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義我在此所說的口罩戰。
我認為若不出意外新冠疫情在未來1~3個月內會持續蔓延,若嚴重點不排持拖得更久;所以口罩、防護衣、手術手套、消毒用品...等等衛生醫護用品需求會維持高檔,可以說是戰略級物資。
中國目前是這些物資的最大生產國,除去自身國內所需還有多少可提供其他國家,相信都在國家的精確計算和掌控中。提供多少援助再將剩下的分配出售、市場銷售和控制價格?這中間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也是應對西方和其他國家的戰略期中考。
一定會有人說,這個全球共同抗疫的時期,你還想讓中國發災難財?有沒有人性?
我有的。但我認為人性留給中國人民和友好國家就好,對付西方等狼性國家,你把他們當人就是你弱智;他們不會感激的,寧願兩敗俱傷;對付一向如豺犬般的流氓,不狠狠給牠兩棒子牠不會馴服的。
我和西方人沒有仇恨,我也知道西方人大多都是善良的,但他們的菁英很可惡,而且教育出一大批更可惡的主流群眾;正如台灣被教育出一大群腦殘兼內心惡毒的綠蒼蠅,中共面對這些人不能弱智到把他們當人看,因為牠們從來不把你當作人。
不談台灣,先看西方暗地裡的真實容貌有多麼醜陋:
-
製造或培養病毒,散布並栽贓中國,順便執行清洗人口陰謀;他們聰明隱晦的、長期的教育人民在國家困難財政的背後,有相當一部分是照護別人家的老弱者;如果這次成功毒害並甩鍋給中國,可能中國不至於亡國但也重傷的差不多了,看看義大利就知道。
-
西方主流群眾用熱愛自由、瀟灑不拘、從容理性,掩蓋著自大、傲慢和配合政治菁英表面"輕忽和遲鈍"的言行,執行著清洗老弱人口的任務,以換取自身未來的福利和輕鬆許多的生活。在這種氛圍下,無知者也在無形中跟著走,走向現下西方社會面臨的"無法挽回的疫情蔓延"。
若不是媒體和主流群眾用口水掩蓋住專家學者的聲音,若不是政府菁英暗地裡壓制科學說法和新冠的嚴重性,即使西方政府"輕忽和遲鈍"也不會造就出現今的無奈。
-
西方用禁止出口防護物資的藉口,明目張膽地爭搶劫奪,盡管事後廢話一堆地解釋和協調。平日的文明、自由貿易、契約精神、人道主義...呢?還好被欺負的事主國家,深深了解西方的強盜文化,大多私下妥協而不致讓自己西方所謂的道德,光屁股地顯露在全世界的目光中。
就像幾乎已經曝光的美國0號病人和被CDC關閉的軍事生化基地,相信在被刻意的壓制下不再提起和追查。偉哉CDC ~ 權力這麼大?可以關閉軍事基地。呵呵~
-
看到中國援助部分國家,西方各國更是不知羞恥地討要援助,限於篇幅這裡只說美國。美國面臨物資缺乏,不是理性面對和商討,因為他深怕遭到中國的報復,怕多次栽贓後中國的憤怒反應到防護物資的價格,因為人總是第一時間反映出自己的汙穢的內心,美國在憤怒時就是這樣對待他國,用無數的制裁將不爽的對象往死裡打。
在運用栽贓而使中國道德上羞愧提供物資失敗後,特郎普高調宣布與習達成"共識",唉!以德報怨,誰告訴我這樣做能換得真心對待?歷史的教訓呢?
當然,我只是個心地狹窄、短視近利和錙銖必較的小民,對於國家的戰略、戰術、處境、難處...等等無法理解,也絕不願因自己無法涉入的境界而胡亂批評,但願意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做一些建議。
-
口罩戰必須打。戰略物資除了戰略目的外,換取高於平時的利潤來回饋辛苦的24小時加班車間勞工和防疫期犧牲的老百姓,這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憑什麼美國陰謀設計的惡意結果,中國勞工冒著被感染危險和犧牲假期,不能拿到額外津貼?中國人可以犧牲50天,可以被迫失去GDP,但不該讓陰謀者和從犯們不付出代價。
-
挑事的不是中國。站在這點要理直氣壯地打口罩戰,必須顯擺出正確的態度,西方世界才會慢慢從根本上看得起你。我說過,假如你沒犯錯而被人欺負,卻不敢用力反擊,人家心底更是看不起你,以後逮著機會將會更加用力欺負你,反正你就好欺負。
-
優勝劣敗,物競天擇。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這麼殘酷,沒有雙贏、沒有道理,還在妄想天上自然會掉下禮物的,我建議就不要談什麼復興和什麼主義了。當然,記得道德或者世界和平一定要掛在嘴上,命運共同體也要明目張膽地繼續推廣。
說到這裡,接下來就是我又開始胡說八道的時間了。
如果打完口罩戰,後面應該要準備一場真真實實的戰爭。為何?因為現實和歷史告訴我們,要當老大就必須面對一場無可避免的戰爭,而若是不想當老大後果就是,等著老大把你從老二的位置打趴下。
而且我認為"千日防賊"的態度必定遭受失敗的後果,與其被動地防備帝國主義者何時發動戰爭,不如自己計畫一場可控的、躲不掉的爭霸戰。而現代或未來不久的戰爭,各方會相當程度地避免最終決戰,誰都擔負不起最終決戰的後果。
所以,這場戰役必定不會打到本土,你打得到我、我也打的到你,沒人會冒險拚著雙方毀滅的危險而去打本土戰,那麼戰場會在何處就不難想像了。勝敗很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出,在雙方陣營擺出來後,全世界多數主要國家會進行調解、談判和利益交易,國際局勢會逐步穩定並由勝方主導重分配。
當然,前提是"你打得到我、我也打的到你",如果沒這前提,就當我前面所有說的都是X。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