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分國運動---外省人的困境與出路
|
瀏覽6,142|回應11|推薦2 |
|
|
台灣分國運動---外省人的困境與出路
一、外省人的困境
不論她是叫「中華民國」,還是叫「台灣國」,她已經不再「中國」,不再是當初外省人所追隨、擁護、信仰的那個國家。原來的那個「中華民國」有兩個基本精神是外省人信仰的核心:一個是明顯的,叫做「民主自由」(針對對象是共產極權)。另一個本來不明顯,但近來愈形凸顯,叫做「中國認同」(針對對象是台獨)。在今日,這個國家還是叫「中華民國」,她的「民主自由」進步了不少,但是她的「中國認同」卻喪失殆盡。更不幸的是,對中國人而言,不論民主自由再重要,都比不上對於「中國」認同的重要。
這種位階上的差異可以從兩者在中國歷史上的長短看出端倪,中國的「民主自由」迄今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歷史,然而「中國認同」卻已垂至少二千餘年之久。既然在「沒有民主自由」的二千餘年中,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也未嘗改變他們的中國認同,那麼顯然「有沒有民主自由」並不足以影響到對中國的認同,至少,這對多數中國人是有效的形容,對台灣的外省人也是有效的形容,對台灣的部份本省人或許例外。
比較了這兩者的份量差異之後,在面臨中華民國在「民主自由」上的進步和「中國認同」上的奄奄一息的情況時,外省人的感受與「亡國」已經相去不遠──不論臺面上的政治人物、學者專家如何的粉飾。
「民主化」不是問題,「本土化」也不是問題,這些都是外省人能坦然接受的,甚至還是外省人一手啟動、打下基礎的,「民主化」和「本土化」本來未必能推論為「台獨化」。但是由于十二年來李登輝對台獨民粹主義的貢獻,泛獨思想取得主流地位,也就象徵著這個國家「中國民族精神」的死亡。如果不相信,請聽聽現在台灣的三大政黨的語言,開口閉口則曰:「兩千三百萬人民」,絕口不提「十三億大陸同胞」。如果對照起對岸官方的語言其差異更為清楚,對岸官方的語言開口閉口絕對不忘提到「台灣同胞」。所謂「實質治權所不及」這個藉口,真的能夠為台灣政客的「中國精神死亡」而辯護和掩飾嗎?「台灣優先」或許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如今的局面卻早就不再是「台灣優先」,台灣已經不只是「優先」,而變成是「所有一切」。「台灣」的份量被無限放大,早無「中國」容身之地。這個事實或許在大眾媒體上能被掩飾,卻是外省同胞內心深處無法隱瞞的傷痛。
問題已經很傷人,但問題還不止於此。「中國豬滾回中國去」這句口號在台灣已經近似於政治上的口頭禪之一,在各種政治扣應節目上隨時可聞。外省人所面臨的除了亡國的傷痛以外,還有省籍猜忌與仇恨的問題──雖然它也同樣被政治人物、學者專家努力的掩飾著。外省人的這兩大問題有一個很奇特的特徵,它們從來不敢被正視,從來被視為禁忌,從來不敢加以勇敢的剖析與討論,即使在討論的時候也都以拐彎抹角的方式加以隱諱和淡化。於是外省人的傷痛被深埋心底,問題遭到「諱疾忌醫式」的處理。其結果,問題沒有解決,傷痛沒有治癒,就讓它們拖在那裡,彷彿等著它們自行痊癒,或者等著全面爆發。
外省人該怎麼做?沒有人提出任何對策。幾乎百分之百臺面上的外省籍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都是以「掩飾」、「淡化」、「呼籲融和」來處理的。其中的道理也不難理解,外省籍政治人物想要爭取本省籍的選票,他們不敢開罪本省人,所以他們絕口不敢提「外省人的憤怒」,甚至連「外省人的傷痛」都不敢多提。這些外省籍的政治人物唯一能做的就是空言呼籲「和諧」與「團結」,諷刺的是無論如何的自我壓抑和扭曲,無論如何表現出低姿態,但「中國豬滾回去」這個口號照樣持續落到他們身上。可是他們心中都有「一盞明燈」支撐著他們無限忍耐下去,那就是那些「理性的本省同胞」的選票。他們認為只有擺出低姿態才能爭取、維持這些「理性本省同胞」的支持,才能維持他們的政治生命。他們深怕對那些「非理性本省人」做出反擊會引起「理性本省人」的反感,從而斷送了他們的政治前途。但是他們大錯特錯了,他們不曾思考:如果基於自衛的正當反擊竟然會引起「理性本省人」的反感,那麼他們心目中的「理性本省人」實際上並非「理性」。反過來說,真是所謂「理性本省人」者,自能諒解、甚至支持外省人的正當反擊。
外省籍的社會意見領袖為什麼也以掩飾為能事?因為他們有一種自相矛盾的潛在認知,一方面他們認知到外省人的少數弱勢地位,深恐正面的探討省籍對於外省族群「有害無益」,二方面他們又認知到社會「和諧」與「大局」的重要,於是主動自我壓抑與忍讓。為什麼說這是自相矛盾?因為他們一方面認知到外省人是少數族群,另一方面卻採用多數族群的思考邏輯。「以大局和諧為重而自抑忍讓」是多數族群的思考邏輯,而不是少數族群的思考邏輯。為什麼?因為多數族群是國家的領導族群,掌有國家權柄,負有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責任,所以他們「以大局和諧為重」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是多數而享優勢,所以他們「自抑忍讓」是合理的。而少數族群是被統治的弱勢族群,他們既無統治國家的權柄,又處於少數弱勢地位,他們「自我保護」才是最優先的思考邏輯,在自我保護未及妥當前就去「自抑忍讓」只能說是鄉愿。
如果拿客家人做例子更清楚,客家人可以在選舉中高呼「客家人選客家人」,這說明客家人有很正常的「少數族群思考邏輯」,而且這種口號被其他族群坦然接受,證明「少數族群以自我保護為優先」的邏輯是受到肯定的。但是外省人卻沒有這種思考,外省人雖然已從統治地位上退出,但是心態還沒有完全調整過來,外省人還沒有充份接受自己「已經是少數弱勢族群」的事實。所以他們一方面承受著少數族群的外在壓力,一方面又以「多數族群的思考邏輯」來壓抑自己,不敢勇敢說出自己的心聲,不敢伸張自己的權利,不敢對那些「非理性本省人」的無理挑釁展開「正當防衛」,現在的外省人被壓抑到連對中國的基本認同都難以開口的程度。只有「愛台灣言論的自由」,而無「愛中國言論的自由」,外省人幾乎忘記了這是個所謂「言論自由的國家」,忘記了他們也應享有同樣的言論自由。他們都很清楚的知道,在這個所謂「言論自由」的國度裡,如果他們講出認同中國的言論,就要立刻被扣上「賣台」的罪名,所以他們的「言論自由」只是「跛腳的言論自由」。這種「亡國之痛」,不平等、不自由的處境,再加上即使自我壓抑仍然不免被部份本省人所猜忌與仇恨,就是今日外省人的困境所在。
二、外省人的出路
外省人的任何出路與對策,都必須從「正視自己是少數、被統治族群的現實」這一步出發。如果外省人還要幻想他們可以重回統治者的地位(譬如對於宋楚瑜和親民黨的幻想),那麼他們不僅將澈底失望,而且會使其處境更加惡化。
宋楚瑜雖是外省籍,但是就他在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而言,與其說他是外省人,不如說他是本省人。宋楚瑜非常清楚的知道他的「主要選票來源」在哪裡,而那絕非外省票。外省票在宋的得票數裡充其量只占三分之一,如果宋楚瑜竟然不以本省選民的意願為「主要」施政方針,那就無異於他要放棄他現有三分之二的票源,這可能嗎?不僅如此,以他的外省籍背景,他甚至要比本省籍的政治人物更加強調他的所謂「本土性」,更加淡化他的外省色彩,才能爭取到本省選民的信任與支持。換句話說,宋楚瑜做為一個全國性政治人物,他的努力方向能合乎外省選民期望的程度,恐怕是連本省籍的政治人物還不如。不信者請看:當本省籍的連戰與陳水扁都可以大方的講出「一個中國」之類的辭彙時,從選前到選後,宋楚瑜的口中可曾有半次吐出「一個中國」的字眼?
因此外省族群在今日台灣政壇的實際地位應當就很清楚了,不論執政者是本省籍還是外省籍,其政治角色絕對都會表現為一個「本省籍的執政者」,而外省籍執政者的本省色彩將比本省籍執政者還要濃厚。
既然如此,外省族群做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被統治的少數族群」的地位就再無疑義,必須加以面對與接受,必須立刻揚棄其做為統治族群的過時心態。
那麼外省人做為一個弱勢的少數族群,面對著多數族群中相當部份人的猜忌與敵意,又面對著統獨的國家認同衝突時應該如何自處呢?其選擇是顯而易見的,若非甘願在國家意識上退讓、放棄其對於中國的認同,即是尋求出走或抗爭。對弱勢與少數而言,抗爭是自保的必要手段,空言呼籲「和諧」是無用的。平等與自由從來都是靠奮鬥爭取而來,很少是靠優勢者的「主動施捨」而來,尤其是在台灣目前的省籍對立情況下。
但是外省人是否甘於放棄其對中國的認同?就我所知是不可能的,理由見於本文第一段,中國的認同已有至少近三千年的歷史,連部份的本省人尚且都未放棄其對中國的認同之下,要外省人放棄自然更不可能。既不放棄中國認同,那麼在台灣主流國家意識滑向「獨立」的潮流下,外省人既無力改變這個潮流,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的國家認同而已。但是在一個所謂「台灣主權獨立」的國家裡要保持自己的「中國認同」又勢必被視為「賣台份子」、「中國(共)同路人」、與「台灣的內奸」。如果要免除這樣的歧視、猜忌與排擠,外省人只能再度移民,否則就只能尋求「從台灣獨立」。
很多外省人與本省人有一種同樣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外省人只是台灣的外來者,是過客,不屬於這裡」。錯了!在一塊生活了五十年以上的土地,如何能說還是外來者與過客?如果在一塊生活了五十多年的土地都還是過客,那麼天地之間還有什麼地方是家園?難道那只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土地,甚至沒有生活過一天的土地,反而是家園?這是一個荒謬的想法。不論喜不喜歡,對於絕大多數外省人而言,台灣「已經」是他們的家園,沒有辯論的餘地。再者,外省人在台灣已經奉獻出大半生的努力,對這塊土地已經付出了卓著的貢獻,台灣今日的繁榮、進步、富裕、甚至民主自由,外省人的貢獻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沒有外省人,上述的成果都不可能出現,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因此,外省人不但不須要把自己視為過客,而且應該積極的保護他們在這個家園上的應有權利。
不幸的是國家認同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在可見的將來也不可能解決,甚至在中國大陸的統一壓力之下,外省人將很快面臨著一種難堪而極度危險的選擇:是做「台灣的叛徒」還是做「中國的叛徒」。不做台灣的叛徒就要做中國的叛徒,不做中國的叛徒就要做台灣的叛徒,除此之外彷彿已無第三種選擇。但第三種選擇還是在的,那就是外省人從兩岸的衝突中退出自保,以避免兩難。可是這個選擇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外省人必須從台灣的政府統治下「獨立出去」,否則若仍身為台灣這個國家(不論她叫「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的國民,保持中立勢不可能。
大部份的人一看到「外省人從台灣獨立」這個想法時必定認為不切實際,但若深入咀嚼,就會發現這是外省人擺脫省籍、統獨、兩岸的三重衝突糾葛,謀求自尊、自保與美好願景的不二法門,而且它並非沒有可行性。
首先,在省籍的衝突中,做為一個被猜忌與排擠的少數族群,尤其還要加上國家認同的分歧因素,那麼一味的「忍讓」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再「忍讓」還是不免被猜忌,被猜忌就會被排擠。此時唯有建立自己的國家,與不同國家意識者分國而治,才能被「自己的國家」所保護,也才能重建自己的「平等」地位與尊嚴。
其次,在統獨的衝突中,過去外省人總是試圖以「利弊得失」來試圖說服獨派放棄台獨主張,卻忽略了台獨運動本來就不是以「利弊得失」做為主要考慮因素,其間情緒性因素毋寧更為根本,包括對大陸人的怨恨、不信任、無力感、恐懼感,以及「台灣人當家做主」的願望,這些主觀感受不是「利弊得失」所能完全說服的。說服不了也就罷了,但是更嚴重的是外省人的統派立場卻使其被視為「不認同台灣」,被冠上了道德的罪名。那麼在這樣的惡質化的衝突中,外省人唯有「不再試圖左右本省人的未來」,「尊重本省人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才能根本消除這樣的衝突,而「從台灣獨立」則是落實上述做法同時保護自己「中國認同」的唯一途徑。
其三,在兩岸的衝突,甚至潛在的戰爭機會下,外省人除非從台灣獨立,建立兩岸之外的第三個政府,否則必不免成為「中國或台灣的叛徒」的其中一者。只要外省人仍然是台灣現政府統治下的一份子,那麼即使他們在兩岸戰爭中保持中立,也必不可免被視為「台灣的叛徒」,那麼外省人的處境將極度危險。
那麼「台灣分國或分治」的可行性如何?如果想要一步登天,立即獨立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若依下列步驟分階段進行,可行性仍然存在。
第一步,首先在外省人集中居住地成立「少數族群特別自治區」,以特別法令保障少數族群在該區的權利。其地位可以比照香港在中共治下的地位,香港地位一向被台灣主流政客嗤之以鼻,視為不可忍受的屈辱,那麼以這樣「屈辱」的條件施於台灣的少數族群身上,就邏輯上言之,台灣的主流政客沒有任何反對的藉口。這種模式當然也可以由客家人及原住民所採用,只要他們願意。
第二步,在「特區」模式發展成熟之後,數個鄰近特區可以謀求合併而成立「自治邦」,與台灣的「中央政府」合組成「台灣聯邦」。
第三步,由「自治邦」進一步發展為「獨立邦」,「聯邦制」改為「邦聯制」。台灣的主流政客近來熱烈討論「聯邦」與「邦聯」的模式,對之頗為嚮往,那麼對於「台灣聯邦」或「台灣邦聯」自無反對的理由,而且正好可以做為「實習」的最好教材,若台灣自己能實驗成功,自然有益於說服中國大陸接受。否則,自己都不願意接受的制度又如何能說服別人接受?
第四步,如果邦聯制仍然無法消弭內部的猜忌和衝突,那麼就解散邦聯,台灣正式分國而治,建立台灣內部「國與國,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其「特殊」是因為同處於台灣島上,又有著同文同種的特殊關係。
上述的實施步驟都是台灣主流政客所一直追求於兩岸之間的,甚至如第一步的「香港(特區)模式」還是主流政客所認為非常「屈辱」而不可接受的,那麼依照上述模式來推動台灣少數族群的自決獨立運動,不但不違反這些主流政客的邏輯,甚至對於少數族群還是一種「屈辱」的待遇,是少數族群「讓步」的結果。由此可知,這樣的訴求理應得到台灣主流政客的完全尊重,除非──台灣主流政客要否定他們自己上述政治主張的合理性。或者──某些多數族群沙文主義份子要暴露出他們赤裸裸的「多數霸權」真面目,對於島內少數族群的自決運動橫加打壓,一如中共之打壓他們一般,那麼就讓真實的還歸真實,虛假的還歸虛假,讓台灣政壇臺面上所謂「政治正確」的諸多假象與謊言回歸真實。
因此,即使這樣的運動終不成事,但對於台灣諸多問題「真相」的呈現必然做出重大貢獻,對於台灣這個島上所有人的政治思考必然衝激出更周延成熟的見解。如此,無論最終的解決方案為何,台灣內部的問題乃至於兩岸的問題都可以出現更豐富的思考線索。
最後,筆者願意指出:上述的少數族群自決主張在邏輯上是無懈可擊的,而且它還是外省族群「同時符合」台灣目前主流邏輯和自己國家認同的兩全之策。上述的主張建立在下列三個基本觀念之上:
第一、 外省人認同台灣。正因為認同台灣為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園,所以不選擇移民出走。
第二、 外省人認同中國。正因為外省人認同中國的國家意識與不認同中國者的國家意識無法相容,所以才要建立自己的國家,以堅持其做為「中國人」的身份與立場,保留其將來與大陸統一的自主權利。
第三、 外省人尊重本省人「當家做主」的意願。正因尊重,所以要放棄左右本省人未來命運的企圖,不論本省人將來是要尋求獨立還是尋求統一,外省人都尊重本省人的決定,不試圖加以干涉。但在此同時,外省人也要求自己的統一意願被尊重,而唯有分國而治才能兩不相妨。
從這三個基本觀念出發,外省人的困境可以得到完全解脫。首先,外省人無法被疑為「賣台」,因為外省人不想主導全台灣走向統一,他們「只」堅持「自己」走向統一,因此「出賣台灣人」的嫌疑與罪名不再成立。
其次,外省人無法被視為「不認同台灣」,因為外省人選擇留在台灣,認同自己的家園。
其三,外省人無法被視為「背叛台灣」,因為外省人有了自己的國家以後,他們只須向自己的國家效忠。兩岸一旦衝突,外省人完全可以使其國家保持中立而不虞揹負「背叛台灣」的罪名。
其四,外省人無法被視為「背叛中國」,因為外省人始終堅持著對於中國的認同,他們的上述自決運動追根究底正是為了堅持這一份認同。
其五,外省人不必再憂慮少數弱勢的卑屈與危險,有了自己的國家,外省人可以主導自己國家的政策,可以掌握自己的未來,可以用國家的力量,團結一致,保護自己的自由、平等、尊嚴與理想。
其六,外省人不必再憂慮兩岸的戰禍,在有了自己的國家之後,外省人可以自由的採用最穩妥而安全的辦法與中國大陸周旋折衝、達成和解、以至和平統一,不必再受到台獨所可能引起的戰爭拖累。
由此可見,外省人目前的所有困境將完全解脫。
不僅外省人可以超脫其困境,本省人同樣受益:
首先,本省人多了一個可以自由選擇的國籍,認同「台灣獨立」的本省人可以選擇「獨派之國」,而認同中國的本省人則可以選擇外省人所建立的「統派之國」。多一個選項當然比較有利。
其次,獨派本省人可以從此免除「被出賣」的疑慮,因為統獨分國之後,獨派在自己的國家裡掌握絕對優勢,不虞被出賣。
其三,獨派本省人可以達成內部的高度團結,因為不同國家意識者已經離開,所以獨派內部就有了高度一致的國家認同,團結自易達成,不須再受內鬥、內耗的掣肘,在內政與兩岸政策上可以放開手腳,自由追求他們的夢想。
綜上所述,就邏輯與目標而言,外省人的自決獨立運動是兩全其美的唯一解決方案,不但可以解脫外省人的困境,甚至可以有益於本省人。這樣的一個方案不僅在目標上有著解決台灣族群問題的無比重大的價值,而且在追求過程中也可以提供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催化著更深入與更真實的政治見解的浮現。
|
中華文學就是外省人的族群文學, 己經有了, 何必他求!
|
|
推薦2 |
|
|
我想在台外省人在政治上是弱勢, 在所認同的中華文化上卻是強勢。 有的是憤怒 沒甚麼悲情, 所以很難產生特有的文學。 勉強算的話 只有來台初期的「金大班的一夜」、「竹籬笆內的春天」等等。 不過 幾十年下來, 情境不再, 一切都也煙消雲散了。
|
|
|
好好注意台灣的人口政策問題,
1.台灣人口不斷老化
出生率低, 死亡率低--->>這只是現在的狀況
這個會造成平均人口年紀上升,
人過六十你說還有多少生產力?
人到八十你說還能活多久?
也許十年, 也許二十年, 台灣人口會有段
出生率低, 死亡率高(高得嚇死人),
邁向那時, GDP成長會減緩,
遇到那時, GDP會突然下降,
我們都不會有什麼好日子過.....
2.不當人口移民政策
看看現在, 菁英外移, 有錢的都跑了,
移進來的大都是東南亞婦女,
不然就大陸西南省份, 內陸省份,(若是上海還好點)
和美國比起來真不知道我們在搞什麼,
(移到美國的不是有錢人, 就是博士,)
--->>新的外省人會愈來愈多, 所以該擔心的是民進黨, 不是泛藍
也許第一個狀況發生了, 台灣變窮了,
被大陸高價買回去, 我們還是過著富裕生活,
也許第二個狀況發生了, 台灣自動會和中國統一....
這篇文章的眼光都只看到昨日最多今日,
根本不足以預測往後的世界....
|
|
|
在聯網這裡 每個人的分析力不錯
不過好像很少有人試著寫出外省弱勢族群的內心情感
發展外省族群文學
|
|
|
只要是外省人 人數敵不過福佬人, 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心機。 我認為外省族群 應該率先轉向 接受一中的「一國兩制」。 不要盲目相信目前 藍綠政客 和媒體的誤導。 花點時間研究和思索, 它可能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如果連我們外省人 都不敢大聲說, 「我是中國人,我支持一國兩制」, 那些憎很我們的福佬人 又怎會看得起 或再乎我們、怎會承認一中是台灣的未來。 我們不是政客, 我們沒有選票壓力, 有甚麼理由 不敢把我們的愛僧說出來呢?
在「統獨問題公開談」網站有一貼文 「新潮流可能支持一國兩制!?」。 雖然驚訝不信,但這卻是個可喜的變化, 假如這是綠營貫用的試探汽球, 對藍營來說確實是一個警訊。 不要樣樣慢半拍, 到後來連褲子都輸掉了。
|
|
|
誰是「台灣人」?
誰是「台灣人」?
是誰掠奪了「台灣人」的名號?
自稱「台灣人」的人,是不是就已經是個掠奪者了?
_____________
人有講公義的人和不講公義的人.
人有顧及別人權益公平的人和專門欺壓別人的地痞流氓之輩.
_____________
若是僅以族群做「人」的區別........
這樣的思考模式,會是一個【知識】人嗎?
【領導者】若是連這樣基本知識都沒有........
他__還配做一個【領導者】嗎?
|
|
|
請細看本文主張:
外省人唯有「不再試圖左右本省人的未來」,「尊重本省人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才能根本消除這樣的衝突,而「從台灣獨立」則是落實上述做法同時保護自己「中國認同」的唯一途徑。
外省人尊重本省人「當家做主」的意願。正因尊重,所以要放棄左右本省人未來命運的企圖,不論本省人將來是要尋求獨立還是尋求統一,外省人都尊重本省人的決定,不試圖加以干涉。但在此同時,外省人也要求自己的統一意願被尊重,而唯有分國而治才能兩不相妨。
|
|
|
將金門.馬祖送給自認是外省人的人.看他們要和大陸統一.還是要和台灣統一.
外省人很奇怪.自己不喜歡和大陸共產黨統一.卻要別人統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
在我們眼里,你們本來就是台灣人,哪分什麼外省人本省人的。說穿了,根本是窩裏斗。
|
|
|
謝謝YST2000棧長的支持,
請廣為傳播散發,
化理論為行動.
|
|
|