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十七大」開幕式發表政治報告,呼籲台灣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
胡錦濤伸出的橄欖枝並沒有被執政的民進黨接受,連在野的國民黨也不領情。在二十年福佬當家的宣傳下,「跟大陸和解就等於出賣台灣」已經深植人心,台灣的政黨,不分藍綠,在“愛台灣”的競爭下通通走向獨立。台灣問題是不會善了的。
政治因素關係著權力鬥爭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兩岸關係由於有外國勢力介入就更複雜了。台灣問題由於拖延時間太長,人的變化尤其嚴重,兩岸關係的認知從根本上已經發生變化,獨立成為時髦而非叛國。兩岸關係的本質被利益薰心的台灣政客刻意扭曲、被新聞媒體攪亂和誤導,台灣人民被政客和媒體洗腦後,台灣政治的走向就很容易被「民主」綁架了。兩岸的關係連「一個中國」這麼簡單的共識都無法達成。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在戰火硝煙下的兩蔣時代是金科玉律,在停火對峙狀態的李登輝時代遭到懷疑,在和平狀態的陳水扁時代受到堅決地否認。非常諷刺吧?
和平久了,好像人們就沒有記性了,忘了中國的內戰還沒有正式結束,和平協議尚未達成。胡錦濤的演講使很多台灣人感到驚訝,驚訝自己原來是處在戰爭狀態。
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歷史。
(一)「血洗台灣」的口號
【天下】半個月前曾經有市民gaogaogao來求証中共是否曾經有「血洗台灣」的說法。我們就從這件事談起。
「血洗台灣」在中華民國政府剛剛遷台的日子是很多居住在台灣的人民都聽過的大陸口號,YST 就曾經聽父母說過。這是不是國民黨的宣傳?我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很低。當時中共軍隊席捲大陸勢如破竹而台灣人心惶惶,中共非常可能用「血洗台灣」這四個字作為口號威懾台灣人心,這應該是解放軍政戰部的決定。
如果有人堅持台灣人民在1949年和1950年聽到的「血洗台灣」是國民黨惡意的反宣傳,我可以舉另外的事實來証明這的確是中共當年的口號。YST 特別詢問過金門砲戰前後那一段時間曾經在小金門服役的國軍弟兄,所得到的回答是百分之百的確實。
蔣介石時代金門是重軍駐守的,最高峰時兵力超過十萬。尤其當年的首任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將軍是一位能征慣戰的悍將,1949年10月的金門保衛戰(又稱古寧頭戰役)就是他指揮的。胡璉的中共對手應該是駐守福州的葉飛。
胡璉將軍,黃埔軍校四期畢業,與林彪同班,內戰期間是國軍五大主力軍之一的18軍軍長。蔣介石對金門的防守是非常重視的,因為這幾個島是國軍反攻大陸的跳板,地位非同小可。我們不要忘記,當年鄭成功以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廈門也是鄭成功進攻大陸的重要跳板。
說到這裏,YST 無妨貼幾張當年金門前線的照片,讓我們回顧一下當年國共內戰的情景。
(二)「一個中國」的標語
小金門的外圍,大膽島上的巨幅標語。
這張照片應該是大陸同胞最熟悉的,這個巨幅的標語從廈門用望遠鏡就可以清楚地看到。YST 特別喜歡這張照片,因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清楚地說明兩岸關係「一個中國」與「內戰進行中」這兩個事實。至於用什麼方法統一中國,譬如是不是用三民主義甚至誰統一誰,其實對兩岸關係的詮釋並非重點。
兩岸關係的重點是:內戰中的一個中國。
(三)金門戰役
深藏於金門山洞內的國軍坦克部隊
老實說,50年代大陸的解放軍要攻佔金門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共軍的重武器運不上。馬祖就更不好辦了,島太小,山又陡,兵又多,既不能強攻,又無法空降。
「金門戰役」毫無疑問是中共解放戰爭中最大的一次敗仗。1949年10月登陸金門的中共部隊將近一萬人,陣亡大約兩千人,被俘7095人,全軍覆沒,沒有一人能返回大陸。想想看,前有坦克,後面是大海,插翅也難飛。
共軍慘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反裝甲武器,對國軍的坦克部隊束手無策,我不知道葉飛這場戰役是怎麼計畫的?這簡直是開玩笑,犯下幼稚的、也是致命的錯誤。自此以後,國軍特別重視裝甲部隊在灘頭的殲滅戰。
1949年被美國杜魯門總統拋棄的中華民國真是人心惶惶。「古寧頭大捷」對兩岸全局影響重大,風雨飄搖的台灣在關鍵時刻吃了一顆定心丸,國軍這場勝利振奮了民心和士氣,中共也失去了進攻台灣的最佳時機。
(四)大膽島戰役
「金門戰役」的慘痛失敗並沒有使中共放棄攻取金門。1950年7月下旬,解放軍準備再度攻占金門,派出86師的一個加強營先攻佔金門外圍的兩個小島,大膽與二膽,做為跳板。這個加強營有四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與若干支援水兵,共有六百餘人。
守衛大膽島的是國軍75師的兩個半步兵連,由營長史恒豐指揮。
戰鬥一開始,國軍受到突然襲擊倉皇抵抗,但是在史恒豐這個陝西大漢的指揮下國軍拼死搏鬥,兩軍在黑夜裏進行慘烈的肉搏戰,經過一夜和半日的搏鬥,國軍竟然以劣勢的兵力全殲中共86師的這個加強營,斃敵三百餘人,俘虜三百餘人,這位中共三野加強營的營長包成也在受傷後被俘。
蔣經國在戰後寫了一封親筆信給指揮官史恒豐,信中說:
“恒豐同志:大膽戰役,判斷正確,沉著指揮,把握戰機,誘敵深入。兩倍於我之犯匪被我英勇之官兵全部就殲,傷亡比例為二十比一,在反共革命戰爭史上造成空前的全勝殲滅戰之光榮紀錄,亦即為胡司令官所指揮的十二兵團革命精神之發揚,相信今後必能創造更大之勝利。派員送上手錶一隻,作為勝利之紀念,並祝安好。蔣經國手書8月12日。”
蔣經國並且應胡璉之請,為該島題字勒石:「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
這就是位於小金門西南方的大膽島,距離廈門祇有四千四百公尺。
蔣經國先生手書的名句:大膽擔大擔,島孤人不孤。
蔣經國手書的標語在島上格外醒目
這張黑白照片 YST非常喜歡,亂石中構築的工事透出一股肅殺之氣,守軍的堅韌和頑強特別令人感動。
(五)金門戰役後國軍的攻勢作戰
金門戰役後不到一年國際情勢突然改變,那就是韓戰的爆發。東西陣營在朝鮮半島的尖銳衝突也改變了兩岸的態勢,那就是美軍進入台灣海峽。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揮軍南下,引發了朝鮮戰爭。北韓軍隊勢如破竹,一路直逼斧山。美國宣布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共軍事力量進入台灣,然後美軍從仁川登陸,切斷朝鮮軍隊的補給與後路,北韓軍隊的攻勢迅速被瓦解,聯合國的軍隊不顧北京的警告越過了三十八度線在10月19日攻佔了平壤,金日成潰不成軍,聯軍迅速逼近鴨綠江。
中共志願軍在這時候開始進入朝鮮並於10月25日發起第一次戰役,重挫了美軍第一騎兵師,這就是著名的「雲山戰役」。
一個月後,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同時發動第二次戰役,東線在長津湖重創美陸戰1師,全部收復北韓東海岸地區;西線聯合國軍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倉皇撤退途中車禍喪生。二次戰役結束後志願軍已經抵達三十八度線。
1951年1月,志願軍跨越三十八度線攻佔了漢城,在朝鮮戰場取得第三次戰役的重大勝利。
此時的杜魯門總統非常惱怒,改變了半年前放棄中華民國的外交政策,轉而支援中華民國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襲擊。於是美國大批武器與軍需物質源源不斷地援助蔣介石,國軍開始進入攻勢作戰。除了海空軍的作戰之外,國軍在胡璉將軍的指揮下進行了一連串的島嶼爭奪戰作為國軍反攻大陸試探性的進攻。在這些島嶼爭奪戰中以南日島與東山島的戰役最為重要,影響深遠。
(六)南日島戰役
1952年10月11日清晨,胡璉將軍派遣王光堯率領六千餘名軍隊,乘坐三艘登陸艦與10艘登陸艇,在飛機的掩護下,向湄洲灣外的南日島發動攻擊。國軍登陸後分割包圍守軍,進行各個擊破,中共守軍總共有一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砲排,一個重機槍排和一個偵察排全部被殲滅或是被俘虜。
這時候大陸的指揮官不了解狀況,犯下了極大的戰術錯誤,出動一千多名援軍,分三批增援。每次援兵上島,國軍都佯裝不支,倉皇向後撤退。解放軍向前追擊,兩側伏兵一起殺出,立刻包圍被殲。
南日島戰役解放軍損失一千三百餘人,陣亡五百餘人,俘虜八百餘人,繳獲小炮40門、輕重機槍六十餘挺、槍枝一千多隻。國軍方面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損失極小,傷亡不到一百人,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1952年10月,國軍在南日島大捷,解放軍俘虜被押送到基隆。
這是一張少有的解放軍成為俘虜的照片。照片中最接近鏡頭的士兵與他後面的士兵神情沮喪,有一人掩面不願意曝光,只有最左邊的年輕士兵也許當兵不久還不懂事,露出燦爛的笑容。
南日島戰役是金門戰役失敗,大膽島戰役失敗,對中共將領葉飛的第三次嚴重打擊。蔣介石對南日島大捷非常興奮,立即計畫短期內至少拿下大陸兩三個縣作為反攻的跳板,中華民國光復大陸的美夢沒有比這個時候更接近的了。
(七)東山島戰役
1953年的春天,朝鮮戰爭尚未結束,與中華民國非常友好的艾森豪將軍做了美國總統。於是中美合作策劃了一個新的對大陸的軍事襲擊,這一次的目標是東山島。
東山島位於福建南部靠近廣東的一個小島,面積165平方公里,人口八萬三千人,是福建的第二大島。東山島東南臨海,西北靠近大陸的陸地,島的北端有一個渡口名叫八尺門,距離大陸僅有五百公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
東山島是一個重要島嶼,因為它的地形很像台灣,是大陸舉行對台演習的首選之地,也是中華民國反攻大陸的首選目標。東山島其實早在襲擊之前一年就被國軍看中,被列為國軍反攻大陸要建立的橋頭陣地。國軍在1953年2、3月就擬定了的作戰計畫,進行了實地偵查和情報分析,舉行了沙盤推演。戰前一星期國軍還做了一次三軍協同登陸作戰的全面演習,檢驗實戰準備的成果。
東山島有中共的一個主力團和一個水兵連駐守,總兵力大約一千兩百人。
1953年7月15日夜晚21時國軍一隻11825人的部隊由兩艘軍艦、六艘登陸艇、五艘炮艇組成的艦隊從金門出發,在夜幕下隱蔽航行,襲擊74海里外的東山島。
16日凌晨四點半國軍登陸東山島,與共軍展開激戰。雖然在坦克和飛機的掩護下,國軍的進攻並不順利,遭遇共軍堅強的抵抗,國軍一天一夜的猛烈進攻付出了重大傷亡仍未能攻下共軍防守的三個主陣地。
16日清晨,十五架從新竹起飛的C46運輸機飛臨東山島八尺門空投480名傘兵,準備一舉奪下重要的八尺門渡口,阻止共軍的增援部隊。這是國軍第一次使用傘兵部隊,八尺門是東山島戰役非常關鍵的戰鬥。國軍傘兵部隊降落後立刻跟守衛渡口的水兵連和當地民兵展開激戰,但是始終未能控制渡口。
戰鬥到了13時30分,共軍增援部隊大量上岸,國軍傘兵除少數逃脫,大部分被殲滅。這個設計由空降兵打援的關鍵任務遭到失敗,國軍的敗相已露。
國軍使用空降兵奪取八尺門渡口是共軍將領葉飛沒有料想到的,但是共軍的一個水兵連居然成功抵禦了國軍一個空降兵營的進攻,也是奇蹟。
共軍的援兵迅速到達是國軍將領胡璉沒有料到的,因為國軍在登陸前用空軍炸毀了共軍增援部隊必須經過的九龍江橋和東山公路上的三座橋,胡璉估計解放軍從泉州趕來增援最快也需要兩天。為什麼解放軍增援部隊這麼快就趕到了?
胡璉沒有想通的是,解放軍的護橋部隊在兩個小時後就修建了便橋。
17日清晨4時,共軍28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並且立即發起進攻,胡璉開始轉攻為守。等到共軍31軍上島,胡璉知道大勢已去,下令撤退。
17日19時,胡璉登上指揮軍艦撤離戰場。國軍陣亡2664人、被俘715人、登陸艦被擊沉三艘、飛機被擊落兩架。東山島戰役國軍以慘敗收場。
東山島戰役國軍投入十比一的兵力,又有海空軍的協同作戰,是志在必得。無論是蔣介石、還是胡璉、或是美軍顧問都認為東山島戰役是必勝的。所以國軍登陸東山島的消息一傳到台灣,蔣介石立刻召開祝捷大會,向全世界廣播這是“反攻大陸的前奏”。
東山島戰役是一場三軍聯合作戰的大型戰鬥,也是中華民國退守台灣後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這個非常關鍵的軍事作戰遭到失敗對國軍是一個非常沈重的打擊。東山島這場大戰是一個軍事轉淚點,國共兩軍在沿海的戰事開始攻守易位,中華民國的軍事從攻擊轉為防御。
更重要的是,中共結束了韓戰,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台海,中華民國承受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國軍舟山群島撤退、一江山失守、大陳島撤退...等等一連串都是戰略收縮,1958年差一點連金門都保不住。中華民國反攻大陸有心無力,漸漸成為口號。
1965年的「國光計畫」軍事襲擊的目標同樣是東山島。「章江」與「劍門」兩艘軍艦被擊沈導致「國光計畫」流產,這是中華民國最後的一次努力,反攻大陸的希望隨著「國光計畫」正式終結。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中華民國復國的希望開始在東山島(1953),也結束在東山島(1965)。
(八)金門八二三炮戰
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是兩岸關係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它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YST 個人認為1958年的中共是沒有能力奪取金門的。炮戰的目的一來是檢驗中共軍事工業五年計畫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用炮戰向全世界宣示中國的內戰仍在進行中。想想看,還有什麼比用隆隆的炮火更能說服列強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其實除了炮戰,國共的海空軍在1958年也沒有閒著。八二四海戰與九一海戰,國共海軍有兩次激烈的熱戰;國共的空軍從7月29日一直打到10月10日,總共有十三次空戰。1958是國共內戰非常熱鬧的一年。
YST 在本文略去海戰和空戰,只貼幾張陸軍火炮的照片意思一下,讓讀者感受一點點國共內戰的戰爭氣氛。
2005年11月29日,金門國軍203毫米榴炮野外實彈射擊。
這是美國製造的M115式八吋榴彈炮,國軍俗稱“八吋榴”。八二三炮戰爆發後,為了壓制共軍砲兵,美國從琉球基地運來數門八吋榴彈炮。國軍弟兄在金門料羅灣彈如雨下的封鎖炮火中把這些大傢伙運往陣地,在隨後的炮戰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金門的240毫米榴彈炮
240毫米榴彈炮是國軍口徑最大的火砲,除了艦炮的口徑可能更大,陸地上的炮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了。大金門與小金門都裝備了這種巨炮,威力驚人。
據我所知,八二三炮戰時中共軍隊大多數的炮是122毫米榴彈炮,部份是152毫米加農炮,沒有更大口徑的火炮了。在金門出現“八吋榴”以前,解放軍在火炮上有明顯的優勢,因為解放軍的炮多。
但是自從國軍使用“八吋榴”以後,解放軍就屈居下風了。
“八吋榴”的炮彈重九十多公斤,內裝高爆炸藥,彈頭的殺傷力非常大,殺傷半徑接近一百米。“八吋榴”的殺傷力主要並不在炮彈爆炸產生的破片而是炮彈爆炸時產生的強大衝擊波,這個強大的氣壓把傷亡者身上的衣服都扯碎不見了,肚子破裂,腸子都流出來。
至於240毫米榴彈炮的炮彈威力就更大了,YST 沒有數據,難以想像。
金門的炮兵陣地都是經過多年經營,鋼筋水泥的建築,非常堅固。解放軍的陣地大多數是臨時匆匆建成的,用的是原木和沙包,上面一張偽裝網,連頂蓋都沒有。因此“八吋榴”的炮彈爆炸時產生的氣浪不但直接殺傷人,而且導致炮陣地分裝式火藥包燃燒,燒死燒傷很多人。
更進一步說,解放軍當初建設炮陣地時也沒有考慮到國軍會有“八吋榴”參戰,所以砲陣地間隔太密集,造成一發“八吋榴”炮彈導致數門解放軍火炮被摧毀。
炮戰打到這個份上已經超出政治意義,變成純軍事的殺戮,製造不必要的仇恨。尤其國軍曾經有幾發“八吋榴”炮彈彈道偏高越過了廈門島的高山而落到廈門市區,造成廈門市民的重大傷亡,這些都是違反政治利益的。金門炮戰因此打不下去,從單日打雙日不打,到打宣傳彈,終於在七0年代初完全停止。
(九)金門前線的播音站
在兩岸軍事鬥爭非常激烈的時期兩岸的政治鬥爭也是非常尖銳的,這種尖銳的政治鬥爭在前線尤其明顯,最具體的代表就是金門前線的播音站。
由於金門前線距離大陸的軍事陣地非常接近,雖不至於近到雞犬相聞的地步,但是透過高功率的擴音喇叭對方還是可以清楚聽到的。所以金門前線的播音站有兩種播音方式同時進行,一種是透過無線電波做廣播,另一種是直接透過高功率的擴音喇叭向對方進行喊話。金門的國軍是這樣從事心戰宣傳,對岸的共軍也是如此。
民國四十八年金門炮戰仍在進行中,這是金門前線的播音站,中華民國心戰總隊的播音員正在對「共匪」廣播。
1968年12月嚴家淦到大膽島視察,旁立者為兩位心戰總隊在大膽播音站工作的播音員。
據 YST所知,大膽島有一個播音站(見上圖),小金門龜山有一個播音站,大金門馬山有一個播音站。
有國軍播音站的地方,對岸的解放軍就也有播音站。就是這些解放軍的播音站天天向國軍喊話証實「血洗台灣」是出自中共的心戰,不是國民黨杜撰的。
不但廈門方面的播音站曾經播放「血洗台灣」的恐嚇,中共打到金門的宣傳彈其宣傳內容也是如此說。我們可以肯定「血洗台灣」是中共解放軍政戰部的心戰手段。
「血洗台灣」這個口號對當時風雨飄搖的中華民國(尤其是民國三十八年和三十九年那段時期)的確產生一定的壓力和震撼,當然也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和風雨同舟的團結。威懾的效果如何,我認為並不好。
五0年代中共解放台灣並未成功,所以我們當然無法驗証此話當真。以後中共也不說了,但是「血洗台灣」曾經作為解放軍心理戰的一部分是確實的。
我們不知道中共高層對此口號是否還存有正式文件,驗証「血洗台灣」的來龍去脈這個工作應該交給中共官方去做。不過已經過了半個世紀,即使確有正式官方的檔案,中共也不會舊事重提,尤其是一件錯誤的和不智的決策。
(十)結論
從「血洗台灣」到「簽訂和平條約」,兩岸的關係走了五十八年。這條路走的太長了。站在台灣同胞的立場,我們不必對當年的「血洗台灣」耿耿於懷,也不必對現在的「簽訂和平條約」心存猜忌,更不該對遲來的和平協定加以惡意扭曲。我們要認真看待中國的內戰終於有機會能及早結束。無論台灣的政客如何操作玩弄,各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讓我們回到本文的標題。
不論是「血洗台灣」的狠話還是「簽訂和平條約」的軟話,它們的骨子裏都是同一個不變的原則,那就是: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