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回本城市首頁 天下縱橫談
市長:YST  副市長: 貓靈子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政治時事【天下縱橫談】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不分版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市場經濟下的統合
2008/09/21 17:49 瀏覽10,340|回應55推薦2

P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大風
riquelme

 
我對台海兩岸的未來前景一向審慎樂觀。中國蒸蒸日上,日漸強大,台灣現在由具有『中國心中國情』的中國國民黨執政,我們現在哪裡有悲觀的理由?有很多大陸網友心裡頭著急,深怕錯過時機,台灣就此滑向台獨的深淵。其實就客觀情勢來說,現在比10年前樂觀,也比20年前,30年前更樂觀。

我先說明我的市場經濟下的統合理論模式。我以愛爾蘭與英國的關係為例來說明市場經濟的力量與統獨關係的選擇。

英國的北愛爾蘭在1922年沒有隨著南愛爾蘭脫離英國而去,除了新教的宗教認同之外就是『經濟利益』。那時北愛爾蘭的棉紡與造船工業與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經濟體繫緊密地相結合在一起。物質基礎決定上層政治結構,這使得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的棉紡與造船業成為統派民兵組織(例如Ulster Defense Association, UDA)的最重要經濟支柱與人力來源。相反的,農業為主的廣大南愛爾蘭佃農對於脫離英國,推翻不在位的新教徒地主階級(Absentee landlords)的動機極強(只有新教徒可以擁有土地),同時,長期成本過高,生產力低下的愛爾蘭農業部門在海外的殖民地市場並無競爭力,相反地,由海外殖民地回銷愛爾蘭的農產品卻是南愛農業部門的大敵。所以形成了封閉的、自給自足的南愛爾蘭農業經濟體系。在這種利益分歧的情況下,南北愛分家,北愛留在大英帝國也就是一切順利成章的選擇了。

我說的市場經濟下的統合的意義就類似達爾文的『物竟天擇』論。其實市場經濟就在扮演這上帝的角色,誰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誰就能決定生存、發展、成功。適應市場演化需求的物種,會繼續繁衍下去,無法適應市場選擇的物種就會自然淘汰。

講到這裡,也許網友們應該已經猜到了:其實中國大陸作為一個大市場,在台灣可以扮演這個演化上帝的角色。

台灣一向是依靠外在市場的外向型經濟體,這年頭台獨作家、藝人與台獨企業在現在的時日裡越來越難生存。原因無他:缺乏大陸這個大市場會讓這些台獨作家、藝人與偏獨企業難以生存(例如許文龍的奇美,不得不發表支持反分裂法),相反地,適應大陸市場的作家、藝人與企業的生存態勢顯然較好。經過若干年的兩岸交流,大陸市場已經開始扮演起天演的角色。

例如:在選舉里民進黨的場子裡面絕少藝人、作家或企業家敢於公然表態支持,相反地,國民黨的場子裡,就不乏藝人、作家或企業家的公開支持。市場選擇的態勢非常明顯。

例如,台灣的外向型電子、石化產業大多需要依靠大陸市場作為製造與市場基地,這些企業家們也大多傾向於兩岸交流和解與和平共存的國民黨。相反地,內向型的產業,例如營建、金融、醫療產業過去被認為是挺綠挺扁的大本營。因為這些產業不需要依靠大陸市場,相反地資金與人力的外流大陸對這些產業相對不利。因為資金走了,人走了,誰來買房地產與看病呢?所以,營建業出了個『X由時報』,金融出了個『X山銀行』『XX金控』,還有一向綠油油的醫療產業就不必說了。

然而,現在這種情形也開始出現轉變。2008年馬英九競選時就放出大陸資金投入台灣房地產、金融、醫療產業西進大陸的風向球(或是大陸來台灣醫療旅遊的行程),連一向挺綠的台灣南部農民也開始『農產品前進大陸』。這使得大陸的市場選擇開始進入台灣的最後幾個封閉的產業部門,其長遠的市場影響力無疑的將會是巨大的與深遠的。

國民黨內部的統派智囊的這個政策,無疑的,將會使得台灣社會的各階層各產業成為大陸市場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而這恰好是民進黨與李登輝之流最害怕看到的結果。因為到了最後,大陸市場的經濟機制將會扮演篩選的角色。

不過,現今大陸市場的篩選機制也難免會發生資訊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來自深綠家庭的所謂『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我對林志玲很感興趣不是因為她的個人條件,因為林志玲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選美比賽得過第一名,而她卻可以一直在綠朝執政時,以巨額的代言費為為台灣的國營企業以及官方機構代言,例如華航及觀光局。簡而言之,林志玲是個典型台灣綠色媒體所吹捧出來、也是綠色政權拿納稅人的銀子所堆砌出來代表性人物,目的在回饋她父母對陳水扁的政治支持。

像這樣的一個綠油油的林志玲在大陸還可以混那麼久,還有一定的人氣,其實頗讓我驚訝的。相對來說我個人覺得張惠妹就倒霉多了,因為張惠妹的政治色彩並不明顯,她唱了『中華民國國歌』不該是她的錯,因為除了類似呂秀蓮之類的死硬台獨分子打死不唱之外,台灣每個中華民國的國民也都從小唱中華民國國歌長大的。林志玲就不同,她是個綠色的指標性人物,我認為除了林志玲她自己的條件還不錯之外,她超強的EQ也讓她能夠一路矇混過關。其實,大陸市場機制就應該將『台獨』這個標籤狠狠地貼在那些綠色藝人、作家以及企業上,讓『台獨』變成『毒鼠強』,絕對碰不得,一碰就死。相反地,比較擁有中國心的藝人,例如SHE(特別是她們的歌曲『中國話』),周杰倫(參加春晚及奧運閉幕),雖然在台灣市場曾受到台獨勢力的猛烈攻擊,可是他們的立場也相對較為穩定,因為他們在大陸市場有相對廣大的利益。但是,這樣的市場篩選機制為什麼碰到林志玲,連『台獨毒鼠強』就會失靈,這點我也還百思不得其解。也許可以請大陸朋友幫我回答這個問題。

政治利益下的統合

好多大陸朋友常常覺得『都已經一國兩制了,台灣還想怎樣?』言下之意是大陸已經做足了讓步,台灣真是不知好歹。

英國除了愛爾蘭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可供借鑑的好例子,那就是蘇格蘭與英格蘭在1707年統合。蘇格蘭迄今還是一個獨立色彩濃厚的邦國。蘇格蘭與英格蘭原本是敵對的國家,卻因為某些制度性的安排使得兩國能夠由共同的君王過渡到共同的議會,而形成了以『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為名的統合。

這個聯合王國的形成,由一個非常重要的『西洛桑法案』(West Lothian Acts)開始。這個法案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讓蘇格蘭形成了幾個優勢:
(1)不成比例的代表權;蘇格蘭人口僅佔英國的1/9,卻在國會佔有1/3的席次。以我觀察的1997年的英國大選為例,選出一席蘇格蘭議員(Member of Parliament)的票數約3000-6000票不等。相反地,選出一席英格蘭議員可能需要30000-60000票,相差了將近10倍。
(2)當議決蘇格蘭『國內』問題時,英格蘭議員無權投票。
(3)當議決英格蘭議題時,蘇格蘭議員可以參與投票。

『西洛桑法案』給蘇格蘭帶來的政治利益是巨大的。原因顯而易見:這讓蘇格蘭人擁有獨特地參與,甚至是統治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的機會。也因為如此,蘇格蘭近數百年來,誕生了不知多少的聯合王國的政治精英以及首相。蘇格蘭透過了英國走向了世界。例如英國的前首相希斯,布萊爾等均出身蘇格蘭。

其實蘇格蘭的例子並不特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被賦予了否決聯邦的權利。目的均在保障特特殊的政治群體在國家的憲法特殊地位。

我曾問過幾個死硬的『台獨』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類似的西洛桑法案在台灣實施,台灣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300席的不成比例代表席次,台灣代表可以議決大陸內政問題,而大陸代表無法議決台灣內政問題,這樣你覺得可以接受嗎?

答案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絕大多數的台獨們『可以接受』類似『西洛桑法案』的安排,因為這樣確保了台灣在『聯合中國』的發言權以及獨特性,也提供了台灣人民大量的參與未來強大中國的政治機會,甚至在未來中國的兩黨政治中,台灣代表的關鍵少數地位還容易產生『中國總理』機會。

只是他們認為『鴨霸』的中國是絕對不可能的啦,不然共產黨如何『一黨專政』?

行筆至此,我想呼籲各路朋友好好思考。其實現在的『一國兩制』所提供的政治、經濟誘因其實都很明顯的不足。大陸現在給台灣的,比起加拿大給魁北克的,英國給蘇格蘭的其實都還明顯的不足。未來中國版的『西洛桑法案』其實值得我們思考。還有,其實未來蒙古、西藏乃至於越南也可以使用類似的方案予以漸進的統合。

有網友質疑這樣的西洛桑法案的『放權讓利』結構穩定嗎?與Pan一項反對的『放權讓利』不是一樣嗎?我想兩者之間有根本性的不同。我反對的是對個別廠商的小恩小惠的收買,這是無法持久的,也無法跟可能的『漢奸利益』來相比。西洛桑法案給予蘇格蘭的是系統性的長久利益,蘇格蘭分享了英格蘭的政權與海外利益,英格蘭解決了長久在自家後院的敵對分裂政權,可以騰出手來專注海外擴張。使得蘇格蘭與英格蘭的結合持續了300年之久,迄今尚未分離。

依照我的個人經驗,說服台獨其實不太難,難的是在說服一部分的大陸朋友。因為在這個統一的『聯合中國』未必是個『紅色中國』。不過,我相信這裡的兩岸網友的智慧及高度,因為中國的利益應當高於任何黨派的利益才對。

本文於 2009/09/20 22:53 修改第 10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871
 回應文章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凴什麽
2008/09/21 19:37 推薦2


ericzb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elai
Patch Adams

我想閣下是個統派,看問題的時候一定是以民族利益為先。我自然懂得,臺灣人大多數人是想儅中國人的,不過時漢武帝時的中國人,是唐太宗時的中國人,而不是現在的。

閣下在經濟利益上的分析很有道理,否則共黨犯不上犯濺去買台南人的果蔬。關於林志玲,據説央視都要請她出場。很多事情看不懂的。

然關於政治利益,實在不敢苟同。英國和加拿大的例子是有特殊性的,不是對所有有分裂傾向的地區普适的。在動蕩時期,給與特殊地區特殊照顧是可以的。然而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給與一個地區以那樣的特殊地位,是很難維持地區閒的平衡的。中國的大陸也不是鐵板一塊,各個地區也是有利益衝突的。

很多時候,臺灣人說大陸在鴨霸,可能確實有,臺灣人說不平等,可能真有。可是爲什麽?因爲臺灣人始終覺得自己弱小,始終覺得大陸應該讓她,哄她。可大陸人不這麽看,既然你要平等,好,兩邊兩個政權,真刀真槍的干啊。結果友邦被別人搶走還說被欺負。這不是鴨霸,只是競爭贏了。有時候真要把那種兩岸閒説不清道不明的關係撇開才能把事情看清楚。

至於你所說的類似『西洛桑法案』的安排,實在看不出在這種模式下統一的臺灣對整個中囯有什麽樣的意義,以及隱藏在這個模式下的不穩定性。

不能讓所有為這個國家統一而做出的犧牲都由大陸來擔。一囯兩制不是永久的,而是只有五十年的保質期。因爲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國家其實是在給香港輸血來維持香港的繁榮。難道其他的省份沒有意見?一句話,都是娘生的孩子,凴什麽他吃的奶多?所以這種偏傾的政策是不能長久的。

我不在乎未來中國是不是紅色的;我只在乎她的高度。

“依照我的個人經驗,說服台獨其實不太難,難的是在說服一部分的大陸朋友。”

我自然相信你的話,用這種條件來説服別人,只要沒有殺父之仇,我想都不會拒絕的。這就好像説服一個路人免費拿走十斤豬肉,只要不是穆斯林和素食主義者,爲什麽不要;難的只是説服那個屠戶,讓他免費送出。

一個統一的名分真的那麽重要嗎?如果將來大陸無法干涉你們的内政,無法整合臺灣到中國整體的經濟發展,科技發展,軍事佈置的宏觀佈局中,一個牌坊真的那麽重要嗎?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977
建議你多看看國臺辦與大陸高層關於台灣的喊話
    回應給: Pan(panwh) 2008/09/21 19:16 推薦2


jyo1980212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推薦人 (2)

elai
Patch Adams

看來你對大陸對臺一國兩制政策有點誤解。

中國大陸對台灣的一國兩制是跟港澳不同的.

其中以軍權的態度最明顯,香港當初是英軍撤軍,解放軍入駐;台灣則是可以保留自己的軍權,而且大陸不會派任何軍隊入駐。

政治制度,中國不派任何行政人員到台灣,而台灣則可以到大陸參政,最高職位是國家副主席(江澤民語)。(國家總理?說實在的,我不認為台灣現在有人有能力做中國的總理)

大陸對台灣唯一收回的權力是外交權。我想不過分吧?既然是一個中國,怎麼可以有兩個外交權?當然,既然國家副主席能讓台灣人做,那外交部人員更換下也沒多大問題。

從以前9.2共識對一個中國的表述態度曖昧,到胡錦濤明確提出國號,國歌和國旗都可以談。

人大問題,我給你個網址: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6/06rend/node_6159157.htm

人大的官方站點,對人大的產生方法,職能,結構組成,以及台灣地區的人大產生方法有詳細的介紹。

我選幾個重點:

1。其中有那麼一條:人大每屆必須保證有足夠多的少數民族代表。如果真的按比例來計算,少數民族代表的比例比漢族多3倍都不止

2。台灣方面並沒有很明確的幫助人數上限為多少,明顯留下了空間。

而且台灣要300人,這個,是不是有點太多了?中國內地人大是按照省為單位分配席位,而不是完全按照人口。

而且最重要的是,人大每年只召開一次,主要是聽取政府報告,立法釋法以及政府來年財政預算審議。就算台灣有300人,估計在4200人的人大中也很難做為關鍵票吧?

在平常真正處理事務的是人大常務委員會,當然,估計裏面有1-3個台灣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現在在人大的台灣代表都是在大陸定居,任務的臺商。

那請問,台灣人還想要什麼?我想《西洛桑法案》也不可能給予蘇格蘭有外交權吧?這個世界上行使英國外交權的也沒有一個叫蘇格蘭的政府。

那麼,請問台灣人還想大陸讓你們什麼呢?

政治上,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前天的新聞,關於陸委會不批准臺商參加政協的理由。請問,到底是誰阻礙了台灣人參加中國的政治?北京OR台北?

至於統一後的中國是不是紅色中國?這個問題太傻了,沒錯,大陸確實是有人在意這個問題,但只是少數,更多人對台灣根本不關係,他們關心的是怎麼能有更好的生活。

經濟方面:

台灣水果直銷大陸

說句不好聽的話,台灣水果真的在大陸沒有市場,無論味道還是價格,我也吃過,感覺實在一般,但價錢卻偏偏比內地的水果高不少,除了對一些沒見過的水果貪下新鮮。如果真的是按照市場經濟,台灣水果別想打入中國大陸。(最多就打入一些消費水平比較高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等地)

但是,臺農水果還是源源不斷的賣到大陸。

好了,請問,到底是誰吃下去了呢?

答案是:政府。政府現在開會水果,公務員發福利水果什麼的,大部分變成了台灣水果。

至於陸資來臺,等馬英九應付完了綠營再說吧。不知道要扯皮扯多久,就算現在議會是藍營,總統是藍營,馬英九未來1年估計都不會好過。

很明顯,即使是樓主也對台灣一國兩制不甚了解,更何況台灣百姓?但大陸這邊的對臺政策那是天天都在宣傳,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這就是一種認識的不對稱,我們這邊認為讓步已經足夠了,而台灣人卻認為還不夠。

為什麼?從中國時報到聯合報(自由時報就不說了),請問,有哪一家有影響力的報紙詳細的,完整的介紹過,分析過大陸對臺政策?除了個陳水扁在喊台灣不要香港化之外?他有仔細逐條分析過大陸對臺政策?沒有,絕對沒有,也不可能有。我相信陳水扁作為一個律師,他肯定詳細知道大陸對臺政策,但他絕對不會說。估計他說了的後果就跟你問了那些臺獨問題後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

PAN先生說自己是藍營,而且台灣又以言論自由自命,但是即使一個普通的大陸網友都能看出你對一國兩制的多種誤區,更何況支持綠營的民眾?

請問這是誰之過?

北京OR台北?



本文於 2008/09/21 19:41 修改第 2 次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951
呵呵
2008/09/21 19:15 推薦0


deng19920307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肯尼迪说的话:“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是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950
回应一下这段“大陆贴台独标签”
    回應給: Pan(panwh) 2008/09/21 19:08 推薦0


LC001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其實,大陸市場機制就應該將『台獨』這個標籤狠狠地貼在那些綠色藝人、作家以及企業上,讓『台獨』變成『毒鼠強』,絕對碰不得,一碰就死。可是為什麼碰到林志玲現象,『台獨毒鼠強』就會失靈,這點我也還百思不得其解。像這樣的一個綠油油的林志玲在大陸還可以混那麼久,還有一定的人氣,其實頗讓我驚訝的。除了她自己的條件還不錯之外,她超強的EQ也讓她一路矇混過關。”


------------------------------------------------------------------------------------------------------------

(台独资本、名誉、市场份额在大陆)陷得越深,死得越快越彻底。对以上几样东西,不需要贴标签,到时候“闪电斩首”即可。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944
John Fitzgerald Kennedy
2008/09/21 19:00 推薦0


wearetiger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3011&aid=3036932
頁/共6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