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熱烈的三民主義
市長:泥土‧‧‧郭譽孚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熱烈的三民主義】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以中國民族主義經驗批判西方顯學的所謂「民族──想像的共同體」──
 瀏覽938|回應0推薦0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以中國民族主義經驗


批判西方顯學的所謂「民族──想像的共同體」──


 



關於民族主義的發展,在台灣的學術界接受了安德森先生的名著「民族──想像的共同體」之後;就流行著一種輕衊民族主義的觀點,似乎民族主義不只依賴想像,並且更是對狂熱份子宣示某種可以合理欺騙的意義。


         安德森先生原義如何,泥土不能確認,不過,我的研究中,我確信依賴想像與欺騙絕對不可能真正建構真正偉大的民族主義!而相信了想像與欺騙就足以完成民族主義的狂熱份子,必然傾向於輕舉妄動;他們的民族主義絕對不可能真正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種種高明手段。


         我的研究來自一位因台獨坐牢二十七年的鍾謙順先生,他曾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升至少佐大隊長,在他的回憶錄中證言著他在東北的感想── 


「起初,日本是沒有把中國放在眼裡的,因對方既沒有現代武器,國家也未統一,只要狠狠一擊便可以打得粉碎,但是雖沒有現代兵器,可是日人忽略了『民族魂』這無形的東西,歷來中國人民為了守衛鄉土,總是像曾祖父說過,在日人侵台時那樣起來抵抗的,那已不只是打得過打不過的問題,而是生死存亡之戰,不分男女老幼都會毅然站起來的。……無處不可抵抗。所以儘管日軍前進復前進,中國人這方面一點不在乎,多少人被殺了,仍有無數的人起來抵抗。」 


在其中就呈現了外界對於素樸民族主義的認知;確實, 


我們由當年流行的那首「松花江上」,也能讓我們想起了這位鍾先生語重心長的回憶。 


然而,我要問的是那樣對民族主義的描述,是否已經足夠? 


本文要指出,史實中的偉大勝利,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


 


換言之,在廣土眾民的土地上,消息流通的難度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能想像的;在當時,中國的上海繁華遠勝過台北,但是,窮鄉僻壤不與外界往來的地方,仍然很多;同時,普遍的教育水準又不夠,文盲的程度很高;所以,如何動員起全國的民族危機感就是第一件重要而困難的事。 


 我現在要介紹的是那段歷史中最感人的,也是最有意義的核心──


 


那就是本文題目上所提示的偉大運動──青年學生們走遍窮鄉僻壤演出「街頭活報劇」──「放下你的鞭子」──〈請參看上圖 


 


今天我們想到大眾傳播媒體,不是報紙,就是電影的宣傳力量;但是在當年,「報紙」需要以人們「識字」為基礎,「電影」要有放映機和電源才能放映;在那年代廣大而落後的窮鄉僻壤裡,這些都絕對沒有。如何讓全國人們為了國族的命運而動員起來──當時,沒有前述的任何一種媒體可以承擔這一重要的工作,是分由全國各中學校學生組成演劇隊深入各地窮鄉僻壤的市集,專演一齣名為「放下你的鞭子」的街頭活報劇──     


 


該劇目的內容是女角與老父親在日軍侵華的九一八事變後,由東北流亡入關,來到此地,無以維生,老父親竟忍痛要愛女賣藝表演,當愛女無力演出,老父竟揚鞭指責時,青年學生仗義高叫──「放下你的鞭子」──出來阻止;從而引出父女泣訴因日本燒殺擄掠,而由東北逃來的故事;藉著這樣的活動,把對戰事的同仇敵愾氛圍深入地帶到大陸的各個縣鎮鄉村的角落去。後來也藉著這個街頭劇到海外去演出,把全球華人結合起來──啊,那是個讓全球華人振作的時代。


 


 這齣「放下你的鞭子」,曾在全中國各地演出,以青年學生的力量喚醒了所有在沉睡中的,落後無知的百姓,您能想像嗎?他們後來也到國外演出,給華僑,給外國人士── 


 
據記載,是在1943年,它們受邀到美國白宮為羅斯福總統賢伉儷演出──因為,美國人無法想像「東亞病夫」如何能夠對抗「武士道」的日本,那個連西方人談起都會害怕的東方小巨人;許多美國人以為「東亞病夫」可能隨時投降── 


 


這個街頭活報劇,讓羅斯福總統伉儷體會了中國人救亡圖存力量的真正根源,並且,已經開始的掙扎與奮鬥,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羅斯福先生這才知道,原來「東亞病夫」已非當年只能把東三省交給日俄戰爭蹂躪的那個中國──這時中國的「西化」與「現代化」竟由戲劇上動員起來──它的根源竟是來自德國哥德的教育小說中迷娘的故事──原來這一由青年學生演遍全中國各地的「放下你的鞭子」,就是中國劇作家改編自迷娘的英雄故事的,於是,竟然是每個「東亞病夫」心中竟然都可能樹立起了一個英雄的自我圖像── 



那是一個英雄不可遏抑,必將突破萬難、脫穎而出的形象,在中國戲劇的中西文化交會過程中形成之過程。也成為了中國民族主義發展中一個極為值得我們深思與自我啟發的一頁;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經過十五年的動員,才完成的巨大事業呀。
 


也因此,最後,對於今天所謂「台灣民族主義」論者,欲以學術研就攻擊炎黃子孫與中華民族之虛構為其側翼,藉以建立自身論述基礎的樂觀看法──


 



我要指出,民族主義的發展並不起於清末,由1848年前後姚瑩以桐城派健儒身分出仕為官,並編訂強調忠於社稷的「乾坤正氣集」,可說過去明代的民族主義,至此已開始發展出了清代的民族主義。因而,我們要指出清末革命所強調的民族主義,並不是清代以前沒有民族主義,而是當時的民族主義尚未穩固,而被革命派掌握了其破綻,因而清代的民族主義並沒能在其末年發揮團結的作用──並不是孫文以前中國沒有夷狄華夏之辨的民族主義,最多只能說沒有近代國家理論裡的嚴格的「民族國家」。


 


       換言之,中國民族主義之過程有其思想與實踐的緜長而堅實的轉變過程,豈可僅以思想之當然具有想像性,而輕言指中華民族為「想像的共同體」,而藉以鼓吹就想像而建構在此資訊開放的地球村時代已絕不可能成就的「民族國家」歟?


 


泥土敬白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127&aid=227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