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沒腸識-頑固教授的24個腸道保健祕訣
台北訊】
現代人吃得複雜,生活壓力也大,健康問題一籮筐,癌症、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這些文明病,如影隨形,嚇得人不得不注重保健。本書作者是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也是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他在書中分析指出,各種成人疾病,都與腸道健康有關,我們可以沒常識,卻一定要有腸識,認識自己的腸道。書中更提出多種保健腸道,遠離疾病的秘訣,深入淺出的醫學常識,讓人獲益匪淺。
便便是身體健康的訊息中心,由觀察每天的便便,可以知道許多有關當天的健康資訊,必須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的便便。
觀察自己的便便,要觀察以下數點:
1、量:
東方人的便便量比歐美人多,因為不管如何,東方人攝取的食物纖維,還是比歐美人多。通常,一次的排便量大約在100~300克之間,中型的香蕉一條大約100克。排便量越多,健康越好,男性最好一天要排300克,女性至少200克。
2、顏色:
最理想的顏色是像嬰兒便便般的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也算健康,其他顏色都要注意。
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上段)出血,出血原因可能是潰瘍,甚至癌變,還是去看醫生吧!
綠色便便不常見,先看是不是食物著色,如果又有下痢的話,可能是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必須立刻去醫院。
紅色便便,除非是吃了太多紅色食物,否則都有問題,軟便、普通便的話,要注意大腸癌,水便的話,懷疑是食物中毒,潰瘍性大腸炎。
白色便便,要問是否脂肪吃太多,而消化不良,否則最好去看醫生。
3、形狀、粗細:
栗子狀:這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便便在直腸停太久,水分完全被吸收,排出很困難,甚至會撕裂肛門,怎麼辦?請你要多尊重便意,想上大號就趕快去上,努力在早上排便,多喝水,多吃纖維質,多吃五穀雜糧,增加可製造便便的材料,讓便質鬆軟。
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的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
泥狀、水狀:也要注意,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涼,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水便。嚴重下痢的話,極可能是食物中毒,甚至是急性腸胃炎;慢性的話,可能是腸躁症。有時便便又細又長又軟,如果排便後,沒有殘便感,表示沒問題,可能只是輕微消化不良。如果你的細便,顏色深,味道臭的話,就叫做「老人性細便」,可能因為你年紀漸長了,腸道功能衰退,更可能是你太不注意腸道健康,不運動,不保養,腹肌衰弱,食量太少(節食),使你的腸道失去生氣,沒有活力。
4、密度:
便便最好是半浮半沉,表示含有多量的纖維質,撲通撲通的沉到水底的便便,太硬,纖維質太少,是不好的便便。
5、味道:
健康優質的便便,味道不會太重,便祕的便便,那真是臭得可怕,大完號後,在廁所點一跟火柴,確實可以消除臭味,但是,還是保養好腸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6、排便困難:
能夠在五分鐘之內排出,才是健康的便便。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a)血便一次也不能輕忽:血便一定有原因,如果是排便之外也會出血,可能是直腸癌變或痔瘡;如果是便便外部附著血液,可能是潰瘍或是痔瘡;如果是便便整體都混有血液,則會依照病變部位,顏色有所不同。請盡快去看醫生。
(b)顏色異常:紅色、黑色、綠色、灰白色,都要注意。
(c)便便太細,也要注意:如果你的便便經常太細,總是覺得「排不乾淨」,表示腸道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變窄了,最好盡早去看醫生吧!不要以為只是「老人性細便」,只是因為腸道沒有活力的關係,搞不好問題很大條哩!
(d)便便四周有油,或馬桶水面有浮油: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胰臟有問題,都必須接受檢查。
【2006/06/24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