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對韓戰的一些錯誤認知 ---- 第五次戰役的失敗
 瀏覽5,758|回應6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對五次戰役開打之前,彭德懷致電毛澤東:「這次戰役是極為重要的,是一場大惡戰。即使付出五六萬人的代價,也要消滅敵人幾個師」。

1951年4月,聯合國軍開始掌握一定的優勢,中國軍隊國內增援兵團於4月16日陸續抵達後,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總兵力首度超過聯合國軍,在數量上處於上風。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以20萬兵力發動第五次戰役至29日攻勢結束,志願軍再次向南進攻至漢城附近。之後,志願軍進一步打擊韓國國軍。在志願軍的全面攻勢結束後,聯合國軍開始發動攻勢,逼進鐵原、漣川,志願軍63軍奉命防守鐵原,減緩了聯合國軍的進攻速度,最終,志願軍全線撤退約40公里後在鐵原一線阻止住聯軍的進攻,聯合國軍第二次跨進三八線,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五倍密集砲擊,被稱為「范弗里特的彈藥量」,單一砲兵營在24小時內就射擊12000發以上進行無間歇砲幕,志願軍奉命孤軍斷後的第三兵團60軍180師陷入重圍,損傷過半,剩餘5600餘人突圍至三八線以北。雙方最後在「三八線」附近再次陷入僵持狀態。

毛澤東6月5日通知斯大林要派高崗前往莫斯科,就「我們在朝鮮戰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嚴重問題」探討,高崗到蘇後就問「是否可以考慮以三八線為界舉行停戰談判的問題」和金日成「反覆解釋了中朝方面的困難」來說服斯大林準備進行停戰工作。

7月10日,雙方第一次停戰談判在開城舉行。

=================================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正式發起。

聯合國軍則由詹姆斯•范弗里特接任美國第8軍團司令官。戰鬥從晚上爭奪由比利時軍隊防守的194號高地東部兩座大橋開始。戰役一開始,志願軍方面的重要後勤儲備所三登(平壤以東,成川以南)被炸,損數三百萬噸以上的糧食,暴露了中國軍隊運輸和防空力量的落後。至25日,中國軍隊連續三晝夜作戰,在加平對美軍側翼造成嚴重威脅,但殲敵不多。聯合國軍撤退至錦屏山、竹葉山、縣里樹平、春川的二線陣地,每晚撤退30公里,白天則轉入防禦,利用美軍強大的火力優勢給志願軍以殺傷,中國軍隊採取多鉗合擊的方式穿插前進。美軍在整個防線設置了多層鐵絲網,陣地前埋設了無數地雷,還安放了很多盛滿汽油的燃燒桶。志願軍把二百多公里寬的戰線推進了七、八十公里。進攻過程中,第六十四軍被美軍火力阻住,未能穿插前進。第六十五軍的兩個師又接踵而至。五個師六萬多人擠迫在臨津江南岸約二十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帶,連續兩天遭受美軍密集火力的攻擊,又空投很多凝固汽油彈,遭受較大傷亡。

美軍主力部隊白天撤退,擔任掩護的摩托坦克部隊黃昏撤退。每天約退十五至二十公里,為志願軍一夜的行程。結果中國軍隊未能有效抓住美軍並給以殺傷,反而在拂曉時進入美軍預先設下的火力圈內,遭受美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承受傷亡。美軍採用「逐步撤退,保持接觸,大量殺傷中國有生力量」的戰術。另外中國第19兵團占領了國祀峰、梧琴里,第三兵團進至自逸里、富坪里地區,美軍主力撤至漢城,使其出現第三次難民逃離潮,志願軍攻勢結束,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從1951年4月22日始,到4月29日止,歷時七天。

5月16日,為了獲取更大戰果,中國軍隊聯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發起第二次大規模攻勢,中國方面方稱為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美軍方面稱為「第二次春季攻勢」,或者叫做「五月大屠殺」。中國人民志願軍集合第3兵團第9兵團,會同人民軍3個軍團向東部戰線的韓軍陣地發動猛攻,擊破了3個韓國師的防線,韓國師丟棄裝備四散逃入深山。東面戰線被中國朝鮮軍隊突入防線十幾公里。美軍迅速出動飛機炸毀剩餘的裝備,之後美軍第2步兵師堅守住了陣地,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突破口不能擴大。聯合國軍從西線迅速增援部隊,並利用空軍和炮火封閉了突破口。

5月21日,中國軍隊由於攜帶的彈藥食品基本耗盡,終止了攻勢,向北撤退。聯合國軍使用特遣部隊在全戰線迅猛追擊,企圖合圍後撤的敵軍大部隊,人民軍華川水庫附近的頑強抵抗幫助大部分中國軍隊成功轉移。中國志願軍第3兵團遭到了慘重的損失。

5月22日,志願軍已經較為疲勞了,也出現了較大的傷亡。剩下的部隊人困馬乏,彈藥欠缺,糧秣耗盡。李奇微將軍通過對「肩上後勤」能力的計算,知道志願軍的攻勢已經接近尾聲。聯合國軍共十三個師在五月下旬反攻。志願軍主動全線撤退。5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80師(原解放軍60軍180師,軍長韋傑)被截斷在三十八度線以南,大部分被俘,戰死一部分,剩餘少數撤退回三八線以北。

其它部隊也遭到了一定損失,不得不繼續向北撤退。聯軍一直推進到鐵原金化一線。志願軍以六十三軍死守鐵原一線,與聯合國軍進行極為慘烈的戰鬥,終於阻止住聯合國軍的進攻,穩住了局勢中國全線後退40公里後開始構築防線,等待聯合國軍到來,在6月10日,聯軍也停止了進攻,第五次戰役結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戰役結果統計是殲滅聯軍8萬2千多人,為五次大戰役中殲敵最多的一次。志願軍傷亡是8萬5千多人,尤其是後期的撤退行動中,傷亡達1萬6千人,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是第180師,負傷、陣亡和失蹤的總數字為7644人。人民軍損失10000多人。聯軍方面的戰役結果統計是四月攻勢期間殲滅敵軍75,000人,五月攻勢期間殲滅敵軍100,000人。(據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第3卷)。

第五次戰役為朝鮮戰爭以來進行的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之後朝鮮戰場上沒有再發生大規模運動戰。雙方轉入了持久的陣地攻防戰。

=================================

1951年5月下旬,中朝軍隊發起的五次戰役以慘重失敗告終。聯合國軍觀察到,橫貫朝鮮半島數百公里長的戰線上,「志願軍」部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崩潰景象:武器裝備丟得到處都是,傷員屍體被大量遺棄。隊伍似乎失去了指揮、失去了方向,漫山遍野撒鴨子似的亂闖。到處可見三五成群零零落落的志願軍官兵主動向聯軍要求投降。這情形用「『志願軍』五月大逃亡」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不但敵人方面這樣看。****方面的一些資料也印證了聯軍方面的看法。請看:

1、5月29日彭德懷電各兵團、軍及中央軍委。指出部隊「作戰指揮卻存在嚴重的缺點。對公路未控制足夠兵力和火力,而高級指揮機關過早離開部隊,使建制也紊亂」。(按:這說明軍、師指揮機關確有扔下部隊不管,只顧自己逃跑的情況。這和聯軍觀察到的景象相吻合。)

2、6月1日彭德懷給毛澤東的電報中稱:「三兵團損失很大,四處潰逃,企圖回國現象嚴重,現正派人分途攔擋歸隊」。(按:三兵團司令員陳賡據說是位「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傑出戰將」。眼下他指揮的部隊都成了這模樣,其他兵團能好到哪裡去?另外,「分途攔擋歸隊」是怎麼回事?用重機槍還是輕機槍去「攔擋」?)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2532
 回應文章
志願軍189師師長蔡長元的戰場日記揭示了幾點鮮為人知的信息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轻松一笑

 

http://www.newjunshi.net/lishi/kangmeiyuanchao/82484.html
志願軍師長日記曝:鐵原阻擊戰 65軍潰不成軍武器基本丟光
時間:2014-09-30 07:55 責任編輯:www.newjunshi.net 來源:環球新觀察

第五次戰役後,……

蔡長元的日記揭示了幾點鮮為人知的信息:

1. 65軍潰不成軍, 居然有一個師連師部也跑散了, 為此65軍一個參謀長親自弄了個收容營(說難聽點的是督戰營)在大道攔撒下來的65軍將士, 但重武器基本弄丟了, 連輕武器率也不完整, 只有195師勉強輕武器率人員率達到70%上下, 正是這個195師頂了2天對方1個半美師(不滿編制)就傷亡過大就撤下來了, 其他殘餘65軍部隊隨後也死了幾天就頂不住了, 才換63軍(也就63軍編制最完整)上陣了.

2. 入朝時189師不是公開資料中說的1.5萬人上下, 是配有2個解放兵架子團(解放兵指國軍起義將士)共4000多人加上189師共近2萬人, 其它各師也有此情況, 只不過公開資料沒記載...

3. 在過臨津江的時候,189師所屬炮兵沒能及時把大炮都帶過河,給美偵察機發覺。在美軍炮火阻擊下,189師炮兵部隊損失慘重,導致189師炮兵團一共196門中重炮被炸沒161門,只剩下35門,與緊急修好的12門小口徑炮,一共只有47門炮可用,加上從194師緊急調來的32門,一共只有79門可用之炮。

4. 蔡長元吸取了65軍的教訓,不與美軍打陣地戰。根據美軍的作戰方式特點,那就是在陸地戰場上,美軍作戰主力在推進過程中絕不會把側翼和後方暴露給對手。必須將周圍的敵軍陣地清掃乾淨,才會繼續前進。根據美軍這個特點,蔡長元將全師兵力分解成兩百多個戰鬥單位,分別堅守著經過精心篩選出來的兩百多個戰術點。把部隊分散到點上,頂一下就換地方,沒有一條具體的防線,用空間(還有戰士的生命)換取時間。

5. 蔡長元感到最痛苦的是6月4日這場突然暴雨。當時189師在前面的戰鬥中傷亡慘重,被縮編為一個團又2個營,在前面的戰鬥中面對美軍,他指揮部隊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掘坑道作為人員的隱蔽部,以便在美軍瘋狂的炮擊中盡力減少人員傷亡。證實了這一招有效的他帶著官兵在預備陣地上依然按照這種原則修築工事,不料6月4日大雨傾盆,水面猛漲,結果一些我軍反斜面底部的隱蔽部沒有被敵人的炮彈炸毀,卻被洪水淹沒。

=================================

http://news.qq.com/a/20100721/001601.htm
志願軍189師師長蔡長元戰場日記
2010年07月21日14:20  理財一周  陳若帆

志願軍189師師長蔡長元戰場日記

「最痛苦的是6月4日這場暴雨」

專訪189師蔡長元師長之子蔡小心

我有幸認識鐵血之戰中189師蔡長元師長的後人、現任某總部大校的蔡小心先生,得知蔡師長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即使在戰場上,仍然堅持每日一記。通過訪談,得到允許查閱蔡師長的日記,這也使我們得到當時血戰第一手的資料,翻閱蔡師長的日記,我們可以從當時的高級指揮官角度觀察戰爭進程,瞭解在那三天三夜中,志願軍的戰士們是如何奮勇作戰,力保戰線不失的。

問:當時高級指戰員接到命令後,作出怎麼樣的佈置?

蔡小心:我父親針對性地使用「拔碎牙戰術」。他認識到美軍在火力和機動性方面的絕對優勢,但是,他也發現了當時美軍的致命問題:在陸地戰場上,美軍主力在行軍中絕不肯將自己的側翼和後方暴露給對手,必須將周圍的敵軍陣地清掃乾淨,才會繼續前進。

於是父親將全師分成了兩百多個單位,分別堅守兩百多個要點,每個點上的兵力火力,都足以使這個要點變成一塊難啃的骨頭。由於戰局變化,當時許誠師長被調離,彭總同意父親將師長兼師政委一併給他一人擔任的要求,以適應當時戰場上的變化和指揮的快捷。

問:在阻擊戰開始到中期,蔡將軍如何因應戰況進行部署上的變動?

蔡小心:我父親的日記中是這樣認為,如果固定地防守在某一個陣地上,以美軍的火力水平,如果沒有充分的預備隊,幾乎無法避免被其突破。但美軍不善於對付運動中的目標,假如防禦一方總是處於運動狀態,美軍的戰鬥力就會被最大地抵消。

防禦中189師各部的陣地並非一成不變,師指揮所不停地調整陣地,並重新建立部隊建制,團縮編為營,營縮編成連,連縮編成排,排縮編成班……把幾個班合併成一個班,幾個戰士合併成一個班,直到機關人員也補充到連隊。這樣的調整保障了每個陣地的戰鬥力始終旺盛,而美軍很難根據前一天的情報決定今天的作戰部署。如此,189師的防禦陣地如同一顆被打碎的牙,美軍想拔牙的話,需要付出比拔一顆整牙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問:出現重大傷亡時,指戰員有沒有分生分岐,如何調整兵力部署?

蔡小心:幾乎沒有,父親從1947年擔任3縱9旅(189師前身)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年擔任政委)起參與指揮清風店戰役(殲滅第3軍,活捉第3軍軍長羅歷戎),攻克石家莊戰役(奪取大中城市之創例),主導殲滅35軍戰役(軍長郭景雲自殺),親自率部兩天三夜奔襲500來里擊潰偷襲西柏坡的國民黨部隊,保衛了黨中央,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稱……所以,189師將士對父親絕對信任。而且當時父親兼任189師長與政委兩職,加之他本人的權威,高級指戰員的分歧是不存在的。

這裡是父親當時的日記:

1951年6月2日(鐵原阻擊戰第二日) 陰

師直陣地大部被敵炮火摧毀,自劉盤同志以下過半犧牲,沒時間罵人。

王八蛋高鬼子(受訪者註:189師565團副團長高連喜)怎麼死了?!賠我兩個營!

類似的情況,在開城保衛戰前也有過:

1952年8月21日(註:開城保衛戰前一晚) 陰

補給日益困難,師部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王明新同志犧牲,為接口糧去臨津江過後,被美狗炸(受訪者註:指美轟炸機),毫無辦法。小新子是我從唐縣帶來的學生,天殺王八蛋!也不跳下江?!小新子王八蛋。

入夜後,西北高地126(受訪者註:126是後來插寫進的)有小股敵步兵摸進後院,和我師部警衛連發生激戰,我槍決2個,我軍無一傷亡。

問:這場戰役中,堅持到最後並取得這麼輝煌的戰績,有什麼事是蔡長元師長最銘記於心的。

蔡小心:可以這麼說,鐵原前方拚死惡戰的三天,或許是他作為軍人一生最為輝煌,也最為痛苦的日子。然而我曾對採訪我的薩蘇先生說:「你知道我父親在鐵原之戰中最難過的是什麼?」是看著部隊大量傷亡,還是由於頂在最前面而不得不忍受這種傷亡的感覺?我一一否定:「我父親最難過的,是阻擊戰之後的那場大雨。」

父親最痛苦的是6月4日這場突然暴雨。當時189師在前面的戰鬥中傷亡慘重,被縮編為一個團又2個營(有戰鬥力),在前面的戰鬥中面對美軍,父親指揮部隊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掘坑道作為人員的隱蔽部,以便在美軍瘋狂的炮擊中盡力減少人員傷亡。證實了這一招有效的他帶著官兵在預備陣地上依然按照這種原則修築工事,不料6月4日大雨傾盆,水面猛漲,結果一些我軍反斜面底部的隱蔽部沒有被敵人的炮彈炸毀,卻被洪水淹沒,造成了一定的人員傷亡。犧牲的同志幾乎都是鐵原阻擊戰的倖存者,堪稱九死一生,現在卻因為意外的暴雨洪水而殉難,難怪父親會如此悲痛。

以下摘自於父親的作戰日記:

四日雨毫無辦法,甚痛,甚痛!

毫無辦法,只能聽任,撤回指定地點整頓。

氣象水文都是王八蛋!(受訪者註:父親指後方軍隊氣象預報部門沒及時通知6月4日這場突然暴雨)

本來3日夜189師尚有一個團又2個營的戰鬥力,計4500餘人,當時美軍勢頭已大大減弱,調走2個師至中路去了,壓力大大減弱,189師本可再死守幾天的,因這場大雨,只剩下2800人的戰鬥力。武器裝備也被洪水沖走一部分,已是無法再守,才不得已聽軍部命令撤回。

其中有一個小段子,可以從另一方面看出當時189師犧牲巨大。打完鐵原後,63軍殘餘部隊隨大部隊陸續後撤,整頓,某軍在63軍189師(縮為一個團)旁支起大鍋包餃子,189師倖存者們,組成一道人牆,默默注視他們,父親在中間,吼了聲:一齊上,砸了他們!我萬多兄弟沒辦法回來,你們還吃餃子!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1785
对志愿军的看法,可以视为是对一个中国人基本道德和智力水平的测试
    回應給: 轻松一笑(zi22zi) 推薦3


亚联外事部队ACIF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3)

神鷹特攻隊
轻松一笑
貓靈子

不管多么努力地尝试抹黑,基本事实就是,63军在进行了一个月的攻击作战后,出色地完成了断后阻击任务,铁原三角地区最高的山头海拔才三百米,傅崇碧率部在无险可守的的情况下将至少七倍于己的联合国军人海阻击了两周,让数十万疲惫的友军得以完成敌前撤退。

某些人复盘五次战役时,只讲“美国人”损失很少,追击时成果很大,好像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多精妙一样,从来不提被用来消耗攻击动量的炮灰擦脚垫南朝鲜仆从军一次次被打崩时美国爸爸视若罔闻的惨状,南棒子不算人是吧?

攻击阶段,联合国军溃逃,志愿军的战果很小;撤退阶段,志愿军保持建制和组织,美军战果就很大。

总共只有40多万一线部队,志愿军能伤亡数百万人。

中国动用了陆军的1/5,美国动用了陆军的1/3,却声称美国没有尽力。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但是起码要用一用脑子,不能连思考都让屁股代劳。

如果说五次战役证明了什么,那就是哪怕脱离了山区地形掩护和兵站后勤网络的支撑,志愿军照样打得动,只是占不住而已。既然证明了汉江平原拿下也是空苦将士,就先不打,深根固本,强化装备、后勤和空防,到战争后期志愿军再发动大规模攻势行动时,美国人还挡得住么?


当代的中国军迷无疑是幸福的,层出不穷的一切都强大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然而,它们的的确确就是共和国的力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0878
新中国的威严是烈士鲜血换来的!
    回應給: 公孫刀湯㊣(maiGtsengS) 推薦4


轻松一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神鷹特攻隊
貓靈子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typhooonn

       老美不光游击战打不赢解放军,阵地战也同样不是对手!

       有序撤退是作战指挥中最难把握分寸的,稍有怠慢或差池就会演变成大溃败!

        为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点赞!为彭总和各级志愿军指挥员点赞!他们共同构筑了志愿军的群体英雄谱!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0538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
推薦2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轻松一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v2md9nyH0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P1 風起鐵原
通古斯可汗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5日

中國軍視網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中國軍人的吶喊與犧牲在這片土地上化作一曲悲壯的歌,永傳世人。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2gyWo23_E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 臨危受命P2 
通古斯可汗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6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1SZ-Tebss8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 生死抉擇P3 
通古斯可汗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5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g5aNSWOxU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 最後防線P4 
通古斯可汗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6日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NdfALmbO4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東方精神P5 
通古斯可汗
發佈日期:2016年1月26日

=================================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index_1.html
[超清] 央視大型紀錄片《鐵在燒》(志願軍鐵原阻擊戰紀實)
紀錄片 2015-12-26 14:36

------------------------------------------------------------------
http://news.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5740363
ltz040109022
發表於 2016-4-27 06:15 AM

因為字數問題,分段發。
 本人在伊莉的發文,不是盜文。

 這是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簡稱B站)的央視紀錄片--《鐵在燒》
     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454042/index_1.html

[略]

 以下為本人根據紀錄片的簡寫:

     志願軍63軍188師偵查科長王尚武:……靠的是勇敢,敢打敢拚,靠的是毛澤東思想--不靠這個,靠什麼呀?靠哪個也不行!

     楊恩起(189師566團的尖刀連裡的尖刀排):把新鞋新衣服新帽子都穿上,隨時準備死啊……

     傅崇碧的電令原件:189師全部戰鬥力除重火器外尚有數百人,故決定將189師撤到鐵原--從1.4萬餘人戰鬥至數百人(傷+亡),仍未投降。

     188師563團向高台山行軍的時候,已經七天七夜沒有糧食與彈藥補給。此時人數僅剩下一千六百多人,滿額兩千八多。

     一千六百人戰損85%,最終只有247人回到了部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9549
知己知彼,第五次戰役美軍大破志願軍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http://bbs.tiexue.net/post_6764046_1.html
[原創]知己知彼,第五次戰役美軍大破志願軍
老軍士 2013/5/29 8:32:16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朝聯軍投入14個軍(含北朝鮮3個軍團)近70萬人向敵軍發起進攻,而聯合國軍在朝鮮的地面作戰部隊只有34萬人。戰役結果卻是:

1. 戰役過程中,中朝軍隊在聯合國軍猛烈的空炮火力下,傷亡重大,卻沒有能殲滅任何團級建制以上的敵軍部隊。

2. 戰役第二階段結束時,中朝軍隊剛開始後撤,即遭到聯合國軍大規模反攻,中朝軍隊全線混亂,2萬人失蹤,其中志願軍第180師全師解體,損失嚴重,被俘幾千人。

3. 戰役結束時的戰線比戰役開始時的戰線普遍後退。

4. 預訂的殲敵幾個師並推進到三七線的戰役目標均未實現。

在中共軍隊戰史上,對這次戰役的評價,往好裡說是一次很不圓滿、戰果很不理想的勝仗,往壞裡說是一次不成功的戰役。彭德懷自己的評價是,第五次戰役是其軍事生涯中四次敗仗之一(另外3次是1932年打贛州,1940年百團大戰,1948年西府戰役)。

本人認為,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完全掌握了志願軍的作戰特點,知己知彼,並根據交戰雙方的作戰特點制定己方作戰方略,完全掌握戰場主動權,進退自如,禦敵有方,破敵成功,是整個朝鮮戰爭中聯合國軍最成功、最輝煌的一次以少勝多的作戰。

中朝軍隊面對敵軍作戰方式的改變,反應遲鈍,破敵乏術,又驕傲輕敵,表面上是自己一波又一波向敵軍發起進攻,其實戰場主動權卻掌握在對方手中而渾然不知,最終打了一個敗仗。

那麼,第五次戰役,聯合國軍打敗中朝軍隊都採用了哪些招數呢?一共有五招:

1. 肩並肩,構成完整防線,防止志願軍分割包圍;

2. 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但每次後撤最多只退20公里;

3. 范佛里特彈藥量,靠強大火力殺傷對中朝軍隊;

4. 動態觀察分析中國軍隊作戰變化,知己知彼,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5.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穿插迂迴、分割包抄疲憊後撤的中朝軍隊。

這五招的基礎就是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下面,對聯合國軍打敗中朝軍隊的這五招,簡單解釋一下。

一.肩並肩,構成完整防線,防止志願軍分割包圍

從第四次戰役開始,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就改變了其前任沃克在進攻中以機械化部隊沿公路分路突進的戰法,提出「肩並肩(Shoulder to Shoulder)」戰法,利用朝鮮半島地域狹窄的特點,聯合國軍由西海岸到東海岸構成一個連續完整的防線,齊頭並進式緩慢向前推進,不給志願軍提供集中優勢兵力穿插迂迴、分割包超分散孤立之敵的戰機。利用己方空地火力優勢,打擊志願軍,使志願軍有勁使不上。

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前,由於敵軍肩並肩構成一道連綿完整的防線,志願據根本沒有前四次戰役時的戰機。

由於朝鮮半島地域狹小,聯合國軍34萬地面作戰部隊完全可以沿三八線構成一道完整防線,並且有後備力量建成兵力和地空火力密切配合的縱深防禦。而中朝軍隊70萬大軍沿三八線根本無法展開,兵力優勢無從實現。只能正面冒著對方強大的地空火力向敵軍發起進攻。

志願軍第64軍在臨津江作戰失利就是一個典型戰例。第64軍進攻韓軍第1師被阻,第65軍兩個師增援64軍,但由於正面狹窄,這兩個師只能跟在64軍的3個師後面,5個師五萬人擁擠在臨津江南岸20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域內,連遭敵軍空炮火力密集打擊,損失嚴重。

二.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但每次後撤最多只退20公里

由於中朝軍隊各部隊戰前準備情況不一樣,各部隊戰鬥力不同,聯合國軍各部隊戰前準備和戰鬥力也不同,整個戰線各地域情況千差萬別,所以,戰役開始後,不同地區戰況是不一樣的。

志願軍第64軍由於進攻準備匆忙,開戰時尚未進入出擊地域,開戰後攻勢被阻。

而第63軍在戰前一反常規,白天將突擊部隊第187師分散隱蔽進入出擊地域---臨津江邊,天黑開戰後迅速突破100米寬、設有大量障礙物並有嚴密火力封鎖的臨津江,包圍了江對面防禦該地域的英軍第29旅主力。英軍29旅大部分一兩天後在飛機、坦克掩護下突圍後撤,但是格洛斯特團的一個營(倒霉的第3營)被殲滅。

第9兵團和第39軍也在戰線中央擊潰韓軍第6師和美軍第24師一部,將敵軍戰線分割成兩部分。

為了避免與中朝軍隊拼消耗,避免因戰線混亂而造成局部失控,李奇微、范佛里特採取了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適時後撤、保持戰線完整的戰法,但每次後撤最多只退20公里。

為什麼聯合國軍每次只後撤20公里?因為這是志願軍徒步行軍一夜前進的路程。

聯合國軍的後撤不是盲目避戰,也不完全是誘敵深入,而是在充分洞悉雙方作戰特點的基礎上採取的戰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制空權、地面火力及機動性方面的優勢,保存自己的實力,最大限度地打擊中朝軍隊的有生力量,疲憊中朝軍隊。

簡單說,聯合國軍的後撤打法是這樣的:

在志願軍夜間發起進攻時,首先利用己方火力優勢,大量殺傷志願軍。

第二天白天,利用志願軍沒有制空權,白天不能行軍作戰的弱點,敵軍主力白天撤離當前防禦陣地,擔任掩護的摩托化部隊和坦克黃昏撤離,但後撤最多20公里,在新構成的陣地準備好炮火等待中朝軍隊。

志願軍第二天夜間再發起進攻時,發現敵軍已經後撤,便向前摸索前進,一夜最多行進20公里,到達敵軍新的陣地前時已接近天明,不能進攻了。天明後,聯合國軍以預先準備的空炮火力猛烈打擊陣前的志願軍,大量殺傷中方人員。

當然,聯合國軍後撤並不是每天都撤,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否則,志願軍禮拜攻勢進攻七天,聯合國軍就要後撤120公里到140公里,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漢城據三八線只有幾十公里。

另外,聯合國軍的後撤是以不再放棄漢城為底線的。當中朝軍隊推進到漢城北郊時,聯合國軍不再撤退,而是將大炮佈署在漢城街道上,在漢城東西北三面佈署密集火網,以強大的火力阻止志願軍進攻漢城。

4月29日,彭德懷下令停止進攻,就地休整。

中朝軍隊在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4月22日至4月29日)將戰線平均推進了七八十公里。

三.范佛里特彈藥量,靠強大火力殺傷對中朝軍隊;

1951年4月11日(第四次戰役期間),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杜魯門羞辱性地撤銷一切職務,李奇微接任聯合國軍總司令,范佛里特接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是典型的唯火力制勝論者,極力主張以猛烈火力消滅敵方有生力量,減少己方的損失,他在第五次戰役中消耗的彈藥是美軍規定允許限額的五倍以上,記者們稱之為"范弗里特彈藥量"。

在敵軍范佛里特彈藥量的火力下,中朝軍隊的確傷亡很大。

四.動態觀察分析中國軍隊作戰變化,知己知彼,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現在許多書籍文章介紹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時,都會說美軍採用磁性戰術,志願軍進攻,美軍後退,但每次只退20公里,等志願軍禮拜攻勢結束,彈盡糧絕時,美軍發起大規模反攻,志願軍全線混亂,潰退到三八線以北。

其實,上述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在第五次戰役期間,聯合國軍主要是在4月22日至29日志願軍第一階段進攻時採用了敵進我退的打法,但是,當4月29日志願軍禮拜攻勢結束,轉入休整時,美軍並沒有發動反攻,而是與志願軍原地對峙。

為什麼?

原因主要有三個:

1. 志願軍第一階段攻勢重點打擊的是美軍,原計劃要包圍殲滅幾個美軍師,美軍七個師一個團,前堵後補,部隊調動得有些亂,作戰中也有不少損失,要想發動大規模反攻,需要一定時間調整佈署。

2. 美軍對這次發動進攻的志願軍的整體實力還不完全摸底。以往,大家受國內一些文藝作品的影響,以為李奇微翻看美軍作戰日誌,發現了中國志願軍禮拜攻勢的弱點。後來美軍就抓住中國軍隊的這個七寸,打擊志願軍。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美軍對志願軍的瞭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不斷變化的。

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前,美軍以為中國軍隊戰前準備了兩個多月,一定會投入空軍,集中大量坦克、炮兵發動決定性的攻勢。沒想到戰役發起後,中朝軍隊坦克投入很少,炮兵支援步兵也很有限,沒有空軍直接參戰,還是原先的那套以步兵為主的打法。

但是,中國軍隊畢竟為這次戰役準備了兩個多月,投入進攻的中朝聯軍達70萬人,就算是步兵進攻,也不能小看。根據美方史料記載,美軍當時估算中朝軍隊第一階段攻勢,投入兵力為70萬的一半,即35萬人。第一階段結束時,中朝軍隊第一線兵團的進攻能力已經耗盡,但是第二線部隊尚未投入作戰,所以,美軍不敢貿然行動。

3. 1951年4月11日,麥克阿瑟被撤職,李奇微高昇聯合國軍總司令,范佛里特接任聯合國軍前敵總指揮---第8集團軍司令,到4月22日中朝軍隊發起大規模進攻,范佛里特就職時間總共十來天,他不可能對中朝軍隊有深入的瞭解,因而,作戰決策一開始也比較謹慎。

比如,第一階段攻勢結束後,中朝軍隊鑒於美軍主要集中到西線,東線由韓國軍隊6個師防守,便向東線集中部隊,準備包圍消滅東線韓軍的幾個師。

據日本人寫的《日本人眼裡的朝鮮戰爭》一書記載,范佛里特得到中朝軍隊上述動向後,很不理解,為什麼中國軍隊不把二線兵團投入到漢城方向,奪取漢城?而要在東部山區發動攻勢?

由於范佛里特對中朝軍隊不夠瞭解,因而他不打算無準備地發動反攻,重蹈麥克阿瑟、沃克的覆轍。

五.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穿插迂迴、分割包抄疲憊後撤的中朝軍隊

1. 中朝軍隊東線進攻韓軍,態勢突出,美軍準備反攻

前面說道,第一階段攻勢結束後,鑒於美軍主要集中到西線,東線由韓國軍隊6個師防守,中朝軍隊便向東線集中部隊,準備包圍消滅東線韓軍的幾個師。

1951年5月16日至22日,中朝軍隊發起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進攻。

西線,第19兵團佯攻漢城,吸引美軍;

中線,第3兵團中央突破,割斷東西兩線敵軍聯繫;

東線,志願軍第9兵團和北朝鮮軍隊3個軍團(3個軍)發起進攻,包圍了韓軍4個師。但是,韓國軍隊也是老油條,又採取丟掉車輛和重裝備、化整為零分散逃進深山的辦法躲過了全軍覆滅的命運。中朝軍隊只殲敵1.7萬人,繳獲的4個師的裝備隨後就被美軍飛機炸毀了。

中朝軍隊在東線普遍推進50-60公里,但是由於補給困難,不得不停下3天等待補充。而美軍和韓軍各一個師,以摩托化行軍,僅十幾小時就行進100多公里,堵住了戰線缺口。

這時,中朝軍隊疲態已現,而范佛里特已經開始準備反攻了。

當時,在整個戰線上,西線的志願軍第19兵團面對漢城幾乎沒有前進;中線的第3兵團各軍不同程度向前推進;東線的第9兵團(包括配屬9兵團的第12軍部隊)和北朝鮮軍隊楔入敵後最多,從洪川到下珍富里形成突出態勢。

而美軍的反攻重點是在東線,美第10軍在洪川以北到下珍富里的70公里戰線上,由西向東依次佈署了美陸戰1師、第187空降團、美2師、美3師,與最東面的韓軍第1軍相策應,意圖包抄東線態勢突出的中朝軍隊(這些部隊包括志願軍第9兵團部隊、第3兵團的第12軍、北朝鮮3個軍)。

2. 敵退我追,聯合國軍開始反攻,穿插、迂迴、包抄

1951年5月21日,中朝軍隊鑒於部隊疲勞、補給困難,決定結束進攻,將部隊撤回到三八線以北休整。

5月22日,中朝部隊剛開始撤退,范佛里特指揮聯合國軍發起反攻,上演敵退我追。

由於摸清了中朝軍隊禮拜攻勢的弱點,也瞭解到中朝聯軍70萬大軍都已投入戰鬥,沒有二線梯隊了,所以,范佛里特指揮的這次反攻,大膽摒棄了李奇微在第四次戰役時採用的「肩並肩」緩慢平推的戰法,以坦克群和摩托化步兵組成「特遣隊」,在大批飛機掩護下,沿公路向中朝軍隊後方縱深迅速穿插、迂迴,搶佔橋樑和渡口,配合後續部隊包抄志願軍後撤部隊。

美軍穿插部隊中,最著名的就是「牛曼尖兵」特遣隊。「牛曼尖兵」由美軍第187空降團牛曼少校指揮,人員和裝備組成包括一個坦克排4輛坦克,一個偵察班11人、3輛裝有重機槍的吉普車,一個工兵排、2輛2.5噸卡車。「牛曼尖兵」特遣隊沿公路深入志願軍後方,一路上打死打傷志願軍幾百人,俘虜幾十人,3個小時就穿插20公里,搶佔天險屏障昭陽江北岸渡口。這樣一來,志願軍東線第9兵團部隊就被攔腰切斷,滯留在三七線附近的27軍、和配屬第9兵團的第12軍部隊被隔在敵後,中線的15軍、60軍右翼徹底暴露。

接著,中線的第60軍的防線被突破,中線第3兵團和東線第9兵團的聯繫被徹底切斷!

到5月24日,志願軍第27軍主力、配屬第9兵團的第12軍軍部和下屬兩個師以及第60軍所屬的第180師被聯合國軍截斷在三八線以南。

由於沉著應對,被美10軍計劃隔絕、消滅在敵後的志願軍第27軍主力和第12軍主力,成建制地完整撤回。

而意外被圍的第180師,全師解體,被俘幾千人。

六.中國軍隊高層領導制定的第五次戰役作戰目標不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

1. 毛澤東輕視美軍,尋求速勝

在決策出兵朝鮮的過程中及志願軍剛剛入朝時,毛澤東由於對美軍不瞭解,不知道該如何與美軍作戰。這時,毛澤東對美軍是高度重視的,指示志願軍可以先打韓國軍隊,盡量避免與美軍作戰。

第一次戰役過程中,由於麥克阿瑟分兵冒進,毛澤東、彭德懷找到了對付美軍的方法,就是國內戰爭中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那一套,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孤立分散之敵,穿插、滲透、迂迴、包抄。

第二次戰役,毛澤東、彭德懷利用麥克阿瑟、沃克依然分兵冒進的失誤,採用上述戰法打擊聯合國軍,取得了巨大勝利,收復北朝鮮國土。

1)毛澤東、彭德懷第一次分歧:是否打過三八線?

第二次戰役末期,毛澤東、彭德懷對下一步如何作戰產生分歧,毛澤東從國際政治角度出發,堅持志願軍打過三八線,而彭德懷認為部隊實在疲勞,反對越過三八線。最後,毛澤東堅持己見,彭德懷執行命令,於1950年12月31日發動第三次戰役。

由於當時美第8集團軍防守三八線,而美10軍從北朝鮮的興南乘船撤退到韓國最南端的釜山,所以,客觀上形成了聯合國軍在韓國兵分南北兩處的局面,三八線上的美第8集團軍兵力不足,士氣低落,根本無力守住三八線,面對中朝軍隊進攻,聯合國軍頃刻崩潰,後退100公里,撤到三七線。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戰役結束。

第三次戰役的結果,又證明了毛澤東英明神武。毛澤東開始輕視美軍了。

1951年1月10日-11日,彭德懷與金日成、朴憲永會談,在是否繼續追擊敵軍問題上發生激烈爭論。彭德懷堅決反對志願軍繼續追擊美軍,明確表示志願軍必須休整。毛澤東此時站在彭德懷一邊,同意志願軍休整一段時間。

但是毛澤東並非認為志願軍不能把美軍趕出朝鮮,而是正視客觀情況,志願軍經過連續作戰,減員很多,十分疲勞,後勤補給不上,必須休整補充。

2)毛澤東、彭德懷第二次分歧:是否就地停戰?

1951年1月14日,聯合國提出一個就地停火的提案,美國方面猜測中國肯定不同意此提案,便假充和平天使,表示同意。

彭德懷在前線指揮對美軍作戰,認識到打敗美軍絕非易事,便發電報給毛澤東,提出接受聯合國提案,就地停火談判。

當時,金日成正就是否繼續追擊美軍問題,發電報請斯大林仲裁,斯大林雖然支持毛澤東、彭德懷,但是,根本沒考慮就地停戰問題。

毛澤東此時已經輕視美軍,認為志願軍休整補充後,就可以繼續南下,逼迫美軍撤出朝鮮半島。毛澤東當然不會同意就地停戰。

1月17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明確拒絕了聯合國就地停火的提案。

3)毛澤東、彭德懷第三次分歧:抗美援朝是否能速勝?

1951年2月,彭德懷從朝鮮前線返回北京,向毛澤東當面講述了前線敵我雙方情況和志願軍作戰的困難,認為就志願軍現有的裝備水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不但是艱苦的,而且是長期的,明確反對速勝思想。

毛澤東對於彭德懷的回應是,「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毛澤東的立足點還是首先要爭取速勝。

當然,毛澤東是唯物論者,為了盡早打敗美軍,他還是在國力允許的範圍裡,為第五次戰役做了充分的準備,第19、第3兵團換裝蘇式裝備後入朝參戰,大批技術兵種入朝,大批後備兵員補充給減員嚴重的第一番入朝部隊,等等。

毛澤東不是神仙,他對於戰爭的認知,還停留在國內戰爭的層面,再加上前三次戰役的勝利,使毛澤東確信,用國內戰爭對付國民黨軍隊的那套打法對付美軍也管用,只是戰果小一點而已。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可以一次戰役殲滅國民黨軍隊幾十萬人,朝鮮戰場上,我們集中幾十萬人殲滅美軍兩三個師難道還做不到嗎?

直到第五次戰役結束,毛澤東在北京會見先期入朝的梁興初等四位軍長時,才搞明白為什麼志願軍即使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包圍敵人,也很難殲滅團級以上建制的美軍。這才指示對美、英、土軍作戰,胃口不能太大,採取零敲牛皮糖的辦法,每次作戰以殲滅營、連級建制為目標。

2. 王近山等人不瞭解美軍,盲目樂觀

第二番入朝的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在第五次戰役前,從沒有與美軍打過交道,僅憑先期入朝的兄弟部隊的輝煌戰績,便認為美軍沒什麼了不起。

在彭德懷召集各兵團司令員開的戰前會議上,王近山向彭德懷打保票,他們3兵團殲滅美軍一個師不成問題,保證抓5000美軍俘虜。

對於王近山等人來講,第一次、第二次戰役時美軍是什麼打法,現在有什麼改變,他們一概不知,但他們卻保證能打敗美軍,這是知己知彼嗎?

3. 鄧華等人的責任

鄧華是打滿第一次戰役到第四次戰役的志願軍副司令員,對於美軍的作戰特點、戰術變化應該是最有發言權的,但是,在兵團司令員會議上,面對王近山的盲目樂觀,鄧華只是婉轉地說美軍不好打,並沒有多說。對於第四次戰役美軍作戰方式的改變,更是沒談。

鄧華的部隊在給新入朝部隊傳授經驗時,都是講美軍的弱點,講美軍如何是紙老虎,對於美軍優勢卻避而不談。

同樣,在長津湖與美軍陸戰一師作過戰的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戰前也對第五次戰役殲滅美軍幾個師的目標沒提什麼意見,戰後,宋時輪發表意見,說第五次戰役打得急了點、大了點、遠了點。

4. 彭德懷是否對第五次戰役戰敗負責?

應該說,彭德懷是中朝軍隊高層中第一個認識到打敗美軍非常困難的人,所以,在聯合國提出就地停戰的提案後,彭德懷立刻打電報給毛澤東,要求同意這個提案,就地停戰。

這個請求被否定後,彭德懷退而求其次,從朝鮮返回北京面見毛澤東,談前線的困難,堅決反對速勝思想。

該提的建議(就地停戰)提了,該講的意見(反對速勝)講了,毛澤東堅持第五次戰役要殲滅幾個師美軍,彭德懷也要執行。

本來第五次戰役計劃5月份開始,但是,一聽說美軍要在中朝軍隊側後登陸,只能把戰役提前到4月下旬。

當洪學智提出建議,把美軍往鐵原地區再放一放時,彭德懷顧慮鐵原地區是平原,美軍坦克開進來擋不住,沒有採納洪的建議。

彭德懷有如此多的無奈,是不是說,他對第五次戰役的失敗不負責任呢?不能這麼說。彭德懷有很大責任。

1)沒有將部隊分為兩個梯隊,輪番作戰;

2)對於第一階段攻勢期間美軍作戰方式的改變,反應遲鈍,破敵乏術。

3)對於美軍主動撤退而造成的志願軍戰線前移,缺少危機意識。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大家都認識到殲滅美軍幾個師的目標無法實現,但是,彭德懷卻想通過殲滅韓軍幾個師作為補償,因而發動了第二階段攻勢,最後造成全線潰退。

所以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軍事作戰千古不變的真理!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5891
拼光63軍也要守住要鐵原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http://www.timetw.com/42589.html
志願軍最驚險的一戰:拼光63軍也要守住要鐵原
2015年12月22日  戰史風雲

  第五次戰役後,志願軍大潰敗,一直退到鐵原附近,當時全軍瀰漫著恐慌、沮喪和互相埋怨的氣氛。誰也不知道美軍的攻勢到哪裡為止。但彭德懷覺得不能再退了,便命令六十三軍堅守十五到二十天——哪怕把六十三軍打光。當時的該軍軍長是傅崇碧(後來當過北京軍區司令員)。這一仗打得很慘,部隊一上去就光了,很多陣地失守時,不斷有戰士跳崖(當地山勢很險峻),彭德懷時常在半夜望著漆黑的前方潸然淚下,戰鬥結束後十九兵團政委李志民也流下了眼淚,但這一仗使美軍的攻勢減緩了,最後直至停頓,把戰線控制在了三八線一帶,開創了朝鮮戰爭陣地戰的先河。

  這是一場我軍傷亡巨大,異常慘烈的戰鬥,戰後彭德懷對傅崇碧說,你要什麼,傅回答,要兵!彭說,我給你兩萬。

  鐵原阻擊戰的結束,標誌著第五次戰役結束!

  五十三年前發生在朝鮮中北部鐵原的這場戰鬥,硝煙早已散盡,但官方對於它諱莫如深的態度以及各種難以解釋的迷團,對於沉迷在戰史裡的發燒友們來說,情不自禁想做的就是:試圖透過歷史時空去還原那場殘酷的戰鬥,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感受濃烈的血腥。

  想說清鐵原阻擊戰,還是從頭一步步地、慢慢地來吧。

  先說說鐵原的地理位置,鐵原位於朝鮮的中北部,與金化、平康構成"鐵三角",是漢城至平壤鐵路的必經之地,也是幾條重要公路的交匯地,這裡山峰聳立,山嶺連綿。是戰爭中屯集、轉運物資的重要戰略交通樞紐,也是攻擊敵人遏制對手進攻態勢的戰略要地,任何軍事家對它在戰爭中的作用不會視而不見。

  李奇微無疑是朝鮮戰爭中揚名立萬的美國傑出的陸軍戰將,他洞察局勢的獨到眼光和揚長避短不拘一格的指揮藝術,使其在名將如林的世界軍事將帥名冊中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閒話休講,還是讓我們跟隨李奇微的思想一起回到五十三年前的朝鮮鐵原,看看這位將軍當時在想些什麼吧。在《朝鮮戰爭》的一書中他是這樣說的:

  "由於輕而易舉地抵達了臨津江,我起先甚至想進而推進至臨津江與禮成江(禮成江從臨津江西面、開城的附近注入黃海)之間的廣闊沿海平原。.....所以,我通知聯合國軍總司令,我打算改變原計畫準備以第1軍以及第9軍的左翼部隊朝鐵原方向運動。(鐵原是位於「鐵三角」西南角的一座城鎮。「鐵三角」是敵軍兵力集結的中心,它的北部以「三角形」的頂點平康為界,東南以金化為界,西南則以鐵原為界。)這意味著在「堪薩斯線」的北面要劃定一條新的目標線即「猶他線」。其實,「猶他線」不過是「堪薩斯線」向北延伸出來的一個突出部,它可以使我們處於進攻「鐵三角」的有利地位。

  從上述話中不難看出,攻擊鐵原是美軍有預謀的戰術行動。

  "下一步,我們要奪取瞰制鐵原的高地。但是,還沒有來得及採取這一行動,敵人便甦醒過來,阻止了我軍的快速推進。"這是李奇微的另一段敘述,從這段話也不難看出,他對鐵原的重視。

  志願軍當時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呢?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志願軍在全線北撤,五次戰役基本已宣告失敗。部隊經過月餘的作戰,缺糧少彈,極度疲勞。在此狀況下,志願軍極需休整,這也是志願軍的特點,沒有持續的大規模的進攻作戰能力。而這時美軍兵鋒正盛,衝過鐵原便是寬闊的平原,如果讓美軍輕而易舉地通過鐵原,其裝甲部隊在平原上發揮出的巨大優勢將使疲憊的志願軍主力不但無法休整,而且將面臨更大的危險和犧牲。

  這時,有網友會說美軍無意再向前推進,其實不然。戰爭中沒有死抱原定作戰計畫不放的統帥和將軍,起碼李奇微不是教條主義式的將軍。在這種意義上說,彭德懷即使把63軍全打光了,也是值得的。因為此時他已清楚地知道志願軍和美軍的長短優劣,至少通過五次戰役,讓他有了這樣的清醒認識。

  朝鮮狹長的地形、我軍可憐的補給能力以及兩軍巨大的火力差距和美軍絕對的空中優勢,都注定志願軍在朝鮮不能夠再一味地使用穿插和迂迴,這種對於國民黨部隊屢試屢爽的戰術。

  另外,從政治意義上、從志願軍戰士的心理和士氣上講,也不能存在著一味撤退的情形。基於以上的因素,在鐵原志願軍注定要阻擋美軍前進的勢頭。

  我無意否認美國陸軍公佈的傷亡檔案,但這種敵我之間如此差異懸殊的傷亡比例很難在一場攻守之戰中作出合理的解釋。63軍的防線是25公里寬,20公里的縱深。當63軍的兵力不足三分之一的時候,仍不能給敵人以有效殺傷,這種動態上的比例將會十分突出,從而使他們無法有效地堅守陣地,這個不是人定勝天的事情,更不是有了死命令就能完成的事情。剩下的2500人恐怕已經沒有一線的戰鬥部隊了,軍指、師指的機關人員、後勤人員將佔絕大部分。志願軍到底死了多少?180師是五次戰役損失最慘的,也只是7千餘人。

  我沒有有關西方對這場戰鬥的具體描述,有的只是大陸的部分內容。但在此就不列出了,應該可以肯定,戰鬥是空前慘烈和殘酷的。

  但是有網友說到美軍在鐵原的戰術打法時,在下還是想質疑一、二。可以說不只是美軍,而是所有的軍隊在攻擊之前,都要進行炮火準備。如果戰術目的是明確的,就不會有所謂炮火之後僅派小部隊上來試探的說法,這樣無疑是送死。打人出一個指頭是沒有意思的,人跑的也不會比子彈更快。且炮火攻擊後,通常大炮要變換陣地,否則有可能被對手探明方位,而使已方炮兵極易遭受對手的報復性還擊。所以即便美軍炮火猛烈、炮彈充足,也不會採取這麼無效的攻擊方法。他會在炮火猛烈地壓制性攻擊後,派出他的鋼鐵長龍--坦克掩護步兵向前衝鋒。而對於守方不想丟失陣地,只能採取各種方法進行還擊,包括反衝鋒和夜襲。12天足以想見戰鬥的激烈和殘酷。

  如果美軍傷亡如檔案公佈真實可信的話,美軍中在編韓軍的死亡人數就成為能夠合理解釋問題的關鍵。由於很多方面的原因,我覺著僅憑一份檔案是很難再現當時的場景的。

  六十三軍為原華北野戰軍部隊,為第一批入朝參戰部隊,隸屬19兵團入朝前部隊在丹東集結,全軍齊裝滿員,共52000人入朝後歷經五次戰役,間中幾番休整,一直在一線作戰。至第五次戰役前全軍尚有兵力47000餘人, 1951年5月28日至6月12日,是志願軍第63軍在朝鮮戰場上與敵血戰的最殘酷的13個日日夜夜。

  第五次第二階段,以范弗里特美軍第一軍為首的4個師5萬餘敵軍以強大攻勢重點突襲直逼鐵原、漣川,志願軍後方基地受至嚴重威脅,並有主力被合圍的跡象,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立即電令我軍並指揮第64軍第194師死守鐵原,「不惜代價,堅守陣地,阻止敵人進攻,無上級命令不准撤退。」

  5月30日久戰已減員很大的部隊冒雨進入陣地。

  鐵原山地東側是一道平川,我軍在平川不分日夜地構築起了縱橫防坦克戰壕。戰鬥開始後,戰士們躲在戰壕裡,待敵坦克衝過戰壕後,用蘇製反坦克手雷從後面向坦克投擲,擊毀敵坦克。敵人每天白天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攻佔我陣地,我們在夜間組織力量又奪回來。

  美軍為突破鐵原每天集結大量航空兵,坦克裝甲兵,炮兵攻擊志願軍陣地,鐵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燒成光頭,地面被凝固汽油彈燒焦。日夜聽不到槍聲,只聽到炮彈和飛機投下的炸彈聲。從數里以外看去,鐵原以南的半面天空都變成了紅色。戰士們的臉被硝煙烤成了黑色,爬在工事裡就睡著了,敵人衝到跟前醒過來又打。

  許多陣地打到最後一兩個人時與敵同歸於盡,一線部隊全都拼了刺刀。全軍的口號就是「人在陣地在,堅決守住陣地!」

  歷經12天艱苦鏖戰,6月12日63軍完成阻擊任務撤出戰鬥。

  漣川、鐵原地區防禦作戰是63軍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戰鬥,有的連隊打得只剩下一兩個人,但最終完成了任務。

  另外一個背景角度

  可以從雙方統帥部的戰略企圖來看了,美軍地面部隊雖然有攻下整個鐵三角地區的企圖,但是李奇微堅決貫徹統帥部意圖,在懷俄明一線尋求與中朝軍停戰,禁止大舉北進。因此其目的本身不過是佔領鐵三角的底邊。並沒有強硬攻擊大舉突破的決心和準備。而在中朝方面,原先彭德懷要求63軍進行的阻滯戰,以利志願軍後方機關的轉移。同時本人飛北京與毛澤東商量,擬大進大出,最低限度可退到平壤-元山一線。

  這在毛澤東5月27日致斯大林電報裡講得很清楚:「我軍入朝以來五次戰役,已完成這種小殲滅戰的一段路程,但是還不夠,還須經過幾次戰役,才能完成小殲滅戰的階段,進到大殲滅戰的階段。至於打的地點,只要敵人肯進,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過平壤-元山線就行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斯大林5月29日回電指責:「該電報中所述計畫,我覺得是冒險的。」要求建立堅決的防禦工事,「還應注意到,如果平壤再次落入敵人手裡,這一方面會降低朝鮮人民和朝鮮軍隊的士氣,另一方面將提高英美軍隊的士氣。」

  於是彭德懷於6月1日致毛澤東轉電斯大林,宣佈決心「文登里、金化、鐵原地區的地形很好,野戰工事也不錯。在現時,當敵使用大量炮兵、坦克和航空兵時,這一地區雖無堅固的防禦陣地,但如利用積極的機動防禦,則可以在規定地段扼守一定時間,並殲滅敵有生力量。在上述一線以南地區,估計可扼守到6月10日。在高城、下縣里、昌道里、平康、玉洞里、安峽、金川一線以南,設有第二道防禦陣地,可借此扼守到6月底或7月初。在通川、淮陽、洗浦里、伊川、南川店、青石頭里、海州一線以南,設有第三道防禦陣地,可借此扼守到7月底。……同時還要考慮到積極開展遊擊戰。如果敵不會大幅度地增加其部隊數量,如果我方不犯意外的錯誤,那麼,我們就可保證扼守住元山、平壤一線以南的有利地區」。

  因此這時防禦戰已轉化為戰略性質的了。

  同時在6月4日彭德懷發出防禦作戰的指令。得到斯大林的讚許。

  6月5日斯大林的回電:「我同您一樣認為,不應加快朝鮮戰爭的進程,因為持久的戰爭,第一,能夠使中國軍隊在戰場學習現代戰爭;第二,將動搖美國杜魯門政府和降低英美軍隊的軍事威信。我在自己的電報中主要談的是,如果在接近前沿的後方沒有強大的防禦工事,匆忙地進行機動作戰是危險的,要能夠迅速地把主力調到那裡去。彭德懷同志寫道,他在後方建立了三條防線。如果這樣做,防線就將是真正鞏固的,事情就會進行得更好,軍隊就不會陷入包圍。」

  斯大林又順便敲打一下毛澤東和彭德懷:「彭德懷同志談到英美軍隊有較高的士氣,而中國軍隊中則出現了『嚴重的右傾情緒』。我認為,這是由於你們採取的先是稍稍向前推進,然後又數次重複後撤的局部性機動作戰,給你們的部隊造成中國人和朝鮮人力量弱小的印象,而給英美軍隊造成他們強大的印象。我擔心,這種情況可能破壞中朝軍隊的士氣。」

  不過這時金日成趕到北京,表示要結束戰爭,這或許是因為金日成已經有了美軍願意在三八線一帶停戰的情報。毛澤東把他踢到莫斯科去,6月5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說金日成和高崗要見斯大林談「財政問題,在前線直接採取軍事行動的問題,敵人有在我後方沿海一帶登陸危險的問題」。6月7日又建議在蘇的林彪也參加會談。

  6月13日斯大林同意停戰。

  於是這個阻擊戰實際上就成了整個戰爭的轉折點。

=================================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