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證交所昨天公布8月底上市公司的本益比,高達103.77倍,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新高紀錄,其中塑膠類股更達2,317倍,這樣的數字,要叫投資人下手買股票,恐怕有一定的難度。
根據證交所統計,8月底集中交易市場上市公司股票平均本益比為103.77倍,較7月底的63.52倍大幅攀升,主要就是受到金融風暴影響,過去四季上市公司的財報表現不佳,而且今年以來台股漲幅又超過五成,一來一回下,本益比終於超過2002年網路泡沫時的84倍,創下歷史新紀錄。
證交所指出,在各產業類股本益比最高的為塑膠類2317.16倍,其次為玻陶類股516倍;另外有八個類股純益為負數不計算本益比,包括金融、紡織、鋼鐵、汽車、航運、光電等,至於本益比最低的則為通信網路類13.33倍。
證交所指出,各國交易所考量公平性,為免估計值偏頗於買方或賣方,大都採用歷史資料,台灣證券交易所二十幾年前編製本益比時也採取歷史資料,然而考量即時性的問題,採用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最近四季純益的累加,以貼近市況,但特點是大漲或大跌時,本益比也會暴起暴落,類似的作法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也可以看到。
亞洲其他國家如韓國、香港及上海等交易所,則以計算月前一年度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純益當分母來計算本益比,因此反映市況的能力相對落後,如果以2008年度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純益作基礎,台灣證券交易所最近四個月所計算的本益比分別為,5月31.81倍、6月29.73倍、7月32.67倍、8月29.52倍,相對平穩許多。
不過,即使台灣用韓國、香港的方式計算本益比,得出來的數字還是在亞洲四小龍之冠,幾乎都是兩倍以上,所以證交所未來不會調整本益比的計算方式,讓投資人自行判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sep/4/today-e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