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人、中國人
 瀏覽320|回應0推薦0

台灣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人、中國人
2010/10/07 15:36:44

誰是台灣人?住在台灣省的人,住在台灣島上的人,說台灣話的人,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台灣省的中國人,因為稱為台灣人最主的原因就是中國人的一種分類的方法,自古而來中國人對族群有一個區分的方法就是籍貫。籍貫基本上是以中央政府轄的地方分區來作區分的,所以也就是一種地域的劃分。中國自秦漢統一以降,政府的組織型態大致是區分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而中央政府對全國人民的管理,因為人口眾多無法作有效的管理,所以分區交由地方政府來直接管理,這種依地域管理人民的方式就是籍貫的來源。中國境內的地方政府又隨時朝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從名稱到範圍都有所不同的。在秦漢時代是郡.,在唐朝是道、州、縣,宋、遼時承襲唐制仍是道、州、縣,元朝則改為省、府、州、縣四級,明朝亦為省、府、州、縣四級,清朝改為行省、府、縣三級,中華民國建立之後地方政府也是省(院轄市)、縣(省轄市)、鄉鎮等三級。而籍貫的稱呼方式,通常在縣內分鄉鎮、省內分縣市,國內則分省(院轄市)。所以省籍是台灣人的基礎,台灣省的人就是台灣人是最簡單而直接的區分方式。

 

認識台灣人

何謂台灣人

十六世紀初以航海探索東方世界的葡萄牙人,在經過了麻六甲海峽沿著中南半島向日本航行的途中,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島嶼,不由得驚呼道..「啊 褔爾摩沙」。「褔爾摩沙」是意思就是美麗之島。

台灣島的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它的位置在中國大陸東南方的北回歸線上,中間所隔的水域稱之為台灣海峽,最狹的地方大約只有八十公里。在地圖上它的形狀就像是兩頭尖尖的蕃薯,因此台灣人喜歡自稱為「蕃薯仔」。

中國歷史有關台灣的記載,最早出現在漢朝、三國時代,在宋、明、時代即有漢人移居台灣,但均未在台灣建立政權,中國也未將台灣入版圖。十六世紀初倭寇(日本人)就以台灣作為在中國沿海活動的據點,葡萄牙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先後分別佔領台灣南部及北部,所以台灣人自認為台灣史開始於國際競爭時期。但是不論那一國人佔領台灣,實際上當年除了原住民而外仍以漢人是在台種族中的最多數,1620年代一支由顏思齊領導的海盜隊伍就是台灣為基地,1661年明朝遺臣鄭成功率軍來台驅逐荷蘭人,建立了第一個漢人政權。並台灣延續了明朝的正朔。1683年清廷派施琅攻打台灣,鄭克塽投降。1684年清廷設台灣府屬褔建省,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但是清廷基本上對台灣的政策是消極管理的,只是防止台灣成為反清的基地而已,以今天的政策而言清廷是將台灣劃為原住民保留區的,不准漢人移民來台的。直到1885年清廷意識到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改台灣為行省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在政策上才作了重大的轉變,開始積極經營台灣,到1895 年卻因為對日甲午戰爭失敗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台灣人口發展的狀況大致如後..1896年約有二百六十萬人,1943年約有六百六十萬,1946年約有六百一十萬人,1950年的統計則為七百五十萬。現今的人口共有二千二百七十萬。台灣人民以種族來區分可分為原住民、漢人兩大類。漢人則又可分為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三大類。以前在國民黨政府時代,為了促進各個族群的融合,提倡住在台灣的人都是台灣人的說法,但是民進黨執政後為了遂行其台灣獨立的基本主張,表面上仍然主張住在台灣的人都是台灣人的說法,實際上是將台灣人區分為五大族群,就是台灣人(說閩南語的人)、客家人、原住民、外省人、以及近年大量嫁到台灣的外籍新娘(包括大陸人、越南人、印尼人等等)。以目前的人口總數而言,台灣人約佔百分之七十、客家人佔百分之二十、原住民及外省人合佔百之十。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隨國民黨政府移民到台灣的外省人大約是一百四十萬。經過了五十餘年的融合現在仍被民進黨政府稱為外省人的(當年來台的外省人及外省人第二代)己不到百分之三了,而當年所號稱的六十萬大軍(單身軍人)未與台灣人融合的就是未與台灣人、客家人或原住民通婚的,也就是現在住在各地榮民之家的退伍軍人己經不到一萬人了,這些人才是真有鄉愁的人了。不過談鄉愁對他們是一件很殘酷的事,不談也罷。

今天我們客觀的界定那些是台灣人,當然在1946年台灣回歸中華民時的六百一十萬人是標準的台灣人,而自1946年之後到台灣的大陸人當然的就是外省人了。台灣人基本上是由閩南人、客家人、原住民所組成。閩南人又可為泉州人和漳州人。不論是閩南人、客家人其實都是漢人。

 

 

認識台灣人

我們要認識或是瞭解台灣人,如果從一個台灣人認為是外省人的觀點出發,或是基於中華民族的觀點出發,由於先天的情感因素,或許會有所落差。因此我們不妨從一個日本人的觀點來認識瞭解台灣人,日本作家松本一男是對近代中國頗有研究心得的人,他曾寫過「張學良與中國」、「毛澤東評傳」、「周恩來之路」等書,1994年他寫了一本「外國人眼中的李登輝」,在書中他對台灣人、客家人都有所評析,摘錄於后謹供參考。

回顧近代歷史,台灣相繼為葡萄牙、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成功一族、清朝政府、日本、中華民國所統治。這些主政者全都是外來政權,而不是台灣人的代表。像這樣,台灣人有史以來受到外來者的統治,所以會形成獨特的氣質和性格,也是不無道理的。

在這裡來看台灣人一般的氣質----

 

一、長久以來受到外來者統治的台灣人,一般說來,較忠厚老實,容易統治。

  戰前、戰時,日本曾經營過朝鮮、台灣、琉球、滿州等許多殖民地。居民較少的琉球姑且不論,在這些殖民地當中,以朝鮮最為棘手,而統治起來最為輕鬆的則是台灣。

  理由有很多,其中最大的理由是,朝鮮人反抗心強,而台灣人較為溫馴。當然,在五十年的殖民地經營之中,也發生過早期的農民起義、霧社事件、西來奄事件等幾次反抗活動或暴動。但是比起朝鮮人多而激烈的反日行動或獨立運動,發生於台灣的反日運動或武裝鬥爭,其次數少,程度也很有限。

  顥示出朝鮮人與台灣人在性格上的不同點,還有知識分子前進的道路的不同。

  戰前、戰時,台灣的精英分子大多擔任醫生。因為醫生可保有社會上的地位,生活也安定,很少受到日本警察的監視。

  當時往來於台灣與日本的是,搭乘稱為內台航路的船班。這種船中搭坐著日本特高警察(專管政治思想),監視著法科文科的台灣學生之行動,只有醫科的學生到寬容。

  還有家鄉或住居地的特高警察,視有志文科的學生如寇讎,老是盯得緊緊的。如果讀了共產主義的書,事情就更嚴重。所以有天分的台灣人全都去叩醫學之門。

  具體的例子如下---

  一九四四年台北帝國大學(今天的台大)的新生有二百七十五名,其八十五名台灣籍。明細是文政學部二名、理學部一名、工學部二名、醫學部八十名。能夠進入台北帝大的台灣人,都是一時之選。想當醫生年輕人實際上占九十四%

  然而朝鮮的文科系學生很多。從門司到釜山的船中,行李被日本的特高警察翻得一塌糊塗,而在下塌的地方或原籍地,三天兩頭就有警察來拜訪。可是朝鮮的青年和學生們即使遭到鎮壓或刁難,也立志要就讀文科系。他們以身為朝民族自豪,而不怕日本警察。

  台灣人的順從和守法精神,講不好聽是「長久以來受殖民地式的統治,被嚇破了膽。」

  因此一般說來,比較没有反抗心,膽子也較小。所以不會有有過過分激烈的反日活動或獨立運動。

  戰後,英國、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德國等殖民政策完全破產,如今布世界上都沒有民地,當時列強帝國主義中以日本對台灣的殖民政策算是成功的。日本人視台灣人為親日的民族。最大的理由是,台灣人溫順,容易統治。

 

二、台灣人內心中具有獨特的民族意識,希望擁有自已的政權。

  前面已經敘述過,台灣人較老實忠厚,容易統治。但是在他們心中,則希望自己被理解為台灣的居民。

台灣話有一句話叫「出頭天」,意思是「自己被理解的那一天」、「自己出頭的一天」。任何一個台灣人都憧憬著「出頭天」。而對這句話難以忘懷。也就是說..「現在雖被統治,也受到差別的待遇。但總有一天,一定會擁有我們自己的天下。」

  想想看,四百年來的台灣歷史,支配者始終都是外來者,更本不曾有過台灣人自己掌握的政權。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更迫切的渴望自己的天下早日到來。

  外國人或過去的外來支配者從來沒有發覺過台灣人這種兩相背反的性格。

 

三、台灣人是非常勤勉而認真的優秀民族。

  這對身為執政者的日本帝國主義者而,是最好不過。因此,日本的殖民政策不曾在台灣有過重大的失敗。皇民化運動、國(日)語運動、改姓名運動、廢止佛像、徵用軍伕等苛酷的政策,在台灣推行起來較順。這也是因為他們順從而守法精神強列之故,但勤勉而認真的工作態度,也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影響。

  戰後,日本以奇蹟式的經濟復興,帶來了今日的繁榮。可是台灣也毫不遜色。在政治上恐懼中國大陸的膨脹政策,而苦於國民黨政府的獨裁和弊政。但在經濟上則持續著繁榮,外匯存底高達八百多億美元,一時高居世界第一。日本的外匯存底也曾經到一千億美元以,排名世界第一的時期也不少。然而從人口的比例來看,台灣外匯存底的數字,算是滿驚人的。

  台灣的繁榮和外匯存底之多,幾乎可以說是由工商階級的努力所造的。正如促進日本繁榮的是日本國民,而不是官僚或政府中的公務員一樣,台灣政府中的公務員對經濟的發展幾乎没有參與過。台灣人非常勤勉,尤其是工商階級揮汗工作的習性很強。這一點使台灣的經濟獲得高度的發展。

 

  日本教育對台灣人的影響

  台灣人的基幹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輝煌時代中出生的。日本人在台灣的殖民政策,就是使台灣人日本化,因此之故,日本在治台當時特別致力於台灣人的初等教育,從一九二五年開始,就規定台灣人的子女八歲(實際是十歲)時,就得進入「公學校」就讀,學校中的老師多半是日本人,灌輸學生日本話,學生修習完六年的課程後,日本話都可以說得很流利了。在日本統治之前,只有極少數的台灣人子女在私塾中,學習漢語。日本的殖民政策之一是消除文盲,所以大力的推動初等教育,到一九四三年時初等學校的入學率已高達九二.%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總督即加強對台灣的統治,在公共場所中禁止使用台灣話,表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日本話的家庭為「國語家庭」。因此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長大的台灣人,他們的教養全部受之於日本,語言、思想和思考方式全是日本式的。台灣固有的東西是蕩然無存的。

  不過日本當局對台灣人的中等及高等教育,是限制得非常嚴格的,戰前台灣有數十所的公立中學校,但是學生幾乎全是日本人。只有極少數的台灣人得到受中等及高等教育。

 

  台灣人對中國憧憬的破滅

  台灣人大部分是從中國本土移民過來的,因此心中保留著漢人的意識,對中國本土有著思鄉的感情,對祖國有一種憧憬。

  一八九五年台灣由大清國領土轉變為日本國領土,當然有部份的台灣人是不願意,也曾有過反抗的。日本的統治者為了順利統治台灣,曾頒布命令--「想成為中國人民者,可遷回中國本土」,並允許台灣人在一定期間內,遷移至中國本土。

事實上大部分的台灣人,並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回去的,因為他們是從好幾代以前,就捨棄了大陸而移居台灣的,在大陸己無生活的基礎,不可能回去了。所以大部分的台灣人只得認命了,不過在心中仍以中國為袓國,對故鄉有思鄉的感情,對袓國有憧憬。

  大戰結束後,台灣的主權從日本人手中交還中國,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台灣省長官陳儀的秘書長葛敬恩和先頭部隊一同抵達台北,與日本官方洽談接收事宜,十月十七日國民政府的軍隊一○七師在基隆上岸,一支五十年來台灣人所翹首盼望的袓國軍隊了,但是這支軍隊給台灣人的印象是大失所望,軍容談不上壯盛,平日看慣威嚴和勇武的日本軍人的台灣人,怎麼也無法相信這樣的軍隊曾打敗日軍。而國民政府的接收人員,對台灣物資的接收呈現的掠奪狀態,也引起了台灣人的反感,

  日本人在台灣為了表示大和民族的優秀,刻意的在各方面表現日本人的優越性,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營造了日本優良的形象,使台灣人為之拆服。在大戰結束後台灣人的經濟、文化水準,比中國派遣來台軍隊的士兵要高一些的,所以從看不起軍隊的士兵,而轉移成看不起他們的袓國,對中國的憧憬也因此破滅了。

  以上是一個日本人對台灣人的看法。就一個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而言,這種看法可說是正確而中肯的,當然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從一個在台灣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外省人,自中國人的觀點出發看台灣人,經過眾端參觀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也提出一些看法於后..

一、台灣是一個不大但也不小的島嶼,就地理的結構而言,它和世界上其他的大陸邊緣島嶼是一樣的,如美洲邊緣的西印度群島、非洲邊緣的馬達加斯島、印度的鍚蘭、擴大一點看的亞洲邊緣的日本,都是一樣的,島嶼上的人來自大陸,但是和大陸上的人,在性格上是有所差異的,研究民族特性的學者專家,對此有很多的看法和意見可供我們參考的。所以我們可以瞭解,台灣人是具有島國民族的特性的,日本人有那些特性,台灣人就有那些特性。

所有的台灣人都移民者的後代,而所有的移民都是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渡海到台灣來的。中華民族的特性是一個安土重遷的民族,不是一個喜歡從事海洋冒險的民族,因此一旦要離開家鄉,渡海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討生活,況且台灣並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所以閩南人到台灣,和山東人闖關東的情況是不同的。即便是物產不太豐富閩南人,也沒有人認為台灣是值得冒險前往的地方。認為台灣是窮山惡水之地。因此前往台灣的人,基本上是在家鄉無法立足的人,是因政治、經濟、法律、或是其他的原因,不得不挺而走險的人。所以我們也不妨從遺傳基因上來認知台灣人的性格。

二、中國人不是一個擅長航海的民族,橫渡台灣海峽是非常冒險的事,離開褔建或廣東海岸,而能安抵台灣的可說是十不得一。因此台灣先民每一個都覺得自己是劫後餘生或是大難不死,所以都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當然這種觀念是會遺傳給他們的子孫的。因此台灣人是非常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而其表現於外的就是自私自利,比較缺乏群體意識。所以台灣人說..「日頭赤炎炎,隨人顧性命」,「死道友,不通死貧道」。

三、台灣人的袓先到台灣後,大多從事拓土墾荒的工作,對土地有極強烈的地盤概念,為了擴張地盤自然是攻擊原住民,向原住爭地。先來的佔據一定土地之後,對後來的人就予以排斥。所以在台灣土地佔有的情況是,最先到的閩南人佔據了平原地區,後來的客家人佔據了丘陵地,而真正曾經擁有整個台灣島的原住民則被迫退居高山地區了。由於維護地盤的須要,台灣人自然而然的產生排外的觀念。因此對在一九四九年隨著大移民潮而來的外省人,是有排斥感的。 

四、明清兩代移民到的台灣的人大多是社會的基層人民,知識份子極少,即使是少數的官吏,商人也不願在台灣落戶生根的,官吏在任期屆滿後回大陸了,商人賺錢之後也回大陸了。所以在日本人到台灣之後,發現文盲率特別的高,因此他們要致力於台灣的基層教育。當然他們教的是日本的文化。就文化的層面而言,高層方面台灣人缺乏中華文的薰陶,孔孟學說、諸子百家的理論,乃至於宋元理學等中華文化中上層結構的東西,對台灣人是沒有產生什麼影響的。而在明清兩代所產生出來,影響了整個中國基層社會思想與行為模式的東西,就是話本、章回小說以及戲劇,如水滸傳、七俠五義等結義行俠的故事,戯劇中所傳播的忠孝節義精神,對台灣人也都沒有產生影響。有社會學家研究發現,台灣的江湖黑道和中國的黑道江湖是不同,台灣的江湖是沒什麼江湖道義的,也沒有江湖倫理,談不上盜亦有道的。追求生存、追逐利益可說是台灣人的核心價值。所以台灣人工作勤奮,努力賺錢,在工商界均有卓越的表現。台商在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都有傑出的成就。

五、台灣人看三四百年來的台灣歷史,台灣人自認為他們都是受到外來政權的統治,所以他們是被統治者與被壓迫者。當然也就是被統治與被壓迫的階級,中國人固有的階級狀況,地主與佃農的階級差異在台灣也是一直存在的。日本人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為了確保日本人的地位,也刻意的製造了社會階級,第一等是日本人,第二等是歸順日本的台灣人,第三等才是台灣人。日本在二次大戰末期,面臨了物資缺乏的問題,所有的民生物資,都採取分配供應的方代式,供應的基準是依階級而訂的,在日常生活上就充分的顥示出階級的差異性,生活上的事實表現,使台灣人意識到階級的存在,因此台灣人建立了很強的階級意識。也承認了日本人的優越性。台灣人在心理上是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的。到了一九四九年大批的大陸移民到了台灣,這些人高層的是敗軍之將,基層的則有如喪家之犬,都是戰火下的難民,大家都是灰頭土臉的,在生活表現上的確是不及台灣人的,台灣人認為這些應該要處在次等階級才對的。台灣人的自卑感一下子轉化成了自傲,偏偏這些新來的難民仍然是統治者,仍然成了在台灣人之上的新階級。仍然壓抑了台灣人的出頭天,對日本人心悅誠服,對中國人不得不服,對台灣人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先天的階級意識加上現實的處境,使得台灣人成了像是困在籠子裡的野獸,他們要衝破籠子尋找出路,這就是台灣人的心態了。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對台灣人應該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了吧。那麼我們以中國人的立場來看兩岸統一的問題,思索如何使兩岸走上統一的道路。大致上我提出下列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以中國人的立場看待台灣人,我們應該把他看成一個離家失散多年的小兄 

 我們希望這個小兄弟回家認袓歸宗。當然我們應該想到給他些什麼西,

而不是向他要些什麼東西吧。他已有的家產總不能說,你的家產統統是我

們家的。如果說這樣的話,那小兄弟是絕不會回家的了。所以千萬別再強     

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了。要讓小兄弟瞭解回家對他是有好處的,袓國根      

本不會覬覦他那點小家產的。

二、增進兩岸彼此的瞭解是必要的,如何開拓台灣人的視界,讓台灣人認識中國是當務之急,很多的台灣人由於生長在一個小島上,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舉一個小例子,在台灣有一個風景區叫太魯閣的地方,是大部分的台灣人必去的地,去過的人都認為那是了不起的高山狹谷,可是等他有機會到美國看了大峽谷,才知道太魯閣是微不足道的。同樣的要讓台灣人看過滇池之後,他就會覺得日月潭是微不足道的了。台灣人到了美國就服了美國,中國人應該多讓台灣人多來中國,才會服了中國,心悅誠服的談統一。

三、對一般的台灣人而言,他們心目中的中國,縱然是有能力把人送上了太空,但人民仍然是貧窮而落後的,當然中國由於地方實在太大了,有些地方是可能是貧窮而落後的。不過昆明的日本料理店能搞出「人體宴」這種節目,肯定要比台北進步多了。許多台灣人所擔心的就是兩岸統一,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水準。如果答案是提升,相信有意願的人會多一點的。

四、中國人民及政府對台灣人,也該多作一些瞭解,談鄉愁對台灣人是根本没有用的,對一九四九年去台灣的外省人而言的確是有的,但也在一九八八年告一段落了,目前在台灣還有鄉愁的人大概不到五千人而已,多數是住在榮民安養院中行動不便的老人了,對他們談鄉愁是一件相當殘忍的事,建議以後別再談了。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新增修改刪除|  
文章管理......  設為頭條  標示為:公告  標示為:重要  標示為:精選  清除標示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llywang&aid=4478804

 回應文章  
選擇排序方式  最新發表  最舊發表 

NOO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此篇 刪除2015/06/14 19:58
二戰結束,麥克阿瑟 所發 派佔令,只派 蔣介石 同時 代收、代管 越南、臺、澎 ( 就像 當年 美國 接管 日本、沖繩 )。 其後 四十餘國 參簽的 舊金山和約 ( 兩個 中國 均被排除 在外 ) 及 後簽的 台北和約,日本 均只放棄,從未將 臺、澎 還給 任一 中國 ( 去翻翻 二戰 國際文獻 )。 所謂 中華民國 元年 (1912年),頒布其 憲法 時,35省中 不含 台、澎。 當時 台、澎 還是 日本領土,後還續統治 三十四年。 在中國 內戰、抗日的1936、1941,毛澤東、周恩來 都曾 公開支持 台灣及韓國 脫日後 獨立建國。 後為對幹 敗竊臺灣的 蔣介石,才改稱要 解放臺灣。何有 中華民國 ? 台灣與中國 何干 ? 回去翻讀 國際真史 ( 非被 國、共 閹竄過的 ) 吧 ! 再來槓吧 ! 

NOO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此篇 刪除2015/06/14 19:56

一群人 之所以 認同 共組 一個國家,大多是 彼此對 政經、生活、族群 等多方 理念、價值、方式 的認同而成。 如只 國富、力強,他國 就要歸順 當其 龜孫子,那 美國 當世界各方面首強 已近百年了,中國 及 世界196國 全歸順 美國了 ?!   再次 既使 人種、語言、文字、文化、血緣、歷史、地域 相同、相關,亦不必是 同一國家,否則 外蒙、新加坡人 怎不認為 自己 是 中國人,14億 中國人 怎 不敢吭一聲 ? 又 英系的 英美澳加紐、阿拉伯、非系的 中東、非洲各國 怎不是同一國 各自獨立 ?! 這淺而易見 的道理 還不懂 ?! 所以 台灣 不必也不會 成為 中國 的一員, 除非 腦殘 !


       主張 ”台獨 ”有何不好 ?! 不也有人 主張“ 統一“ ? 不過 "清國奴"們  認清事實吧 ! 幾年前 藍媒 TVBS 民調 就顯示:在只 “ 與中統一 ” 及“ 臺灣獨立 ”二選一時,就有 >71% 的 臺灣人民 選“ 獨立 ”,選“ 統一 ”的 不到 10% ! 又 台灣智庫 2014.6月民調,73%8 認兩岸 是 國與國。82%9 自認 台灣是 獨立國家,中華民國(台灣)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政大民調 2014 自認 是 台灣人 60%6 ,是 台灣人和中國人 32%5,是 中國人 只 3%5。 2013年 21世紀基金會民調,46%台灣人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互不隸屬」,24% 主張「中華民國在台灣」,另20%主張「中華民國是台灣」,三者相加 高達90% 認兩岸 非屬一個國家,認 台灣屬 中國的 只有2%。 政大民調在「永遠維持現狀」、「維持現狀再決定」、「維持現狀但偏向獨立」、在 2014 高達 85%4。 台灣智庫 2014民調 57%台灣人 不接受台灣「一國兩制」。(2015-03-02 蕭新煌/中研院 社會所長)


       在 臺灣 剩 3%5,自認是 中國人 的仕女們,你們既然 認同、響往 所謂 偉大漸強「專制 中國」。 甘心做 中國 順民、走狗、奴隸,請便吧 !    為了 你們及家人的 前途與幸福,有種 就快 撤臺籍,搬住 入籍 中國。 這 很自由 沒人會制阻,也永遠 勿再回來,勿像 白狼、郭冠英、謝啟大、馮滬祥 回頭 臺灣 ( 可惜所知 3%5的 全是 孬種 ! ) 。不要像 那些 無恥的 藍*狗 ( 郁 x 明、范 x 欽、王 x 忠 ... 等 )、工商、退 官將 ( 許歷農、夏瀛洲、郝柏村 … 等等 ),死賴 臺灣,打死都不敢 遷住、入籍  中國,卻 盡幹些 吃裡扒外、出賣 臺灣 的事 ! 有空 讀讀 非死不可 (FB 臉書) 區“ 中國人的 十大悲哀 ” 前貼文吧 !  如看不到,給 網址,我 Mail 給你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22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