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雞肋之戰 ---- 韓戰裡的上甘嶺之戰
 瀏覽6,342|回應10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上甘嶺上只有兩個小高地,守方只能夠最多各放一個加強連在上面。

從美軍史料看,「攤牌行動」是個小計劃,當時的聯軍副司令范佛里特(James Alward Van Fleet)的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的目的是攻佔「三角嶺」,迫使中共軍隊陣地向北退1,140米。

范佛里特選擇進攻三角山和狙擊兵嶺,他只是想改變一下這一地段的防禦態勢,以傷亡兩、三百人的代價,奪取這兩個山頭,爭取軍事上的主動,其作戰目的是非常有限的。他的這個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這與美國國內及國際上的反戰背景以及美國政界、軍界高層不願美軍在朝鮮戰場再出現大規模傷亡有密切關係。結果,這場戰役完全打成了雙方為了爭「臉面」為了爭「一口氣」而演變的「絞肉機」式血腥戰場。

三角嶺之戰或說上甘嶺戰役只是小戰役,而中方當作重大戰役。一場殘酷的山頭拉鋸戰怎麼說都不是中共所說的是朝鮮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以中方大獲全勝而告終。」

====================================

抗美援朝時期,朝鮮地圖上並不標註上甘嶺,只有五聖山。五聖山海拔1061.7米,溝塹縱橫,峰巒疊起。五聖山的南面,有個小山村,就是上甘嶺。在上甘嶺的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右邊是597.9高地,左邊是537.7高地,這兩個山頭加起來不過3.7平方公里。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後期僵持階段的一次戰役,美軍代號「攤牌行動」(Operation Showdown)。1952年夏季,美第9軍計劃動用美國陸軍第7師,大韓民國陸軍第2師及第9師,奪取五聖山南麓的三角峰和「狙擊兵」棱線,進而威脅五聖山。中國官方將發生在三角峰附近的戰鬥稱之為「上甘嶺戰役」,而美方及韓方則稱「三角高地戰鬥」(英語:Battle of Triangle Hill;韓語:삼각 고지 전투)。

戰鬥自1952年10月14日開始,持續42日,但截至1953年1月初,在「狙擊兵」棱線附近仍有零星戰鬥,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雙方傷亡約3萬人。截至1952年末,志願軍仍然控制三角峰即上甘嶺的全部區域,但是韓軍軍隊奪取了「狙擊兵」棱線中除了北部Y高地之外的所有區域。

在「攤牌行動」,志願軍第15軍遭聯合國軍重創,其中第45師在「狙擊兵」棱線的戰鬥中遭韓軍第2師毀滅性打擊,截至戰爭結束之後志願軍第45師都沒有再次出現在戰場上。「攤牌行動」結束之後,志願軍轉入守勢,與聯合國軍脫離接觸。遭受重創的中共軍第45師、第29師被撤回後方,三角峰即上甘嶺附近交由第106團把守,主力第34師退守五聖山。

====================================

實際上,從1951年下半年起,朝鮮戰場再無大規模戰鬥,聯軍陸軍總司令李奇微(Matthew Bunker Ridgway)被調任駐歐美軍最高司令,10萬美軍被秘密從朝鮮調往歐洲,對應蘇聯增兵東歐的15個師。美軍在朝鮮戰場的兵力由最多時的30多萬降到范弗里特「攤牌行動」時的12萬。

這次戰役前,志願軍方面的投敵者有數十人,為首者是38軍340團的突擊隊幹部谷中蛟,他向敵方透露上甘嶺已由新來的全部蘇式裝備的第15軍44師換防的消息,范佛里特根本不相信,還是認為是被打殘了的38軍114師部隊。敵方的叛逃者是韓二師的上尉參謀李結球,他報告了美方將大舉進攻五聖山上甘嶺的機密,可是情報被忽略了。

美軍這項行動發生在1952年10月14日至25日之間,歷時12天。到10月20日時,駐守的中共軍隊45師死傷近半,聯軍控制了「阻擊嶺」以及「三角嶺」的大部份區域。10月25日,范弗里特撤出佔領「三角嶺」的美軍,由韓軍2師31團接防,韓軍2師17團繼續把守「狙擊兵嶺」。

美軍撤出韓軍接防後,中共軍隊多次反攻「三角嶺」。11月5日,聯軍直接指揮戰鬥的詹金斯(Ruben E. Jenkins)中將決定停止對三角嶺的反攻,重點防守「狙擊兵嶺」。韓軍放棄「三角嶺」後,中共軍隊多次反攻「狙擊兵嶺」,直到11月25日與韓軍的拉鋸戰結束,終未得手。

所以從美軍10月25日撤出後,在中共軍隊與韓軍的拉鋸戰中,中共軍隊最後奪回了「三角嶺」,但「狙擊兵嶺」為韓軍所佔領。

====================================

按照《抗美援朝戰史》記載,上甘嶺戰役於10月14日凌晨4時開始,參戰部隊為中國人民志願軍15軍第45師3個團,15軍29師87團,12軍31師91/92/93團,和12軍34師106團,使用67門高射炮掩護2個炮兵師共110門10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以及2個營共24輛卡秋莎多管火箭炮參戰。

聯合國軍出動美第9軍第7師2個團又2個營,衣索比亞營,哥倫比亞營,韓第2師3個團,韓9師第30團參戰,出動105毫米以上火炮288門,飛機278餘架。

====================================

  中國傷亡:
  1. 1952年十五軍公佈的戰報:以11529人傷亡的代價,斃、傷、俘敵25498人。其中包括十二軍傷亡4263人,斃、傷、俘敵6774人。
  2. 《第十五軍軍史》:十五軍斃、傷、俘敵5271人。

  美國傷亡:
  1. 美第七師《598高地指揮報告》:三十一團傷亡失蹤1239人,三十二團傷亡失蹤845人,十七團805,埃塞俄比亞營40人,哥倫比亞營27人,合計2956人。其中不包括南韓支援部隊傷亡。
  2. 美國第八集團軍人事部統計報告:1952年10月,聯合國軍傷亡失蹤16934人,其中美軍3446人;11月第八集團軍傷亡失蹤8686人,其中美軍1575人。
  3. 美國第八集團軍人事部統計報告:10月韓軍亡2502人,傷9434人,失蹤1114人,共13050人;11月亡1582人,傷4633人,失蹤361人,共6576人。除去10月韓軍白馬山之戰,上甘嶺戰役韓軍損失約16200人。

  韓國傷亡:
  《朝鮮戰爭》一書:斃敵3772人,俘敵72人,共3844人;陣亡1127人,負傷3613人,失蹤89人,共4829人。
  10月11月韓軍上報美軍的「非戰鬥傷亡」數,共計8000餘人。

====================================

1952年,朝鮮戰爭進入陣地相持階段,即靜態戰爭階段。5月,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擔任總司令;6月,板門店談判因戰俘遣返問題陷入僵局克拉克推翻了原來李奇微的立場,下令對朝鮮發電設施進行轟炸以便施加壓力,美國政府在國內也面臨重大挑戰,國內反戰情緒高漲,政府害怕公眾壓力會迫使美國在談判桌前處於不利地位,與此同時,兩黨候選人都同意儘早通過政治手段結束朝鮮戰爭,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艾森豪威爾更是把儘早結束朝鮮戰爭作為其未來新政府的第一項任務。

在這種背景下,雙方都傾向於通過軍事冒險,即:以軍事上的主動或給對方以更多殺傷,爭取在談判桌前取得有利地位。10月8日,在聯軍談判條件遭到朝鮮和中方拒絕後,遠東司令部按計劃無限期退出談判,並按照參謀長聯席會議(JCS)的授權,着手向對手施加無情的軍事壓力。同日,克拉克批准了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Van Fleet)提交的作戰計劃,即「攤牌行動」。有意思的是,此戰幾乎在美國公布總統競選結果的同時結束。

該計劃由第9軍提出,10月5日,范佛里特向克拉克提交了「攤牌行動」作戰方案,根據該方案,第8集團軍準備用2個營的兵力,1個營來自第9軍第7步兵師,1個營來自韓國第2師,在16個炮兵營280門火炮和200多架飛機的支援下,以5天傷亡200人的代價,占領三角峰及狙擊兵棱線。同日,韓第2師一名作戰參謀被志願軍俘虜,審訊得知韓2師已經進入備戰狀態,準備協助美軍在上甘嶺地區發動進攻。志願軍對此情報未予重視。

10日-13日,聯軍開始炮擊與空襲,並採取欺詐行動,隱蔽向出發陣地運送兵力彈藥。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仍舊按原計劃將上甘嶺地區炮兵調向注字洞南山方向,準備於10月18日發起進攻。

13日晚,美第7師31團團長摩斯上校(Colonel Lloyd R. Moses)認為火力準備不足,臨時決定將對三角高地(597.9高地)的進攻兵力增加至2個營。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2年10月14日到20日。

14日

晨4:00,美國第7師31團第1和第3營攻擊志願軍45師135團9連(加強連,280人)防守的597.9高地,韓國第2師32團第2和第3營攻擊志願軍135團1連(加強連,280人)防守的狙擊兵嶺(537.7高地)。志願軍因通訊中斷,整天炮兵無法支援。韓軍藉助美空軍燃燒彈的攻擊,於下午3:20占領537.7高地稜線,志願軍1連轉入反斜面坑道防守。美軍則在戰鬥開始不久的手榴彈對攻戰中損失了幾乎全部排長,至黃昏仍無重大進展。14日晚7:00,志願軍45師4個連反擊,經過白刃格鬥,將韓軍擊退,奪回537.7高地。美軍據稱彈藥不足,受攻擊後,即退回出發陣地。

第一天戰鬥,聯軍傷亡600人以上(美軍31團傷亡433人,韓軍第3營傷亡141人,第2營傷亡不詳),參戰4個營中3個營被迫撤下休整。志願軍傷亡500人以上,表面陣地全部被摧毀,儲存彈藥基本用盡。

這一天的戰鬥中,美軍首次為參戰部隊配發M-1951式防彈背心。美軍承認,沒有這種新裝備,傷亡恐怕大得多。

15日

天亮以後,美軍第31團第2營和32團第1營投入戰鬥,因志願軍彈藥用盡主動退守坑道,攻佔597.9高地部分表面陣地。韓軍換上17團第2營接替32團第2營,攻占537.7高地表面陣地。入夜,志願軍45師在炮火支援下進行反擊,很快奪回全部陣地。

16日 - 19日

聯合國軍臨陣換將,由32團團長羅斯中校取代31團莫斯中校,同時第7師投入32團全部,以及17團第1和第2營。至此,美7師基本全部參戰。志願軍方面初期誤判聯軍行動為佯攻,至17日方確認為聯軍秋季攻勢重點,並提出「敵人成團成營的向我陣地進攻,是用兵上的錯誤,要利用敵人的錯誤,造成美軍大量人員傷亡」,遂向上甘嶺方向增調重型炮兵。

16-19日雙方反覆爭奪,白天聯軍利用優勢炮火奪取表面陣地後,志願軍在晚間利用坑道和後方兵力奪回。

20日

東線美軍第7師首次於19日晚成功地守住了包括主峰在內的大部份表面陣地,而韓軍第2師在白天發動反擊,將19日晚失去的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奪回。至此,聯軍占領全部表面陣地。志願軍45師傷亡超過4000人,雖仍在反斜面坑道中保存一定不成建制兵力,但已經失去反擊力量,而美軍亦傷亡近2000人 (史稱「上甘嶺大捷」, 美軍:死365人,傷1,174人,被俘1人)。韓軍此階段傷亡不詳。

第二階段

21日起至10月30日,志願軍上甘嶺地區表面陣地全部丟失,剩餘人員進入坑道防禦作戰。雙方都在調整戰略和兵力部署,整個戰場相對平靜,卻醞釀着接下去的更大戰鬥。

志願軍的坑道入口在反斜面,雖有後方火力掩護,但在聯軍地空火力封鎖下,人員物資補給嚴重困難。只能不惜代價,在夜間搶運少量兵力彈藥和給養。志願軍後勤人員冒着敵炮火,付出巨大傷亡,基本保證了坑道駐守分隊進行堅守戰鬥。較大的戰鬥發生在23日和25日,都沒有獲得戰果。

聯軍占領表面陣地後,用大炮轟擊坑道口,用火焰噴射器射火焰進坑道,或用推土機推土封閉坑道口,並嚴密封鎖運送給養的通道。10月26日,韓軍炸塌志願軍2個坑道各一段,造成志願軍人員不斷傷亡。同時,聯軍重新建立了火力點戰壕等防禦體系。

10月25日,志願軍第3兵團經過討論,決定加大力量奪回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並儘可能地造成美軍人員傷亡。根據決定,志願軍命令15軍29師87團,第12軍31師91/92/93團,和34師106團共5個團增援上甘嶺,同時增援了140門大口徑火炮,24輛汽車多管火箭炮,和67門高射炮。

詹姆斯•范佛里特決定在10月25日由韓國第2師接手整個防線,美7師撤出戰鬥。

第三階段
10月30日至11月28日,志願軍展開反擊,收復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

10月30日-11月5日

10月30日,志願軍準備多日的反攻拉開序幕。晚10:30,100餘門大口徑火炮反覆覆蓋由韓軍第2師31團的防禦陣地。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爭開戰以來進行的最大炮戰。炮火準備之後,志願軍31師91團7個連,經激戰奪取了597.9高地。其後5天,雙方再次陷入拉鋸戰,並在猛烈炮火下,均付出重大傷亡。

從10月31日到11月5日,美軍第9軍出動韓9師30團來奪回597.9高地。這一次,志願軍91團成功地在白天守住了陣地。鑒於連日苦戰,傷亡不斷增大,當晚,美第9軍下令停止對597.9高地的爭奪。

597.9高地爭奪戰以志願軍的獲勝告終。

11月6日-11月25日

奪取597.9高地後,志願軍投入31師92團將重點轉向537.7高地北山。由於韓第2師32團已經據守約20天,形成穩固防禦體系,雙方爭奪十分激烈,戰鬥至11日志願軍92團擊敗韓32團占領537.7高地北山。

12日,韓軍增援17團投入戰鬥,雙方在537.7高地北山重演597.9高地的殘酷拉鋸戰。戰至14日,志願軍92團傷亡嚴重由93團接替。93團投入作戰僅4天便難以支撐,18日由志願軍34師106團接替。

志願軍106團團長武效賢改變了以人海對火海以及反擊總是在傍晚炮火準備後進行的戰術,講求在用兵的數量和時間上靈活掌握,出敵不意,最大限度發揚火力,同時重新擴大了反斜面藏兵坑道。至11月25日,志願軍穩固占領537.7高地北山後韓9師接手在537.7高地南山的防禦,韓2師撤出戰場趨於平靜。

11月26日 - 12月15日

11月28日,美第8集團軍命令韓2師停止爭奪537.7高地北山,美軍結束「攤牌行動」。

12月1日到1953年初,志願軍第34師向537.7高地,即韓軍稱之為A高地,發起40餘次進攻,遭駐守A高地的韓軍第9師28團頑強抵抗,第34師付出巨大傷亡後放棄奪取A高地的企圖。

12月15日,志願軍34師106團將537.7高地北山交接給志願軍第15軍45師。上甘嶺戰役結束。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5150
 回應文章
本欄已經關閉
推薦3


YS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貓靈子
ccoh

開欄作者不斷轉載,沒有自己的評論和分析,文章接近洗版。


本欄已經淪為政治文宣,而且是灌水和轉載的文宣,完全失去意義。


版主關閉此欄,未來的回應將被刪除。


如果開欄作者一再跟帖,繼續轉載,企圖上升此欄,本欄將被刪除。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4215
天馬踏飛燕 2012-04-03 還原於歷史真相的「上甘嶺戰役」大揭秘(節選)2
推薦0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其五、是12軍31師部隊,於11月1日起,基本全部換下15軍,首先在597.9高地10個陣地上頑強防禦作戰4天,表面陣地寸土未失!其中,於11月2日下午4時當即收復被15軍得而復失的1號陣地,於11月5日凌晨8時又當即收復被15軍得而復失的2、8號陣地;其後,陸續收復了被15軍45師在14日開戰當天就丟失掉的11號和7號陣地。至此,得以全部收復並鞏固了597.9高地上的12個陣地。從而迫使美第8集團軍發言人沮喪的宣佈:「聯軍在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是徹底失敗了」!

其後,在11月11日,31師92團對537.7北山打攻堅反擊進攻作戰,並在1小時40分鐘內,以傷亡305人的小代價,一舉奪下和全部收復357.7北山9個陣地,殲敵一個加強營共4個整連,近900餘人!(加上11月11日,93團9連,同時收復597.9高地11號陣地的作戰,殲敵1個加強連;這天,一共殲滅敵人1100餘名)

537.7北山,原是15軍45師的防區和陣地,自從被15軍丟失後,卻被15軍的秦基偉早就放棄收復和恢復陣地的『主權』了,根本無力去收復!因在對597.9高地的所謂『大反擊』中全部消耗掉了三兵團給予15軍補充的第二番、第三番兵力!只能指望依賴12軍部隊來替15軍收復丟失的陣地!

----------------------------------------------------------------------
其六、更錯誤的是: 第15軍並不是彭德懷派15軍接替26軍接防五聖山(朝鮮中部防線)的!而是志願軍代司令員陳賡!另外,以訛傳訛的瞎說什麼彭德懷指著大地圖對秦基偉說『誰丟了上甘嶺就是對歷史……』等等這些話純屬以訛傳訛!這是在北京治病的彭總在北京打電話,對3兵團帶代司令員王近山說的!

----------------------------------------------------------------------
其七、史實是:15軍第45師與52年5月至6月,接防26軍的五聖山地區(含五聖山前沿上甘嶺地區)後,至10月上甘嶺開戰,已經先後丟失掉了五聖山地區(含上甘嶺地區)高達39個以上的高地和陣地!包括537.7高地南山主峰在內,僅守住了537.7高地北山。

(註明:僅597.9高地就分為597.9高地主峰(45師在上面構築了12個小陣地)、597.9高地東山、597.9高地東南山、597.9高地南山、597.9高地西南山這5個山包。而45師在上甘嶺開戰之前,即陸續丟失掉了4個山包,僅守住了主峰這一個山包。而在537.7高地,537.7南山是主峰,537.7北山是次峰,537.7南山主峰在10月14日開戰之前,早就被45師給丟失掉了,而被敵佔領多時了!)

----------------------------------------------------------------------
其八、上甘嶺的坑道並不是15軍構築的,而是12軍和60軍部隊幫助15軍構築的!史實是:這是曾任3兵團司令員,當時擔任志願軍第二任司令員的陳賡,在52年5月下旬至6月初視察15軍防區時,發現15軍竟然連一條坑道也沒有構築後,陳賡司令員緊急派出原同屬3兵團的第12、第60軍部隊大量人員,幫助替15軍構築的坑道!

----------------------------------------------------------------------
其九、上甘嶺597.9高地和537.7北山當時所構築的坑道僅是『屯兵坑道』,而不是能打能防的『戰鬥坑道』!上甘嶺當時因為是45師的前沿第二線防區,所以沒有構築『戰鬥坑道』。(原45師的前沿一線防區已經被45師陸續丟失掉了多達39個以上的陣地和高地!)

這兩者的差異在於:屯兵坑道僅能提供屯兵、以及儲備彈藥、給養、物資。而戰鬥坑道不僅具備上述功能,而且能利用坑道與敵繼續周旋作戰。

主要區別是:戰鬥坑道,能配屬步兵輕型火炮,各個坑道能相互觀察和相互支援作戰,坑道口距離表面陣地在50米以內;坑道與表面陣地之間有深挖的交通壕相連接;這樣,就很便於我在坑道內休息的作戰分隊能迅速由坑道出擊,進入表面陣地,由交通壕隱蔽的進入表面陣地工事,也便於隨打隨補的實施「小兵群『零添油』的戰術」,隨打隨補,從而達到了保持了有生力量,達到了能夠堅持持久作戰,打擊敵人。同時,也只有堅守住表面陣地不丟失,才能保證坑道工事的安全,並保障武器彈藥、物資給養,源源不斷的從縱深陣地防區順利的運輸到前沿。一旦丟失表面主陣地,那麼,就被敵人徹底的掐斷了喉嚨一樣,是根本無法保證武器彈藥、糧食水源物資等後勤運輸能及時運到坑道內供應堅守坑道的部隊作戰嘀!

所以,當15軍不光彩的丟失全部表面陣地之後,由於全線防禦解體,而對坑道內堅守的殘兵守軍的供應幾乎完全斷絕!一粒子彈、一顆糧食、一壺水、一個蘋果,幾乎都送不進前方上甘嶺的坑道內去了!導致造成運輸人員的巨大傷亡,也無濟於事,於事無補。

原15軍秦基偉在1952年12月2日由第12軍保存的一份歷史文件:《秦基偉在第31師參加上甘嶺戰役情況彙報會議上的講話(記錄稿)》裡,也明確承認(原文摘錄如下):

「…… 檢討、(五)、戰役前陣地建設,雖經多次檢查,仍然缺點很多,這次經過實戰才有深刻體會,只有屯兵坑道,沒有戰鬥坑道不行,且構築的坑道口太向下,運動中傷亡很大,這次,因缺乏戰鬥坑道增加了傷亡。今後坑道口要能相互支援,同時也要考慮到當敵佔我一部分陣地後,仍能堅持坑道作戰。通過這次戰役,我們對防禦體系的構築,有了更為深刻認識,射擊掩體、貓耳洞、戰鬥坑道、屯兵坑道、交通壕,要能互相聯繫,形成一個整體,坑道要多做,哪裡有了坑道哪裡就保險,陣地就有保證……。」

根據這些歷史真實的文件,一舉將那些吹噓15軍的文章裡,大言不慚的吹噓說是『如何如何構築坑道工事』的謊言給予徹底揭穿!

----------------------------------------------------------------------
其十、10月14日開戰的當天,根本就不是***15軍某些個別人所自吹自擂的那樣;以及某些用大量的弄虛作假、乃至偽纂我軍歷史的那些描述上甘嶺的文章裡(以張嵩山之流的文痞為代表),所誇大事實的偽說什麼「上甘嶺兩個高地上開戰首日當天落彈30萬發,平均每6秒落彈1發」的誇大其詞!

現根據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保存的歷史文件,由志願軍第15軍原軍參謀長張蘊玉簽發的《戰字第35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司令部通報:十月戰情綜合》這份歷史文件中,明確寫到(原文如下):

「10月14日4時30分,敵動用兩個營另2個連,在飛機96架次(投彈300餘枚),戰車37輛及200餘門火炮(日落彈近10萬發)配合下,向我45師135團454.4高地、597.9高地、537.7北山高地,發動攻擊,戰至中午12時,因敵逐次增兵,羊群蜂擁而上,將我表面工事全毀,我守備部隊退入坑道作戰。」!

1、很顯然,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所保存的這份歷史資料,顯示的很清楚:10月14日這天開戰,全天僅落下炮彈「近10萬發」!根本不是30萬發!但是卻被誇大歷史事實和肆意弄虛作假的編造出「當日落彈30萬發,平均每秒落彈6發、飛機投下重磅炸彈500餘枚」的歷史大謊言!蒙騙世人長達60餘年!

2、又很顯然: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所保存的這份歷史資料,顯示的很清楚:「戰至中午12時,……將我工事全毀,我守備部隊退入坑道作戰」! ———— 也就是說,到上甘嶺開戰的當天中午12點,15軍45師就全部丟失了上甘嶺兩個高地上的全部21個表面陣地!被打敗的殘部鑽入毫無反抗能力的『屯兵坑道』裡了!

----------------------------------------------------------------------
其十一、黃繼光犧牲歷史真相,被某些人弄虛作假的給『誇大』和『神話』了!黃繼光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但是,其犧牲當時的歷史情況,是被某些搞弄虛作假的人,為了政治目的需要,給予故意誇大而『神話』,變成聳人聽聞的『傳奇』了。史實是:黃繼光僅僅是堵的是敵人一個機槍工事火力點。而不是『地堡』,更不是『大地堡』或什麼『子母堡群』。

10月19日晚,45師組織了一次反擊作戰;以3個連隊反擊597.9高地,這3個連隊為134團李寶成任連長的8連、趙毛臣任指導員的4連、以及135團黃繼光所在的6連。(當晚的英雄人物:134團8連龍世昌、賴發均犧牲、134團4連副排長歐陽代炎犧牲。李寶成所在8連140餘人、僅剩的5人退入1號坑道;135團6連黃繼光犧牲;黃繼光犧牲當時,該6連僅剩16名活者。)戰至20日凌晨1時,僅勉強收復部分表面陣地。但在美軍當即組織二梯隊3個連隊實施反衝擊,45師於凌晨1時剛收復的幾個表面陣地、在1個多小時之後,於20日凌晨3時之前,即告全部丟失,45師這次反擊徹底失敗。

因此,黃繼光參加的52年10月19日晚的這次反擊作戰,經過查證歷史資料,證明反擊是失敗的。因為該6連並沒有攻下0號陣地。黃繼光所在該135團6連的反擊路線,是由西北路線反擊,這必須經過6、5、4號陣地,才能到達0號陣地。該6連在經過6號陣地時,就已經傷亡過半!當黃繼光犧牲時,該連僅剩16人,因此,是不可能連續攻下3個陣地而到達0號陣地的,更不可能像某些人吹噓的那樣,該連又繼續『攻下主峰3號陣地』了。所以,黃繼光堵的敵人這個機槍眼,絕對不是在0號陣地上。結論也就是說:黃繼光不是在0號陣地犧牲的。

----------------------------------------------------------------------
其十二、原15軍在上甘嶺戰役湧現的諸多『英雄譜』中,如邱少雲、黃繼光、孫占元、龍世昌等等,都是真英雄,但是都被給予『誇大』事實和『神話』了!這些英雄們幾乎全都是犧牲在『打陣地反擊戰』中,沒有一個是犧牲在『陣地防禦戰』中!而上甘嶺,是敵人進攻,15軍防守!

那麼,這就得以證明:15軍絕大部分犧牲的這些英雄們,都是在15軍不光彩的丟失了陣地之後,為了恢復陣地『打反擊』而犧牲的。不光彩的沒有守住陣地而打反擊戰』犧牲,這麼看來,15軍的這些『英雄們』的『水分』含量就大了!

但15軍不乏造假的諸多『假英雄』:比如:

1、 『孤膽英雄林炳遠』,被查明:就是弄虛作假的假英雄。

2、 那個「堅守坑道20晝夜丁鴻鈞英雄4班」也是造假的英雄班,都被歷史真實資料給予查明,都是屬於戰場上逃避打仗的逃兵和逃兵班!是15軍秦基偉、45師崔建功弄虛作假的造假典型。

3、 還有那個15軍自吹自擂的著名的所謂坑道傳吃『一個蘋果的故事』,也是經不起歷史考證的。

====================================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39/28/04/1_1.html

2樓
作者:gdyylw  發表於:2012-04-03 16:20:51

樓主心胸狹義。

都是志願軍的功勞,15軍挫敵鋒芒為12軍奠定勝利基礎。

-----------------------------------------------------------
5樓
作者:天馬踏飛燕  發表於:2012-04-03 20:49:17

    呵呵,請問: 你搞清楚沒有?!———— 到底是我『心胸狹隘』,還是那些弄虛作假、偽編我軍歷史的造假者們心胸狹義?!
 
    這段有關上甘嶺的我軍真實歷史,被某些弄虛作假者們,蒙騙公眾和世人長達60餘年!這60年哪,轉眼就是一個甲子過去了,而那些當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和上甘嶺戰鬥的先輩們,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不在人世,難道至今還要繼續『隱瞞』歷史真相?!
 
    難道還不讓那些為此默默無聞而甘做奉獻的12軍數萬名無名先烈和無名先輩們死後『瞑目』?他們作生前甘做了『無名英雄』之後,至今60多年過去啦,而能在去世後,由社會和公眾媒體能給予一個個正本清源,還原於歷史本來面貌的真相,留給世人知曉原志願軍第12軍那麼多無名英雄們的在上甘嶺所創造的真正英雄壯舉,能在人間流芳百世嗎?!
 
    難道還要繼續讓那些弄虛作假、欺世盜名、冒領戰功,極不光彩的將別人的功勞和名譽的花環,戴自己在頭上長達60年的剽竊者們繼續剽竊嗎?!
 
    難道還要繼續讓那些昧著良心,肆意編造歷史假說,偽造我軍軍史和歷史的編纂者們,繼續造假、欺騙公眾嗎?!
 
    我看,恰恰是你這類人,屬於典型的『心胸狹義』, 所以,才以你這種帶有『攻擊謾罵』的方式,來打擊向我這種敢說真話、敢直言不諱的曝光,並寫出我軍這個長達60多年的歷史性大醜聞的作者!可見,你這類人的目的,不過還想試圖對公眾隱瞞歷史真相,來忽悠蒙騙公眾!
 
    你就***那些許多有意識的替原15軍某些極個別(善於弄虛作假的長袖善舞)人吹噓的吹鼓手一類貨色差不多;不惜舞文弄墨的用文章來大肆造假宣傳來替某些個別人撈取政治資本需要、而肆意鼓吹的文痞作者們一模一樣!難道還妄想試圖繼續對世人,掩蓋歷史真相嗎???!!!
 
    一旦有類似我這樣的人,徹底揭開歷史真相;就不惜用文筆和吐沫,極力想湮滅掉這僅有的一絲真理和真相的火花嗎???!!

    本文作者,完全是根據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所保留的歷史真實檔案資料;根據陸軍第12軍保留歷史真實檔案資料,並查閱了大量的我軍歷史資料和文獻,採訪了許多對這段歷史知曉者的老人們,所寫出的文章。
 
    其資料真實翔實!資料來源渠道正規、真實可靠,經得起歷史檢驗!母容任何質疑和懷疑!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4207
又拿守土说事?
    回應給: 公孫刀湯㊣(maiGtsengS) 推薦0


轻松一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先要搞懂解放军的传统,再来说事!解放军从来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其作战侧重点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毙敌过万)!我们最后看到的结果就是:15军45师守住了上甘岭,否则志愿军要退后200公里无险可守,同时为增援部队赢得了反攻时间。

        应该看到美军的进攻方向是正确的,兵力数量的安排也正确的:六万多人打一万多人,还有优势的坦克与飞机大炮。怎么打美军都应该赢?但是就是攻不破志愿军防线!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3090
天馬踏飛燕 2012-04-03 還原於歷史真相的「上甘嶺戰役」大揭秘(節選)1
推薦0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ttp://m.china.com/jsp/wap/endpage.jsp?forumid=1015&threadid=273928041&page=1&full=true
中華網論壇 > 史林
還原於歷史真相的「上甘嶺戰役」大揭秘(節選)
作者:天馬踏飛燕  發表於:2012-04-03 12:06:12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739/28/04/1_1.html
中華網社區 > 軍事史林 > 瀏覽帖子
還原於歷史真相的「上甘嶺戰役」大揭秘(節選)
作者: 天馬踏飛燕  發表於:2012-04-03 12:06:12

《還原於歷史真相的上甘嶺戰役大揭秘》:

至今,許多連篇累牘的描寫上甘嶺戰役的文章,純屬為原15軍某些個別人沽名釣譽、冒領戰功、卻大肆剽竊了第12軍的戰果;而為某個人吹牛,抬轎子,撈取政治資本的造假文章!

由御用文人為秦基偉個人所編寫的《秦基偉回憶錄》中,現被大量歷史真實文獻和文件,確切的查明:許多內容是誇大事實、或者是弄虛作假東西!

尤其是以張嵩山為代表的、只是某些人御用的吹鼓手而已!他寫的上甘嶺《攤牌上甘嶺》《解密上甘嶺》這段歷史,絕大多數大多純屬弄虛作假、肆意篡編歷史而大肆編造和捏造歷史真實史實的!!!

現在根據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檔案室所保留的上甘嶺歷史文件,從這些大量文件中,揭秘和揭露出被15軍秦基偉、崔建功等少數人大肆弄虛作假、偽編我軍歷史,竟然長達60年的多個關鍵問題:

----------------------------------------------------------------------
其一、史實真相是:15軍在上甘嶺只打了19天的仗,其中有17天半是鑽在坑道裡被動的被敵人打!並沒有所謂「15軍打了前23天,12軍打了後20天」的假說!

第15軍自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鬥打響,至11月1日夜裡被12軍部隊接防上甘嶺地區防務,僅僅打了19天的仗!19天中,根據15軍歷史文件統計查明:第15軍也只有開戰的第1天,僅在上午守住了部分陣地,但是,隨著上甘嶺2個高地『主陣地』的丟失,導致全線防禦解體,徹底瓦解崩潰!即告丟失全部表面陣地而被迫鑽進坑道!而唯一的一天能夠在白天堅守住表面陣地的僅有11月1日這天,其他17天半,全部都是龜縮的坑道裡,依賴縱深部隊打企圖恢復表面陣地的反擊戰!但15軍和45師的作戰結果卻是:屢反屢敗,屢戰屢敗!沒有一寸被丟掉的陣地和土地,被有效收復!

何謂主陣地?不妨引用歷史文獻,原志願軍第12軍第31師司令部《上甘嶺地區作戰總結(1953年3月4日)》的這份歷史文件裡,這篇對12軍31師,在上甘嶺作戰總結中的一段內容:

「主陣地,是指在防禦體系中,極其重要的點線或體系,也即是全部陣地中的骨幹陣地(或者叫做核心陣地),該陣地失守時,將使我軍全線防禦解體。」

根據可靠歷史資料,由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編輯的《上甘嶺戰役資料選編》,這些大量的真實原始資料中,查證:

第12軍部隊,在上甘嶺地區一共作戰45天。而15軍,自10月14日至11月1日晚截止,一共僅在上甘嶺作戰19天。並不是***15軍某些人自吹自擂的那樣:「在上甘嶺作戰23天」

根據歷史真實資料統計,15軍在19天的作戰中,僅有開戰的第一天上午,守住了半天的表面陣地,戰至中午12點,主陣地丟失(597.9高地主陣地為3、9、10號陣地;537.7北山,主陣地為2號、1號陣地、以及西北6號陣地),導致全線防線瓦解,崩潰解體,全部丟失表面陣地。

在隨後的作戰中,15軍幾乎沒有一天能夠在白天全天守住陣地。全部是打丟失了陣地之後的所謂『夜間反擊作戰』。但是屢戰屢敗、屢戰屢敗;戰至11月30日,所有反擊,全部失敗,一寸土地也未能重新收復,毫無任何戰果收穫。

之後,當三兵團給15軍29師以及45師,補充了二番、三番兵員之後,15軍於10月30日晚22點零5分,對597.9高地這麼一個連級別規模的小高地,發動了所謂的『大反擊』,當晚,僅用了5分鐘的炮火準備,就先以7個連番號的兵力反擊。但由於傷亡嚴重,隨後又投入第二梯隊7個連隊兵力,勉強收復部分陣地。於31日晚22時,又繼續反擊,這才收復了主峰主陣地群(3、9、10號)、以及西北山梁0、4、5、6號陣地,東北山梁2號陣地。但對8號和2號陣地的反擊失敗。

唯一的是在11月1日這天,15軍以8個連番號的兵力,在白天死守597.9高地上的8個陣地,但是被敵打得還剩下不到一個連的兵力,況且主陣地一度被丟失,在黃昏又用29師的2個連兵力,打陣地反衝擊,這才重新恢復主陣地。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3兵團首長王近山下達了「我91團於今夜投入戰鬥」的緊急命令,至此,由12軍31師部隊,開始全面接防15軍45師在上甘嶺的全部防區,首先以31師91團8連(全連175人)接防了597.9高地上的15軍兵力耗盡,不堪守住的7個陣地。僅留下了東北山梁1號陣地,由29師86團混編8連防守。

當31師91團8連接防上甘嶺597.9高地上包括主峰3個陣地,西北山梁4個陣地,共7個陣地時;在597.9高地的東北山樑上的2號和8號陣地上,15軍還在艱苦的打『反擊作戰』,組織了4個連番號的兵力,一直戰鬥到11月2日凌晨4時50分,才告收復2、8號表面陣地。遂由134團混編4連防守。

因此,15軍對597.9高地的所謂『大反擊作戰,一共耗時長達2個白天3個晚上,共50餘小時。使用兵力高達21個連隊番號和人員,多達3150餘人以上,以巨大的傷亡率代價,自30日晚22時零5分開始,戰至11月2日凌晨4時50分,才得以收復了597.9高地上的10個小陣地,但還有7號和11號陣地沒有被收復。這時,15軍軍已經拼光了所有給予補充的第二番、第三番兵員!

第12軍31師全師,自11月1日晚,遵照三兵團命令「我91團於今夜投入戰鬥」的命令,於當晚18時接防五聖山前沿上甘嶺地區,替代15軍部隊作戰,戰至12月16日,重新將收復和鞏固的上甘嶺交還給15軍,一共在上甘嶺作戰了45天!

其中第12軍31是91團,於11月1日晚18時,接防上甘嶺的597.9高地7個陣地,11月2日又收復被15軍當場丟失的1號陣地,採用每個連打一天的「車輪戰法」,以5個連兵力,用「小兵群零添油」的巧妙戰術頑強防禦作戰4天,表面陣地寸土未失!我91團以傷亡664人的代價,殲敵4200餘名,與美軍和偽軍共4個團番號的部隊(美7師31團、美空降187團、偽軍30團、偽31團),連續作戰4天;終於以勝利的戰果奪回了上甘嶺戰役的戰場主動權!

其後,第12軍31師92團3個連,於11月11日攻堅反擊,在1小時40分鐘內,殲敵4個連,全部收復被15軍丟失長達近20天的537.7北山高地;隨後92全團、31師93團5個連,一共連續在537.7北山高地,進行陣地防禦作戰7天,在頑強堅守主陣地的前提下,與敵人5個團番號部隊作戰(偽17團、偽32團、偽37團、偽28團、偽29團),反覆爭奪次要陣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將敵精銳消耗殆盡。

隨後,第12軍34師106團(當年12月改為102團番號)於10月18日凌晨5時,接防537.7北山高地,又繼續作戰長達28天,才得以最後鞏固住537.7北山高地,奪得上甘嶺作戰的最後勝利。

(註:12軍第34師106團,是在上甘嶺537.7北山的28天防禦作戰中,唯一沒有遇到敵人團級以上規模進攻的單位,最多的一天為遭遇敵2個營兵力的進攻。

在12月1日,又由31師91團將其還未參加過戰鬥的1個營兵力加強並支援106團在537.7高地的作戰,全部換下傷亡較大的106團第1營。其中,91團2營4連於12月7日投入537.7北山6、5、4號陣地的防禦戰鬥,該連在12月13日,打退敵人2個連的進攻,殲滅敵人180餘名,俘虜1名。

該連一直堅守至12月16日,在三兵團作戰部門的命令下,最後代表該12軍91團4連將537.7北山高地重新移交給15軍。是最後一個撤出上甘嶺陣地的12軍部隊。而在這之前的12月15日,106團6、8連於當天將537.7北山1、2、3、7、8、9號陣地提前移交給15軍。)

----------------------------------------------------------------------
其二、真正指揮上甘嶺作戰的是志願軍第三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而不是秦基偉!上甘嶺戰役中,無論步兵和炮兵、工兵通訊兵和其他技術分隊,都是3兵團首長抽調配屬給12軍,準備進行打上甘嶺『戰役規模作戰』的!

另外,包括29師的調動,緊急支援45師,這都是三兵團下達的命令!上甘嶺戰役中,所有步兵團級,其他兵種和技術兵種的營級單位,這都是根據三兵團的命令給予調動的!因此,無論是上甘嶺作戰的敗將秦基偉和崔建功;以及按照3兵團11月3日的命令,奉命於11月5日組織《五聖山前線指揮所(即第12軍前指)》,而真正在第一線統一指揮上甘嶺的反擊進攻作戰和防禦作戰,打了勝仗的原志願軍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這2人都是在3兵團代司令王近山、副政委杜義德、參謀長王蘊瑞的統一調度和指揮下奉命作戰的。

----------------------------------------------------------------------
其三、 秦基偉指揮的15軍在上甘嶺是打了敗仗的,其中包括45師。嚴重的違背了三兵團首長多次反覆強調的「量敵用兵」指示和命令。

第45師,在上甘嶺於52年10月14日開戰第一天中午12點,就全部丟失了上甘嶺2個高地的全部表面陣地!當開戰7天之後,45師還在對上級領導機關故意隱瞞重大敵情和軍情、戰情不及時報告!

直到10月20日,被趕到位於德山峴45師指揮所的原15軍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玉調查之後,才發現45師嚴重隱瞞敵情、我情不報的重大問題。張蘊玉大為驚訝和惱火,嚴厲斥責崔建功「為什麼不及時報告」?!45師那個同時在現場向周發田、張蘊玉彙報45師作戰情況和傷亡情況的師作戰科長崔新安,懺悔的失聲痛哭!由於因該45師對戰況、敵情隱瞞不報,這直接導致45師戰敗在上甘嶺!

當上甘嶺開戰後第3天,即戰至10月17日,該師全部27個步兵戰鬥連隊基本打光。18日全天無戰鬥。至10月19日晚的反擊之後,45師全師所有機關和後勤抽調的補充兵員被全部打光,崔建功成為手中無兵的光桿師長。這迫使15軍副軍長周發田、參謀長張蘊玉,於20日當時查明情況後,不得不做出命令45師「退守坑道、固守待援」的決定。

張蘊玉當日立即將45師戰敗上甘嶺的情況,緊急報告給了三兵團首長王近山,這才促使王近山,下定決心調動15軍29師部隊首先支援上甘嶺,並立即向志司總部鄧華打電話,請求抽調第12軍部隊緊急趕赴15軍防區支援上甘嶺作戰!乃至使用了12軍部隊全部換下並替代15軍,在15軍的防區內打仗,最終打贏了上甘嶺戰役!

當戰至10月20日,第45師,丟失的僅剩下597.9高地的2個坑道(1號、2號陣地坑道),在這2個坑道內,戰至52年10月30日,僅存活飢渴交加的5~7人!

在而537.7高地北山,表面陣地在14日當日中午12點,就全部丟失!後來雖經多次反擊,全部失敗,被迫放棄反擊,在10月29日之前,包括全部坑道在內,被15軍全部丟失殆盡!537.7北山竟然被敵人佔領長達近20餘天!

----------------------------------------------------------------------
其四、第15軍對597.9高地的所謂『大反擊』,現根據空降兵第15軍司令部保存的歷史資料,查明:自10月30日22時開始反擊(當晚解救出1號坑道內134團8連長李寶成等7人,但下陣地時,又被炮彈打死2人。),一直打到11月2日凌晨4時50分,當597.9高地東北山梁的2、8號陣地收復之後,『大反擊』才告結束。但總共僅收復了597.9高地上12個小陣地中的10個,還有7號和11號陣地沒有收復。

15軍『所謂對597.9高地的『大反擊』作戰,用時長達50餘小時,花了2個白天3個夜晚打仗,卻消耗了多達21個連隊兵力,3150餘人!傷亡高達3千人以上!其中在30日晚的反擊,就用了高達14個連隊番號的兵力!(根據資料查明:15軍在『大反擊』所使用兵力,這全部都是來自三兵團給予15軍補充的二番、三番兵員!)

當在11月1日,15軍又以8個連隊番號兵力(根據歷史資料查實:這基本全部是29師人員,但對外卻打著45師部隊的連隊番號!這就是15軍秦基偉和崔建功所弄出的噱頭:用29師的人馬,掛著45師的招牌,冒名頂替的替完全失去戰鬥力的第45師打仗!),防守597.9高地上的8個陣地(主峰群3、9、10號陣地,西北山梁0、4、5、6、號陣地、以及東北山梁的1號陣地;這時,東北山梁的2、8號陣地還沒有收復,15軍還在打反擊戰,直至11月2日凌晨4時50分才收復。(解救出2號坑道內134團4連指導員趙毛臣等寥寥數人,趙毛臣餓得無力走路,被戰士們抬下陣地);

可在11月1日的當天中午,15軍一度又丟失了主峰的主陣地,在黃昏前又竭盡全力的拼湊出29師2個連的兵力,打陣地反衝擊,這才重新收復主峰陣地。這就是第15軍在上甘嶺的19天作戰中,唯一的一次能在白天全部守住表面陣地的一天!

當戰至當日黃昏,不得不被迫立即將其中的7個陣地,全部立即移交給12軍31師91團8連(該連175人)接防!

———— 這就說明:在11月1日這天,15軍基本被敵人打光了8個連的兵力,僅剩餘不足幾十人,而根本無法繼續守住這8個陣地了!僅保留了東北角山梁的一個1號陣地,由15軍自己殘餘部隊,組成混編連來防守;將7個陣地移交給12軍91團!(而12軍31師91團,僅用1個連,就接防了7個陣地!)

隨後即在11月2日下午4時,掛著番號為15軍第29師86團8連的重組混編連,很不光彩的就丟失掉了1號陣地、當即是12軍31師91團8連收復了1號陣地。其後,又於11月5日凌晨8時,掛著番號為134團4連的重組混編連(註:那個15軍著名的造假英雄,所謂『孤膽英雄林柄遠』,就是86團9連的戰士!經過查證:被歷史證實是個躲進1號坑道逃避打仗的逃兵,這個林柄遠這才得以保住性命!但卻被15軍吹噓成為了什麼是他一個人於11月5日這天在2號陣地上打退敵人全天進攻的『孤膽英雄』!),又很不光彩的丟失掉了2、8號陣地,當即被93團1營3連用2個排兵力,分別收復2、8號陣地。至此,全部上甘嶺陣地,為12軍部隊接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3039
August 21, 2004 淺論上甘嶺(作者Light)
推薦0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30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通過美聯社駐漢城記者向全世界宣佈:「金化攻勢開始了!」

「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他的回憶錄《從多瑙河到鴨綠江》中說:「金化攻勢」是「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回面子的惡性賭博」,「這次作戰是失敗的」。

===========================
http://www.omnitalk.com/miliarch/gb2b5.pl?msgno=messages/2742.html
上甘嶺戰役真相
送交者: Light 於 August 21, 2004 00:01:29:


上甘嶺戰役真相

(1)

基本上上甘嶺是個小型山地爭奪戰,規模跟同時期同地域(同屬美國第9軍)的白馬山之役差不多,主要的交戰者是中國和韓國部隊,各是一勝一負。平心而論,上甘嶺當然還是志願軍的勝利,其間美軍雖然佔領了三角高地數周,交給韓國軍隊後最後還是失守。以最後控制權來看,還是中國戰勝;就如白馬山最後還是韓軍保住陣地而獲勝一樣。

為什麼提白馬山?因為,白馬山和上甘嶺這兩次戰鬥不論在地域上、時間上、規模上、以及參與兵力上都差不多或有所重疊關連;但在許多中國戰史資料中,這兩次戰役都被分開處理,讓人誤以為是兩次毫不相干的戰鬥。其實,最好的方式是把白馬山和上甘嶺串起來看,瞭解了當時的戰鬥地域、兵力分佈、以及時間先後順序之後,會對它們背後的宏觀脈絡較為瞭解,也才能給予正確的定位。

1952年下半年時的作戰態勢是雙方都進入膠著的靜態。聯軍方面在1951年中進抵38度線以北時,就已經決定要尋求政治上的解決,進行停火談判。自此後沿著前線都不再展開大規模攻勢,最多僅進行小規模的山地爭奪戰,攻取地形要點以鞏固防線。1951年11月27日雙方談判代表同意停火線的原則後,更認為隨時可能停火,不願為了多一點土地而增加許多無謂傷亡;第八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幾次相當進取的作戰計劃都因為停火談判的進展或者對傷亡的顧慮而終取消。另一方面,聯軍兵力不足,也無法採行大規模攻勢。當時聯軍遠東指揮部的克拉克將軍就說了:

「我特別不同意某些所謂軍事專家說的,在我指揮期間勝利如同探囊取物。在這段期間我所能支配的衹有有限的部隊,而且不能擴大衝突我們一直沒有足夠的人員,而敵方充分的人力資源不但能擋住我方攻擊行動,更能確保自己小勝。如果要這場戰爭有一個結局,將需要更多受過訓練的師團,和更多的海空軍支援,更會造成嚴重的傷亡,並且會需要解除我方自己所設下不攻擊鴨綠江北邊敵人根據地的限制。」

聯軍的這個態勢從1951年秋季以來就非常明顯,雙方都心知肚明,聯軍根本不可能展開大型攻勢,更不用說是全線進攻了。就算1952年中停火談判破裂,聯軍也沒有採取攻勢的打算,衹採用「主動防禦」的措施,攻佔一些區域性的地形要點,改善自己的防線位置;中朝方面也是採取同樣的策略。這種區域性的攻防戰鬥都是小規模、營團級的戰鬥,分佈廣泛,卻又零零落落,更沒有後續進攻準備,所以不足以稱為攻勢。

白馬山和上甘嶺正是朝鮮戰爭中後期這種山地戰鬥的典型,白馬山還好,但上甘嶺在中國戰史中卻被宣傳成為極具重要性的戰役。既然是重要戰役,那就得有重要的目標,上甘嶺卻又是位於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點,所以也只好勉強解釋是聯軍的目標在於其後的五聖山,而攻擊五聖山是聯軍的「金化攻勢」的目標之一。最常見的說法就是以1952年4月彭德懷叮嚀第15軍軍長秦基偉:「五聖山是朝鮮中部的關鍵,失去了五聖山,我們在兩百公里範圍將無險可守。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朝鮮對歷史負責!」做為五聖山地位重要的根據,再進一步引伸出聯軍攻擊上甘嶺的下一步就是為了奪取五聖山,因而「證明」上甘嶺戰役的重要性。

但事實是如此嗎?非常值得懷疑。首先,在美軍的戰史中,完全沒有「金化攻勢」這個名詞,它衹在中國戰史資料中出現,而且對於所謂「金化攻勢」的目標、範圍都模糊帶過,所使用的兵力也語焉不詳,含糊地稱有三個多師(美第7師、韓第2師、韓第9師,美第 187空降團,還有其他聯軍國家小單位)計七萬多人,其實都經不起檢證。更何況,這麼大一個攻勢,竟然也未曾事先提出作戰計劃,以得到聯軍遠東指揮部的批准。聯軍作戰計劃向來都有計劃代號,范佛里特從1951年下半以來提出的幾個計劃如如「歸鄉」、「筷子」等也都是有名有姓,怎麼這麼一個大攻勢會完全沒有代號,直接就用作戰地區標明,那豈不是完全違反保密規定?在此,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所謂「金化攻勢」純是中國方面的宣傳用語。

接著,五聖山會是個好目標嗎?從朝鮮戰爭中美軍歷次作戰經驗來看,實在很難看出美軍會有直接攻打五聖山的意圖。美軍兵力員額處於下風,佔優勢的是火力、機動力、以及空優;如果要發動稍具規模攻勢,應當不會選擇需要投入大批人力、無法發揮其優勢的山地戰,而是應該會以火力突穿防禦,然後利用高度的機動力穿插分割,正如第五次戰役後期所為。這種作戰衹會使用利於機動的前進路線;例如:第15軍防線西側的平康谷地,此地較為平坦,是漢城到元山鐵路線經過處,在此突穿後有約 40公里較平坦的地形延伸到東北,正好側翼包抄,五聖山自然就守不住,又何必正面強攻?更何況,五聖山也不是控制平康谷地的要地。看看地圖,五聖山以西 10公里還有個西方山,西方山西邊才是平康谷地。若要逐步控制平康谷地,也應該攻擊西方山而非五聖山才是。

而實際上志願軍1952年10月在這一帶的防禦佈署,也是以平康谷地為重心。此時志願軍第15軍的防禦佈署從西到東是:4個步兵團(第44師加上第29師第87團)、7個炮兵營、1個坦克團佈置在平康谷地東半,第45師和2個炮兵營部屬在五聖山一線,另第29師的兩個團為軍預備隊;在平康谷地西側則有精銳的第38軍防守。從這個兵力部署來看,這一地區的防禦重點是平康谷地無疑。那麼,是第15軍對彭的指示陽奉陰違,還是前述彭的那段話有問題?

------------------------------------------------------------------
 (2)

既然五聖山不會是重點,那麼聯軍對上甘嶺的攻擊又是怎麼來的呢?在討論之前,可能得先瞭解一下聯軍方面的佈署。

1952 年10月時,美國第8集團軍下的第9軍防守從鐵原(Chorwon)到金化(Kimhua)一帶,從西到東的部隊是韓國第9師、美國第7師、韓國第2師,對峙著的是中國第38軍和第15軍。下面這張地圖是1952年10月31日時的地圖,其中西側的韓國第9師已經被美國第3師替換下來整補,不過防線和10 月初沒有太大差別。白馬山就在鐵原北方不遠,三角高地在美國第7師地域。地圖中聯軍名稱三角高地與狙擊兵嶺以藍色標明,中朝名稱上甘嶺以紅色標明。

在這之前,先來看看白馬山和上甘嶺的時間表,這樣可能會清楚一點:
10/03【白馬山】第8集團軍從一名中國逃兵口中獲知敵軍將要攻擊白馬山。
10/05【上甘嶺】第8集團軍向遠東指揮部提出由第9軍實施「攤牌行動」。
10/06【白馬山】中國第38軍第114師第349團攻擊韓國第9師第30團的白馬山。
  【白馬山】志願軍佯攻法國步兵營的箭頭高地(281高地)。
  【白馬山】中國部隊佯攻韓國第9師東段的391高地。
10/07【白馬山】志願軍增援攻佔白馬山山頂。韓國第28團奪回陣地。
10/08【白馬山】志願軍在下午再度攻佔白馬山頂,韓國第28團在當夜奪回。
  【白馬山】志願軍第二次佯攻箭頭高地。
  【上甘嶺】聯軍遠東指揮部批准第9軍實施攤牌行動。
10/09【白馬山】中國和韓國部隊在白馬山頂展開拉鋸戰,陣地多次易手。
10/10【白馬山】韓國第29團報告已確保白馬山頂。中國部隊不顧損失從北進攻。
10/11【白馬山】中國部隊持續從白馬山北面進攻。
10/12【白馬山】韓國第30團在白馬山反攻前進。
  【白馬山】志願軍第三次佯攻箭頭高地。
  【白馬山】志願軍佯攻攻佔391高地。
  【上甘嶺】聯軍開始攤牌行動的空襲與炮轟。
10/13【白馬山】韓國第28團在白馬山反攻前進。
  【白馬山】美國第7師一個連嘗試奪回391高地失敗。
10/14【白馬山】韓國在白馬山持續攻擊前進。
  【上甘嶺】美國第7師兩個營攻擊三角高地山塊(598高地),攻佔沙嶺和珍羅素高地,志願軍逆襲奪回陣地。
  【上甘嶺】韓國第2師部隊開始攻擊狙擊兵嶺(538高地)
10/15【白馬山】韓國第9師報告確保白馬山。
  【上甘嶺】美國第7師第31團第2營攻佔沙嶺和598高地。
10/16【上甘嶺】美國第7師第17團第2營攻佔珍羅素高地。
  【白馬山】韓國第28團一個營攻佔391高地。
10/18【上甘嶺】美國第17團第3營攻佔矛尖山頂。
10/19【上甘嶺】中國第234團奪回矛尖山頂。
10/20【上甘嶺】美國第32團第1營攻擊矛尖山頂中國部隊。
  【白馬山】志願軍奪回391高地。
10/23【上甘嶺】志願軍攻擊矛尖山和珍羅素高地美軍陣地。
  【白馬山】韓國第51團嘗試奪回391高地失敗。
10/25【上甘嶺】韓國第2師接替美國第7師在三角高地的防務,同時繼續狙擊手嶺(538高地)爭奪戰。
10/30【上甘嶺】志願軍3個營攻佔韓國軍防守的598高地。
11/01【上甘嶺】志願軍攻佔韓國軍防守的珍羅素高地。
11/05【上甘嶺】美國第9軍命令韓國第2師停止對三角高地的攻擊。
11/18【上甘嶺】韓國第2師第14次佔領狙擊兵嶺部分陣地。
11/25【上甘嶺】韓國第9師接替第2師換防。上甘嶺戰役結束。

從圖一和時間表序列,應該可以很明顯地看到「金化攻勢」是不可能存在的。要稱「攻勢」,自然得是較為大規模、軍級以上的作戰。但白馬山和上甘嶺是時間重疊,同在美國第9軍的區域內發生的戰鬥,第9軍不可能在已預知白馬山會被攻擊,或者在攻擊已經發生,但戰鬥勝負還為分曉的情況下,在附近地域發動大規模的攻勢。更合理的想法是,在10月上旬知道白馬山可能被攻擊,為了轉移志願軍注意力並減輕白馬山可能的壓力,所以在上甘嶺以兩個營發動小規模戰鬥──你踢我一腿,我就回報你一拳。10月8日遠東指揮部批准攤牌行動,應該就是這個想法。

所以聯軍方面沒有「金化攻勢」,衹有「攤牌行動」。美國第9軍發動「攤牌行動」的理由有三:

1. 展開主動反擊,避免落入被動。因為從夏天以來,志願軍方面已經進行不少攻擊行動,特別是此時志願軍正在白馬山攻擊其第9軍所屬的韓國第9師,採取反擊爭取主動有其必要性。

2. 狙擊兵嶺上中韓雙方共險,距離太近,造成防禦上的困擾,沒有足夠緩衝餘地。佔領三角高地和狙擊兵嶺後,中方防線必須後移約2500碼才有適合防禦的地形。

3. 中方兵力被吸入白馬山攻防,志願軍第15軍主力集中在西側,三角高地顯然空虛。

所以,在「攤牌行動」中,衹計劃動用了美國第7師和韓國第2師各一個營,意圖以五天時間,傷亡200人的代價乘虛攻取三角高地和狙擊兵嶺;根本沒有動用三個師七萬多人的計劃。而且,如果要動用這麼多人,作戰規模就大,傷亡估計就不可能衹有200人。更何況,聯軍遠東指揮部批准進行「攤牌行動」是在10月8 日,這時韓國第9師在白馬山的防禦戰鬥已經開始,正好驗證了上面三條理由,聯軍對上甘嶺的攻擊計劃純粹是小規模的反擊行動。

10月12日聯軍開始炮擊與空襲時,正是白馬山戰況劇烈的時候,所以能夠動用的火炮與空軍遠遠低於當初預計的數量;第9軍的軍炮兵群當時在支援白馬山前線,應該衹有第7 師的師屬炮兵群能夠運用,而韓國師的炮兵數量又不多。所以,原來預計可以調集280門炮,但實際上應該不到一半。第9軍的炮兵群要等到白馬山戰況稍息才能回頭來支援上甘嶺方面。原本美軍的計劃衹動用一個營攻打三角高地,但是在執行時,前線部隊對實況比較瞭解一點,所以負責進攻三角高地的美國步兵團指揮官自行決斷,臨時加派了一個營支援進攻。

對一個構築良好的山地陣地進攻,什麼火力強大、機動迂迴等等都談不上。野戰炮兵對付不了深達地下18公尺的坑道,這事實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眾所皆知了。在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戰役時,協約國部隊在6月底集中了3,000門大炮,炮擊德軍陣線達七天七夜,共發射了總重2.1萬噸,為數150萬發的炮彈,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寬5.5公里、深2.2公里的地區。但炮轟效果微乎其微,當部隊在七月一日開始攻擊時,陣地中的德軍從掩體中爬出來,機槍炮火橫掃英軍隊形,英軍當日傷亡六萬人,德軍傷亡才六千多人。連平地都如此,在山地上就更困難,最多衹能破壞表面陣地,要破壞坑道幾乎更是不可能。而坦克車更不用說,根本就爬不上陡峭的山坡。在這種情形下,唯一能靠的衹有兩條腿的步兵,沿著狹窄的小徑,一次一個排或一個連地往上攻,再用噴火器和炸藥,把一個個坑洞封閉。這種戰鬥方式就是拼人力而非拼火力,對聯軍來說極為不利。

即使如此,美軍從10月 14日開始進攻三角高地,到10月16日已經拿下大部分目標,衹差一個矛尖山(Pete's Pike)一直沒有拿下。而韓國第2師在狙擊兵嶺雖然無法確保陣地,但是也跟志願軍來回爭奪陣地,打得也很強悍。志願軍殘部此時退守反斜面山腳的囤兵坑道,靠著炮兵火力直接射擊的支援,所以才能守住坑道,但並非守住陣地。由於坑道面對後方志願軍控制的山地,聯軍想要將其炸毀封鎖,有極大困難。首先,火炮炮彈以高角度越過山嶺,很難直接命中坑道,衹有派人接近用炸藥包封鎖。但是由於有後方山地對反斜面良好的觀測與直射炮火,要想接近山腳坑道口將其炸毀並不容易,所以志願軍還能保住反斜面山腳的坑道。

志願軍戰史以10月14日到10月20日間為上甘嶺第一階段,此階段結束時,美軍基本佔領三角高地正斜面表面陣地及稜線,韓軍佔領狙擊兵嶺,志願軍殘部則據守反斜面山腳下的囤兵坑道。但美韓軍動用兵力並未如志願軍戰史所稱,達到7個團17個營之多。美軍到此共動用了6個步兵營,各日的序列是:14日31/1、31/3,15日32/1、31/2,16日17/2,17日17/3,19日 17/2、17/3,20日32/1兩個連增援17/3。而韓軍使用兵力應與美軍接近,約在6營左右。

志願軍雖能守住囤兵坑道,但是由於喪失制高點,進出路徑都被聯軍炮火封鎖,所以增援的兵員和補給品進不來、傷員撤不下去,增援坑道的部隊在途中傷亡很重。等於是以涓滴之流累積戰力,稍有足夠兵力可以出動反擊,即使成功,仍無法確保陣地。在狙擊兵嶺的陣地是旋奪旋失,而在三角高地則基本上沒有反擊之力。

在10月25日後,美軍第 7師撤下三角高地,回到金化至鐵原原防區,由韓國第2師接手,同時在三角高地和狙擊兵嶺作戰。從上甘嶺和白馬山都可以看得出來,韓國部隊已經不是兩年前一戰即潰的豆腐軍;他們在經過一年來的訓練後,戰力和意志力已經可以跟中國一流的部隊如第三十八軍打硬仗,毫不遜色。在此處讓韓國第2師接手應該有練兵的意味,韓國第9師剛剛才成功守住白馬山,第2師守住上甘嶺的機會很大。到此時,美第7師有八個營參戰,投入兵力合計約7,000多人,傷亡2,000多人,大約是25-30%,符合美軍撤下整補的一般原則。所以,志願軍此後在上甘嶺反攻時碰到的都是韓國部隊,而非美軍部隊,韓國部隊傷亡也因此達到7,000 人左右。

------------------------------------------------------------------
(3)

但是,在中國戰史資料中,此後到戰役結束間聯軍兵力調動運用方面有許多疑點,在此特別列出來討論。

第一個是韓國第9師的參戰問題。在中國戰史文章中,一般稱韓第9師在10月25日調到金化以南的史倉里為戰役預備隊,而將此列為「金化攻勢」規模不小的證據之一。這裡自然與事實出入極大。聯軍開始進攻上甘嶺時,正是白馬山之役打得正火熱的時候。韓國第9師在白馬山跟中國的第三十八軍打得精疲力竭,人員損耗不少,此時是調下整補,不可能馬上投入戰鬥的。何況史倉里(Sachang-ni)位置偏南,距金化直線距離就有25公里,如果是戰役預備隊,距離未免過遠。擺到這麼後方,應該衹能休養整補,訓練新接收的補充兵,談不上戰役預備隊。當然,不排除有可能把損失較輕的次級單位(如一個營或一個團)撥調支援韓第2師,但是要全師就位隨時出動,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而實際上該師也一直休整到11月25日才又調上前線,與韓第2師換防。

其次是美國第187空降團參戰問題。志願軍戰史稱該團在11月2日參與上甘嶺戰鬥,但是根據美軍戰史資料及該團團史,該團在1952年10月15日夜晚就開始向日本移動,10月18日全團到達九州營房,此後進行一連串訓練,擔任遠東指揮部的戰區預備隊。一直到1953年6月22日金城作戰期間,該團才再度被派回韓國戰場。這麼看來,如何像中方資料所說能在1952年11月2日參加上甘嶺作戰,而且也僅僅一天?

接著是幾個聯軍其他國家的步兵營參戰的問題,包括埃塞俄比亞營、哥倫比亞營,這些單位的投入時間都有疑問。這些單位雖然都配屬於美第7師,在美軍戰史中並未提到曾投入上甘嶺戰鬥。特別是後來埃塞俄比亞營在美第7師撤下後,卻於10月31日與韓國部隊一起反攻,有些超乎常情。

最後,中國戰史資料裡以聯軍方面在上甘嶺後把戰略預備隊美第25師和韓第9師調上,「證明」聯軍損失慘重。實際上,聯軍原本就會定期把部隊前後調動休整,如美第3師原守白馬山一帶,1952年9月底由韓第9師接防,美第3師到後方休息整補,10月底回來接替白馬山之役中損傷的韓第9師。韓第9師下去整補,然後在11月底接替韓第2師,讓韓第2師整補。美第40師原屬第9軍,在6月30日下來整補並當成軍預備隊,防區由韓第2師接手;然後美第40師在10月 21日改隸第10軍,接替美第25師防務,第25師下來整補至11月12日,改調第9軍接替美第7師。這樣換來換去,實在不能用來強調不得不動用戰略預備隊。特別是10月21日第40師從第9軍調去第10軍,更可知兩點:一、上甘嶺對美軍而言真的是局部戰鬥,否則不會輕易把第9軍的預備隊調撥給第10軍;二、經過激烈的7晝夜戰鬥,美第7師到10月20日時傷亡應仍不算重,否則應該把第40師直接調上來替補才是;但從11月21日至25日該師部隊撤下三角高地為止,志願軍又未曾大規模反擊,更不會造成他們重大傷亡。所以美第7師重創一說應是不確。

戰役總結的數字裡,中國戰史資料也有許多疑問。一般聲稱聯軍共投入三個師(美第7師、韓第2師、韓第9師)11個團又2個營,加上補充的韓軍第一零五編練師和4個新兵聯隊,共6萬餘人;而志願軍投入9個步兵團加補充新兵2,000人,合計4.3萬人。這種比較基礎有問題。志願軍投入人數衹計步兵單位,也就是實際投入戰鬥4.3萬,這數字中包括了軍、師的直屬部隊(如第15軍警衛連等),所以不單是步兵團的編額人數總和;而且相信未計炮兵單位人數,另還有火線運輸0.85萬,民工6萬。但在聯軍方面,韓第9師根本就沒有投入戰鬥,自然不該把其部隊員額算入;而在其他部隊員額計算上,把聯軍各師兵力總額計入,也是錯誤,因為美第7師實際投入地面戰鬥的衹有8個步兵營,其他後勤、炮兵等等不該計入。所以,如果回歸基礎,應同以實際參戰步兵單位數目計算;這樣算起來,聯軍投入美第7師共8個營7,000 人、韓國第2師四個團19,000人,再加補充兵員,步兵員額在3萬左右較為合理。

在雙方傷亡方面,中國戰史資料稱陣亡7,100餘,傷 8,500餘,共傷亡1.56萬,殲敵2.5萬餘,其中美軍5,200餘。美軍戰史稱美軍傷亡2,000餘人,韓軍傷亡7,000餘人,殲敵1.9萬。戰役中志願軍在537.7高地與韓國部隊來回爭奪,互有攻防,並無防守上的優勢;而在597.9高地上除了最早幾天的防禦戰外,都是處於必須進攻反擊的狀態,美韓軍反而有防守上的優勢;而且聯軍大部分時間據有山頂及稜線,有觀測上的優勢,志願軍增援部隊必須經過聯軍炮火封鎖的開闊地,未投入戰鬥就已蒙受重大傷亡。從這些因素來判斷,很難相信志願軍傷亡會少於聯軍方面。

還有,在某些戰史文章中,往往聲稱「金化攻勢」的主導者范佛里特,因為上甘嶺戰役的慘敗,於兩個月後的1953年2月被解除職務,勒令退役,用此來「證明」上甘嶺戰役的重大勝利。

實際上,范佛里特在朝鮮戰爭中功績極大,他是第五次戰役的制勝者,反攻回到38度線以北,任上磨練第八集團軍成為極有效率的部隊,更進一步訓練加強韓國部隊成為能與中國部隊匹敵的部隊(韓國軍方對他的尊敬還勝過李奇微),不會因為上甘嶺這場小戰鬥而被罷職。他的去職,主要是自己覺得受限制太多,沒有辦法發揮,又已經到了退休年限,乾脆掛冠求去。

在1947年馬歇爾推動屆齡退役(up-or-out)政策後,絕大部分高級將領都在服役滿一定年限時退役以活絡軍中陞遷管道;特例是有,但是不多,如麥克阿瑟這種地位極高的將領,或者是像在將退役卻碰上朝鮮戰爭爆發的第八軍團司令華克將軍(西點 1912年班)。范佛里特生於1982年3月,是西點軍校1915年班畢業生,同期的艾森豪在1952年退役轉戰總統,另一個同學布萊德雷在1953年8 月退役;阿蒙得是1915年維吉尼亞軍校畢業,1953年1月退役。較年輕的李奇微是西點1917年班,在1955年6月退役;克拉克是李奇微同期,卻在 1953年10月提早退役。另外,范佛里特在退役後到國會發言作證,也僅引起對韓戰政策的辯論,並未掀起國會中鷹派為其退役有打抱不平的浪潮。從這種種跡象看來,其退役並無被特別懲罰的意味。

另外,有些戰史文章稱上甘嶺戰役成為唯一列入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的中國戰例,又稱上甘嶺以其戰爭史上的許多奇跡而成為世界上許多軍事學者研究的戰例。這些應該都是無稽之談,前者大概是類似「西點學雷峰」之類的謠言,而後者如果沒有充分舉證、列出這些學者的著作出版品,說服力恐怕也是不太夠的。

如果要做一個總結的話,可以說從整體來看,白馬山和上甘嶺這兩場戰役其實都很類似,一開始是小型戰鬥規模,投入兵力不多,後來逐漸投入兵力,發展到戰役規模,但是終究沒有成功。中國第三十八軍攻擊白馬山時自信滿滿,以為韓國軍不堪一擊,所以即使事機不密仍然按照計劃以三個營進攻(兩個在白馬山,一個在箭頭高地),結果打得不順,逐次投入了兩個師以上的兵力,最後仍告失敗。美國第9軍攻擊上甘嶺時自信滿滿,以為敵人準備不周,靠火力即可獲勝,以三個營兵力進攻(美軍兩個營對三角高地,韓國一個營在狙擊兵嶺),結果打得不順,逐次投入了兩個師的兵力仍告失敗。不過,不管怎麼看,都不能把它們當成大規模攻勢的先聲。

2004.4.19 二稿
首發於戰史沙龍http://www.fightersalon.com
文章原名「淺論上甘嶺」(作者Light)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9538
[光明網] 2011-06-20 韓軍頑強不遜志願軍 + 我軍從沒有想到主攻方向竟然是上甘嶺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光明日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之一,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直接領導的大型、全國性的官方新聞媒體之一

==============================
http://big5.gmw.cn/g2b/mil.gmw.cn/2011-06/20/content_2111921.htm
光明網 > 軍事頻道> 軍史揭密
美軍檔案解密上甘嶺戰役﹕韓軍頑強不遜志願軍
2011-06-20 10:22:29 http://www.gmw.cn 來源﹕大洋網

[略]

  這場規模空前創造了許多戰爭之最的紛爭是如何從最初的小規模戰鬥發展成為一場大的戰役的呢﹖敵我雙方在調兵﹑佈防及攻堅戰中又有如何體現呢﹖讀了《解密上甘嶺》一書﹐對這場驚心動魄氣壯山河的戰役便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這本書有諸多特色﹐概括起來有三點值得回味。

  首先是作者的嚴謹求實。本書作者張嵩山是位軍旅作家﹐許多作品獲得軍內﹑省內及國家級大獎﹐1993年他創作了《血祭上甘嶺》一書﹐重印時更名為《攤牌──爭奪上甘嶺紀實》﹐這部書曾獲全軍文藝「新作品獎」一等獎﹑江蘇省首屆紫金山文學獎﹑第四屆空軍「藍天文藝創作獎」優秀作品獎等等﹐被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公認為表現上甘嶺戰役最為客觀最為全面的作品。

  時隔十年之後﹐他接觸了許多曾參加這場戰役的將軍們﹐同時也看到一些美國內部出版部分將軍的回憶錄﹐以及解密的美軍檔案收集到許多上甘嶺戰役的最新資料﹐尤其是認識了美國一位專事收集上甘嶺戰役資料的人士﹐經雙方交流﹐對這場戰役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也修正了一些當年的謬誤﹐於是有了重新撰寫上甘嶺戰役的創作慾望。

  其次是作者對歷史的尊重。在本書創作過程中﹐作者採納了國內外我方﹑友方甚至於當年敵方檔案資料中的諸多記載﹐以戰役發起推進的時間為順序﹐客觀﹑公正地再現了我軍﹑美軍及韓軍各方軍事部署﹑戰略安排﹑戰術設定。

  書中的描寫既注重我方戰士克服武器裝備的落後﹐發揚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與強勁的對手進行殊死拼搏的動人場面﹔同時也客觀說明美軍憑藉武器裝備的優勢﹐以一場現代化的立體作戰聲勢﹐給我軍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另外也首次對韓軍進行點評﹕韓國軍隊原先都是抓來的民夫﹐未經任何訓練就拉上戰場﹐作戰能力當然極差﹐然而上甘嶺戰役後期﹐在美軍兵源不足的情況下﹐將韓國徵召來的民夫進行嚴格訓練﹐精心挑選﹐後來上陣地參戰的韓國士兵戰鬥能力極強﹐作戰中的頑強與我軍相比毫不遜色。正應了那句老話﹕衹有頑強的對手﹐才能顯示出更加頑強的我們。

  對整個戰役的分析評述是本書的第三大特色。作者從軍事角度對敵我雙方指導思想和戰役進程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例如戰役的起因是什麼呢﹖其實在戰役尚未開始我軍就已發現對手調兵遣將頻繁﹐然而這場即將到來的攻勢主攻方向在哪裡呢﹖

  我軍經過詳細的分析﹐但從沒有想到主攻方向竟然是上甘嶺。為什麼呢﹖因為上甘嶺乃是一系列高峰前的一個小山頭﹐地形並不險要﹐軍事價值亦不很強﹐直到戰鬥打響兩天後才判明。

  那麼美軍為什麼會挑選這麼一個地方作為主攻呢﹖因為美國國內已有爭議﹐當時美國政府以停戰談判為主要外交努力手段﹐然而個別將軍卻想著發動一些局部小規模戰鬥﹐一方面不致引起大的反響﹐另一方面也想為他們的談判增加籌碼。可是沒想到竟然如滾雪球般越打越大﹐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從而演變成了一場在世界上都極為有名的為眾多軍史專家研究和探討的戰役。

  上甘嶺戰役以我軍的全勝﹑美軍的失敗而告終。對於這場戰役﹐我軍是當作一場大捷來宣傳的﹐而在美軍﹐以及韓軍和其他參戰的所謂聯合國軍中﹐對這場戰役的態度十分耐人尋味﹕有的諱莫如深若無其事﹐有的僅是片言隻語一筆帶過﹐有的實在是躲不過了﹐便輕描淡寫避重就輕。

[略]

[責任編輯: 胡連娟]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7372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慘重的兩個重要原因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http://www.timetw.com/10138.html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慘重的兩個重要原因
2015年09月10日  時光網 史海秘辛


一. 上甘嶺戰役我軍傷亡情況

  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陣地防禦階段進行的一場大規模的陣地攻防戰。雙方爭奪的是志願軍15軍第45師防禦的597.9高地(美軍稱之為三角山)和537.7高地北山(美軍稱之為狙擊兵嶺)。此戰役志願軍最終獲得了勝利,守住了陣地,打出了國威軍威。美韓軍隊在此戰役中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使美軍從此徹底打消了向我軍陣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企圖。此戰也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於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

  但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也付出了重大傷亡的代價。過去我軍公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數字是1.15萬人,這個數字實際只是15軍的傷亡,沒有包括後期投入作戰的12軍的損失。12軍傷亡近4200人。所以,我軍總計傷亡近1.57萬人。

  過去,我軍公佈的上甘嶺戰役殲敵人數是:殲敵2.5萬人。但美韓方面宣佈的損失數字是傷亡0.9萬人。即使考慮到美韓方面特別是韓國方面有意壓縮傷亡數字這個因素,聯合國軍方面的損失恐怕最多也就是一萬幾千人,與我軍大致相當。所以,這場戰役並不像過去我們宣傳的那樣:志願軍以小的代價大量殺傷敵人,取得巨大勝利。

  導致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過大的原因,除去武器裝備、制空權等基本因素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或者說是志願軍15軍的兩個重大指揮失誤:

  1. 戰前,沒有重視韓二師投誠的李吉求上尉提供的情報,錯判敵情,沒有做任何防禦敵軍進攻的戰前準備。

  2. 過於強調寸土必爭,對於537.7高地北山一些不利於防守的陣地,沒有及時地適當放棄。


二. 15軍在上甘嶺戰役的第一個失誤

  1. 谷中蛟的叛變和李吉求的投誠

  大家一般都認為,志願軍第38軍在1952年10月進攻韓九師防守的白馬山失利,是由於戰前有一個叫谷中蛟的文化教員投敵,向韓軍洩漏了我軍作戰計畫,使韓9師事先做了準備,導致38軍進攻白馬山損失過大而失利。

  但許多人不知道或故意忽略了一個事情,在上甘嶺戰役爆發前,韓二師的一個叫李吉求的上尉參謀向志願軍45師投誠,也向我軍提供了韓二師和美七師將聯合向上甘嶺發起進攻的情況,但這個情報卻沒有引起我軍的重視。

  當時,15軍防守的戰線包括平康谷地的一半(另一半由第38軍113師防禦)和五聖山一帶。由於平康谷地便於美軍發揮火力優勢和重裝機械化部隊的優勢,所以,15軍把主力部隊第44師(師長向守志)、29師一部和大量火炮配屬在這一地區,做重點防禦。而五聖山地區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所以,防守這裡的是15軍的二等部隊第45師(師長崔建功),配屬的火炮很少。這裡不是15軍的重點防禦地段。

  當李吉求上尉告訴45師美韓軍將要進攻五聖山地區時,從45師到15軍沒有人把這個情報當回事。大家都覺得,美軍不可能放著便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平康谷地不打,去打不易取勝的五聖山。所以,45師和15軍根本就沒有做任何戰前準備。而且該師當時正準備向注字洞南山發起戰術反擊。

  2. 韓9師在白馬山之戰前做的準備工作

  讓我們先看看韓9師(師長金鍾五,參謀長朴正熙)得到谷中蛟的情報後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吧:

  (1)首先,調集炮兵,增強火力。除了師屬第三十炮兵營和第九重迫擊炮連外,韓九師還在戰前和戰中得到了韓軍炮兵第五十營、第五十一營、第五十二營和美炮兵第四十九營、第二一三營、第九五五營等9個炮兵營和兩個坦克連44輛坦克的支援,美坦克第七十三營主力也從鐵原向白馬山馳援。

  (2)師屬炮兵群及支援炮兵群完成了對白馬山北側前哨陣地前方彈幕射擊和對志願軍第一一四師進攻部隊集結地火力突襲的計畫和準備。

  (3)全師投入戰前準備,增派部隊加強白馬山防禦力量。加固工事,以減少傷亡;深埋通信線路,保證戰鬥中有線通訊不受影響,前方陣地與後方指揮機關通訊暢通。

  (4)補充補給品和飲水,以保證能夠堅持一周以上時間。

  (5)調韓軍第51團配屬韓9師,增強步兵兵力。

  (6)美遠東空軍第五航空隊也從10月3日(白馬山戰鬥是10月6日黃昏開始的)起,出動大批戰鬥轟炸機向中國軍隊後方炮兵陣地實施集中轟炸。

  看了韓9師的上述準備工作,大家對於韓9師能守住白馬山應該不會感到奇怪了吧!

  由於志願軍45師在上甘嶺戰役前沒做任何準備,戰役打響後,必然要以付出重大傷亡和延續作戰時間為代價才能守住陣地。

  3. 范佛里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美第8集團軍總司令范佛里特選擇進攻三角山和狙擊兵嶺並非像過去國內宣傳的那樣,是為了進一步進攻五聖山,將戰線向北大規模推進。他只是想改變一下這一地段的防禦態勢,以傷亡兩、三百人的代價,奪取這兩個山頭,爭取軍事上的主動。其作戰目的是非常有限的。他的這個選擇其實也是無奈之舉,是與美國國內及國際上的反戰背景,及美國政界、軍界高層不願美軍在朝鮮戰場再出現大規模傷亡有密切關係的。所以,這個選擇本身有違軍事常理,但卻歪打正著地達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

  4. 上甘嶺戰役第一天,志願軍前線部隊沒得到任何有效炮火支援,傷亡550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上甘嶺戰役爆發。美、韓軍隊以300多門大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向597.9高地(三角山)和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進行持續轟擊,火力密度高達每秒落彈六發。在一天時間裡,向這兩個山頭傾瀉了30萬發炮彈和500餘顆航空炸彈。

  坑道裡的志願軍守備部隊步話機在炮擊剛開始就立即呼叫千米之外的448高地營指揮所,但步話機的天線剛剛架起,就被炸掉,在短短幾分鐘裡,坑道裡儲備的十三根天線全數被炸毀,仍無法與指揮所溝通聯繫。而電話線更是被炮火炸得不成樣子。營部電話班副班長牛保才冒著鋪天蓋地的炮火前去查線,隨身攜帶的整整一大卷電話線用完,還差了一截!已經多處負傷的牛保才一手抓起一頭斷線,用自己的身體接通了線路,用生命換來了三分鐘的通話時間,在營指揮所的一三五團副團長王鳳書向坑道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此後,前後方便失去了通訊聯繫。

  597.9高地由兩條形同V字的山梁組成,又像是個三角形,所以被美軍形像地稱之為三角山。三角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進攻該高地的是美7師部隊。

  537.7高地是兩個南北相對形同駝峰的山嶺,南山被美韓軍佔領,北山則在志願軍手中,即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狙擊兵嶺地形構造簡單,易攻難守。進攻狙擊兵嶺的是韓軍第2師。

  五時,美韓軍經過一小時炮火準備後,步兵開始衝鋒。

  實際上,上甘嶺戰役的第一天,前沿陣地的步話機由於所有天線都被炸斷,根本呼不通後方。45師師部與前線部隊的聯繫完全中斷,對敵情我情一無所知,戰鬥打響8個多小時,前沿部隊沒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炮火支援。

  當時志願軍支援上甘嶺方向的火炮只有3門105毫米榴彈炮、6門75毫米山炮、6門90毫米加農炮和12門迫擊炮,炮彈儲備也不足,根本無法與美軍300餘門大口徑重炮抗衡。

  據守兩個高地的志願軍135團兩個連又一個排只能憑借步兵武器頑強抵禦敵人的進攻。在激烈的戰鬥中,他們將戰前儲備的彈藥消耗殆盡,共發射了近四十萬發子彈,投擲手榴彈、手雷近萬枚,打壞10挺蘇式轉盤機槍、62支衝鋒鎗、90支步槍…

  這與韓9師在白馬山之戰的頭一天,以密集的炮火層層阻擊38軍進攻部隊、阻滯志願軍向高地的衝擊形成了鮮明對照。

  美7師投入了第31團第1營和第3營進攻三角山,每個營進攻一個山梁。戰至黃昏美軍付出慘重傷亡,只佔領了部分陣地,沒能全部佔領三角山。

  韓2師三十二團以一個營分三路猛攻狙擊兵嶺,至下午二時,志願軍僅存二十餘人,退守坑道,狙擊兵嶺除9號陣地外的其餘表面陣地都告失守。

  直到黃昏,45師師長崔建功才得知上甘嶺前沿的情況。聽說前沿兩高地丟失了多一半陣地,崔建功立刻命令135團組織反攻。

  135團四個連的反擊部隊,晚十九時在沒有任何炮火掩護下發起進攻,原計畫採取偷襲,但被美軍發覺,隨即改為強攻,美韓軍立足未穩,頂不住志願軍生力軍的衝擊,經二個多小時的鏖戰,反擊部隊就將白天失去的陣地全數收復。

  上甘嶺戰役第一天作戰,第45師傷亡550人,美韓軍付出重大傷亡但一無所得。我方公佈這一天殲滅美韓軍1900人。這個數字明顯高估了敵軍傷亡。美軍2個營進攻三角山,每個營編制人數1050人,一般美軍比較忌諱全建制被打垮,所以傷亡三分之一就要撤下整補,兩個營美軍2100人,傷亡三分之一應該是六、七百人;由於狙擊兵嶺地形簡單,韓2師進攻部隊傷亡應相對小些,估計四百人左右,所以,美韓軍第一天在上甘嶺的傷亡應在1100人左右。

  有人可能會說,敵軍傷亡比我軍多一倍,這個戰果不是挺好嗎?

  這個戰果當然不能說不好。但我軍是在築有堅固坑道工事的陣地上,憑險抗擊敵人進攻,戰前也正常儲備了大量彈藥,敵軍傷亡比我軍大應屬正常。由於守備部隊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僅憑步兵武器與敵作戰,結果一天之內,人員傷亡殆盡、武器彈藥基本打光,陣地大半丟失。反擊部隊匆忙投入作戰,沒有炮火掩護,不熟悉陣地情況,反擊過程中就有很大傷亡,奪回陣地後照樣得不到炮兵支援,隨身攜帶的彈藥又有限,如此作戰,勢必我軍傷亡會大規模增加,陣地丟失越來越快。而敵人則越打信心越足,傷亡相對越來越小,戰果不斷擴大,直至部隊能得到炮火有力支援,戰果就會更大,敵人很可能根本攻不上三角山(肯定能佔領部分狙擊兵嶺),我軍就可以更加從容地為陣地補充人員、彈藥、飲水並組織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反攻狙擊兵嶺。敵軍傷亡巨大,戰果全無,必然信心頓挫,後面的情況就會不一樣了。

  5. 上甘嶺戰役前7天作戰,志願軍傷亡4000人,失守幾乎全部陣地

  15日,不甘心失敗的美韓軍繼續投入部隊進攻上甘嶺,第45師也繼續投入部隊反擊敵人,爭奪陣地。

  16日,美韓軍繼續猛攻不止,四十五師先後已有15個連投入戰鬥,15軍軍長秦基偉這才作出決定:

  (1)四十五師改為主攻,四十四師則改為助攻;

  (2)軍、師組織火炮向上甘嶺機動,並組成炮兵指揮所統一指揮;

  (3)建立後方供應機構,加強後勤保障,除原先儲備的彈藥外,另為一線部隊每連增加配備8000枚手榴彈,三個月的補給品儲備量,並積極組織向坑道補充彈藥、食物和飲水。

  這些本來應該戰前做的準備工作,在開戰兩天後才開始著手進行。

  但15軍防禦重點的轉變不是馬上能夠見效的。10月18日,美七師第17團和韓二師第17團,依托已佔陣地,全力攻擊,四十五師守備部隊終因傷亡慘重,後援不濟,被迫退入坑道。上甘嶺表面陣地自開戰以來,第一次全部失守!

  19日太陽剛落山,十五軍集中46門90毫米以上口徑重炮和火箭炮第二零九團的全部24門十六管132毫米火箭炮,對597.9和537.7高地實施猛烈炮火準備。這是上甘嶺戰役開戰以來15軍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炮擊。這次炮擊極為成功,一舉摧毀美韓軍75%的防禦工事。

  炮火射擊剛一延伸,45師步兵隨即開始反擊。戰至20日凌晨,反擊部隊全部收復三角山和狙擊兵嶺。

  20日白天,美韓軍在300門重炮、幾十輛坦克和大批飛機的支援下,再次對兩個高地發起持續不斷的攻擊,45師連續作戰7天,已先後投入26個步兵連隊,傷亡慘重,已無力再戰,只得放棄表面陣地退入坑道,除597.9高地一個山樑上的四個陣地外,其餘均告失守。

  20日晚15軍參謀長張蘊鈺趕到四十五師師部,聽取作戰情況報告,這才得知:45師除133團傷亡較小,還有近千人外,134團和135團總共只剩下二三百人,全師步兵傷亡超過3500人,各營機炮連分散配屬到步兵連,無法統計傷亡。全師已經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營了。(如果考慮到機炮連損失及運輸、救護人員的損失,45師傷亡應超過4000人。)

  秦基偉知道這一情況立即在軍部召開緊急作戰會議,決定從軍部的直屬部隊和機關中抽調人員補充四十五師。鑒於四十五師已無力組織反擊,便改變戰術,以坑道鬥爭與小分隊反擊為主要手段,消耗疲憊敵軍,為主力調整部署準備大規模反擊贏得時間。秦基偉呈請第三兵團為45師補充4000新兵。

  據我方統計,這七天我軍斃傷美韓軍近7000人。這個數字肯定高估了敵軍損失。美7師是在10月25日後撤整補、由韓2師換防的。據美方統計,美7師在三角山共計傷亡2200人。當然,這個數字肯定沒有包括編入美軍中的韓軍損失。當時,美軍中固定配屬的南朝鮮人占戰鬥部隊人數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因此,美7師中韓國人的傷亡應在500人左右。由此美7師總計傷亡應是2700人。這個數字也符合美軍傷亡三分之一就要撤下整補的慣例(美7師步兵大約9500人)。韓2師在狙擊兵嶺的損失與美7師的損失應大體相當或略少於美軍,所以,美韓軍在這7天裡的傷亡應不超過5000人。

  由於我軍戰前沒有作好準備,開戰後很長時間裡炮兵沒有給予步兵有效支援,因此,在前七天的戰鬥中,儘管45師給予敵人大量殺傷,但自身也傷亡近半,陣地大部分丟失。

  6. 加強炮兵力量,增加29師2個團和12軍31師部隊,15軍準備大反攻

  10月25日,15軍決定集中兵力先對597.9高地實施決定性反擊,力求全力恢復表面陣地,反擊成功後爭取鞏固,然後再爭奪537.7高地。二十九師八十六團和八十七團投入上甘嶺作戰,必要時動用配屬給十五軍的十二軍九十一團。

  三兵團司令王近山判斷上甘嶺作戰已發展成戰役規模,十五軍已無力繼續下去,不僅要用到十二軍三十一師九十一團,還將會使用到九十二團,就指示十二軍軍長曾紹山預作一些參戰的必要準備。並從其他地區抽調67門大口徑火炮,加強上甘嶺的炮兵力量;還調來了一個高炮團,加強防空火力。

  志願軍後勤部負責保障供應,以每門炮500發炮彈的標準準備十一萬發炮彈,組織運力晝夜搶運,總部後勤部留作機動的兩個汽車運輸連也投入上甘嶺的物資運輸,對十五軍的需要,全力保證。

  從28日開始,十五軍就以無後坐力炮對597.9高地敵防禦工事,實施預先破壞射擊,再以迫擊炮轟擊阻止美軍修復工事,為30日的大反擊創造條件。

  7. 10月30日,以志願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炮戰為開始,15軍對597.9高地實施大反擊。

  10月30日中午十二時,十五軍以133門大口徑火炮和30門120毫米重迫擊炮,向597.9高地實施猛烈的炮火準備,炮擊持續達四個多小時,日落時分才沉寂下來,韓軍爬出隱蔽部搶修被毀的工事。不料一個半小時之後,十五軍的炮火又突然開火,對高地進行了五分鐘的炮火急襲,接著開始炮火延伸,韓軍急忙進入陣地準備迎戰,誰知志願軍的炮彈猛然又回落在高地上,這麼幾次真假延伸射擊,高地守軍的傷亡已經過半。二十二時,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進入陣地對敵縱深炮兵陣地和二梯隊集結地區實施面積射擊,幾乎完全壓制了敵縱深炮火。

  這是志願軍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炮戰,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這體現了志願軍的炮兵經過連日的戰火考驗,終於逐步成熟,炮火的運用合理精熟。與美軍在火炮數量上的對比從戰役初期的1:10縮小到1:4,炮火組織指揮上更是有了長足的進步。這與10月14日開戰時炮兵沒能給予步兵有效支援形成鮮明對照。

  10月30日二十二時二十五分,四十五師和二十九師出動十一個連,其中坑道部隊三個連,發動了決定性反擊。戰至10月31日凌晨二時許,反擊告一段落。儘管沒有恢復所有陣地,但主峰和1號、7號、8號、9號等主要的陣地都已奪回。韓軍擔任守備的四個連全部被殲。

  反擊部隊迅速就地組織整編,投入防守。並請求速送手榴彈和手雷,志願軍總部馬上從相對平靜的西線部隊調集了144卡車的手榴彈、手雷和其他彈藥,四十五師的後勤人員千方百計搜集了2000個麻袋,火線運輸員乘著天亮前的短暫黑夜,突擊將這批彈藥和麻袋送上了高地。

  8. 從10月31日到11月5日,聯合國軍反攻6天,再沒有佔領過三角山

  10月31日天剛亮,韓二師31團和埃塞俄比亞營就聯合對三角山發起反攻,志願軍反擊部隊頑強防禦,經過整整七個小時的惡戰,敵軍被打退。埃塞俄比亞營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只參加了這一天戰鬥,就傷亡657人,佔全營人數的一半以上,喪失戰鬥力。韓軍第31團也損失慘重。597.9高地主峰依然在十五軍手中。十五軍創造了在上甘嶺戰役中彈藥日消耗量的最高記錄:子彈30餘萬發,手榴彈和手雷3萬餘枚,爆破筒260根,炮彈2.1萬發。

  11月1日,韓9師30團反攻三角山,激戰一天傷亡慘重,一無所獲。

  志願軍步炮協同日趨完善,各陣地上只擺幾個兵,邊打邊補。主峰上一下就擺了三部步話機,呼叫炮火,指示修正目標。沒等敵人接近陣地,十幾門迫擊炮一頓炮火就把一次攻勢粉碎了。

  當晚二十九師八十六團的兩個連發起反擊,將597.9高地其餘陣地全部恢復。

  11月2日,美軍第187空降團反攻三角山,韓軍一部配合進攻。15軍部隊由於傷亡慘重,已無力堅守全部陣地,志願軍12軍31師91團投入作戰。激戰一天,美韓軍被擊退。

  11月3日,91團部隊繼續投入三角山作戰。美韓軍隊沒能登上三角山任何一個陣地。

  11月4日凌晨四時三十分,91團團長李長生先機制敵,組織火箭炮團24門火箭炮向敵軍進攻前的集結地域進行齊射,美韓軍攻擊部隊遭到沉重打擊,傷亡慘重,只得重新組織兵力,這天的進攻直到中午十二時才開始,而且攻擊強度明顯減弱。

  11月5日,12軍31師全面接過597.9高地防務。韓軍以韓2師31團主攻,韓9師30團一個營助攻,在志願軍頑強抗擊下,徒有傷亡,下午十五時就草草結束攻擊。

  敵軍至此停止了對三角山的進攻。

  11月6日,美第八集團軍新聞發言人向新聞記者坦言:「美軍在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確實失敗了。」這一天,剛巧是美國新當選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正式就職的日子,從10月30日至11月5日,又是七天時間。在精心準備和強大的炮火支援下,志願軍奪回三角山,並打退敵軍6天的反攻,殲敵5000人以上,牢牢地守住了三角山。

  關於這7天作戰美韓軍隊在三角山的傷亡人數,由於我方的數據高估較多,美韓方面的數據不全,故只能根據某些已知的確切數據進行估計:

  10月30日,韓軍4個守備連全軍覆滅,估計傷亡600人;

  10月31日,埃塞俄比亞營傷亡650人,估計韓31團傷亡550人;

  從11月1日至11月5日,估計平均每天敵軍傷亡700人,共計3500人。

  這七天美、韓、聯軍在三角山傷亡總計5300人!

  也就是說,這七天聯合國軍在三角山的傷亡就相當於上甘嶺戰役頭七天美韓軍在兩個高地傷亡的總和。但結果卻截然不同,美韓軍再也沒有佔領過三角山高地,並最終被迫停止了對三角山的進攻。

  9. 秦基偉檢討:對敵人用這樣多的兵力進攻五聖山,我們未估計到。第一天炮火未能支援戰鬥……

  1952年12月初,上甘嶺戰役勝利結束後,秦基偉在15軍戰役彙報會上檢討說:「我們準備工作上有漏洞。對敵人用這樣多的兵力進攻五聖山,我們未估計到。我們準備應付敵人三至四個師的進攻是在西方山方向……二梯隊投入倉促,第一天炮火未能支援戰鬥,如果我們預料到敵人的進攻方向,那麼敵人第一天就爬不上來……」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的損失究竟有多少?

  15軍共計傷亡1.15萬人。由於15軍在三角山投入更大,傷亡也應更大。我們大致假定15軍在三角山傷亡6200人,在狙擊兵嶺傷亡5300人。

  12軍投入三角山作戰的只有91團(93團一個營是在11月5日後才上陣地,傷亡可以忽略),91團共計傷亡800人。

  所以,志願軍在三角山共計傷亡7000人。

  在狙擊兵嶺,12軍92團傷亡1400人;93團只投入2個營,傷亡800人;106團共計傷亡1200人。

  所以,志願軍在狙擊兵嶺傷亡共計:5300+1400+800+1200=8700人。

  志願軍在兩個高地共計傷亡:7000+8700=15700人

  上甘嶺戰役聯合國軍的損失究竟有多少?

  1. 聯合國軍損失肯定不到2.5萬人

  以往,我們宣傳說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殲滅敵軍2.5萬人,其中美軍5200人。但美韓方面只承認傷亡9000人。那麼聯合國軍方面究竟損失多少呢?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我方公佈的殲敵人數是估計數字,不是準確數字,肯定高於敵軍實際傷亡人數。關鍵是高多少,對此,我們只能估計一下。

  2. 敵軍在三角山傷亡人數

  本文前面已經談到,到10月25日為止,美7師在三角山傷亡2700人。從10月30日到11月5日,聯軍在三角山傷亡5300人。假設從10月26日到10月29日韓2師在三角山傷亡很少,忽略不計。

  聯合國軍、韓軍在三角山共計傷亡2700+5300=8000人。

  美軍的傷亡都發生在三角山,共計傷亡約3200人(美7師2700人,美187空降團估計500人)。

  我軍在三角山比敵軍傷亡少約1000人。

  3. 敵軍在狙擊兵嶺傷亡人數

  儘管狙擊兵嶺爭奪戰持續時間比三角山作戰多20天,但韓軍佔有地形上、火力上的優勢,所以韓軍在狙擊兵嶺的傷亡應比三角山要小或大致相當,否則很難解釋韓2師能在狙擊兵嶺與我軍耗到11月25日。

  我認為韓軍在狙擊兵嶺傷亡應在7500至8000人左右。比志願軍傷亡少幾百人到1000餘人。

  4. 聯合國軍方面在上甘嶺戰役傷亡總計在15500人至16000人左右,與我軍損失大致相當。

  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是否都應放棄?

  現在,網上有一種說法,認為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我軍當時都應放棄,為守這兩個山頭付出這麼大的傷亡不值得。這種說法是從一個極端又跳到了另一個極端。如果按此說法,抗美援朝是不是也不應該打?因為抗美援朝肯定要付出很大傷亡。

  我們必須看到,儘管上甘嶺戰役我軍傷亡很大,但敵軍也付出了巨大代價。而且,我軍守住了三角山和大部分狙擊兵嶺,可以當之無愧地說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而敵軍原先打算花3到5天時間,以傷亡兩三百人的代價奪取這兩個高地,結果,打了40多天,傷亡一萬幾千人,也只拿下了其中一個高地的一小部分。這是一個連敵人都承認的巨大失敗!從此,美韓軍徹底打消了向我軍陣地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企圖。我軍可以騰出手來,加固東西海岸的防禦,防止敵軍在我側後登陸。並由陣地防禦逐步轉為大規模陣地進攻。

====================================

三. 15軍在上甘嶺戰役的第二個失誤
  1. 易攻難守的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
  2. 15軍在10月20日之後對537.7高地北山的反攻
  3. 597.9高地之戰結束後,戰役重點轉到537.7高地北山,12軍31師部隊參戰
  4. 15軍在537.7高地北山爭奪戰決策上的失誤
  5. 李德生決定:7、8號陣地不放部隊,用炮火控制它
  6. 武效賢的新戰法
  7. 志願軍最後究竟守住了狙擊兵嶺幾個陣地

537.7高地北山(狙擊兵嶺)地形構造簡單,而且不是一個單獨的山嶺,它是與美韓軍佔據的537.7高地主峰(南山)連為一體的。

早在10月23日,第三兵團司令員王近山就曾讓秦基偉仔細考慮,對597.9和537.7北山這兩個高地是繼續打下去還是放棄,做最後的決斷。

15軍在三角山之戰結束後,就應當根據133團和87團反擊狙擊兵嶺的情況,果斷放棄全部收復狙擊兵嶺的打算。

如果15軍領導早一點面對現實,下決心放棄部分不易堅守的狙擊兵嶺陣地,志願軍就可以在該高地上少傷亡至少兩三千人,而最終結果是一樣的。

[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6249
一連串的妖言惑眾
    回應給: 沁园春(shaoqixu) 推薦2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輪子基本上都是腦殘居多,公孫先生發的文,只要知兵的人都看得出缺乏最基本的軍事常識,實質上連造謠都算不上,純粹是妖言惑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5184
全文来自轮子的造谣
    回應給: 公孫刀湯㊣(maiGtsengS) 推薦3


沁园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貓靈子

不值一驳。

轮子媒介还阵阵有词攻击什么对越开战矿解放军大败呢。

偏有人观早己臭美大街的独运轮为金枝玉叶 冷哈哈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5175
抗美援朝:鲜血浸透的上甘岭 是谁的胜利?
推薦3


轻松一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貓靈子
YST

    上甘岭的鲜血会不会被遗忘?五十年了,灵与肉都化为了清风明月,值此五十年祭将临,谨以此文悼念先烈于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会儿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上甘岭全貌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上甘岭前线指挥所

一、50年前的战火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对于中朝一方来说,相对于1950年底鸭绿江边的岁月,己方已经小占便宜。在严酷的事实下,连首先挑起战争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经放弃了要“统一朝鲜,解放南方”的一厢情愿的梦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所要面对的是:我们能不能在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固守住这个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桥头堡?

  尽管我们的宣传是乐观的,以至于让我们在几十年后也认为我们当时只要愿意,就可以替朝鲜人民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可是历史是会告诉人们真相的:当时的情况曾是如此的严峻。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似乎只是恐吓,可是当时的事实是在九月和十月里,联合国军连续攻下了北朝鲜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岭(BloodyRidge)”和“伤心岭(HeartbreakRidge)”――由于朝方的扬胜讳败,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中朝一方对这两战的叫法,只好以美方的称谓来叙述了。尽管联合国军损失了几千人,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五圣山――美方将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预计以两百人为代价,在五天内实现目标。为此他动用了美第七师、美第187空降团、南朝鲜第二师、九师、加拿大步兵旅、菲律宾营、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部队共七万余人的庞大兵力。

  志愿军方面在敌情判断上出现了巨大的失误。我方把几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军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圣山方向只留下了一个连秦基伟自己也承认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师,区区一万来人。

  《毛选》里说到,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比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圣山下敌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优势兵力,至于火炮、飞机、补给等优势就更不必说了,这场战役似乎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半,战斗打响。

  范弗里特计划用一天时间夺下五圣山前的两个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这两个高地背后的洼地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岭,这场战役我方叫做“上甘岭战役”,美方称之为“三角形山战役”。

  美军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以每秒钟六发的火力密度将钢铁倾泻到这两个小山包上。由于我方对敌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前沿部队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伤亡五百五十余人。

  通往一线阵地的电话线全部中断,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敌人爬上前沿阵地,任由战士们各自为战。

  这一天里,敌向上甘岭发射30余万发炮弹,500余枚航弹,上甘岭主峰标高被削低整整两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这样,直到四天以后――10月18日,四十五师前沿部队才因伤亡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该师逐次投入的十五个步兵连全部打残,最多的还有三十来人,少的编不成一个班。

 

19日晚,四十五师倾力发动了一次反击。

  597.9高地9号阵地上,美军在阵地顶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个地堡,我军攻击受阻。这个地堡后来再现在电影《上甘岭》里。

  十九岁的贵州苗族战士龙世昌,闷声不响地拎了根爆破筒冲了上去,敌人炮兵实施拦阻射击,一发炮弹将他左腿齐膝炸断。目击者几十年后回忆道:“那个地堡就在我们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

  高地上火光熊熊,从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着龙世昌是拖条腿拼命往上爬,把爆破筒从枪眼里杵进去。他刚要离开,爆破筒就给里面的人推出来,哧哧地冒烟。他捡起来又往里捅,捅进半截就捅不动了。龙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里压,压进去就炸了。他整个人被炸成碎片乱飞,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0号阵地上,135团六连仅存16个人,在对四个子母堡的爆破中,三个爆破组都没能接近地堡,在途中伤亡殆尽了。还剩下营参谋长张广生、六连长万福来、六连指导员冯玉庆、营通讯员黄继光、连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过黄继光没喊后来那句让四亿五千万人热血沸腾的口号:让祖国人民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吧!他们炸掉了三个地堡,付出的代价是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七处负伤。他爬起来,用力支起上身,向战友们说了句什么,只有指导员冯玉庆省悟了:“快,黄继光要堵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血都在路途上流尽了。
当时的目击者大都在后来的反击中牺牲,只有万福来重伤活了下来,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追授“二级英雄”,大为不满,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彭德怀或黄继光获得过这种级别的荣誉。

  十五军战后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说道:“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也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优秀儿女,才能这样的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20日晨,敌人再度反扑,上甘岭表面阵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师再无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联合国军投入了十七个营,伤亡七千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四十个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战斗进入了坑道战。电影《上甘岭》里主要反映的就是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伟将军部警卫连补充到一号坑道,120多号人,穿过两道固定炮火封锁线,连排干部只剩一个副排长,还有二十五个兵。

  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为后方赢得了时间。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我方动用了133门重炮。美七师上尉尼基惊恐地告诉随军记者:“中国军队的炮火像下雨一样,每秒钟一发,可怕极了。我们根本没有藏身之地。”每秒钟一发美军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们的战士在10月14日面对的是每秒钟六发的狂轰。

  5小时后,志愿军收复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鲜二师三十一团和阿比西尼亚营反攻,发动了四十余次攻击。一天下来,全员上阵的三十一团便完全丧失战斗力,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也没能恢复战斗力。11月1日,美七师,南朝鲜九师再度反扑,打倒2日拂晓反被我坚守部队打了个反击,收复597.9全部表面阵地。

  四十五师补充后用于反击的10个连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鲜九师和美187空降团分五路进攻,四十五师最后一个连队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点,连长赵黑林趴在敌人尸体上写了个条子派人后送:我巩固住了主峰,敌人上不来了。

  当天美国人坦率地向新闻界承认:“到此为止,联军在三角形山是打败了。”

  先后屯过三四百人的一号坑道,只走出了八个人,下阵地的时候,又在炮火下牺牲了2个,到军部,又被饼干和牛肉罐头撑死一个。

  随手抓把土,数出三十二粒弹片,一面红旗上有三百八十一个弹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树干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

  上甘岭战役,双方伤亡人数有多种说法,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有夸大对方损失,少报己方损失的毛病。我方战报:歼敌两万五千余人,十五军伤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阵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美方战报:损失九千余人,共产党死伤一万九千余人。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片3.8平方公里的山头,已经被鲜血浸透了。

 

二、谁的胜利?

  彭德怀指着朝鲜地图对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1952年9、10月间,北朝鲜部队相继丢失两个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联合国军攻占北朝鲜部队据守的“喋血山岭”;10月13日,联合国军攻占“伤心岭”。10月14日,联合国军挟连胜之威,进攻上甘岭,打倒11月中旬,苦战之后,美国人承认失败。

  我们对朝鲜的历史,负得起责。北朝鲜人对自己的历史,却未必负得起责。

  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北朝鲜人认为南韩人不配作为谈判对手,至于中国人,如果过分突出他们的功绩,那么“主体思想”的伟大之处如何体现?他们认为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体思想”的伟大胜利,所以撤去了中国国旗。上甘岭注定要和“伤心岭”、“喋血山岭”一块被北朝鲜的历史书所遗忘。但是历史终将恢复其本来面目,我只能希望我们自己永远都不要遗忘先人们在另一片国土上为国家争来的荣誉。

  什么叫做英雄?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可以叫做英雄。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是役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拿下来的小山头,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出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

  这就是历史的崇山峻岭,让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她:“呵,这就是上甘岭!”

  原本是二等部队的十五军四十五师,这一战基本上打光,但是她从此昂首跨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主力的行列,因为她的战绩是――上甘岭。

  1961年3月,中央军委从全军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军、第十五军、第三十八军,交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挑选一支,改建为中国第一支空降兵军。

  这位上将选择了十五军,理由是:“十五军是个能打仗的部队,他们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十五军。”

 


   国家赢得了地位,从此美国人将中国视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西方人的标准是:要想成为强国,你必须击败过另一个强国的军队。将军们赢得了荣誉,几十年后秦基伟将军踌躇满志地登上国防部长的位置,不能说和上甘岭没有一点关系。

   历史已经记不完那一万多在战火中浴血的战士的姓名了,他们的身躯已经和朝鲜半岛的五圣山揉和在了一起。

   我们没有足够的大炮,甚至于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手雷,当时前沿阵地上的战士们唯一希望的是多给配点手雷,因为这个东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弹威力大多了。可是,黄继光手里仍然只有一颗手雷,因为这个东西我们造不出来,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去进口。美国人可以动用B-29去轰炸一辆自行车,而我们手里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给敌人的坦克,用来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当年的美国随军记者贝文。亚历山大写道:“(中国)部队进攻时,通常主要依靠轻兵器、机枪和手榴弹。只有对付最有利的目标时,才肯动用迫击炮。”
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他们从不和自己的祖国讲条件,没有任何奢求,决不会因为没有空中支援放弃进攻,决不会埋怨炮兵火力不够,决不会怪罪没有足够的给养,只要一息尚存,他们就绝不放弃自己的阵地……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华氏零下20度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舞台艺术往往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夸张,比如说美国大片《珍珠港》吧,历史事实是日军损失飞机九架,飞行员二十一人,其中没有一架战斗机,但大家不妨借一部来仔细数数看看雷夫他们搞掉了多少架“零”式战斗机!可是看看我们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可以说没有一部中的英雄事迹是编导们胡编乱造的,如果要说不足,那只能是他们表现的还不够,不能在屏幕上完整的再现每秒钟六发重炮炮弹爆炸的震撼。

   3.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一日之内落弹30余万发;一万余人,要对抗七万多敌人;前沿阵地上,经常是一两个残破的连对抗一两个齐装满员的团,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条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可以说是一个奇迹。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美国的军事研究者们用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范弗里特如果不攻五圣山,改为攻打西方山谷地,凭借美军强大的机械化装备,共军两个主力师(十五军四十六师和三十八军的一一二师)是抵挡不住的。他们不准备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二流部队的四十五师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万岁军”就做不到?电脑只能模拟常识性的东西,它永远也模拟不出一个民族重新觉醒时所能迸发出的力量。美国人不是输给了地利。他们忘记了拿破仑一百余年前讲过的话:“中国是一头睡着了的狮子,我希望她永远都不要醒来。”

   上甘岭,不仅是一两个伟人的胜利,也不仅是几十个将军的胜利。当一个辉煌了两千年的民族破落后重新找回自信的时候,这种力量是可怕的。伟人与将军们所做的,只不过是合理的利用了这股力量。

   上甘岭的鲜血会不会被遗忘?五十年了,灵与肉都化为了清风明月,值此五十年祭将临,谨以此文悼念先烈于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会儿生命中的物欲,回忆一下那个不可思议的年代。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第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左)在兵团指挥所与炮7师师长颜伏同志研究步炮协同问题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第15军军长秦基伟(中左)和参谋长(中右)张蕴钰在军指挥所研究敌情,指挥作战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志愿军第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右一)、政委聂济峰(右二)在坑道中指挥作战

 

上甘岭战役前指英雄谱(组图)

夜战

 

“十五军只要还有一个人,上甘岭的战斗就要打下去”

被炮火反复轰击过的上甘岭阵地

上甘岭战役前指英雄谱(组图)

大战之后上甘岭阵地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