯)率新武路大分社族人攻擊喀西帕南駐在所,史稱喀西帕南事件

19155

拉荷阿雷兄弟再度聯手發威,攻打大分,史稱大分事件。

19156

阿里曼西肯攻擊馬西桑及阿桑來戛避難日警。

19171

拉荷阿雷率領全家及同志一群,移居玉穗社,開始與日警做長期對峙。

19217

關山越嶺道新武~海端開通。

19261

關山越嶺道六龜~復興段開工

19272

關山越嶺道六龜~復興段開通

1928

拉荷阿雷派其弟阿里曼西肯赴南投說服祖居地郡大社族人五戶48人移居玉穗社,兵力達 300餘人,日警為之震驚,加速關山越嶺道開通。

關山越嶺道新武~霧鹿段完工。

192811

關山越嶺道復興~梅山段開工。

192812

拉荷阿雷出草,道路建設隊員死一人。

19293

關山越嶺道梅山~檜谷段完工。

1931

關山越嶺道六龜~關山全線完工。

19314

阿里曼西肯及家人7人移居台東里瓏山。

19329

大關山事件日警2人身亡。

193210

塔魯姆家族被捕。

193211

拉馬達仙仙欲援救塔魯姆被捕。

19334

拉荷阿雷長達19年的抗日終於落幕,日人在高雄市高雄州舉行拉荷阿雷歸順典禮。
玉穗社布農族人遷出散居今南橫沿線。


8、Bud:Bunun布農族語是(漢人、平地人、一般是指福佬人)。依Bunun語意為狐狸,是一種狡猾的動物,由此可見Bunun對福佬人的不信任勝過其他種族;事實上,Paiwan(排灣族)、Amis(阿美族)、Duluku(太魯閣族)、等族群稱福佬人為『Pailang』,也就是福佬語『壞人』的稱謂。


(待續)


本文於 2005/11/09 08:48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643&aid=176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