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論點,20年前西方就有人提出來,還出書。隨著全球化與大眾傳媒的擴展,不只是地方語言(方言),連一些國家的語言都可能消失。世界上只有大國的語言會留存,比如英語,中文,俄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等。這與人口規模以及國家力量有關。例如,美、英兩國百多年的強大,使得列國精英都多多少少學習了英語。
世界語言的集中化,第一次可說是發生在電視普及時期,由於報紙等平面媒體缺乏語音效應,電視對主要語言的推廣功效最大,於是也傷害了許多地方語言。現在又有國際網路等多媒體的快速傳播效應,主要大國的語言傳播速度會加速。
由於美國掌控國際網路,美國大公司如谷歌與臉書對世界網路的拓展無遠弗屆,英語是最佔優勢的。其次就是中華家了。地方語言的淘汰,會跟隨著世代替換而漸漸明顯。
那麼如何化解語言的消失,尤其是地方語言?唯有從文化著手。舉個例,80/90年代港劇盛行時,許多說國語/普通話的,也都能聽一些,甚至說幾句粵語。透過流行文化諸如電視、電影、流行歌曲等,讓年輕人接觸,耳濡目染願意接受並應用此語言。如此還能延長語言消失的時間。
對於台語,我非常不看好。證據就是,許多年輕人都不會說台語,這包括了民進黨支持者家庭中的年輕人。台灣在2000年前執全球華語流行歌曲市場牛耳,電視劇也還不錯,但2000年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後,這些優勢都被翻掉了,雖然這優勢隨著大陸文化節目崛起,遲早要丟掉的。現在台灣沒什麼連續劇好看,也缺了流行歌曲創作。至於電影只能死守島內,無法像以前般擴展海外(華人)市場,這前景是悲觀的。唯一在文創上做的不錯的是霹靂影音節目(布袋戲),但台灣多數人也不十分了解霹靂或布袋戲的文化創作,這會阻礙霹靂流行文化的推展,無法像韓國般向世界列國推廣韓劇。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