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共產黨抗日戰爭“遊而不擊”,漁翁得利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毛澤東對在晉西北的八路軍作如下指示:
“中日戰爭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日本古屋奎二文獻:《蔣總統秘録》,中央日報社,1977年,臺北)北京三聯書店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前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官員羅滿甯(筆名:奧鮑裏索夫)的《蘇中關係(1945-1980)》
也指出:毛要求八路軍“用一分力量和日本周旋,用二分力量和國民黨鬥,用七分力量來發展自已”,這類被廣泛引用的毛語錄,雖未見於公開發表的毛著,但毛在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十四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三日、二十五日和二十九日發出的、都在反覆重申“獨主自主的山地遊擊戰爭”“戰略意見”的七封電報(《毛澤東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北京),可視作佐證。
事實也是如此,是年九月二十五日的“平型關戰役”之後,八路軍便轉入所謂“敵後遊擊戰”,實際是遊而不擊,把主要精力用於與國軍搞摩擦、爭地盤,收編國軍流散隊伍和地方武裝,招兵買馬,拚命擴充實力。八年抗戰中,中共的軍隊由二萬多人發展到一百萬正規軍和二百二十萬民兵,在遼寧、熱河、察哈爾、綏遠、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寧夏、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十九省區內建立了十九大塊的“解放區”,佔地近百萬平方公里,人口一萬萬。(《毛澤東選集》,p1041,人民出版社,1969年,北京)
儘管在抗戰最艱苦、最緊張的最後階段(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毛澤東置大片國土淪亡、人民被燒殺搶掠於不顧,把各根據地、各部隊的領導人全部集中到延
安,曠日持久地學習、反省、檢討、清算、鬥爭、清洗,既保存了實力,又大樹特樹了毛澤東的絶對權威;八年抗戰中毛澤東從未離開過延安窯洞半步。謊言重複一百遍就是真理,中共從戈培爾那裏學來的搞宣傳的本事,確實比國民黨高明得多。 3,陽奉陰違,兩面三刀
1937年8月,中共軍政大佬齊集陝北洛川,毛澤東發表了重要講話:
"要冷靜,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要避開與日本的正面衝突,繞到日軍後方去打遊擊,要想辦法擴充八路軍、建立抗日遊擊根據地,要千方百計地積蓄和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對政府方面催促的開赴前線的命令,要以各種藉口予以推拖,只有在日軍大大殺傷國軍之後,我們才能坐收抗日成果,去奪取國民黨的政權";並謂為實施此一決策,可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與國民黨妥協,以求生存發展。第二階段與國民黨取得力量平衡而與之相持。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進而代替國民黨的領導權。
"為了發展壯大我黨的武裝力量,在戰後奪取全國政權。我們黨必須嚴格遵循的總方針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任何人,任何組織都不得違背這個總體方針。"
1940年,彭德懷發動"抗日有罪"的百團大戰,這是中共軍隊非常罕見的較大規模的主動出擊的遊擊戰。毛澤東當時就氣急敗壞:"彭德懷幹這麼大的事也不跟我商量,我們力量大暴露了,後果很壞。"1959年的廬山會議,百團大戰成為彭德懷的主要罪狀之一。
早在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揮的平型關戰役就讓毛澤東很生氣:"以後要避免這種犧牲重大的戰鬥。"當天即致電北方局:"整個華北工作,應以遊擊戰爭為唯一方向。"
百團大戰之後,中共再也沒有發動過一起對日寇像樣的攻擊,卻一直貪得無厭地向國民政府索取武器、軍餉和其他物資。
“同時,延安還明目張膽地組織軍隊和黨政機關參與種植和販賣鴉片的罪行,並在與日本佔領區的鴉片貿易中大發橫財。為了一黨之利益,不惜迎合日本佔領軍的陰謀,製造鴉片毒害自己的人民。這一事實,不僅在當時蘇聯塔斯社駐延安記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的日記中有詳細記載,而且在延安高級幹部李銳等人的書信中也有所透露。”
據《抗日戰爭期間中共對日軍事戰略方針的演變》,1937年中共武裝力量只有4萬餘人,根據地只剩下陝北一隅之地。抗戰之後,它奇跡般地創造出近百萬正規軍和220萬武裝民兵,大半個華北以及華中、華東的大部分地區都成了它的天下。
中共利用日本侵華消極抗日,積極發展和壯大軍事力量,圖謀顛覆中華民國已經昭然若揭。難怪毛澤東多次感謝日本,認為日本不必為侵華道歉,如1961年1月24日會見日本社會黨議員黑田壽男,毛實話實說:
"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正是因為日本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讓我們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創造了勝利的條件。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皇軍侵略中國。"
*日軍在各地死亡數字*
歷史不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要靠事實說話。抗日戰爭中,從在戰場上被打死的日軍人數上可以看出,日軍絕大部分有生力量,是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消滅的。
據留日海外學人林思雲的考證,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原書聲稱資料來源為日本厚生省援護局1956年3月調查數據),二戰期間日軍的死亡人數(不含平民)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8月14日(蘆溝橋事變到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前):
滿洲地區:兩萬6,500人,
中國大陸本土:40萬零4,600人
緬甸、印度地區合計:16萬1,900人
台灣地區陸軍損失:3萬7,400人。
如果再加上1945年8月15日以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 日軍死亡的人數,日本在二次大戰中各戰場的陸海軍軍人死亡合計212萬1000人。而日軍在中國本土戰死人數為40萬4600人。
不過,滿洲地區主要是蘇聯紅軍打的。緬甸、印度戰場是英美聯軍為主,嚴格地講,中國的國共兩軍戰績總和只佔日本在二次大戰中陣亡軍人總數212萬1000人的五分之一。換句話說,二戰期間被擊斃的日本軍人,80%是被盟軍打死的。
*日軍戰死者多死於美軍*
美國軍隊在消滅日本軍隊有生力量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日本軍隊在二次大戰中死亡的,美軍獨佔了三分之二;日本海空軍裝備總量主要損失在對美作戰的太平洋戰場。在中國戰場,在抗日戰爭中做出最大犧牲的,不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是國民黨的軍隊。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間,中華民國政府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萬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國民黨將軍即達二百餘位。 共產黨軍隊出戰少傷亡小*
台灣大學政治係教授明居正介紹說,從1937-1945年8年抗戰中,中國和日本雙方兵團以上的大型會戰中沒有一次中共是主力。 大型會戰以下的重要戰役共有1117次,中共只打過一次;在八年抗戰期間較小規模的戰鬥打了三萬次,中共只參加約200次。
再從傷亡人數來看,國民黨軍隊傷亡三百多萬將士,其中陣亡的少將以上有名有姓的將軍就有203人,這203位陣亡的軍官現在全部在台北圓山的忠烈祠裏面供
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靈。還有一些抗戰英雄,因為參加了國民黨軍隊和共產黨軍隊的內戰,後來在中國大陸不但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反而被當作戰犯和罪犯受到各種侮辱和屈辱。
抗戰當中中共方面陣亡的將軍只有兩個,一個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1942年5月25日,左權在遼縣前沿陣地,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而犧牲。另一個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中共高級將領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長兼政委楊靖宇。
直到今天,中共宣傳部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時候,只能說一些中流砥柱之類的套話和空話,拿不出像樣的,有說服力的數字來。中國內地紀念和國民黨打內站勝利的紀念碑規模宏偉,如號稱亞洲第一大塔的淮海戰役紀念碑,而少有紀念抗日英雄的紀念碑。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