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螞蟻金服IPO在上市前36小時被喊暫停,然後各種指控、不利消息和負面指責接踵而至,甚至宣稱是遭到中央最高階層的修理,這時候隨便哪個瘪三都可以瞎說,難不成你還能找習大大對口供嗎?
但無論其中有多少事實和謠言,此次的IPO恐怕是大概率的徹底夭折了。
一如既往,我習慣從事件中聞嗅不尋常、不合常理和不上檯面的轉折點,來推論事件較接近合理的路徑和解釋,或者說是胡說八道鬼扯蛋。
反正閒來無事,下面開始展開故事,如有雷同,概不負責。
一、螞蟻IPO發行的計畫不是突然間發生的,在一路開了綠燈的上市公路上快速前進,主管和監管單位根據其上市申請資料,對其近年運營方式、獲利方式和獲利能力應該都比一般人了解的多,連股號886886都讓人產生不少綺想;而結果大出眾人意料之外,說停就停了。
這基本已經透露出整件事沒有想像中單純,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因單純的槓桿和風險太高,有可能引發類似2008美國次貸危機的考量,有點說不過去。
二、美國的次貸金融風暴是怎麼回事?說穿了就是華爾街串通政府套殺集中在亞洲的大小散戶投資者。當年為了掩蓋各國的索賠新聞,深層政府也費了不少工夫,演了不少好戲。而且剛剛好就倒那一家。
還記得美聯儲發了多少錢給銀行嗎?還記得多少銀行高管領了多少獎金嗎?引發次貸危機的違約房貸的抵押物呢?那可是扎扎實實的不動資產;後來那些人承接了這些所謂的"不良資產"?轉手後又賺了多少?
三、先不說專業金融之風險分析,螞蟻金服的放貸業務可約略對比所謂信用卡小額融資,這項業務已在世界各國運行超過50年;而信用卡的獲利能力大家都應該清楚,還沒聽說哪個銀行因信用卡業務出現問題的,只有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
而對於螞蟻金服所謂的50倍槓桿,基礎就建立在放貸金額和獲利。此次募資345億美元約2,300億人民幣,有人估放貸可達22,000億人民幣以上,風險有多少?而申購總額達30,000億美金,相當204,000億人民幣,這些投資人(法人)腦袋都有問題嗎?
四、再來就是馬雲個人的操守問題。雖說馬雲此次IPO發行,代表的是各大股東,但絕對是拿自己的社會聲譽和責任來集資,其身價或身家再提高5倍、10倍甚至百倍,對馬雲來說意義真的不大。
就像假設你財產有100億還是1000億差別不大,那麼馬雲要的是什麼?
五、各大銀行欲染指中國信用卡市場已久,卻因線上支付魂斷藍橋、先機盡失。而線上支付在除了中國的各大市場,長期均因各種不同理由而推展不開,應該是動了誰的奶酪吧?
10月初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公開質疑螞蟻IPO並呼籲延緩其上市。
六、10月24號馬雲在上海金融峰會發表演講,若你仔細聆聽,一開場這傢伙就似乎是動了氣,一股腦地直指金融監管機構有問題;而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有可能會在多年監管花唄、借唄後,待上市前夕才突發奇想、腦門一衝欲阻止IPO發行嗎?
周小川等大老和專家不是在現場嗎?他們不是也來聽意見和了解內容嗎?
綜合以上,故事情節呼之欲出:
習老大再怎麼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金融這個充滿"騙術"和"泡沫"專業領域,碰到史上最大的IPO,必定要指派一個專業隊伍進行評估和了解。於是,周小川等人應該就是帶著任務南下的。
眼看上市在即,馬雲縱有過人膽識和豐富經驗,心中不免有壯志將酬而上下浮沉洶湧之狀態,但這時官方至今並未針對此事發表過任何不利於IPO案的言論,而馬雲卻在演講中公然開砲。此時的馬雲,顯然已失去冷靜而理智的判斷能力。
馬雲一開頭就已經讓台下的大老聽不下去了,中間的論述有無道理都不重要了;大老們想的是:我都還沒開口啊!你以為你是誰?你咱不上天咧?至此,可以說大勢已定,只差報告怎麼寫了。
我認為,一定是有人對馬雲暗示或說了什麼,而且是非常不利的消息、甚至是類似已確定阻止上市的說法。此人(或者多人)絕非泛泛之輩,否則不可能讓馬雲入套。
是誰忽悠了馬雲?我不知道。我若知道才有鬼。
但是,我認為有兩個可能可以推導:
-
主管和監管單位內部:
雖說前有阿里巴巴可借鑑,但畢竟是華爾街承擔了風險,這次可是在國內發行的。主管單位的專業能力和擔當不談,中國中下官員的操守很讓人不信任。
假設這中間官員秉守本分,但為了日後的仕途,而面對只差臨門一腳卻沒有十足把握不出事的大案子,在欽差大人的面前說什麼話最沒有風險可想而知。
而若是已經拿了好處,最後把大棒弄成是老大揮下來的與我無關,這也是最聰明的選擇。
-
外部勢力之佈局:
有人圍堵並打壓中國的實體經濟,並企圖進入中國金融、服務等市場,早已經不是秘密。他們談判得不到後,會想用什麼怪招、陰招或賤招都不足為奇,也不會笨到直接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下和中國對幹。
陰暗的猜想,裡面是不是有收買官員反將馬雲一軍,或者長期潛伏的買辦官員下黑手,都不是不可能。
當然,無論真相如何,甚至完全不像我的故事,只是自然發展的結果,我心中還是有些遺憾。在目前雙循環大戰略的環境下,根據我所了解和各國的信用卡經驗,小額融資貸款應該是有很大的促進民間消費作用。
馬雲誇大的互聯網創新科技大數據,雖粗略上只是傳統金融和線上支付大數據的技術結合,但可以創造消費和擺脫西方金融勢力的作用,確實是存在可能的。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