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政策系列>舊文>這是什麼意味?>院政決設政府控股公司
|
瀏覽8,840|回應16|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舊文>這是什麼意味?>院政決設政府控股公司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131610&tpno=1&no=3446&cate_no=0
原位於
>>這是什麼意味?>院政決設政府控股公司
cathy20048 2004/12/28 20:20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111559&tpno=1&no=3446
=======================================
備註:
因為全球太多人想要知道我把前文乙篇 傳給了誰
>>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327310&tpno=0&no=3446&cate_no=0
所以聯合報將本網棧右上方的尋找功能取消
造成許多不便 也包括我本人在內
職是之故
我目前將各欄首文編入
>>cathy20048 所著各文總目錄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349898&tpno=0&no=3446&cate_no=0
日後還會進行分類與子目錄的建立
以及關鍵字 乃至簡介說明
一時之間還作不完
不方便在所難免
==============================
2004.12.28 中時晚報
【統管國營事業】院政決設政府控股公司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30502+132004122800834,00.html
===================================
這是什麼意味?
方便賣出國有企業的股票而已
財政困窘是最大理由
也許就是這件事
引發台股在第一季暴跌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真正的納稅重擔根本落在一般薪水階級身上 以致任何減稅的構想 聽在小老百姓耳中都是「劫貧濟富」勾當 行政院要說服小老百姓租稅公平正義可以獲得落實
|
|
推薦0 |
|
|
賦改會 & 證所稅 (3) 因為諸多稅負優惠法令的介入,很多產業實質有效稅率極低,有些富可敵國企業家繳納的稅額也極低,真正的納稅重擔根本落在一般薪水階級身上,以致任何減稅的構想,聽在小老百姓耳中,都是「劫貧濟富」勾當,蕭副總統或行政院劉院長低稅才能建立亞太金融中心的主張,首先就是要拿出證據,有效說服小老百姓租稅公平正義可以獲得落實。
================================
建立亞太金融中心應先克服的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20514+122008082100180,00.html
* 2008-08-21
* 工商時報
* 【工商社論】
針對行政院積極擘畫中的亞太金融中心構想,副總統蕭萬長日昨公開肯定與宣揚,蕭副總統甚至以愛爾蘭成功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經驗,說明低稅率是建立金融重鎮的重要關鍵,要求台灣也要改為「有競爭力的租稅環境」。我們認為,從時空條件論,發展區域金融中心的確是台灣的出路,推動之際,除了必須擁有具備競爭力的賦稅環境外,符合國際標準的人才、法令,更是不可或缺要件,政府應全面規畫,審慎執行。
依據金管會呈報行政院審核的建立亞太金融中心方案,將分資產管理中心、籌資中心、金融服務中心三大方向推動,其具體目標為:四年內金融機構所管理資產,將由目前的11.6兆元,擴增為20.6兆元,大幅增加9兆元;四年內上市櫃公司家數由目前的 1,260家,擴增為1,711家,增加450家,市值全球排名可望由目前的第19進步為第16;全球前100大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家數,可以由1家增為3家。
坦然言,雖然亞太金融中心、營運中心、籌資中心等名詞及概念,歷屆行政院都曾列為施政重點,大多數國人也都耳熟能詳,但就當前的台灣處境論,我們還認為真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因為,不管是從資源貧乏或內陸市場狹小等產銷角度,抑或節能減炭業已蔚為國際潮流的外在趨勢來看,台灣實在不適宜繼續發展製造或加工業。何況,第三產業占國內產值比高逾七成,集中資源發展金融服務產業,不但符合台灣現有的優勢,客觀上也比較具有發展空間及成功機會。
然而,不是只有台灣的領導人才知道發展金融重鎮,其他鄰近國家或地區如東京、香港、新加坡、上海、南韓都正加緊腳步推動,甚至如中東或印度洋的杜拜、孟買也都積極建設中,台灣要迎戰對手甚至脫穎而出,當然需要有好的規畫與更強的競爭條件。但必須指出,這些優勢的條件,我們或者付諸闕如或者不易張羅,政府如真確認今後數年的政策目標在於成立亞太金融中心,即必須積極規畫,建立朝野共識,讓諸多要件能夠順利完備,至少稅制、法令、人才三者,應該具備起碼的競爭力。
就賦稅環境論,我們認為說來容易,執行起來可是大有問題。眾所周知,低稅率絕對是吸引資金或企業來台的因素,蕭副總統日昨建設金融重鎮成功的關鍵也鎖定提供「有競爭力的租稅環境」。但必須指出,台灣的國民租稅負擔率只有13%上下,表面上屬於輕稅的國家,但實際上,因為諸多稅負優惠法令的介入,很多產業實質有效稅率極低,有些富可敵國企業家繳納的稅額也極低,真正的納稅重擔根本落在一般薪水階級身上,以致任何減稅的構想,聽在小老百姓耳中,都是「劫貧濟富」勾當,蕭副總統或行政院劉院長低稅才能建立亞太金融中心的主張,首先就是要拿出證據,有效說服小老百姓租稅公平正義可以獲得落實。再者,目前賦改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包括所得稅、營業稅、遺贈稅,乃至諸多租稅優惠制度正集思廣益研擬修正當中,政府領導人振振有詞的推荐、提醒、要求,採取低稅負才能成立金融中心的言論,其實對賦改會相當不尊重。
就法令言,馬政府主要政見包括政策鬆綁、法令鬆綁,其中當然包括建立金融重鎮亟需的資金管理與金融產業管理自由化的法令鬆綁,現在既然府院主張一致,國會中又擁有主導權,通過法令鬆綁應該指日可待。
就人才論,我們認為狹義的金融管理人才不缺,即使本地供應不很充裕,但只要業者出得起價錢,具備國際觀與頂尖專業知識的人才,仍然可以不太困難取得。我們其實擔心的是,整個台灣島上一般國人的外語能力、金融知識,以及國際化程度的不足,想與香港、 新加坡比賽或迎頭趕上,朝野可要好好努力一番。
|
賦改會 & 證所稅 (2)
|
|
推薦0 |
|
|
賦改會 & 證所稅 (2)
下錄新聞數則 都是與賦改會 & 證所稅相關的新聞
不須我多言 賦改會已經是個什麼玩意 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這方面 因為結論還沒出來
我這裡僅就兩點來說
首先此波股市從9300被我打下來之前
還記不記得
之前馬英九的財經打手說股市會上萬點
12000 14000都出籠了?
甚至還有人說到 20000點?
讓我們這樣想
他們要說的那麼好 說到 20000點 用意何在?
就是要散戶拼命買嘛~!
等到散戶拼命買之後
然後再用證所稅打壓行情 讓習慣於聞風而逃的散戶瘋狂殺出
然後大股東再以相對極低的價格來接
這招早就被我識破
所以我才有這篇文章來破這個詭計:
cf
馬英九的財經打手 你們以為就只有你們會作線嗎? (3)
三大法人為了挺馬英九 軋單至少 NT$ 500,000,000,000 (五千億)
https://city.udn.com/3446/2074808?tpno=0&raid=2876636&cate_no=0#rep2876636
不瞞各位
我早就於大盤上 9300 點時 就已經在這下列的文章中所指
cf
對 9300 點一路轧單到現在的股友的一點提醒
https://city.udn.com/3446/1967856?tpno=0&raid=2966231&cate_no=0#rep2966231
當時我看出大盤月KD 要作出 大中小 連三降的泡泡了
當時只有大泡泡作一半
也就是你在 http://tw.finance.yahoo.com/t/idx.php
所看到的 月K值與 月J值 的收尾處 那個尾巴是我收的
我若不收這個尾 讓行情漲到 12000-14000 甚至 20000
讓大股東倒賣來收這個尾嗎?
那還得了!? 多少散戶要燒炭自殺?
當然啦 行情上漲不是馬英九喊的
所以就算從 12000-14000 甚至 20000 跌下來
都算不得[總統套房] 那是你們活該要信馬英九的
但是行情下跌卻絕對與證所稅相關
所以這絕對要算到馬英九的頭上
重點[不是]要不要施行證所稅 重點[是]要打壓股市行情
簡單一句 [倒賣與低接]
下列新聞與社論不見此 都傻傻中計 在證所稅議題上兜圈子
君不見馬英九效陳水扁 一當選就去給資本家拜碼頭嗎?
這還看不懂嗎?
民主作為反制資本主義集中化的工具
除了是早就被陳水扁顛覆不說
馬英九[扁規馬隨][惦惦呷三碗公] 你們還要說他[道德高標準]嗎?
馬英九最近一些吃相比較不難看的修正
你當他良心發現嗎?
那是有許多人把我的批評 轉寄給總統府與行政院
他們才勉為其難 換湯不換藥地作了一點改變
迫於輿論故
總之 證所稅是個假議題
但假戲真做就會有問題 這部份文尾再談
先談完賦改會
賦改會一旦找來朱敬一
我就知道這是我與朱敬一對決的時候到了
也同時是 凱因斯學派絕地大反攻的時候到了
我已經鄭重警告過朱敬一
之所以要鄭重警告朱敬一
乃因舉世的資本家都要靠朱敬一 才能回到以往作威作服的日子
問題是
在汎芝加哥學派的群英濟濟當中 朱敬一 算哪根蔥?
多得是比他學術地位更高的人
諸如葛林斯班 與同門之其它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
都已經知道我曾大川的厲害 不敢與我唱反調了
可是朱某還想搬出其師祖 Friedman 那套失敗的稅制理論以對
我等朱敬一屁放完了之後 再來談我的稅制理論
老子我敢大聲嚷嚷就是有備而來
在此 我要肏他媽的諾貝爾獎!
瑞典已經不只一次羞辱我了
只要我沒死的太早 我發誓此生一定要給瑞典好看
最後我還是要來談談證所稅 畢竟大家關注於此
證所稅 我並不是這麼同意
更尤其這涉及了施用時機的問題
以前文[對 9300 點一路轧單到現在的股友的一點提醒]的認識為基礎
股市要回到基本面的上漲是下次的大選年(2011年)
故而我認為
證所稅是應該反映在綜所稅上 以所得總額來計算
再說
按管理經濟學所言的分項處理 其稅務成本會高到不得了 且弊端叢生
而朱敬一在此主張開徵證所稅的邪惡目的 也就是同一理由:
讓稅務成本大於稅項收入 自然使得此制崩潰
如果 證所稅 真是好法子
為何朱敬一[突然愛國] 而長此既往都不曾談過?
理由是我那廣寄天下的前文
cf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https://city.udn.com/3446/2908756?tpno=0&cate_no=0
已經造成連精熟股市的熱錢都在賠錢
換言之
這項證所稅將越來越沒有稅款收入
可是作業上卻極為繁瑣 且弊端叢生
而這就是朱敬一主張開徵證所稅的邪惡目的
Fw: JUST IGNORE THIS IF YOU and your friends or your rivals do not invest any.
一文所造成的是
資本所得趨向正規 借貸性質且保守的股利股息
否則就是以實體經濟模式的運作 靠生意作大來發大財
以往在股市詐賭 並以此豢養政客為其鷹犬的模式
都成為了明日黃花
這是為何泛綠政客現在
對於豢養他們多年的王永慶 處處不留情的理由
王永慶現在知道的是
這批只會鬧事的政客 將無助益其鞏固王氏帝國
所以現在就很小氣了
而我要在此對王永慶老先生與其他所有像樣的資本家正式發出公告
我一定會為良心作事業的資本家
排除[呷人夠夠]的政客與官吏騷擾
我並不是要像舊日的共產主義把所有人搞窮
我所知道的是
財管學上的老課題[代理問題][道德危機]一旦解決
也就是嚴厲打擊[貪腐舞弊][作威作福]的政客與官吏
不僅資本家與企業家可以安心經商
少了政客與官吏當碩鼠 當蛀蟲
所有人民的生計絕對可以大幅改善
現在我一方面正在等軍方效忠 起義來歸
另一方面我也在等資本家的善意回應
我不知道我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解決區區台灣島上的問題
我們還有因我曾大川而在巨變中的大陸 東亞與全世界要面對
我希望島內的資本家
速速認清這個因我曾大川而有的巨變
事情這樣拖著
只是令各位在全球佈局的處境更加不利
更不用說 馬上就會於年底看到的全球經濟急凍
================================
賦改會 別成了賦減會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
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80200104,00.html
* 2008-08-02
* 中國時報
* 【中時小社論】
第三次賦稅改革委員會成立沒幾天,整個
功能指標就現出了雛形,大約,賦改會結論不
出以下範圍﹕ 降低個人綜合所得稅,並且,中
低收入者降幅大一點,算是給基層民眾一個交
代;在此同時,則大降遺產贈與稅,回饋豪門
鉅富;大降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取消未
分配盈餘課稅。至於恢復課徵證所稅,可以研
究研究,但不管結論為何,政府鐵定不會做。
前兩次賦改會,都是為期兩年,慢工出細
活,先找題目,然後慢慢研究,最後才形成框
架,勾勒出改革大樣。這次賦改會不一樣,一
開始就有框架與結論,財政部已經先描好了大
樣,然後交給賦改會去上顏料著色,並且,半
年內就要交出作品。這第三次賦改會,是十足
的「速食,速成,速蓋章」賦改會。
減了一堆稅,賦改會唯一的指望,就是明
年底產升條例到期,日落降旗,廢掉減稅條文
,增加稅收。然而,這算盤未必撥得通。因為
,立法院那堆牛鬼蛇神,向來只准減稅,不准
加稅,當年獎勵投資條例,一延長再延長,等
到延無可延,非得斷頭時,卻又弄出一個促進
產業升級條例。明年,產升條例屆期,誰知道
,到時候立法院又出什麼花樣?
至於真正能增加稅收的「恢復課徵證券交
易所得稅」,財政部已經表態,對此畏如蛇蠍
,根本不敢碰。弄到最後,賦稅改革委員會,
就成了賦稅減免委員會,賦改會委員,其實應
該改稱為「賦減會委員」。
====================================
支持「垃圾袋」!反對「證所稅」?
【聯合報╱社論】
2008.08.02 03:04 am
是否應當課徵證所稅?若就賦稅改革的角度言
,應當課徵。但是,若就此議可能引發的政治
效應言,答案就可能趨於保留。
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是:一、由於馬政府的社
會信任已甚耗弱;二、由於馬政府的溝通與操
作能力不看好;三、由於客觀經濟情勢正趨低
迷;四、因此,是否課徵證所稅,已不是賦改
議題,而已然成為一個政治考驗;五、民進黨
現在雖力主不惜一切皆應課徵,但等到課徵引
發政治風暴後,民進黨一定會搖身一變成為風
暴的主力引擎。
在現況下,是否課徵證所稅,儼然已成一個民
粹議題。若能有效溝通,也許就能課徵;但若
沒有溝通與操作的能力,便不可輕試。以馬政
府如今的社會信任及操作能力,課徵證所稅確
實具有重大政治風險;但是,以台灣民眾的品
質,倘若課徵證所稅的是非曲直竟然會弄到「
有理說不清」的地步,這應當不是民眾的責任
,而主要是主政者的問題。
其實,如果民眾能夠接受「垃圾費隨袋徵收」
,就有可能接受「課徵證所稅」。一、「垃圾
袋」的核心思維是「使用者付費」,丟多少垃
圾,買多少袋子;同理,課徵證所稅的核心思
維是「有所得即應繳稅」,否則,風吹日曬的
工作者要納稅,坐在電視前看盤賺錢的人豈可
不課稅?二、反過來說,「垃圾袋」是「不使
用者(不丟垃圾)不付費」;證所稅亦規定,
若有賠損,非但不必納稅,而且可以扣抵。也
就是說,賣股票賺了超過門檻的大錢即繳稅(
小賺不課稅),股民用賺來的錢付稅;倘若出
現虧損,又可申請扣抵,減低賠累。民眾如果
能理解並支持「垃圾袋」,是否也就有可能接
受「證所稅」?答案,本來似應是正面的。
這樣的證所稅,非但對多數小戶散戶有利;就
社會公平言,也不會出現股民慘賠而政府卻仍
飽收證交稅的畸形現象。何況,賦稅改革應當
通盤檢討,所以必須注意連動效應;倘若證所
稅不能開徵,則遺贈稅應否降低即增添了考酌
因素;如此一來,整個賦稅改革的目標與邏輯
必生錯亂。
眼前所見,其實已經不只是證所稅應否開徵的
議題,更是馬政府社會信任及操作能力的考驗
。例如,「政府補貼油價」其實是一錯誤觀念
,實情是「不用油者補貼用油者」;政府如果
沒有此種溝通操作能力,那只有被「政府應補
貼油價」的所謂「主流民意」牽著鼻子走。再
如,萬安演習如果經溝通後選擇北部一個單獨
社區或區鎮進行燈火管制的演練,或許就不致
陷於今日這種「父子抬驢」的窘境。
何況,證所稅這個議題的影響,遠比油價及萬
安演習重大。不說別的,如今證所稅已經正式
納入賦改會的研究議題,將在六個月內完成報
告;問題是,誰知這「六個月」會有什麼驚濤
駭浪?也就是說,證所稅是否課徵尚未定奪,
馬政府及股票市場將先面對這「六個月」議論
未定的考驗。儼然又是一場父子騎驢的大戲,
已經鑼聲響起。
股市聞訊已連跌兩天,馬政府如今要面對的已
不是「應否課徵證所稅」的「賦改議題」,而
是先須迎對這個「六個月研究期」導致的「政
治議題」。這樣的情勢,已不能等到賦改會來
處理;而必須立即開闢社會平台,來進行溝通
。馬政府必須自問:有無能力處理這「六個月
」的「研究期」?此外,民進黨若主張開徵證
所稅,亦當剖陳利弊,以說服社會,勿將此視
作政治鬥爭的題材。
人民信任政府,就會支持政策;但政府若無溝
通能力,就得不到社會信任。如果能夠支持「
垃圾袋」,為何不能接受「證所稅」?
【2008/08/02 聯合報】
===================================
稅改豈只是經濟習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80200110,00.html
* 2008-08-02
* 中國時報
* 【江雅綺】
拜讀劉志宏教授〈賦稅改革的三角難題〉
大作,深受啟發。但筆者以為,這次賦改會的
最大問題,在於過分強調經濟學的視野,而忘
了政府存在的本質,與企業不同。
企業本質是逐利,哪裏有利差,就往哪去
。賦改會的主流意見「降低稅率以吸引資金」
的思維,也正由此而來。低稅率環境能為企業
創造更大的利差空間,從企業的本質來看,要
求政府降愈多愈好,完全符合其營利的天性。
但,企業只要賺錢就能繼續生存,政府則
必須說服人民,其統治行為具有正當性,其施
政方向具有前瞻性。如硬要套上企業語言,政
府所逐之利,應是「最多數人的極大化幸福」
,這最大化幸福,包括:社會安全與福利、自
由與人權、美好環境與文化…等各種受人民認
可的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租稅政策的討論
,不應單單僅在數字上加加減減,而應視為整
體產業政策、經濟政策與社會政策的一環。
台灣過去租稅政策,一直都以「促進經濟
發展」為名,夾帶「產業扶植」政策目標。政
府舉著「經濟發展」的大旗減免企業租稅,但
其獎勵租稅的對象,卻有高度選擇性,多為政
府大力扶植的高科技產業。吾人可以回想不久
前本島首富的婚禮,到場賓客有多少高科技產
業大老,即知政商關係是如何。而傳統產業在
過去十多年來,深受開發中國家更低廉成本、
更高資本效率的競爭所擠壓,紛紛關廠或西進
對岸,但何時等到政府租稅減免關愛的眼神?
長期以來,租稅政策以籠統的「促進經濟
發展」語言,直接包夾了特定產業政策方向,
掩蓋不同產業部門之間的資源不均,刻意忽視
企業經營者之間也有M型化的問題。但產業資
源的重分配,在這次賦改會以「經濟發展優先
」的主流意見中,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討論,似
乎「經濟發展」就等於「降稅吸引資金」,如
此的「經濟發展」,未免太過簡化。
此外這次賦改會階段性結論,也未探討此
次改革代表何種未來經濟與社福政策方向的布
局?當社會的貧富差距正逐漸惡化,全球化的
情勢使贏者和輸家差距不斷拉大,台灣財稅政
策的思考,卻一味往「削價競爭富人資金」傾
斜。其實,「減價拍賣」是一條路,提升產業
價值、經濟轉型也是一條路。就法律經濟學的
角度,「租稅公平」和「經濟發展」都是可以
被衡量的價值選項,只要有好的經濟發展模式
輔以社會政策,兩者也不必然互斥。北歐國家
可以在超高稅率之下,同時擁有亮麗的經濟果
實與社福制度,正有許多台灣可以借鏡之處。
表面上看來財稅是個經濟問題,但財稅單
位也千萬別忘了,向人民徵稅的依據來自法律
的許可,而人民之所以應該依法納稅,是因為
相信政府的施政行為,乃是衡量過憲法中各種
基本人權價值後的選擇。此次賦改會將「促進
經濟發展,實現社會公義」並列為目標,其理
由也在強化稅改的正當性,展現政府為人民追
求「極大化幸福」的決心。筆者呼籲,請賦改
會應先就未來政府的產業政策、經濟政策與社
會福利政策發展方向與社會各界討論並獲得共
識,再決定稅改的走向。(作者為英國里茲大
學法學所博士生)
====================================
恢復課徵證所稅面臨三項難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11+122008080200311,00.html
* 2008-08-02
* 工商時報
* 【工商社論】
行政院賦改會本周四決定,將復證所稅列
為第二十個稅改議題,以六個月的時間,研究
台灣開徵資本利得稅的可行性與適當時機。雖
然財政部長立即消毒,指開徵證所稅的可能性
極低,但台北股市仍受衝擊,連續兩天下跌,
表現明顯不如東亞鄰國。
在此次賦政會中,行政部門根本不想碰證
所稅議題,但學者專家基於社會公平正義考量
,尤其遺產稅減徵或免徵後若不課證所稅,稅
制對富人傾斜情況將更嚴重,因此提出復徵構
想。然而,台灣二十年前曾復徵證所稅,以失
敗收場,重創政府信譽;二十年來國內外政經
情況轉變甚大,復徵證所稅比當年更困難。
首先是國際因素。眾所周知,證所稅課徵
與否,對一國證券及金融市場發展影響至深且
鉅。在金融國際化時代,企業可選擇在全球最
有利地方掛牌上市,投資大眾也可把資金匯至
海外在預期報酬率最高地方投資。現在香港、
新加坡及中國大陸,都不課證所稅,香港 及新
加坡甚至股利及遺產都不必課稅。如果台灣復
徵證所稅,則可預見台灣股市的本益比會降低
,企業募資的成本會上升。其結果是台灣的企
業將赴海外掛牌上市,投資人則到海外買「台
股」。現今全球各地證券市場係處於高度競爭
狀態,近期大陸放寬台商在A股上市,香港及
新加坡也努力招商,台商是首要目標,香港近
兩年初次上市(IPO)金額直追紐約,在全球
排名數一數二。在如此競爭的環境中,台灣若
復徵證所稅,企業與資金出走誘因會加大。其
後果是台灣證券及金融業萎縮,政府當然也課
不到多少證所稅。因為證交所得發生在國外,
政府更難稽查,甚至連證交稅也會大減。
尤有甚者,馬政府上任後,厲行改革,想
打造台灣成為亞太金融、籌資及財富管理中心
,因此去除各項管制,包括台灣企業赴大陸投
資限制,並吸引大陸台商回台上市。行政院推
動下階段金融改革,重點放在金融稅負革新,
希望吸引國內外企業、資金及人才來台。如今
金融有關稅負減免未實現,反而大張旗鼓課徵
證所稅,則台灣欲發展成亞太金融中心的構想
將很難實現。必須指出,在經濟金融日益國際
化時代,各種生產要素跨國流通無阻,很容易
「以腳投票」規避稅負。有人稱此現象為全球
化趨勢下的「國際租稅競爭」,一國稅制與稅
率須考慮鄰國及主要競爭對手國情況,不可抱
著財政學教科書教條,純從封閉經濟觀點思考。
其次,與二十年前復徵證所稅相較,當時
的法律係給予行政部門「立法授權」,可視經
濟情況停徵證所稅或課徵,事先不需經立院同
意。但在上次復徵失敗後,立院修法,明文規
定證券交易所得免稅,因此現在若想恢復課徵
證所稅,須立院三讀修正所得稅法。如前所述
,現今行政院根本不想碰證所稅這個馬蜂窩,
因其與發展亞太金融中心的目標「背道而馳」
,就算賦改會通過提案,行政院也很可能擱置
。就算行政院提案修法,以目前政治氣氛,馬
政府民調「直直落」,且民進黨力推退稅,執
政黨立委對行政部門高度不滿,此時如何凝聚
復徵證所稅的「政治共識」與改革推進能量?
須知,台灣股票投資戶近一千萬,股民可說是
台灣最大利益(或壓力)團體,這些股民會進
場投資,主觀上都自認可望有豐厚獲利。對他
們而言,除非規定盈虧無限量互抵或降或免證
交稅作為交換,否則阻力很大。
最後的難題是課徵技術。二十年前復徵時
以失敗收場,稽徵技術無法克服為最重要關鍵
,主因是台灣人頭戶盛行,人頭文化積重難返
。欲復徵證所稅,稽徵成本極高且有擾民之虞
,稅收也不會比現有的證交稅多,後者稽徵成
本極低,一年有逾千億收入,以證交稅換證所
稅,稅收很可能不增反減。前述三項難題不解
,復徵將遙遙無期。
===================================
復徵證所稅議題掀波
曾巨威:檯面化 才有明確結果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080200295,00.html
* 2008-08-02
* 工商時報
* 【黃詩凱/台北報導】
賦稅改革委員會確定將資本利得課稅,納
入正式議題,引發各界不同意見。對此,賦改
會副召集人曾巨威認為,賦改會的研究不會受
影響,且現在已不是討論課徵與否的層次,而
是方式、時機和技術問題的綜合考量。他強調
,資本利得課稅被納入賦改會正式議題,將會
和其它十九案一般,最後一定會有明確具體方
案和決議。以下為訪問概要:
問:證所稅復徵納入賦改會議題,引發許
多爭議,這些反應,是否可能影響研究過程?
答:基本上,我認為各界的意見或討論,
甚至股市漲跌,應該不會影響賦改會研究的進
行。
當然,此議題本身引起社會的「過度」關
切,也可想見背後代表的敏感性,且不論從行
政院或財政部的角度,都可以深深感受到官員
發言小心謹慎程度。
過去官員就因考量可能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才會傾向用比較低調的方式處理,不要變成
研究議題。這種做法固然有其政治、民意面的
考量,但如果沒有變成獨立研究案,最後恐怕
不會有一個明確、具體的建議方案或者措施,
不確定性相對更高。
我認為,檯面化處理其實相對帶給民眾明
確期待的好處,如果談一談不一定會作或不一
定會有答案,是相對模糊且不確定,對股市或
民眾不一定是正面訊息。
問:資本利得特別是證所稅復徵與否,考
量關鍵究竟為何?
答:我認為,如果只是討論該不該課徵,
在理論上,沒有必要做研究。反而是如何作,
選擇時機、或者在技術條件可行性評估,這些
實施時的問題或困難,需要賦改會深入找出各
種可能性,有人說,課資本利得稅股市會崩盤
,但若繼續停留在此討論層次,將不會有任何
進展。
反之,如果能針對課徵資本利得稅的作法
和技術再探討,散戶亦能健康面對,最後才能
作成決定。個人再次強調,賦改會研究後,可
以作或不能作,都會經過成本效益分析,並將
股市可能反應及社會層面影響,納入考量,作
明確的最後建議。
============================
劉揆:復徵證所稅?沒聽說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080200296,00.html
* 2008-08-02
* 工商時報
* 【崔慈悌、黃詩凱/台北報導】
賦改會決定將證所稅列入正式議題,引發
社會質疑,政院即將復徵證所稅,但行政院長
劉兆玄昨天表示「從沒聽說這件事」,他說,
所有議題都還在討論階段,外界不應對結果設
限,應該讓賦改會有更多專業空間。
台灣股市自從馬英九當選後,已經連跌逾
2,000點,此時提出復徵證所稅的構想,是否合
宜?財政部長李述德說,如果單從此角度看,
確實不太合適。目前社會各界有人希望(復徵
)也有人不希望,「但大多數人不希望」。
劉兆玄昨天在出席行政院親子日活動時表
示,「我從來就沒有聽說這件事」。劉兆玄低
調表示,賦改會所有的議題都在討論階段,賦
改會裡有各種不同背景的成員,也會各自就其
專業提出看法,外界不應該在此時就限制賦改
會討論的議題。
至於課證所稅是否即呼應張忠謀所提的課
徵富人稅,李述德說,也不能完全這麼說,窮
人也有在買股票,「股市也有菜籃族啊」。
不過,李述德不斷強調此案「還在研究中
」,請投資大眾能理性看待。同時,不管復徵
也好不徵也好,李述德說,有很多的配套機制
需要作,所以還要作一個精緻研究,結果會是
怎麼樣,目前誰也不知道,希望投資大眾能夠
理智冷靜一些。
===============================
828 證券業要牽手護台股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01+122008080200297,00.html
* 2008-08-02
* 工商時報
* 【王中一、楊玟欣/台北報導】
行政院賦改會將討論復徵證所稅議題,沈
寂已久的證券從業人員發出怒火。業內人士計
劃發動萬人簽署,一旦復徵證所稅話題不止,
將在8月28日發動「百日反馬,牽手護台股行
動」。
除了股民及業者反對證所說外,剛上任的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表示,課徵證所稅不是不可
以,但是前提是必須有完整配套措施;證券公
會理事長黃敏助也表示,台股結構以散戶居多
,不適合課徵證所稅。
證券業者指出,民國七十七年當時財政部
長郭婉容在中秋節之後驟然執行證所稅,讓股
市連拉出19 根無量跌停(當時漲跌幅3%),
跌幅達五成,之後在股民大量利用人頭戶避稅
下,證所稅政策終告失敗;目前全球股市下滑
,通膨壓力高漲,此時討論證所稅,無疑讓股
市雪上加霜。
薛琦表示,課徵證所稅牽一髮動全身,必
須通盤考量。課徵證所稅不是yes或no的問題,
而是要去討論什麼條件之下課徵證所稅是恰當
的。薛琦表示,台股投資人對證所稅問題很敏
感,所以處理上要更小心,必須與股民充份溝
通,讓投資人清楚知道真正的影響是什麼。
黃敏助反對復徵證所稅,他說,多數散戶
特性是短線操作,很容易這個月是證券交易所
得,到下個月就變成損失,因此認定困難,加
上稽徵成本很高,因此恢復課稅不見得是好事
。
|
財經政策系列> 【中時小社論】賦改會的必修課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中時小社論】賦改會的必修課
賦改會找了朱敬一來當所謂[最高諮詢委員]
華山論劍
朱敬一儼然一副[倚天既出 誰與爭峰]的架式
我倒要看看你朱敬一怎麼改
然後我再來改你朱敬一的
你就等著看我拿不拿得出法子!
朱敬一
我們前仇至今未報
我們就在此一決生死
我們當中誰輸了 就自己半夜懸梁 如何?
你老小子倘是耍賴皮
我就誅你十族 算是前仇一起報!
========================
賦改會的必修課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70900149,00.html
* 2008-07-09
* 中國時報
* 【中時小社論】
賦改會成軍,揭露多項研討標的。很可惜,儘管研究範圍包山包海,但賦改會似乎忘了資本利得課稅。所謂「資本利得」,俗稱「不勞而獲所得」,主要是證券交易所得,以及土地交易所得,兩者現在全部免稅。
在台灣,辛勤工作薪資所得,一毛錢都跑不掉,涓涓滴滴,全都要課所得稅。然而,炒股票、炒地皮所獲鉅額暴利,卻全額免稅。這叫什麼租稅公平?這是什麼社會正義?
有人說,倘若課徵資本利得稅,就是打壓股市,摧殘房地產,有礙經濟發展。這根本是鬼扯淡,是有錢人唬弄窮人的把戲。廿年前,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連跌十九天之後,翻轉往上猛漲,一路漲到一萬兩千點。現在,台灣沒有證券交易所得稅,股市卻跌得鼻青臉腫,眼看就要跌破七千點關卡。
由此可見,課不課證所稅,與股市漲跌,沒有必然關係。
十五年前,財政部長林振國就完成所得稅法修正案,訂出寬厚免稅額,並准許交易虧損抵稅等配套措施,繞過中小散戶,有條件針對法人、炒家、大戶,恢復課徵土地交易所得稅、證券交易所得稅。可惜,全案送到行政院後,石沉大海十五年,迄今毫無音訊。
這一回,行政院成立賦改會,指東道西,說是要徹底改善稅制。真要改善稅制,總不能裝聾作啞,坐視資本利得繼續免稅吧?總不能再容許炒家大戶全額免稅,升斗小民錙銖難逃吧?
|
財經政策系列> 有關人口老化問題的〔非-常規〕解決之道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有關人口老化問題的〔非-常規〕解決之道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864452&cate_no=0#rep2864452
對於中時晚報這則報導
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全世界多數國家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想在此公布一下我的對策:
一.這個全球性問題 就其本質當然是經濟上的理由
所以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振興全球經濟
當然也就是要打倒 Myth of Scarcity
這部份已經完成一半了 至少這個世界已經回不到大蕭條的過去了
剩下來的就是我之前談的〔全球電廠〕與〔治水〕的問題
有關〔全球電廠〕與〔治水〕這部份
由於中南海對於我在全世界下政治指導棋 感到羞愧與不爽
所以必須要靠政治手段來解決
基本上以下這篇前文以及所引的相關文章就是這樣的語義:
地球科學(16-16) 從金門的小地震到中國民主 給民進黨人的一封信
https://city.udn.com/3446/1883412?tpno=0&raid=2857866&cate_no=0#rep2857866
所以這除開〔經濟決定論〕外 〔政治解決是最終解決〕
試想 放任一些抱持錯誤思想的中南海主官有絕對權威
人民還要不要活啦~!
且〔治水〕這部份 除開戈壁沙漠要變成內陸海
尚包括美國大峽谷與裏海等許多沙漠地帶也都要蓄為內陸海
才能有可能使荒野成良田 才能有可能使全球天氣異常的生存問題改變
有關美國大峽谷 請看
媲美胡佛水壩的〔大峽谷海水水壩〕未來可能會出現 (3)
一個愚蠢的不爽_美救瀕絕鮭 開壩注水入大峽谷
https://city.udn.com/3446/1615335?tpno=0&raid=2819748&cate_no=0#rep2819748
可是關鍵不在此工程
而在希拉蕊當不當得了美國總統 請見
我的偶像__希拉蕊 希望妳是第一個美國女總統 (11) 給民主黨人的公開信
https://city.udn.com/3446/1137543?tpno=0&raid=2861384&cate_no=0#rep2861384
裏海部份 則是要平安解決美國大兵回國的問題
儘管俄羅斯與伊朗已經在這件事情上動起來了 可是戰爭風險未了
所以都是政治實踐的問題
弄不起來或是這樣的工程繼續拖下去 等到人民碾轉哀嚎
屆時我們不能忍受當權者只是鞠躬道歉 拍拍屁股走人
那一切都太遲了
我們要求
有什麼不可以 有什麼放不開的 現在說!大家決定!
第二部份是有關於生育的方面
我的對策就是轉到別的層面
先不談我要談的
我不能接受大陸人口管制政策的看眼前 不看未來
他們的搞法會使得中國在總體層面經濟破產
原因還是他們所信奉的那套經濟學是錯誤的
更可惡的是 即使一再指出彼等觀念足以誤國
他們卻把心一橫 對他們的知識障死不認錯之餘
硬是掐住政策 要中國完蛋
試想 代代一胎化 那不是死路一條嗎?
未來的年輕人 一個人要養活多少長輩與子女?
所幸的是 大陸同胞還願意生孩子
所以只要政策透過我前文的政治手段而放寬
這個情形雖不是立刻有起色
但是總不是繼續壞下去
我所謂的政治手段就是
> On delivery (32) 『中國政治民主化』(28)
呼應《炎黃春秋》民主階段論的折衷辦法
https://city.udn.com/3446/1431402?tpno=0&raid=2803735&cate_no=0#rep2803735
https://city.udn.com/3446/1888673?tpno=0&raid=2836408&cate_no=0#rep2836408
而這個問題在台灣就比較大
大家都不肯生
所以我的辦法就是想辦法佔大陸便宜:
合為一國之後 讓他們生孩子 多生點
以社會福利制度來養老年化的台灣社會
當然啦
這個問題要以我從其它層面來應付
以下這篇所言只是一個初探:
曾大川會客室 雷光夏與陳冠宇 有關自由與分寸
https://city.udn.com/3446/2812605?tpno=0&raid=2859762&cate_no=0#rep2859762
即言
性觀念與宗教信仰的結合 配合文化議題
務使原子化社會那種一切為我的自愛自私
至少能轉化擴大成〔澤被子孫〕
晚期大乘在此議題上忍受了許多沒必要的斥責
卻使得人類社會生生不息 功在千秋
這方面的哲學 我會推薦尼采的著作
而這方面的宗教論述 也會在我晚年展開
末法時期已經結束
不要再抱持同登極樂的觀念
大家都去死 那是對佛教的誤解 也是對任何宗教的誤解
=============================
今日晚報 2008.05.16
養不起的未來 人口老化問題大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14+132008051601134,00.html
【台北訊】
過去多年來,世界媒體常把關注焦點放在亞洲最大經濟體日本,並稱日本是世界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但在世界媒體關注焦點之外的台灣,其實也已悄悄地步上日本老化的軌道,甚至速度有可能超過日本。根據經建會人力規劃處的人口推估,日本老人佔總人口比重從 10%增加到20%,預估將花二十四年。但台灣預計將只花二十二年,於2011年,老人將佔10%,2033年達20%。經建會人力規劃處專門委員王玲指出,若跟歐洲已經老化社會做比較,瑞典、丹麥、德國、瑞士、荷蘭、芬蘭等國,幾乎都是花五十年到八十年,才達到老化人口達20%。但是台灣,卻將在三十多年內就達到其他國家老化的程度。
加上台灣日益嚴重的少子化現象,使人口老化問題相對嚴峻,據估計,三十年後,台灣的老年人口扶養比將達百分之五十,亦即兩個工作人口就要養一個老人,是當今父母輩的三倍。
人口集體老化,部份老人人口的收入又低,加上少子化帶來的老年安養負擔,這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雙重困境,如何因應未來少子高齡化社會的挑戰,是當前台灣社會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從高齡化社會轉型為高齡社會在瑞典費時82年,在法國為114年,英國則是46年,而日本卻在短短的24年就完成轉型。台灣雖然較晚邁入高齡化社會,但是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卻非常快速,這點跟鄰近的日本極為相似。
日本的少子高齡化因應對策起步甚早且傾向長期性規劃,可算是亞洲各國的先驅。日本在1973年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但由於意識到建構少子高齡化因應對策的必要性,日本政府早在1963年,就已制定老人福利法,在ㄧ連串措施有計畫的推動下,日本已建立了獨樹一格的日本型少子高齡化對策。
瑞典向來以高薪資、高福利、高課稅聞名於世,完善的社會福利乃是建立在高稅收的基礎上,瑞典的社會保險是為了提供人民保障,以因應遭遇疾病、身心障礙及老年所帶來的財務危機,另外一個主要目標,是提供養育孩子的家庭財務上的保障,以平衡育兒家庭與未育兒家庭的財務差距,並根據國民的生命週期進行財務資源的分配。強調「幼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終」的瑞典社會保障制度,被世上許多國家奉為「福利國家」的楷模。
瑞典亦是全世界最早建立全民養老金體系的國家之一,1913年,瑞典議會通過國民年金法案,規定對所有老年人口實行沒有差別、一視同仁的養老金給付。這種具有普及性和強制性的養老金體制,保證了瑞典每一個老年公民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新的年金制度在1994年,由議會決定完成基本方向與原則,1998年時議會拍案通過,而真正實際運作是2003年。新的年金制度最主要的原因與政策就是要穩定財務狀況,而這些社會與經濟因素,給每個世代同樣收入,付同樣價錢得到同等年金的可能性,所以新年金制度的目的之一,是能讓每一世代都能繳交同樣的價錢,讓之後的世代也能有穩定的財務情形。而工作年資的總收入,可決定老人年金的多寡。
瑞典老人年金的其中一部份年金,撥入基金,由該州政府管理並且決定投資,投資國內也投資國外,不過重點是雇主付年金給州政府,州政府把其中某些比例投資在基金上,而自己可以決定那筆錢要投資在哪一筆基金上,我想我大概要付薪水的百分之十八在年金部份,其中的百分之二,就是投資在自己選擇的基金裡。
1974年瑞典開始實施父母保險制度,即給予父母雙方帶薪假期以照顧幼兒,並承諾能重回原工作崗位或類似的崗位,帶薪育兒假的時間也逐年增長。父母保險是瑞典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分,由所有雇主支付。父母保險制度和其他一些改革同時進行,正是為了確保父母雙方都能兼顧工作與育兒的雙重責任,這些改革措施包括由市府開辦托兒所,以及低齡兒童的父母可以縮減工時等。
2000年日本的人口老化達到世界最高水準,為了讓愈來愈多的日本老人可以有尊嚴地度過晚年,也為了減輕政府在低經濟成長期間的財政負擔,日本厚生勞動省在2001年開始,強迫全國開始開辦公共介護保險制度。
介護保險制度整合了先前的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兩種制度,其財源一半來自稅金,另一半來自於保費。這項制度有意降低政府所扮演的公扶助角色,鼓勵民間參與介護服務以利用民間活力,因而涵蓋了相當廣泛的社區照顧及醫療機構安養照顧等範圍;醫療保險強。調「相互扶助」、「相扶共濟」精神並促進醫療之市場化,提倡「居家服務」,讓介護服務利用者儘量待在其所熟悉的環境,落實憲法所揭櫫的「適合人性尊嚴的生活」理念。
不管是跟高福利國瑞典,或是和鼓勵互助共生的日本相比,我們似乎缺乏一個全面性規劃的?人政策。政府編?的?人??預算顯然無法回應?人的需求;對具體因應人口老化所帶來的醫療照護問題,也未有完整規劃,急待改善的問題包括仍將?人照顧的重擔放在家庭,缺乏?人的社區照顧網絡;通過?案的?人安養機構嚴重?足,照顧品質堪慮等等。
瑞典和日本的老人安養政策未必適合台灣,但是兩地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社會養老保障制度、變革贍養方式、提倡老年人發揮餘熱、積極開發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商機,是台灣迎戰社會高齡化時尚待努力的課題。
公視「國家的遠見」全系列共八集,從全球化經濟(5/8)、城市再造(5/9)、再生能源 (5/10)、教育(5/15)、人口老化(5/16)、文化創意(5/17)、農業(5/22)等面向,以全球化觀點剖析世界各國成功之關鍵 (5/23)。
【公共電視 國家的遠見系列專輯】http://www.pts.org.tw/~web03/country/index.htm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財經政策系列 (12) 【經濟日報社論】凍漲會拖垮經濟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12) 【經濟日報社論】凍漲會拖垮經濟
凍漲會拖垮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284950.shtml
2008.04.03 04:05 am
中油及台塑石化自去年11月以來,遵循浮動油價機制之緩和機制,當油價持續上漲累計達12%,即凍結油價浮動,迄今已四個月。當時設計緩和機制凍漲油價,認為國際油價大幅上漲,祇是短期現象,撐過一段時期後油價即會回跌。但四個月來國際油價不跌反漲,每桶突破100美元大關;而且根據美國能源部日前預測,今年西德州原油平均每桶價格高達94.11美元。顯然高油價是長期趨勢,油價凍漲是否合理,已成為各方極為關切的焦點。
去年凍漲油價不可否認是選舉考量,大家都認為大選落幕後會解凍,未料選後第一天上班,行政院在主管機關經濟部不知情下,斷然決定繼續凍漲到520,社會譁然。首先台塑石化不能忍受虧損,自上周六開始汽油每公升調漲2.8元,於是大家都到中油加油站加油,幾天來中油加油站汽油發油量增加三成。在售價低於成本多賣多虧的壓力下,中油董事長及經濟部長先後晉見行政院長強烈建議解凍油價,但遭拒絕,顯然看守政府要將爛攤子丟給新政府承接。
凍漲就是管制物價,在各國歷史上沒有成功的案例,最多只是短時期緩和一下物價上漲,時間一久其後患無窮;僅就凍漲油價而言,其負面影響至少下列五端:
一是惡化財政赤字;油價未能適度反映成本,連帶電價也凍漲,中油、台電兩公司虧損擴大。據經濟部估計今年該兩公司虧損將超過2,000億元,不僅信用評等降低,利息負擔亦將增加;目前政府負債已超過4兆元,國營事業的虧損,將使政府財政赤字更形惡化,國際競爭力的評比,將更下降。
二是劫貧濟富,不公平;行政院長張俊雄本周二在答復立委質詢時強調,凍漲是顧慮到整體經濟市場穩定及國家整體利益,美其名是照顧弱勢族群。但實際上,中油台電虧損造成國庫損失,等於是拿全體納稅人的錢,補貼用油、電大戶,與劫貧濟富何異,公平嗎?
三是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國內油價長期偏低,不利能源效率的提升,民進黨執政八年來,能源生產力不升反降。台灣能源生產力指數,自第二次石油危機1980年以後,持續上升,至政權輪替前的1999年達到高峰後,由於核四電廠的停建,導致2001年經濟淪為負成長,能源生產力指數大幅下滑;近年雖有回升,但仍未恢復政權輪替前水準。因而導致能源使用量大增,加以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致使能源進口負擔比率加重。台灣能源進口支出占GDP比率,自1999年的 2.5%,2007年躍升至10.1%,八年內增加三倍;能源進口負擔比率及其增幅,均較同屬能源幾全賴進口的日韓為高。而今再凍漲油電價格,不僅扭曲使用者付費原則,亦違節能政策,將使未來能源負擔更加沉重。
四是扭曲產業結構的調整;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已為世界大勢,產業亦朝向抑制能源密集度高的工業發展,台灣亦不例外。台灣高能源密集產業所消耗的能源占最終能源消耗的比重,自1979年的38.7%,一路下降至1999年的28.9%;但政權輪替後的2001年開始回升,至去年再升到36.1%。而今再凍漲油電價格,不僅違反世界大勢,更扭曲產業結構的調整,面對高油價的長期趨勢,將陷台灣產業於難以自拔之地。
五是凍漲油價一再延長,一旦預期物價上漲心理形成,其後果不堪設想。茲舉美國及台灣在19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前後,管制物價的痛苦經驗,可供參考。
美國在1970年代初期,當國際金融及糧食危機造成全球性通貨膨脹之際,美國為壓抑物價上漲,即採取「工資及物價管制」政策。初期尚有效果,當1973年 10月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暴漲四倍後,一發不可收拾,致1974年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攀高至驚人的11%,失業率高達5.6%,股價暴跌,經濟連續兩年負成長,所謂的「停滯性膨脹」降臨。而造成此一危機,除油價暴漲為罪魁禍首外,「工資與物價管制」弄巧成拙,更是雪上加霜。
再看台灣,1973年10月16日爆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上漲一倍,1974年1月油價再大幅上升,兩次油價累計上漲四倍之多。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為使老百姓能過好年,而凍漲油價三個半月,至1974年1月27日才宣布實施「穩定物價措施方案」解除管制。政府管制物價雖出自好意,但消費者明知抵擋不住,而形成物價上漲預期,開始搶購囤積物資,黑市物價亦大幅上升;當政府宣布解除管制,正式調整油電價格、運輸費率等,市場價格乘機再漲,一發不可收拾,致 1974年台灣消費者物價驚人的暴漲47.5%,當年經濟成長率亦降至光復以來的最低點1.2%。當第二次石油危機時,政府即記取教訓,採取隨進口油價上漲隨時調整國內油價政策,以達到以價制量的目的;故第二次石油危機時,台灣物價正常上漲。
現在油價凍漲已超過四個月,距520還有50天,而國際糧價再度大漲,如不能及早解除凍漲,未來50天是否會形成預期物價上漲心理,難以逆料。我們期望執政當局能從善如流,及早解凍恢復市場機制,不要重蹈覆轍,才是真正照顧全民。
【2008/04/03 經濟日報】
|
財經政策系列 (11-1) 貧富與租稅正義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11-1) 貧富與租稅正義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597482&cate_no=0#rep2597482
下錄新聞〔減稅學大陸〕
可以算是我回應本期天下雜誌的前文 第一個回答
財經政策系列(11)本期《天下》:為什麼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592569&cate_no=0#rep2592569
但是這只是其一
別的不說 以台灣十大資本家而言
過去二十年中只有三個繳過稅
這意味的就是〔減稅學大陸〕這單一招數
是不足以解決租稅正義的
這也是我承認我不懂租稅問題的理由
如同會計 當中有太多的漏洞可鑽了
但是也必須指出我那有關〔Relative EPS Equation〕的前文的功勞
我至少使上市上櫃公司的〔會計內外帳〕問題得到完全的解決
至於中小企業的〔會計內外帳〕問題
小企業可能比較困難 但是有關未上市的中大型企業
我決意要另闢〔第三級證券市場〕
使其市值得到應有的水準 並解決〔會計內外帳〕問題
〔第三級證券市場〕以台灣而言
就是將私營的所謂〔未上市股市〕搬入縣市政府來經營
除開上言所謂〔市值得到應有的水準 與 解決〔會計內外帳〕問題〕
另外對縣市政府而言 以股票交易稅挹注地方財政
並以中型企業帶動小型與微型企業活絡經濟
並解決當地就業問題與廠辦閒置問題
而這就是我將為阿諾州長解決加州財政困局中的第一招
預先在此通告
回到稅務
大陸財政部此番賦稅改革
在我看來是非常正面地回應我在此網棧的呼籲與精神所在
但是我還是要指出這個仍只是消極作法
我所要強調的仍是〔移轉性支付〕
用以健全全體人民一個基本的生活所需(溫飽問題)
與〔總體消費 C〕作為〔產出 Y〕的主要貢獻者的地位
前者特意要指出
當我們在國號指陳是〔人民共和國〕時
就是已經指出〔健全全體人民一個基本的生活所需〕
是這樣的左派人民政府的頭號大事
須知就算不在國號指陳是〔人民共和國〕時
其理亦然 況言強調是〔人民共和國〕時?
但是提高賦稅起跳基本收入
並無法涵蓋社會陰暗角落中的可憐人
他們生活上的困頓並沒有因此法而解決
所以要考慮〔移轉性支付〕的使用之道
因政府津貼而低廉的就業職能訓練輔導
是其中我認為最能積極開拓人力資源的市場化
是〔機會平等主義〕的精義
各級學校高學費政策是對〔機會平等主義〕的剝削
我認為此項的改革對人民生計緩不濟急
如果現在立即進行低廉的就業職能訓練輔導
以因應即將而有的國家經濟建設重大工程等等
光是各省就業職能訓練輔導單位延請待業中的師資
就已經在促進〔總體消費 C〕了
再如我前文所言的三篇來例舉二三事:
1. (商科)有關大學等高等院校商學院畢業生
人力投入全球證券市場與信用評等工作
撼動世界的系列前文\ 呈給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的一封信 有關財經證券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2379444&tpno=0&no=3446&cate_no=0
2.(工科)有關中職到高校土建機械科系畢業生等人力資源
給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先生的最速件__有關自來水權的問題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no=3446&aid=1615335&raid=2392011#rep2392011
3.(餐飲旅遊業部份與低階技術性工作)
實踐 勞動 與 勞工政策 (2)
呈給 習近平先生的一封信 有關設立人力海外派遣公司
https://city.udn.com/3446/2487127?tpno=0&cate_no=0
內地財政部當知這樣的〔移轉性支付〕迫切到何等地步
當然這就反過來要求稅基減免不得不考慮這項支出
所以財政部目前的良政
在程度上也有〔適合與否的問題〕
-------------------------------------------------------------
中國時報 2007.12.26
減稅學大陸
中時小社論
中共日前修正所得稅法,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原來,每月薪資超過一千六百元人民幣,須要繳所得稅,從明年元旦起,提高四百元,改成月薪超過兩千元人民幣,才須課稅。
大陸那邊,去年國民所得每人兩千美元,明年改成月薪超過兩千人民幣才課稅。如果照大陸尺寸,同比例放大,台灣這邊,去年國民所得一萬六千美元,要月薪超過一萬六千元人民幣,折合約超過六萬五千元,才要繳綜合所得稅。
換句話說,如果大陸制度擺到台灣,那麼,必須年薪超過台幣七十八萬元,才須繳所得稅。
綜合所得稅,兩岸比一比。依照台灣稅法,薪資所得減掉納稅人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之後,餘額就須繳稅。從寬再從寬,上述免稅額、扣除額加起來,不會超過台幣二十五萬元。年薪只要超過二十五萬元,就要繳稅。兩岸薪資所得者,誰的稅負比較重,經過上述比較,誰都看得出結果。
大陸之所以如此大幅度減免薪資所得者稅負,原因很簡單,經濟突飛猛進,稅收盆滿缽溢,巨幅成長,自然有本錢減稅。台灣呢?台灣也減稅,不過,減的都是豪門鉅富稅,炒股票、炒地皮,全免所得稅;營業稅拿去塞倒閉銀行狗洞;高所得者受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保護。
不管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要照顧薪資所得者福利,還真是得向大陸學一學。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財經政策系列(11)本期《天下》:為什麼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11)本期《天下》:為什麼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592569&cate_no=0#rep2592569
這方面我談了很多 學理實務都有 散見於本網棧各欄
談的比較少的是稅務上的
固然相當程度上是我不是那麼懂稅務
但我也不全然同意本期《天下》所言
因為我的重點其實不能說是〔濟貧〕
而是要協助許多陷於窮困的人 給予弱勢的他们一個〔機會平等〕
因為我太了解資產階級善用〔一文錢逼死英雄〕的賤招
以各種他人不察的方式構陷貧苦大眾
用以宰制 用以奴役
我在此保留本期《天下》所言
以待日後來談
這要點時間想一想
因為我此刻(2007.12.24)正在想的是替阿諾州長解決加州財政的困局
此刻無法回應本期《天下》所言
===========================
今日晚報 2007.12.24
為什麼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超越 貧窮線
文/莊素玉、黃亦筠 研究、製表/賴建宇【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天下》】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30501+132007122400866,00.html
在全球超極資本主義盛行風的推波助瀾下,台灣的貧富差距也日益拉大。
在台灣,窮人愈來愈多,更有許多貧窮工作人,終日辛苦打拚,也只能勉強溫飽﹔另一方面,富人卻愈來愈富有。
然而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為何貧窮工作人所賺的薪資,一毛也逃不了稅,富人卻有許多財富所得不用課稅?
我真的沒有能力再撐下去,」最近兩年由於景氣低迷,健身集團亞力山大營收由二.五億元降到八千萬元,十二月十日,亞力山大創辦人唐雅君,一度無預警宣布停業時泣訴。除了十多萬名會員權益受損之外,背後一千五百名員工一夕間失業,再加上所波及到的家人,衝擊面會更大。
在台灣,去年像亞力山大這樣關廠、歇業的廠家數,也在增加當中。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統計,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台灣公司少了約兩萬家;新設公司家數比去年同期少了一二.九%。
「全台的失業率一直在三.九%以上,台灣以前長期失業率應該是在一.五%,我們認為合理的失業率應該是二%左右,所以現在等於多二十幾萬人沒有工作,這是非常非常嚴重的事情,」前主計長、現任苗栗縣財政處長韋伯韜曾在電視媒體指出。
台灣現況 十年增加九萬人落入貧窮線以下
在台灣,窮人愈來愈多。十年間增加九萬人落入貧窮線下的生活圈。
貧窮線指的是每個月收入只有公定最低生活費以下的人口。根據內政部每年認定的最低生活標準,(每個都市依生活水準不同,而有不同的標準,如台北市約每月一四八八一元)。全台灣低於此貧窮線標準的低收入人數,從一九九八年的一二.五萬人增加到今年九月的二一.六萬人。(表一)
但有更多人雖然有工作,所得標準也在貧窮線之上,卻因為幾乎入不敷出,又無法領政府社會救助補貼,而成為「貧窮工作人」(Working Poor,意指賣力工作得要死,卻只能溫飽)。
中低收入者增加了六十四萬人
此外,近十年,這些中低收入者也增加了六十四萬人。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個人年所得二十六萬到五十萬中低所得者,一九九六年到二○○六年來從四百三十二萬增加到四百九十六萬人。
台灣從一九八○年以後所得分配就在惡化。當時五等分家庭所得差距是四.一七倍,到二○○一年達到二十七年來的高峰六.三九倍,到了二○○六年還停留在六倍。
吉尼係數是國際上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集體貧富差距的指標,台灣的吉尼係數二○○一年達到○.三五,而國際警戒值為○.四。(吉尼係數「一」代表全國財富集中於一個家庭,愈接近「○」代表貧富愈均勻)(表二)
全省都有據點的家扶基金會,協助過許多中低收入戶,以前個案多是殘障人士,「但現在好手好腳,還是掙不過天,」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部主任陳美君說。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就業輔導組組長賴樹立指出,台灣的勞動參與率維持在五七%,廣義失業率有效控制在五%上下,在勞動參與和失業率都持平的狀態下,薪資水準卻是在下降,「這是我們比較擔心的。」
原因一 全國平均薪資出現負成長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一九九○年全國平均薪資成長率為一四.五%,但一九九九年以來剩不到三%,扣掉通貨膨脹率之後,薪資甚至在二○○二、二○○五出現負成長。(表三)而今年九到十一月,台灣的通貨膨脹率更以四.四%居亞洲四小龍之冠。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從一九九七到二○○六年,台灣受雇人口總薪資報酬佔當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從四九.四%下降到四五.六%,十年間降了近四%。
相較之下,代表利息、地租、企業利潤的營業盈餘的比重逐年攀升。主計處統計,GDP分給「營業盈餘」,主要是企業獲利這塊,十年來從三三%上升到二○○六年三五%,勞工分得的經濟成長的果實變少。(表四)
前經建會副主委葉萬安曾分析,勞動報酬佔GDP比重下降,營業盈餘佔GDP比重卻提高,代表台灣社會「用錢賺錢容易,用勞力賺錢難」。
「台灣今天就是這樣,高附加價值的工作沒那麼多,低附加價值的工作都跑出去了,」前經濟部次長尹啟銘說。
對多數人而言,近十年來所得成長如一灘死水,窮人變多了,國內消費力道也跟著弱了。
台灣人的消費實力大減。從台北的亞力山大、中興百貨一度宣布即將歇業,到台灣南端的街頭上──無論是在台南市最熱鬧的中正路,還是高雄市最熱鬧的中華路,一張張「租、租、租」張貼在已經歇業的三角窗店面。
租租租、售售售
消費信心也急速下降。萬事達卡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消費者是十三個亞太市場中,消費信心最低的國家,以一百分為滿分,台灣的消費者信心只有二九.六,第一名的越南高達九四.三。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今年十一月調查也指出,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跌到六三.三點,創下二○○一年十二月以來的新低。(表五)
經濟成長的目的主要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水準和消費水平。但根據主計處統計,一九九七年到二○○二年間,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率為二五%,但是二○○二年至二○○七年間,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成長了一九%,消費日趨保守。
消費愈來愈保守就連台北市最熱鬧的仁愛路三段的珠寶店老闆也明顯感覺到最近一、兩年上門的客人明顯變少。他的一位主顧客還告訴他,「錢都放在香港。」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十二月一日在中華經濟研究院一場研討會指出,透過私人銀行把錢匯到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資金累計高達四.六兆台幣。
原因二 超極資本主義盛行
「窮人愈來愈多,眼看著一個國家就是一邊一國,就是『富人國』與『窮人國』,政府束手無策,因為政策都是短線操作,」對國土買賣有深入研究的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楊重信批評。
貧富差距愈拉愈大,主要是因為超極資本主義盛行全球,愈演愈烈,使得一些手上沒有掌握技術的人,愈來愈窮,成為社會上的弱勢份子。
經建會主委何美玥指出,知識經濟時代本來就是用錢去賺錢,所以時代走到這裡,貧富差距本來就會被拉開,「台灣還算好,跟其他國家來比,用家計五等份來分,日本我最近看到是六.六,新加坡是三十一,台灣則是六.○一。」
美國《新聞週刊》指出,貧富差距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特別是發生在大力擁抱資本主義的新興市場地區,像是中、印、巴西、蘇俄等國。
「掌握教育、技能、人脈網絡,全球前一○到二○%的人,正將後段的人遠遠甩開,」《超極資本主義》(Supercapitalism)作者羅伯瑞許(Robert Reich)指出,「如果你受良好教育,有好的人脈,那全球經濟將給你前所未有的大市場。」
全球化讓金流、人流、物流、資訊流流動更為迅速,經濟、市場更自由化。貧富差距成為全球化下的副產品。
台灣也在全球化風潮中,窮人變多,但也誕生不少富豪。根據美林證券亞太財富報告,二○○六年台灣擁有資產一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裕人士有六萬六千人,比二○○五年成長一一.九%,平均資產為三百三十萬美元,財富總值近二千二百億美元。
根據《環球透視機構》統計,即便二○○六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四.九%,高於世界三.九%的平均值,但一般民眾卻感受不到。
「過去六年消費者物價增加了五.三%,我們六年來實質薪資只漲了二.九%,你說老百姓怎麼感受得到?」前金融研訓院院長,現任世新大學經濟系教授薛琦直言。
許多新興經濟國家力行超極資本主義,擁抱自由市場競爭的國家,執政者無法有效使出正確的決策,以減低弱勢薪資階級,承受全球化衝擊的力道。
美國《新聞週刊》認為,全球化及知識經濟固然造成貧富差距,但最主要的因素來自於政府過於市場導向以及向右傾斜的政策。
原因三 稅賦政策對富豪有利
「累進稅率沒有增加稅基,私有化政策讓國家財產落入少數私人手中,」美國《新聞週刊》說出全球盛行超極資本主義之後的結果。
台灣也是一樣。稅賦政策也是對薪資階級不利,對富豪有利。
高科技廠商享有五年免稅
為了支撐出口,政府特別扶植以出口為導向的高科技產業,在租稅上給予優惠。
譬如一九六○年到一九九○年的獎勵投資條例,之後是一九九一年開始實施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高科技廠商在研發、自動化、人才培育等項目可享有營所稅抵減,被列為重要策略性產業,享有五年免稅。因為如此的政策,少收的稅收,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指出,高達一千兩百億,約相當於一%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而一向以來,因為選舉文化、政商結合緊密,「政府不管藍綠,始終沒有對富人課該課的稅,」一名觀察家說。
孫克難也指出,貧窮線以下的人非但不應課稅,還要給他社會補助。但按照國民所得帳來看,勞動所得跟非勞動所得應該是六比四,整個國民所得帳裡頭,勞動所得就是薪資,非勞動所得就是地租、利息、利潤。
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二○○四年統計顯示,薪資所得佔綜合所得中的七五%,綜合所得包括十大類所得,如營利事業所得、執業所得、權利金、財產交易所得、股利所得、機會中獎所得、租賃所得、薪資所得等。
孫克難指出,這表示其他所得不是免稅,就是逃漏掉,稅基被侵蝕了,所以薪資所得比例便高。因為非勞動所得可以減免稅,不納入課稅所得總額裡,所以勞動所得(即薪資所得)是七.五比二.五(非勞動所得)。
薪資階級 稅一毛都逃不掉
「所以打著綜合所得稅的名號,其實是薪資所得稅,」孫克難說,「這些薪資階級所得來源主要是薪資,課的稅一毛都跑不掉。」
另一方面,富人稅如土地交易所得、資本利得卻課不到稅。
根據行政院經建會《二○○七年台灣統計手冊》的資料顯示,台灣的稅收結構,來自於所得稅(綜合所得稅與營所稅)的比重變重,從一九九六年到二○○六年,十年間從二八.七%上升到四○.四%,其他的稅收來源則愈來愈少,像營業稅從一八.一%降到一四.八%,土地稅從一三.二%降到八.二%。
富人的財富所得大半來自資本利得與土地房屋交易利息,最近三年來,買賣土地房子所賺得的高額不動產獲利,所課的稅也很低。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二○○八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一九九八年總所得五百萬以上卻不用繳稅的有十二戶(全台共一二七九八戶),到了二○○二年不用繳稅的增為三四八戶(全台共一一二○五戶),二○○三年增為五五八戶不用繳稅(全台共一○ 五○四戶)。需納稅的總戶數年年減少,但總計年所得五百萬以上,無須繳稅的戶數,比一九九八年成長四十六倍。
股票、土地交易所得難課稅
「你會發現富人財富累積,多從非勞動的資本利得而來,這些幾乎都課不到稅,」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許祺昌分析。
楊重信指出,像許多富人喜歡買不動產。在台灣,買房子課地價稅是按照土地公告現值來課稅,「但公告現值平均不到市價的五成,差距非常大,」他說。
譬如今年初,一名富豪在信義計劃區買了一戶一億五千萬的豪宅,年底以兩億轉手賣掉。但因同一個年度土地公告現值沒變,所以土地增值稅免繳,他只須以房屋出售時的房屋評定價格的二五%認列財產交易所得稅,之後再併入綜合所得稅中課四○%。假如房屋出售時的評定價格是兩千萬,財產交易所得稅是兩百萬,加上土增稅免繳,「光這筆不動產買賣就現賺超過四千萬,」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營運長郭宗銘直言,「土地交易所得,根本就是造成台灣租稅不公的毒瘤。」
另外,富人累積財富的另一塊大餅就是來自資本利得,這是造成租稅不公的另一顆大毒瘤。
台灣只課千分之三的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所賺的資本利得則不課稅(指上市櫃及興櫃股票),年終股票分紅只按十元面額課稅。
「財力雄厚的人,證券交易所得多,卻和菜籃族一樣繳千分之三的稅,合理嗎?」郭宗銘說。
孫克難指出,台灣租稅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公平、不適足,而且無效率,但是「政府要做到有效率、不貪污,人民才願意繳稅。」
針對稅制的兩顆毒瘤,一九九二年前財政部長王建?原本打算課徵土地交易所得稅;更早,一九八八年前財政部長郭婉蓉則宣布要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他們知道這是稅制不公之處,但一碰就下台。「可見我們政商關係、財團、富人對政策的影響力有多大,」前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堦說。
美國股神巴菲特之前對小布希政府嗆聲,「我應該繳更多稅。」他痛批美國稅制不公,過度傾富。美國國稅局曾統計,二○○五年,美國前五%富人的所得,佔全國比重達二一.二%,創下戰後六十年新高,貧富差距明顯變大。
稅收不夠,政府赤字達四兆
由於很多富人稅收不到,勞動所得者加薪幅度低,使得政府每年支出,光靠收稅,也難補平,財政赤字高達三、四千億元,累計赤字已逼近四兆。孫克難指出,如再加上隱藏性財政赤字,如一些該徵收的公共設施預定地還沒有錢徵收,也高達十兆,總共加起來約十四兆的財政赤字。
因此,台灣國民所繳的稅,只佔國民生產毛額的一三%(也就是所謂的租稅負擔率)。(表六、表七)
「政府支出佔GDP一八.八%,稅收才佔一三%,稅收根本不夠支出政府的花費,」孫克難說。
財政困難,就開始賣國土。根據國有財產局年報,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六年,總共售出超過三千公頃的土地。這相當於一一五座大安森林公園。
「政府因為太重視『政商關係』,以至於走到一個極端資本主義。極端資本主義就是讓少數有錢人控制大眾,極度重視效率,而忽略公平,」文化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柏雲昌說。
長遠的衝擊 窮人永無翻身之日
由於稅制過度有利富豪,將來所影響的不只是財富不均,也會教育不均,日後的窮人很難像阿扁總統一樣,由三級貧戶考上台大。「所得貧窮者與知識貧窮者都綁在一起了,」立委李紀珠說。
根據家扶基金會二○○四年的調查,台灣每五個貧窮家庭,便有一個家庭因為無法提供第二代足夠的經濟及教育資源,而陷入二代「貧窮循環」中。
事實上,政府在教育的投資上未增加,因此比較有資源的富人更有機會接觸多元知識。
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曾經分析台大學生來自何處,發現:在一九九七到二○○○年間,三.○六%的台北市人口和六.一%的台北市高級區大安區人口成為台大學生,遠高於全國平均的○.八九%,台東縣則只有○.一九%上台大。此外,八二%的台大學生來自全國前二十所明星高中,「受大學教育機會的篩選過程,在高中階段就已開始,」駱明慶曾指出。
未來的國度
十多年前,楊重信和劉泰英、薛琦到菲律賓開國際商會的年會時,一起去參觀馬尼拉的華人高級社區。
社區裡有一條專屬道路進去,層層關卡,裡頭有私人停機坪,連華裔富豪的家族墳墓都蓋得像樓房別墅,「我衝擊很深,連死人都住別墅,家族偶爾還一起聚在墳墓樓房的客廳打打麻將,」楊重信對那種奢華記憶深刻,「一邊不遠的郊外,就是窮人住的社區,小孩沒穿衣服,這就是M型社會。」任誰也不願意看到台灣的二十年後會如此。
改革稅制,縮短貧富差距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對賦稅的建議:
一、將促產條例落日,可因此多收一千兩百億元的稅收。
二、促產落日之後,所有企業可以因營所稅由二五%降至一七.五%而得利。將營所稅降到和香港一樣的稅賦國家,有助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將薪資扣除額由七萬八千元提高到十二至十五萬左右,造福廣大中產階級,政府因此損失的稅基大概四十三億左右。
讓貧窮小孩藉教育脫貧
根據教育部統計,政府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率由一九九○年的六.四七%,到二○○一降至六.○九%,二○○六年再降至五.七六%。
台灣每個人的分得的公共教育支出,遠低於香港和新加坡。
根據《二○○七年IMD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人年均教育支出約六六七.八美元,比香港一○一七.九美元,新加坡的八四四.四美元低許多。(表八)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是得到知識的基礎。然而,貧窮會延緩孩子的教育吸收力。
家福基金會去年調查,低收入戶中經濟貧窮的孩子,因為沒有錢上幼稚園,在語言的溝通上,有遲緩發展的現象,超過三成六經濟弱勢兒童,在語言與溝通發展上出現發展遲緩問題,比例是北高兒童語言發展遲緩比例的七倍。
未來如何讓貧窮小孩藉由教育脫貧,一名關心教育的人士指出,政府必須再投資預算在教育上。
簡錫堦:稅制改革,精神要學瑞典
台灣在稅制改革上,精神上要學瑞典。因為瑞典創造一個價值,就是「公民互助」,他們才願意繳那麼多稅!
互助是他們福利國家基本的教育。他們從小享受國家的福利,從小就有兒童津貼,有排富條款。讀書全部免費,讀到博士大學都免費,窮人家不用擔心,小孩生下就是國家社會共同照顧,而不是丟給家庭。從育兒托育,到老年照護都是政府投資照護,所以他們稅很重。
瑞典課稅很重,四○%到五○%,甚至更高。遺產稅到五五%以上,因為政府不貪污,透明化,所以人民願意繳稅。譬如一九九五年的那位女副總理莎林,她為了方便,用公家卡片去買自己的小東西,換算成台幣只有一千元左右,而且她最後也還錢給國庫,但是這樣也不行,因為公私不分因此下台。這就是國家的誠信,每個公家人物都受到這樣嚴格的監督,所以你就肯繳稅,因為稅都用在人民身上,每個人都享受到,而不是只有少數人。
我以前做工運時,人家都笑我腦袋在夢想瑞典。都說瑞典社會福利作成這樣,一定會垮,二十年前已經在說會垮,瑞典那麼重的稅,企業人民會跑到歐盟其他國家,但是沒有,因為這是瑞典國家基本的價值。
所有唱衰瑞典的,都沒有成功。就連政黨輪替了,新政黨也不敢改變,他不敢取消原本的老人津貼還有兒童津貼,只刪減了部份失業津貼,因為要鼓勵就業。瑞典的就業率有七六%,台灣只有五七%。
瑞典政府的政策就是人人就業,政府才有稅收,才會是一個善性循環。小孩就是政府幫忙照護,你可以安心工作,婦女懷孕,企業不能任意解雇,要保障婦女工作權。生產後小孩國家照護,回來工作,企業也不會減薪。
所以瑞典人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奮鬥,不會只想找個好工作賺錢。瑞典人投入國際志工的人很多,到巴勒斯坦、北愛爾蘭、以色列等,父母都鼓勵孩子為世界貢獻。
瑞典捐了GDP的一%,換成台灣就是捐助一千一百億,給聯合國作全球抗暖化、貧窮地區照護、防治愛滋病這些。人家國家就是這樣,思考的是在國際上的貢獻,不像我們陷入藍與綠的爭論。(黃亦筠採訪整理)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本期《天下》】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財經政策系列(10) 遺產稅> 如是我云 不可減 採單一稅率 50% 貧富一體適用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10) 遺產稅> 如是我云 不可減 採單一稅率 50% 貧富一體適用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494299&cate_no=0#rep2494299
如是我云
不可減
採單一稅率 50%
貧富一體適用
至於有關稅收的用法 請參考
生老病死 衣食住行育樂 一切由公家來照顧
On the futilit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XIV>
棄兒與稅率__凱因斯經濟學對政府職能的理解
中文版[投資股市 千萬小心]__如何審慎面對美國次級房貸風暴
誰搞所得稅減稅
我一定視其為我終身最大讎寇
必誅其九族
===============================
今日晚報 2007.11.08
謝開遺產稅10%支票 何志欽堅持漸進調降
【中時電子報邱慧雯/台北報導】
民進黨總統提名人謝長廷日前曾開出選舉支票,表示未來遺產稅最高稅率,將從目前的50%降至 10%,財政部長何志欽今(八)日於立院財委會表示,遺產稅的調降宜採漸進式,財政部規劃先與所得稅率最高40%一致,待二○○九年配合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以及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賦後,再朝20%的調降目標前進。
今日財委會上,民進黨謝系立委高建智主張,目前國內遺產稅率過高,等於要民眾往生就將財產「充公」,變相鼓勵人們生前不用太打拚,以免多數財產都拿去繳交遺產稅。同時,不少鉅富以生前規劃的方式,避掉龐大遺產稅,與其如此,不如讓制度光明磊落,因此他主張將目前遺產稅降至10%。
何志欽回應說,此事涉及財產移轉公平問題,財政部早在檢討及修正相關法案。他強調,遺產稅的調降宜採漸進式,首先將與所得稅掛勾,將目前遺產稅稅率最高50%調降至40%,之後再配合促產條例落日及海外所得納入最低稅賦,做出相關調整。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財經政策系列 (9)> 財政 租稅 物價 >財經型式的政治問題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9)> 財政 租稅 物價 >財經型式的政治問題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1&raid=2440437&cate_no=0#rep2440437
在其近著中明白表示,
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人的財富不是來自於努力工作,
而是來自於運氣與機會的偶然掌握。
對於現有的財團而言,
他們更可能從大規模風險分散中獲利、或是在全球金錢遊戲中取得先行優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李茲(J. E. Stiglitz)
正由於許多財富累積並非來自於人的努力, 所以史氏主張以更激進的方式對有錢人課稅。
上語來自本日中國時報社論結論部份 我完全支持
而且此社論來自中時體認到我的發狠是正義之聲 是[法怒]
所以鳴鼓攻之
但是中國時報社論所未看出的是
社論所言只是講爽的 在這種資產階級社會的民主
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務
民進黨為何亂開政見支票?
之前是為了找個名目搞錢來中飽私囊 酬庸龍套角色
現在是眼見即將下台
想盡辦法弄到國民黨執政時沒有預算可用
狗屁倒灶的政黨民主
給這種台客低劣人種搞 你還想要指望什麼?
哪個黨不是台客主導?
我此處敬告泛紫聯盟
一個更簡單的方式
把所有提案的官員與通過的立委名單以及證據收集妥當
日後我做了特首 我誅他九族 連他們家的貓狗寵物都得宰
一定要進行低劣人種滅絕計劃
逃到美國?
只要美國不交出人來
我保證 Al-Jihadists 在美國再三發作!
其次
經過我這兩年的全球寄送
許多人終於體會物價上漲
根本就是資產階級的囤積居奇
什麼狗屁經濟學理論在物價上漲這方面所言
都是胡扯!
以果菜市場為例
載貨去果菜市場拍賣蔬果的人
哪個不知道官員勾結黑道?
為何不抓?
警察局 調查局 乃至 憲兵隊 等等
哪個地方沒打點?
中低階的官警憲 誰能不收?
上面要紅包 同儕要外快 上下交征利
誰不收 誰就準備學尹清楓去外海學游泳!
我的對策是兩方面的
一是股市沒得炒
廠商乖乖繳稅 增產報國
至於本文所錄三則內容就是資產階級我前文的反制
所以第二是我的憲法版本 很多版本的
我要做到的是
即使我沒有成為特首 國家領導人的情況
抑或是我作了領導人之後翹辮子了
社會乃至這個世界 這類種種有機系統
也能夠以自力進行問題檢出與狀況處理的能力
這是我把財經的問題以政治方式來進行表述的原因
因為這個問題的[根本]是資產階級這批亂源
財經只是其出現的[型式]
所以列寧是這樣理解馬克思之語[政治解決是最終解決]
馬克思當初之語[政治解決是最終解決]
就我的理解而言
針對的是[社會效用]齊一化的條件下所進行的選項工作
一個更耳熟能詳的說法就是
[社會效用]齊一化條件下的[無異曲線]
其上的[出相點](outcome)的確實坐標點
之所以是總合性質的經濟學型式表述
就是因為我們若針對每個獨立體的管理
將使得管理成本爆增到社會體系無法支付的地步
(這是我反對英國功利主義的微觀論的理由
德國的 Jürgen Habermas 引用功利主義的微觀論以濟本國國學之不足
卻不見英美哲學思維之所窮
可謂[智者千慮 必有一失] 而 [失之毫釐 差之千里]
簡言之 偉大的人 犯偉大的錯
儘管我們針對每個獨立體的管理
將使得管理成本爆增到社會體系無法支付的地步
但是我的憲法版本
已經使得管理的技術性與成本節省為之可行
也就是擴大每個構成單位的權限
對同一體系的其他構成單位的內部事務進行規範
這當中最最重要的是
密室政治的不法與敗德很容易走漏
這是最令道貌岸然的大小資產階級心生畏懼之處
其次
假如暗盤是必須的 那也必須經過法制化的默許
社會權力不是私權力 不可以是官員民代的[任我行]
最後
本文所錄第三篇所言的
五等分位家庭的消費結構編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這種管理經濟學的觀念也是值得採行的
補一句話
我昨天因故去台北市一趟
辦完事後
在南京東路 民生東路 敦化北路 中山北路 松江路 民權東路 長春路
繞了兩三個小時
多少店家還是以[正式錄用後]95元起薪
幹伊娘
勞委會 台北市勞工局還在吃大便啊!
給我抓!
立法院與台北市議會給我立法
懲罰性罰金一千倍
少給一塊錢薪水 罰一千!
=========================================================
中國時報 2007.10.05
給官員補上一堂「租稅正義」的課
中時社論
在過去幾個月,朝野政客都沉迷在一片「減稅」的迷思中。不但遺產及贈與稅要降、一生一屋土增稅 要降、個人綜所稅的寬減額扣除額要放寬,甚至傳出政府將以第三次賦稅改革之名,再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大幅降低。對於這些官僚政客的減稅症候群,國內財政學者早已提出稅收不足的警告;這是國家租稅「收入面」的憂慮。
日前,本報「台灣希望」專題更以詳細數據,佐證政府在各項公共支付之浪費、浮濫、短視、欠缺規畫,這是國家租稅「支出面」的憂慮。其實,財政的收入面與支出面是互相關聯的;任何片面的解決,都將產生重大的扭曲。在此非常有必要對當前台灣的財政困 境,給台面上的官僚政客補上一堂「租稅正義」課。
在財政學理論中,關於納稅人對於繳納租稅順從度的討論,概稱為租稅遵循理論。一般而言,租稅遵 循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其一是檢視個人逃漏稅的動機、誘因、情境、手法等細節,作為政府防堵逃漏稅的手段。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可能採取虛設行號、漏開發票、浮報成本等手段,於是稅捐稽徵機關就設計種種勾稽查核的辦法、或是電腦調卷的程式,讓逃漏稅的個案無所遁形。一般而言,基層稅務出身的官員比較會從這 樣的技術面角度出發,加強租稅稽查。但在實務上,這種「抓漏」技巧的改善總是有其極限,能夠改革的租稅遵循,也難有重大突破。
第二類有關租稅遵循的討論,則不是從租稅的角度切入,而是從支出面探討。在概念上,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的,故政府向人民收稅,其目的當然是要從建設支出提升人民福祉。北歐社福國家的租稅負擔率動輒達其GDP的百分之五十,但是這些政府對於醫療、安養、失業、就學等公共支出的規畫良好,因此即使租稅負擔重,人民多少也能體會政府的服務品質,而在權衡之下,也就有比較高的租稅遵循意願。因此,影響個人 租稅遵循的最重要因素,未必在於稅負本身,卻可能在於政府「有沒有將稅收花在刀口上」。如果政府收了人民的稅收,卻只是用來蓋蚊子館、賠核四違約金、紓困呆帳大戶、圖利二次金改財團、補貼大戶油電價,那麼人民心中一定是一百萬個訐譙;就算台灣租稅負擔率不高,大家繳稅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整體的租稅遵循意 願也就自然偏低。
台灣的政客似乎總是有低估選民智慧的傾向。他們以為,只要蓋機場,當地居民就會爽,只要發一發 老農津貼,老農選票就會自然湧現;只要選前以「一周一利多」之名胡亂燒鈔票,就能帶起經濟頹勢。但是本報民調清楚顯示,台灣人民的智慧遠超過政客的想像。 在一千多人的抽樣調查中,有五成六受訪者認為政府是在浪費稅收、有六成六人民認為基本工資調漲與老農津貼提高都只是選舉花招;更僅有二成的人民認為所謂的金融改革真的是為了「提升金融競爭力」。這樣清楚明白的民意,對那些當朝政客而言,難道不該有一些警惕作用嗎?
由於政府施政績效不佳、亂花經費,基礎建設空轉,造成台灣投資環境欠佳、企業出走、新股票上市停滯;但是我們的財金官員卻不能分辨事情的因果,硬要從減稅的角度亂開藥方,以為減免了遺產贈與稅、營所稅、土增稅、所得稅,台灣經濟就能振衰起敝。這樣的觀點不但沒有判斷力、更有配合黨派選舉操作的嫌疑,令財政學者難以茍同。
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李茲(J. E. Stiglitz)在其近著中明白表示,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時代,許多人的財富不是來自於努力工作,而是來自於運氣與機會的偶然掌握。對於現有的財團而言,他們更可能從大規模風險分散中獲利、或是在全球金錢遊戲中取得先行優勢。正由於許多財富累積並非來自於人的努力,所以史氏主張以更激進的方式對有錢人課稅。史式的論點是觀察實際、理解簡單租稅學理的自然推論,卑之無甚高論。遺憾的是,我們的政府官員,卻還是一頭埋在降低遺贈稅、營所稅的沙丘中,完全不 理解外界潮流。財經首長對租稅正義的理解若此,人民除了怨嘆,恐怕就只剩下一張選票做制裁了。
===============================================================
工商時報2007.10.05
對民間稅改聯盟的支持與期許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11+122007100500553,00.html
【工商社論】
我們在上周呼籲所有正視稅制公平與關心社 會正義的民間團體,挺身而出成立「稅改聯盟」,藉以喚醒一般民眾對稅改的關注並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功能。經此登高一呼,果真立即產生效果,日昨一群曾經組 成「泛紫聯盟」代表社會弱勢發聲的民間團體,再次重行集中力量成立了為維護租稅公平的「稅改聯盟」。我們欣喜於所提出的主張受到了社會的重視與回響,更感 動於這些民間團體關心國家財政與社會公義的用心與實踐。原來的泛紫聯盟成效顯著,為弱勢與貧窮者爭取了許多權益,但社會上特權與既得利益者的掠奪行為卻始 終未曾稍歇,政商與金權掛勾的現象反而更為猖獗,尤其是立委與總統選舉即將到來,我們預計這種利益結合與交換的不當情事必益為增加,從而將對社會的公平正 義形成莫大的威脅。稅改聯盟的成立固然適得其時,但其所承擔的使命與任務的困難度則遠比泛紫聯盟為甚百倍。
這次參加稅改聯盟的團體數目遠比原來泛紫聯盟的組成還多,表示民間組織對於這幾年租稅優惠過度 傾斜於有錢人的不公平現象,不但深有同感且已然無法忍受。泛紫聯盟曾經為我國稅改創立不少典範與貢獻,它發起過我國租稅史上第一次的全民抗稅運動,一方面 抗拒繳納不合理的稅負,另一方面更對政府浪費無效的開支表達不滿,申請退還所繳的稅款。其所組成的「抗稅烈士」迄今仍然在與國稅局打行政救濟官司,未來甚 至有可能走向申請大法官釋憲的層次。此外,它還邀集實務界的律師與法學專家等主動提出「納稅人權利保護法」,為所有的納稅者爭取基本的權利保障,引起財政 部的關注並被迫從事積極的修法改革。最值得稱道的是,配合本報社論對我國採行最低稅負制的不斷呼籲,泛紫聯盟不但表示支持並正式列入其稅改訴求項目,更透 過社區大學與公民講壇的演講與討論,深入社會基層,喚起民眾對稅改的重視,進而成為推動最低稅負制的最大助力。凡此種種皆是泛紫聯盟對我國稅改貢獻卓著的 表現。如今,同一批志士因看不慣目前稅改情勢的惡化與變質,再次相互號召奮起成立稅改聯盟,相信必定能夠再度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績,發揮中流砥柱的關鍵功 能。
自從民國九十一年政府推出「財政改革方案」以來,雖然改革的內容與規劃尚稱完備,但實際的推展 卻未盡合乎理想。除了最低稅負制的實施對過度享受租稅特權的企業與個人產生些許遏止的成效之外,大致而言,減免稅優惠措施仍然在既得利益者的壓力下,逐漸 地增加與擴大。我們本來以為在陳水扁總統的第二任期內,沒有了續任的選舉壓力,更能有機會展現大開大闔的改革魄力,為國家財政與稅制公平奠定長久穩定基 礎。未料適得其反,張俊雄院長的組閣擺明了一切為選舉的企圖,近一年來,不論是土增稅、遺贈稅或所得稅等的改革,在在都可清楚地看到討好財團企業與有錢人 的斧鑿痕跡。為炒作房市榮景,行政院下令要求財政部放寬土增稅自宅用地優惠稅率的限制;為掩飾管理資金外流無方與無能,行政院將遺贈稅率調降為四十%,但 卻被民進黨立院黨團及總統參選人硬生生的砍掉一半。在此選舉的敏感時刻,朝野政黨交相爭利,執政黨想要利用減免稅來討好特定選民,在野黨必然是順勢而上、 加碼搶功。如此亂象若任其繼續下去,不但國家稅制終將殘破不堪,以租稅減免圖利特權的結果,我國所得分配差距的擴大必將益愈嚴重。處此險峻情勢,社會上的 有識之士如何還能無動於衷而漠然不語?
鑑於上次泛紫聯盟解散後,社會頓失制衡力量的教訓,我們期待這次稅改聯盟的成立應該以永久性為 目的,平常做為民眾教育咨詢與申訴冤屈的場所,必要的時刻則可轉而作為號召支持公平稅改的社會功能。其次,要有明確的改革目標與訴求。為了避免選舉因素的 糾葛,聯盟應該緊急呼籲在明年三月之前,全面凍結稅改工作的推動,等待下一屆的新民意決定未來的稅改方向。其三,要以大動作來喚醒社會大眾的注意與關切。 雖然租稅依法不能作為公民投票的標的,但聯盟卻可以反映民眾對租稅不公的心聲,發起百萬人的連署活動,藉以產生「虛擬公投」的實質效果。其四,要求兩黨總 統參選人確實承諾與表態對稅制公平的保障。聯盟應該考慮邀請兩黨總統參選人參加公開的座談會或辯論會,讓民眾了解與檢視他們對稅改的主張與作為。最後,聯 盟所有成員的立場要一致與堅定。由於聯盟中包括既有的各種社會團體,成員間的利益在某些議題上難免會有所衝突,我們希望所有聯盟成員在爭取稅制公平權益 時,能切實放棄既定的成見,接受專業的咨詢,以避免因自身力量的分散而被有心人個個擊破。若能如此,則稅改聯盟再次奮起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必指日可待。
==========================================================
工商時報2007.10.05
M型物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0,4442,content+120611+122007100500554,00.html
【工商小社論】
五等分位家庭的消費結構編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財經政策系列> 逆轉愈來愈明顯的房市> 對治之道(2) 有關央行的最近一些舉措
|
|
推薦0 |
|
|
財經政策系列> 逆轉愈來愈明顯的房市> 對治之道(2) 有關央行的最近一些舉措
https://city.udn.com/3446/1131610?tpno=0&raid=2436246&cate_no=0#rep2436246
基本上我不全然肯定彭淮南這陣子的舉措
但是有對的地方仍是要鼓勵的
儘管他還是沒有針對欠我兩三年的副研究員一職作出表態
當然這部份是要另找場合修理他 整肅他
並不是與本文所列之內容功過相沖 彭淮南就可以沒事
一碼歸一碼
首先
外匯存底即將被南朝鮮追過一事
彭淮南的回答是[適量就好]__這是對的
這些年外匯存底一直高居世界前三名的用意
除了自誇外 更重要的是要給外人一個信心
因為外人擔心老共打來 豈不是投資要泡湯 跑都跑不了?
外匯存底一直高居世界前三名的第三個用意是
也就是防禦熱錢攻擊
這個居高不下的外匯存底
是為何台灣在亞洲金融風暴沒垮的理由
也是彭淮南從交易室主任升任總裁的理由
如今因我的前文
熱錢越來越炒不動股匯市
美國不但多檔基金破產
這兩天花旗銀行公布高達 60%的虧損
自是來自炒作上的多方失利
而美國股市
例如 道瓊從本波不到 13000 點 攻上歷史高點 14000 點
就是因為我最近把前文密集寄給猶太人以致
所以[防禦用途]的高額外匯存底漸漸可以不必那麼多了
可以更活化利用
反之
南朝鮮要更多美元儲備
是因為南朝鮮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只得多準備點會計上[零用金]用途的外匯存底
以免熱錢伺機攻擊
而我們的高額外匯存底
主要是要將一部份美元轉為歐幣持有
這是歐幣對美元升值的理由__與歐幣的交叉匯率推升所造成的
其次是房貸問題
直說物價不歸央行管的人民銀行
現在也管起房貸了
媽個B! 狗幹的周小川
這就是彭淮南 周小川的誤國之處了
彭淮南以整個金融體系承受不可知風險
來概括承受即將崩盤的房市
為了是替親綠的建商解套
這個政策若要有效
首先就是要遏止房市的高供應量到[零供應量]
如今供應量不減少的結果就是整個金融單位都要被拖下水
熱錢就會進來修理這種狀況
更當上述所言使得美元儲備減少的當口
又使國內金融面對嚴峻的信貸問題
而在目前鎖國的情況下
經濟難有起色的同時這樣搞
真是令人捏把冷汗
這就是彭淮南 周小川的誤國之處了
彭淮南頂多因此下台 拍拍屁股走人
卻拿台灣的金融評等做其賭注
媽個B! 狗幹的彭淮南
這件事推到罪魁禍首
仍是陳匪水扁與台獨資本家
媽個B! 狗幹的陳匪水扁與台獨資本家
愛個G-bar-mow 的台灣
誤國莫此為甚!
我的說法
首先就是要遏止房市的高供應量到[零供應量]
有關即此 請見
財經政策系列> 逆轉愈來愈明顯的房市> 對治之道
-------------------------------------------------------------
後記>
此處我要引一句話:
來為本文前後似乎立場不同的情形作一解釋
前半部我先褒揚了彭某
然後又在後半部卻又踹了彭某一個屁股
就是要指陳彭某認知上的片面性
也就是本文所談的兩項央行政策是相互衝突的
前半部是對的政策 對的作法
而後半部是錯的政策 作法上更是堪虞
如下文所言:
在討論台灣經濟未來的挑戰與機會的論壇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孟岱爾(Robert Mundell)提醒,
台灣不屬於任何國際貨幣組織,
一旦面臨金融危機,無法求助國際組織紓困,
兩千六百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仍是台灣堅實的靠山。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