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缺少在芯片領域投資,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芯片設計,門檻非常高。從:指令集(RISC-CISC),運算執行邏輯,緩存機制,存儲,總線(bus),硬件架構邏輯等,專利多如牛毛。開發環境下的編程語言,編譯器,解釋器,執行虛擬機等,更是專利多如牛毛,基本上是避無可避。這些東西從day one開始,一直是西方人在做,中國人(華人)對此幾乎毫無貢獻,了無寸功。你也許會說Linux是免費的,是的,不錯,但是如果你看看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的license條件,如果他們要禁止你使用,你照樣不能用。別以為你能造主板,能造顯示器,但是芯片內核,對不起,不是你的,必須買。
第二,中國的文化其實問題嚴重。我一直在說這個事情,既是“重商主義”,又“急功近利”,還完全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誰也不願意做內核級別研發的長遠投資,因為你的研發結果很可能很快被別人拷貝,汽車發動機是這樣,空發是這樣,計算機的內核也不例外。都不願意做核心部件的研發,總是想著儘快做一個成品推向市場謀取短期利益,核心部件一直寄希望於買。
如果你對整個行業沒有什麼研發貢獻,你憑什麼要在這裡賺取利益?如果關係好,你沒有對別人形成威脅,別人不跟你計較,可以買給妳,但是現在不是,你已經對這個行業的原創知識產權擁有人形成了威脅,制裁你是理所當然。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華為不怕別人制裁而中興就怕?
道理非常簡單,因為華為的所有產品中都有自己的研發成果(當然也有其他人的研發成果),而且他的研發成果,所有的同行付一定費用都可以用,這點在行業內叫住交互授權(也就是說,互相通過專利授權使用對方的專利技術),這樣一來,就算是高通的芯片,中間也有不少是華為的專利技術,華為的芯片當然也有高通和三星的專利技術。在這種情況下,你怎麼制裁?
中興也有研發,但是投入要比華為少得多,絕大多數都是靠購買,在電信領域的專利量非常有限,是比較典型的“急功近利”型。這種情況下,你根本就沒有談判籌碼,別人一旦制裁你,不賣給妳,你就只有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