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熱烈的三民主義
市長:泥土‧‧‧郭譽孚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熱烈的三民主義】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原論──三民主義之研究〈原於1980年自費出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第三章 清末民初國內思潮概觀〈二〉
 瀏覽317|回應0推薦0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第三章 清末民初國內思潮概觀〈二〉

二、激進思潮

滿清末年,愛國者冒著生命的危險,反對政治上即存的高壓統治者;民國後,他們又以「革命尚未成功」的認識,去拋頭顱灑熱血;當然其中一定有其所謂「激進」的成份。但是,如果我們能如前述,把保守思潮加以合理的認識,在此,我們實在也應該把「激進」看成一個比較性的字眼,不加以過份的渲染。因此,我們對激進思潮也要先行說明在這個大變局的時代裡,激進與民族存亡合看時,它實在應是時代思潮中一種自然的形象。它所代表的是來自不同環境。不同身份、不同境遇者,常自然形成不同的看法。在急需反應而舊日文化理念又不足以應付變局的時代,這不同看法就常以「離經叛道」的激進形態表現出來。以下就將這方面的思潮依史實的先後,把原來錯雜交纏的各種激進思潮,區分為種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三部份

甲、種族革命思潮:

這一思潮實在可分為兩部份;一是以滿清王朝為對象,一是以清帝覆滅後的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對象。茲分兩階段說明:

1〉排滿革命:它是以明末遺臣的「反清復明」為最早的種子。在滿清朝廷頑固、官吏腐化、社會經濟癱瘓和軍隊窳壞的環境下成長,最後則由「復明」而轉化為「排滿革命」的形式,成為澎湃激盪的種族革命力量。它發展的過程,除了南明的掙扎和各式的民變外,以太平天國的革命最具規模也最複雜。然而,它成為巨大思潮,則是在維新保皇派變法失敗以後,由於各方志士洞穿了清廷牛步立憲的虛偽面具,才形成的。

〈2〉反帝革命:它的形成,是為了反抗帝國主義在華的侵略。當清末,朝廷對於帝國主義的武力壓迫,答以「寧與朋友,不予家奴」的態度時,不論由民族自尊或是道義公理的觀點,就都在愛國者的心頭,播下了排滿革命和反帝革命的一貫種子。因此,當顛覆了清廷以後,全體愛國者很快就面對了他們新的對象。前述那種「三元里抗英」和「中法戰時,不為法艦修護」的堅定態度自然就結合起來,以著名的五四運動的方式,掀起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巨大浪潮。從此,實在重要的,已不僅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本身,而是,它將種族革命帶入了新局面,它激起了全民對於國事的自覺,廣泛而深入地開始思考每個相關的方面。

乙、政治革命思潮:

這一思潮也可分為兩部份,其一為以君主專制為對象,另一則以官僚和軍閥為對象。以下就區分為反對君主專制和反對官僚、軍閥兩階段敘述:

1〉反對君主專制:它的始原也可以由明末遺臣的主張來看:例如,明末大儒黃宗羲的「原君」就根本反對君主的專制,早期激進派如譚嗣同、鄒容等都常引用;但是由於當時是個「名教」「宗法」根深蒂固的社會,所謂「食毛踐土」、「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意識力量仍相當強大,所以名教中人的康、梁維新還不可能達到這個認識。必待維新和自立軍失敗後,反對君主專制的思潮才能登上它的最高峰,終於以同盟會的覺悟,顛覆了數千年來的君主專制政體。

〈1〉反對官僚和軍閥:這是在民國成立以後,以同盟會失去革命性與舊官僚結合,以及具有官僚和軍閥雙重身份的袁世凱任大總統而展開的。愛國者面對的是社會的領導權竟被舊日官僚和軍閥掌握,革命的各方面又多數被腐惡投機的舊勢力所侵蝕,所以先生在辛亥革命以後,對黨內才有以革命指導者的身份,加以一再改組的考慮。對黨外則高揭去除「官僚」、「武人」、「政客」三種陳土,以建設新中國的主張。惜先生早逝,然而這種主張的意義,顯然絕非任何真正關心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愛國者所能忽視的。

丙、社會革命思潮:社會革命的意義,比起前述兩者更為具體。通常一面是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一方面是對現實生活的不平,在憧憬與不平中形成的。它在清末蓬勃主要的原因,實在是由於清末民初以來,社會中社會問題已經漸漸地湧現,以及革命領袖流寓國外時,對於社會革命早有感受而造成的。尤其當歐戰中俄國社會革命的成功,竟能對抗外國的干涉時,更將整個社會革命思潮帶上了高潮的形勢。主要來說也可分為錯雜的兩部份:

〈1〉無政府社會主義:這是一派由哲學原因或對政治根本缺乏信心的愛國者所曾主張的。它們一面見到清末政治的窳壞,一面受到西方無政府派革命主張的影響。對於政治革命採取完全破壞的態度,不要任何可能壓迫人的組織,只保留為了工作而必需的社會組織。這一派的虛無來自愛國,而也正由於其愛國,所以隨時局的轉變多數也漸漸放棄了自己的主張,轉入其他愛國者的行列〈註4〉。 2〉共產社會主義:共產社會主義,在此是專指後來衍生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和中國共產黨的派別,它起於民國初年政局動盪、民不聊生的環境。以及共產社會主義在俄國成功後的一種反省;它強調社會中階級分化的意義。並且強化階級不合理的關係;因而,把社會一切紛爭的根源,歸結成為是私有財產制度下自然發生的現象。所以,它們主張採取急進和暴力的途徑根本地剷除社會中私有財產的制度。然而,終究由於真正的愛國者總是反對過份鬥爭和暴力的,所以,當時局使愛國者發現急進和暴力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它就也有了以個人身份加入其他革命行列的情形。註5〉

丁、國家社會主義:這是由德國傳入我國的思想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曾琦、李磺等。主要地承襲了德國國家主義一派的政治經濟理論,主張國家有機體的觀念,集團主義的強調已入於政治、經濟和教育等方面。這一思潮由於有著強烈吞噬個人的集團主義的傾向,所以曾表現出相當強韌的力量;早在五四運動時代它就組織有中國青年黨的政治團體。但是由於它對人民所取的吞噬態度,不太適合那個追求民權普遍的時代,所以雖然所表現的十分激烈,但不容易發揮力量〈註6〉。

註4:在先生的追隨者中,如吳稚暉、張繼等,原來就是無政府社會主義者。

註5:在聯俄容共的過程裏,除了此一意義外,先生對於越飛的宣言,當然,聯俄容共中,應該也具有有著到於第三國際可能寄生的防範。

註6:當年代表國家社會主義的青年黨,由於曾受到國內政治環境的不幸壓力,以及國際上國家社會主義法西斯這派惡行的影響,所以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今天,則仍然由於政治環境的不良加以內部份子的墮落,所以失去了它內部的團結,而四分五裂。

簡言之,激進思潮的存在,既不是可以抹煞的,也不是應該刻意醜化的。做為一個理性的愛國者的探究;毋寧說,那反而由於它們的愛國情操,更值得我們去瞭解,去把握,去尋找一些可以給我們鼓勵和警惕的理由,以健全自己並且幫助同為愛國者的所有志士。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0127&aid=212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