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輕信媒體>連美聯社這樣有公信力的媒體都...
|
瀏覽4,347|回應16|推薦0 |
|
|
不可輕信媒體>連美聯社這樣有公信力的媒體都...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37289&tpno=3&no=3446&cate_no=0
=======================================
備註:
因為全球太多人想要知道我把前文乙篇 傳給了誰
>>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聯合報將本網棧右上方的尋找功能取消
造成許多不便 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職是之故
我目前將各欄首文編入
>>cathy20048 所著各文總目錄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349898&tpno=0&no=3446&cate_no=0
日後還會進行分類與子目錄的建立
以及關鍵字 乃至簡介說明
一時之間還作不完
不方便在所難免
==============================
看過[鹿鼎記]我們都知道韋小寶騙人不穿梆
靠的就是[十句話中 九句是真話]
要命的那句就偏偏是謊話
媒體與各種[專家]放言胡說八道
個人已經多次舉出
以下再添一例
以下是8/9當晚美聯社的報導
其中一句話
它說:[10年期美國國庫券殖利率4.39%是((((去年四月))))以來的最高點]
The yield on Treasury's benchmark 10-year note rose on Monday to 4.39 percent,
the highest it has been since last April.
這句話很關鍵
卻是一句謊話
請看下址所附的10年期美國國庫券圖: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TNX&t=6m&l=off&z=l&q=l&c=
((((4.6%))))以上的高點
明明出現在今年四月下旬
怎麼可以說[4.39%是((((去年四月))))以來的最高點]?
再看這張圖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TNX&t=2y&l=off&z=l&q=l&c=
明明去年六月還出現((((4.8%))))以上的高點
怎麼可以說[4.39%是((((去年四月))))以來的最高點]?
原因是
美國聯準會只要一提高利率
就會使得各種炒作股票的美國證劵業者的資金成本加重
因為他們的資金以及其他可能買入股票投資的資金
多是靠貨幣乘數來擴張信用的
所以一旦央行(FED)緊縮信用
就會壓迫到他們的高價賣出
危及他們的獲利
所以下文中其他部分都算中肯
就是這時候塞了一句謊話
就可以騙人成功
和韋小寶一樣[十句話中 九句是真話]
要命的那句就偏偏是謊話
國內的財經新聞尤其亂騙一通
希望聯合報各版主共同留意這個問題
更多的理由請見舊文
>>> 聯合報各網站的版主們!
請團結起來反抗資產階級與政客 以及他們的走狗__知識販子所組成的詐騙集團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2078&tpno=0&raid=1320806&no=3446&t=t&cate_no=0#rep1320806
==================================================
AP
Fed Likely to Raise Rates a Quarter-Point
Tuesday August 9, 9:54 am ET
By Martin Crutsinger, AP Economics Writer
http://biz.yahoo.com/ap/050809/fed_interest_rates.html?.v=8
Federal Reserve Is Expected to Keep Raising Interest Rates; Likely to Go Up a Quarter-Point
WASHINGTON (AP) -- The Federal Reserve, responding to solid growth in the economy after a brief slowdown early in the year, is expected to keep raising interest rates.
The Fed's credit tightening campaign will keep mortgage rates and other consumer interest rates rising as well but at a pace that should slow only modestly the nation's booming housing market, private economists believe.
Federal Reserve Chairman Alan Greenspan and his colleagues are meeting Tuesday to discuss what to do with interest rates.
There was a widespread expectation that the Fed will raise interest rates by a quarter-point. That would be the 10th consecutive increase in the Fed's target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he interest that banks charge each other.
The move would push the rate to 3.5 percent, the highest level since August 2001 and more than triple the 46-year low of 1 percent that was in effect before the Fed started raising rates in June 2004.
Although economists once expected the Fed to pause for awhile in its rate hikes, many now believe the central bank will keep pushing rates higher at each of the remaining three meetings this year, leaving the funds rate at 4.25 percent by year's end.
"I think it will be steady as she goes, a quarter-point at each meeting," said David Wyss, chief economist at Standard & Poor's in New York.
Th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opinion has been an economy that is showing new vigor after a slowdown in the early spring.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as measured by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came in at a solid 3.4 percent rate in the April-June quarter, and many analysts believe it is growing at an even faster pace in the current quarter.
The solid growth helped the economy create 207,000 jobs in July, the best showing in three months. Hourly wages rose by 0.4 percent in July, the biggest increase in a year.
That increase in hourly earnings raised concern on Wall Street that the Fed may start to worry about wage increases making inflation worse. In addition to wage pressures, inflation could also worsen from another flare-up in oil prices, which shot up to a record close of $63.94 per barrel in New York trading on Monday.
Some analysts said that while the outcome of Tuesday's meeting is predictable, the debate inside the Fed is likely to be lively with policy-makers divided into two camps.
"There is a split between Fed officials who see inflation potentially stepping up and those who think it is remarkably well-behaved for this stage of the expansion," said David Jones, head of DMJ Advisors, a Denver-based consulting firm.
Jones said that while the debate will not affect the quarter-point move at this meeting, it could influence where the Fed decides to stop raising rates.
The central bank is seeking to push the federal funds rate to a neutral level, where it is no longer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but is not depressing growth either. Many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level is somewhere between 3.5 percent and 4.5 percent and where the Fed stops will depend on the central bank's concerns about inflation.
With various signs pointing to stronger economic growth, financial markets have been pushing up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as well, resolving at least partially what Greenspan has termed the "conundrum" that existed for most of the past year in which long-term rates have been falling even as the Fed moved short-term rates higher.
The yield on Treasury's benchmark 10-year note rose on Monday to 4.39 percent, the highest it has been since last April.
The rise in long-term rates has been pushing mortgage rates higher. The 30-year fixed rate mortgage hit 5.82 percent last week, the fifth consecutive weekly increase.
Economists are not looking for mortgage rates to suddenly begin surging. They are forecasting that the 30-year mortgage will be around 6.25 percent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and probably around 6.5 percent in the summer of 2006, still a historically low level for mortgage rates.
Housing has been one of the economy's standout performers. Sales of both new and existing homes are expected to hit new record highs for a fifth straight year this year, with home prices soaring as well.
Analysts said the rise in mortgage rates should be enough to dampen sales and put a cap on surging home prices in 2006.
"I think housing will start to slow down as mortgage rates start to tick up," Wyss said.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令人敬佩!英國媒體的先知先覺之舉
|
|
推薦0 |
|
|
令人敬佩!英國媒體的先知先覺之舉
https://city.udn.com/3446/1337289?tpno=0&raid=2589195&cate_no=0#rep2589195
經過我這幾年評論的影響所及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開始從事大篇幅重分析的新聞評論
胡說八道的自由時報就甭談了
現在英國媒體眼見於此
知道這將是新世紀的大趨勢_多用腦 以防止老年痴呆症
且更嚴重的是 如果英語界再不隨同中文界這樣做
很快地 英語優勢就會暴跌到毫無價值的廢話
更尤其當你曉得我打算在下一階段所做的工作
也就是〔漢字國際化工程〕
https://city.udn.com/3446/2119036?tpno=0&raid=2585005&cate_no=0#rep2585005
我想英語界的翰林不緊張 那才奇怪呢!
==========================
中國時報 2007.12.23
慢新聞 回到閱讀和思考原點
江靜玲/倫敦
過去兩年到三年間,英國報業發生很大變化。傳統英國質報,從《獨立報》開始,《衛報》和《泰晤士報》,紛紛改頭換面。
《獨立報》率先以小報開數發行,《泰晤士報》跟進。《衛報》秘密策畫實驗後,以全新的柏林版面貌上市。仍堅持以傳統質報大報方式出刊的《每日電訊報》,雖未變裝,卻指派了年僅38歲、小報出身的李維斯擔任總編輯,徹底顛覆電訊報的編採文化。
不論內容或版面改革,或人事更易,這些英國傳統質報面對的壓力,與全球其他平面媒體是一致的,在資訊爆炸的e時代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讓大家的士氣都很低落。
大量快速訊息 不乏垃圾充斥
「記者和新聞報導的位置在那裡?」《每日電訊報》的資深國會記者為配合報社編採新政,抱著隨身 電腦,趕發給該報電子報的新聞後,還要錄製語音,這時還沒開始替報紙寫稿,這位老兄已疲憊不堪。李維斯主掌電訊報後,期望吸引年輕讀者,全力拓展網路和電子報,線上記者個個有苦難言。
e媒體、新科技,大量快速的訊息,甚至所謂的《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ts),真的可以取代傳統新聞報導嗎?傳統新聞報導當今價值何在?最重要的是,新聞報導和記者都非得被迫跟著如此大量快速的資訊而滾動嗎?
有垃圾食物,當然也有垃圾新聞,現在在倫敦搭地鐵,每天可以拿到三份免費報,《地鐵報》、《倫敦報》和《倫敦Lite》,裡面有許多訊息圖片和八卦,大家看畢,隨手一扔,造成紙張滿地的困擾。
為什麼沒有人把這些免費報帶回家呢?英國《快報》前總編艾德斯認為,答案不在這些報紙是免費的,而在於「沒有什麼值得帶回家仔細閱讀或與家人分享的內容」。
「資訊、圖片,搭車無聊,看看就可以扔了。」艾德斯因此從一年半前開始著手規畫一份免費質報。在平面媒體一片不景氣中,他這種反其道而行的作風和企圖,令人側目。
「就是簡單地讓大眾回歸到閱讀和思考的軌道上。」艾德斯的觀點,逐漸獲得回響。《慢新聞》運動便是其一。
「慢新聞」(Slow Journalism)這個名辭今年十一月出現在《衛報》,引發諸多討論。《慢新聞》的靈感來自由義大利發起的「慢食」(Slow Cooking),及其衍生出的「慢活」(Slow Movement)。
慢一點想一下 新觀點獲回響
「『慢新聞』涵蓋的不僅是深度新聞報導,還有具有思考空間的專欄與寫作。」四年前在《金融時報》率先開設「慢道」(Slow Lane)專欄的艾爾斯表示,他的讀者從僧人到百萬富豪,最終回到的都是閱讀和思考的原點,「我們是不是可以花一點時間想一下看到的資訊,慢一點回應接收到的訊息」。
實際上,《金融時報》也是英國目前上市日報中唯一沒有周日報的媒體,僅在周六出版一份《周末金融時報》。《金融時報》未出周日報固然與股市休市有關,但它的周末版在文化藝術和生活的深度報導,遠超過英國其他周末媒體。根據《周末金融時報》編輯戴維斯,許多固定讀者,周六買一份報紙,可以享受整個周末。而在幾乎都賠錢的英國周末報中,《金融時報》反而一枝獨秀。
因調查英國航宇系統(BMI)軍售沙國案,獲得新聞調查獎的《衛報》記者連甫和伊文斯也認為,在什麼都求快速的時候,新聞記者和讀者都需要有「慢一點」警惕。
「慢一點」和「想一下」,不僅是支持「慢新聞」運動者的主張而已。連在英國報業間發起電子報大戰的《每日電訊報》總編李維斯,最近也坦承「報紙仍是未來」。在訊息混沌、揣測紛云,電子郵件充斥的世界,李維斯認為,人們最後終究要問,「是不是有一批真正的聰明人可以告訴我 ,什麼是我該知道的?」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致中國時報(電子報) 有關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
|
|
推薦0 |
|
|
致中國時報(電子報) 有關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
我不太理解此次又把葛林斯潘的這本書摘錄出來的理由
更尤其是為何大幅摘錄
是要我提看法嗎?
葛林斯潘:我們的新世界
http://www.locuspublishing.com/events/1111FM047A/index.htm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Focus/2007Cti-Focus-Content/0,4518,9611140311+0+0+181152+0,00.html
我以為我已經把此次葛林斯潘拉拉雜雜所言
全部都提出了解決之道
只不過是依主題分散在各欄各文當中了
我所沒有說的只是葛林斯潘所說的錯誤之處
我不說的理由只是一些可能算是私人關係上的理由
要不是這些私人關係上的理由
否則我會好好修理他
至於是怎樣的〔私人關係〕
我在某文中曾經不明顯的方式透露一二
日前國內一些與我暗中為敵的資本家把朱熔基他兒子請來問過
他们所要聽到的是與我所說的不同 這也由他們高興
多的就不說了
我這裡只提醒一件事 王金平去問白龍王
可不是一時興起跑去問的 王金平想當總統想瘋了
竟然決定不選了
理由與對岸要開世界佛教論壇 是不謀而合的
https://city.udn.com/3446/1880936?tpno=0&raid=2474630&cate_no=0#rep2474630
因為其葛林斯潘所言的拉雜
我現在還是勒緊皮帶幹白活
我懶得一一應對我的前文所言之策
我的對策沒有一樣不是在他寫出來之前就想到並解決的
至於寫了卻不見這樣的政策推動
那就不是因為我寫的不好
而是各方自認相形見絀又不好意思拿來用
大概是怕我要版權
這後面這句當然是說笑的
公開資訊 怎麼要版權?
|
不可輕信媒體(15)>連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這樣有公信力的單位都...
|
|
推薦0 |
|
|
不可輕信媒體(15)>連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這樣有公信力的單位都...
https://city.udn.com/3446/1337289?tpno=0&raid=2450445&cate_no=0#rep2450445
以下新聞[庫血恐缺一氧化氮 輸血藏風險]
我想可以說是
繼前文批評英國科學家鬼扯之後
我又要再次批評科學界的胡說八道了
請見
地球科學(10)> 甲烷為三大溫室氣體之一是怎樣愚蠢的事
地球科學(10-1)> 甲烷為三大溫室氣體之一是怎樣愚蠢的事(乙)
一氧化氮(NO+)這玩意是煉鋼等高溫工業環境
所會產生的可怕致命氣體
剝奪紅血球攜氧能力甚是厲害
但死者與重患者都有共同特徵__面色紅潤
那是兩個理由
一是因為從肺循環出來的紅血球
原本要因此攜氧卻已無法從肺部獲得氧分子
中樞神經下令紅血球轉而衝向欲流入靜脈的微血管中
搶奪所剩未用完的氧氣
影響所及 第二個原因是
真皮層得自皮膚表面極微弱的氣體循環
使得紅血球連這極微少的氧氣都要搶
造成大量紅血球進入真皮層 故而面色紅潤
國外女性自殺
因此有時會以吸入此種氣體為之
因為這也是保存屍體美觀防腐的方式
許多女性臨終前吸入此氣體
為的是告別式時不用抹粉而面色可喜
(主見於廿世紀前半葉)
有時甚至不是自殺
只是[臨時性質]的美容一下
卻不幸導致香消玉殞
以上這樣的愛美法
我當初乍聞也是十分驚駭
後來我在小說[飄]所改編的電影當中
看到費雯麗竟以掐雙顴來使面色紅潤
才信其為真 大笑不止
所以一氧化氮(NO+)這玩意會死人的
決非信口開河 這是第一點
其次
為何是高溫工業環境
因為氮氣是工業用以防止鑄件氧化
當時卻不知道一氧化氮是會在攝氏千餘度會生成
1100度或1300度以上 我記不得了
其所形成的一氧化氮
卻因此可以常溫與氧氣結合成穩定的二氧化氮(NO2)
而二氧化氮卻是氮肥的先質與主要成份
目前煉鋼多轉用CO2防止鑄件氧化
(以二氧化氮防止氧化則很少聽過 大概成本太貴)
電焊條的外包焊料設計
也早就朝向發散CO2防止焊件氧化
因而電焊工因一氧化氮中毒死亡案例大幅減少
而大自然的天空中
閃電那約兩千度的高溫
便會使得大氣中的氮氣氧化成二氧化氮
就算所同時生成的是少數一氧化氮
也會立刻轉為二氧化氮
隨著雷雨而降
也因分子量大於純粹氮氣(N2)與氧氣(O2)而降
(N2=28=14*2) (O2=32=16*2) (NO2=48=14+16*2)
而成為天然氮肥 是大自然對植物與農作物的恩賜
在此補充的是本日有關諾貝爾化學獎的新聞
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爾特研究以鐵當催化劑
>從空氣中抽出氮的化學過程,
>此程序可以用來製造人造肥料,對經濟發展貢獻甚大。
這句話可以佐證我以上所言不虛
瞭解至此當知 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鬼扯一堆
我要補充的是與本欄主旨相關的
也就是說 媒體的胡說八道
在此又加入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
就以我曾為媒體人與金融操作從業人的角度
我明白說
有路透社(Reuter)新聞內容相當之於美聯社(AP)
我就一概不看美聯社(AP)
有法新社(APF)我就不看 BBC CNN
更不要說 ABC 與福斯FOX
日本國營的NHK中肯但分析功力有問題
與德國國營 Deutsche Welle 都是這樣的問題
但是德國的情形在我看來
[國家利益]考量比較可能
日本NHK不是沒有[國家利益]考量
但是記者本身的國際關係素養有限
在我看來是比較可能的
不過我昨天看了看日本的產經新聞網站
覺得頗為可觀
比起既有的報紙版深刻 也比讀賣新聞強
應該是最近的改變
至於俄羅斯國營的塔斯社 (TASS)
已經從政治宣傳轉為真正的新聞
分析功力又在法新社之上
每當我要更深刻的知性了解
塔斯社 法新社是最優先選擇
其次才是路透社 畢竟市場上主要是路透社
在此敦請俄法二國加強在此的著力
塔斯社 法新社真的作的不錯
至於
新華社是狗屁
中央社的國際新聞是多不是自己採訪的
所以只能看看其新聞分析
但是當新聞素材本身有問題時
其新聞分析也就只好將就將就著看嘍!
本文的後半部用以回應前文
寫給劉必榮與楊永明兩位在大學教國際關係的教授
=======================================
中國時報 2007.10.11
庫血恐缺一氧化氮 輸血藏風險
鍾玉玨/綜合外電報導
輸血能救人一命,但血庫的血(庫血)都是安全的嗎?最新研究顯示,庫血可能少了攜氧到全身組織細胞的重要成份一氧化氮,因此輸血對病患而言有潛在的風險。
一氧化氮能讓血管擴張,讓紅血球細胞來去自如,攜帶氧氣到體內各組織細胞。一氧化氮同時也會回滲到血管內,降低血小板的凝結,進而降低血栓的形成。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所做的兩項研究顯示,血液在血庫存放3小時內,一氧化氮便開始散逸。計畫主持人史坦姆勒教授說,一氧化氮可撐開微血管,讓紅血球通過並傳輸氧氣。
他說:「如果血管無法撐開,紅血球會聚集在血管中,細胞組織缺氧,結果會導致心臟病發作甚或死亡。」
近來不少研究也發現,接受輸血的病患心臟病發作、心臟衰竭、中風甚至死亡的機率也較高。但這是首次有研究確認其原因。
史坦姆勒說:「輸血可能對病患有害,是美國醫學界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美國目前每年有480萬人接受輸血。
研究團隊把一氧化氮重新加入庫血後,成功提高缺氧狗體內流往心臟的血液量。下一步就要看這項技術在臨床上能否奏效。
第二項研究係由麥克馬洪教授主持,研究庫血貯放後可能產生的變化。目前美國庫血最長貯存時間是42天,逾期必須銷毀,但麥克馬洪說:「變化速度之快超出預期,平均3個小時之內一氧化氮就消失殆盡。」
一氧化氮也會影響碟狀紅血球的彈性。研究發現,一氧化氮含量下降,紅血球會變得僵硬,更難擠過微血管。
上述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報》。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不可輕信媒體>連中央社這樣有公信力的媒體都...
|
|
推薦0 |
|
|
下文當中指稱:
[鄧小平在(南巡)講話內容中要求不推動改革開放者下台,
箭頭是指向保守派和黨總書記江澤民等中共中央領導人,...]
這不是放屁 是什麼?
???[保守派和黨總書記江澤民]???
江澤民何人也? 上海幫诶!
上海這個地方
最希望的莫過是共產教條鬆綁 步上康莊大道的
怎麼可能是[保守派]???
故可知道
連中央社這樣有公信力的媒體都是信不過的
==========================
至於中央社
我當然知道你們衝著我來的
所以我留下證據
免得你們日後抵賴
還有沒有更衝的新聞要說?
一塊來啊!
===============================
今日晚報 2007.04.18
鄧小平秘錄:鄧南巡講話是對保守派提警告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5+132007041801071,00.html
中央社
日本「產經新聞」連載中的「鄧小平秘錄」今天報導,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於一九九二年初的南方視察,名義上雖是休息,實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項行動,而南巡講話的主要目的是對抗拒改革的保守派提出警告。
報導指出,鄧小平於一九九二年一月十九日進入深圳,採訪此行的中國媒體指出,由鄧小平的談話可看出他的廣東之行是有備而來,是對北京、中國全境乃至全世界的發話。
鄧小平在講話內容中要求不推動改革開放者下台,箭頭是指向保守派和黨總書記江澤民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他南巡的手法類似毛澤東一九七一年七月至九月的南巡。毛澤東是為對付具有野心的林彪,後者最後在逃亡國外途中於蒙古墜機死亡。
報導指出,鄧小平南巡之際,國家主席楊尚昆如影隨行,一九九二年一月二十日,兩人一起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劉華清和廣東軍區司令官朱敦法會談,具有誇示鄧小平仍掌握軍權的作用。
|
不可輕信媒體>轉載\最近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公布觀察報告,自由時報配合刊登,一搭一唱的修理同業,更是將這種「反智」文化發揮到了極致。
|
|
推薦0 |
|
|
2007.01.04 中國時報
戳破那些御用媒體的偽善面具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7010400300,00.html
中時社論
台灣的公共領域這幾年之所以快速墮落,媒體的惡性競爭固然是因素之一,但有一個因素卻被多數論者所忽略了,就是這幾年突然冒出許多抱著統治集團大腿的御用媒體,專事修理他們所謂「對執政者不友善的媒體」,動輒扣人統派的帽子;更荒唐的是,御用媒體之外還冒出御用的媒體觀察組織,也動輒法相莊嚴的佯裝客觀的評判者,以極其反智、反專業的操作手法,對其他媒體說三道四。最近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公布觀察報告,自由時報配合刊登,一搭一唱的修理同業,更是將這種「反智」文化發揮到了極致。
根據這家御用的媒體觀察組織的統計,自由時報是過去兩個月所謂「烏龍報導」最少的媒體,這個「發現」與該組織過去的觀察結論幾乎一致,如果自由時報真如該組織所包裝的那般幾近「完美無瑕」,我們也無話可說,問題是這家三不五時就登廣告自吹自擂的媒體,恐怕連最基本的「媒體專業」作為,都是不及格的。
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最近美國時代雜誌在其年終回顧的專題中,將陳總統與第一家庭所涉及相關貪腐弊案列為全球十大醜聞的第五名,國內媒體均有譯載轉述,但惟獨自由時報隻字未登,好像這則全球皆知的新聞憑空消失一般。
第一家庭所涉這些弊案台灣讀者並不陌生,從台開內線交易案、SOGO禮券饋贈案、到國務機要費貪汙案等,在過去幾乎是所有媒體積極報導與評論的重心,但自由時報在處理這些讓全球媒體都矚目的重大弊案時,幾乎一概予以淡化處理,有時甚至淡化到消失,彷彿根本不存在一般,就算有報導也都充斥著片面巧言掩飾的官方說法。淡化也就罷了,更過分的是自由時報還在國務機要費案剛爆發時,積極的配合前總統府的官員炮製所謂的「南線專案」,活龍活現的報導什麼「總統府官員與甲君約在北一女門口報帳」云云;這則「獨家」報導事後經檢方的調查,根本證實從頭到尾都是虛構的謊言!這種替統治集團捏造謊言欺騙讀者的作為,何只是「烏龍」兩字能夠形容?而這樁道道地地的「新聞公害」,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的報告卻連提都沒提!
自由時報並沒有設置民調中心,亦未曾訓練過訪員,該報平常也從不做任何民調,甚至連委託民調都沒有,但該報卻在前年縣市長選舉投票前夕,突然公布台北縣的周錫瑋與羅文嘉只差兩個百分點的民調數據;去年底北高市長選舉投票前夕,自由時報再度公佈黃俊英與陳菊只差○.二九%的民調數據,因為與實際投票結果相去不遠,於是該報事後就不斷抨擊其他媒體在炮製「假民調」,為昭社會公信,本報民調中心曾公開要求該報就這個只在選前才「突然」出現一次的「民調中心」,能公布他們的調查方法與問卷題組,以便向讀者大眾證明為什麼他們那麼「神準」,這本也是任何民調新聞在專業上都必須要對讀者交代的基本項目,但迄今為止都未見該報有任何說明!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有對這則新聞講過任何一句話嗎?沒有!
再拿元旦升旗典禮當天,七、八名憲兵粗暴的對待一名嗆扁婦人的新聞為例吧:這則新聞幾乎所有的媒體都給予顯著的處理,畢竟中華民國的憲兵公然在台北街頭集體摀住一名婦女的口鼻,摀到她昏迷,理由僅僅只是她說了聲「阿扁下台」,這可不是尋常小事,連國防部長李傑都火大聲明要辦人,結果令人驚訝的是,自由時報次日出刊的報紙針對這個事件竟然一個字的報導都沒有!這種「過濾」新聞的專業水平,有把台灣讀者的權益放在眼裡嗎?
長久以來,自由時報替當局所有的不當作為辯護,淡化對執政當局所有不利的新聞,甚至配合特定官員捏造新聞,封它為「御用媒體」真的是實至名歸。該報更經常自願充當統治者的馬前卒,以莫須有的標籤,對其他善盡制衡與守望責任的媒體同業極盡汙蔑之能事,更不惜結合御用媒體觀察組織,定期評議其他媒體的報導。而我們又恰好發現,這家御用媒觀組織的負責人,不僅同時擔任國家通訊社的常務監事,同時也是自由時報集團英文報Taipei Times的顧問,並且固定在他經常譽之捧之的自由時報撰寫專欄,書寫主題毫無例外也全是在詆毀其他與自由時報競爭的同業。這種不問角色分際,不問專業信守,只圖黨同伐異的作為,怎麼可能不會摧毀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公共領域呢?台灣人,是時候站出來對這些御用媒體說不了!
|
特別是林濁水 你可以試看看我到時候還鳥不鳥趙少康來說情
|
|
推薦0 |
|
|
原本我以為趙少康轉告林濁水
示警有我在表達台獨不饒論
而由林濁水再轉告李文忠
兩人遂聯袂與民進黨與陳水扁那些匪類說拜拜
原本有意看在趙少康的面子
對林李兩人日後進行原宥
更尤其看到李文中淚流滿面
還把小孩帶到鏡頭面前
心一時也放軟了
結果如何
先就是李文忠說是要加強國防
我就知道
這些台獨匪類向來是虛以委蛇
復以
今天在院會中的告別演講
林濁水的口中又跑出[建國大業]四字的時候
登時怒不可抑
就知道台獨份子是如何都不可以原諒的
所以李林二位
我的回答是
一
之前那句老話
我曾大川[在等一個無可抵賴的事實]
我一定會滿足你們那個願望_台獨建國
因為我需要知道還有哪些混蛋還躲在幕後
以免日後變成漏網之魚
二
特別是林濁水
你可以試看看我到時候還鳥不鳥趙少康來說情
至於中時晚報
你們以為你們不報出林濁水所說的[建國大業]四字
林濁水就鐵定可以矇混過去了嗎?
也許你們會說: 你曾大川以為你是誰啊?
沒錯 我現在是 nobody
先不要說我以後會變成 somebody
但是你們可以試看看
我曾大川會不會讓你們變成 nobody
會不會把你們從媒體貴族罷黜降為庶人
===============================
2006.11.17 今日晚報
臨別諍言 李文忠:立即停止空轉 贏回人民信任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2+132006111701003,00.html
【中時電子報蘇聖怡/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李文忠請辭立委職務,今(十七)日在立法院院會發表臨別感言,李文忠說,選擇離開並不容易,但選擇留下更不容易,對於不能與黨內同志共同奮鬥,他表達歉意。李文忠並呼籲,台灣民主轉型過程,唯有建立信任與制度,才能化解紛爭與對立,應立即停止空轉、停止三罷、審查法案,重新贏回人民的信任。
李文忠表示,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最困難的,是將相對老舊的制度現代化,但我們做的太少,只是不斷高舉道德口號,作為爭取支持的工具與攻擊對手的理由。李文忠說,我們太容易提高道德標準來攻擊對手的貪腐與老舊制度的特權,輕易地原諒彼此可能犯下的錯誤,面對批評時,卻降低標準或刻意辯護及被迫說謊,人民看到的,只有口水沒有是非。
李文忠感慨,台灣社會演變的結果是走向不信任,政治人物及政黨相互不信任,人民對政治也不信任,所有政治的建制,包括行政部門、國會、司法系統、政黨也都不被信任,這不只是政治危機,也是社會危機。
不過,李文忠表示,他沒有放棄希望,過去威權時代,有多位不畏權勢的司法人員,勇敢對當權者起訴、判決,近日檢察官分別針對最有錢的家族及朝野最有權力的領袖發動偵訊、起訴,就是制度及專業能力的展現。李文忠認為,只要建立起政治、經濟、教育的制度,讓有能力的人做對的事,台灣民主的轉型是可以被期待與寄望的。而建立法律制度是國會的工作,因此,李文忠呼籲,一切回歸議事殿堂,停止國會空轉,停止三罷,審查陽光法案、通過廉政公署條例及合適的監委與檢察總長人選,建立制度。
李文忠強調,建立制度難,但建立信任更不容易,二千年政黨輪替時,兩位落選的主要候選人第一時間向當選人祝賀,並呼籲尊重人民決定,民進黨主席也呼籲全國以善心、愛心、理性與自制來化解衝突,在彼此努力下,政黨輪替順利度過;而面對現在的社會對立,李文忠表示,那時候能,為什麼現在不能?
李文忠說,前法務部長「清廉先生」陳定南逝世,競爭對手在宜蘭為他降下半旗,面對國務機要費及特別費爭議,副總統呂秀蓮也表達,從上而下全面檢討的意見,超越藍綠回到制度面、是非題。李文忠說,只要伸出信任的手共同建立制度,而至相互尊重信任,最後,將共同贏得人民的信任
|
不可輕信媒體>我看你中國時報犯賤到不行了
|
|
推薦0 |
|
|
我看你中國時報犯賤到不行了
你他媽的郭至楨
你若不寫一則道歉啟事
老子就把你這篇文章寄給北韓
讓他們打幾發大浦洞過來慶祝台灣光復節!
至於一般網友
請參考個人前文
On delivery>11>My honorable Secretary General Kim of North Korea:
該文也寄給國內各大媒體與政黨
===============================
2006.10.23 中國時報
朝核危機解除了 但爭端依舊存在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102300233,00.html
中時社論
在北京特使的穿梭斡旋下,平壤終於承諾不再進行二次核試爆了。這等於也將朝核危機的引信拆掉了大半,從美國國務卿萊斯與中共外長李肇星共同舉行記者會的氛圍看來,美中算是再度合作完成了一次朝核問題的「危機處理」。只不過,核心的爭議沒一樁獲得解決,最多只是讓局面不致更壞而已。短期間內,這種僵局恐怕還要維持好一陣子。台灣在這場危機中雖說只是旁觀者,但也再次見證了美中是如何合作 管理這個區域內的所有爭議。
無疑的,北韓在東亞地區已經是個道道地地的「麻煩製造者」。它既無意融入國際社會,也對參與任何區域的對話興趣缺缺,更不願接受任何遊戲規則的束縛。它的境內每年都有大量人民處於飢荒的生死邊緣,連最基本的民生物資都要靠外來接濟,然而他們的領導層卻只想成為「擁核大國」,要與超強玩「大國遊戲」。結果三不五時,北韓就要製造出一些狀況讓周邊國家緊張個好一陣子,而且越玩越大,最早只是要不要提煉核原料,後來是會不會研發核武,現在是乾脆告訴你他們在進行核試爆了!而所有國家全拿它沒辦法,最後所有危機雖說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但沒人知道它下一回還能玩成怎樣的局面。
平壤有幾個策略,一直讓周邊國家全拿它沒轍:第一就是它一定都揀最大最敏感的籌碼玩,而核試爆與導彈演習夠勁爆了吧,每玩一次就可立即登上全球媒體的頭條,全球與亞洲股市與匯市都立即會震盪掉好幾千億,聯合國也得要為它開緊急會議,更讓美中日俄等大國領袖緊張好一陣子;第二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講白就是永遠不讓你猜透我的心,今天承諾不再進行核試爆,也許過沒幾天就反悔,擺好了談判桌,它一會兒願意談,一會又拒絕上桌,你永遠猜不到它下一刻還會有什麼驚人之舉;第三就是它根本不怕威嚇,講白了就是「諒你也不敢真的出手打我」,美國打伊拉克可以說打就打,但打北韓卻一直投鼠忌器,除了軍事代價可觀外,就算北韓政權真的崩潰了,對周邊更是難以預期的災難,想想那些蜂擁而出的難民吧。也因為這樣,聯合國的制裁就算再嚴厲,亦不過只是物資禁運而已。
也因為這樣,北韓也就經常藉由以小搏大的狠勁,製造周邊國家的驚悚,一會兒進行導彈試射,一會兒又傳出要核試爆,讓所有大國為它忙得團團轉,它通常選擇先出手,再做勢退讓,並選擇在瀕臨戰爭邊緣前歇手,讓局面總是控制在尚能收拾的狀況內。
雖說所有國家全拿北韓沒轍,但平壤其實也沒討到任何便宜,至少它要的東西一樁也沒得到,它希望美國與它進行雙邊談判,也期盼華府能終止對它的金融制裁。這兩項美國都不會同意,否則豈不就是接受北韓的要脅?平壤的唯一的選擇好像只有重回談判桌,更何況這回核試爆引來聯合國更嚴厲的經濟制裁,還惹怒了一向挺它的中國,不僅史無前例說了重話,也參與了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換言之,北韓很想主導局面,但這回卻將局面做得更小。
更關鍵的重點在於,這種遊戲玩了太多回,反倒露了餡。七月間的導彈試射,連射了六枚,真正關鍵的「大浦洞二號」長程飛彈,卻在發射三十五秒後就落海,等於算試射失敗,證明投射技術上還存在著莫大的瓶頸;這一回對外宣稱的核試爆,由於爆炸威力過低,又尚未偵測出什麼放射性的殘餘物質,倒底是玩真玩假的,到現在各方都還有爭議,除非馬上進行二次測試,否則平壤這兩次耍狠,反而將它軍事實力究竟幾斤幾兩重全洩了底,再鬧下去,也真看不出還有什麼更大能耐了。
許多國際觀察家都說這回朝核危機,北京是最大的輸家,畢竟國際社會都寄希望中國能運用它的影響力逼北韓重回談判桌,結果北韓一路越玩越大,證明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甚至可能已在狀況外,這種論斷並沒有錯,但作為一種結論卻依舊沒意義。畢竟這回還是由唐家璇親赴平壤斡旋,才取得了金正日不再進行二次核試爆的承諾,換言之,到最後能夠讓平壤就範的窗口,還是得從北京這邊進行。
對台灣而言,朝核危機的落幕,是再一度見識華府與北京如何共同在維持東亞的現狀,美中對解決這個區域爭端的立場當然有分歧,但雙方在「維持現狀」的立場上卻是愈來愈近,北韓嘗試改變這個現狀,結果反而拉近了北京與華府的距離,套在平壤頸上的韁繩也愈來愈緊。同樣的,台灣若想嘗試去改變美中所共同維持的「現狀」,怕是也會是徒勞無功的。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不可輕信媒體之八>你他媽的聯合報是被國外媒體大亨買下來了 是不是?
|
|
推薦0 |
|
|
你他媽的聯合報是被國外媒體大亨買下來了
是不是?
要不然居然讓這樣放美國狗屁的新聞刊出
你們國際版的編輯是豬啊!?
==========================================
中共提和平崛起 前美官員存疑
http://udn.com/NEWS/WORLD/WOR3/3457400.shtml
華盛頓特派員林寶慶/四日電
幾位前美國官員三日在聯邦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中共推銷和平崛起,是因認知當前無法與美國抗衡。不過,十五、廿年後就難說了。
其中,曾為主管亞洲事務情報官,現為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的沙特還說,中國正在崛起,但台灣官員及外交政策菁英都太專注於台灣的內部政治,而且對於分析中國崛起對台灣的危險性也隨黨派而分歧;泛藍領導人說,中共在國際上孤立台灣的情況,會隨當前傾向台獨的政府結束執政而改變。
聯邦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三日就「中國的世界角色:中國是否為負責任的利益關係者」舉行兩天的聽證會。
沙特在討論中美亞洲的較勁時指出,中共在九�G年代推動睦鄰政策,似乎有意要亞洲國家選邊站。但是中共後來發現行不通,而且在二○○一年九一一事件發生前,中共就已決定與美國修好,接受美國主導國際體系的現實,因此後來在二○○三年提出和平崛起的論調,採取不挑釁、不強出頭、不擋美國的路的作法。
沙特說,其實中共很不甘願,但是中共生活在一個美國主宰的世界,別無他途。不過,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有否決權,因此得以保護其利益。他說,亞洲國家並不信任中共,日本擔憂中共將主宰亞洲。他認為美國應維持在亞洲的力量。
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東亞政策主任麥克戴維特同意中共現在接受美國主導國際體系的現實,但他強調,十五、廿年後就難說了。麥克戴維特指出,亞洲國家都希望美軍繼續留守亞洲,替亞洲「看門」,美國是唯一有能力制衡中共的國家。亞洲國家都睜大眼睛,看美國是否軟化維持亞洲穩定的承諾。他說,有美國在,亞洲國家才較放心的與中共打交道。
【2006/08/05 聯合報】
|
中國時報: 真正「衰小」的是台灣人民>>這則社論可以說是[遲來的正義]
|
|
推薦0 |
|
|
這句「衰小」
當然是針對陳水扁在地球另一端
談到他那把[家眷]當[皇室]的家庭連同他本人
所涉及的一連串弊案
統統怪為[運氣不佳]
而中國時報這則社論
可以說是[遲來的正義]
突然良心發現
或是覺得輿論趨勢不可逆之後
總算發聲指著鼻子罵陳水扁了
我這不是瞎說
看看本則各文
就知道中國時報附庸權貴
操弄輿論到了什麼程度
我不會就此原諒中時
更不用說自由時報台灣日報
我發誓我會有一天
把這些王八蛋用槍托打成肉醬
統統拖去餵狗
=========================================
2006.05.11 中國時報
真正「衰小」的是台灣人民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2006051100336,00.html
中時社論
最近半年多以來,台灣民眾漸漸被層出不窮的諸多弊案,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陳總統的「興揚專案」即將落幕了,民眾也終於不必再為總統會在地球的哪一端降落加油而猜謎了。但陳總統回來後,我們並沒有輕鬆的感覺,因為所有惱人弊案的後續,又要全數登場了!
從八個月前高雄捷運泰勞罷工事件起,揭發了陳哲男與陳敏賢包攬高捷大小利益的醜聞;至濟州島賭場照片曝光,正式敲出冰山一角,引發後續一連串的爆料與揭弊。記得當時總統府高層宣稱,由於二○○四年阿扁找林文淵掌管競選經費,對經費來源把關嚴格,所以 陳哲男所涉弊案「辦不上去」。但事實的發展卻非如此;雖然林文淵經手的獻金扯不到第一家庭,但其他大大小小的弊案間接證據,卻一件接一件的曝光。隨後引發的一妻二秘三師風波,更使得民間質疑的野火「熄不下來」。這種案子辦不上去、野火熄不下來的僵局,正在一點一滴挫耗台灣人民的善意期待。民眾久候吏治清明卻未能得到合理的回應,我們真的不得不對當前的情勢做一歸納與批判。
如果以客觀證據定義「弊案」,那麼目前大概只有陳哲男與梁柏薰之間的司法黃牛關說案,構成了法律上的起訴要件。但是在所有先進民主國家,法律只是人民對政治人物要求的底標;政客也沒有權力以「不違法」為藉口,回拒民眾對政治清明的期待。一個月前,雖然「肚子痛去情趣賓館」完全合法,但這種不合理的說辭卻使司法院副院長不得不辭職下臺。九年之前,雖然在白曉燕綁架案中行政首長並無違法,但即使只是當局的無能與消極,就足以促成民間大遊行,逼得總統道歉、閣揆下臺。最高當局今日的表現與一個月前城仲模案、九年前白曉燕案相比,究竟算不算嚴重呢?且讓我們整理最近半年掀出來的、大多數民眾在心裡打上極大問號的案子,當局除了否認、澄清與興訟外,有過一絲一毫的反省嗎?沒有!
陳總統身邊的陳哲男目前已經身涉高捷、司法黃牛、炒股、SOGO案,八爪章魚般的身影令民眾印象深刻,當然不必再多說什麼。另一位副秘書長馬永成婚禮宴邀八大金控老闆,已經是不倫不類、行徑囂張。間接證據顯示,他自己又有涉入中信金併兆豐、SOGO案、華南金董座安排等案件的嫌疑;雖然他本人另有說辭,但網路投票顯示,相信其說法的人比率甚低。第一夫人的會計師張兆順以其稀鬆平常之背景,先後接掌僑銀、台企銀、第一金控,令人稱羨。家庭律師林志豪代理李恆隆打SOGO官司,又介入台肥土地標租、糖協切割案。家庭醫師黃芳彥擔任競選財務大臣、也捲進太平洋SOGO案。羅太太本人與高階警官聚餐,其先生又任國營事業董事長。這麼多總統身邊烏煙瘴氣的事,難道全都是捕風捉影?難道盡是「中共打壓」?難道不該給人民一個交代?
以上是阿扁總統的貼身人馬;以下再看看其他的欽命閣員。謝長廷前院長捲進高捷案;交通部長林陵三涉入ETC、台鐵採購案;農委會有台糖招標案;國科會有「台灣牽手」賴義雄任國實院董事長案、南科高鐵減振案;外交部長黃志芳任內摧殘了美台關係、前部長則涉及關說李恆隆限制出境案;經濟部長捲進台肥租地案;金管會有股市禿鷹案;衛生署管不了健保A錢案;內政部有污水下水道BOT案;國防部更有駭人聽聞的「政變」案;而專司偵辦弊案的法務部,卻在這眾多弊案之前一籌莫展。總統府高層說「弊案辦不上去」,但事實卻是:在百姓心目中,他們早已對「上面」的清白,用民調的支持度做了審判。這樣的民意裁判,在正常民主國家早已足夠讓當局做出明快的決定,但遺憾的是,台灣的民主好像還不到這個水準。
在這樣一個「弊案辦不上去、野火熄不下來」的時代,民眾的挫折感與無力感都在急劇的加深。如果最高當局無法給人民一個交代、挽回人民的信心,我們也很難盼望在剩餘的法定任期中還能有什麼積極的建樹。套一句陳總統在記者會中的用語,這一陣子,台灣人民真是「衰小」。人民剩下來唯一的期待,就是希望「行政院不要癱瘓」。美國人對台灣人民與其領導人做了切割,我們也希望行政院能自外於台灣的弊案亂局;該改的改、該做的做、該辦的辦,若干弊案也許終究「辦不上去」,但總得也要辦出個名堂吧!這其實已是台灣人民最低標準的要求了。
|
不可輕信媒體之七>如果你還看了本文下方昨日批評中時之文 你更會覺得中時這種低級手法 豈不是在操弄民意嘛!
|
|
推薦0 |
|
|
如果你還看了本文下方昨日批評中時之文 你更會覺得中時這種低級手法 豈不是在操弄民意嘛!
下錄新聞的標題與內容恰如其反:
過境受挫 林濁水:新憲惹禍!
結果第一段的內容就明指下標題的中時電子報胡扯:
民進黨立委林濁水2日下午直指,陳水扁才是問題的關鍵!
怎麼會有這種明著就胡扯的事情呢?
還不是因為中時立場是反修憲!
所以中時明著就說謊
如果你還看了本文下方昨日批評中時之文
你更會覺得中時這種低級手法
豈不是在操弄民意嘛!
不僅於此
本網站中個人專為彭蕙仙所開的專欄中
通篇文意都是以其最後一句話作為大意之總結
個人故而以該句話作為標題
可是中時的老編
硬要支持總統制的老編曲人之意
加上[當馬英九又贏了一次]的相反文意之標題
請鍵
彭蕙仙: 沒有任何理由,要給馬英九比陳水扁更高的權力空間與道德想像。
========================================
過境受挫 林濁水:新憲惹禍!
【中時電子報李効儒/台北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505020031+95050203+0+190233+0,00.html
陳水扁總統過境美國的地點遲未敲定,外交部將問題歸咎於「中共作梗」,不過,民進黨立委林濁水2日下午直指,陳水扁才是問題的關鍵!
林濁水認為,在終統風波告一段落後,陳水扁還拋出催生「新憲」的主張,一再失信於美方,美方才會在過境上採取較以往激烈的手段反制,「如果陳水扁與美國關係良好,中共作梗又有什麼用?」
林濁水指出,台灣的亞太戰略地位甚為重要,加上台美可共享民主價值,經濟關係也甚為緊密,美國向來相當重視台灣利益,因此,當美方對陳水扁的作法非常不滿,卻又不願讓台灣遭受重大傷害,才會把焦點放在「過境外交」,此舉不僅可讓陳水扁感到難堪,收到警惕的效果,也不會對台灣利益造成實質傷害。
林濁水還痛批,陳水扁過去將「過境外交」由出口轉內銷,藉以拉抬聲勢,無形中讓美國逮到把柄。他指出,美方雖然有時會丟出糖果引誘,有時也會藉此逼迫陳水扁就範,例如,陳水扁推動「防禦性公投」後,過境美國的規格就被降級,這不僅讓台灣的外交處境受挫,也傷及陳水扁的聲望。
林濁水認為,前總統李登輝首度出訪友邦、美國康乃爾大學之行、陳水扁上任後首度出訪美國、副總統呂秀蓮的印尼破冰之旅等,都是台灣重大的外交突破,但政府要適可而止,不應將「過境外交」視為核心,否則只是徒耗資源。
他進一步說明,無論美方如何提高接待規格,台灣仍無法享有正常化國家的待遇,如果還因而沾沾自喜,恐怕「有失國格」,他呼籲政府不必再斤斤計較元首過境的禮遇,以免「授人以柄」。 ...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