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放军的双主官制和军队政治建设
在上篇中, 初衷原是想抛砖引玉, 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军队的政治建设问题(当然也包括国军). 没想到因为意识形态问题, 引来一些台湾网友的攻讦和无端臆测. 实在有违初衷. 现删去原文讨论跟贴, 另开一文. 请大家只谈军事内容, 谢谢.
(一)
还是回到本来话题吧.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普遍实行的是双长官制, 战斗部队都配备一个军事主官和一个政治主官. 团一级及以上的政治主官叫政委, 营连一级的叫指导员. 这种双长制度是源于秋收起义后的三湾改编. 改编中, 中共确立将党的基层支部建立在连上, 在班上成立党小组. 从此中共确立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所以正如主文中所说, 三湾改编是中共军队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经此之后, 中共军队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有原来单纯的农民起义式队伍转变成为由中共绝对领导的工农联合武装. 中共军队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 明确了为谁而战, 为何而战的问题, 战斗力从此开始发生质的转变. 在以后的实际战争中, 中共军队的双主官制又根据战争实际有了很大的发展, 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制度经验, 形成了现在解放军的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体制. 现在越南朝鲜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军队, 也大多借鉴这样的军事体制.
也许大家会问, 这样的双主官制度, 在实际作战中不会发生互相扯皮, 延误战机的事情吗? 两位主官怎样在军事行动中保持协调一致呢? 包括YST市长也曾对阅兵中徒步方队的双领队的协调问题产生过质疑. 这些, 可能是源于大家对于解放军组织体制和军事条令的不了解.
"解放军的政委都是上级部队指挥机关任命的,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有的从基层一步步上来的,有的从机关到部队锻炼的,有的是职位调换,但都有一个明确的培训机制.政委的职能始终不变的,中国的政委制度是从前苏联学来的,不过比前苏联更进一步. 前苏联,军事主官是一把手,政委是副手.在中国,政委是一把手,军事主官相对低位低点.现在的部队对政工干部的学历要求较高,能做政工干部的人论述能力要了得,政委是政治思想的执行者, 相当于地方的专管党务的副书记,但在军队政委一般是同级党委的书记, 也就是说是军政大事的第一负责人, 当然对于这项权力政委一般不会独断专行,会主持党委会议讨论通过,政治委员隶属于直属上级部队首长,在同级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在政治工作上,服从上级政治委员,政治机关, 在军事工作上, 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员, 政治委员和军事机关."(此段话摘自百度).
从上面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在解放军中, 政治主官是高于军事主官半级的, 条令中, 原则上政治主官拥有最终决断权. 然而, 在具体条令和实际运用中又分有很多具体情况中的具体应用. 家父曾经担任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中团一级的政委, 就我对家父实际工作的一些印象和接触的解放军的一些条令资料来看. 在解放军的作战部队的实际运做中, 两位主官其实有着明确的工作分工. 军事主官一般负责作战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际指挥, 组织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 政治主官负责军官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 同时也有肩负组织,人事, 和后勤协调上面的工作. 如果大家观看过一些大陆近年来拍摄的军事题材的影片, 应该会有一些直观的印象. 简单来说, 套用电视剧"亮剑"中的一句台词:"军事上的事归团长管, 生活上的事归政委负责". 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 也不要以为, 解放军的政治主官就不懂军事或不参与军事行动. 实际上, 政治主官的另一项职能就是对军事主官的制约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在产生重大分歧时(主要是关于原则问题上的分歧), 政治主官有权利招开党支部会议, 通过集体讨论统一思想和决定, 并拥有最终决断权. 这种权利虽然很少使用, 但却在制度上有效制约了军事主官的独断专行而可能导致的军事失败和不听从上级命令的情况. 这也有效发扬了军事民主(不要以为中共就不懂民主, 军事民主是解放军克敌制胜的一项重要法宝, 集思广益才能兼达天下嘛). 不过, 一般情况下, 在作战指挥上, 政治主官还是主要听从军事主官的意见. 同时政治主官在作战中也广泛参与到军事的参谋决策中, 有时甚至直接下到基层部队, 直接指挥部队作战. 由于解放军现在拥有完善的军官培训制度, 所以政治主官也拥有相当的作战指挥水平, 可以对军事主官工作其到有效的补充和备份作用.
由于有明确的条令制度划分个人的工作分工, 在实际工作中, 解放军各级作战部队的两位主官一般都能形成很好的工作默契, 保持协调一致, 即使有分歧发生也有既定的制度来保证很快解决分歧统一认识.
(二)
与解放军不同的是, 西方军队中, 特别是美军 是没有政委的, 但是有随军牧师. 早在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牧师就成为美国军队中的一部分,并被官方认可.现如今,美国军队中共有2700多名训练有素的军队牧师.
美国军方对随军牧师的任职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 他们必须是拥有经过军方认证的神学院的硕士学位并得到所属教会承认的高级牧师. 必须有一定的主持宗教服务活动的经验. 现役. 随军牧师的年龄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陆军不得超过40岁, 海军不得超过36岁, 空军不得超过42岁, 加入现役后必须服满3年现役. (以上资料来自与网络, 如有谬误, 请大家不吝指出)
由于随军牧师的特殊身份, 他们还必须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 一旦战争爆发, 他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以及在战斗中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承担起牧师的职责, 解决军人们随时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 由于任职条件严格, 美军随军牧师在平时和战时成为美军士兵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 在各国军队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 这一项并不是共产党军队的专利.
(三)
关于YST市长上次在阅兵贴中提出的关于双领队的协调问题, 这里我也想就自己的经验发表一些看法.
正如YST市长所说, 阅兵方阵的领队选择为两名确实代表了解放军实行的双主官制度(去年的女兵方阵和三军仪仗队由于代表三军, 所以领队是三人). 在方阵徒步通过阅兵场时, 领队两人之间在喊口令时必然会面对协调同步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在经过严格训练和使用一些技巧方法后是很好解决的. 现在大陆的中学生大学生在新生入学时都要参加军训, 军训一般是当地部队和大学联合组织, 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纪律精神, 同时也为国防积累后备力量. 其主要就是队列训练. 一般这种军训在结束时都会安排一场结业式(阅兵式), 让大家来展示一个月的训练成果.
在下在刚上大学时也曾经参加过这种军训, 因为个子较高, 卖相不错(呵呵), 同时嗓门也较大(这点很重要), 平时训练是动作也还算做的标准, 所以最后被选为在军训结业式(阅兵式)的本连徒步方队中担任两个领队中的一个. 就个人体验和教官传授的经验来说, 要做到通过阅兵台时, 两位领队的口令一致, 一般有以下几种办法:
第一, 一般在进入阅兵区时, 会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到阅兵台的距离是固定的. 而经过严格训练后, 参加阅兵的人员徒步间距基本都能固定下来. 这样, 从阅兵开始线到阅兵台前转换正步之间, 所走的步数是一定的. 这样, 两位领队可以在通过阅兵线后, 开始默数行走步数, 达到规定步数后即同时发出口令转换为正步. 这里面还有个小技巧, 一般在转换为正步时, 所喊口令为"向右------看", 其中"右"字拖长一拍, 这一是为了能够是口令更响亮, 同时也保证了如果领队两人在初始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有时间迅速调整保持一致. 另外还有一些肢体语言眼神暗示之类的技巧, 在经过大量严格的训练后, 两个领队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应该不难. 这种喊口令方式大多采用与平时就有严格训练的正规作战部队. 去年阅兵中, 解放军的大部分徒步方队都采用此方法.
第二, 还有一种喊口令的方法是领队两人中的一人先喊"向右----", 然后两人同时喊最后的"看"字, 这种方法由初始发口令之人来确定发口令的时机, 另一个人在口令末尾参与口令增加气势. 同时也解决了可能的口令不一致. 也是很好的办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临时组成的阅兵方队, 或领队人数较多时. 如去年阅兵, 三军女兵方队和女民兵方队就使用这种方法.
三军仪仗队通过主席台时并不喊"向右看"向主席台敬礼, 他们是护卫军旗的, 所以不需要喊口令, 只要注视军旗正步通过主席台. 但是正因为没有口令, 上百人的仪仗队在转换为正步时仍然需要保持一致, 这个难度比起其他方阵成倍提高. 没有经年累月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 TG的三军仪仗队是世界上最好的仪仗队(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