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場態勢來看,從戰爭一開始,俄軍始終都佔據著優勢,以較少的兵力連續發動進攻,攻打烏軍在烏東事先佈下的堅固防線,死傷卻遠低於烏軍(烏俄兩軍的實際戰損比,個人粗估為7:1,相當於抗日戰爭時,中日兩軍在正面戰場近戰,大刀與三八大蓋實際拚刺的損傷比率),俄軍始終都留有餘力,除了因兵力嚴重不足和武器的操作問題(純火力壓制,乏精確制導點狀攻擊)造成其進攻速度不可能是速戰外,俄軍實際上一直壓著烏軍打,烏軍比較值得稱讚的是其作戰意志較為頑強,經常死戰不退,先期在馬里烏波爾的防禦戰就打得很好,有效遲滯俄軍的攻勢.
目前北約想直接提供坦克做支援,實際上是烏軍作戰實力已大幅降低的一個明證,考量到烏軍已連續動員10次,而俄軍只動員到第2次(動員完成後,烏東戰場俄軍總兵力可達40萬,兵力不足的問題可以解決,而烏軍最能打的21萬正規軍幾乎已被戰場消化殆盡,剩下近60萬的部隊幾乎都是臨時動員而來的送死隊),個人研判:北約的表態不會是真實的對烏援助,而是給烏克蘭政府和軍隊的閻王帖,一旦這批軍火快速在戰場上被耗盡,烏克蘭與背後的北約,就只能選擇進行政治談判,在理想的狀態下,烏克蘭政府就只能選擇割地與讓政府下台,換取一個刺刀之下的和平,就俄羅斯的利益而言,他有兩策,一是閹割了烏克蘭的工業後(必要時順道拿走烏克蘭所有的海岸線-這是連根拔除),繼續讓烏克蘭充當一個緩衝國,二是透過選舉甚至是直接扶植一個親俄政府,換取北約的妥協,保證仗不繼續往西打,侵犯到北約其餘東歐成員的利益,這種妥協最終損失的只有烏克蘭而已,慷他國之慨永遠是大國間政治角力的慣伎.
現在烏俄兩軍最主要的決戰點還是在頓巴斯一帶,俄軍已佔有頓巴斯全境的四分之三,烏軍原有的四道防線已被攻破兩道,剩下的第三道防線是建立在小型丘陵地形上的幾個據點,被快速穿插拔掉?短期內沒有懸念,北約除非直接出兵?否則沒機會的,烏軍在烏東的戰場狀態已經很像是二戰緬甸戰場日軍在胡康河谷的態勢,基本無救!
最麻煩的是:烏軍目前的狀態實際跟抗戰時的國軍一樣,只能選擇不斷的被動防禦,抽不出機動兵力,既有戰力也大幅下降,隨著國內基礎設施不斷地被摧毀,軍隊的調動也成問題,隨著前線不斷的被吸血(拿人命去填),後續基輔的防禦可能日益空洞化,俄軍只要假道白俄羅斯,基輔可能被一戰而下,烏克蘭政府直接涼涼.
註:本文暫不討論烏克蘭政府的政治腐敗問題,根據最新獲得的消息,這幫烏克蘭政客的腐敗程度,連宋逆子文都忘塵莫及,蔣介石也屬一代梟雄,澤連斯基再練數十年也難望其項背,烏克蘭若不亡,會是俄羅斯與北約妥協下的結果,但日後在烏克蘭史上.澤連斯基早晚會戴上烏奸與盎薩走狗的帽子.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