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台灣老人對《海角七號》的評議與觀後感
|
瀏覽13,357|回應71|推薦18 |
|
|
我是個電影愛好者. 我不是要做影評,因為影評要評談的是劇本,演員,執導,拍攝,分鏡,配音,配樂,剪接,...等等,但以《海角七號》的票房表現而,是讓人覺得見面不如聞名的,是不如不看的. 《海角七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虛構的人物與虛構的情節,做為一部供觀賞娛樂的電影,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但其最可議之處,也正在虛構,但不在虛構的情節上,而在虛構的歷史背景上. 一部電影若涉及歷史背景,則是不容虛構的,因為歷史或歷史背景應該是事實問題,是一項屬於公眾知識範疇的東西,若也把客觀存在的虛構了,那是造假,是欺騙,也是給觀眾洗腦了. 一般而言,在一部電影裡,若是涉及到歷史事實,在無傷大雅的小情節上,因劇情需要而虛構一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在大情節上,或者歷史背景也就是說更大情節上,不問史實,而是出於虛構,或是出於歷史及文化上的無知而虛構,甚或至是出於有意或目的或個人的某些情結而虛構歷史背景,或暗示著有那麼樣的歷史背景,那就是造假,就是欺騙,也就是給觀眾洗腦了.《海角七號》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而符合了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本)的電影,所以才能得到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政府當局為選票而力挺票房的局面. 我要舉出的是,若從一九四0年後的歷史背景之史實上,去探究與了解當時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在故事發生地點的恆春那個僻遠地方,也就是說《海角七號》的地方,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發生《海角七號》中日本人老師與台灣人女子戀情的故事的,這樣的故事完全隱去與掩藏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在殖民地台灣的真實狀況,及當時殖民地被統治的一般台灣人,特別是僻遠地方年輕女子的真實人生狀況,也與當時恆春那個僻遠地方的真實生活狀況,有極大的差距,更不要說一個台灣人女子有可能,而且還有可能穿的十分體面的,從當時的恆春到高雄碼頭上去給日本人老師送行了.這不是美化了故事中的愛情情節,而是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 我不想再多說了,我要說,當我看完了《海角七號》這部片子後,我在想,若真有影片中當時的那位台灣人女子,她沒被拉去當日本兵的慰安婦,就是極大的幸運了,她若還生下了有日本人血統的孩子,那也是合乎當時的常情常理的結果. 有日本人血統的或精神的孩子,長大了,有錢了,又想當家做主,起了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痛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的統治心念,說來也正是今天在台灣的一些人合乎常情常理的結果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南京大屠殺與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軍
|
|
推薦2 |
|
|
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將領松井石根曾經是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台灣軍司令,而台灣軍(後來改編為第十方面軍),曾經參與南京大屠殺,並且將上海事變(上海南京戰役)寫入台灣軍的軍歌之中:(Wiki) 這首歌第一段描述位處西太平洋要衝, 日帝南進管鑰的台灣, 由堅強的台灣軍鎮守。 第二段歌頌乙未戰爭期間在台灣病故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身後五十年間一直被奉為台灣軍的精神楷模。 第三段歷數中日開戰後, 台灣軍被派往上海, 南京, 武漢, 海南島與南寧馳援時的武勇。 第四段自負在建設遠東新秩序時, 台灣軍所扮演的重要角色。1943年7月推出的電影「莎勇之鐘」(也就是樓下"莎布的麻"所說的"莎韻之鐘"), 應台灣總督府的請求, 在歡送軍人出征的篝火會, 由女主角李香蘭兩度率眾齊唱「台灣軍之歌」。 李香蘭以她精湛的古典聲樂造詣, 將此歌詮釋得波瀾壯闊, 氣吞牛斗, 隱然重現「大航海時代]以台灣為基地的艦隊,馳騁大洋七海爭霸的海國雄風.莎勇之鐘]的故事發生於1938年台灣日治時期的台北州蘇澳郡蕃地(今宜蘭縣南澳鄉)之泰雅族利有亨社。一名泰雅族少女莎勇因協助日籍教師幫運行李,不幸失足溺水。而台灣總督為了表揚莎勇義行,頒贈予當地的紀念桃形銅鐘,即稱莎勇之鐘。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經刻意報導後,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並與國歌少年雙雙成為皇民化政策的宣傳策略。(據說海角七號的劇本也來自於一則短短的台灣雲林地方新聞關於郵差成功將日本殖民地地址信件送達的新聞,好巧喔!呵~呵~)
台灣軍の歌
作詞: 臺灣軍報導部、作曲: 山田榮一、唱: 灰田勝彥、曲盤発売日: 1940年10月
太平洋の空遠く 輝やく南十字星 黒潮しぶく椰子の島 荒浪吼ゆる赤道を 睨みて立てるみんなみの 護りは我等 臺灣軍 あゝ 厳として 臺灣軍 歴史は薫る五十年 島の鎮めと畏くも 神去りましし大宮の 流れを受けて蓬萊に 勲をたてしみんなみの 護りは我等 臺灣軍 あゝ 厳として 臺灣軍 滬寧のいくさ武漢戦 海南島に南寧に 弾雨の中を幾山河 無雙の勇と謳われて 精鋭名あるみんなみの 護りは我等 臺灣軍 あゝ 厳として 臺灣軍 今極東の黎明に 興亞の鐘は鳴り渡り 五億の民が共栄を 目ざして築く新秩序 前衛としてみんなみの 護りは我等 臺灣軍 あゝ 厳として 臺灣軍
台灣軍之歌(翻譯)
太平洋上
天遙遠, 南十字星 閃閃光
黑潮溢洗 椰子島, 波浪沖過 赤道線
睨目企騰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 嚴防的 台灣軍
歷史芬芳
五十年, 戰死做神 盡本分
鎮守本島 北白川, 所傳士魂 蓬萊存
建立武功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 嚴防的 台灣軍
上海事變[上海・南京戰] 武漢戰, 海南偏島 南寧奔
鑽過彈雨 幾山河, 勇氣無雙 眾人問
精銳出名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 嚴防的
台灣軍
現今極東
黎明期, 興亞鐘聲 響齊勻
五億人民 共存榮, 一新秩序 建設勤
前線遙遠 在南方
守護有咱 台灣軍
啊! 嚴防的 台灣軍
---
這支軍隊在日本戰敗投降後,司令官安藤利吉曾經一度想反抗日本天皇投降命令率少壯派軍官搞台灣獨立失敗,在向陳儀完全台灣主權交接儀式後,安藤利吉被以戰犯關入獄中並在半年後在獄中自殺,台灣軍17萬日本軍人落入陳儀的指揮,乖乖將日本軍人藏在台灣山洞裡的大量食物補給戰略物資交出後才先被遣返回日本,而一般日本內地人因為被限制僅能帶走一件手提行李,因此紛紛在家門口擺攤變賣家中傢俱細軟金飾,台灣人此時發現[有禮無體 ]的日本人要台灣人將身家財產捐輸給日本皇軍並購買德國馬克,卻自己隱藏大量黃金‧這時許久沒白米飯吃的台灣人也發現,日本人隱藏了大量的罐頭食物,這些物資的部份後來流入台北龍山寺的賊仔市場,形成日本戰敗後難得的物資充裕的短暫繁榮時期(大約持續半年,參考楊渡寫的1945 台灣)
本文於 修改第 7 次
|
|
|
簡直就是誘拐未成年少女,日本男人還真不是普通的變態 !美軍從1945年初開始全面轟炸台灣,在1945年5月31日對台灣總督府周圍進行大轟炸,艋舺地區也嚴重遭受池魚之殃,台北市民死亡超過三千人,受傷過萬人‧二十歲艋舺公學校日本男教師與十歲台灣女學生之戀好感人呀!好像亂世的鴛鴦,壓不扁的玫瑰(當然也是炸不死的)‧至於海角日本戰敗國男老師與戰勝國女學生一起打狗海港私奔的虛擬故事,這劇情實在寫的太爛了,應該寫成倆人跳海"玉碎",被黑潮帶到桃太郎的日本戰敗國的江戶,倆人隱姓埋名,靠著台灣女學生的中國戰勝國身份,向東京盟軍總部申請在日本的戰勝國國民才能享有有的特殊法律地位,與盟軍提供的配給等等高於戰敗國日本國民的福利(當然享有免被日本政府徵做慰安婦招待東京美國大兵)‧倆人像日清食品的吳百福(安藤百福)一樣,從此在日本發跡‧多美好的日本殖民地故事,都可以參加奧斯卡最佳編劇獎了‧ ---------- 2002年作者鈴木茂夫出版[台灣處分-1945]這本書時行年七十一歲,1945年「台灣處分」的時候他正在台北就讀中學。[處分]這兩個字的日文並無惡意,相當於「處理」的意思‧「處理台灣」,就是根據波茨坦宣言四個條件中,「放棄日本本土四大島以外的所有領土」一條而來。這本書寫的就是日本戰敗前後,內地人(殖民時期到台灣之日本國民)在台灣的狀況。故事大約是從終戰一年以前的1944年10月 開始。戰事節節敗退,然而有一天,台灣軍也就是第十軍的司令部從收音機收聽到了日軍大本營發表戰果。台灣海軍在巴士海峽附近,擊沈了十二艘航空母艦,並且損壞了八艘航空母艦,擊墜了一百一十二架飛機,創下了開戰以來最大的勝利。這一場大勝利,徹底打擊了美軍的中樞戰力,是日軍轉敗為勝的契機。然而台灣陸軍同時也捕捉到一名美軍轟炸機的駕駛員。一問之下,轟炸機是從被海軍宣稱已經擊沈的航空母艦起飛而來的。這才知道,原來大勝利云云,只是虛報戰果。虛報戰果就是軍國主義戰爭的末期症狀。這個虛報的戰果,不只是讓當事者的台灣軍得到了錯誤的訊息,日本國民以及其他的日本軍都得到相同的錯誤訊息。為 了要彌補這個錯誤的訊息,日本海軍採取的手段就是「神風特攻隊]‧8月15日台灣全島的軍人、人民和內地的人一樣,圍在收音機旁邊收聽天皇的投降談話。天皇的談話,讓所有的內地人鬆了一口氣,因為傳言已久的台灣登陸戰不再有實現的
可能性。事實上美軍本來有台灣登陸戰的計畫,但是之前空襲菲律賓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日軍的抵抗,讓美軍察覺到日軍軍力已弱,可以跳過台灣直接攻擊琉球群 島,所以台灣才逃過一劫。不過台灣雖然沒有登陸戰,到這一天為止,台灣人的戰死者一共也有三萬三百零四人.戰後,在台灣的內地人被改稱為「日僑]。戰爭結束第二年的三月,這些人集中到「日僑還送台北集中營」然後坐火車到基隆,再從基隆分乘十艘船回去日本。於二 二八事變發生之後,跑遍全台灣調查事變的楊逸舟先生,曾經用日文寫了一本「二二八事變」,這本書又經過張良澤先生翻成中文。這本書上記載著日本投降時,台灣島內一共有七十萬日本人。這些人在台灣原來是特權階級,一夜之間卻淪為敗戰國民。「二 二八事變」和「台灣處分」兩本書各有一段敘述國民黨軍進入台灣時的情形。兩本書分別以台灣人和日本人的眼光觀察這一幕光景。兩者都以為會看到整齊雄壯的軍隊入港,兩者都看到入基隆港的(國民黨)軍隊是有如丐幫的集團(被部份台灣人稱為土匪兵賊仔兵)。可是兩者下的結論卻不一樣。台灣人為日本人可惜,說:「怎麼會敗給這種軍隊?」;日本人卻為中國軍人說話, 說:「這些人才是經過苦戰的真正戰士!」。--------- 我比誰都愛台灣 代馬輸卒 張拓蕪 Ling閣下誤會了,
我從來對台灣沒有恨, 更談不上仇了, 我深愛台灣六十年, 否則我也不會千里迢迢千方百計的再度逃來台灣了。為何愛台灣 ? 因為我來過台灣, 居住約半年, 這兒人好、米好、氣候好。...雖然與台灣人語言不通,
但我們彼此相處融洽, 雙方也忘了二二八那件事, 如果平定二二八事變時我開槍殺了任何一位台灣人, 我豈敢再來? 而且千里迢迢開小差的來? 當年大陸遍地烽火, 只有台灣是片和平乾淨土,
我和我的老伙伴老潘在上海碼頭登洋船華聯輪時, (偷渡)苦等了兩亱,(白天沒有機會, 趁黑夜碼頭人少有機會)從來沒有對台灣有一丁點的不滿。恨,
從何說起? 仇, 更從何說起? 像我這等小兵小卒的對政治一竅不通,
也了無興趣。政治人物我半個也不認得, 我住的這個里和這個鄰, 我連鄰長是誰, 是男是女攏無宰羊, 只認得這位女里長。因為我走到大馬路, 必須經過里長辦公室, 里長連任過兩次,
而我在本里不但較年長, 而且是老殘, 里長常問我可有甚麼需要她幫忙的, 只管告知一聲她就 會幫我辦好。我說:謝謝妳好心, 目前還不需要。我對台灣的深愛、摯愛的熱度深度絕不下于你閣下,
我連感激都來不及, 何來仇恨!我在部落格上寫文章,
原本也只是寫點不為人知的軍中小事, 循我一貫的代馬輸卒舊路, 遣興而已。只因為三立電視台的女主播造謠栽贓,
楞說二十一軍(師)在基隆港登岸時「見人就抓, 抓了就殺, 血染基隆港!」這根本就是莫須有的汙衊、栽贓、抹黑、胡說八道!
我是一個二十一師一四五旅的一個小兵, 我們下船時, 既飢又渴, 身著破棉軍服, 汗水直流, 根本不像個人樣, 我們哪有能力去殺人, 別人殺我我也沒力氣反抗, 也只得任他如何砍,
如何殺了。當時我們下船的碼頭上沒半個人影,
大太陽下走了好幾個小時才走到基隆火車站,但又沒有車廂, 天快黑時才上了車。當時基隆火車站只幾個小攤販, 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瞅看我們。第二天早上到鳳山時, 半路就下了車,
因為鳳山鎮民正鑼鼓喧天的歡迎我們這批新到的中央軍呢。 我們穿著破爛,又是棉軍服, 真沒臉給人家這樣熱烈的歡迎, 半路下車是為了整頓一下, 把年輕力壯的先編隊出發,
老弱殘兵留在鐵道旁等半夜才進鳳山市區。三立電視台的那位女主播所播出的那段影片,
壓根兒不是我們二十一師的。而是兩年後, 蔣經國在上海[打老虎]時上海警備司令部槍斃匪諜的記錄影片。栽贓栽成這個樣子, 經人指證, 她就是不道歉:如今三立轉向了,
我真不知道這位女主播如何面對新的觀眾! 不過這位女主播雖然誣蔑了我們二十一軍, 卻也無意中「大捧」了一下。
本文於 修改第 8 次
|
|
|
容我稱江城子您為小伙子。因我認為您說的內容好像尚未老到瞭解海角七號拍攝的日據結束的那個時代。 1. 您說電影情節提到那個時代不可能有老師與學生談戀愛?這就錯了!還真的有,而且還有被報導為新聞。莎韻之鐘 正港1940年代台日師生戀:池田敏雄與黃氏鳳姿 不過參考連結裡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我也不是在美化這樣的師生戀,也不是美化日本人,重點是,在那個年代確實有如此事件發生。許多事情有無發生的可能性不是"絕對"兩個字可以完全概括的。 2. 這部電影是魏導自行籌錢拍攝的。礙於經費的拮据,當年的日本人與台灣人所有民族意識與感情部份的牽涉,他是無法將全部細節拍出來的,因為這並不是一部歷史電影片。就如電影赤壁之戰,不也是截取赤壁戰爭之一小段野史來拍攝,哪能將全部面貌還原呀?所以片名海角七號,就請focus在片中主角是如何找到海角七號,及為何他們要尋找海角七號這地址背後的故事就好,其餘還想多懂的,請去請教歷史學家。 2. 日本人拉台灣人去當慰安婦,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有,且慰安婦的年齡應該是片中老友子的媽媽那年紀了。(慰安婦發生年代大約是1937年,老友子在日人離台時差不多是17歲,倒算回去,老友子在1937年時差不多只有9歲。)而且慰安婦有分強迫與自願的,原因為日軍確實以招募看護騙了一些人到外島去,後來還是被當做自願慰安婦給強迫了,關於更詳細資料可以請江城子去網路上查查。 3. 老友子在港邊給日本老師「送行」。錯的離譜!她是提著行李、穿著存了好久的錢買的漂亮衣服,要跟日本老師私奔的,她打算要離開台灣跟著老師到日本去,怎麼不可能想盡辦法穿漂亮?尤其17、18歲女生愛漂亮,就算去借衣服,也一定要打扮漂亮的啊!所以我說,江城子先生到底有沒有看到影片最後面呀? 4. 回應小肉球:日本老師那七封都是在船上寫的。他之所以不敢回台灣找友子,是因為找到了又能怎樣呢?他背棄了友子,他原本是答應要帶她去日本的呀!他躲在船上偷偷看友子,就是因為欺騙了友子覺得沒有臉看見她呀!當所有的人都是站在船上甲板跟在岸邊送別的人大力揮手,日本老師蹲著偷偷望,他不敢讓友子看見.... 據以前老一輩台灣人講,確實有許多日本人對台灣人不錯,應該是說自日軍首先到台灣「佔領」時,許多日軍對台灣人真的不友善,常是以暴力欺壓。可是後來慢慢有些非軍人身分到台灣之後,以著以後可能就是以台灣為第二故鄉的心態,也友善地對待這塊土地的人民,這確實不容否認的。 我對日軍在大陸的行為深感痛恨,殺了那麼多人,也難怪大陸人是很討厭日本人的,同樣的台灣人也是,有許多老一輩的人吃很多日本人的虧,那種仇恨也是很難平消。再說,剛開始的外省人到台灣時,不也是用軍隊那一套對付台灣人,好壓平台灣人對外來者的恐懼與排斥?(不過這些手段與方法可能就是牽涉到軍中更高層的指示了)可是漸漸地,有許多外省人會以平和、謙讓、降低身段的方式與台灣人相處呀! 總之呀~許多的對立衝突,要怪~就怪那些年所發生的戰爭了....沒有戰爭,就不會有那麼多後遺症了......(最原始就是那個好戰的日本軍皇(及所有贊成打仗的幕僚)挑起了戰爭,他們最該死!) 以下連結是我對海角七號這部片的淺見,有空可以去看看,不需要與黨派、民族意識牽扯上關係,這並非魏導拍這部片的主要精神!「真情部落格」訪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 「海角七號」與「置入性行銷」
|
|
|
要恨日本人就去恨日本人,不需要罵這部片是爛片!在台灣之所以有許多人支持這部電影,完全是被劇中描述在地文化給感動,也被魏導演為實現夢想所做的努力而感動!我在網路上搜尋各種海角七號紅透台灣的原因,絕少數是因為有許多台灣人懷念日據時代日本人的好,我們是被電影透露出在那個時代生存的人的無奈而感動的呀!不僅那些喜歡台灣土地的日本人要無奈地離開台灣,連與日本人有正面牽扯的台灣人也感無奈! 恨日本人的台灣人也很多,但不需要也連這部電影也罵進去!如果你們真正體會魏導為何在電影裡各處穿插「野玫瑰」這首歌的用意,你們才有資格罵!
本文於 修改第 2 次
|
|
|
这部烂片激起了我对台湾倭人的仇恨,从此绝无同胞之谊。
|
|
|
我想,要生离死别就生离死别好了。为什么要用上中国军队的旗帜和刺刀呢? 这样布置有必要吗?除非想刻意说明中国乃外来者,民国也是殖民者的意识外,这一个铺设完全没必要。 抱歉,大陆人就是看见这段戏分感觉很不舒服。(盼了50年,盼来这样结果,能说什么呢?)
|
|
|
我本來對海角也是討厭的,看都不想去看.但是看了你的貼文,我想,是不是我也有成見? 如果海角真的那麼差,李安為何不排斥.還要提攜魏.我想,對很多事還是不要先懷成見吧!
|
|
|
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刺刀下,主人公爱情的生离死别……
这想表达的是什么?大概除了折射出对中国(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是中华民国)收回台湾主权的不满外,实在看不出其他的意味。
除了表达是中国军队让这段所谓的爱情的摧残,进而激起观众对中国的仇视外,还真看不出导演是不是有别的用心,莫非想说所谓的人性问题?但事实上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爱情,如果你精读真正的台湾历史,就知道其不可能在哪里了。如果你本身对自己本土的历史一无所知,自然会觉得此情在当时台湾是到处都有的,而中国军队驱逐了日本殖民者等于是在做反人性的事情了。
以一个大陆人的身份看这出戏,感受之强烈要比台湾反此片的同胞更浓。因为影片传达给大陆人的信息是,八年抗战把50年前的失地收复回来,付出如此多人命的代价,最终竟然换得如此结果。(台湾的怨恨?)这和以前中共说的什么台湾人民坚持抗日50年的主旋律简直南辕北辙。
|
|
|
在大陆,就像色戒一样,恐怕会成为反面典型。电影我已经看过了。结论和江城子一样。我不想看第二遍。
|
|
|
俺應該也是一個電影愛好者,俺和你不一樣,俺偏偏愛做影評,從劇本、選角、演技、導演、拍攝、分鏡、配音、配樂、剪接、道具、服裝、選景等等,但可惜俺沒看過《海角七號》,所以不能做它的影評。 不過,俺看了你這帖子,倒可以做一下文評。 你疪議《海角七號》的頭一點:虛構的歷史背景。這可沒法子,碰到娛樂事業總會轉個彎,娛樂並不嚴格,大德不逾閒,小節出入可也,而娛樂事業出入的可厲害著呢。基本上,俺同意你,娛樂事業編導不能太過分,否則只求娛樂效果而誤導觀眾。 你認為《海角七號》過度虛構歷史背景,而虛構的動機為「有意或目的或個人的某些情結」,虛構的效果為「欺騙和給觀眾洗腦」,由於「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本)的電影,所以才能得到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政府當局為選票而力挺票房的局面」,俺要說,這電影劇情俺是知道的,它很台灣,很本土是沒錯的,是否懷日則見仁見智,傾獨則完全是你的--呃--虛構了。 台灣政府當局挺這部電影?嘻嘻,不見得也,政府挺人民喜歡的,其實馬英九總統比較喜歡《1895》,新聞局大替該片造勢宣傳,《海角七號》純粹靠它自己紅遍台灣,並非台獨份子喜歡,藍色也喜歡。 因此,俺暫時綜結一下:你說的傾獨、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台灣政府為選票力挺票房--這三點已完全屬於你個人的虛構。 接著說到你的歷史背景批評。你說在那時代一九四0年後的恆春不可能發生日本老師與台灣女子的戀情故事,那麼,你錯了,你不懂愛情,情人眼裡出西施,愛情無國界,英國查爾斯王子會愛那個奶媽型卡蜜拉,棄年輕貌美黛妃於不顧,莉莉和小鄭愛得死去活來,羅密歐與茱麗葉不顧家族宿仇殉情,辜仲諒偏娶個門不當戶不對女子.....唉,這才浪漫呢,也許日本老師憐惜受統治階級的台灣女子?也許台灣女子長相讓他想起故鄉的青梅竹馬?反正愛情不理性,看對了眼就沒輒! 你說,電影裡,台灣女子穿著體面去高雄碼頭給日本老師送行?哎呀,那你就不懂女人心理了!為見情人最後一面,女人就是東借西湊也要打扮得美美的。你把異族愛情一下子連結到該片編導企圖美化日本殖民地統治者,俺認為你虛構了從一個前提跳到一個結論中間的邏輯過程。 你不想再多說,但你說你偏要問那台灣女子怎麼沒被拉去當日本兵的慰安婦,俺要提出理則學來:白馬非馬,馬非白馬!並非所有台灣女子都被拉去當慰安婦,理由很簡單:如果全部台灣年輕女人都被拉去,今日沒有台灣後代,因為有生育力的女人都被拉去,沒人生台灣孩子。那些可憐慰安婦倖存者都被日本兵搞到無法生育,所以結論是那個片中台灣女子就是沒被拉去做慰安婦,因為並非所有年輕女孩如此,這劇情的可能生極高,是你又虛構了一個結論。 你最後再度虛構的結論是:「有日本人血統的或精神的孩子,長大了,有錢了,又想當家做主,起了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痛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的統治心念」,俺說你這個結構太超過。回來當家做主,美化日本殖民地,痛恨外省人,在在都是你心中的幻想(虛構),因為你如果了解導演魏德聖,他第一部實驗短片就是述說台灣原住民奮力抗日。對了,老先生,你會不會戴著有色眼鏡在看這部電影? 俺身邊看過此片的外省人並不覺得《海》片仇恨外省人,反而也對之讚不絕口。 至於俺,沒時間看電影,至少覺得劇情有一點不合理:事隔好幾十年,這麼多年當中,哪用得著寫七封信!坐上飛機來尋找便是,日本人太沒真感情,太沒效率!要真的愛,寫什麼信!衝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