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的第一次回應,再貼一次如下〔綠色〕,以方便對照.
對回應之回應
抛磚引玉,我欣賞每一篇出自真性情或者出自真客觀的回應文.
愛情故事原本就沒有上綱,人與人之間有愛欲有情感有來電時都有發生的可能,如果真有那麼一個只要是完整的特別的甚或是虛構的愛情故事,我是完全接受的,讚頌的,但僅僅是簡單的虛構用來做為一個背景,它所暗示與隱含的是意象是不一樣的,是帶有普遍性的.
這部影片中過濾掉了所有可明顯代表中國文化的符號,從頭到尾唯一沒有被去中國化的部分,是政治符號,是最後出現了一次〔中華民國〕國旗與軍人背槍的場景,對台灣本土而傾獨的人士而言,似乎只會有意地以無言地方式,召喚起〔外來政權〕的聯想與感受,但對這部影片的故事表現而言,卻又是不必要的.
這部影片中的歌曲〔國境之南〕,歌詞的作者表示,是因為故事的地點,正是在台灣這個〔國家〕之南,所以...云云
李安公開肯定這部影片,那是李安在演他自己的角色,與客觀評價影片無關.
補充的部分
導演魏德聖,四十歲吧,本省人台南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信徒,是一個主張並以教會公報宣揚台灣獨立的非常本土的宗教團體,使用台語聚會禮拜,一律稱中國的普通話或中華民國的〔國語〕為華語,在政治信仰上是不承認〔中華民國〕的正當性的,可以說,長老教會的牧師或教職人員,是公開否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至於信徒們個人倒不一定,但如導演魏德聖,他會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嗎?他內心是中國人嗎?會以中國人的角度在拍這部片子嗎?
大家自行判斷吧!
----------------------
我首先要誠實地坦白一下,當我貼上了主欄文章之時,我還不知道也沒想到過〔海角七號〕這部片子的〔導演〕是誰?歌名歌詞的含意是什麼?只是站在還有點民族血性的台灣人立場,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表示一點即興的看法與感受而已.
在拜讀了前頭一篇頗有見地的,且提到〔導演〕是魏德聖的回應文之後,我就在網上查尋了〔魏德聖〕這三個字,才得知我上次回應中提到的一點關於〔魏德聖〕其人的概況,另外,關於拍片資金何來,網上資料提到,大概用了四千萬到五千萬台幣的資金,其中有五百萬元是民進黨執政時,由政府補助的,其他則是〔由魏德聖導演自籌〕,籌自何處?是贊助或商業投資?這些都不明白.
我的文中並沒有說〔這部片子是宣傳台獨的〕,只說到這部片子,是因其〔既台灣,又本土,又傾獨,又懷日〕的風格或其純度,而受到〔台獨人士〕的讚不絕口等,〔海角七號〕這部片子就算是明明白白大大方方的鼓吹〔台獨〕,在當前的台灣的中華民國法律規定下,也是合法的,但有可能不宜公然得到民進黨執政時〔中華民國政府〕的補助而已,而〔中華民國政府〕補助了五百萬元,換得了在片中只出現一次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的回報,不管我們把它解讀為〔引起外來政權的想像〕,或者是〔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也算不得是政府不法圖利〔台獨〕或〔獨台〕或他人,做為一位台灣的老人.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完完全全不能接受的,才是我所以寫了開欄這篇主文的原因.是:
一、政府或一些人,推崇評價〔海角七號〕這部片子時,說成這是一部最具〔台灣代表性與本土性〕的電影,是〔開創國片未來的方向〕什麼的,說的是〔不可說的〕,用心也是可議的.
這部片子,為了去中國化,也掩蓋了真實台灣的現況,這部片子會讓沒到過見過台灣的人,以為台灣是個基督教為主的國家或社會,牧師用〔非中國話〕語言,帶領教堂中的全部信徒祈禱,你也會以為台灣是個沒有鄉土民謠的社會,一個片中的鄉下老人以看來十分傳統的樂器,一再演奏的是西方名曲〔野玫瑰〕,年輕人演出合唱時的又是〔野玫瑰〕,鄉下老人只會〔野玫瑰〕這曲子嗎,台灣的音樂教育中,都是教這些西方曲子嗎?這是另外一種掩飾與自卑心態吧!
〔野玫瑰〕這曲子是特別適合這部片子劇情的需要嗎?或能顯現出所謂台灣又本土化的特色與需要嗎?
當然不是的,一如基督教或教堂,代表不了台灣又本土,那為什麼在這部片子裡,要一而再出現這西方名曲〔野玫瑰〕呢?坦白講,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並未多想,還覺得親切呢!因為五十多年前,我也在學校的音樂課上唱過,是很久的後來,記憶中我有一點音樂作曲背景知識的印象,好像是與反抗外來敵人的壓迫有關,是否如此,也或許就是原因吧!
二、即是,虛構那樣一個六十多年前的,只見其終,不見其始的,日本人與台灣女子的戀情而沒有情節的故事,做為描述六十多年後種種的這部電影進行中的背景.面對質疑,導演對外表示說,是希望大家是由愛情去看歷史,而不要由政治去看歷史,可見他在〔海角七號〕這部片子中,用心的是〔歷史〕,虛構那樣一個六十多年前的戀情,是讓大家看到六十多年前〔中國國旗與軍人〕來到台灣,而〔日本人搭船離去〕,也導致一位有教養文化深情的日本人與台灣女子的戀人痛苦的分離...,讓大家看到六十多年前〔中國國旗與軍人〕來到台灣,而〔日本人搭船離去〕,是呈現真實的〔歷史〕,不管人們把它解讀為何,是可以接受的,但在那個日本即將戰敗的局面下的幾年中,即便一個日本人與一個台灣女子的虛構戀情,有在〔海角七號〕這地方或台灣發生的可能,那也不知道是多少分之一的可能而已,但更不知道有多少的慰安婦的故事,或是台灣女子與拉去南洋當軍伕的台灣男子的戀情,卻是真實存在的,〔海角七號〕導演這麼一種讓台灣人看到台灣〔過去歷史〕的方式,不正是基督教聖經中提到的有人〔看到了那根刺,卻看不到木樑〕的人嗎?那若不是台灣人的失憶,當然是別有用心才看不到更多的真實存在〔過去歷史〕,為什麼不去虛構日本人愛上一位台灣慰安婦的故事呢?豈不更真實,更感人?
〔海角七號〕是部因政治傾向而故意不誠實面對歷史的電影,倒非日本人與台灣女子的虛構戀情,才讓我真的厭惡!
我老而不死,十分歡喜有網友不把我當老人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