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作为民国后裔,从感情上对推翻民国的造反者怀有刻骨仇恨是可以感觉到的,其对新中国缔造者的评价是基于自身立场当然也反应了人的局限性,但我还是没有想到YST市长在对毛泽东的评价文章中已经完全走向诉诸情绪化而罔顾事实。
毛泽东以一介布衣领导中国人建立新朝代,依靠的是平民路线而不是精英意识,这一点与市长在文章体现出来的精英意识是格格不入的,至于缔造历史的是人民还是精英,看看历史不难得出结论,不多阐述。
只谈事实。
近现代中国历史,真正领导中国人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YST市长一直认为国际政治就是弱肉强食,这是事实,处在弱的形势下最终走向强者作为个体都是非常不容易做的事情,更不用说在列强虎视耽耽之下带领着一个占世界人口1/4积弱上百年的国家。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华民国不能保证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蒙古被独立出去,为此蒋经国与斯大林之间还有段外交逸事,同时丧失的是中国在东北的部分主权,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主要是东北铁路和旅顺港口的管辖权属于苏联,即苏联在西太平洋获得一个不冻军港及其运输线。事实上,本来就存在美苏在二战后互相默认对方以长城为界对中国的控制,这也是苏联将对日军事缴获交给国民政府而不是共产党军队的原因,同样也是日后苏联要求中共不要过江划江而治的原因,也是在国民党军队溃败后,苏联大使馆跟随前往广州而美国大使馆却留下的原因。以不足100万装备严重不足军队VS700万精良武器军队,在经济完全落后于对方而且对方受到国际广泛支持的情况下,毛泽东打败对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打下了大国之基,这是前无古人的,相信也会后无来者。
朝鲜战争,毛泽东立排众议,决意出兵。此次战争的意义不仅仅使列强彻底放弃了直接军事干涉中国的企图,同时使苏联放弃了东北的利益,将旅顺港交还中国,确立了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地位,使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可靠的工业区。
而在经济上,毛泽东的眼光更是卓越,他离开之后的中国是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农业方面例如兴修水利方面更使今天中国仍然受益,当看到西南干旱,更能体会到他的不同之处。而中国的工业则是门类齐全,这更是一个真正大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说道经济发展,不能不看所处的内外环境。
安全利益分析生存和发展是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而不同的发展道路会导致不同的政治后果。苏联在二战前有两种发展考虑:斯大林当时坚持,快速发展重工业;而布哈林则坚持按部就班地从农业,轻工业到重工业,慢慢来。斯大林说布哈林那一套不行,那边希特勒都武装起来了,你还这么搞,找死呀。布哈林不服,斯大林也来个“不争论”。与小平不同的是,斯大林的不争论是搬掉人家的脑袋,搞了个大清洗。他换一批年轻人上来,目标挂帅,埋头苦干。最后,枪、炮、坦克、飞机都造出来了。等希特勒打来时,苏联已形成了很强大的反击实力,并很快打败了希特勒。回头看,斯大林比布哈林高明。高明在哪呢,布哈林是读书读傻了,读呆了。书上写的经济发展规律就是从农业到轻工业,最后到重工业,整个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就是这样的。但国际安全环境已发生了变化,国家发展利益的保护方式就要发生相应改变。布哈林不懂国家政治是财富的灵魂的道理。在国际形势日益紧张的历史条件下,保家卫国就是最大的政治。试想如果失去国家,那么经济发展就成了不可能的事。---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正是两弹一星奠定的核大国根基,使中国具备了改革开放的可能性,正是毛泽东时代的国民经济基础,使中国具备了改革开放成功的可能性,没有民族工业,只能走“拉美化”道路在对外开放后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所以割裂中国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不客观的。
在文化上,毛泽东为所有中国人树立了真正平等的意识,使他们不在自觉低人一等,使中国人真正从精神上站起来。这是精英阶层最痛恨毛泽东的地方。
100个人眼里有100个毛泽东,YST市长如果不赞同,可以去参考同样为精英的世界各国政治人物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