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成功通水,圖為河南淅川陶岔渠首全貌。(取材自百度)
藏水引新疆?「紅旗河工程」恐掀國際搶水大戰
世界日報記者陳言喬/北京6日電 2019年02月06日 12:05
中國繼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成功引水後,有水利專家提出「藏水北調」(紅旗河工程)構想,希望用豐沛的青藏高原雪水,截流紅旗河再經人工河道導引往北注入缺水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改變西北乾旱情況。
這個「藏水北調」的規畫與一直在研究但未動工的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理論部分相同,那就是無論如何,先將流向國外的水,留在「自己家裡」為好,無論是引到黃河,還是引到長江。
人民網與澎湃新聞去年採訪了水利專家,包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趙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浩,探討紅旗河工程的可行性。
•紅旗河工程 全程6188公里
趙勇強調紅旗河方案的自流設計:基於對地形特點的巧妙總結,不強行翻越、不強行穿越,繞山而行、順勢而為、全程自流,以空間換取和保證了工程的可行性。
王浩說,紅旗河工程的輸水點包括西南三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和長江流域三江(雅礱江、金沙江、大渡河)。紅旗河分為一條主線、三條支線,主線自西南向西北延伸長約6118公里,全程6188公里。選線各取水點的水位依次降低,得以通過山區打隧洞、河道修水庫、平原開明渠的方式,實現自流。
紅旗河具體流向是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取水,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後進入怒江;於三江並流處穿越橫斷山脈: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後經隧洞進入瀾滄江,借用瀾滄江河道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
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相結合的方式繞過沙魯里山到達雅礱江,繞過大雪山到達大渡河,繞過邛崍山到達岷江,繞過岷山到達白龍江、渭河。
從劉家峽水庫經過黃河,以明渠為主繞烏鞘嶺進入河西走廊,沿祁連山東側平原經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到達玉門,接著沿阿爾金山、昆侖山的山前平原,穿過庫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到達和田、喀什。
•僅骨幹工程就需4兆人民幣
這項「藏水北調」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公尺,平均坡降萬分之2.10。高水位運行,可使更多地區可以自流受水。
相較「南水北調」的5000億人民幣(約736億美元)工程預算,「藏水北調」將是天價!王浩預估,骨幹工程的總造價4兆人民幣(約5890億美元)左右。為不破壞生態,減少生態影響,會在沿途興建很多隧洞,隧洞的總體投資需要3兆(約4417億美元),明渠施工花費6000億元(約883億美元)、各種水利樞紐建設4000億元(約589億美元),總工期約十年。
除了這條主線外,他們還設計三條支線:
一條為紅延河,過黃河以後繞過白雲山,穿六盤山,到整個陝北。
一條為漠北河,從甘肅向內蒙古方向挺進,最後經錫林郭勒盟到達北京密雲水庫。
一條為春風河,從河西走廊過玉門關到達吐魯番哈密盆地。
•20萬平方公里荒漠將變綠洲
王浩表示,紅旗河不在枯水期取水,且只攔住一點洪水,這樣對流域下游也可減少洪澇災害。工程一旦實現,從整個的黃河上中游到整個的河西走廊,到新疆的東疆和南疆,紅旗河會帶來長2000公里,寬100公里的「綠洲帶」,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荒漠變成「綠洲」,將產生兩億畝農田,吸引一億人來定居。
此外,紅旗河一旦運行起來,從甘肅的白銀一直往西北穿過河西走廊,將形成一條長約1000公里,可內河航運的一級航道。其寬度超過135公尺,深度3.7公尺到4公尺。會在河渠下,開挖很寬的地下緩坡通道(讓野生動物通過)。
紅旗河(藏水北調)方案公布後,也引起各方論戰,官方首先表明,這是民間機構的探討,不是國家水利研究部門意見。還有一些專家稱,紅旗河引水工程對新流域環境和生態的影響評估還不夠;紅旗河沿線分屬於四個完全不同的流域,氣候條件也不同,可能出現生態紊亂失衡。還有專家稱,乾旱區變為綠洲或是水生生態系統後,也將破壞生物多樣性。
但最值的擔憂的,恐怕是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印度和怒江、瀾滄江下游的東南亞諸國,屆時水變少了,恐將是另一場水資源的國際爭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