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回憶的雲網友不在乎之處,其實是幾位台灣網友關心的癥結,所以不可不慎。
周朝之後,王道思想扎進中國人的腦袋:以能代不能,以賢替不賢,王者不以霸道,王者需是仁義之師等儒家思想,在漢民族根深蒂固。
秦後,中國的大一統思想與王道觀念結合,與地理環境,漢民族多數等原因交織成中國獨特的世界觀。老百姓認可的強盛中國,我們姑且稱之為朝代吧,必須控制大多數中原地區,只能存在一個政府,由多數漢人官僚集團控制的一家天下,否則就是偏安政權,必須為了回復正統而努力。
正統是王道觀念的延續,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默契,正統代表了漢民族的榮光與團結。朝代更替,莫不以正統為重,所謂師出有名,兩軍交陣,必先在輿論占得上風,爭取支持。
因此當一個漢人的武力集團,成功的控制中原地區,消滅其他對立的武裝力量,成功的施展垂直型態的政治能量時,我們可以說,正統的代表權將為之轉移,成為人心重新倚賴的力量。
後朝修前朝史,大多依此慣例,作為統治者的政治籌碼,差別只在於獲得籌碼的方式,一是宣布前朝腐敗失德,武統!二是名義上的禪讓,對外稱之讓賢,也就是和統!由此取得合法的統治地位,然後海內歸心。
東漢三國爭霸,爭得是正統,爭得是後漢的代表權,然後有魏有晉。
南北朝割據,隋朝失道,叛亂的李唐扶正,又經五代十國,威逼寡母弱子然後有宋。
宋朝偏安後名義上為了中華的正統努力,苟延殘喘後仍被蒙古人消滅。
元末群雄並起,朱元璋宣布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取得正統後仍把元放入中華的宗廟配饗,可說承認了明朝的統治權乃推翻元朝的正統地位而來,氣度不可謂不大。
明末大亂,清兵入關,異族再次屠戮中原,殺漢人五千萬後滅南明,降明鄭,取得牢不可破的一個中國主導地位。然後藉由文字獄興起思想控制,才成功奴化漢人,在漢人心中建立正統的地位。所以隋唐講正統,元明講正統,明清講正統,民國與清講正統的問題是存在的。但是一系連貫下來,並不存在沒有回應的雲網友說的越代爭取代表權的問題。
斷代史之所以等南明被滿州人消滅後方能編修,一方面是清朝需待統治權穩固,再則經過數次大規模文字獄形成思想控制,人心思漢的情形大幅減弱,所以清高宗能作忠臣傳,二臣傳,能平反袁崇煥,能讚美崇禎。
共產黨在49後取得中國的代表權,取得法統,但是在正統的交接過程上還沒交代清楚,因為共黨目前的宣傳史觀無法編修以國民政府為正統的斷代史,肇因於我先前提過的矛盾問題,先壤內還先壤外的代表問題,參加者問題,以及武裝集團的合法性問題,這些都是邏輯推敲下的必然質疑。
衡量國民政府承接清末後的百廢待興,在政治、軍事、經濟、教育、交通等建設的客觀評價,是目前共黨應該做的事。
至於當時國際勢力與國內叛亂勢力的內外交逼,以至對日抗戰後的國力耗損造成國民黨損失精銳武裝力量後形成權力真空,最終失去全國控制力之經過,詳實託出,或許要等解決統一問題後,才能不再將中國遭受之不平等待與百年之國民痛苦,全部苛責在孫文與蔣介石的國民黨身上。
處理完國民政府的歷史問題,共黨仍須面對文革,大躍進,四人幫,三反五反等政治運動與改革開放30年的觀念矛盾。
共產主義是目標、目的還是手段?
何以中國最後又走回孫文與蔣介石規劃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