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必須正視歷史面對現實
 瀏覽272|回應0推薦0

Ab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必須正視歷史面對現實
2016/09/26 15:07
瀏覽12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必須正視歷史面對現實
2013/09/14 

 目前台灣的政治人物自李登輝自下,執政黨從陳水扁、呂秀蓮到謝長廷、游鍚堃、蘇貞昌等等,在野黨從連戰、宋楚瑜到馬英九、王金平、吳伯雄等等。都是台灣的新生代,都是在國民黨時代受教育成長的一代,當然都受過強烈的仇匪恨匪的教育,也都被略過了國共內戰的歷史。所以每個人頭上都被籠罩上一團「瘴礙」,以致看不清楚狀況,因為看不清楚狀況,自然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所以在面對一個己經崛起的超級強國時,行為舉止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執政黨的政治人物他們頭上的「瘴礙」,是更濃更厚。如果在野黨頭上的「瘴礙」是黑白的,執政黨頭上的「瘴礙」就更是彩色的了。可以說深深的墨綠色,到了完全看不見的地步了,在這種情況下領導台灣是非常危險的事。

  我們不妨先檢視一下台灣政治在兩岸關係中的表現,看看他們的錯誤在那兒。首先看李登輝的表現,李登輝在心態上是承襲了經國先生的心態的,所以在早期是不承認中共政權的,也不支持三通四流的,但是他也察覺到兩岸交流是無法阻擋的,只得以「戒急用忍」來勸阻台商赴大陸投資。他自己也曾思考過兩岸之間的關係,他認為兩岸關係是一種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兩國論」。可惜的是兩國論並未獲中共政權的認同,並且一方面向台灣施以軍事威脅,另一方面透過美國向台灣施壓,李登輝口上雖說不怕,但是實際上卻是心生畏懼了,因而派遺密使與中共當局接觸,表態支持國家統一,在總統府內設置「國家統一委員會」,發表「國家統一綱領」,其個人也多次表白他是贊成統一的。更以終止「動員戡亂時期」來暗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以為如此一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就會承認中華民國了。自以為是一廂情願的作法,可說是李登輝所犯下最大的誤了。不過中共政權雖沒承認中華民國,但是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多少也有些改變了。雙方有了較多的接觸,也都有些善意的表示。1992年兩岸的民間代表以準官方代表的姿態在香港碰頭,逹成所謂的「九二共識」,其實共識只是「兩岸一中」而已,但是與會的台灣代表回台後卻弄出個「一中各表」來,自欺欺人,因此全台灣真正瞭解沒有「一中各表」的只有李登輝一人而言,而「一中各表」也變成了他心中的難言之隱,在委曲仍不能求全的情況下,對中共政權就轉而恨之入骨了。因此在他脫下官服回歸自我的時候,對他的兩個祖國「中國&日本」作出了選擇,不幸的是他選擇了日本。

  陳水扁早在他還當立委時,就到過北京,是見過高山大川、巍峨宮殿的人,對中國大陸及中共政權都有相當程度的認識,因此除了仇匪恨匪之外還得加上一些自覺渺小的自卑感(和到過中國大陸的日本人伊籐博文一樣)。在登上總統大位時,在心理上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充滿了戒懼之心的,所以要向對岸提出「四不一沒有」的保証,當時台灣人民對他為什麼要提「四不一沒有」的動機,是完全不瞭解的。直到四年後他接受電視訪問時,小心的從口袋中掏出一張字條,台灣人民才瞭解,阿扁是有所本的。因此基本上由陳水扁的態度,不難發覺陳水扁在面對中共政權時,是色厲內茌的,有胆量叫出一邊一國,卻不能堅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到底是敵國、是友國,中國是不是台灣的祖國,台灣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統統都弄不清楚。

  至於呂秀蓮則是在國民黨教育下的模範生,美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對台灣、對美國都有深刻的瞭解,在法學上的造詣與成就,在當前的政治人物中可說是無人可比,擅於從國際法中看台灣問題,可能是由於過於專精,以致鑽入了牛角的尖端,只見其一不見其他,創造出了「台灣獨立」的獨特見解,就是依據二次大戰後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灣,但是並未將台灣歸還給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將台灣歸還給了台灣人民,所以台灣是獨立的。」雖然沒有一個國家(包括中華民國)認同呂博士的「論述」,她自已倒是「擇善固執」。而遺憾的是迄今她還沒去過中國大陸,沒見過高山、也沒臨過深淵,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年紀也一大把了卻仍然是小姑獨處,當然就保有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勇敢了,可說是台灣當前的政治人物中唯一敢對美國、中國兩大國「嗆聲」的人了,不過令人聯想台灣的俗話「狗吠火車」。去年她曾以兩岸已進入準戰爭狀態來警告台灣人民 充分的顯示了她對國際法的瞭解與對國共內戰的無知

  至於在野黨的政治人物,如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對國共內戰是有些認知,但是不够深入,不瞭解共產黨統戰的技倆術與手段,更因為沒跟共產黨打過交道,不知道共產黨的厲害,以自我認知的角度去忖度中共政權,以致在交手的過程中落敗而自知,從去年連、宋兩人的大陸可以得到証明的。連戰今年演出的續集,尤其可悲「兩岸論壇」,連戰自然是東岸代表團的團長了,現階就已放棄或者跨越了中華民國的立場與意識,將來又如何能保有中華民的地位。「連爺爺終於回來了」,不就代表著連戰回歸祖國,浪子返家不究旣往而已嗎?國共內戰能够不究旣往的嗎?是在野黨的政治人物必須三思的問題。

  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在面對兩岸問題,必須先面對國共內戰的問題,在面中共政權的反分裂法時,更必須面對國共內戰,唯有務實的面對國共內戰問題,解決國共內戰的問題。去年中共政權制訂反分裂法時,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在驚慌忙亂之餘,有各種抗爭或抗議的表現,從國民黨的智庫,到民間的學者專,都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意見,如何應對、如何抗議,林林總總,蔚為奇觀。唯獨沒有人想到「中華民國」才是台灣最有效的金鐘罩、最安全的防禦網。因為站在中華民國的立場,從國共內戰的角度來看今天兩岸的現狀,造成國家分製的正是中國共產黨,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歷史的事實是任何一個政權,任何一個政黨,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否認的,或者隐瞞的。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生於西元1912年一月一日(清宣統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宣佈「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十月一日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先生在北京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間三十八年十個月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八月一日在江西南昌起義,針對的是中華民國政府,作戰的敵人是中華民國的政府軍,並不是國民黨的黨軍。作戰的地區完全是在中華民國境內,因此蔣介石稱之為叛亂也是完全正確的,當然在中國大陸打敗了中華民國的政府軍,1949年十月一日在北京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是事實,但是如果說是在中國取代了中華民國就不是事實了。中華民國仍存在於中國的東南一隅----台、澎、金、馬才是事實。李豋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也都是事實,不以人廢言,台灣朝野的政治人物應該支持他們的論調才對的,可惜的國民黨的政治人物竟然沒人敢出面支持他,而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也沒人支持陳水扁。更奇怪的李、陳兩人看似一代人物在台灣島內不可一世叱咤風雲 但是在面對來自中共及美國的打壓時,竟然沒有勇氣敢於向中共、向美國說不。很快的就收回了所說的話,其實回顧兩岸的真實狀況 從一九一二年到一九四五年台灣並不屬中華民國而是屬於日本帝國, 一九四五年台灣才回歸中華民國的,兩邊一國的時間甚短,從一四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海峽兩岸到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就變成了一邊一國了 而且這兩國是世仇似的互不承認, 對峙為敵的,雖然如此,但是雙方又都認為你是我的一部分,有著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當然也就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了,所以事實上今天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作如是觀才是正確的。今天凡是只認為是「中國人」是中華民族的子民的人,不論身處何地,是在中國大陸、是在台灣、是海外的僑居地。都必須明確的體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等於中國,「中華民國」也不等於中國,中國等於中華民國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事實上當前的中國是分裂的。

追求中國統一是當代中國人的使命,但是要如何進行是必須詳加研究規劃的,如果兩岸的統一問題都無法處理好的,兩岸的政治人物都將是愧對中國人民的。台灣的政治人物更將愧對台灣人民了。    

  今天在台灣的政治人物,必須認清楚歷史事實與現實情況,務實而明白的說出台灣的真正前途,也不必諱言「台灣獨立」心態與希望。「台灣獨立」果真只是部份台灣人的主張,是民進黨、台聯黨的主張,其實是錯誤的,是只看表面沒能深入研析的看法,「台灣獨立」其實是國民黨在經國先生掌權後所走的路線,以「三不政策」拒絕和中共政權和談,選定李登輝作接班人可作為証明的。今天仍在主張走台獨線的人必須好好的想一想,打從民國三十八年到而今九十五年,這五十七年台灣不就是獨立的嗎?在民國七十七年前還是絕對的獨立的。民進黨、台聯黨的獨立不過只是嘴上說說紙上談兵而已,真正推動台灣獨立的是國民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明白了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是一條自欺欺人的路。因此此認清歷史事實面對現實才是唯一可行的路,但是這條路可也是不好走的,必須審慎研究小心上路才行。連戰先生去年的訪問大陸,原本是件好事、是件大事。卻被急躁冒進而破壞了。連戰先生以民族意識替代了國家意識,以經濟須求取代政治須求,直接跨越了「國共和談、結束中國內戰」的門檻,略過大前提、大原則直接進入雙方的利益交換問題,失去了作為國民黨黨主席應有的雄才大略的規格地位,非常可惜。今後台灣的政治人物若要處理兩岸問題必須體認,唯有「國共和談、結束內戰」才能確定中華民國的地位,唯有確定中華民國的地位,才可能有對等的談判,唯有經過對等的談判,才能解決兩岸的問題。也必須體認

兩岸關係已經進展到了必須談政治層面的時候了。兩岸都必須面對「國共內戰」的問題的時候了。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553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