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薩卡什維利存在嚴重誤判及對戰局再反省
1、衝突前的格局:
格魯吉亞在蘇聯解體後,逐漸向西方靠近,尤其是2004年薩卡什維利上臺後,一改謝瓦爾德納澤在美俄之間周旋的外交策略,全盤倒向西方,接受美國的軍事與經濟援助,美國也依賴當地的輸油管,得以不經由俄羅斯領土輸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國家。格魯吉亞不但是美國在反恐戰爭的盟友,近年來更積極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引發了俄羅斯巨大的不安。俄羅斯一直以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為籌碼,鑒於格魯吉亞國策上無法放棄對分離地區的主權要求,使得北約難以吸納連領土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格魯吉亞入盟,從而達到保證自己南翼安全的目的。
從外交層面看,在薩氏上臺之後,格魯吉亞完全倒向美國,在對外政策上也以加入北約為第一目標,完全站到了俄羅斯的對立面,戰略上失去了進退有據的彈性,徹底放棄了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格魯吉亞問題的可能性。
而在加入北約問題上格魯吉亞卻又陷入了悖論,即:如不能加入北約,僅僅依靠格魯吉亞的軍政實力,是不可能收回南阿地區的,因此必須得到北約的助力;但無法解決領土完整問題,卻又不符合北約的要求,無法達成加盟北約的意圖。
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問題上,俄方一直以這兩個地區為籌碼,阻撓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願望,北約的歐洲盟國(尤其是西歐陸地國家)不會冒著與俄羅斯開戰的巨大風險,接受一個和俄羅斯之間有領土衝突並且領土上還有駐軍的格魯吉亞,而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面積相當於格魯吉亞國土面積的1/6,這也註定了無論誰主政格魯吉亞都不可能放棄對這兩個地區的主權要求。
從國內政策上,薩氏在2007年的總統選舉時曾經許諾要在任期內解決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民族分裂主義問題,在無法通過和平的外交管道解決上述分裂主義地區的問題的情況下,薩氏為履行自己的政治承諾,也就只有尋求軍事手段了。
2、誤判導致註定的敗局
我很驚詫薩卡什維利對俄羅斯的戰略底線和反應機制的嚴重誤判。7月16日,美軍和格魯吉亞進行了較大的軍事演習,事後分析認為,格軍肯定利用這次演習的機會大規模調度軍隊,為戰爭做了準備;但同時俄羅斯以58集團軍為主也進行了“高加索2008”軍事演習,演習地點就在北高加索,而且明顯是針對格方的這次演習而來的。也就是說,薩氏幾乎不可能不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他完全應該預判到俄軍也在南奧塞梯附近集結了相當數量的軍隊。
在持續5日的南奧塞梯軍事衝突中,俄羅斯軍隊一直沒有受到格魯吉亞太大的軍事抵抗。從軍事上講,俄羅斯是重型部隊,而格魯吉亞是輕型部隊,不是一個重量級的,沒有可比性。因此格軍只有速勝一條路,而明知對方已集結軍隊,為何還要冒險?
格魯吉亞軍隊在7日深夜至8日淩晨在重型武器掩護下,對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採取了軍事行動,並於8日上午佔領了茨欣瓦利。實際上,南奧塞梯的軍隊只有3000士兵以及15000名預備役士兵。武器庫裏只有87輛T-72和T-55系列坦克,180輛裝甲車(包括80輛裝甲運兵車)以及3架運輸直升機米-8。沒有俄羅斯的支持,南奧塞梯對格魯吉亞的反擊非常乏力。8日下午,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第58集團軍迅速開赴南奧塞梯,增援維和部隊,局勢瞬間逆轉。
據俄羅斯媒體8月13日的報導,俄羅斯北高加索軍區向南奧塞梯派出了第58集團軍、20個摩托化步兵師、7個空降師、獨立陸航團、防空導彈旅等。第58集團軍此次出動的有2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獨立的摩托化步兵團,5個獨立的摩托化步兵旅,其中還包括2支山區戰役戰術導彈旅和數支炮兵旅等。(我們之所以一直說俄方反應過度,違反比例原則,從以上的數字應可見一斑。)
北高加索軍區駐軍超過10萬,武器儲備有620輛坦克,200輛裝甲運兵車和875套火炮系統(包括火箭系統和火箭彈)。北高加索軍區的軍事裝備並不是俄羅斯最先進的,但曾經打過車臣戰爭,對於南奧塞梯熟悉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迅速拿下戰鬥太正常了。
但格魯吉亞確實為了這場戰爭盡力做了準備。薩卡什維利上臺後,引入了美國等北約國家提供的大量裝備,此次進攻中就出現了以色列製造的無人機,以及由烏克蘭或以色列改進的防空系統(所以才能擊落圖-22M這樣的俄羅斯高速戰略轟炸機),從波蘭購買了相當數量的退役的T-72坦克,從捷克購買了自行榴彈炮。格軍隊也都接受了美軍的培訓。應該說,格魯吉亞的軍事力量有了長足的進步,以格魯吉亞的軍事力量,排除俄北高加索軍區介入的因素,單純解決掉南奧塞梯的武裝力量和俄方維和部隊是沒有問題的。從被繳獲武器也可以看出,格魯吉亞確實做了很多準備。除前蘇聯生產的武器和裝甲裝備外,維和部隊還收繳了美國、捷克、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生產的大量技術裝備和輕武器。其中,包括有2008年製造標識的新式武器。還有保加利亞制7.62毫米機槍,以色列制5.56毫米機槍,美制5.56毫米M4卡賓槍,40毫米6管火箭筒以及美國、土耳其、英國、捷克、烏克蘭等國家的其他武器。北約式野戰夾克衫和背囊、士兵毛毯、工兵鍬、軍用飯盒和水壺以及其他器皿,利用土耳其面製成並裹在箔金紙裏的圓餅。這些證明了,格魯吉亞早就預謀進攻南奧塞梯。
俄羅斯軍隊表現神勇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俄羅斯軍隊反應很快,沒人預料到俄羅斯可以如此迅速介入格魯吉亞和南奧塞梯的衝突,使格魯吉亞打一場閃電戰的計畫落空;第二,即便是薩氏預料到了俄羅斯會有所行動,但北高加索的俄軍士兵在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內開赴前線,並以最小的人員損失完成了任務。這再次證明了誤判形勢導致滿盤皆輸。
3、戰局反省
薩卡什維利明顯想借奧運停戰期間,俄羅斯在使用軍事力量上會因與北京的關係而有所收斂,從而出動軍事力量一舉收復南奧塞梯;但薩氏忽略了一點,如果不能同時收復阿布哈茲地區,完成格魯吉亞的國家統一,驅逐俄羅斯在格魯吉亞的軍事存在,那麼即使取得加入北約的“資格證”,也會永久丟失這兩個地區。或者說薩氏預料到了俄羅斯可能會有所動作,但是仍然有信心在俄軍行動之前完成對南奧塞梯的軍事行動造成既成的事實。從格魯吉亞戰前未將在伊拉克的部隊召回可以看出,格魯吉亞確實隱藏的很深,甚至開戰前一天還裝模作樣地簽了停戰協議。
對於格方為何能實施閃電戰以及俄方為何能快速反應,如前所述,是雙方都剛剛進行了軍事演習的緣故,在此不再贅述。
有的評論說薩氏認定美軍會出兵協助格魯吉亞是一個重大誤判,我倒是不這樣認為。事實上,從俄軍迅速封鎖波季就可以看出,即使美軍馳援,也沒有兵力投放路線,美軍不可能從伊拉克或者阿富汗調兵支持格魯吉亞,那也只有從本土調動部隊,但美軍實際上已經在這兩個戰場上投入了太多兵力,即使抽出一個師的兵力,也沒法和俄軍110萬的後盾做比較。同時,格魯吉亞不是美國的北約盟國,美國沒有義務為格魯吉亞而戰,從格美軍事演習後美軍就迅速離開可以看出,美軍無意介入這場衝突,只是提供了一些軍事裝備而已,這種情況下,薩氏應該十分清楚美國的戰略底線的。所以薩氏最大的誤判不是沒有料到美國沒有出兵協助,而是沒有料到俄羅斯的出兵是如此的堅決、迅速。
但是,薩卡什維利犯的這個錯誤後果很嚴重,俄羅斯在第58集團軍在5個小時之內便兵出格魯吉亞,回過頭來打了格魯吉亞一個措手不及,在俄空軍和重裝集團軍的打擊下,格魯吉亞兵敗如山倒,薩氏這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無力為急轉直下的形勢負責了。所以說,薩氏在遭到俄軍的打擊之後說俄軍事先有所準備的說法聽起來有點可笑,明明是自己先開戰,打不過了就耍賴,栽贓給俄軍,又自己先提停戰,實在是太混亂了。由此也證明了薩氏由於對全局判斷有誤,導致左支右絀,又送給了俄軍進犯的口實,俄軍也毫不客氣,對波季和塞納基迅速佔領,除進行破壞之外,也收繳了大量武器,更糟糕的是,借此機會承認了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獨立,薩氏可謂雞飛蛋打。這次衝突對格魯吉亞來說,除了贏得了西方國家的同情分以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益。事實上,自從衝突發生以來,西方也只是在輿論上譴責俄羅斯而已,進一步的制裁行動遲遲不能出爐,從這一方面上也可以看出,西歐國家不會為了格魯吉亞貿然開罪俄羅斯。
我們回過頭來反省薩卡什維利的外交策略:對於夾在兩個極權中間的格魯吉亞來說,倒向美國或者倒向俄羅斯其實都是不明智的,只能利用自己的戰略地位在美俄之間周旋。但薩氏選擇了倒向美國,格魯吉亞在沒有獲得北約安全保證的情況下挑戰了俄羅斯的戰略底線,這一做法是非常冒險的,如果不是俄羅斯礙於形勢有所克制,恐怕格魯吉亞失去的將不止是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了。至於格魯吉亞是否能借此機會加入北約,我看也不然,儘管布希說過“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承諾依然有效”,但是歐洲國家,尤其是西歐,是不可能冒著與俄羅斯開戰的危險接受格魯吉亞加入的,尤其是西歐國家在能源等一系列領域還要仰仗俄羅斯。
如果日後歷史上一定要給薩卡什維利記一筆,格魯吉亞會因為他的貿然出擊導致失去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認定他為罪人,而在俄羅斯和西方的角度看,他將成為一個笑話。It's just a j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