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對於對日抗戰史紫气东来(cool17909)兄台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在天下論壇的大陸網友中,“唯一”能有最起碼對歷史尊重的態度,有利於兩岸人民良性交流,值得鼓勵!基於對中國共產黨忠誠的最基本的要求,從閣下文章的觀點,雖以偏重共軍的抗日戰功為主,這並無可厚非,也屬自然;但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於紫气东来兄能正視浴血抗日的國軍「正面戰場」的主力貢獻。這是此處大陸網友中,“唯一”能對歷史的尊重者。
建議紫气东来兄,能建議大陸當局,將此項國軍「正面戰場」的主力貢獻納入教科書中,全面平反國軍抗日的貢獻;同時,大陸當局依然能保留兄台有關共軍對日抗戰文章內的敘述,可謂兩全其美,有利於兩岸的和統,同時也能贏得世人的尊重,可謂兩全其美矣!
不過,話說回來了,此處為台灣地區的自由討論論壇,既然紫气东来兄提出共方的觀點,且強調「歷史的真相」為第一;因此,藍營我方,也應提出我方觀點,以資對照。
「第一點」‧ 有關於日本侵占我東三省以及與日方的《河梅“協議”》;蔣介石主張“先安內再攘外”先殲滅老共產黨、再一致抗日:
“先安內再攘外”這點,如今歷史已經證明,當年蔣介石的主張是正確的;在於全面抗日的結果,讓毛共共產黨坐大,中國雖未亡於日寇之手,卻亡於蘇聯帝國主義之手,讓中國成為不折不扣的傀儡;結果讓中國人民進入了有史以來的人間浩劫鐵幕,在蘇帝指使傀儡中國替蘇聯充當人肉盾牌下,抗美援朝,結果戰死餓死達千萬中國人口。
另外,有關於《河梅“協議”》。“協議”一辭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互不侵犯」的“默契”、不擴大佔領毀滅中國;而非清廷的「不平等“條約”」。
蔣介石大致沒錯;因為蔣介石是留日士官武堂出身,深知當時日本帝國的軍事實力強大,積弱的中國如與日帝硬幹,勢必如以卵擊石;滿清『義和團』事件對列強的洋槍洋砲的硬幹,導致中國遭受到“全面性”的戰火蹂躪、摧毀,不但無法戰勝,還賠了夫人又折兵,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危害全中國人民“更甚”!即使是當時的毛澤東共產黨,在對日平型關戰役後,毛澤東共軍遭到了日軍的圍勦,共軍依然是不堪一擊,率部眾潰敗逃竄,損失更加慘重。
基於『義和團』事件的教訓,蔣介石的寄望國際正義的勢力介入,應是一個自然的反射作用期盼。蔣介石主張必須要“先安內”勦滅共產黨=(今日的中國或金門戰役後的毛澤東,不攻台不與美國作戰的“韜光養晦”主張),才能集中力量一致“攘外”抵抗列強的日本(比如:推翻《河梅“協議”》)。
「第二點」‧ 有關於共方在日軍佔領區的游擊戰抗日部分,以及共方認為日軍布署的兵力分配與共軍全面作戰,達成了共軍偉大的抗日貢獻,牽制了日軍對國軍正面作戰的進攻力道;有關於這點,在日軍佔領區的確是有背後牽制日軍的效果;不過,我方不同的觀點歷史考證真相是:
共軍與日軍的戰鬥,明顯的戰役,起自於1937年的平型關戰役;共軍所宣傳的此項大捷,還是國軍部隊主力支援促成的;當時毛澤東共軍指派攻擊日軍主要的目標,在於劫獲日軍的武器彈藥軍糧的“後勤”「補給」。除了藉口抗日之名外,也完全符合了當時毛澤東七分發展壯大自己所急需要的“糧草武器彈藥”。
對於平型關戰役,中共以四千餘人(兩個團的兵力)伏擊日軍板桓軍團的補給、後勤部隊七百人(其中日軍戰鬥部隊僅一百餘人)。共軍自然容易得手。雖然中共靠懸殊的兵力以眾擊寡,並殲滅所有日軍,但自身也傷亡四百餘人,因此實質而言談不上是什麼重大勝利。總之,中共在平型關戰役的勝利對戰局其實未起任何扭轉的作用,這場號稱擊敗板桓軍團的勝利在當時及日後皆成為中共宣傳其積極抗日的樣板。
至於1940年的百團大戰,原本設想的規模不大,僅二十餘團,是彭德懷燥進,擴大參與,演變成日後的百團大戰。
只有在百團大戰後,才讓日軍真正的對中共產生了戒心,於是大力向共軍根據地掃蕩,讓中共進入了抗戰期艱苦的三年。後來毛澤東評價百團大戰時,雖表面上讚揚,實際上卻認為得不償失,多此一舉。
【百团大战】1940年四月至六月間,日軍以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師團為主力,在山西省南部進行春季晉南戰(國民革命軍約8萬)、鄉寧作戰 國民革命軍約3萬)、晉南反擊戰(國民革命軍約4萬)。共產黨軍在中日作戰前退避一旁,等國民革命軍退出後再獲取漁翁之利,特別是第一戰區積極追求共產黨“地盤之擴大”(非抗日為主),引起日軍內部的關注與探討。
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點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餘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佈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所以並未如共方宣傳所說的,日軍增加對抗共軍)。這對華北地區的第十八集團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共軍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率共產軍對日軍華北一帶交通及生產區發動奇襲,同時破壞鐵路、橋樑及通信設施。
百團大戰後日軍正式實施對八路軍的剿滅戰。掃蕩的結果八路軍幾乎全面撤出山西,並調整回最低限度的游擊戰,化整為零,迴避交戰。日軍便將目標轉向在太行山區(晉南)的國軍,以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衛立煌部與第三戰區顧祝同部為主要目標,並由此為基礎發動中条山战役等。
潘漢年於1943年攜帶中共中央正式文件開始著手和岡村寧次以及在南京的汪偽政權談判締約(共產黨的漢奸行為),潘漢年與新四軍政委饒漱石、情報部長楊帆到達南京後,希望與南京偽國民政府聯繫簽約,商談夾擊國民政府及其軍事力量的具體步驟和措施(共產黨的漢奸行為),結果竟遭到汪精衛的拒絕。[10]
汪精衛說:「在上海、廣東、武漢,我和共產黨頭目們打了好幾十年交道了,共產黨這個葫蘆裡所賣的藥是何其劇毒,我是很清楚的,無論如何共產黨這個賊船,我是不能再上了。何況我之所以脫離重慶走曲線救國的道路,就是為了消滅赤禍,共產黨無論走到哪裡,就把饑荒、內戰、燒殺、愚昧、落後帶到哪裡。我的左膀右臂陳公博和周佛海兩位先生不都是中共12人成立大會上的成員嗎!」 .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
在1945年“华北座谈会”上,彭德怀被迫做了检讨:1940年的百團大戰……在政治上也是錯誤的。過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軍隊主力從正面戰場吸引過來,有利於國民黨……這很明顯是民族義憤模糊了階級立場。
1959年毛澤東在庐山会议上说:主動出擊日軍是幫了蔣介石。當時是共產党、國民党和日本人三國鼎立,我們就是要讓國民党和日本人鬥個你死我活,而我們從中發展壯大。一些同志認為日本佔地越少越好,後來才統一認識:讓日本多佔地,才愛國。否則變成愛蔣介石的國了。百團过早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军对我们力量的注意;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11]
百團大戰之後,中共再也沒有發動過一起對日寇像樣的攻擊,卻一直貪得無厭地向國民政府索取武器、軍餉和其他物資。同時,經日軍圍勦退出山西後,全力發展自己的地盤、壯大成形。
引用文章 抗日主要是國軍貢獻!歷史已成定獻!毛澤東共產黨“游而不擊”、發展自己的地盤為“主”
毛澤東共產黨抗日戰爭“遊而不擊”,漁翁得利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毛澤東對在晉西北的八路軍作如下指示:
“中日戰爭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日本古屋奎二文獻:《蔣總統秘録》,中央日報社,1977年,臺北)北京三聯書店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前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官員羅滿甯(筆名:奧鮑裏索夫)的《蘇中關係(1945-1980)》
也指出:毛要求八路軍“用一分力量和日本周旋,用二分力量和國民黨鬥,用七分力量來發展自已”,這類被廣泛引用的毛語錄,雖未見於公開發表的毛著,但毛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十四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三日、二十五日和二十九日發出的、都在反覆重申“獨主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戰略意見”的七封電報(《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可視作佐證。
事實也是如此,是年九月二十五日的“平型關戰役”之後,八路軍便轉入所謂“敵後遊擊戰”,實際是遊而不擊,把主要精力用於與國軍搞摩擦、爭地盤,收編國軍流散隊伍和地方武裝,招兵買馬,拚命擴充實力。八年抗戰中,中共的軍隊由二萬多人發展到一百萬正規軍和二百二十萬民兵,在遼寧、熱河、察哈爾、綏遠、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寧夏、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十九省區內建立了十九大塊的“解放區”,佔地近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一萬萬。(《毛澤東選集》,p1041,人民出版社,1969年,北京)
儘管在抗戰最艱苦、最緊張的最後階段(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毛澤東置大片國土淪亡、人民被燒殺搶掠於不顧,把各根據地、各部隊的領導人全部集中到延
安,曠日持久地學習、反省、檢討、清算、鬥爭、清洗,既保存了實力,又大樹特樹了毛澤東的絶對權威;八年抗戰中毛澤東從未離開過延安窯洞半步。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是真理,中共從戈培爾那裏學來的搞宣傳的本事,確實比國民黨高明得多。 3,陽奉陰違,兩面三刀
1937年8月,中共軍政大佬齊集陝北洛川,毛澤東發表了重要講話:
"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遊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並謂為實施此一決策,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與國民黨妥協,以求生存發展。第二階段與國民黨取得力量平衡而與之相持。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進而代替國民黨的領導權。
"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1940年,彭德懷發動"抗日有罪"的百團大戰,這是中共軍隊非常罕見的較大規模的主動出擊的遊擊戰。毛澤東當時就氣急敗壞:"彭德懷幹這麼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我們力量大暴露了,後果很壞。"1959年的廬山會議,百團大戰成為彭德懷的主要罪狀之一。
早在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役就讓毛澤東很生氣:"以後要避免這種犧牲重大的戰鬥。"當天即致電北方局:"整個華北工作,應以遊擊戰爭為唯一方向。"
百團大戰之後,中共再也沒有發動過一起對日寇像樣的攻擊,卻一直貪得無厭地向國民政府索取武器、軍餉和其他物資。
“同時,延安還明目張膽地組織軍隊和黨政機關參與種植和販賣鴉片的罪行,並在與日本佔領區的鴉片貿易中大發橫財。為了一黨之利益,不惜迎合日本佔領軍的陰謀,製造鴉片毒害自己的人民。這一事實,不僅在當時蘇聯塔斯社駐延安記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中有詳細記載,而且在延安高級幹部李銳等人的書信中也有所透露。”
據《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對日軍事戰略方針的演變》,1937年中共武裝力量只有4萬餘人,根據地只剩下陝北一隅之地。抗戰之後,它奇跡般地創造出近百萬正規軍和220萬武裝民兵,大半個華北以及華中、華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它的天下。
中共利用日本侵華消極抗日,積極發展和壯大軍事力量,圖謀顛覆中華民國已經昭然若揭。難怪毛澤東多次感謝日本,認為日本不必為侵華道歉,如1961年1月24日會見日本社會黨議員黑田壽男,毛實話實說:
"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正是因為日本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讓我們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創造了勝利的條件。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皇軍侵略中國。"
*日軍在各地死亡數字*
歷史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要靠事實說話。抗日戰爭中,從在戰場上被打死的日軍人數上可以看出,日軍絕大部分有生力量,是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消滅的。
據留日海外學人林思雲的考證,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原書聲稱資料來源為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二戰期間日軍的死亡人數(不含平民)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前):
滿洲地區:兩萬6,500人,
中國大陸本土:40萬零4,600人
緬甸、印度地區合計:16萬1,900人
台灣地區陸軍損失:3萬7,400人。
如果再加上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 日軍死亡的人數,日本在二次大戰中各戰場的陸海軍軍人死亡合計212萬1000人。而日軍在中國本土戰死人數為40萬4600人。
不過,滿洲地區主要是蘇聯紅軍打的。緬甸、印度戰場是英美聯軍為主,嚴格地講,中國的國共兩軍戰績總和只佔日本在二次大戰中陣亡軍人總數212萬1000人的五分之一。換句話說,二戰期間被擊斃的日本軍人,80%是被盟軍打死的。
*日軍戰死者多死於美軍*
美國軍隊在消滅日本軍隊有生力量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軍隊在二次大戰中死亡的,美軍獨佔了三分之二;日本海空軍裝備總量主要損失在對美作戰的太平洋戰場。在中國戰場,在抗日戰爭中做出最大犧牲的,不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是國民黨的軍隊。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間,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萬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國民黨將軍即達二百餘位。 共產黨軍隊出戰少傷亡小*
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明居正介紹說,從1937-1945年8年抗戰中,中國和日本雙方兵團以上的大型會戰中沒有一次中共是主力。 大型會戰以下的重要戰役共有1117次,中共只打過一次;在八年抗戰期間較小規模的戰鬥打了三萬次,中共只參加約200次。
再從傷亡人數來看,國民黨軍隊傷亡三百多萬將士,其中陣亡的少將以上有名有姓的將軍就有203人,這203位陣亡的軍官現在全部在台北圓山的忠烈祠裏面供
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靈。還有一些抗戰英雄,因為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的內戰,後來在中國大陸不但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反而被當作戰犯和罪犯受到各種侮辱和屈辱。
抗戰當中中共方面陣亡的將軍只有兩個,一個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1942年5月25日,左權在遼縣前沿陣地,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而犧牲。另一個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中共高級將領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長兼政委楊靖宇。
直到今天,中共宣傳部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只能說一些中流砥柱之類的套話和空話,拿不出像樣的,有說服力的數字來。中國內地紀念和國民黨打內站勝利的紀念碑規模宏偉,如號稱亞洲第一大塔的淮海戰役紀念碑,而少有紀念抗日英雄的紀念碑。
本文於 修改第 1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