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時候,因特網並不發達,能去的中文網站不多,Win95出來後情況稍微改善,但那時候,簡繁體字的困難,正好折射了兩岸溝通的困難。當時我只能寄情與新加坡的《聯合早報》的論壇。先不管新加坡人都不認自己為中國人的問題,好歹都是中文,還是簡體,似乎找到了一絲寄託。
人就是那樣奇怪,因為相通的血脈,在異國他鄉,第一時間似乎有一種想擁抱的衝動。但這種衝動停留了不到一秒鐘,人們就會理智的想:他來自那裡?他會怎麼想?他還認同祖國嗎?這幾個疑慮一上來,人就會即刻擺上一副不亢不卑的面孔,同胞間單純的血脈之愛,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因為96年的臺海爭端,也因為科索沃戰事,當年在《聯合早報》的相關“言論”“中美關係”論壇裏,跟台灣人,或者中國的民運人士打了不少筆戰。因為今天看到Jentu前輩的帖子,我就立刻想起當年在論壇上的一位台灣老人,當年他七十多歲,現在十多年過去,希望他老人家還健在。
一位出生大陸,曾經在台灣為美國機構做過事的老人,在論壇裏,為了發表一個帖子反對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去中國化”的種種做法,與老伴一起,由老伴幫忙查拼音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一個夜晚能打的字也不多,就是為了傳出他的聲音。要知道,在哪個年代,電腦中文亂碼的現象很嚴重,一搞不好,打了一夜的東西就沒有了,會繁體的老人,又沒有辦法打出簡體字。後來他只好每次都發英文,我看到他這樣累,每次他發帖,我就立刻替他翻譯成中文簡體字跟帖在後面。他後來回帖說,他一字一字地與老伴看著我自願替他翻譯的帖子,一對老人相扶在電腦跟前,老淚縱橫。
這個就是中國人天生的情感,儘管現實裏我們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碰面的時候極力去掩飾這些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以顯示自己的理智和尊嚴。
也因為在《聯合早報》的在綫論壇裏發文章多了,後來引起《聯合早報》的一位專欄作者淩雁女士的注意,她請求編輯部跟我聯繫索取我的電郵。原來她是台大阿扁的學妹,後在加拿大畢業,轉新加坡大學任教。她說兩岸之間缺乏的就是這樣的交流,尤其是缺乏這種交流的態度。彼此繁忙,後來她把兩本自己出的書《茆懿心财经文选》和《一心集~ 狮城随笔》簽名後郵寄送給了我,就聯繫不多了。偶爾在報紙上知道她的消息,她已經去大陸清華大學經管院任博導。直到前幾年,報上突然知道她因為乳腺癌去世,讓人一時間頗為傷感。大家網上查查“茆懿心,筆名凌雁女士 英文名Jennifer”,就應該是她。
即使淩雁女士也懷著一個大中華的心,但我們的具體政見並不一致。未來的“一個中國”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每個人的心裏都不一樣。回到獅子的話題,也就造成了每個人心目中的吉祥物都不一樣。但淩雁大姐與我之間,能夠互相欣賞和尊重的就是:我們交流的態度:謙卑,禮讓,儘量去聆聽,而不是先入為主,無禮指責與說教。
這,不僅僅是天下現在所需要的,也是未來的中國所需要的。不是麼?
但願好心腸的淩雁大姐沒有看到天下的這一番爭吵,她心腸太好了。
順便緬懷一下淩雁女士。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