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因地制宜」政策,全國各地的氣候,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千差萬別,不同的地方,適合種植不同的作物。國土資源部基本上掌握村鎮一級的土質資料,所以,國家和省市縣一級的發改委,會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種養業圖譜。種菜的,種菜,種糧的種糧,種水果的,種水果。
這是「種植業」。
養殖業也是如此,國家在國家層面制定了肉蛋消費目標以後,就會根據全國各地的實際情況分片區制定養殖計畫,雞,鴨,牛,羊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養殖。
三十年前,中國就開始大力發展飼料業,比如泰國的正大集團,中國本地的希望集團(我有高中同學在這個集團高層)等等,獲得大力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為中國的養殖業提供了直接的支持。
另外一個重點是水產養殖,包括淡水和海水養殖。我知道的信息是,中國的水產養殖業水平(品質和費效比),處在全球頂端,全國民眾的水產品供應,養殖佔比超過60%以上,再加上遠海捕撈和國際貿易,構成了今天水產品消費拼圖。
國家分開主糧和輔糧,主糧嚴格地把握在自己手裡,輔糧(比如大豆)可以進口,輔糧,主要以食用油和飼料為主,通過國際貿易解決。
中國的發展策略是,國防為第一要務,國防穩定以後,先解決衣食住行,次教育科研,再次醫療,衛生,等等!!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的。
這種政策被連續不斷的,穩定地實施四十年,取得今天的成就,就不以為怪了!
這就是鄧黑貓所謂的,「走路模式」(左右腳,交替前行)。這種方式,配合著「無敵國外交」政策和「睦鄰外交」政策,專心前行了四十年。最近十年,速度越來越快!
注,左腳,是國防和重工,右腳,是輕工和民生工業。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