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對韓戰的一些錯誤認知 ---- 誰挑起了韓戰?
 瀏覽8,300|回應14推薦2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toy688


1948年朝鮮半島南北方各自建立了政權和獨立的軍隊,北方稱作「朝鮮人民軍」,南方稱作「大韓民國國軍」(韓國軍)。後者由美軍政時期的南朝鮮國防警備隊(陸軍前身),和海岸警備隊(海軍前身)合併而成,共8個師。1950年春時的總兵力為9.8萬人。韓國國軍受舊日軍影響較大,核心將領除個別來自滿洲國軍以外,主要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大部分軍士曾在日軍中當兵,士兵除了曾在日軍中服役的以外,還有原日治時期的警察。僅有少數官兵出身自韓國光復軍,甚至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包括改組後的中華民國國軍)。

1948年底和1949年6月,蘇美占領軍先後撤離之後,南北方圍繞統一的矛盾日益激化,互相以小分隊襲擊對方邊境,在分界線附近經常發生小規模戰鬥。由於李承晚聲稱要北上統一朝鮮半島,美國嚴格限制對韓國的援助種類。韓國國軍中配有500名駐韓美軍顧問團,武器僅裝備輕武器和輕型火炮,沒有飛機和坦克等重型裝備。美國希望韓國國軍能夠抵禦北方的攻擊,但限制其主動對北攻擊的裝備能力。

韓國的軍事部隊建立於1946年,與此相比,自1946年起在蘇聯幫助下組建、1948年2月成立的朝鮮人民軍,有幾千名經蘇聯培訓的軍官、及蘇聯提供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每個師約配有15名蘇軍顧問。至1949年6月,朝鮮人民軍的步兵共有3個師和1個旅。1949年4月,蘇聯情報認為在5月美軍撤離後,韓國準備在6月北伐。斯大林在給予北韓軍事援助的同時,建議朝鮮向中共尋求兵員上的支持。朝鮮向中共中央請求讓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旅居中國的朝鮮族回國,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從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在解放軍中服役的朝鮮族部隊近5萬人先後返回朝鮮加入人民軍。到戰爭前夕的1950年春,朝鮮人民軍規模約13.5萬人,裝有蘇製T34坦克和重型火炮。到6月戰爭爆發前,朝鮮的總兵力擴充到10個師、1個坦克旅、1個摩托車團、1個炮兵團和1個高炮團,共17.5萬人。人民軍的核心力量為從蘇聯和中國返回的官兵,日本陸軍和滿洲國軍隊出身的極少。

戰爭爆發前,朝鮮和韓國方面的軍事力量對比為:兵力2:1,火炮2:1,機槍7:1,半自動步槍13:1,坦克6.5:1,飛機6:1,朝鮮人民軍方面占據絕對優勢。

==========================================

1949年,金日成奔走於莫斯科和北京間要求合夥發動戰爭「解放」韓國,在金日成再三要求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林彪部隊總算將中國籍朝鮮族的三個精銳師在1949和1950年初調入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供金日成調遣,是金日成進攻韓國的主力部隊。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和韓國的駐軍後,朝鮮與蘇聯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毛澤東的俄語翻譯師哲日後在其著作中稱,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秘密訪問中國北京。當時金日成被迫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向毛澤東通報了對韓國開戰的意圖,而毛澤東認為此時打仗時機不好。斯大林隨後也給毛澤東電報,希望他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布防於安東-瀋陽一線。毛澤東則是也同樣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覆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但要求中方儘早布置兵力。師哲稱戰爭爆發時,毛澤東並未事先得到消息。但據學者考證,自90年代以來,美國和俄羅斯解密韓戰的資料洩露了關於金日成如何策劃朝鮮戰爭,關鍵資料證明中共對自己所扮角色之解釋為不精實。而按當時朝鮮並未考慮中國的規劃,毛澤東無法知道精確的進攻日期和侵略計畫,導致戰後雙方關係陷入不穩與搖擺,這點還是可以肯定的。在蘇聯和中共支持下,金日成在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入侵韓國的戰爭,在三天之內攻下韓國首都漢城。

6月25日(星期日)凌晨,在猛烈的炮擊準備後,朝鮮人民軍全面攻擊三八線以南的大韓民國國軍。四小時內,朝鮮人民軍的坦克和步兵突破韓國國軍防線,直趨漢城。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為了掩飾戰爭是由朝鮮一方所發動,於是在廣播中謊稱韓國侵略了朝鮮,李承晚政府「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行了全面的武裝侵犯,朝鮮人民軍是在反擊「強盜賣國賊李承晚」的挑釁。而事實上,當時韓國國軍不但裝備貧弱,又在三八線的軍隊約二分之一尚未進入戰備狀態(四個師中,每師只有1個團2個營進入戰備),也缺乏對全面戰爭的準備。這導致韓國國軍在戰爭初期遭受重大損失,戰線快速南移。

==========================================
https://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letscorp_archive/archives/46228

美國韓國問題研究專家米歇爾在其《金日成:朝鮮人民親愛的領袖》專著中指出,是朝鮮挑起戰瑞,金日成最先提出奪取韓國的請求,最早得到毛澤東的堅決支持,後獲得斯大林同意。因此朝共和中共與蘇共挑起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而決非所謂正義戰爭。

米歇爾並總結道:「1950年6月25日,經斯大林事先同意,金日成發動朝鮮戰爭,三天後打下漢城,共產黨世界卻宣稱韓國先動手侵略朝鮮。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由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參戰。美,英,澳,比,加,哥,埃及,法,希臘,盧森堡,荷蘭,新西蘭,菲律賓,南非,泰國,土耳其均派兵參戰;丹麥,印度,意大利,挪威和瑞典則支持。聯合國軍將朝鮮軍趕回北部,由於中國大陸志願軍介入,挽救了朝鮮失敗的命運,直至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內戰的結果造成朝鮮軍民死亡300萬人,韓國軍和中國軍隊死亡200萬,其中志願軍死45萬,傷50萬;聯合國軍方面美國死33000人,英國1000人,其它國家4000人;幾十萬兒童成為孤兒,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數百萬人終身殘廢」。

一、誰挑起韓戰?

是朝鮮挑起戰端,金日成最先提出奪取韓國的請求最早得到毛澤東的堅決支持後獲得斯大林同意。因此朝共和中共與蘇共挑起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而決非所謂正義戰爭。

1949年3月當毛澤東的軍隊以勢不可擋席捲全中國大陸之際,金日成赴蘇聯試圖說服斯大林幫助他奪取韓國。斯大林說「不」,因為會引起美國介入,於是金日成轉而求毛澤東4月派國防部副部長到中國大陸,毛澤東予以確認,說我們可以派中國軍隊幫你打韓國,但要等到他奪取全中國之後。毛澤東在1949年5月即鼓勵朝鮮打韓國,秘密幫助朝鮮;當毛澤東赴斯大林生日慶典後,決定公開與美國對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斯大林幫助毛澤東發展現代軍事工業,以換取蘇聯的技術和裝備。1950年1月30日斯大林電告蘇聯駐朝鮮大使什特科夫,轉告金日成,蘇聯準備支持金日成開打。斯大林並未告訴毛澤東,並要金日成向中國大陸保密;待毛澤東離開莫斯大林科後,斯大林與金日成制定了詳細作戰計劃,在最後一次會談時,斯大林對金日成說「如果你要打韓國,我們不會出兵,你必須要求毛澤東幫助。」斯大林對金日成說,國際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許可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統一朝鮮」。但有個「至關重要的條件,北京的支持。」斯大林還說「因為中國如今所處的地位,能對朝鮮問題做出更多的奉獻,因此,金日成必須依賴毛澤東,他對亞洲事務的理解更準確」。

1950年3月1日,毛澤東向斯大林報告他的援助朝鮮戰爭計劃,「花幾年時間,消耗幾十萬美國人的生命。」5月13日金日成乘蘇聯飛機抵北京直接見毛澤東,稱斯大林已同意支持他開打。當晚11點30分周恩來問蘇駐華大使要莫斯大林科確認。次晨,斯大林回電「朝鮮可以採取行動,然而,此問題應當與毛澤東親自討論」。次日,毛澤東給金日成肯定答覆,「如果美軍介入,中國將派軍隊支持朝鮮。」毛澤東還排除蘇聯參戰說:「因蘇聯受38線條約約束,中國不受該條約約束」。因此,毛澤東為斯大林與金日成的作戰計劃背書,斯大林於5月16日電報確認。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大舉進攻韓國,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通過決議支持韓國,蘇聯代表馬立克故意缺席放棄否決權,因斯大林希望西方軍隊介入。兩天後,杜魯門總統宣佈派軍支持韓國,並改變了對台灣的不干涉政策。

二、毛澤東支持韓戰的動機與目的

毛澤東支持金日成挑起朝鮮戰爭有他自已的目的:要求斯大林幫助毛澤東快速建成軍事工業,取得原子彈技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以便挑戰斯大林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地位。毛澤東為了實現個人的政治野心,完全不考人命犧牲,也不考慮朝鮮人民的切身利益。

1950年7月1日毛澤東派周告訴蘇聯駐華大使「現在我們必須建立我們的空軍和海軍,以便對付美國的武裝力量。」8月19日毛澤東對蘇聯使節說,「美國可以派30或40個師,中國可以將他們碾得粉碎」。8月初,朝鮮軍隊已佔領90%韓國領土,但9月15日,美軍在38度線附近的仁川登陸,切斷了大量朝鮮軍隊;9月29日,金日成向斯大林求救,要求中國大陸派志願軍。10月1日,斯大林電毛澤東稱「到了中國人行動的時刻。若你認為可能派軍隊支持朝鮮,那麼你應至少派5至6個師越過38線,可稱做志願軍。」毛澤東立即行動,於10月2日凌晨兩點下令早已居中朝邊境集結待命的軍隊隨時準備出發。

毛澤東將此重大問題提交政治局討論,幾乎所有政治局成員皆強烈反對出兵朝鮮,包括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則小心,後來毛澤東說援朝決定是一個半人作出決定的,這半個人即是周恩來。林彪反對最強烈,指出與美對抗將引發巨大問題,美國有絕對控空權,大炮優勢達四十比一,若中國大陸介入,美國可能轟炸中國大陸大城市,摧毀中國大陸工業基地,還可能向中國大陸投擲原子彈。

毛澤東認為美國不敢向中國大陸投原子彈,且毛澤東有最基本的資源:取之不盡的中國大陸人命,尤其是毛澤東趁機處置大量原國軍投降部隊,刻意將他們送至朝鮮當炮灰,以除後患。10月2日毛澤東電斯大林,強調出兵面臨的難題,許多人反對,故還需討論,旨在討價還價。次日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如果美軍越過38線,中國大陸將干涉。10月5月,聯合國軍已打過38線,斯大林電毛澤東提醒中國大陸人多次承諾願意出兵援朝鮮;若不出兵,將不會幫助中國大陸建空軍和海軍。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告訴毛澤東現在有一稍縱即逝的良機,兩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和日本,軍事皆已出局,論及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時,斯大林說「我們害怕嗎?依我看,我們不應當怕,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讓它現在來,而不是讓它晚幾年再來。」8日,毛澤東任命彭德懷任志願軍總司令,同時派周恩來,林彪赴蘇聯要求見購買武器裝備,林彪致電毛澤東敦促毛澤東放棄介入朝鮮戰爭。兩天後,周、林抵斯大林在黑海的別墅,長談至凌晨5點,斯大林承諾將提供飛機,大炮,坦克和其它裝備。周甚至未談及價格。斯大林曾承諾予中國大陸軍隊一個師124架噴氣式戰機掩護中國大陸軍隊,此時斯大林宣稱尚未準備好,還需要兩個月。周、林爭論說,空軍掩護是基本的要求。斯大林這時電毛澤東:「中國不必介入朝鮮戰爭」。毛澤東電復:「無論是否有蘇聯空軍掩護,我們皆出兵。」毛澤東10月13日電周「我們需要戰爭,我們必須介入」。同日毛澤東告訴蘇駐華大使,「中國將介入,只是希望蘇聯空軍盡快提供空中支持,不遲於兩個月。」19日中國大陸志願軍出兵援朝。兩個月後,中國大陸軍隊將聯合國軍逼回38線以南,恢復了朝鮮的專制政權,但金日成的軍隊僅剩下75000人,僅是志願軍45萬人的六分之一。12月7日收復平壤後,金日成讓出指揮權給中國大陸人。彭德懷隨即成為中朝聯軍總司令。

彭擬在38線上停下來,但毛澤東拒絕。彭提出戰線太長,後勤跟不上,食物,彈藥,鞋,油,鹽均極缺,鐵路不通,交通不暢,時常被美軍飛機炸斷。沒有空中掩護。但毛澤東堅持向南推進,要逼斯大林滿足其建設中國大陸自已的軍事工業雄心。12月13日毛澤東電彭:必須打過38線。彭12月19日電毛澤東:「零下三十度,戰士們疲憊不堪,許多軍隊沒有大衣和棉鞋,許多士兵僅穿單層鞋,甚至赤腳。整連人凍僵,因缺營養得夜盲症,很可能發生不可想像的損失」。

1951年1月初彭拿下漢城,1月15日杜魯門在廣播講話中宣佈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國家處於極大危險之中。」美國國務卿愛奇遜稱這是美軍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失敗。但中國大陸的「勝利」是靠人海戰術,以人員巨大傷亡為代價。1月25日聯合國軍反攻,志願軍傷亡極為慘重,3月1日毛澤東電斯大林:「中國擬用她巨大的人力資源,拖垮美國;中國軍隊業已死亡10萬人,估計今明年還得傷亡30萬人,我們正在補充12萬兵力,並擬現增兵30萬。准許與美國打一場持久戰,花幾年時間,拼掉美國幾十萬人命」。

1950年10月中國大陸海軍司令赴蘇請求蘇聯幫助建立中國大陸海軍12月中國大陸空軍高級代表團訪蘇,次年2月19日草簽一份協議,蘇聯在中國大陸建立維修飛機工廠。到朝鮮戰爭結束時,仍十分貧窮的中國大陸,已擁有世界第三大空軍,戰機3000架。

由於美軍狂轟濫炸戰打了一年,金日成意識到繼續打下去,整個朝鮮將成一片焦土與廢墟,故他想結束朝鮮戰爭。1951年6月3日金日成密抵北京,與毛澤東商談與美軍和談。毛澤東因目標未達到,停戰是他最不想的事。事實上毛澤東下令「將美軍拖入朝鮮越北越好」,毛澤東綁架朝鮮戰爭,以達他自已擴充軍力的目的而不顧朝鮮的利益。7月10日,聯合國軍與中朝聯軍開始停戰談判,所有事項均順利,唯遣返戰俘問題上,美國堅持自願非強制原則,毛澤東堅持一攬子全部返中國大陸。兩萬中國大陸戰俘大多是原國軍,絕大多數不願意回中國大陸。美軍主要出於人道和政治因素堅持非強制遣返,而毛澤東卻指示談判者「不許放走一個人」。金日成巴不得結束這場偷雞不成失把米輸定了的戰爭,「沒有理由為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戰俘遣返而繼續戰爭」。但毛澤東根本不在乎戰俘,他的目的是借戰爭快速建成軍事工業。

1952年7月14日金日成電毛澤東請求接受妥協,朝鮮已被炸得面目全非,1/3成人死亡;毛澤東電復否決金日成的請求。金日成由於更害怕毛澤東將他廢黜,故只好忍氣吞聲。

朝鮮戰爭中美軍損失了3000架飛機,死亡37000人。1953年2月2日,新當選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國會演講中言及他可能動用原子彈,但這對毛澤東簡直是天籟,他趁機要斯大林幫助實現其核工業——夢寐以求的原子彈。而斯大林卻不想毛澤東擁有原子彈,故於2月28日決定結束朝鮮戰爭;當晚斯大林中風,3月5日去世。斯大林死後,馬林科夫告訴周恩來蘇擬結束朝鮮戰爭,但毛澤東堅持繼續打下去,因毛澤東想要蘇聯的原子彈技術,但蘇聯堅拒之。毛澤東這才指示接受自願遣返原則結束朝鮮戰爭。1953年7月27日達成最後停戰協議。

三、沒有贏家--韓戰極悲慘的結局

朝鮮戰爭突顯出毛為達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本質。朝鮮戰爭期間,毛澤東先後投入至少300萬軍隊,其中至少死亡40萬以上;鄧小平告訴日本共產黨領導人,中國大陸人死亡40萬;康生告訴阿爾巴尼來霍查總書記也是死亡40萬;俄國一份官方文件顯示中國大陸軍人傷亡100萬人;美國韓國問題專家米歇爾在其《金日成:朝鮮人的親愛的領導人》書中寫道:「朝鮮戰爭中國軍人傷亡95萬,其中死亡45萬,傷50萬」。21374名中國大陸戰俘中2/3拒絕返回共產中國,絕大多數選擇去了台灣。21名美軍和一名蘇格蘭兵選擇留在中國大陸,但歷經艱難曲折不久先後離去。1/3返回大陸的志願軍戰俘被當作叛徒飽經滄桑以終。

儘管中國大陸人在朝鮮戰爭中犧牲慘重,但朝鮮人並不感激中國大陸人,平壤中國戰爭紀念館朝鮮官方人士答志願軍死於朝鮮戰爭多少人時稱「或許一萬人」;朝鮮還在邊界用高音廣播進行宣傳,抹掉蘇聯解放朝鮮的歷史,和中國大陸志願軍救金日成家王朝的歷史。在關於朝鮮戰爭的謊言版本中,朝鮮跟中國大陸不同的只是:隻字不提中國大陸出兵「抗美援朝」的事實。朝鮮在歷史謊言中,「偉大領袖」金日成是這場戰爭中「抗擊侵略者」的「獨角英雄」,甚至炸毀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陵墓。中國大陸當年的浴血奮戰,僅僅保住了一個金家王朝而已,別無所獲。

==========================================

1950年10月3日,斯大林收到了毛澤東發出的「暫不出兵」、建議北韓上山打游擊的電報;10月5日,蘇共中央決定:為避免蘇聯直接與美國發生衝突,即使放棄北韓也在所不惜。世界大戰、核大戰可不是好玩的,何況美國還有使用原子彈的實戰經驗。但斯大林還想再做一次努力,看能不能把中共拖下水。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雙方的軍事結盟主要針對日本。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中共畏懼日本和急於攻佔台灣的心理,致電毛澤東,胡說出兵很可能迫使美國放棄台灣,如果中國被拖入戰爭,「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因為同中國簽有互助條約。這需要害怕嗎?我認為不需要,因為我們在一起將比美國和英國更有力量。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就讓他現在就打」。斯大林甚至說,再往後拖幾年日本軍國主義就復活了,北韓將成為日、美的橋頭堡。

「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給毛澤東吃了一顆定心丸。何況,即便中共出師不利,大不了退回國內,美國不可能置歐洲於不顧,傾其全力對中共發動大規模進攻。於是,接到斯大林電報的當天,沒有後顧之憂的毛澤東徹底上了賊船,充當斯大林的幫兇,驅使上百萬炮灰為金日成政權殉葬,以換取蘇聯的援助,贏來共產革命的高潮。

==========================================
歷史揭密 中共錯失犯台 主因中蘇同盟
2010-02-24 中國時報 【亓樂義╱台北報導】

     歷史經常令人意想不到!據中、俄、美三國最新揭密檔案顯示,毛澤東一九五○年亟欲攻打台灣,卻未能如願,而阻止他攻台的真正原因既非韓戰,也不是美國第七艦隊,而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史達林原先承諾軍援中共,後改變想法支持金日成發動韓戰,使毛失去犯台良機。

     一般印象認為,台灣因韓戰而倖免於難,美國第七艦隊由此進駐台灣海峽,阻斷中共武力犯台。但大陸的蘇聯問題專家沈志華根據中、俄、美三國揭密檔案發現實情並非如此。一九四九年底,毛澤東訪問莫斯科,要求史達林軍援,包括「派志願飛行員或祕密部隊,以便盡快拿下台灣。」

中蘇同盟 美遠東部署納入台灣

     史達林謹慎以對,不同意蘇聯直接派兵參戰,但願意協助中共盡快建立足以攻台的海空軍力。毛澤東急於攻台的另一個主因是,美國當時對台政策的消極態度,即杜魯門政府一九五○年一月公開表明,美國在遠東地區的防區不包括台灣。

     美國之所以「放棄」台灣,主要為防止中、蘇兩國締結聯盟。沒想到,《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隔(二)月簽訂。蔣介石立即意識到,「美國在遠東的軍事不能不重新部署。」不久,美國情報部門發現蘇聯飛機開始進入中國沿海機場,同時共軍在東南沿海「屯兵百萬」,準備攻打台灣。

     沈志華在《文史參考》中指出,美國為制止蘇聯擴張,以免中共在其協助下對台海採取冒險軍事行動,因而重新考慮對台政策,並把阻撓中共犯台,視為防止台灣成為蘇聯遠東戰略勢力下重要的一環。

     按理說,中、蘇已經結盟。但史達林的如意算盤並未達成,他原想藉中蘇同盟將勢力伸向中國的大連與旅順,作為蘇聯南出太平洋戰略的基地,但被毛澤東拒絕。為確保蘇聯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史達林改變主意,拉攏金日成並助他向南韓進攻,把焦點放在朝鮮半島。

毛拒蘇南進 史達林轉而投入韓戰

     毛澤東獲悉後,無可奈何。他原想先獲蘇聯援助,一舉拿下台灣,再幫北韓完成統一。因為戰略方向改變,史達林把軍援中共的物資轉給金日成。周恩來情急下,催促蘇聯履行援助承諾,甚至告知史達林中共攻台的時間和設想,卻無回音。

     按中共計畫,一九五○年七月至五一年三月,共軍攻台部隊分別訓練;一九五一年四月至五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趁勢解放台灣,動員兵力十二個軍、約五十萬人。之後增為十六個軍。

     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隨即發表「台灣地位未定論」,派第七艦隊堂而皇之進駐台灣海峽,中共攻台計畫胎死腹中,八月周恩來宣布「推遲解放台灣」,從此「解放台灣」成為一句鼓動人心的宣傳口號了。

==========================================

中共關於韓戰的書刊、影視汗牛充棟,極力渲染中國安全如何受到威脅,為表現志願軍的功績、神武,以及聯合國軍的狼狽,無一例外地犯了一個自相矛盾的錯誤,如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李慶山《志願軍援朝紀實-第二次戰役》:麥克亞瑟決定發動耶誕節攻勢,「消滅最後一批殘存的北朝鮮人民軍,平定朝鮮半島」,他飛臨戰場宣傳這次攻勢是「最後的攻勢」,戰爭「在兩星期內就會結束」,大家可以「回家過耶誕節」,以突出志願軍「迫敵退守三八線」的勇猛和戲劇性。

==========================================
沈志華講韓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37AzZLXcWE
沈志華講韓戰
發佈日期:2013年7月5日

==========================================
沈志華(1950年4月-),北京人,祖籍河南羅山縣,中蘇關係史、國際冷戰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兼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多個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沈志華當過兵,做過工,上過最高學府,下過國家監獄,還曾是商人。

1990年代初,沈志華從南方返回北京,成立民間歷史學研究機構,並在中國史學會下設立「東方歷史研究出版基金」,一方面親自從事歷史研究,一方面資助史學專著出版和其他學術活動(已經資助出版史學專著70餘部),並因主持《資治通鑑》及《續資治通鑑》文白對照全譯版的編寫、出版和發行而名動一時。

根據他特有的優勢和特長,沈志華將研究方向定位為蘇聯歷史、中蘇關係史和國際冷戰史。他在這些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特別在對前蘇聯檔案文獻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方面,做出了具有世界影響的決定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在蘇聯解體後俄國史學界比較混亂的時期,他抓住機遇,以私人身份斥資數百萬從俄美複印大批前蘇聯解密檔案並無償向學者開放,從而贏得了「文化個體戶」、「體制外專家」、「史學界異類」等稱號。從1996年至2002年間,沈志華與中國社科院合作,組織翻譯、整理、出版了36卷《蘇聯歷史檔案選編》,引起史學界的轟動。

2004年,沈志華以沒有學歷(研究生肄業)、沒有職稱、沒有單位的「三無人員」身份,從「體制外」重新回到「體制內」,成為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並受聘於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其他一流院校,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幾個研究所聘為兼職研究員。這一現象被稱為「沈志華現象」,在學術界引起深刻反響。目前沈志華已發表史學論文和專著上百篇,其主編的最新力作,《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蘇聯歷史專題研究(1917-1991)》(上中下三卷),引起了史學界的轟動,被很多研究者認為是相關領域研究的最高水平。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0539
 回應文章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毛澤東想了一夜,終於明白史達林還是要借著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的作用讓中國出兵,如果中國不出兵,便會失去史達林的信任。
推薦0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國滄桑十講——沈志華演講錄》沈志華 著,九州出版社2016/4/1 出版
代序:在檔案中找尋真實的歷史
第一講 史達林與冷戰的起源
第二講 “史達林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講 中蘇同盟與北韓戰爭的起源
第四講 重新解讀北韓戰爭
第五講 蘇共執政七十四年留下的歷史啟示
第六講 毛澤東、赫魯曉夫與中蘇分裂
第七講 蘇聯解體與史達林社會主義模式的終結
第八講 毛澤東兩次出訪蘇聯軼聞
第九講 中蘇同盟的破裂
第十講 中蘇同盟的建立及其後果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g2jzky.html
沈志華:中國出兵朝鮮的背後
Posted on 2016-04-25 in 歷史
本文選摘自《大國滄桑十講——沈志華演講錄》沈志華 著,九州出版社2016/4/1 出版

1950年10月4日,毛澤東召開政治局會議商議出兵的事,並召彭德懷進京。因為這個時候粟裕、林彪兩人都病了,毛澤東見兩人都不能用,於是便調彭德懷來商議。

彭德懷當時晚來半天,當他進入政治局中開會時,覺得氣氛不對,平常毛澤東開會都是談笑風生,大家都暢所欲言,但那天開會時大家都悶著頭、不發一語。彭德懷那時實在不知道是討論朝鮮戰事,以為開會是討論經濟建設問題,要讓他去開發大西北,就準備一大堆圖紙來準備報告。

當天晚上住北京飯店,9點鐘,鄧小平來找彭德懷便說:老彭,出大事了,朝鮮發生戰爭,毛主席要參戰,但是大家都反對,明天早上主席在豐澤園召見你,你好好想想。那一夜,彭德懷整個晚上沒睡著覺。

隔天毛澤東在豐澤園正式召見彭德懷,毛澤東問彭德懷對於韓戰的看法,彭德懷回說如果蘇聯不管,我們也不要管,但是如果蘇聯能幫一把,我們就出兵。毛澤東見彭德懷心意跟自己相合便拍手叫好,接著便說史達林答應出空軍,我們出陸軍,走!我們到會上去!拉著彭德懷進會場,在會場上彭德懷又是一番慷慨陳詞,至此中國出兵的意圖已經確定。

毛澤東還是不放心,10月10日,派周恩來和林彪到黑海找史達林談蘇聯空軍和武器裝備的問題。後來談判失敗,史達林雖然給了武器裝備,但是蘇聯空軍卻要延遲兩個月到兩個半月才出動。

第二天,史達林與周恩來兩人聯名給毛澤東發電報,內容為由於準備不足,中、蘇兩國商量的結果是放棄朝鮮,讓金日成到瀋陽建立流亡政府,北韓的殘餘部隊撤到吉林整頓,現在立刻組織撤退。毛澤東原本同意兩人看法,但心中還在琢磨史達林的想法,想了一夜,終於明白史達林還是要借著新的中蘇同盟條約的作用讓中國出兵,如果中國不出兵,便會失去史達林的信任。

13日,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出兵,並發電告知金日成。這時,史達林已經發電報告知金日成,要他撤退到中國。電報發出後,得知毛澤東又決定出兵了,趕緊再發電報,讓他等待中國大軍。

14日毛澤東又給周恩來發電報,請他與史達林商議武器裝備以貸款形式購買,以及要蘇聯空軍保證出動的時間等問題。15日莫洛托夫轉告史達林的談話說,武器裝備可以半價用貸款形式給中國,蘇聯空軍仍按照兩個半月出動,但不會越過鴨綠江。周恩來聽到這個消息就懵了,我們在朝鮮作戰,蘇聯空軍不過鴨綠江,那不就等於跟沒出動一樣嗎。周恩來緊急通報這個情況,便於16日回國了。

這個時候,42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悄悄地渡過鴨綠江了。18日,毛澤東又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後還是決定照原計劃出兵。19日,志願軍大部隊陸續渡過了鴨綠江。這就是中國軍隊參戰的大致過程。

再說一句蘇聯的參戰。其實,10月25日中國軍隊與聯合國軍打起來之後,不到一星期蘇聯空軍就參戰了。11月1日,蘇聯空軍不但參戰,還越過了鴨綠江,以後還一直延伸到平壤上空,後來形成「米格走廊」,讓美軍飛機聞風喪膽,不敢越雷池一步。

所以韓戰的空戰,在1952年以前,基本上都是由蘇聯空軍打的。到了1952年下半年,中國空軍才加入戰爭。韓戰中國出兵的經過大體上就是如此。

從《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到韓戰爆發,這實際上就是冷戰在亞洲起源的問題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3810
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 --- 毛澤東接受既成事實 + 朝、蘇聯合發動進攻
推薦0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沈志華: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
2013年04月16日18:09   新浪歷史   作者:沈志華

三 毛澤東接受既成事實

  不過,在斯大林和金日成發動戰爭的日程表上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處理,即在朝鮮半島採取軍事行動必須徵得毛澤東的同意。因為就在幾個月前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斯大林建議,在國際革命運動中,中蘇兩家都應多承擔些義務,而且應該有某種分工,希望中國今後多擔負些對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屬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方面的幫助。斯大林還說,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後,革命中心由西方轉移到了東方,而現在又轉移到了中國和東亞。因此,中共「應當履行對東亞各國革命所承擔的責任」。斯大林不能出爾反爾。

  然而,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工作重心已經轉向經濟建設,部隊正準備大規模復員,至於軍事戰略目標,只剩發動解放台灣的戰役了。當時,中共在東南沿海集中了16個軍的兵力,而在比鄰朝鮮的整個東北地區,只有幾個擔任地方警備任務的公安師和一個集體轉業、開荒種地的第42軍。因此,毛澤東此時無論如何不願意看到在中國北方鄰國發生一場可能導致美國干涉亞洲事務的戰爭。

  對此,斯大林心裡是十分清楚的。早在1949年6-8 月中共中央代表團訪蘇期間,毛澤東就特意讓劉少奇將中共解放台灣的計劃轉告斯大林,並要求蘇聯提供援助。得知斯大林拒絕了中共的請求後,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在莫斯科第一次與斯大林會談時,再次婉轉地提出了同樣問題。而且就在毛澤東訪蘇前夕,斯大林還與毛澤東交換了對朝鮮政策的意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都認為北朝鮮此時不宜採取進攻性的軍事行動。毛澤東在去電中說,朝鮮同志想通過武力解決南朝鮮問題,中國領導人曾勸阻他們不要這樣做。斯大林回電說,完全同意中國同志的意見,不應在朝鮮開始一場戰爭,不能用軍事手段統一朝鮮。正因為如此,儘管斯大林已經考慮了要在朝鮮半島發動戰爭的問題,但他對正在莫斯科作客的毛澤東卻隻字未提。出於同樣的理由,斯大林在與金日成討論並決定了將採取軍事行動以後,明知此事必須徵得毛澤東的同意,卻不便親自出面,所以只能勸金日成去見毛澤東。

  其實,朝鮮所處的政治地位使金日成比斯大林更懂得在東亞地區採取如此重大的舉措,一定要得到毛澤東的支持。於是,在斯大林對自己的意向已經表示贊同的情況下,金日成指示朝鮮駐華大使李周淵拜訪毛澤東,提出訪華的要求。3 月底,毛澤東在會見李周淵時,表示同意金日成訪華。估計到金日成可能要談進攻南朝鮮的問題,毛澤東在談話時指出,「如果已經有了統一朝鮮的具體計劃,那麼會晤必須秘密進行」。毛澤東還談到,「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朝鮮不可避免也要參戰」,因此必須做好軍事準備。當李周淵把會談的情況報告到平壤時,金日成已經起程赴莫斯科了,於是,朝鮮內閣副首相金策委託蘇聯使館將這一消息轉告金日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周淵的報告中,並沒有提及會談時毛澤東曾表示同意在朝鮮發動進攻的計劃。但金日成在5 月12日會見什特科夫時卻通知他,毛澤東會見李周淵時說:「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統一朝鮮的,統一朝鮮必須要用武力才行。」金日成的說法不可信,他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打消斯大林的顧慮,以取得莫斯科在發動戰爭問題上的絕對支持。實際上,金日成對莫斯科謊稱中共支持他採取軍事行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前面提到的關於1949年5 月金一與中共領導人會談的情況,聯共(布)駐北平代表柯瓦廖夫報告說,中共支持對南朝鮮的進攻實行反擊,但勸告朝鮮不要主動進攻。而金日成向莫斯科的通報中卻有意含糊其辭,說中共表示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援助朝鮮。不管金日成有何考慮,毛澤東畢竟到此時還不知道平壤和莫斯科已經就發動戰爭這樣的大事達成了默契。所以,儘管金日成認為他不需要中國的幫助,「因為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經得到滿足」,但還是要遵照斯大林的指示去見毛澤東,「通報以武力統一國家的意圖和在莫斯科會談此問題的結果」。

  5 月13日晚,金日成一行秘密到達北京,並當即與中共領導人進行了會談。目前尚未發現有關這次會談具體內容的檔案文獻,但根據羅申向莫斯科的報告看,第一次會談並不順利,會談在開始進行的當天晚上便中斷了。羅申在電報中說:13日晚23時30分,周恩來到蘇聯大使館,要求立即向菲利波夫(斯大林)報告「毛澤東委託轉告」的事項。「朝鮮同志通知了菲利波夫同志的如下指示:現在的形勢與過去不同了,北朝鮮可以開始行動了;但這個問題必須與中國同志和毛澤東本人討論。」「毛澤東同志想要得到菲利波夫同志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說明。」電報最後說:「中國同志請求速速回電。」顯然,鑒於金日成所說情況事關重大,且斯大林不久前還明確表示反對在朝鮮採取軍事行動,中國領導人心有疑惑,故必須要求莫斯科給以證實。直到這時,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蘇聯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5 月14日維辛斯基轉來斯大林給毛澤東的電報:

在與朝鮮同志的會談中,菲利波夫同志和他的朋友們提出,鑒於國際形勢已經改變,他們同意朝鮮人關於實現統一的建議。同時補充一點,這個問題最終必須由中國和朝鮮同志共同解決,如果中國同志不同意,則應重新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會談詳情可由朝鮮同志向您講述。

  看似平和的話語,卻透著莫斯科的強硬態度。作為東亞地區革命事業的「負責人」,毛澤東自然應支持朝鮮的革命行動。面對斯大林的壓力,毛澤東表示同意在解放台灣之前先解決朝鮮的統一問題。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說明。毛澤東在訪蘇期間曾批准中國軍隊中的朝鮮師帶裝備回國,此事難道不是說明中蘇領導人共同策劃了戰爭的準備嗎?關於戰前中國軍隊赴朝問題,過去因缺乏資料,不甚明白。現在情況清楚了:就毛澤東的動機而言,朝鮮師回國與朝鮮戰爭沒有關係。在日本佔領朝鮮期間,有很多朝鮮人進入中國東北境內,參加了中共的抗日軍隊。內戰時期,中共東北部隊中又增加了許多滿洲朝鮮族戰士。抗日戰爭結束後,便陸續有朝鮮戰士回國,較為集中的是由武亭率領的包括一千名朝鮮籍士兵的一個團。1949年5 月金一到北平時,向毛澤東轉交了一封朝鮮勞動黨中央的信,請求必要時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中的朝鮮師轉屬朝鮮政府。毛澤東指出,在解放軍的三個朝鮮師中,有兩個駐紮在瀋陽和長春,另一個正在南下作戰。中共隨時準備把駐紮在東北的兩個師連同全部裝備,移交給朝鮮政府。另一個師只有等戰爭結束後才能從南方回來。金一走後,毛澤東便指示在東北的高崗,準備安排駐紮在瀋陽和長春的兩個朝鮮師於1949年7 、8 月回國。這兩個師,即李德山任師長的164 師(實員10, 821 人)和方虎山任師長的166 師(實員10,320 人),當時均屬東北軍區建制,於1949年7 月進入朝鮮。毛澤東所說的另一個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是六個月後提出的。1950年1 月初,林彪給正在莫斯科訪問的毛澤東打電報稱,這 16,000 餘名朝鮮人組成的部隊在進軍華南後,情緒出現波動,有些人要求回國。因戰爭即將結束,故希望把他們合併為一個師或4-5 個團送回國。中國方面隨即與朝鮮聯繫,通知金日成,「由於作戰行動結束,中國人民軍隊中現有的朝鮮族部隊正在逐漸閒下來,如朝鮮政府願意,可以轉交」。金日成提出把中國軍隊中現有的朝鮮人按朝鮮師的編制,在中國組成一個步兵師,下設兩個團,其餘官兵用於補充摩托車團和機械化旅,並派人民軍作戰部長金光俠到中國洽談此事。1 月11日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同時致電林彪和朝鮮方面,同意朝鮮師回國,部隊由朝鮮來人就地改編,4 月間更換夏裝回國。1 月28日林彪得到通知,金日成已派人來武漢接收朝鮮部隊。

  從時間上看,在中國處理朝鮮師回國的問題時,毛澤東是反對金日成向南方發動進攻的,斯大林也沒有同意金日成的軍事計劃。因此,中國軍隊中的朝鮮士兵回國,決不能說明中國領導人當時就參與了戰爭的策劃。1949年同意朝鮮師回國,是因為毛澤東擔心北朝鮮受到南方的攻擊,從而出於國際主義立場對朝鮮革命政權表示同情和支持。 1950年批准朝鮮師回國,一方面是因為朝鮮戰士有回國的意願,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領導人已經在考慮軍隊復員和減少軍費開支的問題了。因此,懷廷(Allen S. Whiting)很早以前就得出的結論是有說服力的:這些幫助中國革命的朝鮮士兵回國是很自然的事。不過,當最後一支朝鮮師於4 月18日到達元山時,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經下決心要進行一場戰爭了。因此,從客觀上講,三個經過戰爭鍛鍊的朝鮮師回國對於金日成成功地發動突襲的確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四 朝、蘇聯合發動進攻

  至此,通向朝鮮戰爭的道路對於金日成來說已經暢通無阻,需要的只是確認和實施具體的作戰計劃了。

  根據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俞成哲的回憶,5 月上旬蘇聯大量調換了在朝鮮人民軍中的蘇聯軍事顧問,用作戰參謀替換了那些以個人名義在朝鮮負責軍事訓練的軍人,並為朝鮮軍隊制訂了「先發制人的進攻作戰計劃」。到 5 月底,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和蘇聯軍事顧問團聯合向莫斯科報告,朝鮮人民軍向三八線集結的行動已經準備就緒。在金日成的堅持下,軍事行動開始的時間確定在1950年6 月25日。接著莫斯科又接到報告說,按照進攻計劃,朝鮮人民軍每天可推進15-20 公里,預計主要的軍事行動在22-27 天之內完成。

  6 月25日,北朝鮮軍隊依照計劃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南朝鮮發動了進攻。現在披露的6 月26日什特科夫給斯大林私人軍事代表扎哈羅夫大將的報告詳細說明了戰爭開始前後的真實情況:

  人民軍在三八線地區的集中開始於6 月12日,結束於6 月23日,完全按照總參謀部的計劃進行。各部隊的調動組織嚴密,未發生意外。敵軍的偵察大約已發現各部隊的調動,但各部隊的計劃及行動開始時間均得到嚴格保密。

  各師作戰計劃制訂及地形偵察過程均有蘇聯顧問參加。

  戰役全部準備措施已於6 月24日完成。6 月24日已向各師師長發出(戰爭開始日代號)和(發起進攻日代號)的命令。各部隊均宣讀了民族保衛省的政治命令,其中指出南朝鮮軍隊侵犯三八線,挑起軍事進攻;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了關於朝鮮人民軍轉入反攻的命令。

  朝鮮人民軍官兵以高漲的熱情聽取了關於反攻的命令。各部隊於6 月24日24時進入出發位置。軍事行動於當地時間(25日)4 時40分開始。進攻前的炮火準備進行了20-40 分鐘,其中包括定位瞄準和10分鐘炮轟。隨後,步兵開始行動,迅速展開進攻。在開始的3 小時後,個別部隊與軍團已向前推進了3-5 公里。人民軍部隊的攻擊完全出乎敵軍的意料。敵軍僅在甕津、開城與漢城諸方向進行了頑強抵抗。而較有組織的抵抗則在第一天12個小時以後才開始。戰鬥第一天攻克的城市有:甕津(甕津方向)、開城、松隅里(地圖1:1000000 ,1943年總參謀部印製)。在春川方向,人民軍部隊推進了12公里。在東部海岸推進了8 公里。就在第一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海軍即有兩支登陸部隊在日本海沿岸登陸:第一支登陸部隊在江陵地區,包括兩個營的海軍登陸部隊和約1,000 名游擊隊員;第二支登陸部隊在蔚珍地區,包括600 名游擊隊員。登陸部隊於6 月25日5 時登陸,整個過程進展順利。游擊隊登陸部隊攻佔了蔚珍市及其周圍的若干鄉鎮。在登陸部隊登陸過程中,人民軍軍艦與南朝鮮軍隊的艦艇曾發生戰鬥。戰鬥結果有一南方掃雷艦被擊沉,另有一掃雷艦被擊毀。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海軍沒有傷亡。6 月26日,人民軍部隊繼續進攻,在戰鬥中不斷向南朝鮮領土縱深推進。在6 月26日一天的時間內(從右至左)徹底掃蕩了甕津半島、開城地區;第6 師的部隊強渡海灣並攻佔了金浦機場方向的居民點。在漢城方向,第1、4 師攻佔了汶山、東豆川等城市,第2 師攻佔了道府春川市。在日本海沿岸一帶,部隊的推進仍在繼續。注文津港已被攻克。與在洪川方向移動的第12步兵師、越過松隅里在議政府方向進攻的第3 步兵師及機械化旅整整一天沒有聯繫。

  以上情況充分表明,蘇聯參與了進攻南朝鮮軍事行動的所有策劃、準備和實施過程,只是為了避免引起美國的干預和遭到世界輿論的指責,斯大林採取了較為隱蔽的措施。戰爭爆發前五天,什特科夫報告說,金日成要求蘇聯提供進攻和登陸需用艦隻以及作為駕駛艦隻的十名蘇聯顧問。斯大林立即答覆,拒絕這些要求,以免為美國進行干涉提供借口。在進攻開始時,斯大林還下令召回在朝鮮人民軍前線部隊中的所有蘇聯顧問。當時赫魯曉夫詢問其中的原委,斯大林回答說:「我們不想留下證據被人家指控我們參與了這件事。」

  然而,毛澤東對戰爭的準備過程和具體計劃卻毫不知情。或許是考慮到中國正在加緊準備進攻台灣,或許是估計到美國不會干涉從而不需要也不希望中國介入,總之,斯大林和金日成對中國封鎖了消息和情報。據一位前北朝鮮高級軍需官回憶,在戰爭爆發前,所有蘇聯援助的武器都是從海路,而不是通過中國鐵路運抵朝鮮的,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中國獲知朝鮮的準備工作。以至朝鮮戰爭爆發的最初消息,毛澤東竟是從外國報紙上得知的。戰爭爆發後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報情況。毛澤東對此十分不滿,事後對師哲說:「他們是我們的近鄰,戰爭爆發也不和我們商量,現在才來打招呼。」

  金日成在信心十足、躊躇滿志的時候,顯然不希望中國插手朝鮮事務,而斯大林在考慮改變對朝鮮半島的政策時,對於這位新的盟友有兩點顧忌:既擔心毛澤東在事前反對莫斯科的決定,又擔心局勢發生困難時毛澤東會置身事外,不聽從莫斯科的指揮。所以,斯大林一方面要中國同意發動戰爭,一方面又對中國封鎖消息。經過這樣周密的安排,不但可以保證蘇聯的戰略決策被順利接受,又可以保證蘇聯的戰略目標得以實現。顯然,如果戰爭進展順利,即使失去東北,其結果還是可以保證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利益如果出現危機和困難,則有中國這個盟友來承擔責任,其結果同樣可以實現蘇聯的既定目標。

五 結論

  結論一:金日成在1949年就提出通過軍事手段推進革命,完成統一大業。然而,此時斯大林在朝鮮半島的目標是維持三八線現狀,避免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衝突,因此莫斯科嚴厲禁止金日成發動戰爭。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尚未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也表示無法援助北朝鮮的軍事行動。

  結論二:1950年初毛澤東訪蘇,迫使斯大林簽訂了新的中蘇條約,其結果是蘇聯將要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為了保持蘇聯在遠東的戰略目標,斯大林必須實現對整個朝鮮半島的控制,以替代在中國東北喪失的戰略地位。於是,莫斯科決定積極支持北朝鮮發動突擊戰,迅速統一朝鮮半島。

  結論三: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並且正在準備解放台灣的戰役,毛澤東仍然不希望朝鮮在此時發生一場可能給中國安全造成威脅的戰爭。但是,作為亞洲革命的負責人,毛澤東又無法拒絕金日成的要求,特別是在斯大林已經表態之後,中國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結論四:在毛澤東表示原則上同意金日成採取軍事手段之後,朝鮮和蘇聯對戰爭的秘密準備已經接近尾聲,但卻沒有向北京透露其軍事計劃和行動的任何細節。1950年6 月25日凌晨,在蘇聯大規模的軍事援助下,金日成發動了後世所稱的朝鮮戰爭。

  這就是近年來俄國解密檔案給人們勾勒的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畫面。

來源:作者授權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61422
中国和朝鲜是不一样的
推薦4


坐而论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4)

dal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轻松一笑

朝鲜半岛的政治格局本来就是雅尔塔体系的产物,美国对朝鲜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危机感——害怕废墟中的欧洲如法炮制。

台湾海峡两边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国没有介入的借口。另外,美国对中共的判断也是很精确的,斯大林和杜鲁门都把中共和毛泽东视为民族主义者,都在极力拉拢,在美国眼里一个不受苏联控制(只有KMT的宣传中CCP才是苏联的傀儡)统一而有民族雄心南斯拉夫化的中国对当时的美国而言并不算是坏事。

1949年末50年初的毛泽东访苏,呈现出来的中苏矛盾和毛泽东与斯大林的矛盾美国也不可能不知道,在台湾海峡袭击解放军把中国彻底推向苏联肯定不符合美国的国家战略。这样做既不能阻止中共在整个大陆的胜利,也会使1970年初的中美关系复苏几乎不可能,矮凳掌权后的80年代全面倒向美国也不会出现,冷战结局未可知也。

对过去做假设其实意义不大。地上有10元钱和100元钱,你该怎么捡?当然是全捡起来了。今天,台湾是掌中之物,北朝鲜的存在,成为中国东北亚地缘政治的一张王牌,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战略局面吗?毛泽东当年力排众议的决断,给今日之中国留下了最好地缘战略优势——伟大的战略家岂是浪得虚名?

——————————————————————分割线————————

“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先生当然是指Reaizuguo网友了,刘和珍当然是指卡斯特罗了。作为20世纪伟大的自由主义战士,国际共运的旗帜,列宁、毛泽东、卡斯特罗、格瓦拉最后离开的一位,注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这些划时代的人物相比,金日成和胡志明是不够看的,他们不过是国际战略格局的产物,边界战役时候越共的军队还不知道怎么作战。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9184
不盡同意
    回應給: 亚联外事部队ACIF(WZ124B) 推薦2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轻松一笑

就解放軍渡江期的形勢來說:

當時解放軍席捲中國幾乎已成定局,國民黨內蔣介石的黃埔系尚一直在扯德公(李宗仁)的後腿,雖然在健公(白崇禧)的指揮下,八桂子弟讓彪哥的手下在青樹坪吃了大虧,但國民黨的失敗已成定局,老美來了有屁用?只是等著被解放軍收拾罷了!況且兵力的整備,補給線的維持對老美而言都是難題,貧道不認為美軍的插手(在中國大陸戰場),能替國民黨扭轉必然失敗的局勢!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8742
想想看,當時台灣和南朝鮮的情況終究差很大
    回應給: 亚联外事部队ACIF(WZ124B) 推薦2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神鷹特攻隊
轻松一笑

就算社会主义阵营达成一致,让中国同志先完成国家统一后朝鲜同志再行动,美国人这一击也肯定会正落在半渡台灣海峽之际的解放军头上

難道當時解放軍有如箭在弦上,毛澤東就沒盤算到這點?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8735
讲得不厚道一点,金大是给解放军趟了地雷
    回應給: 貓靈子(db71ede2) 推薦5


亚联外事部队ACIF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貓靈子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轻松一笑

朝劳党和中共各自解放全国的计划,其成功希望其实都在于美军不干涉。或者说,系于受到国民党失去中国大陆地区的刺激后,美国重划在亚太防务范围,国务卿艾奇逊宣布将南朝鲜与台湾岛排除在外的一言而已。

金日成这么一打,美国人一蹦三丈高,马上把自己说的话当屁放,高规格大手笔地浩荡大军就开了过来。况且6月25日朝鲜内战全面爆发,6月27日美国就干涉中国内战侵略了台湾,可见人家根本不在乎招惹中国。

换位想想,就算社会主义阵营达成一致,让中国同志先完成国家统一后朝鲜同志再行动,美国人这一击也肯定会正落在半渡之际的解放军头上,那可能就是极其惨烈的一幕了。


当代的中国军迷无疑是幸福的,层出不穷的一切都强大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然而,它们的的确确就是共和国的力量。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8175
人可以隐瞒很多东西,但隐瞒立场的难度相当大
    回應給: 公孫刀湯㊣(maiGtsengS) 推薦5


亚联外事部队ACIF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5)

神鷹特攻隊
reaizuguo*😻愛吃的民族
貓靈子
阿法則徐,終身不履米土
轻松一笑

手上有血债的伪政府人员和伪军官摇身一变就成了韩国政府的军政官员;

济州岛等一系列对左翼人士和群众运动的大屠杀;

对南劳党和南部军的血腥镇压;

对分界线以北居民区的屡屡袭扰;

这些事,在法西斯分子及其同情者的眼里当然都不是事儿,对受压迫阶级的反抗则充满了“不效安安饿殍,犹做奋臂螳螂”的恶心优越感。

什么时候,内战中的正义性由谁先发动进攻来决定了?反动派和叛徒人人得而诛之才是正理。南朝鲜伪政权生有原罪,倒行逆施,伐之乃顺天应人。放到我国来讲,哪怕假想一条时间线是中共出了先手,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正义性也一样毫无动摇。

我看某些人是对内战没有打成世界大战,外国主子没有亲自下场保住傀儡政权感觉心有戚戚然吧。

成天指摘“北方”率先发动全面进攻,纯属哭哭啼啼,没有出息。


当代的中国军迷无疑是幸福的,层出不穷的一切都强大得令人感到不真实,然而,它们的的确确就是共和国的力量。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8146
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 --- 金日成積極策劃戰爭 + 斯大林參與策劃戰爭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3-04-16/180926365.shtml
沈志華: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
2013年04月16日18:09   新浪歷史   作者:沈志華

作者簡介
沈志華,1950年出生,歷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兼職教授。

    在對冷戰和朝鮮戰爭的研究中,關於朝鮮戰爭爆發的歷史真相,一直是歷史學家爭論不休、眾說紛紜的課題。在90年代以前,國際學界存在著新舊傳統學派和修正學派之分。隨著朝鮮戰爭的俄國解密檔案陸續公佈以後,這些派別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大多數學者認為金日成發動了這場戰爭,斯大林為北朝鮮開放了綠燈,而毛澤東對此則表示同意和支持。總體來說,這種分析是接近於歷史真實的,但是如果只是籠統地堅持這種說法,似乎證實了以往「共謀派」的理論。所以,筆者以為仍然有必要對某些細節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特別是關於北京在發動這場戰爭中所處的地位及其所持的立場。

  本文擬在整理和分析大量俄國解密檔案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蘇聯、朝鮮和中國在朝鮮戰爭爆發過程中各自的作用、立場,以及三者之間的微妙關係。

一 金日成積極策劃戰爭

  1945年10月10日,金日成率66名在蘇聯哈巴羅夫斯克受訓的朝鮮軍官乘坐蘇聯「普加喬夫」號貨輪在元山港上岸,不久後被蘇聯軍政府選中,作為北朝鮮領導人。蘇聯人之所以要用金日成替換此前扶植的民族主義領袖曹晚植,其實與莫斯科對朝鮮半島政策的變化有關。

  戰後初期,蘇聯與美國在遠東地區既有矛盾,又需合作,既要劃分勢力範圍,又要避免直接衝突,朝鮮半島上三八線的確定就反映這一狀況。戰後蘇聯在朝鮮的目標最初是試圖通過托管或其它方式,與美國合作在朝鮮建立一個與蘇聯保持友好關係的統一的朝鮮政府。與美國矛盾日漸加劇後,蘇聯的目標則轉為加強朝鮮北方的政治、經濟力量,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朝鮮民族的統一,從而保證通過全朝鮮普選建立的統一政府實行對蘇友好的政策。在朝鮮南北雙方先後實行選舉,並建立各自的政府後,蘇聯又提出美蘇同時從朝鮮半島撤軍,而且首先實行了單方面撤軍,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表示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和平願望,敦促美國撤軍。莫斯科一方面滿足於通過共產黨對北朝鮮的控制,一方面相信金日成有能力對抗南方,因此可以實現其在朝鮮半島遏制美國而不發生直接衝突的設想。

  然而,自從三八線劃定以後,南北朝鮮就一直處於緊張的對立狀態。金日成始終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戰爭的手段才能解放全朝鮮並實現統一,而李承晚也主張加強軍備,積極北進。特別是朝鮮南北雙方分別成立了各自的政權機構和蘇聯佔領軍撤出朝鮮半島以後,朝鮮半島的形勢更趨惡化,三八線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不斷發生。從1949年年初,蘇聯駐朝鮮使館不斷向莫斯科發出有關南朝鮮可能發動進攻的告急電報。金日成完全明白,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必須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幫助,於是提出了與蘇聯建立秘密同盟的要求。在遭到莫斯科婉言拒絕之後,金日成便提出直接面見斯大林,以摸清蘇聯的意圖和態度。但此時斯大林的戰略重點還在歐洲,他一方面通過組建共產黨情報局和整治南斯拉夫共產黨,構造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意在穩定與西方抗衡的陣腳。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強硬立場,斯大林在解決柏林危機的過程中採取了忍讓和退縮的立場,對雙方整體實力的認識迫使蘇聯放棄與美國公開衝突的做法。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自然不會同意在朝鮮半島引發一場可能導致美國干預的戰爭。在3 月初與金日成的會談中,斯大林只是輕鬆地詢問了南北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情況,以及三八線附近發生小規模軍事衝突的結果,並對金日成充滿信心的答覆表示滿意。至於金日成所要求的軍事援助,莫斯科只是同意幫助裝備在三八線駐防的兩個朝鮮警備旅,並決定讓蘇聯海軍分隊繼續留駐清津港協助朝鮮進行防禦。到1949年夏季,南北雙方的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特別是在美國撤軍前後,南朝鮮李承晚政權不斷發出戰爭叫囂,並一再對北方進行軍事挑釁和邊界侵犯。據蘇聯大使什特科夫和金日成的通報,「進攻北方的作戰計劃已經制訂」,並將在 7 月發動進攻。但斯大林除了應金日成的不斷要求,同意向平壤增加武器裝備的援助,以保證北朝鮮不受侵犯外,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莫斯科甚至批准了什特科夫提出的在美國撤軍後,撤除蘇聯在清津港的海軍基地及在平壤等地的軍用機場的建議,以免這些設施被朝鮮人民軍利用,從而使蘇聯在國際局勢中處於被動地位。蘇聯此時的主張是在北朝鮮建立祖國統一民主陣線,通過在全朝鮮進行普選實現和平統一。

  金日成不甘心自己的宏偉計劃受阻於莫斯科,於是轉過來試探毛澤東的態度。1949年5 月,金日成派人民軍政治部主任金一秘密訪問北平,與中共領導人商談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中朝鮮師轉屬人民軍的問題,並表露了準備採取軍事行動的意向。毛澤東一向主張「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自然會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不過,在中國的革命戰爭尚未結束,國家尚未統一的情況下,中共很難贊成北朝鮮的計劃。毛澤東答應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中共軍隊中的兩個朝鮮師轉給北朝鮮,如果朝鮮半島發生戰爭,中共「將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特別是上述師的給養和武器」。但是,毛澤東「勸告朝鮮同志」,即使在美國撤軍而日本人也沒有回來的情況下,也「不要向南朝鮮發動進攻,而是等待更有利的形勢」。

  儘管如此,金日成還不死心。面對來自南方的威脅,金日成主張變被動為主動,他躊躇滿志地認為這是通過軍事手段實現朝鮮統一的有利時機。為此,在積極調動軍隊進行防禦部署的同時,金日成於7 月初下令三八線地區的各部隊進入戰鬥準備狀態,並「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朝鮮師調回朝鮮:瀋陽師配置在新義州,長春師配置在羅南」。做好準備之後,9 月3 日金日成的私人秘書文日向蘇聯使館通報,南朝鮮最近企圖奪取甕津半島三八線以北的部分地區,並炮擊海州市的水泥廠。因此,金日成請求准許對南方採取軍事行動,奪取甕津半島及其以東到開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鮮地區,以縮短防線。如果國際局勢允許,還準備繼續向南方挺進。金日成相信,他們能夠在兩周,至多兩個月內,佔領南朝鮮。蘇聯駐朝鮮使館代辦頓金應維辛斯基的要求對情況進行了核實後,於9 月14日向莫斯科報告了南北朝鮮軍事力量的詳細情況、金日成的考慮以及他本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報告說,「金日成認為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北方軍隊「在技術裝備(坦克、火炮、飛機)、紀律、官兵訓練素質,以及士氣等方面,均優越於南方軍隊」。如果進攻順利,「可以繼續向南方挺進」。金日成和外務相朴憲永還認為,當朝鮮發生內戰時,美國不會直接出兵干預。但頓金本人認為,金日成計劃的局部性戰爭必然導致朝鮮爆發內戰,而北方軍隊還未強大到足以在速決戰中取勝,同時,「不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持久內戰對北方都是不利的」。不過,什特科夫大使卻贊同金日成的計劃。他認為,「南朝鮮政府的政治地位是不牢固的」,朝鮮半島的形勢對北方有利。儘管不排除「美國人將干預這場衝突並給南朝鮮提供積極幫助」的可能性,而人民軍的數量及其擁有的物質力量現在還不能保證完全粉碎南方軍隊和佔領南朝鮮,但他仍然認為,「發展朝鮮南部的游擊運動並給予各種各樣的支持和領導是可能的和適宜的」,在有利的形勢下,可以借口「南朝鮮人在三八線上的挑釁」,「佔領甕津半島和開城地區」。經過慎重的研究和討論,莫斯科還是否決了金日成的計劃。9 月24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決議,責成什特科夫嚴格按照決議的文本向金日成和朴憲永聲明:「由於目前北朝鮮的武裝力量與南朝鮮相比沒有占必不可少的優勢,因此不能不承認,現在進攻南方是完全沒有準備好的,所以從軍事角度看是不允許的。」由於南方的游擊運動和群眾鬥爭沒有積極開展起來,建立解放區和組織人民起義的工作進行得很少,「從政治方面看,你們建議的對南方的進攻也是沒有做好準備的」。此外,進攻甕津半島和佔領開城地區的局部戰役就意味著「朝鮮南北戰爭的開始」,而戰爭的持久性「可能給美國人對朝鮮事務進行各種干涉提供借口」。所以,「目前爭取朝鮮統一的任務要求集中最大力量:第一,開展游擊運動,建立解放區,在朝鮮準備全民起義,以便推翻反動政權和成功地解決整個朝鮮統一的任務;第二,進一步全力加強人民軍」。顯然,斯大林認為在朝鮮發動戰爭的條件尚未成熟。斯大林的決定令金日成感到沮喪,但他雖然勉強接受了莫斯科的意見,卻還是繼續積極備戰。10月14日,三八線附近又發生了激烈戰鬥。北朝鮮第三警備旅攻擊侵入三八線以北1.5 公里法音山高地的南朝鮮軍隊,並佔領了這兩個高地。由於蘇聯大使和軍事顧問事前參與討論並默許了這一軍事行動,而事後又未向斯大林報告,莫斯科對此極為惱怒,葛羅米柯嚴厲地指責什特科夫沒有「嚴格地、堅定地」執行「禁止未經中央允許而向北朝鮮政府建議對南朝鮮採取積極行動」的指示以及「中央關於防止三八線形勢複雜化的指示」,並對他提出警告。

  看來,金日成想要採取軍事行動,必須等待莫斯科開放綠燈。

二 斯大林參與策劃戰爭

  然而,僅僅兩個月以後,斯大林便給金日成發放了走向戰爭的通行證。

  1950年1 月19日莫斯科收到什特科夫發來的報告,在一次小範圍的宴會後,金日成藉著酒意激動地對蘇聯使館人員說,在中國完成其解放事業後,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放祖國南方的人民。「朝鮮南方的人民信任我,並指望我們的武裝力量。游擊隊不能解決問題。南方人民知道我們有一支優秀的部隊。最近我夜不能寐,考慮著如何解決統一全國的問題。如果解放朝鮮南方人民和統一祖國的事情拖延下來,那麼我就會失去朝鮮人民的信任。」金日成希望「同斯大林會面,討論南方的形勢和向李承晚軍隊發動進攻的問題」。如果不能同斯大林會面,那麼他想去見毛澤東。金日成還指責蘇聯不允許他進攻甕津半島,否則人民軍在三天之內就能成功,「如果發動一場全面進攻,幾天之內就可以進入漢城」。與蘇聯使館人員採取的迴避態度不同,這一次斯大林卻出人意料地改變了主意。經過一番考慮,1 月30日斯大林親自回電說:

    我理解金日成同志的不滿,但他應當明白,他想對南朝鮮採取如此重大的舉措,是需要有充分準備的。這件事必須組織得不冒太大風險。如果他想同我談此事,那麼,我隨時準備接見他並同他會談。請把此事轉告金日成並且告訴他,在這件事上我準備幫助他。

    在迄今看到的檔案文獻中,這是斯大林第一次同意在戰爭問題上幫助金日成。對此,金日成十分滿意,並立即表示隨時準備著斯大林的接見。那麼,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使得斯大林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改變了對朝鮮問題的看法?

  研究者注意到,此間發生了一件蘇聯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即毛澤東訪蘇和中蘇同盟新條約的簽訂,而這次中蘇最高領導人之間談判的結果是迫使斯大林同意重新簽訂中蘇條約,從而使蘇聯被迫放棄其在遠東以中國東北為基礎的政治和經濟權益,即中國立即收回大連港,並在2-3 年內收回中長鐵路和旅順港。把蒙古從中國的版圖中獨立出去,在俄羅斯南部形成廣闊的安全地帶;恢復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範圍,保證蘇聯擁有通向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這是斯大林確定的蘇聯戰後在遠東的兩個戰略目標,而控制中國長春鐵路和旅順、大連港,正是蘇聯實現其遠東戰略的基本途徑。除了既成事實的蒙古問題,莫斯科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1945年中蘇條約所保證的蘇聯在滿洲的權益眼看就要被毛澤東提出的新條約斷送掉,斯大林必須採取補救措施。而處於朝鮮半島中部和南部的元山、仁川、釜山和濟州島的幾個港口,早在1945年就是蘇聯外交部注意的目標了。於是,為了保證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利益,把整個朝鮮半島納入莫斯科的勢力範圍就勢在必然了。恰在此時,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和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發表的關於南朝鮮不在美國防禦範圍的演說,又為斯大林實現對朝鮮政策的改變創造了條件。

  毛澤東還沒有離開莫斯科,斯大林便集中精力去解決朝鮮問題了。為了加強北朝鮮的軍事力量以及人民軍的組織和指揮能力,莫斯科同意金日成再組建三個步兵師,並把蘇聯政府將於1951年提供的貸款用於1950年,以便為新組建的部隊購買蘇聯裝備。斯大林還任命瓦西里耶夫中將為朝鮮人民軍軍事總顧問,替代自蘇聯從朝鮮撤軍後兼任這一職務的蘇聯大使什特科夫。此後,蘇聯便開始大規模向朝鮮提供武器裝備。3 月9 日,朝鮮照會蘇聯,「為了給人民軍補充裝備、彈藥和技術器材並加強人民軍,請蘇聯政府於1950年按照以前提交蘇聯政府的申請單向朝鮮提供1.2-1.3 億盧布的軍事技術裝備」,朝鮮則相應地保證向蘇聯提供價值1.33億盧布的黃金、白銀和鉬精礦。隨後,金日成提供了所需武器裝備的詳細清單。莫斯科立即答覆,同意朝鮮提前使用1951年的貸款購置武器裝備。斯大林還親自致電告訴金日成,對於「朝鮮人民軍所需裝備、彈藥和技術器材」,蘇聯政府決定「完全滿足您的這一請求」。在進行物質準備的同時,3 月20日,金日成要求於4 月初秘密訪問莫斯科,並提出將與斯大林討論「國家南北統一的途徑和方法」及「經濟發展遠景」等問題。在一份「金日成提請斯大林同志幫助解決的問題」的清單中,明確寫道:「關於統一國家(南方和北方)的途徑和方法,擬採用武裝方式統一。」此外,還提到與毛澤東會晤和同中國簽訂條約的問題。得到同意後,金日成和朴憲永於3 月30日起程前往莫斯科。

  關於斯大林與金日成秘密會談的具體內容,目前在俄國檔案中尚未發現任何文字紀錄,研究者引用的都是當事人的回憶。據說,金日成在會談中報告,朝鮮北方和南方都正在為統一做準備,但形勢對北方更有利。朴憲永則以熱烈的言語描述了反李承晚政權的抵抗運動形勢,他說:「人數達20萬的南朝鮮共產黨支部已經準備好在北方發出第一個信號時起義,南方人民一直在等待著土地改革和其它在北方已經實行的民主改革。」朝鮮領導人所不放心的只是不知道在統一問題上採取戰爭形式,朝鮮人民會怎樣反應。對此,斯大林講了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巨人傳》(Gargantua et Pantagruel )中羊群的故事。他說,人民和羊群一樣,他們跟著頭羊,而不論頭羊走到哪裡。莫斯科擔心的問題是一旦爆發戰爭,美國會否出兵干涉。據金日成的譯員文日回憶,金日成立即向斯大林保證,美國不會參與這場戰爭,理由是,這是一次果斷的突襲,因為將會有20萬南朝鮮共產黨員進行起義,加上南方游擊隊對朝鮮人民軍的支持,進攻將在三天之內取得勝利。這樣,即使美國有心干預,也沒有時間進行軍事準備和部署。此外,1966年蘇聯外交部曾向勃列日涅夫等領導人提交了一份《關於朝鮮戰爭的背景報告》,其中提到金日成在這次會談時向斯大林提出了發動戰爭的戰略部署,即朝鮮政府準備分三步實現他們的目標:(1)在三八線附近集結部隊;(2)向南朝鮮發出和平統一的呼籲;(3)在南朝鮮拒絕和平統一的建議後開始軍事行動。該報告確認,斯大林「對朝鮮人所擬方案的最終認可,是在1950年3 月至4 月金日成訪問莫斯科期間」。

  總之,完全可以斷定,斯大林是在1950年1 月至4 月間決定支持並幫助金日成發動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的。顯然,與美國在朝鮮半島採取防禦和退守政策的同時,蘇聯直接參與了戰爭的策劃和準備。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6718
斯大林才是朝鮮戰爭的始作俑者
推薦2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亓官先生
神鷹特攻隊


http://www.wanhuajing.com/d445423
斯大林才是朝鮮戰爭的始作俑者?
2016年5月9日 作者:科羅廖夫

1950年6月爆發的朝鮮戰爭,一般都認為是朝鮮金日成主動挑起的,朝鮮的正史當然是把罪名給了南韓的李承晚。不過不論是誰先挑起的,這畢竟是朝鮮的內戰。而真正策劃這場戰爭並使之升級為國際戰爭的始作俑者,實是蘇聯的斯大林,金日成只不過是斯大林手中的一個提線木偶。為什麼這麼說?最近,俄羅斯漢學家亞歷山大.潘佐夫所著《毛澤東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披露了許多前蘇聯的解密檔案——斯大林是為了一國私利而將中朝綁在了隆隆的戰車上。讓我們看看這當年的蘇聯「老大哥」在幕後都幹了些什麼:

首先,率先打破朝鮮半島軍力平衡,這是斯大林精心布的局

1945年9月出籠的朝鮮「三八線」是先由美國提出、後由蘇聯承認而形成的受降分界線,分別代表了美蘇的勢力範圍。一般而言,敵對雙方的軍力平衡是制約戰爭的主要因素;即便雙方開打,若軍事實力接近,你來我往,互有勝負,誰吃掉誰都不容易。可在朝鮮戰爭爆發前,蘇聯無償地將朝鮮軍隊大規模裝備起來,不論是朝鮮的兵力、訓練還是重武器等方面都大大超過了南韓一方。1950年6月25日一開戰,以大量T34坦克為先導的朝鮮人民軍輕易突破三八線,蜂擁南下,一路橫掃,三天解放漢城,到8月已攻佔南朝鮮90%的地盤。南韓軍隊被打得丟盔卸甲,一敗塗地,根本不是朝鮮人民軍的對手,被壓縮到釜山一帶,岌岌可危。

資料顯示,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投入進攻的部隊達13.5萬人,蘇製T34坦克、重炮、殲擊機、轟炸機等重型武器應有盡有。反觀南韓軍隊全加起來只有9.5萬人,尚缺乏訓練,只配備有輕型武器,與一支警察部隊無異。南北朝鮮就如同侏儒與巨人之間在角力,差了若干量級。打破雙方軍事實力平衡的,正是蘇聯的大量軍援,已大大超出朝鮮的防禦需要。

斯大林是早想在朝鮮打一場大仗了,不下點本錢給金日成些硬傢伙,怎麼能鼓起金日成的野心?否則,金日成即使有武力統一朝鮮之心,也無支撐一場戰爭之力。當時,金日成面對李承晚的不斷挑釁確實很氣惱,是萌生了一統三千里江山的想法。但如果沒有絕對的軍力優勢,金日成再傻也不敢冒這個險。說起這金日成(典型的親蘇派),基本是蘇聯選擇的代理人,只是斯大林棋盤中的一枚棋子。斯大林正是利用了金日成年輕氣盛、缺乏能力和經驗、野心大等弱點,讓其充當了馬前卒。

其次,金日成採取軍事行動得到斯大林直接指使和強力支持

應該說在二戰之後,斯大林是希望朝鮮半島穩定的,不同意金日成的統一計劃。但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啟,蘇聯日益感受到來自西方的軍事壓力,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斯大林改主意了。當朝韓雙方軍事實力變化後,斯大林就開始不斷給金日成點眼藥了,鼓動金日成像希特勒那樣打一場閃電戰統一朝鮮。金日成也正有此意,如今兵強馬壯何不滅了南韓,兩人可謂一拍即合。戰前,斯大林與金日成瞞著中國頻繁磋商(至少有一年多時間,斯大林還一再叮囑金日成向毛澤東保密),最終擬定了一個27天之內奪取南朝鮮的進攻作戰計劃。斯大林為堅定金日成南下的決心,不斷為其打氣,甚至私下口頭承諾,如美軍參戰,蘇軍也參戰。這斯大林才是戰略忽悠局的頭牌局長,忽悠得金日成認為有蘇聯老大哥撐腰拿下李承晚是妥妥的。

結果這場代理人戰爭一開打,美軍真參戰了,戰局又迅速反轉。9月15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仁川登陸,朝鮮軍隊大敗,被逐步趕向中朝邊境一線,又是一個岌岌可危。面對敗局,金日成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請求中國出兵(他甚至認為沒有必要向中方通報戰事進程),而是一再懇求斯大林讓蘇聯出兵。但此時的斯大林卻背信棄義,拒不出兵。在9月29日,斯大林暴躁地答覆金日成:蘇聯若出兵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中國軍隊進入朝鮮。他讓金日成盡快找中國領導人磋商。直到此時,懵圈了的金日成這才腆著臉來央求中國。10月1日,美軍遠東司令部司令麥克阿瑟發表聲明:要求朝鮮軍隊立即無條件投降。當天,斯大林電報毛澤東,讓中國派遣軍隊入朝與美軍作戰。

斯大林為什麼要計劃打一場朝鮮戰爭,而且要堅持由中國出兵呢?該書中公佈的前蘇聯秘密檔案披露,斯大林曾向蘇共黨內高層解釋:「讓我們假設一下,中國為了朝鮮的自由和自己的獨立而加入這場戰鬥。美國政府在遠東的泥潭裡陷得更深……很有可能,這場衝突使美國背上沉重的包袱。其次,由於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短期內美國將沒有能力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被推到無限遙遠的未來。這又將為我們贏得鞏固歐洲的社會主義必需的時間。還有一個事實我沒有提到呢,即美國和中國的衝突會給整個遠東地區帶來一場革命。從世界均勢的觀點來看,這一切是不是對我們有利呢?絕對是的。」

斯大林作為一個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經驗十分老到的大國領袖,對於朝鮮內戰一旦爆發肯定要引來美國參戰的後果是看得門清,可他要的就是這種後果。只是這一後果的可能性有多大?蘇聯如何應對?對朝鮮有何壞處?對蘇聯如何好處?戰前在金日成那裡就都變成斯大林式的謊言了。

其三,朝鮮內戰升級為美軍及「聯合國軍」參戰,更是斯大林故意而為之

朝鮮戰爭爆發的當日,美國就將此事件提交聯合國審議並力主擬通過一個軍事干涉朝鮮的聯合國決議。美國出兵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行動非常迅速。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即授權麥克阿瑟動用美軍駐遠東海、空部隊支援南韓軍隊;次日,又批准麥克阿瑟可動用美軍駐日地面部隊,同時命令美海軍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我解放台灣。美國之所以還要走聯合國的程序,一是要在國際社會博取道義、法理、輿論等方面的優勢;二是想讓更多的「小兄弟」出兵,充當炮灰,減輕美軍的負擔和傷亡。這美國佬也聰明著呢,為了美國的利益也是招數頻頻。

大家知道,蘇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具有一票否決權。只要蘇聯在安理會上投反對票,任何決議都通過不了,美國乾瞪眼也沒治,只能繞開聯合國單獨出兵。但在聯合國安理會召開關於朝鮮戰爭問題的會議之前,蘇聯外交部第一副部長葛羅米柯曾請示斯大林,準備在安理會上針對美韓投反對票,遭到斯大林斷然拒絕,並指示蘇聯駐聯合國全權代表馬立克不得參加安理會會議。6月25日、27日,安理會關於朝鮮戰爭問題先後召開了兩次會議並形成第82號、第83號決議,蘇聯代表均缺席。這兩個決議主要是譴責和制裁朝鮮,要求朝鮮撤兵等,尚未涉及軍事干涉,你蘇聯代表缺席就缺席吧。可到了7月7日,安理會要通過重要的軍事干涉朝鮮的第84號決議,蘇聯代表仍然故意缺席,這不是直接出賣朝鮮麼?這次會議決議的結果就是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出兵朝鮮——朝鮮國內戰爭升級為二戰之後的「小世界大戰」。

這一結果正是斯大林所要的,他是不怕事大,就怕事小。越多的西方和親美國家參戰,對蘇聯的壓力就越小,樂得其成,這如意算盤打得叭叭響。蘇聯缺席安理會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抗議剝奪新中國的聯合國代表權。老毛子真是夠噁心的,暗裡是要把中國拖下這潭混水,明裡還想先買中國個好。

1950年10月4日,斯大林為了堅定中國出兵的決心,向毛澤東發來電報:「我當然考慮到了……這個可能性,即:儘管美國還沒有做好大戰的準備,但出於威望的考慮,仍會被拖進一場大規模戰爭;而這又會把中國拖進戰爭,進而把與中國簽署了互助條約因而對中國承擔了義務的蘇聯也拉進這場戰爭。我們應當害怕這個前景嗎?我認為,不應當害怕,因為我們的力量加在一起比美國和英國強大……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就讓戰爭現在爆發吧,而不是幾年後爆發。因為幾年後日本軍國主義將會復活並成為美國的盟國,屆時美國和日本將會擁有李承晚統治的整個朝鮮作為其在亞洲大陸的橋頭堡。」

從朝鮮內戰爆發到聯合國軍參戰,一步步都在斯大林的算計之中,下一步就是讓中國參戰。只有中國參戰,才有可能頂住聯合國軍的進攻,形成一定的力量均衡,從而避免蘇聯直面美軍。斯大林這封電報又開出一張空頭支票,目的就是催促中國盡快出兵。

[略]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4372
楊尚昆談抗美援朝戰爭
推薦1


公孫刀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1)

神鷹特攻隊


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85039/9205110.html
楊尚昆談抗美援朝戰爭
蘇維民
2009年04月28日08:54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們本不願意打卻又不能不打的一場戰爭。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密切關聯。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支持朝鮮不僅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也是出於自身安危考慮,不得不同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直接武裝較量。通過這場較量,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醫治了當時相當一部分人的「恐美症」。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上世紀90年代,楊尚昆撰寫回憶錄時,擬將這場戰爭始末列為其中篇章之一。1997年5月3日,他對中共中央辦公廳和中央軍委辦公廳的幾位老同志回憶了有關抗美援朝的往事:

  三駕馬車, 那兩匹馬一定要拉,
  我們不拉怎麼得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軍進入朝鮮。原來在我國長白山一帶堅持抗日游擊活動的金日成等同志也回到朝鮮。按照美蘇達成的協議,9月,美軍進入朝鮮南部,雙方以北緯38度線作為分別受降的分界線。1948年8月15日,美國扶植李承晚集團在38度線以南成立大韓民國。隨後,9月9日,金日成領導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38度線以北建國。朝鮮半島從此形成分裂的局面。「三八線」由受降的分界線變成軍事分界線。

  按照美蘇協議,蘇軍於1948年底全部撤出了北朝鮮;半年後,美軍雖也撤出了南朝鮮,但是卻留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顧問團,並繼續武裝李承晚集團。李承晚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地在「三八線」附近挑起軍事磨擦,揚言要以武力統一南北朝鮮。1950年1月,李承晚集團同美國簽訂《美韓聯防互助協定》,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在北朝鮮方面,金日成也曾於1948年、1949年兩次要求同蘇聯締結朝蘇互助友好條約,斯大林因怕刺激美國,未予同意。1949年4月,北朝鮮獲悉,美軍即將撤離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將於美軍撤離後向北朝鮮發起進攻。為此,金日成一面要求蘇聯火速支援武器裝備,一面派人到北京,請求我在兵員上給以幫助。毛澤東表示,如果李承晚集團敢於挑起戰爭,我們將給予北朝鮮以援助,並答應將我駐東北地區的人民解放軍朝鮮族師編入朝鮮人民軍。待我國解放戰爭結束,完成全國統一大業後,中國軍隊裡的朝鮮族官兵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考慮編入朝鮮人民軍問題。毛澤東還明確指出,要爭取實現全朝鮮統一,但從當前的國際形勢看,近期內還沒有必要採取行動。6月,李承晚集團公開叫囂,準備給北朝鮮一次毀滅性打擊。與此同時,杜勒斯也跑到朝鮮,秘密視察了「三八線」,並宣稱美國將對李承晚集團反對共產主義的行動給予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持。朝鮮半島的局勢驟然緊張。

  1950年初,杜魯門發表關於南朝鮮和台灣不在美國防務圈內的聲明,使斯大林解除了顧慮,開始考慮從根本上解決朝鮮問題,加快了武裝人民軍的步伐。3月,金日成秘密訪蘇,表示朝鮮人民軍有足夠的力量統一朝鮮半島,斯大林對此表示樂觀和肯定。5月13日,金日成來華向中共中央通報他秘密訪蘇和斯大林已同意他統一朝鮮半島的計劃。毛澤東當即表示,這是一個重大問題,我們要向蘇方核實。隨後緊急約見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請他報告斯大林證實金日成的說法。第二天,羅申拿著斯大林的回電求見毛澤東,證實了此事。毛澤東對金日成說,我們不是敵人的參謀長,要多設想可能發生的情況。為了準備應付萬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在鴨綠江我方一側部署三個軍的兵力,如果美國出兵,只要他們不越過「三八線」,我們也不過鴨綠江;如果美國越過「三八線」,我們可以考慮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兵參戰。金日成對此婉言謝絕,信心十足地說:中國沒有出兵的必要。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終於爆發。戰爭爆發的第二天,杜魯門就宣佈美遠東空軍、海軍參戰支持李承晚。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宣稱派第七艦隊開赴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7月7日,美又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以美國侵朝軍隊為主,糾集16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入朝支持李承晚集團擴大侵略戰爭。

  美國介入朝鮮內戰,本在我們意料之中。戰爭爆發後,7月2日,周總理約見蘇聯駐華大使羅申,對朝鮮人民軍能否挫敗美軍的干預表示擔憂,為預防萬一,我準備在中朝邊境集結9個師的兵力,美軍一旦越過「三八線」,中國軍隊即以志願軍名義入朝抗擊美國侵略軍,希望能得到蘇聯的空中掩護。7日、10日,周總理兩次召開軍事會議,會議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立即抽調兵力組成東北邊防軍。隨後,邊防軍實力很快達到26萬人。現在,要派兵入朝,由誰掛帥?毛澤東屬意林彪。林彪卻借口有病,極力推辭。

  開始,朝鮮人民軍銳不可當,作戰順利,很快越過「三八線」。金日成通過廣播發佈命令,要求人民軍在8月底前將美軍全部趕出南朝鮮,完成統一朝鮮的神聖使命。但是,在人民軍長驅直入,歡呼勝利的同時,它的弱點也暴露無遺。人民軍的主力部隊集中到了第一線,後方空虛;戰線過長,補給十分困難。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25日,攻陷漢城,人民軍部隊被攔腰截斷,戰場形勢急劇逆轉。

  10月1日,麥克阿瑟下令「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向北推進。同日,斯大林來電,建議我們至少派五六個師,迅速進至「三八線」附近,以掩護朝鮮人民軍在後方組織後備力量。與此同時,金日成也派特使朴憲永到北京請求給予軍事支援。2日凌晨,毛澤東急電高崗立即來京開會,商討朝鮮局勢。當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旗幟鮮明地指出這件事一定要管,否則美國人將得意忘形,更加猖獗。出兵朝鮮,意味著中美交火,可能導致美國正式向我宣戰,把戰火直接引向我國。這樣,不僅會打亂國家的經濟恢復和建設計劃,而且美國是西方世界霸主、頭號軍事強國,軍隊裝備精良,還擁有核武器,中美一旦直接交火,能否打得贏,沒有絕對把握,但毛澤東權衡利弊,認為出兵比不出兵更為有利。

  10月4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宣佈,今天全天開會,討論出兵朝鮮問題。上午專門談應當出兵的理由,下午專門談不出兵的理由。根據當時會議討論的情況,基本上傾向於不出兵,理由就是一條,我們剛剛打完仗,戰爭創傷尚未醫治好,經濟還未恢復,入朝參戰對我不利。下午,彭德懷由西安趕到北京,參加了主張不出兵的那一段會議。會議結束時毛澤東說,你們不主張出兵,說得都有理,但別人處在生死存亡關頭,我們站在旁邊看,不管怎麼說,心裡總不是個滋味。彭德懷因為不瞭解情況,在會上沒有表態,但是一散會,他就跑到我這裡,向我詳細地瞭解上午會議情況。5日上午,毛澤東把彭德懷找去單獨談話。彭說,我想了一個晚上,覺得應當出兵。他慨然表示願意掛帥東征。下午,政治局擴大會議繼續進行,彭德懷力主出兵抗美援朝。他說,有人擔心打仗會影響建設,這沒有什麼,打爛了,以後再建設就是了,等於解放戰爭勝利推遲了幾年。如果讓美國吞併了整個朝鮮,它隨時都可以尋找借口向我挑釁、發動侵略戰爭,所以遲打不如早打,否則會留下無窮後患。毛澤東接著把中、蘇、朝三國比喻為三駕馬車,說這輛車是三匹馬拉的,那兩匹馬執意向前跑,你又有什麼辦法呢?正說著,師哲領著柯瓦廖夫來了,毛澤東就離開會場到豐澤園去見蘇聯客人。不一會兒,大約只有二十幾分鐘的時間,毛澤東又回到會場,說你們看,果不其然,那兩匹馬一定要拉,我們不拉怎麼得了!會議隨即作出決定,由彭德懷掛帥,率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

  10月8日,毛澤東簽署《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同日,毛澤東電告金日成我組成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入朝作戰的決定,並請他「即派朴一禹同志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

  同一天,周恩來、林彪前往蘇聯會見斯大林,商談有關蘇聯的軍事援助和對我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問題。斯大林一方面表示願意提供16個志願空軍團給我志願軍作空中掩護,一方面又強調立即出動空軍掩護有困難,至少還需要等兩三個月才能準備好。由於蘇聯不能派空軍給我志願軍空中掩護,周恩來不得不致電毛澤東再作定奪。由於出現這個波折,10月12日,毛澤東電彭德懷、高崗:志願軍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並請他們來京一談。彭、高到京後,13日,毛澤東再次召開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就出兵、不出兵問題展開復議。會上,毛澤東強調中朝唇齒相依,讓美軍進到鴨綠江邊與我對峙未必有利。會議經過反覆討論,終於下了出兵的最後決心。隨即發電給周恩來:與高崗、彭德懷二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志願空軍就可以到達六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火炮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52963
頁/共2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