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對美戰略,拿來和目前中國的對美戰略做類比,實際上犯了非常大的錯誤,小國與大國間的對抗,和大國與大國間的鬥爭,完全是不同的事情,只要看不懂其中的差別,所有論斷都是見樹不見林.
先說小國與大國間的對抗,基本上在資源上大國就遠遠領先小國,所以小國要打贏大國,最佳的戰略有二:
(一)主動偷襲,給予大國重創,先發制人
所以別怪日本人卑鄙,他們若不卑鄙?這仗都不用打了!所以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乃至於太平洋戰爭,日本在開戰時的第一個手段,都是偷襲.除了偷襲珍珠港之外,在甲午戰爭時日本就先偷襲清朝的運兵艦,日俄戰爭時,日本聯合艦隊一樣主動偷襲在旅順港駐紮的俄羅斯帝國太平洋艦隊,完全是基於同樣的考慮,日本的戰略規劃高層,並不是笨蛋.如果這幫倭人都很笨,他們要如何去侵略他國?當強盜,也是要有智力基礎的.
(二)在戰爭意志上壓倒對手
因為日本是小國,戰爭潛力並不大.所以日軍的必然配套戰略就是以精良的組織和速戰速決的積極進攻,壓迫對手的作戰意志崩潰,至少要壓制對手在對日本片面有利的狀況下簽屬和約,這是其主要的戰略算盤,關於此點,有成有敗.
以甲午戰爭來講,日本組織精良,日軍戰鬥能力迅速的壓制清軍,所以能在陸海軍都擊敗清軍的前提下,壓迫清廷簽訂極為苛刻的馬關條約(比之前清朝與外國簽訂的合約來講,苛刻許多),而清廷為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支付給外國的賠款,傷害到清廷的財政支付能力,是清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了日俄戰爭,俄羅斯帝國在組織上不若日本精良,軍隊戰鬥力也比清軍強上一個級數,所以日軍是費了相當的力氣,在英國貸款的支援下才打敗了俄羅斯帝國.而在戰後的條約談判上,俄羅斯最多只是認輸而已,它的戰鬥意志並沒有全部垮掉,所以在勢力範圍上,俄羅斯進行讓步(將南滿的利權讓予日本,尤其是旅大的港灣使用權-俄羅斯所付的代價很高),但當日本想要得寸進尺勒索賠款時,俄羅斯的首席談判代表微德伯爵即予以峻拒,日本一毛錢的賠款(微德的原話是:一個戈比-盧布的百分之一,相當於一分錢的賠款,俄羅斯帝國都不會支付)都拿不到,最後導致東京日比谷暴動的發生.
到了偷襲珍珠港以後,由於美國的組織能力很強,國家總動員後,很快地就從日軍手中拿回先手,反奪戰場主動權,美軍是越打越強,日軍則是越打越弱.到最後,美軍是高歌猛進,日軍則是被動挨打,雙方的戰鬥意志也是越打越有利於美軍,日本的算盤根本敲不響.
而大國同大國間的較量,則完全是體系跟體系之間的對抗-包含軍事體系以及經濟體系.美國的戰略高層不是傻子,他們清楚的知道如今中南海老狐群正在照抄當初雷根玩死蘇聯的老套路,在軍事未逾越底線的前提下,用經濟對抗來拖垮對手.
美國為何不選擇用武力來解決中國對美霸權的威脅?主因在於解放軍透過武器性能的展示,明確告知美軍:大打-勞資有與你兩敗俱傷的能力,小打-根據地緣戰略的特點,你完全沒有勝算.根據內部的沙盤推演,美軍都相信這兩點是成立的.而美軍既不敢小打(因為怕丟面子),更絕對不願意大打,因為即使打贏(嚴格講:大打起來,美軍在對攻上仍略佔優勢),兩敗俱傷的代價是美國絕對承受不起的.美國的戰略高層在對華軍事戰略上,實際上正處於迦太基高層在漢尼拔來討僱更多傭兵軍費時的狀況一樣,花錢能打敗羅馬,但傷害到元老院大商人的利益(他們要出錢),不花錢則漢尼拔無法給羅馬軍隊致命的一擊,羅馬緩過神來就會反擊,傷害到這幫大商人長遠的利益.這幫美國政府高層就在猶疑不定的期間,一步步讓中國更加壯大.
至於在中南海方面,老狐群的戰略頭腦更加清晰,他們比美國的同行還更加精明.他們清楚的知道:比武力,解放軍只有在空軍的作戰半徑與中程導彈的覆蓋範圍內有優勢,大打起來勝算仍然不大,這時主動發起進攻,更純粹是找死!若像東條上等兵一樣蠢,做出不利於國家的荒謬決策,別說用武力解決問題,美國人光靠伐謀伐交,都可以在戰略上替中南海製造無數的難題!除非腦子進水,否則中南海對美主動興兵的可能性是零.
中美雙方的下一輪對抗,個人估計還會是經濟上的對峙,這其實比軍事上的對峙還要更加兇險.雙方比拚的要點:中方是擴展一帶一路,美方則是繼續維持美元霸權,圍繞的關鍵就在美元的國際信用.至於哪方的戰略會成功?主要仍看各自的決策體系的戰略判斷能力.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