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I> The great Lord Keynes
|
瀏覽55,743|回應18|推薦0 |
|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I> The great Lord Keynes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31187&tpno=0&no=3446&cate_no=0
=======================================
備註:
因為全球太多人想要知道我把前文乙篇 傳給了誰
>>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聯合報將本網棧右上方的尋找功能取消
造成許多不便 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職是之故
我目前將各欄首文編入
>>cathy20048 所著各文總目錄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349898&tpno=0&no=3446&cate_no=0
日後還會進行分類與子目錄的建立
以及關鍵字 乃至簡介說明
一時之間還作不完
不方便在所難免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一>凱因斯英靈不朽 [開場白]
凱因斯這位英國經濟學家
其理論於大盛於二十世紀的三○年代
解決了1929年以來美國經濟大蕭條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財政政策]有效
貨幣供給的操弄無效
說的更白些
就是如何促進實物產出
他以理論證明公共基礎建設
對於促進經濟繁榮居功厥偉
可是到了70年代
石油危機出現
他的理論不奏功
這部分請找本經濟學概論來看
未讀過經濟學的網友
我推薦看高希君的[經濟學的世界]
舊版本屬於通識性質
較適合一般讀者
http://tw.f2.page.bid.yahoo.com/tw/auction/b21066560
新版本比較強調學理性
因為在數理經濟上失敗
凱因斯的理論
幾乎沉沒進入歷史
幸好有凱因斯的大弟子
Samuelson仍然撐起一片天
但是理論破碎
已經無法如同凱因斯所強調的是[一般理論]
(General Theory, 無所不包的理論)
崇尚古典自由經濟的芝加哥學派
在數理經濟上打敗凱因斯
回頭證明[貨幣政策]才是有效
財政政策無效
從此央行[聯準會]地位獨尊一格
流風所及
目前所有留美的台灣經濟學者
鮮少不是貨幣論背景
第三代則強調凱因斯理論當中
屬於權變這部分
電影[美麗境界]所描述的男主角
那位經濟學家就是歸類於此
其理論如大家所熟知的[game theory]
再如目前仍活躍的經濟學家Krueger
形成諸多小流派
但是如何也無法爭奪經濟學主流地位
這是芝加哥學派所打下來的天下
畢竟[權][常]之爭
我們總是[先天地](康德語意)
會尊敬[常]才是正道
可是這兩年在讀[後現代理論]
深受體悟
才發現佛家語[如如不動者]
所謂真正的[永恆]
是[變]
沒有比[變]更永恆的實體
這意味的是
貨幣學派的說法可能有問題
所以在生活粗定的這兩年
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甚至把Friedman所寫的貨幣論數理經濟原文書翻出來
用力啃食的結果
發現這根本是套套邏輯
該理論可以造成很大的陰謀
所以
一再地若有所悟 又隨即推翻
若有所悟 隨即推翻
終於找到一個簡單到不可思議的公式
這在前文
[ 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 If you do not invest any, just ignore this. ]
備註> 前文[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7233&tpno=0&no=3446&cate_no=0
個人已經開展了[貨幣政策無用論]這樣的論述
指出透過大量傳播
個人所思索出來的一個小小的公式
可以造成貨幣政策無用
(論述請期待後文)
進而使得全世界各國的央行
變成[聾子的耳朵__擺飾]
但是光是造成貨幣政策無效的事實
並不算回歸凱因斯理論
因為凱因斯理論是強調[財政政策]有效
而[財政政策]有效
這部分是先於上述先想到的
也就是先於[貨幣政策無效論]而想到的
個人認為[財政政策]將會有效理由是
個人曾經在前文
>>>[解決油價繼續攀高的超大方策 ]系列諸文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169662&tpno=1&no=3446&cate_no=0
已經拉雜地談過
簡單而言
就是認定電力作為經濟基礎建設之母
個人從[globalization]的角度視之
當我們把[經濟體]從總體經濟學的[國家]提高到[世界]時
個人認為
全球各地的經濟開發度懸殊將是經濟成長的契機
當然這也意味的是
目前G7這樣的高度開發之國家
將要歩入衰退
經濟動能將會湧入第三世界國家
但是目前第三世界國家的基礎建設
沒有辦法在該國目前的政經體制
以及目前的國際政經局勢下完成
所以必須靠大陸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
也就是
>>>[解決油價繼續攀高的超大方策 ]系列諸文
當中所提到的[過水拉線]計畫
這個世界將會因此不一樣
由於財政政策有效一事
已經在[解決油價繼續攀高的超大方策 ]系列諸文解決了
其他作為支持性的論述請見
>>> 應該感謝[反分裂法]的地方是... (2005/三月十五日)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319343&tpno=1&no=3446&cate_no=0
>>>南天門元帥__周小川 大陸央行總裁 [之二]>>[政策(算計)只要被料到 就終歸於無效]>7/24經濟日報社論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0023&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目前在本系列各文當中
所要解決的是[貨幣政策]無效這部分
可是由於個人並不是在央行或是經建會等衙門工作
所以諸多相關資料數據看不到
所以無法以數理經濟來論證
而即使是以數理經濟來論證
我想也沒有網友看得下那種論文
所以我還是抱持著essayist(散文家)的立場
來就新聞作一說明
作為[貨幣政策]無用論的佐證
網友須知這不是件簡單工作
理由是目前的經濟學家
不論是台灣或是全世界
都是以貨幣論為正統的觀念所主導
當個人所要進行的是
推翻當下經濟學典範paradigm
而又沒有雄厚的經濟學背景時
即使是受人斥之為[螳輩當車]
都成了[抬舉]!
行文至此
作一結束
本系列[之二]將要談到債劵
原本屬意同時完成
但是文脈方才想通
尚未著墨
時間已晚
懇請順延到明天再說
本文於 修改第 6 次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IX>Friedman的貨幣政策有效論靠的是[人心浮動]的恐慌心理
|
|
推薦0 |
|
|
因[Relative EPS Equation] 貨幣政策才真正地走入歷史的灰燼當中
下列新聞有是項內容:
>台灣經濟研究院和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昨天認為,
>匯率上,以美國經濟現況分析,美元後續沒有能力走強
而當中竟然全無說明[美元後續沒有能力走強]的具體理由
豈不怪哉?
理由是這兩個單位都曾經收到我的 e-mail
也就是下列兩篇文章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raid=1736956&no=3446&cate_no=0#rep1736956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五> Still believe the monetary policy, huh? (in Eng.)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31187&tpno=0&raid=1612844&no=3446&cate_no=0#rep1612844
換言之
這兩個財經研究單位
以我在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當中的 [Relative EPS Equation]
將美股以及國庫劵和台股與亞股作一衡量之後
發覺美股根本是虛胖
且若非如此
美國參眾兩院國會議員則不會要求布希簽署法案
股市投資法案
讓他們這些議員能夠高價出脫持股
所以說
美股之所以不行
這些資產階級早就是因為我的告知而知道的
這其中也包括我在文中告訴他們
美國FED根本無力於我的理論所造成新的經濟現象
換言之
貨幣政策的效用將日漸遞減
終至完全無效
試想
貨幣政策之所以有效
乃是因為投資人[擔心]經濟泡沫化
換言之
當[擔心]成為恐慌
自然不敢投資或是撤出投資
以免獲利受到侵蝕或是產生嚴重虧損
當我能夠證明
[把錢拿出來投資]比起[把錢放在銀行生利息]
獲利要多很多時
你說會不會有 gold rush?
自然造成貨幣政策以利率 重貼現率等政策工具
來控制在外流通貨幣數量的效果
就開始快速遞減
上句話反過來說
[把錢拿出來投資]比起[把錢放在銀行生利息]
獲利要少掉很多時
央行是不是就要降息?
這是為何
開發中國家 如巴西 印尼紛紛要陸續調降利率
以免內國產業凋零
而美股根本是虛胖
美國FED還想要升息
當更多的資金被收回
使得美國股市更是往下走
連帶拖累中小企業
都是[投資信心]問題
但是我的[Relative EPS Equation]
證明這樣的利率微調
根本不足影響獲利良好且股價偏低的企業
而這些原先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
美國的超大企業
反而因此公式衡量之後
屬於高估
自然就要大量裁員
絞盡腦汁提高獲利率
否則就如同那些航空公司
準備統統關門大吉
美國的政經領導階層
他們還沒有出脫股票完畢
所以到現在不敢把我捧出來 登高一呼
如今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小企業
生意好到不行
大企業卻是股價一路跌
弄得投資人一頭霧水 投資信心大失
畢竟我每天能夠傳送的對象總額有限
現在這個混沌不明的狀況
就只好繼續下去囉!
主張貨幣政策有效的芝加哥大學Freedman教授
批評凱因斯的理論時
以數理式證明凱因斯理論是騙取投資人的信心
而貨幣政策才是法則性的
也就是哲學[常-權問題]中
貨幣政策才是正道
可是我在該文所證明的是
拿歷史資料進行後設理論的建築與框定
仍有可能是一個偽命題 一個曲解
它只有在[相當程度限定的前提]上
才具有邏輯上的合法性
一如台獨之主張 根本就是一種捏造
如今我揭露這個限定的前提
就是[知的不完全]
(諸不論這種[不完全] imperfection 是愚蠢或是居心叵測所造成)
所以[完全的知]
就是站在替代性(與獲利率)的基礎上的[Relative EPS Equation]
也就是哲學上[多元主義]破除[一元論絕對主義]的方式
指陳出[他者性] the otherness的存在
經濟學上的[替代性]之所以成立
就是因為[他者性] the otherness
換言之
Freedman的貨幣政策有效論
被我的公式證明為騙人的
一如當年他批評凱因斯的財政政策有效論為騙人的
靠的都是[人心浮動]的恐慌心理
以[Relative EPS Equation]
貨幣政策真正地走入歷史的灰燼當中
這才是真正法則性的經濟學公式
=========================================================
2006.06.27 中時晚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7+132006062701038,00.html
台經院:台灣雙率皆看升
【時報-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央行理監事會議前夕,市場對於匯、利雙率走勢多所臆測,且觀望氣氛濃厚。台灣經濟研究院和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昨天認為,匯率上,以美國經濟現況分析,美元後續沒有能力走強,亞洲貨幣才是未來強勢所在,為了台灣經濟競爭力,台幣將回到走升的路上。
至於利率方面,由於國內貨幣供給量相對寬鬆,物價也未出現偏高跡象,「單看物價,央行是不怎麼需要升息」。台經院副研究員陳淼說,但因美國持續升息,台、美利差過大,所以央行近期調息動作,會以兩階段方式進行,本週之後的續攤升息勢將難免。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VIII> Did Reganomics ever work?
|
|
推薦0 |
|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VIII> 雷根經濟學有用嗎?
[前言]
有關本文的批判對象請先讀過這則個人前文
所引用的的中時新聞:
Why US Congress grants $ 70 billion to save their stock markets?
本欄前文各文
基本上在前文的小公式[the Relative EPS]
所造成的影響來引申
請見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在本欄前文中
個人認為凱因斯的[財政政策有效論]沒錯
反倒是芝加哥學派的[貨幣政策有效論]全錯
如今市場已經證明了
凱因斯的理論經過兩個前提的修改之後
正確性絕對高過芝加哥學派的[貨幣政策有效論]
分別是我的[the Relative EPS]公式
以及隨著全球化而來的經濟規模問題
也就是經濟範圍必須改為全球
而不再是一國之內
基本上總體經濟學
已經隨著我打敗芝加哥學派而破敗不堪
所以二線的經濟學派__[供給面經濟學派]
也就是俗稱[雷根經濟學]的那派經濟學家
現在立刻跳了出來
說他們的理論才是正確
真是狗屁到了家!
雷根卸任後所留下的一大屁股濫賬
在老布希四年的蕭規曹隨之後
更是高到觸目驚心
紐約時報廣場還為此有一跑馬燈
警告美國即將破產!
美國國債能夠由負轉正
全部都是柯林頓夫婦的功勞
更不要說夫婦倆
竟然還能擠得出錢從事社福與醫療保險
在柯林頓總統任期的第六年打平國債
卸任之前還有相當盈餘!
不過
小布希上台沒多久就立刻就花光了
現在美國又是一屁股債了!
換言之
雷根經濟學的那群屁蛋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減稅招]
現在又敢跳出來要美國國會對投資股市抵免稅額
我的說法是
只要繼續減稅
美國企業就永遠去除不了
誤置資源的[資本無效率]問題
當然也使得個人在本欄所談的
[資本效用]問題(投資角度)
(the Utility of investing Capital)
稍微淡化
但是這將只是短期效果
(投資人獲利問題稍微舒緩壓力)
就長期而言
誤置資源的[資本無效率]問題
得不到根本的改善
妨礙 LAS (長期總體供給)曲線的斜率增長
這使得一國為單位的經濟體
或是一國之內的同一產業
在全球的規模中
如同個體經濟學當中的個別廠商
經營上出現長期瓶頸
更可以說是[飲鴆止渴]
所以雷根經濟學的那批屁蛋給美國國會的建議
只是拖遅改革契機
想要船到橋頭自然直?
那非但不是解決之道
反而只會使得問題[積重難返]
其次
我們都知道[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不能併用
不論是站在凱因斯或是芝加哥學派的立場
如今
美國財政部與FED一面提高利率
一面又由國會通過投資抵免
以令銀行存款轉入股市
大幅沖銷了貨幣緊縮政策(令其無效)
這在AD-AS模型當中
只會使得利率必須更高度攀升來防止通膨
且短-長期的視野來看
只會造成極度通膨更加無法避免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
美國的通膨除了因這樣的錯誤政策
以及不見下跌的商品價格(特指石油)
美國即將面臨破產處境
這將會比80, 90年代更慘
因為當時的石油價格還不致如現在這般
當油價是以美元計價時
由於美元有長期暴跌(國債攀高)的隱憂
這更將使得石油價格在緩漲一兩年後
出現暴漲走勢
我不會排除油價在未來兩年
出現130-150美元的價位
第三點
所有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存底
都即將要面臨極高的貶值壓力
這特別要提醒中日台三個經濟體
理由是三地的外匯存底
持有美元的比例與總量都是太高太高了
必須開始進行避險
放空美元買進歐元只是短期做法
亞元必須加速建立
這應該也是為何馬英九關切台幣
不應該排除在亞元計價貨幣之外的理由
當然這也是我為何寫信給委內瑞拉總統
告訴他快點統合拉丁美洲的原因之一
請見
Fw: une lettre a Monsieur le President Hugo Chavez de Venezuela
不過我並未在信中針對此經濟命題作一表達
因為美元的長期弱化已是常識
如今雷根經濟學的這批屁蛋建議
只會使得美元在短期雖有小幅上揚
中期繼續緩跌
長期更是會出現暴跌走勢
有了雷根經濟學的這批屁蛋攪局
問題將會很嚴重
我的建議就是
盡速完成區域經濟來未雨綢繆
因應美元不可測的暴跌走勢
國家經濟體已經不能面對是項變局
必須尋求區域經濟板塊化的結合方式
且交叉匯率的重要性必須予以正視
未來的亞元 拉美元
必須最遲要在未來兩年內
建構出如今歐元的交換機制
所以拉美以目前的[向左轉]來建構是不夠的
而亞元的政治面角力
台海與中日兩個層面
可能將是拖遅亞元建構的最主要原因
乃至整個亞洲
都因為來不及在美元暴跌前建構完成亞元
而遭到另一波的亞洲金融風暴
甚至伴隨戰爭的誕生
(總體經濟瓦解所造成的地緣政治上的覬覦)
這真的不是杞人憂天
這當中還有我所想像不到的慘烈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VII>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張鐵志的說法
|
|
推薦0 |
|
|
我的回應很簡單
看看本欄個人
個人已經從經濟學角度使得這個世界[向左轉]
若需要補充的話
再請看看這篇文章
雖然陳述方向不太相同
此文當中選錄的幾篇文章
共同造成資產階級社會的傾覆
一如80, 90年代柏林圍牆倒下之後
共產世界傾覆
如今風水輪流轉
左傾思想的我
如今把世界再度翻過來
從另一個角度 我獨立思考出來的角度
證明共產主義才是學理上正確的
而不是如同新馬克斯主義
訴諸於可憐兮兮的[人文主義]
所以說
可以看出包括 Jürgen Habermas 等新馬健將
把唯物說得出神入化
結果被我以幾篇短文
側面證明為不過是另外一種新型的形上學
看看後現代主義吧!
我能構想出這些
我得承認我受到後現代的啟迪
包括在心靈方面諸如佛學相關領域也是如此
現代主義在這過去兩三百年所建構的[阿毗達磨化]
已經由後現代的先知 例如 Jacques Derrida 等人
透過理論 指出其為虛幻不實
而由我正式顛覆之
至於國內學者
我鄭重推薦政大哲研所所長林振國
不過我要說得是
我並不是受到林振國的書所啟發
而是我在讀林振國的書之前
就已經全都想到了
正要準備執筆寫這樣的內容時
才發現這樣的見解已經被別人寫出來了
換言之
林振國書中的思想
可以說最接近我的思想
如果任何人覺得我是值得研究的話
========================================
2006.05.02 中國時報
知識如何改變社會
◎張鐵志
五十多年前,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ohn K. Galbraith,或譯高伯瑞)在幫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史帝文生競選時,指出三○年代新政自由主義的政治想像已經逐漸耗竭,但民主黨二十年來都提不出改革的替代方案,現在也看不出任何新的理念,所以他們要為此而戰。
他和他的候選人沒有贏得這場政治選舉。但是,接下來的二、三十年,透過政治參與和著書論述,他用他的理念為民主黨提出一個新的政治視野-──他是甘迺迪總統的顧問,且協助詹森總統提出「大社會」政策,而把民主黨更往社會民主邁進一步;他更深深改變好幾代人們對當代資本主義本質的認識──他不斷地憑藉熱情與犀利的筆鋒在媒體寫文章,並出版了數本在許多國家的大眾市場都很暢銷的著作,如《富裕社會》、《不確定的年代》(均有中譯本)等。也難怪柏克萊大學經濟學者狄榮說,世上如果有正義的話,加爾布雷斯絕對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美國經濟學者。
日昨,這個偉大的經濟學者過世了。雖然如今越來越少人讀他,但是他卻為世界留下了兩大遺產,而沒有一個時刻比現在的美國更迫切需要這些遺產。
第一,是加爾布雷斯對當代資本主義的診斷。他始終在探索什麼是不同經濟體系的主導力量和制度,他們如何互動,以及要如何改善這些力量?對他來說,不受節制的市場經濟不可能帶來公共利益。他嚴厲批判大企業對於社會和市場的過度控制,強調私人財富的過度累積會犧牲公共利益,深信國家必須在市場中扮演積極角色,也呼籲環境與資源保護和一套完整社會福利的重要。五十年來,他始終是美國最重要的社會民主派。
第二,加爾布雷斯告訴我們知識與理念如何可以改變社會。他證明了知識可以被轉化為有效的、進步的政治方案,更可以影響一般公民對當代世界的理解,而不只是滿足極少數人的抽象理論:他是最不像經濟學家的哈佛經濟學者,因為他對當前數學和模型主導經濟學思維深感不安,認為這是讓經濟學離現實世界越來越遠。
進入八○年代,加爾布雷斯的影響力逐漸消失。因為雷根的保守主義成為新的時代精神;民主黨也開始放棄大政府的角色,他的社會民主政治觀變成不合適宜,他強調理念和與大眾對話的寫作方法更在經濟學中徹底被邊緣化。
但是,二○○○年之後的美國,卻是戰後歷史最需要讀加爾布雷斯的時刻。一方面是金權政治前所未有的熾烈,大企業主宰了從白宮到國會,從共和黨到民主黨的政客。另方面,美國的民主黨始終提不出一套有效的進步理念和方案,自由派知識界也無法如保守派般為政治行動提供有用的思想武器。
台灣的這兩個病徵似乎不遑多讓。金權政治已經無庸贅述了;而加爾布雷斯五十年前對民主黨的批判讓人覺得彷彿是批評我們的執政黨──當舊的進步論述耗竭後,卻無法提出新的改革想像。他的這句話聽起來更不啻是暮鼓晨鐘:「在政治場域中,有些時候你必須堅持那些即使會輸掉一時、但卻是正確的立場」。
但問題是,台灣似乎沒有出現加爾布雷斯的契機。政治人物不重視論述與價值、媒體和公共領域缺乏理念的辯論、規範日益狹隘的學術界也似乎難以容得下讓知識公共化的知識生產方式。
加爾布雷斯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進步的公共知識份子的典範,當前的美國人將會在加爾布雷斯的文字中重新找到新的進步力量,但我們還要多久才能出現一個加爾布雷斯?
(作者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VI> edictorial of China Times
|
|
推薦0 |
|
|
2006.04.01 工商時報
平議央行貨幣政策的影響與局限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14+122006040100495,00.html
工商社論
緊接在美國之後,中央銀行日昨宣布
調升三項官方利率,漲幅為半碼,即○.一二五個百分點,
預計台銀等全省各地行庫均會相繼跟進調整利息,
增加工商企業、一般民眾的存放款收入及成本。
而從宣布調整利率政策之際央行總裁彭淮南的談話來臆測,
國內一年半來的升息行動,應已接近尾聲,
存放款等資金需求者與供應者不妨預先規畫因應,
主管經濟發展的部會更應有所啟發,
儘快提出提振景氣的有效策略及措施。
從九十三年十月初的調整利率行動起算,
央行迄今已升息七次。
由於此次調幅仍舊為半碼,
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及短期融通利率
將分別由年息二.二五%、二.六二五%及四.五○%
調整為二.三七五%、二.七五%及四.六二五%。
相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自前年六月迄今的十五次升息行動,
將聯邦基金利率調整至四.七五%,
我國的升息行動次數較少,步伐也較小,
對社會及工商各界的影響程度也較小,
但仍有諸多層面值得關切及探討。
首先,增加房貸戶及就學貸款負擔。
據統計,目前我國指數型房貸戶約一八二萬戶,
享受政府補貼利率的政策優惠房貸戶約八三萬戶,
另就學貸款戶約七二萬戶,
估計此三三七萬戶的經濟相對弱勢者,
應是這一波利率調升的直接受害者。
以一般的借貸水準而論,
每戶可能增加的負擔從二、三百元至千元上下不等。
雖然對大多數國人來說,每月千元上下支出也許不算什麼,
但對房貸戶、就學貸款戶而言,可能是一筆不輕的負擔。
其次,對工商業界及存款戶的可能影響有限。
基本上,由於工商企業界
流行依賴發行股票、公司債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籌措資金,
加上台灣近幾年來游資浮濫,
央行連續幾次的升息行動,
其實對工商企業界的影響程度微乎其微。
至於廣大的存款戶,因為一般估計
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隨央行之後可能僅調漲○.一個百分點,
也就是存款一百萬,一年增加的收入也不過區區一千元,
對早已入不敷出的退休族而論,助益有限。
事實上,雖然央行強調
六個月期以上的存款,實質利率已擺脫負的陰影,
回升到○.○一至○.三九個百分點水準,
但只要風吹草動或是颱風大雨來襲導致物價漲風再起,
我們憂慮「負利率」仍將打擊存款戶的實質收入,
尤其對收入完全依靠利息的退休族而言,
負利率的情況遲遲無法改善,可能會演變成社會問題。
綜合上述,央行升息對國人生活層面的影響,基本上不大,
反而是央行貨幣政策威力不再如昔日般可觀,更值得朝野關注。
依據央行統計,雖然一年半來七次升息,
升幅共約○.七五個百分點左右,
但本國一般銀行存款利率
從九十三年第三季至去年第四季升幅為 ○.二二個百分點,
放款利率更是僅上揚○.一一個百分點,
顯示以往央行動用升降利息調節市場資金寬鬆的功能明顯式微,
往日央行利息調升,
本國一般銀行急急忙忙反映成本增減的盛況已經不再。
基本上,可能原因
除了前述的工商企業流行直接向資本市場融通外,
景氣不振,廠商普遍不缺乏資金也是原因。
資金浮濫除了反應在貨幣供應成長率趨緩外,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央行引導市場利率漲跌的效應失靈。
具體而言,
即使央行沒有聲明「貨幣政策逐步回歸中性立場」,
也就是不刺激景氣,也不抑制景氣的立場,
實際上央行能夠在當前的氣候裡
利用貨幣政策主導、刺激景氣回春的空間也很有限。
基於如此的思維,我們認為央行升息已近尾聲的暗示,
倒不如解讀為
「以後刺激景氣的工作,應由財經部會來擔綱」。
佐證近年間物價漲風率都由於天然災害引發,
與以往因為景氣過熱迥異的事實,
我們認為台灣島上產業、經濟、資金
明顯朝向一灘死水困境發展的跡象日益明顯,
利用央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時空條件已經不再,
總統府、行政院主事者應該有所體認,
暫時讓央行不要扮演提振景氣的角色,
並務實接受兩岸關係才是決定台灣經濟榮枯的關鍵因素,
進而採取積極、有效的因應對策,
重新找回台灣經濟的春天。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五> Still believe in the monetary policy, huh? (in Eng.)
|
|
推薦0 |
|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五> Still believe the monetary policy, huh? (in Eng.)
Since this lesson is also good for the central banks worldwide, I'd like to express in English.
The news in Mandarin says:
李成太升任南朝鮮央行行長
對抗通膨的鷹派貨幣政策路線
Mr. Il, Vice President of South Korean Central bank is to be nominated to be the President and to fight inflation with spiky attitude.
How sorry it is!
The economists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those in the fields of micro- and international believe less and less in monetary police which is emphansized in the field of macro-, denoting the domestic sphere, since my article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was published here.
A latent evidence to this phenomonon is Greenspan's first visit to China at the end of his 18-year career in FED as a president. That means even Greenspan does know about the overwhelming power of my article. (I mailed to the old Guy three times to ensure his receiving.)
The new paradigm of my article in INVESTANCE, which I prefer to use this term to describe the Motion of Capital, is annihilating the effect of that policy.
Let's focus on the mission of the monetary policy firstly, that is, the domestic inflation. What does it gonna to be if the central bank raise interest? If the interests are raised, people in the state will lessen their investment and deposit their money in banks instead of the potential profit, then the economy cools down, and the prices descend, as every one knows about it in the previous times. But my disclosure of th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stakes will tell people that it is wrong to put money in the banks for there are targets of investment in- and outsides of the nation besides the low gaining of bank interests. So the capital will not return to the domestic banking system and it will go on investing or fleeing out the nation nevertheless. That means raising bank interest will NOT hold back the investing capital but slow down the monetary flow only. Unless the central banks worldwide do the same job, which is not possible for the economic situations diverse from state to state. The flow is going on and on till the Utility of international capital goes to an average range, unless there is a war or a military threatening.
But the mission of central banks does not come to it untill the actual income is gained in the pocket of the average citizens, then they will buy the final products and the their prices go up. Before the income got in the hand of consumers, they will not dare to spend it since the money is robbed economically by the hungry-like-wolves capitalists during the passed 3 decades when the doctrine of Neo-economics stands.
However the commodity prices will go down before they stand still or go up due of a competition strategy realized by all of entreprice in al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ectors. And since the price-cut strategy get its short-term effect, that is, the sales will go up but the true earning will be more or less the same among the temporally fixed set of the consumation amount due of the not-daring-to-spend, the central banks are forced to cut the bank interests instead of raising it paradoxally.
And since people in the developped nations have been robbed theoretically due of the doctrines of the Chicogo School of economics, this so-called short-term effect is hopeful in sight of more than one fisical year. However, the under-developped and developping nations get their chances to be of proseperity if they do not take the monetary doctrine so god-damned seriously. As a result of my article overspreading, we can see the stock markets of UAE, a state in the middle east, as a matter of example, went up as high as 770% according to the news. Those Arabians did thanks Chinese for clearing their knowledge in economics and making their dare to invest domestically, and the one to be blessed is ME, cathy20048!
Back to the mission. There is no need for central banks around the world to raise or descend the domestic bank interests. The global economy regain its doctrine of Laissez-faire truely. Any monetary measurement done is futile according to my fomula of the "Relative EPS". The prices will not go up thanks to the globalization, that is, the imported goods will flood out the ascending prices if any. So it is wrong to set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if any state want their domestic prices go to ceiling high. But the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such as low employment are to be noticed. So the settle-down of the fighting between the ascending domestic prices and the low employment is in the hand of the governments. However, thanks to the domestic entreprices paying taxes due to the fomula of the "Relative EPS", governments in the world is much capable to support all kind of social benefits. But if those governments trying to cut the taxes will get it, that is, worsening the national fisical statute leading to serious social conflicts. Especially, I'd like to warn the United States of such consequences for Bush Administration is doing so.
As a conclusion, the new sweep of South Korean Central Bank is, as we Chinese say, the Ear of a deaf. Any monetary interferance only jeopardizing the economic situation, confusing the markets according to my article. Any intent to make the domestic interests equal to United States is breaking the elasticity and durability of your domestic economy can bear.
Hell with the Chicago School!
ps 1
Dear Nobel Fundation:
It is your judgment to pick me up to be the Winner of Economics.
ps 2
Try to think very serious about those foreign stakes such in the stock markets of the so-called BRICs states, that are, Brazil, Russia, India and China. What will those corporations be if they get sufficient foreign funding?
More competitive to the old western giants in the same industrial sector? I will say you are right. And that will deviate an another question that it is right for the Giants to merger those companies in the BRICs states? Perhaps. But those giants still need to be downsized as well anyway for they are not so efficient in profit-gaining. The Panel of tho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ight consider much more seriously about firing those CEOs.
ps 3
The next day's AP news concerning with this articles is attached down below.
[GM Buyouts Could Result in Weaker Unions] , the micro-view of economics says it here that the domestic aquisition only weaken the entire industrial. I could not be more agree with it.
===============================================
2006.03.24 工商時報
李成太下月接掌韓國央行
蕭麗君/綜合外電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4+122006032400431,00.html
一如外界預期,南韓總統盧武鉉週四提名韓國央行副總裁李成太,接替將在本月底任期屆滿的朴昇,擔任央行總裁一職。經濟學家預期,李成太出任總裁後,基本上將蕭規曹隨,延續朴昇對抗通膨的鷹派貨幣政策路線。
在南韓國會本月稍後表決通過這項人事任命案後,李成太將於四月一日起,正式成為未來四年的韓國央行總裁。
南韓總統府在發布這項任命案的聲明中,讚揚李成太「擁有貨幣政策與總體經濟的廣泛知識,並且結合了實務經驗」。由於這項人事案公佈時,南韓債券與貨幣市場已經收市,外界預估週五開盤金融市場將有正面的回應。
擁有伊利諾斯大學經濟碩士學位的六十歲李成太,自一九六八年就在韓國央行任職。外界原本就相當看好他將是接任七十歲朴昇的最佳人選,因為與其他候選人相較,他被視為最能延續目前央行總裁的鷹派貨幣政策。
過去四年朴昇在採取合適的貨幣政策與在溝通政策上,贏得經濟學家與市場交易員的肯定。
Westpac Banking經濟學家卡洛就預期李成太在接任總裁後,將不會採取極端的改變,因此也符合金融市場的期望。儘管他將遵從朴昇路線,卡洛認為李成太未來將朝向銀根緊縮方向前進,到年底基準利率將從目前四%升至五%,以對通膨壓力先發制人,並與全球利率走升的基調一致。
============================================
On the webpage of
http://biz.yahoo.com/ap/060324/gm_industry.html?.v=2
AP
GM Buyouts Could Result in Weaker Unions
Friday March 24, 4:42 pm ET
By Dee-Ann Durbin, AP Auto Writer
GM Offer to Buy Out Workers May Lead to Weaker Unions, Higher Sticker Prices on Vehicles
DETROIT (AP) -- For a U.S. auto industry already undergoing a sea change, General Motors Corp.'s offer to buy out more than 100,000 autoworkers will only bring more upheaval that could result in weaker unions, thousands of jobless Baby Boomers and higher sticker prices on vehicles, eventually.
ADVERTISEMENT
"We're going to see major, major changes in the way vehicles are manufactured and who's going to be doing the manufacturing," said James McTevia, a Detroit-area restructuring consultant. "We haven't seen the last of it yet."
Under GM's plan -- one of the largest corporate buyouts in history -- GM is offering between $35,000 and $140,000 to 113,000 U.S. hourly workers as part of its goal of cutting 30,000 jobs by 2008. GM also will bankroll early-retirement buyouts at Delphi Corp., its former parts division and major supplier. Up to 17,000 hourly workers at Delphi could be eligible for a $35,000 payment to retire.
GM and Delphi haven't said how many workers are expected to take the deal, but JPMorgan auto analyst Himanshu Patel predicts as many as 39,000 GM workers could leave the company. McTevia said that will mean many autoworkers in their late 40s and early 50s will be retiring even though they have many productive years left.
While those workers will get pensions and health care benefits from GM, their benefits may not be as rich as they once were. GM is currently seeking federal court approval for a plan to make retirees pay more for their health care, and could continue to whittle away at those benefits in the future.
"What are these people going to do in an economy that's changing when their experience is automotive-driven?" McTevia said. "How are they going to fit into our society?"
The number of automotive retirees likely will grow. Many analysts predict similar buyouts at Ford Motor Co. and at auto suppliers who are struggling with the same high costs, fierce competition and overcapacity that plagues GM. GM lost $10.6 billion in 2005. Ford earned $2 billion, but lost $1.6 billion in its North American operations.
"I think it's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Ford says, `Me too,'" said Erich Merkle, director of automotive forecasting for the consulting firm IRN Inc.
Already this year, Ford has offered buyouts to some 15,400 workers, including 11,900 who work at former Visteon Corp. plants now under the control of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LLC, a Ford-managed company. At a plant Ford is closing in Edison, N.J., 33 percent of the 200 workers offered buyouts this year have taken them, Ford spokeswoman Marcey Evans said.
The exodus weakens the United Auto Workers, which has been watching a steady erosion of its membership for the last few decades. There were 622,000 UAW members in 2004, down from 1.6 million active members at the UAW's peak in 1970.
"They are going to have fewer people to represent in their collective bargaining, and that's going to have some effect on their negotiating ability," McTevia said.
At the same time, the ranks of nonunion autoworkers are growing, as companies like Toyota Motor Corp. and Hyundai Motor Co. expand their pres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GM's hourly U.S. workforce shrank by more than half -- or 114,800 workers -- between 1994 and 2004, Toyota's total U.S. manufacturing workforce, which includes salaried plant employees, rose 90 percent, from 11,182 to 21,225.
Sean McAlinden, chief economist with the 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 in Ann Arbor, said 35 percent of workers at auto companies and suppliers are unionized, down from nearly 65 percent in the mid-1970s.
Still, most analysts are quick to say GM's buyouts will be good for the overall industry. GM has far too much plant capacity for its shrinking market share, which has dropped from 44 percent of the U.S. market in 1980 to 26 percent last year. GM's North American plants were running at 87 percent of their total capacity last year, according to Harbour Consulting. By comparison, Toyota's plants were running at full capacity.
McAlinden said every active worker costs GM around $130,000 a year, compared to just $15,000 a year for retired workers, so the buyouts make a lot of financial sense. If GM lowers its capacity, he added, it will no longer have a glut of cars that need big discounts to sell. That will allow GM to charge slightly higher prices and lessen the pressure on other automakers to offer costly incentives, he said. Right now, incentives per vehicle can approach $4,000 or more.
Merkle added that GM had to take aggressive action because it can't sustain the kind of losses it saw last year, and that action will benefit the entire industry.
"It's a matter of time before GM files for bankruptcy if these issues aren't addressed," Merkle said.
Delphi Corp., http://www.delphi.com
General Motors Corp., http://www.gm.com
United Auto Workers, http://www.uaw.org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四>立法委員李紀珠也點出一個關鍵
|
|
推薦0 |
|
|
立法委員李紀珠也點出一個關鍵
那就是
[與大陸經貿關係]作為台灣這個經濟體
眼光朝向外部的最重要之一環
個人在前文指出
>個人從[globalization]的角度視之
>當我們把[經濟體]從總體經濟學的[國家]提高到[世界]時
>個人認為
>全球各地的經濟開發度懸殊將是經濟成長的契機
請見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一>凱因斯英靈不朽 [開場白]
台灣真的不能再[關門打手槍__自己爽]
整個世界的政經關係與共
越來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但是依據經濟建設完成的程度來看
資金除了要在同一經濟體內進行週轉
尋找資本投資的[相對]處女地
資金也要從高發展的經濟體中流出
而往獲利高潛力但是目前仍處於低發展的經濟體流動
關鍵點在於資本的[效用] Utility 自然而然趨於一致
市場機制才能確保
而使得資本效用趨於一致便是
個人所提的[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就是在解決貨幣理論在理論上的缺陷問題!
有關[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請見
>>>If you do not invest any, just ignore this.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7233&tpno=0&raid=1338855&no=3446&t=t&cate_no=0#rep1338855
目前資本的不當集中
不論是一國之內的資本市場
抑或以全球資金儲備的制高點來看
資本效用不齊的問題
以[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來看
都是極為嚴重的
更不用說
若是此一方程式再予以數理化之後的完備理論
當檢測機制更加可以數量化
屆時奔赴全球尋找高報酬機會所造成的資本流動
一如卓別林的電影淘金熱gold rush
其銳不可當
而對於台灣而言
這樣的資本衝刺
這種[新圈地運動]
首先應該是出現在大陸與美國
中台港三地以及東亞各國
更可以攜手買下美國企業
作為資本進攻全世界的戰馬
但是首先要解決經濟關係的前提__兩岸政治關係
這包括要基本教義派閉嘴
甚至不排除島內政治生態要其予以打壓
否則獨派一昧屈撓其事的結果
錯失商機不說
台灣連最後一次翻本的機會都要喪失了
本文關鍵有二
資本流動__一國之內與世界各地
大陸作為台灣資本全球化的預備階段
capital globalisation
後者意味著
任兩個國家的部分資本家進行結盟
而不是國對國的資本總體對抗
同樣地
產業之內的結盟也是反映此點
華碩華通二公司在這個層面上
就是個人所認定的榜樣
===============================
2005.08.12 中國時報
砸千金卻只能推四兩
李紀珠(作者為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為保經濟成長率達百分之四以上,政府日前再度祭出七大振興經濟方案,
其內容仍不脫公共建設支出、擴大BOT、三千億優惠房貸等。
估不論備受批評的政府支出執行率可否提升,
光看其內容,即可知又是「砸大錢,一次性,救急經濟措施」的舊思維。
尤其對照近來,政府才以財政惡化為由要求加稅之情景,
卻仍以「砸千金卻只能推四兩」的財經政策來推動經濟成長,
更突顯政府財經政策未有整體規畫,並可預見
我國財政勢將更加惡化,而經濟亦將更僵化。
近年我政府支出與經濟效益具有幾個特色:
首先,政府支出乘數效益下降;
由於我政府投資支出佔我國GDP比例非常低,
因此,單靠政府支出來帶動經濟成長的效益非常小,
而是需藉由政府投資增加,來帶動佔我國GDP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民間投資、消費及外人投資等一起成長,
才能發揮效益,亦即
政府投資需發揮的是「點火效應」。
惟近年來我政府投資多淪於選舉式思維,
既無整體規畫,亦缺乏投資效益分析,
因此,總是淪為「花千金卻只拉四兩成效」的財經政策。
其次,
政府近年高度舉債的結果,讓我國政府財政急遽惡化,
利息支出已居政府財政支出近百分之十,
二○○三年已達一百一十五億,為亞洲四小龍中最高。
而由近月餘,政府為增加稅收,提出最低稅負方案,
即使順利通過,依財政部說法,亦只能增加幾十億的稅收來看,
政府若持續再以「花大錢卻收益小」的財經措施來提振景氣,
不但將更加速我財政惡化,亦將更僵化我政府支出的彈性及經濟活力;
更何況若為維持每年這樣的刺激措施,政府將持續砸錢,
我財政受得了嗎?
因此,政府應轉換思維,
以一個能帶動經濟良性循環的「四兩撥千金」財經政策,
來取代此種「一次性」、「花千金卻只推了四兩效益」的財經政策,
方可在持續發揮經濟成長效益的同時,亦改善政府財政。
而在眾多具此種特質的財經政策措施中,
兩岸經貿關係的理順,應具有相當乘數效益。
單以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來論,
根據我國觀光協會估計,若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若以一年一百萬
(香港二○○四年,大陸總旅客一千二百二十五萬人,
其中個人旅客四百二十六萬),則每年可創造旅遊業五百億產值,
若含餐飲、零售、交通等間接效益,則有一千億以上的產值,
並可創造至少一萬人的就業;
且此效益遠高於政府投入巨大支出才增加的產值效益,
而其為與不為只在政府一念之間,無需政府太多的投入,
且此政策一旦開放後,政府不需持續性的投入,
卻可產生持續性的經濟效益。
此外,當兩岸經貿關係理順,影響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含外人投資、國內投資、國人消費等,亦將會有正面的效益。
畢竟近年來,因政府在兩岸經貿政策上之封閉及台灣經濟邊緣化的壓力下,
民間對未來信心不足,致消費趨於保守,投資僅限極少數產業,
[而外人投資亦不斷下降,今年貿易順差,更將創歷史新低,]*
(*: 這點說錯了 美國資本已經因我所提的理論而進來台灣了
[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股市投入已達歷史新高水位 未來還會繼續擴充)
出口成長亦是亞洲四小龍中最低的;
若政府能在兩岸經貿互動中,幫台灣經濟找出一個更大迴避空間,
相信有助於國人及外國人對台灣經濟信心的恢復,
而使台灣經濟走向良性循環,達成持續成長的經濟目標。
在我國財政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
政府已不再適合推出「砸千金卻只能撥四兩」的財經政策,
而應為台灣經濟找出一個更大的迴避空間。
以「投四兩卻能撥千金」的財經政策,
讓台灣經濟產生自發性良性循環的動力,方是長久之計。
===================================
後記
本日(8/13)的這則新聞
足為上文的有利註解
即>資本流動__一國之內與世界各地
==========================================
人民幣升值 60億美元湧進亞股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841544.shtml
編譯楊清順/綜合報導
據紐約時報十二日報導,
外資熱錢看好人民幣升值有利周邊國家經濟,
過去一個月已有六十億美元熱錢湧進台灣等東亞各地金融市場。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十一日的八點一○○二升值至八點○九八,
為中共七月廿一日重估人民幣幣值以來最高收盤價。
日本野村證券公司旗下的野村國際公司
分析台灣、南韓、印度、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地的外資交易資料發現,
過去一個月外資在亞洲股市投入近六十億美元。
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湧進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資金。
據美國麻州劍橋的新興市場投資組合基金研究機構說,
中共宣布人民幣升值後,投資日本以外亞洲市場的股票型基金的新投資
第一周進帳三億七千萬美元,第二周又進帳四億七千一百萬美元。
新加坡發展銀行經濟專家蔡學敏說,
人民幣升值,亞洲其他國家的貨幣相對較具競爭力。
因此,台灣和泰國這兩個電子產品出口和大陸競爭的地區
似乎會受惠於人民幣升值,南韓也一樣。
但還有一種可能。
人民幣升值,其他亞洲貨幣會同步走高,
外資在貨幣升值前買進股票,即使股價原地踏步,還是有賺。
不過,幣值攀高會抵銷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出口競爭力。
而且,有些人投資亞洲市場,幣值走高只是部分原因。
著有「美元危機」的鄧肯說,
外資激增不過是美元幣值高估造成全球資金失衡的副產品。
亞洲各國有錢就買美國公債,美國利率因為這種人為因素維持低檔,
美國人因此拚命借錢買亞洲產品,帶動亞洲出口成長。
許多經濟專家說,
外資湧入亞洲股市只是今年大買的延續而已,
外資今年買進亞股已經突破兩百億美元,
是二○○○年以來買超最多的一年。
正如鄧肯所說,
儘管外資大量流入,亞洲很多股票看來還是相對便宜,
因為公司受惠於出口成長及利率維持低檔,獲利不錯。
因此,亞股許多市場上升的動力
絕對不僅止於對人民幣升值的投機心理。
【2005/08/13 聯合報】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三> 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管中閔說的對
|
|
推薦0 |
|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三> 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管中閔說的對
有些人可能對個人前文有所誤解
而導致財政政策說法甚囂塵上
個人並未同意現在是財政政策的使用時機
而是認為
>>>財政政策施行之日在20年後
個人在前文已經指出:
> 個人所提的[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就是在解決貨幣理論此一理論缺陷問題!
>等到[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也如同貨幣理論的效用消失之日
>就是正角上場__財政政策上台之日
>個人估計在十年後
>貨幣理論與[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同歸於盡
>因為[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也只是另外一種脈搏顯示器
>二十年後財政政策以另外一種模樣登場
>即[過水拉線]__解決油價超大方案
請見系列前文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二>貨幣政策敗象已露
目前並不需要有財政政策
而是要以[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在相當層面取代貨幣政策
才是個人前文宗旨
也謝謝管先生對時局的針砭之言
提醒了社會大眾對於本文的正確認知
=====================================================
2005.08.11 中國時報
又見擴大公共投資
管中閔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index.jsp?no=3446
八月五日工商時報報導,
總統在聽取行政院「九十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簡報後認為,
為了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行政院應研議提高公共建設計畫與經濟發展支出的可能性。
總統的指示就是政策,
我們幾乎可以想像,隨之而來的就是
各部會努力編寫擴大公共投資的計畫與預算。
過去五年中,台灣經濟經歷了二千年核四停建的震盪,
二○○一年的嚴重衰退,以及二○○三年SARS的衝擊,
經濟成長的腳步一直顯得踉蹌。
在這段期間,同樣是「為了經濟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政府也曾一再推出各種增加公共支出的政策,
希望藉此創造景氣的榮景。這些政策中犖犖大者有:
預算八千一百億的「八一○○,全民啟動」,
五百八十四億的「擴大公共建設方案」,
兩百億的「擴大公共服務就業方案」,
五年五千億的「新十大建設」。
而政策與方案中的各種細項,更是琳琅滿目,無所不包。
如今有的政策人去政息,
有的早已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但還有一些方興未艾。
對於利用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以刺激景氣的作法,
經濟學家一向有仁智互見的看法,
而爭論此一政策的優劣注定徒勞無功。
但對於政治人物不能審時度勢,
動輒以擴大公共投資或支出為手段,
甚至視此種政策為促進景氣的靈丹妙藥,
這種施政思惟卻有值得討論之處。
以二○○三年為例,當時SARS肆虐台灣,百業蕭條,
多數人對於各種擴大公共支出方案遂抱持肯定的態度,
所爭論的無非是作法而已。
但去年的經濟已開始呈現好轉,
如今的經濟情勢與○三年並不相同。
作為GDP主要組成的民間消費與固定資本形成,
去年與今年均能維持一定的成長。
後者的成長並不亞於九○年代的成長幅度,
而前者的成長雖較少,但亦高於過去五年的平均。
景氣既未陷入衰退,又何必另服特效藥?
撇開台灣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不論,
今天最令人擔憂的不在內需,反而是外部因素。
一方面
石油價格持續攀高,不僅增加產業成本,也推動物價上漲,
這些都對經濟成長不利;
另一方面,
今年前七個月台灣對外出超銳減,達到歷史新低。
出超減少不僅來自進口增加,也有出口貿易衰退的因素
(如對歐貿易的劇降),這對仰賴出口貿易甚深的台灣經濟
自然又是一種警訊。但這些國際因素,
顯然並非擴大公共支出所能解決的。
除了目前推動擴大公共投資與支出的成效可疑外,
此一政策也必須付出一定代價。
由於公共支出增加將造成總需求擴張,
對於已經在上漲的物價與利率將產生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此時擴大公共投資,也將使政府的財政缺口更形惡化。
這些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長期上對經濟成長更加不利。
經濟情勢千變萬化,所以經濟政策重在能因時因地制宜,
而非不加判斷的套用或沿用。
在一九七○年代因能源危機而衰退的台灣,
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確曾經發揮了挽救衰退的作用。
然而時移勢遷,今天從內外的角度來看,
繼續擴大公共投資與支出都是一帖未能對症所胡亂開出的藥方。
過去報載台灣的醫院喜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抗藥性越來越強,
一旦病人病重時才發現所有的抗生素都已無效,而使群醫束手。
擴大公共投資與支出本也是經濟衰退時的救急手段,
如今一用再用,怎不令人擔心?
(作者為中研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
|
|
|
[貨幣政策無用論]之二>貨幣政策敗象已露
以下是美東時間八月九日下午(中原標準時間早12小時)
美國10年期國庫券收盤數據
相對應於美國聯準會所公佈的升息一碼
國庫券收盤數據不多不少
恰好下跌一碼
這是一個極為耐人尋味的現象
理由是
按照芝加哥貨幣學派的看法
當央行升降息之同時
國庫券(公債)會[等幅同向]調整
這是芝加哥學派所認為的貨幣理論[法度嚴謹]
可是昨日的情形已經不是這樣了
================================================================
10-YEAR TREASURY NOTE (^TNX) At 2:59PM ET: 43.94 0.25 (0.57%)
Index Value:43.94
Trade Time:2:59PM
ETChange: 0.25 (0.57%)
Prev Close:44.19
Open:44.18
Day's Range:43.92 - 44.3552
wk Range:3.80 - 4.69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TNX&t=1d&l=on&z=m&q=l&c=
註:
若在八月十日晚上九點半以前循此址查看
仍可看到上述數據
否則新交易日的數據將會取代上述數據
================================================================
有識者或許以
>過去五個交易日國庫券業已高漲
>如今回檔修正
來指責昨日交易情形不足訓
(如圖中八月四日尾盤疾速收高)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TNX&t=5d&l=on&z=m&q=l&c=
我的說法是
反對者若是以[長期]
一般語意下的[長期 ]
不是經濟學上 ahistoricity 的理論調整之[長期]
那也許我們可以把時間拉的更長來看:
按照支持貨幣學派者的說法
FED在過去兩年當中
已經連續升息十餘次
按此
在國庫券行情圖中
應該呈一個正斜率的走勢(利率與債券正相關)
至少是呈U字型的走勢(央行升息促使債券利息走揚)
可是在下址的兩年圖中
一直在4.0-4.5作區間震盪走勢
甚至目前出現跌勢是
前兩波高點所造成的負斜率壓力線所壓回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TNX&t=2y&l=on&z=m&q=l&c=
反之
升息應該促使股市中的金錢遊戲收斂
而造成股市呈現長期緩跌走勢(利率與股市負相關)
至少是呈倒U字型的走勢
(央行升息信用緊縮 促使原先過熱的股市緩跌)
可是在下址之圖
我們所看到的是
美國三大股市這兩年來呈獻三波段彈升
其中又以nasdaq漲幅已經高達近35%
http://finance.yahoo.com/q/bc?s=%5EIXIC&t=2y&l=on&z=l&q=l&c=%5EGSPC,%5EDJI
其中最近一次彈起點是今年四月中下旬
正是個人之前的理論廣為世人所知之刻
詳見系列前文
>>> 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備註> 前文[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 If you do not invest any, just ignore this.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7233&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結論有二
一˙如同標題[貨幣政策敗象已露]
貨幣政策緊縮(升息)將無法約制經濟過熱
換言之消費與房市將會持續緩步增溫
更尤其是明年新任的聯準會主席
是布希所任命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極端狂熱者
市場預期將此君會停止升息動作
以利共和黨資本家得遂炒作金錢遊戲
屆時更加促成消費與房市股市飛漲
反過來說
就算此君上任後
職業道德驅使他堅守利率政策
消費與房市股市難道就不飛漲了嗎?
這就進入結論二
二˙系列前文
>>> 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備註> 前文[7/21 盤中分析 相信有許多人看不懂今天的盤勢 ]
>>> If you do not invest any, just ignore this.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17233&tpno=0&no=3446&cate_no=0
依據系列前文中指出的[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全世界各股市當中
都有許多股票是低估的
個人以[相對EPS方程式]
指出這所有被低估的股票投資價值如何
同樣的計算
也可以用在銀行定存以及公債公司債
只要經此簡單計算
就會霍然發現許許多多股票的價值
是比定存或是購買公債要好上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可是一般大眾並未脫離一個迷思
就是股票漲跌問題
擔心買了又跌或是觀望還有沒有低點
其實以會計上的[沉沒成本]觀念視之
投資人在任何一個價位所買的股票
都因[相對EPS方程式]而知道其投資價值
資本獲利將會在哪個範圍當中
就算還有低點
那只是意味還有投資價值更高的價位
但是投資價值就算增加
恐怕也會是很有限
試想
[相對EPS方程式]一詞當中的[相對]
當標的物下跌之同時
作為參考的最高價股票又是如何呢?
所以不見得可以是具有更高投資價值
反而可能錯失良機
復以這種觀望
很快就會隨著一般大眾對於[相對EPS方程式]的知曉
而宣告結束
美國股市持續走揚
便是因為個人已經周告天下了
請見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no=3446&cate_no=0
結論二的第二個層面
就是本系列的宗旨
這可以分作幾個層面來討論
首先
當大家都知道了[相對EPS方程式]之後
不但知道股票價值的衡量有個齊一的標準
也都因此知道定存債券保險等等
所有金融商品的資本投資價值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 天下攘攘皆為利來]
這些被低估的股票隨即炙手可熱
股市大翻盤不說
我看也就沒什麼人願意把資金投注在定存債券保險
除非是笨蛋
於是乎整個經濟局面豁然改變
舉一例
作為此[個體經濟]層面的探討結語
那就是美國的傳產股各公司
現在不管石油價格而˙拼˙命˙殺˙低˙產品價格求現
市場競爭出現[殺斷喉]現象
將會導致產業中的版塊重組
經營優勢不足的廠家
特指未上市上櫃的中小企業工廠
將會面臨通盤瓦解
這樣的產業大地震
很快就會漂洋過海而來形成大海嘯
所以目前台灣各大小廠家
還敢把油價反映在售價之上
馬上就會招致國際市場的無情打壓
故而要買耐久財的消費者
再等幾個月就會有跳樓大拍賣可期
粗估在這兩個月之內
結論二的第三個層面
總經層面(I+C+G)
Investment+Consuming+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et al.
當年七○年代石油危機
芝加哥貨幣學派之所以能夠興起
是因為指出要降低利率
迫使資本家面臨銀行利率過低幾無獲利
而將資金提領出來做生意發財
促使經濟回到景氣
如今呢?
同樣面臨石油價格走揚的危機
可是卻要提高利率以因應
這個弔詭也算半個笑話!
復以上述石油危機的解決
是靠[降低利息]使景氣回春
表示景氣回春是貨幣政策的功勞
景氣是貨幣政策的函數
如今景氣上揚是貨幣政策的功勞嗎?
如今景氣上揚是貨幣政策的函數嗎?
降低利息使景氣回春
提升利息也使景氣回春?
這個弔詭也算另外半個笑話!
貨幣理論在此可以看出其理論缺陷
理論有效性正在土崩瓦解!
或許我們可以這麼樣地來思考:
景氣波動為統計學上時間序列函數
貨幣理論指出了
景氣波動的二元一次簡單回歸式 y=ax+b
貨幣理論所沒有指出的是
回歸方程式中
離散程度的共變數關係
而認為那是屬於一種[類生命現象]
自然而然有其生滅
(想想脈搏顯示器 心跳有無差異何在?)
這是非常可怕的無知
從生態學的角度視之
從科學的角度視之
都不能容許這樣的無知
這樣的不求甚解
就是西方對近代中國在思維層面上斥之以懶惰的原因
就是西方覺得近代中國可以取而代之
可以奴之 可以畜之 可以殺之 的理由
也同時是資產階級強力主張自由經濟的理由
因為資本家留意到
有太多的地方可以上下其手
換言之
芝加哥貨幣學派只是發明了一個脈搏顯示器
顯示了一條二元一次簡單回歸式 y=ax+b
用以周告天下
景氣波動的離散程度是否過大?
(意即景氣脈搏是否過大過速)
而不知道景氣這種[類生命現象]
自然而然有其生滅的理由何在
反而是凱因斯這個天才
在沒有人告知其有關生態學之種種
就已經知道生態學觀念下的欣欣向榮
是生命體本身的努力加上環境寬容程度的配合
個別單一生命體(經濟個體)的榮枯
並不是總體經濟所關心的
總體經濟所關心的是整個生態的榮枯
所以如何提升整個生態的榮景
塑造生機的有利條件
是凱因斯念茲在茲的命題
凱因斯理論中的[流動性陷阱]Fluidity Trap
也就是AD-AS圖中
(AD: 總合需求 AS: 總合供給)
右側的水平部分
反映在[相對EPS方程式]就是很難上衝下洗的股市行情
有關即此
凡是作股票的人大家都已經知道這個情形了
只是說很難上衝下洗的股市行情
是cathy20048的理論所為
那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
這類被低估的股票將有很強的吸收能力
專事吸收貨幣的流動性
可是因為相形之下比定存等所賺多很多
不論是進行再投資或是超額消費
而回流金融體系者少
所以景氣會繼續熱絡到不行
投資方面[Investment]
許許多多股票的價值
是比定存或是購買公債要好上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誰還要買公債公司債?
誰還要買保險?
誰還要把錢放在銀行生那麼一丁點兒的利息?
另外
當高價電子股沒人買
那是什麼局面?
當定存公司債保險等金融商品沒人買
那是什麼局面?
當作為吸收民間游資的公債沒人買
貨幣會不會暴增?
央行(FED)要不要升息?
升多少才夠?
對炒作股市的投信法人的信用壓迫又是如何排山倒海?
反之再如上文所述種種
景氣即將如何過熱?
可以預料的是
現行貨幣理論即將破產
力主資產階級自由經濟主義的中研院院士吳惠林
我倒要看看你怎麼自圓其說?!
個人所提的[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
就是在解決貨幣理論此一理論缺陷問題!
等到[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也如同貨幣理論的效用消失之日
就是正角上場__財政政策上台之日
個人估計在十年後
貨幣理論與[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同歸於盡
因為[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也只是另外一種脈搏顯示器
二十年後財政政策以另外一種模樣登場
即[過水拉線]__解決油價超大方案
請見前文
>>> 南天門元帥__周小川 大陸央行總裁 [之二]>>
[政策(算計)只要被料到 就終歸於無效]>7/24經濟日報社論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0023&tpno=0&no=3446&cate_no=0
>>> 解決油價繼續攀高的超大方策 > (系列各文)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169662&tpno=1&raid=1208568&no=3446&t=t&cate_no=0#rep1208568
消費方面[Consuming]
物價將不因油價而漲
反而逆勢下跌
至少美國已經出現這種情形
美國傳產股藍籌股(官股)
都在拼命增產
前兩天八月初
雇用人口增加27萬人
高於市場預期
工資增幅也提高0.4%
這意味的是
美國傳產股藍籌股的產業政策[P*Q]
是以P下降Q上升來維持獲利
甚至只是維持營收
連獲利都不敢追求了
這個風潮很快就會吹向全世界
至少本地的電子業已經如此改變電子成本售價
(華碩最新款筆記電腦一台賣二萬五 真是不可思議)
附帶一提的是
各家電子股
炒作股票的業外所得將會大幅縮水
甚至會出現鉅額虧損
至少是偕同炒作電子股的政府基金
都已經出現鉅額虧損(180億)
吳乃仁你這個渾帳東西
今年初為了對抗我的理論
一在宣示將要動用千餘億的政府基金進場護盤
個人一直期期以為不可
如何?
害國庫損失180億只是目前
未來還會大幅加劇!
國庫之所以損失成這樣
另外一個理由是讓泛綠政客能夠平盤以上逃脫!
[政府收支]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et al.
上面這句話已經是政府收支的虧損項目
為了解決國庫財政缺口
個人所以要用[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作兩件事
一是以EPS敦促各大公司回國報稅
賺錢要記得拿回來
更何況年初鴻海尾牙
那種[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的社會憤慨
也要靠[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來解決
鴻海尾牙盛宴無乃經營成本也
只有按照[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衡量EPS
迫使是項經營成本縮編把餅作大
當繳稅的人以及所繳額度增加
國庫虧損才會縮小
回到政府基金
政府基金若是不按照[the Relative EPS equation]操作
當然獲利少
在野黨應該督促此事
親民黨已經放出口風嚴格督察此事
不過政壇混水摸魚者眾
此事難有果斷解決之可能
(待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