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文革的話題在【天下縱橫談】越演越烈,市長有必要暫時放下系列文章把這個話題用最簡單明瞭的方式作一個總結。YST 在「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主文下所寫的兩篇回應文有其重要性,市長把這兩篇回應文加以綜合整理並且對讀者提出的一些質問做出說明,成為一篇新的開欄主文。
貼出這篇文章後,YST 該說的和能說的都說了,準備就此離開這個話題,回到「虎年新春談天下大勢」的政治系列。
(一)人民首先需要有飯吃
「霧里寒山」引毛澤東的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霧里寒山」並且加上自己的見解,「人是要有一點眼光的」。YST 認為「精神」也好,「眼光」也罷,都需要建築在吃飽飯的先決條件上。如果人民連飯都吃不飽,「精神」與「眼光」都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近代大面積饑荒和大量人口餓死是發生在毛澤東治理的時代。
想想看,人都餓死了,還談什麼“一點精神”和“一點眼光”。
餓死大量人口的國家領導人還有什麼資格(應該說還有什麼臉)談精神、政策、主義、理想、路線或是任何哲學?毛澤東為什麼不學崇禎皇帝自己吊死算了?
1960年大陸人口不過六、七億,至少就有數百萬人餓死,90%以上的人民吃不飽(包括絕大部分的北京市民),基本上是全國人民都在飢餓中。
2010年大陸人口超過13億,水災、旱災、地震種種災難一樣不少,但是基本上無人挨餓、人人吃飽。
請問那個政策是真正為人民服務?
紅衛兵們總是大談“精神”和“眼光”,這種空談誰不會?連金正日都會。
在大面積饑荒和大量人口餓死的時候,金正日和毛澤東一樣都是吃得胖胖的,他們都是大談路線和堅持理想。
如果毛澤東繼續統治中國,今天的大陸就是一個放大的朝鮮(北韓)。
別忘了,在「三年困難期間」,甚至有東北人民逃到朝鮮求生過日子。
大陸今天的富裕和引發列強恐慌的國際地位全靠鄧小平的改革與開放。
今天西方列強對中國感到恐慌的地方絕不是紅衛兵們所誇耀的武力,而是他們無法遏止的、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國家的綜合國力建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個世界是競爭的,其中程度最激烈同時也最基本的,就是市場競爭。
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就是建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上。
資本主義打敗共產主義就是因為共產主義下的市場沒有競爭能力,1989年柏林圍牆的倒塌埋葬了共產主義。
同樣地,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海嘯埋葬了西方的自由經濟和資本主義。
今天全世界的眼光都焦聚在他們看不懂的、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模式。
在國際市場上,任何先進國家都不怕落後國家能造出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除非它有市場競爭力。
讓我們用蘇聯作例子來說明上面的論點。
蘇聯基本上什麼都能生產,但是幾乎所有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沒有競爭力,所以對西方國家完全不構成威脅。不要看蘇聯是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和送人上太空的國家,蘇聯在國際市場上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可以競爭,絕大部分的蘇聯外匯來自石油的出口。
七0年代蘇聯為了賺外匯曾經集全國之力研發計算器(calculator),準備在國際市場賣100美元。可是等到蘇聯把產品做出來的時候,日本生產的計算器在國際市場上只賣20美元,蘇聯一塊錢都賺不到。
看到沒有?這就叫市場競爭力。直到現在,俄國除了販賣資源幾乎什麼東西都賣不出去,只要這種情形繼續存在,俄國是沒有前途的。
(三)從朝鮮看中國
中國大陸如果不改革開放,下場還不如蘇聯,因為大陸的工業底子比蘇聯差多了。
看看朝鮮就清楚了,朝鮮除了販賣資源在國際市場上還能拿出什麼東西?
如果毛澤東真的萬歲活到今天,那麼今天的中國大陸就和朝鮮一個模樣。
紅衛兵什麼都不懂,看不清這個世界,只會抱著幾句毛澤東的口號和教條鬼叫,然後用它們來整人。他們哪懂得市場競爭力。
想想看,市場競爭力從哪裏來?
答案只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有創造力的人,簡而言之,就是所謂的「精英份子」。
YST 非常清楚很多大陸人(尤其是大陸網友)把「精英」扭曲成一個非常負面的名詞,甚至把它變造成「精蠅」,這是一種發洩式的無聊行為,沒有一點點說服力。紅衛兵再怎麼糟蹋「精英」的含意也不可能改變「精英份子」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可缺少和無可取代的地位,這也正是毛澤東終其一生所不能瞭解的。
大陸的紅衛兵一蜂窩地跟著毛澤東把知識分子叫做「臭老九」,把他們鬥垮、鬥臭、鬥死。然後結果是甚麼呢?
大陸無產階級鬥爭的下場就是得到一個放大了一百倍的朝鮮。
(四)天災還是人禍?
中共口中的「三年自然災害」其實根本不是天災而是人禍,號稱“自然災害”是給當政者留點面子、為毛澤東塗脂抹粉。這就是「洛陽」網友在「也來談談文革和毛澤東」這篇文章的前言中所作的論述。
如果大陸不搞人民公社,把田分給農民,刺激農民的積極性,「三年自然災害」是不會發生的,幾百萬人是不會餓死的。
改革開放後中國不但沒有饑荒而且還有糧食輸出,主要的原因就是改革的政策使農民有了積極性,糧食的生產成倍地增加。
退一萬步,即使大陸發生天大的災情導致糧食嚴重不足,中國也有足夠的外匯在國外購買糧食。開放的政策形成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強大的競爭力,中國可以用工業出口所累積的外匯大量購買糧食來應急,餓死人的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農民缺乏積極性」和「缺乏市場競爭力」毫無疑問都是毛澤東的錯誤政策造成的,前者造成國內糧食生產不足,後者造成無錢從國外買糧。
六0年代餓死幾百萬人(這是最低估計,有說超過千萬),90%以上的全國人民生活在飢餓中(這個數字沒有一點點誇張),這兩樣災難是不可原諒的人禍,這是做為國家領導人的毛澤東不可推諉的罪孽,絕對不是他建國的功勞可以抵銷的。
想想看,建立新中國的目的是什麼?
是餓死幾百萬人嗎?
是使90%以上的全國人民生活在飢餓中嗎?
讓人民吃飽肚子是一個政府最低的要求,不可能更低了。
紅衛兵們用意識形態來誇耀一個餓死人的政府和國家領導人,開什麼玩笑?
除了大一百倍,六0年代的中國大陸和今天的朝鮮有什麼不同?
(五)「兩彈一星」的科技成就
紅衛兵們最津津樂道的就是「兩彈一星」,它們是核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紅衛兵們把「兩彈一星」作為毛澤東領導下偉大的科技成就,動不動就拿出來作誇張式地歌功頌德。其實這個宣傳是經不起檢驗的。
大家不要忘了,主持「兩彈一星」研發工作的科學家都是民國時代教育和成長,再經過國外的深造和訓練,他們都不是吃共產黨的奶長大的。以中國國土之遼闊、人才之眾多、人民之勤奮,即使沒有解放,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兩彈一星」同樣也造出來,這跟毛澤東思想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其實對紅衛兵而言,一個更有意義的宣傳是:
在毛澤東政府的制度下,大陸孕育了那些傑出的科學家?
讓我們在下一節探討這個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問題。
(六)毛澤東思想下能造就出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嗎?
資深一點的科學家都知道,60年代中國大陸發表的科學論文在文章開頭的地方都有一段感謝毛澤東的話,譬如聲明這篇論文是受到毛澤東思想的啟發,如果沒有毛澤東思想是不可能完成這篇論文的....等等政治正確的宣言和表白。在國外,任誰看了這段歌頌之詞都會發笑,都知道這是謊言,負責翻譯的科學家也都一律省略它。
沒想到今天的紅衛兵們還真把這些事當真了,以為所有的科技成就都是毛澤東思想所賜,實在可笑。
事實上,民國時期再不好也培養出一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注意,不是一流而是頂尖),譬如陳省身、華羅庚、楊振寧、李政道、錢學森、王淦昌...等等;解放以後,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同樣等級的科學家反而沒有了。
奇怪嗎?一點也不。YST 給讀者說個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YST 在美國聆聽楊振寧教授的一場演講,他在演講中談到毛澤東時代中國大陸的教育制度。楊振寧說大陸在毛時代所有的高中畢業生都必須先下放到農村服務,三年後,如果表現優異,他(或她)就可以被核准唸大學。楊振寧對這套政策非常關心和感到興趣,楊個人認為有些學科需要天才型的人才能夠有重大的突破,譬如數學與物理,知名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都是英年早達,沒有一個是大器晚成的。
於是在一次演講中,楊振寧提出了一個問題:在毛澤東的制度下,中國能夠產生像費曼(Richard Feynman)這麼偉大的物理學家嗎?
幾個月後,楊振寧在一次學術活動中碰到了費曼,費曼說:「聽說最近你在一些演講中提到我,到底是怎麼回事?」
於是楊振寧就把故事和問題又敘述了一遍。費曼聽完後不發一語就走開了。
幾分鐘後,費曼走回來,告訴楊振寧說:「不行」。
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YST 個人的判斷也是「不行」,但是把討論留給讀者。
(七)孫中山遠比毛澤東高明
「IfuloU」網友認為:
「YST 對歷史人物的要求太高了,“國際競爭”的觀念觀點是在全球化之後才產生的,就是鄧小平當時也不會對這個問題有你現在的認識,何況毛澤東?」
YST 不同意「IfuloU」網友的說法,國家領導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具有前瞻性的能力,否則如何制定政策和帶領國家?
更何況市場競爭在十九世紀就普遍存在於國際間,否則怎麼會發生鴉片戰爭?
毛澤東不瞭解國際市場上競爭的機制恰恰暴露他在現代知識的缺乏,不足以做國家領導人。
清人陳澹然有兩句名言:「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今天大陸的談論政治的人非常喜歡引用這兩句話,所以我們就用這句話來作標準衡量毛澤東。
「把無產階級鬥爭進行到底」是毛澤東謀萬世的不二法寶,結果是甚麼?
今天的朝鮮已經給了我們答案。紅衛兵們有什麼問題嗎?
美國開國元勳傑弗森(Thomas Jefferson)也說:「凡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這是出生時候的平等。等到二十年後,個人的努力和造化不同,那就不可能平等了。
孫中山早就教導我們,一個真正的「平等」是立足點的平等,不是齊頭式的平等。
這就是孫中山比毛澤東高明的地方,毛澤東終其一生都沒搞懂。
毛澤東的法寶「把無產階級鬥爭進行到底」追求的是永遠齊頭式的平等,於情於理都不合。
毛澤東利用無產階級可以造成風潮,也可以形成革命的力量,肯定能製造動亂奪取個人的權力,但是不可能建設一個穩定的社會,更不可能形成國家長期的繁榮。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是經濟,靠無產階級絕對不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有任何競爭力。毛澤東並沒有從「後院大煉鋼」學到任何教訓,What a pity!
毛澤東治國的失敗不是偶然而是不可避免的必然。
毛澤東是一個革命建國的成功者,但是注定是一個治國的失敗者。
一個會吟詩作詞的軍事天才同時也是一個頭腦頑固的治國白癡,這有什麼問題嗎?
毛澤東只懂得打仗,他所有的哲學都建築在如何鬥爭上,國家能不能亂了套嗎?
毛澤東不懂科學原理,不懂技術累積,不懂人才培養和儲備,不懂經濟,也不懂市場競爭,他如何治國?
最重要的是,毛澤東沒有一點點科學精神,不能為中國訂出現代化的藍圖和打下現代化的根基,這一點他比醫科出生的孫中山差太多了,這個差別造成毛澤東與孫中山的治國方針天差地遠。
孫中山最大的不幸是短命,只活了59年。如果孫中山也能活到82歲肯定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了,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八)結論
毛澤東是讀線裝書的文科生,道聽途說一些零星的科學故事和親身接受科學教育是兩回事。譬如錢學森在中學老師幾何學的精心教導中領悟出數學的嚴密與科學論証的道理,科學精神很自然地就深植於心。毛澤東從來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正規教育,甚至也沒有用心自學,他不知道現代的科技原理,因此嚴重缺乏科學精神,造成後來治國的時候沒有章法的胡搞蠻幹。
毛澤東在科學上的無知與荒謬表現得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搞全國性的後院大煉鋼。這不僅僅是方法的錯誤,而是整個基本觀念的全盤錯誤,只有不懂裝懂又頑固自負的文科生才會犯下如此嚴重的低級錯誤,而毛澤東帝王般的權威和殘酷的鬥爭手段使中國的科學家們都噤若寒蟬。
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是延續大躍進時期「後院大煉鋼」的錯誤,毛澤東的自大狂妄和帝王思想使他的錯誤被放大千萬倍而且無藥可救,直到他死。
在二十世紀的科技時代,靠群眾運動絕對不可能建設一個有競爭力的國家,毛澤東至死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唉,可憐的文科生。
更可憐的是中國和它的百姓,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周期性地不斷被各種意識形態的政治運動折騰,沒有任何可能走向繁榮昌盛。
閻羅王終於在1976年請毛澤東去會見馬克思,雖然遲了不止一點,我們還是要深深地感謝,中國終於送走了這個「瘟神」。
請讀者虛心接受 YST給毛澤東「瘟神」的封號,這是一種另類的神化,「瘟神」也是神。
想想看,只要毛澤東還活著,偌大的中國動亂就不會停止,只要毛澤東一開口,眾多小鬼就會冒出來瘋狂地批鬥,多麼神奇的力量啊!毛澤東不是「瘟神」是甚麼?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科技主導和高度競爭的時代,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來培養,於是朱鎔基總理提出了「科教興國」的建設方針,這跟毛澤東的革命造反運動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中國在「科教興國」這個正確的觀念下終於回歸正道。
科學家,尤其是工程師,是最實事求是的,西方人稱之為pragmatic,他們是建設國家最倚重的人才。建設國家最怕的就是毛澤東這種不懂裝懂的哲學家和詩人。
想想看,台灣的經濟起飛依靠的是李國鼎(物理學家)與孫運璿(電機工程)的苦幹實幹,後來律師當家立刻就不行了。
同樣的,大陸的突飛猛進依靠的是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這些理工出身的領導,他們為中國規劃出現代化的藍圖,他們的科學精神與務實方法使中國終於走上了繁榮、富強、昌盛而且是可持續的坦途。
清晨獨自慢跑的 YST
本文於 修改第 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