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台湾人应该认识到土共不会因为中美债务问题,而容许中华民国存在,因为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我看来,中美二次大战债务问题,没有你们想的那么重要!中美间要算旧账的话,也应该从庚子赔款算起。
于今中国政府购买了大笔美国债券,美国佬要是那么在乎它的历史贷款的话,早就会扣押这些中国政府资产了。因此在我看来,台湾人所谓中美债务需要中华民国存在,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安慰剂而已。
查了一下资料,下面来看看国府在抗战时期到底借了多少外债?
=====================================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出于抗战需要和解决财政困难等考虑,先后数次举借外债。借款的国家主要是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及德、捷、比等国。关于借债的数量和次数,目前说法不一。本文综合各种资料,仅将主要的列举如下:
1、1937年中英整理内债借款2000万英镑,用于整理国内内债,用关税担保,借期20年。
2、1937年中英广梅铁路借款300万英镑,用于建筑铁路,用铁路收入和盐税担保,借期5年。
3、1937年中英浦信铁路借款400万英镑,用于建筑铁路,用铁路收入和盐税担保。
4、1937年中法金融借款1000万法郎,用于法币外汇准备,用关税担保。
5、1937年中英滇缅铁路借款1000万英镑,用于建筑铁路,英商务部出口信用局担保,借期10年。
6、1937年中捷商业信用借款1000万英镑,用于购买日工业用品,用原料担保,借期8年。
7、1938年中法桂滇铁路借款15000万法郎,用于建筑铁路,用铁路收入及盐税担保,借期12年。
8、1938年中苏第一次易货借款5000万美元,用于购买材料及建设机械,用茶叶担保。
9、1938年中英商业信用借款50万英镑,用于购买汽车、火车等物,由英政府担保(关税),借期8年。
10、1938年中法叙昆铁路借款48000万法郎,用于建筑铁路,用铁路收入及盐税担保,借期15年。
11、1938年中美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用于购买汽车、火车等物,由中国银行保证(桐油),借期5年。
12、1939年中苏第二次易货借款5000万美元,用于购买材料及时建设机器,用茶叶担保。
13、1939年中英币制借款300万英镑,用于维持法币稳定汇价,用关税务担保,借期8年。
14、1939年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用于法币平准基金,由英政府担保,借期1年并得延长。
15、1939年中比铁路材料借款2000万英镑,用于购买铁路材料。
16、1939年中美信用借款1280万美元,借期8年。
17、1939年中美飞机公司借款1500万美元,用于购买飞机,借期5年。
18、1939年中德贸易借款12000万法币,用于购买工业品,中国以原料运德售价偿还,借期7年。
19、1939年中法材料信用借款150万英镑,用于购买铁路材料,借期7年。
20、1939年中英商品借款300万英镑,用于购买货物,用商品担保,借期5年。
21、1940年中苏第三次易货借款15000万美元,用于购买材料及建设机械。
22、1940年中美滇锡借款2000万美元,用于购买农工产品,由中国银行担保(锡),借期7年。
23、1940年中美钨矿借款2500万美元,用于支持中国外汇,用钨砂担保,借期10年。
24、1940年中美新信用借款10000万美元,半数用作平准基金、半数购货,由中国银行担保(桐油),借期10年。
25、1940年中英新信用借款1000万英镑,半数用于平准基金、关数购货,用矿产担保,借期5年。
26、1940年中苏第四次易货借款5000万美元,用于购买材料及建设机械,用茶叶担保。
27、1941年中美外汇平准基金借款5000万美元,用于平准外汇。
28、1941年中英外汇平准基金借款500万英镑,用于平准外汇。
29、1941年中英信用借款500万英镑,用于增强财力(一说,购英国本部及英镑区域各种机器材料,又称中英第二次信用借款)。
30、1941年中美财政借款50000万美元,用于增强财力。
31、1941年中英财政借款5000万英镑,用于增强财力(一说,用于发行内债基金,在英镑区域内购料,支付中国在印缅部分薪饷等费用)。
32、1942年中苏第五次易货借款638.58万美元,用于购汽车及原料。
除上述32笔借款外,另有:
33、1938年中英京沪沪杭铁路支付洋员薪费垫款借款3800万英镑,用于向铁路洋员支付薪津。
34、1938年中荷陇海铁路办公费借款41.7万费罗林,用于支付荷兰银公司国外办公费。
35、1939年中英第一次信用借款300万英镑,用于订购英男特种物资。
36、1941年中英印度航空公司飞机价款借款29.8元美元,用于向印度航空公司购进飞机。
37、1942年中美财政援助借款50000万美元,用于发行美金公债基金及美金节约储蓄券基金、购布匹、印钞器材等。
38、1945年中美永利化学公司借款1600万美元,用于采购美机器设备材料、雇用人员。
另有资料说,民国政府曾于1937年借捷克161.7万英镑,用于向捷克兵工厂订购军械;1937年借比利时24.1万法郎,用于认付比国承销陇海铁路债票掉换英金债票的所需费用。
以上数据主要来自重庆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出版的《1942年下半年国内经济概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财政科学研究所联合编辑的《民国外债档案史料》从书第十一卷。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举借外债,客观上产生了支持全民抗战和推动世界反西斯战争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若干负面影响。比如与苏联的五次易货借款,使国民政府无法按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节出口,而只能按易货国的要求交付产品,受制于人。而依赖英美借款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等于把法币控制权交给他英美,从而使民国政府实际上丧失了法币自主权。
另一个后果则是,这些借款和由此而来的物质虽然发生在抗战期间,而相当部分发生作用则到了抗战胜利之后,成了内战的重要物质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拒绝承认国民党政府的外债。
(来源:http://ucwap.ifeng.com/vampire/vampire/news?aid=93060598&all=1&p=1)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