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的農業巨人~~李增宗老學長
昨天在「臺大農藝系系友」社團臉書上看到系友郭華仁兄的貼文:「1959年畢業的李增宗系友。經歷:曾任金門縣政府農試所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輔導會技師、農委會簡任技正兼農政科長。197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並附《金門日報鄉訊》2016/08/20的報導:《星期人物》李增宗-開荒育種有成金門農牧史留美名。(見附錄)
…………………………………………………………………………………………………..
民國55年(1966),正值民國47年中共發動侵略戰役「八二三」炮戰延續的第八年,我來到駐守金門城郊區的戰車連,金熊部隊,服預官役。(註1)
(註1)盛夏冬眠 -- 尋找有熊氏後裔!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5742683
那時,「毛主席顧念金門同胞的辛苦」把每天不斷的炮轟,改為「單打雙停」,原用的實彈也改為炮宣彈(內塞傳單,不會爆炸)。每月「單日」凌晨零時二分,炮彈即呼嘯而至,但僅一兩百發。實際彈數及財物人員的損傷,金門日報都會報導。
雖然損傷通常不大,麻煩的是清晨升旗後要率士兵到田野間撿拾傳單,繳回營部集中焚毀。依命令我們只能撿,不准看,可是見他的大頭鬼,誰會不看?但絕大多數都是重複又重複的無聊文宣。偶有「新鮮貨」立即傳閱,人人皆知,例如:「毛主席游長江」的照片及報導(至少兩種)。
個人因在臺大農藝系所學,比較有興趣的是農業及遺傳育種。讓我笑破肚皮的是:(1)東北小麥大豐收,毛主席視察麥田時「在麥穗上行走」(好像耶穌在水面上行走那麼「神奇」);(2)雞和鴨交配成功,蛋大肉多,命名為「鴨雞」;(3)半年後,就在退伍返台前正好看到 update:「鴨雞」和鵝交配成功,蛋更大肉更多,命名為「鵝鴨雞」。哈哈哈…………….
奇特的是,幾十年後我在加拿大聯邦政府研究院任科學家(職稱 Scientist)時,黑龍江國家林業科學院(註2)派來了第一位學人學習楊樹育種。因為我是本院唯一的華人科學家,所以義不容辭地協助他了解加拿大文化。有天午餐時問起上述的「奇事」。他說(1)是真的!原來是把別處麥田幾十倍的麥子「搬」到一塊田中,麥稈厚實到「毛主席視察時,可以在麥穗上行走」!哈哈哈…….. 當然(2)(3)兩項純粹是胡說八道。
(註2)語言的障礙(1) http://blog.udn.com/jfeng13x/101874770
當時的金門日報雖很簡短,仍能看出編輯人員的盡心盡力,而且是用銅版紙印刷。有次專題報導金門縣政府農業試驗所,方知所長是早我七屆的李增宗學長,乃前往拜見。承他詳細介紹已完成、正在進行及為未來規劃的各種計畫及願景。半世紀過去了,記憶猶新。他是金門「農業革命」的創始人。
附文中有詳細的報導,不再贅述。唯有該文提及的[將黃沙漫漫荒涼貧瘠的土地試驗改良],漏報「重要的一步」,即遍植木麻黃防風林及行道樹。老學長解說,那是當年唯一能在鹹度甚高的海風中存活的樹種,且是改良土地的基礎。
欣聞老學長返國定居仍然勇健,與嫂夫人遊山玩水、享受人生,並於80歲出版《緣:李增宗彩畫人生》。敬佩之餘亦不禁感嘆時光之飛逝。
特以本文感謝系友郭華仁兄,並與優迪園好友們分享。
附錄
《金門日報鄉訊》(2016/08/20 作者:陳永富)
《星期人物》李增宗-開荒育種有成金門農牧史留美名
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4189/270813/?cprint=pt
年籍:82歲、金寧鄉古寧頭北山人(註:今年84歲)
現居:台中市
學歷:金中初中、金門高中、台大農藝系
經歷:曾任金門縣政府農試所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輔導會技師、農委會簡任技正兼農政科長。197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凡走過,必留痕跡。金門農業發展史上,李增宗居功厥偉。
李增宗服務金門農試所15年、建設科長2年,任內輔導畜牧生產、豬隻人工授精品種改良,並主持高粱、地瓜、玉米等作物品種改良,先後育成高粱金選3號純系、金門5號雜交種,使高粱單位產位提高21%至49%;甘藷金門3、4、5號,單位產量較原有最佳在來種高出2.4倍;玉米金門雜交5號等,單位產量倍數成長。任內並研訂金門第一、二期4年經建計畫,對土地改良與全島性土壤肥力測定,施行複合肥料試驗與全面利用,促進全面增產。並倡辦企業性養雞事業,開創金門大規模養雞先河,以及開發后壟等農場,對金門農業發展貢獻極大,民國62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民國101年5月,由時任宜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的么弟李增河推薦,獲選金門高中傑出校友表揚。
出生古寧頭北山的李增宗幼時家境清苦,他3歲時日軍占領金門,更度過8年悽慘歲月,非但沒辦法念書,身為長子,他還得上山種地撿柴、下海撿拾海苔養豬與佐餐,不時還得徒步走到5公里遠的日軍新建機場叫賣花生米,幫忙維持家計。
直到民國38年,李增宗斷斷續續完成小學課程,並獲金中初中聯考榜首,但入學不到2個月,就爆發慘烈的「古寧頭大戰」,國共兩軍屍橫遍野,李家房屋毀於砲火,他被迫休學,全家遷離面目全非的古寧頭,至金城投靠姑媽,擠住一間小廂房。當時他一面協助父親在金城街角擺攤賣香菸糖果賺點收入、一面抽空返回古寧頭種點花生地瓜,但收穫不佳,被列入救濟貧戶。
次年經金中校長許績銓勸導,並特別優免學雜費,李增宗始再度入金中春季班就讀。初中二年半時間,他捨不得花錢買課本,靠上課專心聽講並勤作筆記,再利用點滴時勤學複習記誦,每學期保持第一名成績,於初二下學期全校學術競賽榮獲國文、英語、數學3科考試第一名及總分優勝,校方也才發現品學兼優的李增宗竟然買不起課本。而後他以該春季班20名學生中,唯一正取第2名考上金門高中,其他同學多降級或改讀簡易師範或投筆從戎。
民國44年,李增宗以全校第2名從金門高中第2屆畢業,獲保送台灣大學,原可選讀醫學系或其他熱門科系,但農家出身的李增宗選擇念農藝學系。48年他25歲時台大畢業,才利用一筆800元獎學金,買了平生第一支手錶瑟唐娜(Certina),且一戴20多年,且今仍完整保留當紀念。
他預官役畢,即返回金門貢獻所學,歷任農試所技正、所長、縣府建設科長等職;其中任職金門農試所長達15年,當時金門仍籠罩在中共砲火威脅下,工作艱鉅,他帶頭開荒拓墾,打造農試所全盛時期。67年10月,他被借調遠赴沙烏地阿拉伯農技團為期2年,兼長沙國西部卡森地區農技分團業務,主持他拿手的雜糧作物試驗改良及繁殖指導,讓台灣農技團聞名世界。返國先任輔導會技正、再調經濟部農業局科長,農委會農政科長。
李增宗在金門農試所任內,最大的成就是日以繼夜帶著助理、工人,不分寒暑苦幹實幹,將黃沙漫漫荒涼貧瘠的土地試驗改良,種出欣欣向榮的五穀雜糧。民國51年,他將后壟一片雜草叢生的廣大荒地,開闢成具規模的種苗繁殖場,如今是農試所所在。54年他將金城鎮東門外一塊長年積水的黑土區沼澤地,改良成栽培水稻的良田,所產「香仔米」年年供應先總統蔣公食用。56年將太湖一片沙州改良成農試所第二個種苗繁殖中心。並透過空運雛雞、農試所代為保溫育雛及免費防疫注射等措施,開創並推展金門養雞事業。也在一片奚落指責聲中,擇善固執完成金門3號高粱選種,以及適宜釀酒抗風耐旱金門5號雜交高粱的育成推廣,使金門高粱從原年產2000公噸,一躍突破5000公噸。今日之富康、惠民、裕民、慈湖等農莊,也是他當年建議政府辦理土地重劃,將公有荒地開放農民放領拓墾而成。
李增宗說,民國85年他任農委會農政科長,因長期工作壓力過重罹患12指腸潰瘍,一度送台中榮總急診;86年他二弟心肌梗塞猝逝,他乃毅然請辭,獲准退休,當時他63歲。
李增宗退休後移居加拿大溫哥華8年,民國93年遷回台灣居住台中,與妻郭雅玲遊山玩水、享受人生。71歲開始潛心書畫,80歲出版《緣:李增宗彩畫人生》,過去沒人知道他會繪畫,如今彩墨功力展現成果令人驚豔。
李增宗不忮不求,提早2年退休,放棄即將可領到的公教人員18%優惠利息存款;離開加拿大客居地前,加國政府通知他每月可領1,500元加幣老人年金,他也放棄,選擇落葉歸根回台灣。「我生於貧困之家,又逢連年戰亂,能有今日悠遊自在生活,夫復何求?」
33年前,李增宗接受十大傑出青年表揚,當時他以:「人貴自助而後能得多助;貧不足怕,賤最可恥;勤儉固好,樸實難求。」與有志青年共勉。如今看來,實是他一生勤儉、苦學、自助人助的寫照。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金門農林漁牧發展縮影,處處留有李增宗當年胼手胝足開荒有成的痕跡。
延伸閱讀:
逍遙閣:一群老農的筆耕園地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2298638
逍遙閣的經營者只有一人 http://blog.udn.com/jfeng13x/11264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