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戰爭時期的財務競爭
 瀏覽6,741|回應14推薦9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9)

仔仔1009
逆風而行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轻松一笑
hownc
龍公主 卡門演出側記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妖道
大風
無知者,無畏

  扣除因軍事技術革新,造成對手在短期內無法因應而發生瞬間的軍事潰敗以外,任何國家無論是在文戰(貿易戰,宣傳戰,法律戰...等不直接動武者屬之)還是武戰(正面用武力交鋒),絕大多數進行的都是持久戰,在國家可以動員消耗的資源耗盡之前,是難以分出勝負的.而根據經驗,雙方或多方較量時,誰的財政組織更為出色,能在財務競爭中勝出,籌集到足夠的戰費,誰的勝算就比較高.國史上最早認知到此點,而且做出最為出色的應對之策的,就是魏武帝曹操.

  曹操在漢末的軍閥混戰時期,不但是最出色的財務組織者之一(另一位和曹操一樣優秀的財政專家就是出身主計掾的司馬懿),也是極善用兵的軍事天才(真正能做曹操在軍事上的對手嚴格講只有周瑜和賈栩),他對於軍事的理解非常深刻,尤其注重對軍糧的保障,在官渡之戰曹操能獲勝的主因,除了之前屯田的積累外,就是在關鍵時刻對於袁紹的兩次偷襲,燒毀袁軍的糧草,有效的摧毀其後勤,導致失去糧草支援的袁紹軍發生軍事上的總崩潰.

  即使在赤壁之戰失利,退回北方的曹操也未再主動興兵南征,而是把精力放在對於北方農業的復興上面,這些透過政府大規模屯田籌集而來的軍糧(後期負責這塊的是羊牯,鄧艾,杜預等人),是後續晉朝推動短暫統一時的最大保障,反觀曹魏的主要對手,無論是蜀漢還是東吳,在以軍糧為本位的財務競爭上,所做的準備都遠遠及不上曹魏,這是他們在競爭上敗給曹魏(以及後續的晉朝)的主因.像諸葛亮的北伐失敗的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後勤準備不足,所以諸葛亮在實際上並不是一名合格的大軍統帥,(當然作為統籌一方的政治家,諸葛亮是合格的),許多書讀不通的人,把羅貫中筆下描述的諸葛亮當成真正的諸葛亮,忽略正史中的記載,甚至是自比為諸葛武侯還拿來自嗨!那就是在鬧笑話!

  而這條財務規律在近代史上一樣通用,是舉幾例說明:

(一)納粹的財務問題

  納粹第三帝國初期的大掌櫃名叫沙赫特(Hjalmar Schacht),是一名財務管理能力非常出色的財政專家.早先Weimar Republic已經計劃了大規模的赤字支出以刺激經濟,並且把主要銀行和企業國有化,當時主導這一切的就是沙赫特(Hjalmar Schacht,希特勒在1934年進一步提拔他為經濟部長,但是對國有化政策做了修正,允許企業原本的業主買回所有權。這實際上是爲了將德國資本力量和納粹黨緊密地綁在一起,對企業的監管控制比以往更加地嚴格和細密。

  Schacht是一個稱職的經濟學者,在任内不斷推動國際貿易和國内工業的平衡發展,但是他的大老闆希特勒對於經濟問題的認知卻是有問題的,在元首的思維裡面,為著德國的榮耀,其根深蒂固的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納粹黨從一開始掌權就實行國家動員政策,整個經濟完全向軍事傾斜,早晚會對德國的財政造成嚴重的影響.到了1936年,德國基本達成全民就業,依據經濟學的學理,政府在財政政策上應該轉爲消減赤字,重新平衡經濟,但是希特勒變本加厲,任命戈林草擬四年計劃,加速備戰(從這裏可以看出,希特勒原本計劃在1940年開戰)。這樣一來,留下兩個很大的隱患,造成日後戰略選擇上的極大困難,德國的最終失敗基本已被注定。

  首先,德國的財政赤字無限增長,在和平前提下基本無法善後;戰爭不再只是一個選項,成為無可避免的終局,連預定的開戰日期都無法延展。希特勒留給自己的唯一自由選擇,是提早發動戰爭。

  Schacht在1937年憤而辭職,從此納粹德國失去專業的經濟管理能力。1938年九月慕尼黑協定,張伯倫顧全大局,容許希特勒在兼並奧地利之後,又吞下捷克的蘇台德地區。這是英國的真正戰略底綫,等同承認德國復興,接受其重返一流强權之列。照理德國應該適可而止,多花幾年積聚國力,尤其是利用與英國和解的氣氛,大量囤積石油和其他戰略物資,並發展相關科技,尤其是合成燃料(Synthetic Fuel)。但是半年後希特勒就撕毀條約,兼並了整個捷克。這一方面是波蘭不斷挑釁,希特勒怒而興師,決定提前一年開戰,所以乾脆先占領捷克,但是另一個考慮,卻是捷克國庫的黃金和外匯儲備,這正是前面所提納粹德國財政管理不善的惡果。

  而二戰中的歐戰開打之後,納粹的暴行激起敵對者的圍剿,其他有點錢的強國-英美法蘇都是敵人,對外舉債是沒指望的(二戰時只有瑞士曾借一筆款項給納粹,論借錢?蔣介石取得的信用額度還遠比希特勒好)更導致德國除了壓榨自己子民的稅收(具體的操作手法是把稅收變成國債,用於戰爭),導致在稅基日益減少而難以為繼外(元首不長記性-一戰德國就是這麼完蛋的),就只能放任德軍在佔領區進行搶劫(發不能兌現的軍票強購物資-和日本皇軍的做法一致).

  反觀盟軍方面,鷹大戶(美國)有的是錢,用美元鳴鑼開道,盟友要多少物資就有多少物資,開動工廠生產就行,所以德日義三個財務不佳的窮鬼,最後只有輸的一蹋糊塗,誰叫你窮!拚資源拚不過鷹大戶.

(二)國共內戰的財務競爭

  仔細盤點國共內戰就可以發現,雙方在正面對幹(以中原突圍為起始點)之初,國軍在軍火數量,總兵力以及可用於內戰的經費遠超過中共,中共則在組織效率,情報以及領導層對於戰略戰術的執行層面上佔優勢.純從帳面數字來看,國府的實力大約是中共的四倍,照理來講不應該打輸,但撇除雙方在戰場上的實際較量,從財務競爭的角度來看,國府敗的實在是合情合理!

  從整個國共內戰的過程來看,至少在整編第七十四師(張靈甫所指揮的那支國府的王牌部隊)被殲滅之前,在內戰戰場上國軍對於解放軍佔有相當大的軍事優勢,傅作義在北方擊敗聶帥的晉冀察邊區部隊,佔領了張家口,南方的薛岳則在兩淮漣水之役擊敗陳毅元帥的部隊,給予南方的解放軍一定程度的殺傷.雖然有粟裕大將在蘇中的七戰七捷等亮點,解放軍扳回了些許顏面,但整體上來講,國軍還是握有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是雙方較量上佔優勢的一方.

  而讓國軍得以主動進攻的最大底氣,就是當時國府的龐大家底.美國在抗戰後期給了國府龐大的軍援以及經援(在國共內戰時,基於美國想分裂中國的利益,它對國府而言,實際上變成一個扯後腿的),國府約有8.5億美元(當時美元的購買力堅挺)的存底,外加對淪陷區的接收,又發了4~8億美元的橫財(這還是扣除了劫收後官員貪腐後的數字),換言之,當時的國府粗估至少有十三億美元以上的戰費可用於剿共的軍事支出,即使沒有外援,這筆錢估計可以維持國軍對解放軍發動二年的主動攻勢,有這麼雄厚的本錢,在國共內戰中,蔣介石當然敢主動剿共,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會輸.國共內戰的暴發是從解放軍中原突圍開始算的,在這場大規模的戰役中,國軍正是主動進攻的一方(其他像上黨戰役和平漢線戰役只能算是國共的大規模武裝衝突,不論是誰先動手?都不能算是國共內戰爆發的真正標誌).

  在國共內戰剛打起來時,國府雖然口袋麥克麥克,讓國軍能到處發動全面性質的戰略進攻,共軍處處在被動應戰,但由於蔣介石的慧眼識人(這裡是反諷),派出了兩大蠢貨負責主導全國經濟以及東北的政經大權,前者號稱是國府的頭號經濟專家,實則是妄自尊大算術糟糕的宋子文,後者則是握有南滿的煤鐵電糧等資源,卻擺不平關外的軍事支出,每年還要國庫支援一億美元戰費的政學系老官僚熊式輝(熊公與國府第一智囊楊永泰是莫逆,能力卻天差地遠),導致國府的財政在這兩頭碩鼠的經營之下,日益千瘡百孔,最後宣告完蛋大吉!

  我們將重點擺在替國府統籌全國經濟的宋公身上,宋公的主要政績如下:

(一)用貨幣兌換的方式來掠奪民財

  眾所皆知:蔣介石不懂經濟,但他要手下提供剿共的戰費時,宋公當然要拿得出錢來.所以宋公的第一步就是在法幣與偽中儲卷的對換比率上動手腳,兩種貨幣原本的民間匯兌比一直在1:30~1:50間穩定的浮動,而宋公提出的匯率則是1:200,這種做法等同告訴所有的國府官員與民間勢力去搶淪陷區吧,最後弄到原本淪陷區的百姓無論貧富,通通變的一貧如洗,可以想見當時百姓們被合法掠奪後的憤怒!即使國民黨大開宣傳機器去批共匪,但在淪陷區裡,人民腹誹的肯定是宋匪(宋子文)與蔣匪(蔣介石),所謂的共匪搞不好在當時百姓的心中,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二)經濟自由化的閻王帖

  宋公更為偉大的,徹底致國府經濟於死地的另一個政策,就是推動經濟自由化,就是這一記昏招,讓國統區的經濟徹底進入崩潰.用比較形象的話來講:用法幣與偽幣的兌換比率去洗劫淪陷區,只是號召大家去搶淪陷區,在不合時宜的時間推動經濟自由化,則是號召所有人(有點資產能投機的人),去搶國庫!在宋公的政策之下,國庫不只通黨庫,更能直接通往所有碩鼠與鯊魚群的私庫.國府的剿共經費就這樣糊里糊塗的被所有有辦法的人搬光,導致到國共內戰的後期,解放軍士兵能獲得的給養居然還比國軍麾下的士兵還好,先不論家裡是否有分到田地?光比待遇,肯定很多國軍士兵會想加入解放戰士的行列.

  一般而言,要推動經濟自由化,至少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國共內戰都已經打起來了,有頭腦的政府都該推動經濟管制式的計劃經濟,集中所有資源以求壓倒對手,這才是正確的作法.尤其是戰場上瞬息萬變,貨幣的穩定度不佳,隨時會有大幅度的波動,此時搞經濟自由化?只會讓貨幣轉往投機資本(例如作法幣與黃金的兌換投機),最致命的還會讓強勢的外國資本趁虛而入,對國府控制區進行各種貨物的傾銷,徹底擊垮自身的民族資本與企業,這些民族資本混不下去時,一樣會進入投機市場,讓整個市場徹底地進入毀滅的螺旋.許多親國府的混帳在評斷這段史實時,故意將問題踢到外國資本頭上(猶太人的傑作),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沒有宋公的開門揖盜,群盜豈能登堂入室飽掠而去?認清問題的脈絡才能不昧因果,不人云亦云!

(三)超級通貨膨脹

  有了兩大前因,國府弄出超級通貨膨脹的果,也就不足為奇!經濟上的崩潰會導致國府用於剿共的戰費嚴重不足,因此國府在剿共上由全面進攻改成重點進攻(毛蔣在國共內戰中的國府重點進攻時期對於自身戰略上的安排,導致最後的結果,蔣介石一樣懂戰略,不是無能之輩,但客觀上來講,比戰略規畫他不是毛老大的對手),再從重點進攻變成全面防禦,擋不住解放軍的進攻時又再改成重點防禦,三大戰役後就變成全面潰敗.這整個過程與國府能用於剿共的戰費儲備的多寡是成正比的,一開始大幅度的搜括民脂民膏,國府就能發動全面進攻,而錢越來越少時,就只能轉攻為守,最後被技術擊倒,撤往台灣.

  反觀在中共這一方,由於在華北根據地成功的土改,一方面各原有根據地的子弟兵參軍踴躍(共軍的政委系統只要喊:你分到田地了嗎?再問你願不願參加解放軍來保衛自己的田地?願意參軍者恐怕用城牆擋都擋不住),另一方面採用糧本位經濟來支撐自己的戰費系統.

  在解放軍控制的地盤內,中共一進來就是建立自己的組織,透過批鬥的方式消滅原有的地主,同時驅走原有的國府保甲和還鄉團.在消滅原有的官紳階級後,中共直接透過對於實物(各種可作為軍糧的糧食)的徵收,建立自己的稅收體系.這種體系組織嚴密,效率遠比國府保甲和還鄉團強大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的糧本位經濟體系直接繼承自商君開始,經晁錯演繹,一直延續到唐宋之際的徵收實物的模式(從宋朝開始,中國經歷國家信用體制以及銀本位等金融體系-不再搞實物徵收)的復活與精進.這套體系排除了以往在中間伸手拿錢的各路地主仕紳,只留下官府與人民兩個階層,人民繳的稅糧會得到政府的運用與保護,扣除地主階層外的人民對此非常擁護,沒了中間地主仕紳的剝削(這幫人剝削百姓後也只用於享樂-對國家人民沒屁用),人民政府可以有效統籌資源支應對國府的軍事支出,跟著中共混的百姓也能獲得保護,還可以分到屬於自己的田地.在人民(佔當時中國絕大多數的貧苦農民)的擁護下,解放軍是越打越大,越打越強!

  但是,這套以糧本位為運作基礎的農村列寧主義,非常適合國共內戰與人民中國建政初期的中國國情.但它也是有問題的,所以日後被鄧黑貓以貓論為包裝的市場列寧主義所取代.農村列寧主義在運作上的致命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人口滋長

  在戰爭結束後,都會有一個人口的滋長期,俗稱叫做戰後嬰兒潮.而人口大量滋長後,如果土地有限,農業難以創造出更多的生產力以養活眾多的人口,政府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1.等待下一次的農民起義

2.開辦工商,發展經濟

  關於第一條路,只要執政者頭腦的智力還正常,沒人會這麼做的,這跟坐以待斃是同樣的道理.而第二條路,就是以毛周的與美接觸為始,以鄧黑貓的改革開放為主軸一直延續到現在的中共經改.人口眾多必然會造成需求的增加,所以政府要主導經濟改革,引進外資與技術(當時中共的民生輕工業技術不行),透過生產輕工業消費品的方式來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年輕人到了適婚年齡要結婚:家具,房產,車子等都是必要的消費品),進而帶動經濟的正向循環.

(二)難以開源

  糧本位體制的另一個弱點是節約易而開源難,當國家要集中力量辦大事時,搞得越多越久,既有體系內的籌資管道會越難以應對,因為糧本位的經濟發展速度遠低於工商業社會,這種模式是靠減少官紳(在人民中國就是國家幹部)的浪費,而將國家的總體產出投入發展,和資本主義國家坐大整體經濟規模配合容許部分官員和背後的資本家進行貪腐的模式剛好相反.但當內部實在難以再籌到更多的發展經費時,糧本位體制就必須要對市場經濟讓路.中共搞改革開放的充要原因就是要發展工商,同時替政府財政開源,替下一步的發展做準備.

註:這個部分會在續作-和平時期的財務競爭做敘述!




本文於 修改第 9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073311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從軍事上講
    回應給: 無知者,無畏(weiyi65) 推薦3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轻松一笑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無知者,無畏

  從軍事上講:諸葛亮的北伐只有第一次是實質上的戰略進攻,目標是先奪隴右,再居高而下奪取關中(要穩守關中必先掌握隴右,赫連勃勃以隴右為基地奪取關中,李淵先滅薛仁杲後再東出都體現這種地緣戰略思維),化蜀漢的地緣戰略形勢為戰國時期的秦國,再與曹魏和東吳競逐天下.至於魏延的子午谷攻略實際上是一場戰略賭博,光憑一萬人的兵力(戰兵五千,輜重兵五千)就想奪取長安,是癡心妄想,五千戰兵要圍住長安都力有未逮.

  而在街亭一戰失敗後,這套戰略就已被宣判死刑!日後每次諸葛亮的北伐,實際上都不是戰略進攻而只是攻勢防禦,目標是以攻代守,藉由攻打隴右以保護漢中,掩護蜀地的根據地.

  諸葛亮的優點在於練兵以及對蜀軍軍事裝備的製造和發展,蜀軍在步兵與弓箭兵(裝備諸葛弩)的戰力上超過魏軍(魏軍在騎兵上則占絕對優勢),在用兵上則不合格,真正優秀的將領用兵要膽大心細,像劉帥與粟裕大將就是這方面的能手,國軍系統的薛岳和健公也是夠水平的專家.諸葛亮用兵細心但不夠膽大,其軍事上的實際指揮能力只有馮玉祥的水準.更糟糕的是在糧草的籌集上,他做得遠遠不夠,每一次都死在這點上,無論是曹真還是司馬懿在面對諸葛入寇時(三國志魏志記載的諸葛入寇,蜀志上寫的就是丞相出師-陳壽是華夏史學界的第一個雙標黨),都用這一千零一招把他玩死!致命的要害既然已被對手掌握住,再高的智謀都是枉然!

註:個人是曹操和司馬懿這兩大梟雄的忠實粉絲!尊魏為正統-反對蜀漢!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073546
周公的三個「必殺技」
    回應給: ccoh(ccoh) 推薦6


無知者,無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6)

驀然回首 (新納粹的認知戰)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ccoh
南山臥蟲
Retiredbum
轻松一笑
貓靈子

現代周公有三個「必殺技」:

1.高效行政組織和執行力,近代「無出其右」。

2.高度「忠於」毛老大,不單單是自己忠於毛老大,而且能夠率領整個政治體系忠於毛老大,絕對不豎立自己的威望。

3.當代「合縱連橫」及「用間」的頂級高手。國際,國內,體制內,他都能做到。「天下無人不通共」主要是他的成就。

特別是晚期(1973年以後),毛老大有些糊塗了,他仍然能清晰地把控行政團隊不被一夥子有野心但無能的人(王洪文,張春橋等人)干預。為後續等黑貓等人的實際有效操作留有餘地。

在「忠君」和「為國效力」這方面,他的確跟諸葛有一比。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073434
現代諸葛
    回應給: 無知者,無畏(weiyi65) 推薦4


ccoh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轻松一笑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貓靈子
無知者,無畏

我一直認為在工作、人品、情操、愛國愛民方面,現代周恩來和諸葛亮等量齊觀,兩人也是累死在工作崗位上的。

諸先生以為然否?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073357
諸葛『精計謀』而『疏遠略』
    回應給: 貓靈子(db71ede2) 推薦3


無知者,無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轻松一笑
貓靈子
妖道

當然,這是馬後炮了。

諸葛的確精於應對計謀,就是說,對陣計謀是很不錯的。從現代策略來說,不具備戰略級的思維,或者說,精於短期謀略,而不具備長遠規劃能力。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他,三國時期群雄亂戰,應對眼前壓力的優先級別的確是很高。客觀來說,以蜀國的地理優勢(比東吳強太多了),如果規劃一個遠期發展計畫,而不急於北伐曹魏和東出東吳,並非沒有統一中國復興漢室的可能。

注:在下沒有對『武侯』的不敬之意,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他的作為也有失公允,但也不應受到他的思想的侷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7073336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