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客」汙名化? 你們叫別人[客狗][外省豬][青蕃]是尊稱?我們還把你們當人 你們反而當別人是畜生!
|
瀏覽5,128|回應23|推薦0 |
|
|
「台客」汙名化? 你們叫別人[客狗][外省豬][青蕃]是尊稱?我們還把你們當人 你們反而當別人是畜生!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64987&tpno=0&no=3446&cate_no=0
本文原先刊登在: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39371&tpno=0&raid=1358949&no=3446&cate_no=0#rep1358949
=======================================
備註:
因為全球太多人想要知道我把前文乙篇 傳給了誰
>>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聯合報將本網棧右上方的尋找功能取消
造成許多不便 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職是之故
我目前將各欄首文編入
>>cathy20048 所著各文總目錄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349898&tpno=0&no=3446&cate_no=0
日後還會進行分類與子目錄的建立
以及關鍵字 乃至簡介說明
一時之間還作不完
不方便在所難免
==============================
以一個極為普遍的現象為例
注意看看廣告
只要是閩南語發音的廣告
那種訴求方式如何
就可以清楚知道
草根性的俗俚粗鄙 鄉愿反智
一個對此極為建設性的觀點請見:
>>> 台灣的利基與病灶[之三] >轉載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278&tpno=0&raid=1347454&no=3446&t=t&cate_no=0#rep1347454
=========================================
2005.08.19 中國時報
本土社團反對「台客」汙名化
高有智/台北報導
「台客」流行風蔓延,台灣小姐出爐後也惹來「台味」濃厚的爭議,
多個本土社團昨天批評,「台客」一詞使用,
代表著優勢族群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歧視心態,
他們呼籲去除「台客」汙名化,不再是鄙視用詞,社會都能以台灣為榮。
台灣教師協會、台灣教師聯盟、北社等多個團體昨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
呼籲去除「台客」汙名化,社會不應以「台客」汙辱人,
充滿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以及階級意識的歧視,甚至挑起族群仇恨,
「比美國的三K黨還可惡」。
至於搖滾藝人伍佰等人今天將發起「台客搖滾」演唱會,
北社秘書長楊文嘉則相當不認同。
他認為,「台客」一詞具有高度形象的指涉,
例如檳榔西施、騎摩托車兩腳開開等,
帶有階級、文化歧視,高度汙名化台灣語彙,
有如「中國是主、台灣是客」,代表中國霸權對台灣的欺壓,
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中,不應存有「台客」的名稱。
他也批評說,藝人沒弄清台客的內涵,就大喊自己是台客,
根本是膚淺自虐的現象。台客風潮是商業行銷包裝,為反流行而創造的流行。
台教會會長戴寶村表示,台灣長期語言政策與教育造成階層化,
台語的公共場域不斷被壓縮,還被歧視、汙名化,好像「台」就是「俗」,
讚美人家就要講國語,罵人就講台語;穿西裝就講國語,吃檳榔就講台語。
他呼籲大家要建立台灣優美語言的傳統與信心,
並大聲講出來「我就是台,又怎樣?中國就不土嗎?」
台灣母語教育學會理事長張淑芬氣憤地說,
多家電子媒體在報導台灣小姐選美新聞,形容人家「果然很台」,
還說應該去矯正發音,極盡揶揄諷刺,對「台」字汙名化報導。
「住在台灣就很台,本來就是選台灣小姐,有什麼不對?」。
她也說,台客一詞最早起源起於五十年代外省眷村幫派對本省幫派的謔稱,
更代表著優勢族群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歧視心態,
然而文字的中性,經過歷史的洗鍊和轉化,
希望「很台」或者是「台客」的用語,都不再是鄙視的用詞。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陳水扁回台後,還特別稱讚隨行記者體力好,「像鐵人一樣耐操」,卻忘了他後面的涵意,可能是記者像鐵人,沒有腦袋。
|
|
推薦0 |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14+132005092300835,00.html
2005.09.23 中時晚報
只有一張嘴
中晚社評
陳水扁總統出國訪問的時候,
不是談外交,反而在談內政,
這是什麼意思?
現在,陳水扁
繼續在美國談他要和胡錦濤見面,
不限地點時間,沒有任何條件。
但這是什麼意思?
如果大家記憶不遠,
他上次出國訪問,在飛機上、行程裡不斷爆料,
每日一新聞,操死記者;
但所談的內容,都是和台灣有關,
包括監察院長人選、修改憲法為總統制等。
現在,誰還記得
他說了什麼?
實踐了什麼?
那些當時被做在報紙頭題、電視第一要聞,
叩應節目不斷吵來吵去的議題,
有哪一條兌現?
有哪一條不是放屁?
所有人都被他耍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陳水扁有一個習慣,
他想用出國,顯示拚外交的決心。
但所有人都知道,
外交的核心在美國,沒有美國點頭,外交做假的。
然而他上次赴美時,外交待遇連降三級,
整個行程像被美國封死的危險人物。
但他不能說出來,這太沒面子;
也不想讓記者懷疑;
唯一的辦法,是讓記者忙到沒有時間思考。
於是他天天創造議題。
偏偏,台灣記者只要天天有頭題就很爽,
連內容的真實性都不問。
而媒體的編輯台就這樣被陳水扁帶著團團轉。
外交被降級的事,就這樣掩蓋過去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當時陳水扁回台後
,還特別稱讚隨行記者體力好,「像鐵人一樣耐操」,
卻忘了他後面的涵意,可能是
記者像鐵人,沒有腦袋。
這一次,台灣媒體可沒有上當了。
陳水扁在美國說要扁胡會,
不管是媒體還是在野黨,甚至是民進黨本身,
都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原因很簡單,
他如果真的請宋楚瑜傳過話,
為什麼宋在北京的時候,他要出賣宋,
爆料說宋曾和陳雲林在美國見過面。
任人皆知,
傳話者的信用如果被委託者所否定,他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再其次,這種國家領導人的見面,絕對不是靠公開喊話的。
當年尼克森要首訪大陸,派了季辛吉偷偷進入,
與周恩來開過多次會議,才敲定行程,以及會談後要發表的公報。
不僅是全程當然保密,連公報內容都先敲定了,
雙方先有共識和可以對全世界交代的會談內容,才有後來的訪問。
這才是在辦正事。
世界上沒有一個敏感無比的歷史性會面,
是先敲鑼打鼓在幹的。
什麼都還未做,就只會口頭上敲鑼打鼓,
那只是反映了言說者的沒有誠意,或者沒有常識而已。
這是全世界任何一個笨蛋都有的外交常識。
就算不談兩岸領導人的會談,
即使只是國內政黨領導人的會面,
陳水扁一樣用口頭喊話,卻不做任何事。
任何人都知道,要見面,打一通電話,
請幕僚先安排時間地點,再敲定會談內容,就可以見面了,
而不是在媒體上亂表演一通。這是在做戲,不是在做事。
難怪台灣的各政黨,沒有人拿他的邀請當一回事,
連李登輝也不例外。
所以說,扁胡會?別鬧了!
陳水扁只剩下一張嘴。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
|
轉告石之瑜教授 我所說的這樣 才是陳水扁的本意
|
|
推薦0 |
|
|
石之瑜:
>如今政府失靈,他若要逃避為近年施政不當而受災的同胞負責,
>就乾脆修憲廢除總統這個職位。
說老實話
陳水扁正有此意
理由是他當完總統之後
還要繼續在政壇混
把這個總統一職踐踏夠了
讓大權落入內閣制的行政院長而總統權力空白
有利於他日後爭取內閣制的行政院長
才是陳水扁的本意
============================
2005.09.12 中時晚報
總統尚未就職
石之瑜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14+132005091200769,00.html
陳水扁昨天透露,當初興建後壁鄉烏樹林台灣蘭花生技園區,
是他堅持要行政院給台南縣的。
他又抱怨台南縣議員同志在選前亂開支票沒先問他,害他之後被罵。
他這段自白暴露了他毀憲亂憲的政治習慣。
更可議者,每次介入成功後,他還要炫耀,
等於鼓勵民眾爭相依賴有力人士,不當介入,視政府施政目標於無物。
日昨他在台南的擁護者甚至要求,山區保育要盡快解禁。
我國近年災難頻仍,疏於保育為主因,保育已成政治正確表徵。
但在民眾心目中,陳水扁居然比保育更偉大。
既然陳水扁不尊重行政部門,隨時介入,隨時翻案;
身邊的人當然上行下效,也可以隨時介入。久而久之,
官員們無不期待有力人士隨時介入,那何必照程序預算呢?
照程序反而被指為官僚誤國,那不如怠惰。
這更加深有力人士的機會,於是加速介入。
預算失靈的結果是治水無方,振興無力,兩岸失和。
於是特別預算不斷出現,政府甚至違法向民間募款。
陳水扁敢於公然承認自己不遵守憲法分際,踐踏行政權限,
說明他從未正視憲法,也從未打算謹守總統權限。
他將自己看成分贓者,藉由綁架行政資源來換取權力,博取好感。
如此扭曲的不只憲法,還有政府防災救災的能力。
[朕即國家]的畸形政治正變本加厲,
就職時發誓遵守憲法的他,已宣告要發動萬場憲法改造討論會。
顯然他在心態上根本不覺自己曾就職總統,
如今政府失靈,他若要逃避為近年施政不當而受災的同胞負責,
就乾脆修憲廢除總統這個職位。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或許以此法重新來看該報的本日社論 會有更高的解讀性與娛樂性
|
|
推薦0 |
|
|
[引言]
前一陣子
中國時報上各種讀者投書
一群屁蛋不約而同
偏愛使用一個字眼用以替代[憤怒]一詞
那就是[絕望]
個人以為
或許以此法重新來看該報的本日社論
會有更高的解讀性與娛樂性
比照[憤怒][動怒][生氣][發脾氣]改用[絕望]
另外該社論中反覆出現的字眼__
[選擇性的]可以改用[拎北挖送ㄟ]
[沉默][馬耳東風]改用[睬汝去死]
準備好了嗎?
我們開始囉!
=====================================
2005.09.04 中國時報
[選擇性的][憤怒]與[選擇性的][沉默]
中時社論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5090400232,00.html
今天的題目是[憤怒]與[沉默],
我們要談的不是人民百姓的[憤怒]與[沉默],
而是要談總統的[憤怒]與[沉默]。
因為我們注意到,總統的[憤怒]與[沉默],
有時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這是人民百姓可以注意的問題。
先談總統的[憤怒],
總統最近一次當眾表達[憤怒],是在桃園缺水的時候,
而且是當著行政院院長的面明白地表達,
總統表達[憤怒],似乎帶來明白而立即的效果,
桃園供水的支票即時兌現。
或許是[憤怒]如金,總統並不輕易[動怒]。
最近某基地管制官兵休假以練歌歡迎總統巡視,
被指為馬屁文化的表現,總統取消了行程,
總統府幕僚否認總統因此而[動怒]。
的確,位居一國之尊,不該輕易[動怒]。
總統[生氣],應該選擇時機,選擇場合,
因為「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元首一個細微的語言動作,
可能會在外部引起巨大的效應,當然應該謹慎,
為了桃園缺水而[動怒],那是疾民之苦;
不因部眾過度逢迎而[發脾氣],那是愛護僚屬,
都有一定的道理。
不過,謹慎選擇[動怒]時機,也有兩項政治成本,
一是可能使得[憤怒]看來矯揉造作,成為政治表演,
二是足以顯示政治偏好,讓人洞悉政治企圖。
像是總統為了缺水而[動怒],
對於外勞抗議事件中許多極度侵害人權的問題,
問題的嚴重性絕不亞於桃園地區缺水事件,
[動怒]的卻是副總統而非總統,
我們不禁好奇,不知道總統有無閱讀
外勞抗議事件的專業調查報告?
讀到報告中質疑人道問題時,會不會[生氣]?
桃園居民是人權主體,外勞也是,
所差的,桃園居民手中有選票,外籍勞工沒有,
選票該是選擇[憤怒]或不[憤怒]的標準嗎?
桃園缺水事件中,為了總統之[怒]必須有人下台負責,
去職的不是水公司董事長、不是水利單位官員、不是經濟部長,
而是曾於前政府執政時期受到倚重的經濟部次長,
不知道是否已解總統心頭之[怒]?
同樣讓人感到好奇的是,
律師總統看到自己欽點的考試委員主持律師高考典試工作,
作文考題用的是「律師性格與國家領導」,
閱讀測驗用的是自己在友黨黨慶時發表的道賀致辭,
會不會像以前在野時讀到歌頌當朝英明偉大時一樣感到[憤怒]?
在野時看到官員逢迎拍馬會感到[憤怒],
主政後自己成為逢迎拍馬的對象時,應該選擇憤怒還是不[憤怒]呢?
該不該適時的[憤怒]一下以杜絕倖進之徒呢?
還是應該[憤怒]自己竟然一向是被倖進之徒簇擁習慣
以至久而不察了呢?
其實我們感到好奇的事還包括,
行政院院長對於便鋼橋事件指責媒體不該胡亂指為拍馬屁,
與總統所憧憬的百分之百新聞自由願景有無衝突?
總統是會對媒體、還是會對批判媒體的行政院院長感到[憤怒]?
另外,前一陣子三一九槍擊事件宣布結案,
總統作為槍擊事件的主要被害人,
是會感到高興、感謝,還是[憤怒]?
如果多數台灣人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案方式,
總統先生,您為什麼不[生氣]?
總統不表示[憤怒]的時候,常常是[沉默]的。
[沉默]與[憤怒]一樣,常常也是[選擇性的]。
可以說,可以不說,就要有所選擇,因為「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元首發言,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社會動盪,
輿論過去提醒總統不要信口發言,例子很多,
總統發言,當然應該謹慎。
不過,該[憤怒]的時候不[憤怒],連一句話也不說,
也會引人疑竇;
對於這樣離譜的事,總統身為國家元首,到底是什麼看法?
例如外勞抗議非人道待遇事件,沸沸揚揚,
連政府官員都說出背後有有力人士的話語,
調查報告也已出爐,卻仍然是責任歸屬不明,
沒有一個政府官員願意扛起責任,
這樣一件砸掉「人權立國」招牌的事件,
行政院院長說只是個案。
將數千外勞看成個案,原來這就是台灣人權的標準,
總統如果並不[生氣]
是不是應該出來闡述一下人權政策的精義何在?
總不能副總統的人權觀點與行政院長人權觀點互不一致,
國家元首也不予定奪吧!
又如律師考試用總統的出身為題,引起影響考生權益的爭議,
當年在嚴格而公平的律師考試中脫穎而出的總統,
如果並不感到[憤怒],總不該置身事外,若無事然吧!
三一九槍擊案結案,旁觀的人民百姓不敢置信,
當事人之一的副總統呼籲繼續努力,
做為被害人正主的總統既不表示感謝,也不表示高興,是何道理?
如果發生事故,與總統無關,保持緘默,也就算了,
但是總統對於缺水事件咆哮閣揆,
對於因自己而發生的律師考題事件與三一九槍擊結案報告,
卻是悶聲不響,可不可怪?
還有一件是我們一再呼籲的事,
宋楚瑜訪美,因為總統說出暗訪陳雲林而引起嚴重議論,
輿論希望總統負責提出澄清的話語,迄今有如[馬耳東風];
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事隔二月有餘,法院也是動靜全無,
難道總統的[沉默]成了一種傳染病?
總統,可以有[選擇性的][憤怒],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沉默]。
人民百姓的選擇呢?是[憤怒]?是[沉默]?
|
扁再論台客:驕傲與自信象徵? || 你當然會因為[台客]而[驕傲與自信]啦! 我們所說的[台客]就是你這種人渣!
|
|
推薦0 |
|
|
扁再論台客:BULA...BALA...BULA...
============================
2005.09.01 中時晚報
扁再論台客:驕傲與自信象徵
郭瓊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2+132005090100621,00.html
陳水扁總統在今天發行的阿扁電子報中,
再度探討「台客」這個名詞。有別於日前大聲表示
「我們不是所謂的台客」,
陳總統強調,斯斯有兩種,台客也有兩種,
一種是貶抑別人的「土台客」,這是我們所不接受與不容許的,
另一種則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認同,一種驕傲與自信的象徵。
陳總統日前表達不苟同「台客」的態度,
強調2300萬台灣人是台灣的主人、不是台灣的客人,
在台客文化被熱烈討論、且開始轉型被賦予新義的現今,
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顯然有意透過這期的阿扁電子報,
修正日前表達的態度,對「台客」文化做了正面的解釋。
陳總統說, 有人認為被稱為「台客」是一種侮辱和歧視,
同樣也有人以「很台」自豪,其實這種認知的不同,
正象徵台灣整體族群文化價值體系的崩解,
朝向一個更多元、開放、健康且相互尊重的社會邁進。
陳總統說,政治的不民主,會反映在文化與身分的歧視上,
過去「台客」這個名詞正是最鮮明的寫照,
然而,隨著政治的民主化,不但台灣人民重新找回做自己主人的權利,
更讓台灣本土藝術文化的創作獲得了它應有的地位,
物換星移,「台客」也重新被賦予新的意義與內涵,
目前有一些朋友很認真的思考以「台客」來代表
勇於顛覆傳統並充滿旺盛活力的台灣人民,
積極洗刷過去「台客」所帶有的負面意義,
這絕對是促使台灣社會朝向更健康、更多元發展的第一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