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台灣老人對《海角七號》的評議與觀後感
|
瀏覽13,360|回應71|推薦18 |
|
|
我是個電影愛好者. 我不是要做影評,因為影評要評談的是劇本,演員,執導,拍攝,分鏡,配音,配樂,剪接,...等等,但以《海角七號》的票房表現而,是讓人覺得見面不如聞名的,是不如不看的. 《海角七號》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虛構的人物與虛構的情節,做為一部供觀賞娛樂的電影,這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但其最可議之處,也正在虛構,但不在虛構的情節上,而在虛構的歷史背景上. 一部電影若涉及歷史背景,則是不容虛構的,因為歷史或歷史背景應該是事實問題,是一項屬於公眾知識範疇的東西,若也把客觀存在的虛構了,那是造假,是欺騙,也是給觀眾洗腦了. 一般而言,在一部電影裡,若是涉及到歷史事實,在無傷大雅的小情節上,因劇情需要而虛構一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是在大情節上,或者歷史背景也就是說更大情節上,不問史實,而是出於虛構,或是出於歷史及文化上的無知而虛構,甚或至是出於有意或目的或個人的某些情結而虛構歷史背景,或暗示著有那麼樣的歷史背景,那就是造假,就是欺騙,也就是給觀眾洗腦了.《海角七號》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而符合了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本)的電影,所以才能得到台獨份子一致讚口不絕,政府當局為選票而力挺票房的局面. 我要舉出的是,若從一九四0年後的歷史背景之史實上,去探究與了解當時台灣的社會與經濟狀況,在故事發生地點的恆春那個僻遠地方,也就是說《海角七號》的地方,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發生《海角七號》中日本人老師與台灣人女子戀情的故事的,這樣的故事完全隱去與掩藏了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在殖民地台灣的真實狀況,及當時殖民地被統治的一般台灣人,特別是僻遠地方年輕女子的真實人生狀況,也與當時恆春那個僻遠地方的真實生活狀況,有極大的差距,更不要說一個台灣人女子有可能,而且還有可能穿的十分體面的,從當時的恆春到高雄碼頭上去給日本人老師送行了.這不是美化了故事中的愛情情節,而是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 我不想再多說了,我要說,當我看完了《海角七號》這部片子後,我在想,若真有影片中當時的那位台灣人女子,她沒被拉去當日本兵的慰安婦,就是極大的幸運了,她若還生下了有日本人血統的孩子,那也是合乎當時的常情常理的結果. 有日本人血統的或精神的孩子,長大了,有錢了,又想當家做主,起了美化了日本殖民地統治者,痛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的統治心念,說來也正是今天在台灣的一些人合乎常情常理的結果了.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懷疑田中千繪他老爸是這部電影的出資者
|
|
推薦0 |
|
|
我一直在懷疑這部電影的出資者到底是誰?
劇本是怎樣生出來的?
還是是為了拉贊助故意編的?
|
怎骂都是发泄而已,没任何作用!
|
|
推薦1 |
|
|
希望中国能全面振兴文化产业,形成一股我们的"中华流"强劲地,持久地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是根本之道,而从事这些产业的人应少搞些擦鞋之能事,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为着力点,多拍些好的影视产品.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
|
有些人因為媚倭媚到根深蒂固、媚入膏肓,所以根本不覺得自己是在媚倭,反倒覺得自己非常理性。 這樣的人在我們主觀看來基本已經屬于無可救藥的一類,大家大可任由他們繼續媚倭媚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直接無視這些人的帖子即可,何必多費口水? 對于這些媚入膏肓的人的靈魂洗滌,時代的繼續發展是最好的傳教士,我們何必這麼著急做吃力不討好的傳教士? PS:沒準,他們覺得他們是在拯救我們,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沐猴而冠。
本文於 修改第 1 次
|
|
|
魏德圣拍出『海角七号』后面对别人对其影片所表露的媚日情结的质疑,回应说:“我希望从爱情的角度看历史,总比大家用政治去看历史好吧。”其实,媚日情结就是媚日情结,没什么好否认的,这难道不是今日许多台湾人的情结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何要否认呢?有必要否认吗? 历史演变的主轴和发展的轨迹当然用政治去看才能看得清楚,政治其实就是经济的表现,是利益争夺的高阶形态,历史上一幕幕悲剧,无不是利益争夺的结果。以“从爱情的角度看历史”的认知出发,于是,爱情可以模糊或是弱化侵略、杀戮、奴役、压榨的历史,爱情甚至可以忘掉那灾难深重的历史记忆。以偶发性的事件来表达善的人性情怀或描写小人物的精神世界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上升到以爱情看历史,问题就出现了。
|
|
|
很多作品表面上场面浩大,实际上是哗众取宠。看看张艺谋的<满地尽是黄金甲>,不知所谓,正面一点的就是场面浩大,服饰华丽,负面的就是哗众取宠,尽显宫廷黑暗,一无是处. 还有那些所谓的武侠大片,不切实际,飞来飞去,神话不象神话,场面也是好看了,但给人更多的是好象猴子戏.
|
民族自豪感與奴性間的落差
|
|
推薦3 |
|
|
其實我覺得這裏明顯展現出大陸人的自豪感與部份台灣人的奴性間的落差 , 一國人對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應該很容易被理解 , 但是為何台灣人能忍受當日本人或美國人的從屬而不覺羞恥 , 我想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覺得很怪 . 其實當時國民黨與美國靠攏 , 而在二戰中美國卻一再想奪去老蔣的中國戰區領導的頭銜 , 到了台灣美國一再想要暗算兩蔣 , 這些可怕的歷史都沒有給台灣人任何教訓 , 因為國民黨一直都靠著美國的實力存活 , 自己都活的很沒有自尊 , 台灣人看在眼裏也体會出自己只有做妾的份 , 讓我們再用他們的角度看事情會比較容易了解 , 其實台灣人是百分之百的大陸移民 , 只是來這有些日子了 , 面對混亂的世界 , 他們試圖偏安一角 , 他們把大陸人與日本人還有美國人都當成外人 , 但這些勢力都不是台灣人可以說要還是不要的 , 台灣太弱小 , 只能接受不能拒絕 , 荷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美國人,日本人,還有國民黨大轍退時來的人 . 對台灣人而言 , 都是不請自來的 , 非要接受不可拒絕 , 久而久之台灣人被逼的接受了自己次等小民的思想習慣 , 後來就不在乎當個妾了 , 他們只希望找個有錢的老爺就好 , 他們不要窮親戚 , 這種變態的狹矮思想是中國大陸人比較不能体會的 , 這些人把自己自絕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之外 , 他們只知道不能沒有個老爺 , 所以退而求其次 , 想要做個好妾即可 ,這樣能 好好過日子就好 . 再加上西方的挑撥 , 這些台灣人更是相信認個好老爺 , 再偏安一角是為正道 . 但是這不能當做無知的藉口 , 這些台灣人不能體會到 , 如果不是懼怕中華民族的潛力與快速的成長 , 西方與日本根本不必特別拉攏台灣人做台灣人的假朋友 , 他們做你的朋友拉攏你與中國分割 , 就是怕你變成比他更強大的國家 , 他們為了阻止你長大成人而做你的朋友 , 台灣人不知道如果中國大陸掘起失敗 , 中國人包括全球的華人 , 都將掉入永遠的苦難中 , 我們將永永遠遠的做西方的奴從 , 華人的地位將下降到無法想像的地步 , 這些台灣人並不知道如果西方贏了韓戰與越戰 , 台灣人做妾都沒人要的 , 西方將隨意的踐蹋亞洲 ,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中華民族的復興 , 他們聽從西方的謊言把大陸當成惡魔 , 因此他們開始越來越向美日傾斜 , 但是這些還是不能當成無知的藉口 , 因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大家的責任 , 少數台灣人若要做民族復興的拌腳石 , 我覺得應該要受到整個民族的公審 . 我們在台灣電影中看到的一些不在乎民族形像的表現其實是很合理的 , 不過我覺得海角七號這方面的表現並不是特別過 , 台灣人把當時與日本人之間的關係美化是過度唯美主義 , 也是一種自尊療法 , 還有就是想從巨大的兩岸結合勢頭中呼吸一些不同的空氣 , 畢竟他們已被西方的謊言嚇的不得了了 . 其實這些台灣人對日本的好感有點像是愛逃家的小孩 , 你越要他獃在家中他越要反著走 , 因為他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 更不用說這些人有些根本是賣國的漢奸 .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
|
日本四大島國民直到今天仍然瞧不起已歸屬日本領土的南方琉球群島居民,在日本殖民台灣時期,日本本土國民對國境之南的殖民地台灣的二等國民更是十分鄙視與不信任,例如:1943年以前台灣人是志願加入日本皇軍,而不是被強迫徵召,在日本軍隊裡當兵的位階遠在朝鮮兵之下,屬於日本軍馬軍犬之類的軍伕,多數被安排擔任看守日本侵略東南亞戰爭的英國戰俘營,與日軍在新加坡大屠殺後擔任管控新加坡華人(通閩南語)‧在東南亞的台籍日本兵約有十幾萬人‧日本在1943年開始大量徵召台灣人當兵時,拍過一部皇民化電影:[ 莎勇之鐘 ](又名莎韻之鐘),由山口淑子(李香蘭)主演,描述日本理番(台灣高山族)政策鼓勵日本山地警察(蕃童教師)與泰雅族通婚的和親政策的成功,這部皇民化電影也是以優美動人的音樂打動人心,並且也輸出至大陸的日本佔領區上海天津大連等城市全面上映‧台灣烏來山區泰雅族的日本[高砂義勇軍]至今立碑上還書寫日本國歌[君之代]表揚對日本天皇永世效忠‧這部電影與[國歌少年]並稱日本皇民化宣傳電影的兩大支柱,象徵日本[以夷治夷]竉絡部份台灣泰雅族族人的成功(在霧社事件時泰雅族人擔任攻擊莫那魯道賽克道族人的主力並曾割下110顆人頭與日本警察大人一起拍照留念)
----------
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聯合報╱許介鱗/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台北市)】 2008.09.25
02:53 am「 [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是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所賜予的地址。六十多年前,大日本帝國戰敗投降,日本人被迫從台灣遣返。一名返鄉日本人所寫的情書,從頭到尾貫穿了「海角七號」的故事情節,不斷的以日本語文朗誦情書旁白,充分顯露日本人離開台灣的依依不捨,並以愛情、音樂和夢想襯托出來,觸動了只「向錢看」而失去靈魂的台灣觀眾。台灣真是沒有文化或說文化水準不高的島嶼。在太平洋戰爭時期被驅使到戰場的台灣人日本兵、軍屬、軍伕,超過廿萬人之多,他們都歷經生離死別的創痛,竟找不
到一個人能寫出比日本人更扣人心弦的情書。台灣的影評,都在誇獎「海角七號」表現了「台灣的主體性」,解說這是國片的驕傲,台灣電影未來的希望。海角七號的主題曲:「國境之南」,歌詞:如果海會說話,如果風愛上砂,如果有些想念,遺忘在漫長的長假,我會聆聽浪花,讓風吹過頭髮…。
在大戰前,「國境之南」指大日本帝國的國境南方台灣,而恆春又是台灣的最南頂端。大戰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把國境之南描述為
烏托邦。「國境之南」歌詞,只是摹仿村上春樹的作品「聽風的歌」、「挪威的森林」等意境。村上春樹本來是歐美文學的翻譯作家,「海角七號」所朗誦的情書旁
白,就是這樣大量複製了村上春樹的文藝腔,離台灣自己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還遙遠得很。「海」片充斥搞笑、媚俗、本土、浪漫、音樂,加入搖滾樂等所有流行文化的「討喜」元素,雖然能讓觀眾看到台灣的下層社會的繽紛色彩與本地人「愛打拚」的生命力,但畢竟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他的「莎喲哪啦‧再見」,還深刻地洞悉台灣殖民文化的殘渣,他的作品會激起敵愾同仇的愛鄉情操;但到了徹底擁抱美日「次文化」的今天,觀看「海角七號」的現場,只激起一片搞笑的莫名笑聲,卻對本地人不文明的舉動,沒有任何的反省。我不得不說,「海角七號」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一封由日本人所捉刀杜撰的情書,以日本人的調調滔滔不絕地表露,對過去殖民地台灣的戀戀「鄉愁」,
其間參差了以日文唱的世界名曲,甚至終場的歌曲「野玫瑰」(德國、歌德詞),還要重複以日文歌唱。台灣終究逃不了日本文化控制的魔手。幸虧日本人在背後撐腰,又有台灣報紙、電視的加油宣傳,「海角七號」的票房紀錄,慶幸已破了一億多元。縱使有一天在台灣島內,到達七億元的佳績,恐怕落得
陳水扁「海角七億」的命運。阿扁所欠缺的,正是哲學思想和世界觀,這樣「發財夢」就會像肥皂泡沫的彩虹,那樣地隨風飄搖破滅。【2008/09/25 聯合報】 ----wiki search 莎勇之鐘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於兵源不足下,開始徵召各地日本青年,組織持續進犯中國的軍隊。在被日本統治的台灣方面,首波被徵召對象,除了駐守台灣的台灣軍之外,就是為數頗眾的駐台警察。而這些於各地擔任警察任務的日籍青年,一旦接到徵召令,就必須馬上離職出征,開赴以中國華北為主的中日戰爭戰場。1938年(昭和十三年)9月,一名於該台灣原住民村落內南澳蕃童教育所從事教職的警手[2]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因南澳一地位於台灣宜蘭山區,教育所教師田北正記特商請[3]學生莎勇(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サヨン)協助搬運行李。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宜蘭山區途中,不但遇到暴風雨,還在過渡武塔南溪時,碰到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但是同行的泰雅族17歲少女莎勇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南溪便橋上,失足落水失蹤。經當地警所營救後,除了發現所背負行李外,並無莎勇任何行蹤。9月29日,台灣第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刊出簡要新聞報導,標題為「番婦溪流に落ち,行方不明となる」(蕃婦落溪,行蹤不明)。日日新報在此報導中,以數行文字簡單說明學生莎勇為了送別田北警手,搬運其行李下山經南溪時,失足墜落南溪中而導致下落不明。經多日搜尋未果後,同年11月26日,莎勇所屬之半官方性質女子青年團團 體,特地舉行盛大的「少女莎勇追悼會」,開始被炫染成為「愛國行為」。參加者除了莎勇親友同學及女子青年團團員、蕃童教育所教員、警手、警佐之外,台灣統
治中央機關總督府,還由理蕃課長率領多位官員前往參加。而已於華北戰場與中國作戰的田北正記也從中國戰場派發電報表答感激與懷念之意。因為正值中日戰爭戰事膠著,莎勇之鐘故事成為日本軍國政府宣導的利器,不但台灣日本兩地新聞廣播媒體爭相報導,也介紹莎勇遇難事件的詳細經過。不但如此,總督府開始舉辦一系列相關紀念宣傳活動,如立碑[5]、畫像、話劇、演唱、作曲。其中,「佳話サヨンの鐘」(佳話莎勇之鐘)的活動紙劇(紙芝居)與「サヨンの鐘」(莎勇之鐘)歌曲為此系列裡面,較受矚目兩項活動。其中,原唱為40年代日本名歌星渡邊はま子的流行歌曲《莎勇之鐘》,該歌曲發行不久後,即風靡港、台、日、滬等地。後來,更被翻唱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和粵語歌曲《每當變幻時》。事實上,霧社事件罹難之日本老師遺族,也是40年代日本知名歌手佐塚佐和子,也曾在1941年-1945年年間台灣巡迴演唱《莎勇之鐘》。1941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為了落實皇民化教育,除了要求知名台灣作家吳漫沙為莎勇立傳外,台灣總督府還特別出資委請民間電影業者拍攝電影《莎勇之鐘》[6]。由李香蘭主演的該電影,於1942年正式於台灣中部的霧社開拍,並於翌年於台、日、華北、上海、滿洲等地上映。而李香蘭除了主演該《莎勇之鐘》電影外,也演唱電影主題曲《莎勇之歌》而稍早之流行歌曲「莎勇之鐘」僅為該電影的插曲。
本文於 修改第 3 次
|
|
|
其实无论我们怎样去抨击这些电影,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能改变台湾人的看法吗?绝对不能!我们应该从自身多加捡讨,进而奋发图强,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软实力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为何这方面如此落后?单就影视音乐而言,小童的动漫画片竞争不过日本, 当年,香港影视横扫大陆.港台歌曲充斥大陆每个地方.如今,韩流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诚然,这些年大陆这方面亦有一定进步,但何时能形成一股强大的”中华流”横扫韩国,日本,台湾…呢?努力吧,这才是对西方最好的还击方法,也是打击台独的极好方法.
|
国境之南到底是谁的国境之南
|
|
推薦0 |
|
|
我不理解的是,国境之南到底是日本 的国境之南,还是指台湾的南部?弄清楚这个就明白这部影片的政治立场了。
|
|
|
補充的部分 導演魏德聖,四十歲吧,本省人台南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是一個主張並以教會公報宣揚台灣獨立的非常本土的宗教團體,使用台語聚會禮拜,一律稱中國的普通話或中華民國的〔國語〕為華語,在政治信仰上是不承認〔中華民國〕的正當性的,可以說,長老教會的牧師或教職人員,是公開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至於信徒們個人倒不一定,但如導演魏德聖,他會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嗎?他內心是中國人嗎?會以中國人的角度在拍這部片子嗎? 这个是老先生说的最多的“中华民国”这几个字。好吧,你说这有什么问题。我是大陆人,我看不出老先生的语言习惯是大陆方式或者有什么不应该。 而主贴里是一个“中华民国”都没有。你说老先生“每逢”是什么意思?????? 还有请问去台湾化是什么意思?难道中国化就一定要去台湾化?我是湖北人,我“去湖北化”了吗?我是大陆人,现在我谈中国,那么我也“去大陆化”。什么逻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